狙击手如何测距和用手指测距 – 铁血网
狙击瞄准测距教程
狙击瞄准测距教程狙击枪瞄准镜的使用与测距美军使用的M24狙击武器系统使用的瞄准镜为10倍固定倍率的M3A Mil-Dot瞄准镜。
固定倍数瞄准镜和可变倍数瞄准镜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比较简单,一旦归零,归零点不容易跑位。
而Mil-Dot的使用则让狙击手更容易的估测距离,而不需要受限于一定要以人员为参照来测距。
这里所写的Mil实际上是英文"milli-radian"的简称,准确名称应该为“毫弧度”。
一个圆周的角度是360度,如果换用弧度来表示的话,那么:360度=2Pi 弧度=6.283弧度=6283毫弧度。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当中,除了常常被使用的XY坐标系之外,也可以用方位角和距离来建立坐标系。
以炮兵为例,所有用XY坐标表示的坐标都必须转换成为方向和距离的坐标表示。
但是如果要以360度的“度分秒”来计算的话,60进制的计算又太过于复杂。
而一个圆周角用毫弧度来表示的话刚好近似于6400,刚好也是一般所用方向的倍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再加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变成八个方向,再加上东南偏南,西北偏北等则变成十六个方向,一直往下面推算的话,就刚好用上6400毫弧度了。
下面用MIL代表炮兵用的单位,以和狙击手用mil-rad相区别。
6400MIL=6283 mil-rad1MIL=0.98171875 mil-rad除了这个和方向上的巧合以外,mil-rad在测量上面还有另外一个巧合。
相信大家只要做过三角函数的题目就都知道已知距离和仰角,试求树高(反正是个什么高度,也许是个水塔,更或者是个什么旗杆)的题目。
当然也有知道高度和仰角让你求算距离,或者知道高度和距离让你求算俯仰角度(也许是俯角)。
而这第二类题目常常就是应用于狙击手的测距中的(就是所谓的mil-dot reticle),而第三类题目就是炮兵用来计算开炮角度的。
1个毫弧度在1,000米的距离上就相当于:tan(0.001 rad)×1000 m=1.0000003333 m1个毫弧度在15,000米的距离上就相当于:tan(0.001 rad)×15000 m=15.000005 m小数点后面的部分由于数值过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如果用来表示角度的好弧度很小的话,根本也不需要代入tan(X)函数,也就是说:1 mil-rad @ 1,000 m = 1 m1 mil-rad @ 1,5000 m =15 m假设炮兵正在炮轰1,5000 m外的目标,弹着点观测员要求向右修正150 m,则炮兵班很容易就可算出:修正角=修正差距×1000/目标距离得到10 mil-rad,也就是向右修正10 MIL就可以了。
快速判定目标距离有妙招
快速判定目标距离有妙招话题:兴趣爱好在战场上,快速而准确地判定目标距离,对一名射手而言意义重大,因为只有明确了目标距离,才能做到快速装定表尺,迅速构成瞄准,先敌开火。
或许有人说,可以利用测距仪来准确测定目标的距离,但这种仪器毕竟配备得太少!作为一名射手特别是狙击手,学会利用辅助器材或者不用专门器材就能较准确判定目标距离,才是战场上的高手。
本文是作者结合多年教学训练实践总结出的几招,不妨来试试看——目视概略测距之妙招不借助任何器材,只靠目视概略测定目标距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距方法,但其精度不是很高。
妙招之一:目测比较法利用某些距离明确的地段,比如50m、100m的线杆间隔、整公里数的道路标桩或者整百米的地段等作为测量尺,与待测的距离进行比较,可概略判定目标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相同距离的地段,距离越远看上去越短,距离越近看上去越长。
这种测距法比较适合地势平坦的地形,对于地势高低不平地形的判定误差较大。
妙招之二:跳眼法测距时,射手面向目标,右(左)手拇指竖起于两眼之间,手臂前伸,使拇指距眼睛大约0.6m,然后闭左眼,用右眼通视拇指,使拇指一侧对正目标,此时保持头、手不动。
接着闭右眼,用左眼通视拇指的同一侧,此时会看到视线上拇指同一侧所指的与目标在同一横线上的另一地物,尔后判定该地物与目标的间隔(m),该间隔乘以10就是射手至目标的距离。
因为通常人的两眼平视时眼球间隔约为6cm,而手臂伸长时,拇指到人眼的距离是0.6m,即人眼眼球距离与拇指到人眼距离之比为1:10。
如图一所示,如果目标(树木)距另一地物(宝塔)的间隔约为15m,则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即算出射手与目标的距离为15m×10,即150m。
器材辅助测距之妙招学会利用随身携带的器材或武器部件(如准星、瞄准镜、望远镜等)进行辅助测距,也是一名射手或指挥员应具备的技能。
妙招之一:借助准星测距借助枪械准星测量目标距离,是根据准星在不同距离上对目标的遮盖宽与目标宽进行比较,来判定距离的一种测距方法。
狙击常用测距技巧:射程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狙击常用测距技巧:射程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狙杀是一种“细活”,如果狙击手自身没有“两把刷子”是完成不了这些“细活”的。
虽然现在的狙杀中,有很多先进高端的辅助工具来协助狙击手,但是有一些狙击技巧是“高科技'所不能替代的。
能否学会以及恰当运用这些技巧,与狙击手个人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
所以对狙击手的选拔和训练是非常苛刻的。
射程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在很多人的理解中,狙击手只要把十字准星放到目标上扣动扳机就可以轻松杀死目标,其实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理解。
因为子弹出膛后的飞行轨迹是抛物线,抛物线在空中会有一-个“下垂”的过程,例如手枪子弹在出膛大约15米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其在“下垂”。
距离越长,子弹偏离十字准星中心越大。
所以,瞄准具并不是向导器而只是参考器,一个狙击手要准确地击中目标就必须准确估计目标的距离。
现代狙击手会使用配有毫米刻度的望远镜或瞄准镜来观察,并利用目标在刻度上的高度从而计算出与目标的距离,计算方程式如下:目标的真实大小(米) X 1000/目标在刻度上的大小(毫米)=目标的距离除此之外,狙击手还有可能会配备超声波或激光测距仪,但以防万一,仍然要掌握品基本的距离估计技巧。
下面列举几个比较实用的距离估计技巧。
1) 100米单位测量法100米单位测量法非常简单,就是租击手估计目标与自己所在地有多少个100米,当然,前提是必须知道100米距离究竟有多远。
用此种方法要注意两点:第一,如果地形是向上的话会产生远一点的幻觉: 第二如果地形是向下的便会产生近点的错觉,所以100米单位测量法只可以在比较平坦的地形上才会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如果目标出现在100米或100米外而组击手只能看到与目标间地形的一部分, 100 米单位测量法就不太实用。
目标外观测量法使用目标外观测量法来估算距离需要大量的实战经验。
举个例子,一个1.7米高的目标出现在300米地方,在狙击手视野中此目标有2公分高,如果下次同样身高的目标在狙击手视野中只有2公分,那么他距离狙击手的距离就是300米。
【测距】在射击中简单测量距离的方法
【测距】在射击中简单测量距离的方法大家都知知道射击中最要测量距离,在战场上的用处最大,在简易测绘中最为重要,方法也最多。
在这里,我们只能拣些最简单实用的讲一讲。
1. 步测每人都有一副灵便的尺子,随时带在身边,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这副尺子就是我们的双脚。
用双脚测量距离,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步子有多大?走的快慢有个谱。
不然,也是测不准确的。
《队列条令》上对步子的大小有个规定,齐步走时,一单步长七十五厘米,走两单步为一复步,一复步长一米五;行进速度每分钟一百二十单步。
为啥规定步长一米五,步速每分钟一百二十单步呢?这是根据经验得来的。
无数次测验的结果说明:一个成年人的步长,大约等于他眼睛距离地面高度的一半,例如某人从脚根到眼睛的高度是150厘米,他的步长就是75厘米。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自己量量看。
还有一个经验:我们每小时能走的公里数,恰与每三秒钟内所迈的步数相同。
例如,你平均三秒钟能走五单步,那每小时你就可以走五公里。
不信,也可以试一试。
这两个经验,只是个大概数,对每个人来说,不会一点不差,这里有个步长是否均匀,快慢能否保持一致的问题。
要想准确地测定距离,就要经常练习自己的步长和步速。
怎么练习呢?连队不是天天出操、练步法吗?这就是练习步长和步速的极好机会。
还有个练习的办法,在公路上,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你可以经常用步子走一走,算算步数,看看时间,反复体会自己的步长和速度。
掌握了自己的步长和步速,步测就算学会了。
步测时,只要记清复步数或时间,就能算出距离。
例如,知道自己的复步长1.5米,数得某段距离是540复步,这段距离就是:540×1.5米=810米。
若知道自己的步速是每分钟走54复步,走了10分钟,也可以算出这段距离是:54×10=540复步,540×1.5米=810米。
根据复步与米数的关系,我们把这个计算方法简化为一句话:“复步数加复步数之半,等于距离。
”就能很快地算出距离来。
狙击知识
手臂伸直,竖器起拇指,闭起一直眼用另一只眼将拇指与目标对成一线.再换另一只眼,估算另一只眼看到的拇指所在的位置与目标的距离X,则目标与自己的距离约等于(X*7.5),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原理。
例:以静止的俄制ZSU-23-4自行高炮为目标,右眼将拇指对准车头时,左眼看到拇指距离车头1.5倍车身,已知该车长6.5米,则X=9.75米,距离估算为9.75*7.5=73米怎样成为一名狙击手(上)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狙击手只要把目标放到瞄准镜的十字中心扣动扳机便能轻松命中目标,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观念。
我们知道BB打出去以后的轨迹是成抛物线的,手枪弹在15米就会产生肉眼可分辨的微差,步枪大约在70米左右,所以根据距离的远近BB 是有可能会落在十字垂直线上的任何一点,瞄准具并不是向导器而只是参考器,一个狙击手要准确地击中目标就必须要准确估计目标的距离。
虽然狙击手会配备超声波或激光测距仪但仍然要掌握最基本的估计技巧以防万一。
1、一百米单位测量法这是一个很容易的方法,首先你要了解一百米的距离究竟是多少,如果有一段不知的距离你只要计算一下那处可以放下多少个一百米便可以知道大概距离了。
要注意如果地形是向上的话会使你产生远一点的幻觉,如果地形是向下的便会产生近一点的幻觉,一百米单位测量法的缺点是你只可以在比较平坦的地型上才会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这对于测量长距离尤为重要,如果目标出现在一百米或一百米外而狙击手只能看到与目标间地形的的一部分,一百米单位测量法在此情况下便不能做准了。
2、目标外观测量法这方法利用目标的真实大小及特征去测量与目标的距离。
例如一个驾驶摩托车的人,他并不需要知道他与前车的真实距离便可以安全的从一个充足的位置超过它了,假设摩托车手知道一公里有多长,迎面而来有一辆车3公分高4公分宽,两前车灯相距3公分,当他下次再见到相同尺寸车的时候他便知道他与那车的距离是一公里,此方法也可以被狙击手采用测定距离,在已知的距离下留意一些人或物体就可以在一段不知的距离下依靠比较其尺寸及特征来测定距离了。
技术贴:指挥员必会的4种战场测距土办法,在生活中也非常实用!
技术贴:指挥员必会的4种战场测距土办法,在生活中也非常实用!军武次位面作者:周禹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军战士往往能够在兵力和装备居于劣势的情势下,以少胜多,以弱克强,战胜顽敌。
这不仅需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更需要成熟的作战技巧与高超的战术素养。
平型关战斗中的八路军譬如说在枪林弹雨的环境下,如何凭借简陋的装备用最快的速度锁定敌人的位置,并将其送上西天,就是一门看似平常而实则深奥的大学问。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献上几种我军战士常用的目测距离的量地大法。
八路军迫击炮手其一,比较法。
在很多作战地域往往都会有一些呈一定规律排布的建筑物,而且这些建筑物两两之间的间距又常常是一致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用这些已知间距的长度做“尺子”,与所要测的目标距离相比较,即可测出概略距离。
徒步行军例如,部队若在两侧有电线杆的公路上与敌军突然遭遇,且各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恒定且已知的,那么敌我双方的间距既可被这些电线杆分成几个大体相等的地段,这时再用每个地段间的已知距离乘以地段数,就可以测算出敌我间距的大致长度。
当然这种方法只适合在比较平坦的地形上使用,若所测量的距离上有深谷、洼地、小河等地形时,则该方法就不灵了。
其二,能见度测距法。
这种测距方法是指根据对不同距离上的地物和目标能看到的景况来判定距离。
同一物体或目标,若距离不同,看到的境况也就不同。
在天公作美的条件下,视力正常的人,对不同距离上的目标和地物所能看到的景况分别为:200米能大致看出敌人的模样,还能清敌人的穿戴和对方阵地铁丝网上的铁丝。
300——400米能辨别出敌军衣服的颜色是红还是绿,还能看出敌军步兵携带的武器是枪还是炮(无后坐力炮、火箭筒之类的装备)。
500——600米能辨别出敌人的轮廓,也就是说可以大致知道敌人的胖瘦高矮。
此外,还能看出敌人的胳膊和大腿此时此刻在做什么,并可看到敌方阵地上铁丝网周围的木桩。
700——800米能看出人走动或者跑步时两腿的运动,是瘸子还是正常人一眼就能分得清。
教你怎么用手指目测距离(特种兵专用)
教你怎么用手指目测距离(特种兵专用)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
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例如,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
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
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
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
还有经验积累,。
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
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
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
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
狙击手如何射击移动的目标
狙击手如何射击移动的目标射击移动的目标物,对所有的狙击手——不论是大师级的老鸟还是刚通过认证的菜鸟——都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挑战,其间除了各种复杂的因素考量外,最难的还是时间的掌握,也就是扣扳机的那一刹那,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计算何时为最佳时机:误差=目标移动速率*弹头飞行时间,这里所指的误差其实就是你实际的弹着点,或者反过来说,目标移动速率*弹头飞行时间=预设弹着,这样是否较清楚呢?但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计算公式,对实际操作没有任何的助益,因为战场环境通常都很复杂且严苛,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实际的考量。
就前面的公式,有几个基本的数值需确定:目标移动速率、枪管移动与目标运动之相对速率、与目标之实际距离、子弹飞行时间、风向与风速等等,我们了解了这些公式之前必需确认上述数值为正确的,而唯一的测量工就是你手头上所有的,精准与可靠与否就得看就人功力与经验了。
这些数据资料的取得通常用的是狙击镜与环境观察来得到,而这些就是狙击手真正的不传之术了。
目标移动速率的计算公式为:目标速率=目标涵盖距离(公尺)除以时间(秒),这里所指的目标涵盖距离所指的是目标在狙击镜内所占面积大小,并依此推算与目标的距离,有另一个公式是算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与目标距离=1000目标大小除以目标米位大小,所以由上面个公式我们可以求得另一个目标速率的计算公式:目标速率=与目标距离(公尺)除以(时间(秒)乘以100),我知道後面这个公式简单多了,但坦白说,如果连前面的公式都不懂,最後这个简单公式的数据就会有问题,那答案也就不准了,相对的来说,那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因为无法一击必杀,那算什麽?肯定不能算是一个狙击手。
有了上面的公式,我们才可以谈到移动目标狙击的要领,一般在射击移动目标也有一个通准则,就是移动速率过快者不适用,一般而言,时速30km/hr以上者就不适合成为被狙击的目标,而非直接视野者一般也都不接受,就是说,除非你是在空旷地上慢慢的在闲晃着,否则的话狙击手是不会选择你的。
军事上测量距离的方法
军事上测量距离的方法(转帖)1 利用武器测量距离这是根据准星的宽度能遮盖目标的情况计算出来的,所以叫准星覆盖法。
工厂里制造武器,都是有一定尺寸的,如准星的宽度是2毫米,瞄准时眼睛到准星的距离,各种武器都可以直接量出(如半自动步枪为74厘米)。
目标(主要是人体)的宽度一般是50厘米。
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就可以计算出各种武器在不同距离上准星宽度与目标(人体)宽度的关系。
根据计算,当准星宽度恰好能遮住一个人体时,各咱武器的距离分别是:半自动步枪200米,冲锋枪1 60米,轻机枪170米;若遮住半个人体,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半,即100米、80米和85米;若准星的一半就能遮住一个人体,那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倍,即400米、320米和340米了。
所以,只要记住准星遮盖目标的情况,就能立即估出距离来。
用指北针测2 指北针不但能给东西南北方向,还能告诉你到目标的距离。
工厂在设计制造指北针时,就已经考虑到用它测量距离的问题了。
打开指北针,你马上就能发现有准星、照门。
准星座两侧尖端的宽度恰好是准星座到照门距离的十分之一。
准星座就是估计判定距离的,所以叫“距离估定器”。
测量距离时,将指北针放平,用右眼通过照门、准星观察目标,记住距离估定器照准现地的宽度,然后目测现地的宽度,并将该宽度乘以10,就是到目标的距离。
若目标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准,则应乘以20。
例如,测得敌坦克约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敌坦克长约7米,则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离为:7米×20=140米。
3 用臂长尺测人都有一双胳臂,如果问他:你的臂有多长?他可能摇头说没量过。
若要再问“臂长尺”是怎么回事?恐怕就更无法回答了。
这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胳臂还能测距离。
其实,说开了,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
可是和手臂一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具非常灵活方便的测距“仪器”了。
铅笔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手臂向前平伸,从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离)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所以叫臂长尺。
士兵用大拇指测量距离的办法真的准吗?到底是不是真实的?
士兵用大拇指测量距离的办法真的准吗?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最近几年大家应该都看过了不少的抗日神剧,我们作为中国人,当然是想要看到杀小日子的场面,那可是这些抗日神剧真是让人看到就不禁吐槽,当然也有着让人们纷纷称赞的好剧。
比如说亮剑就是这样一个,可能大家还记得在这过去当中有着一个打炮十分精准的兵叫柱子,在他开始打炮之前就用大拇指量了一下距离,那么用大拇指真的可以量出来距离吗?这种测距的方式并不是影视作品胡编乱造的,而是具有非常严谨的科学原理,它还有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名称叫做跳眼测距法。
在真实的战争当中,比如在上甘岭战役中,中国的志愿军战士就都用这样的方式。
其实在现实战场上,这是最基本的炮兵常识,专业名称叫做拇指测距。
即便是在现代战争中,它都是非常实用的测量方式。
虽然现代军队配备了很多先进测量仪器,但是到了战场上,什么情况都会发生,如果只剩下自己和炮车,那么拇指测距就会展现惊人的实力。
在朝鲜战争的战场上,曾经有一位狙击之王,用这种最简单的方法,一举狙杀了200多名美军,创下了当时战争的记录。
拇指测距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一套公式,利用参照物直接算出目标的距离。
也就是参照物偏量的十倍。
通俗来讲,就是将身体站正,平举手臂,闭住左眼,将大拇指移动到参照物的最左边,然后睁开左眼闭住右眼,你会发现大拇指和参照物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偏量,将这个距离乘以十,就是到目标的距离。
从理论上来说,确实是可以测量出来大概的距离,只不过并不是伸出大拇指,然后眯着一只眼就能够有标度尺,而是要根据这种测量偏差再加上个人的经验,才能够大概的判断出来,其中大多数还是需要依靠经验,而并不是单纯的用大拇指来测量,那大概就相当于在以前开枪的时候是需要用一个东西来挡着的。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这种东西确实是有着一定的效果,只不过只能够测量,并不是非常远的距离,大概在800m之内还能测量,超过了800m就不行了,特别是对于现在的近视眼来说,别说800m,可能400m就不能够去判断,我只能说亮剑这部剧还并不算脱离现实,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这部剧里面主角团都是有血有肉的汉子,人们更加喜欢看到了这样的抗日剧。
顶级狙击手的技巧有哪些
顶级狙击手的技巧有哪些
顶级狙击手的技巧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技巧:
1. 准确瞄准:顶级狙击手必须能够准确地瞄准目标,这涉及到稳定的枪支控制、精确的瞄准和快速调整。
2. 呼吸控制:狙击手需要学会在呼吸的间歇期间射击,他们会在呼气后停顿瞄准和射击,以减少肺部和身体的运动。
3. 视野扫描:狙击手需要经常扫描周围的环境,以确保没有其他威胁或可能的目标。
4. 隐蔽行动:顶级狙击手需要具备优秀的隐蔽能力,包括融入环境、避免暴露和使用伪装。
5. 距离测量:狙击手需要能够准确地估计目标的距离,在不同的距离上进行瞄准调整。
6. 防御技能:狙击手需要学会防守自己,包括采取掩护、选择合适的阵地和对抗可能的敌人。
7. 战术思维:顶级狙击手需要具备战术思维,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制定有效的
计划和执行策略。
8. 忍耐力和专注力:狙击是一项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和观察的任务,因此顶级狙击手需要具备高度的忍耐力和专注力。
9. 快速反应能力:尽管狙击行动通常需要耐心和谨慎,但顶级狙击手也需要能够在必要时快速反应和射击。
这些技巧是顶级狙击手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战经验所掌握的,使他们能够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完成任务。
老兵的绝招!人体自带测距仪?有好几种,测的还挺准!
老兵的绝招!人体自带测距仪?有好几种,测的还挺准!炮兵射击需要瞄准,这是毫无疑问的,瞄准才能知道目标的距离和角度。
现在炮兵的瞄准手段当然很多,可以通过各种设备。
但以前老兵们没有瞄准具怎么办呢?不着急,老兵们自有绝招!不光炮兵,还有侦察兵、工程兵等,没有设备时,他们会使用人体自带的测量仪,观测自身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一、跳眼法。
在抗战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挺奇特的方法。
一个炮兵,举起手臂,伸出大拇指,看了一会,然后就可以开炮了,打得还很准。
它的原理是基于人的手臂长度约等于两眼瞳孔孔距的10倍而来的。
大家也可以试一下,第一步是举起你的右臂,与地面保持水平,竖起右手大拇指,然后闭上左眼,让右眼视线通过大拇指的左侧,与被观测物体的边缘保持重合。
然后,头和胳膊不要动,闭上右眼,睁开左眼观察目标。
因为两眼视线的关系,你的左眼视线落点,会位于被观测物体的右边一段距离。
这时,你只需要估算左眼视线落点与物体边缘这段距离的长度,然后将估算的长度乘以10,就是目标与你之间的距离。
这种测距方法简单易学。
可以估算,2到4公里之内的目标,对于有经验的老兵,可以达到很高的测量精度。
除了跳眼测量法,还可以使用臂长测距法、目视测距法、听声测距法等方式。
臂长测距,就是按手臂的长度事先制作臂长尺,然后持尺伸直手臂,将尺的0分划对准目标,根据尺上的分划计算出目标的距离。
听声测距就是依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这一特性,可以粗略的估算出敌方炮兵的阵地的方位与距离。
和风漫谈原创,请勿抄袭。
目测法,就是高难度的测量方法了,每个人的眼力不一样,需要大量的观测经验进行估算,一般经验老到的狙击手们都精通此法。
我们的前辈们,就是依靠这些简陋的人体自带的测量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实在是让人敬佩啊!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教你怎么用手指目测距离(特种兵专用)
教你怎么用手指目测距离(特种兵专用)教你怎么用手指目测距离(特种兵专用)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
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例如,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
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
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
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
还有经验积累,。
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
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
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
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
怎样用眼睛和手指测定距离?
怎样用眼睛和手指测定距离?跳眼法跳眼法指的是用手指和眼睛测距的方法,是通过估计跳眼所见实地宽度的方法进行的估略测量。
是我国军队常用的一种估测距离的方法。
通过估判被测物的尺寸大小。
结合相似性三角形原理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以计算出被测物离我方的大致距离。
这种方法是根据两瞳孔的间隔约为自己臂长的十分之一,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
简介跳眼法是中国军队使用的一种简易测距方法。
使用跳眼法,必须熟悉常见物体的尺寸,如:汽车的长度,人的身高,楼房的层高等等。
否则无法使用跳眼法估测距离。
使用方法第一步:水平举起右臂,大拇指竖直向上,大臂与身体垂直第二步:闭上左眼,通过旋转腰部,用大拇指瞄准(遮挡住)被测物体。
此时,右眼,拇指,被测物在一条线上。
第三步:闭上右眼,睁开左眼。
此时,看到被测物出现在拇指左侧,有一段横向距离。
估测被测物的大小。
根据被测物的大小,判断被测物到大拇指所指位置的横向距离。
第四步:将这段横向距离乘以10,得到的就是被测物离我方的距离。
跳眼法原理跳眼法利用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原理。
人的手臂长度为:L臂;双眼间距离为:L眼;闭上右眼睁开左眼后,估算出被测物体到大拇指所指位置的横向距离为:ΔL;被测物离我方的距离为:L。
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有:L臂/L眼=L/ΔL根据一般人体的比例结构,有:L臂/L眼=10:1所以,L=10ΔL原理如图所示:跳眼法原理图解跳眼法的局限性根据跳眼法的原理,可以发现:要使用跳眼法,必须能够估测出被测物体的大小(高度或宽度等),从而才能估测出被测物体到大拇指所指位置的横向距离(ΔL)。
如果被测物的大小无法判断(如:远处不知道海拔高度的山丘等等),那么也就无法估测出被测物离我方的距离了。
另外,即使被测物的大小可以估测,跳眼法的误差也较大,只能估算出大致的距离。
怎样用眼睛和手指测定距离?2014-11-06关于现地测量距离的几种简易方法目测法目测是简易测距的常用方法。
教您用手指目测距离(易学实用)(整理精校版)
教您用手指目测距离(易学实用)走在天上0115 09:47::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
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例如,日军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博弈圣首藏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
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
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
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
还有经验积累,。
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
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
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
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
狙击测距计算公式
狙击测距计算公式狙击手在执行任务时,精准的测距是至关重要的。
准确的距离计算可以帮助狙击手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准确的射击,确保任务的成功完成。
因此,狙击手需要掌握一定的测距计算公式,以便在实际作战中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目标距离。
狙击测距计算公式是通过三角学原理来进行计算的。
在实际操作中,狙击手可以利用测距计算公式来快速计算目标距离,从而调整枪械的瞄准点,进行精准的射击。
狙击测距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目标的大小或者特征来进行测距。
在实际操作中,狙击手可以通过目标的高度、宽度或者其他特征来进行测距计算。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狙击测距计算公式。
1. 视角测距法。
视角测距法是一种常见的狙击测距方法,它利用了目标的大小和狙击手的视角来进行测距计算。
在使用视角测距法时,狙击手需要测量目标在瞄准镜中的大小,然后利用目标的实际大小和视角大小的比例关系来进行计算。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目标距离 = 实际目标大小 / 视角中的目标大小视距。
其中,实际目标大小是指目标的实际尺寸,视角中的目标大小是指目标在瞄准镜中的大小,视距是指狙击手与目标之间的实际距离。
2. 万向测距法。
万向测距法是一种利用目标的高度来进行测距计算的方法。
在使用万向测距法时,狙击手需要测量目标的高度,然后利用目标的实际高度和瞄准镜的放大倍数来进行计算。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目标距离 = 实际目标高度 / 视距 1000。
其中,实际目标高度是指目标的实际高度,视距是指狙击手与目标之间的实际距离。
3. 三角测距法。
三角测距法是一种利用目标的特征来进行测距计算的方法。
在使用三角测距法时,狙击手需要测量目标的特征,然后利用目标的实际尺寸和瞄准镜中的尺寸来进行计算。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目标距离 = 实际目标大小 / 瞄准镜中的目标大小视距。
其中,实际目标大小是指目标的实际尺寸,瞄准镜中的目标大小是指目标在瞄准镜中的大小,视距是指狙击手与目标之间的实际距禿。
总结。
用手指目测距离的方法
用手指目测距离的方法
用手指目测距离的方法通常被称为“手指测距法”或“手指计数法”。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1. 手臂伸直:将手臂伸直,并将大拇指立起,垂直于手掌。
2. 保持固定:将眼睛注视着需要测量的物体,并将手臂保持固定。
3. 手指计数:利用大拇指和其他手指的长度来估算距离。
例如,用大拇指的长度来估算近距离,用拇指和食指的长度来估算中距离,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长度来估算远距离。
请注意,这种方法只是一种估算方法,精确度相对较低。
对于需要更准确测量的情况,建议使用测量工具或仪器。
狙击手如何测距和用手指测距–铁血网
狙击⼿如何测距和⽤⼿指测距–铁⾎⽹今天在⽹上看到了这篇关于SVD如何测距的⽂章,转帖过来与⼴⼤铁友分享⼀下,共同讨论,同时附贴我收集关于⽤⼿指测距的⽅法,但是我⾃⼰还没搞明⽩希望有⾼⼿指点⼀下。
这是苏制SVD(德拉⼽诺夫)狙击步枪。
SVD的,倍率4倍,物镜直径24mm,有测距曲线,⾝⾼1.7m的⼈,如果正好卡在数字2和⽔平线之间的距离,则实际距离为200⽶,卡在数字"4"和⽔平线之间的距离,则实际距离为400⽶,依次类推。
注意,必须是⾝⾼1.7m,否则误差较⼤。
这时并没有完成瞄准,读出距离后,旋转镜筒上⽅的旋钮,对应相对读数,3就是300m,最⼤是10,就是1000m,这时瞄准镜中⼼的“尖尖”就对准⽬标(当然,这⾥的讨论忽略风偏)。
⽽中间的尖尖下还有3个尖,因此最⼤瞄准距离可以达到1300m。
使⽤SVD/85式狙步枪的PSO-1型瞄准镜,描述如下:"1、打开瞄准镜,使⽬标位于瞄准镜中央。
2、此时可以看到在瞄准镜左侧有⼀段由虚线组成的线,上⾯标着“2、4、6、8、10”,下⾯还有⼀道横线。
这是⽤来测量你与⽬标距离的,⼀⼩格表⽰100⽶,如果看出去⽬标的脚落在横线上,头部位于“4”处的虚线上,那么这时你和⽬标的距离就是400⽶。
3、在瞄准镜的中央有四个向上的⼩箭头,每⼀个表⽰250⽶距离的提前量。
如果⽤3的⽅法测出⽬标在300⽶处,那么此时⼦弹的弹着点就位于第⼀和第⼆个箭头之间,离第⼀个箭头距离是两箭头间距的五分之⼀处,其余的以此类推." 实际上,这样的瞄准⽅法是错误的!!!我不明⽩为什么现在⽹友都在宣传这种错误的⽅法.PSO-1型瞄准镜中,第⼀个"∧"实际上是"快速瞄准分划",在1000⽶以内的⽬标,都可以⽤第⼀个分划来瞄准,前提是,瞄准镜上⽅的⾼低⼿轮⼀定要调校到相对应的射击距离.⾼低⼿轮上从1-10每格对应的是100⽶-1000⽶的距离,这也是⾼低⼿轮存在的意义,如果按照图中的使⽤⽅法,那么就⽤不上这个旋钮了.那么多出来的下⾯⼏个"∧"有什么⽤呢.其实下⾯的"∧"是提供射击1000⽶以上的⽬标时使⽤的,当我们的⾼低旋钮对应在10的刻度(就是1000⽶距离)时,下⾯的每⼀格"∧"代表增加100⽶距离,例如要射击1100⽶距离的⽬标,只需要把⾼低⼿轮对应"10",⽤第⼆格"∧"来瞄准射击就⾏了(在此我们暂且忽略地⼼引⼒不计),每增加100⽶瞄准分划就往下移⼀格,因此,SVD或85狙上的PSO-1型瞄具理论上的最远瞄准视距是1300⽶. 然⽽,SVD的有效射程只有600⽶,虽然有经验的射⼿能在1000⽶的距离上击中⽬标并造成杀伤效果,但这么远距离上的射击并不会出现太多.因为严格意义上说,SVD并不是⼀⽀真正的狙击枪,只是⼀⽀提供给"班⽤精准射⼿"(注意:不是狙击⼿)来使⽤以延伸班组⽕⼒的步枪⽽已,所以有哪⼀天,当你有机会摸到这⽀枪的时候,只需要记住⽤左边的弧型分划板来测出射击距离,调整好⾼低旋钮后,⽤瞄准镜中⼼的第⼀个"∧"来瞄准射击就好了. 另外,我要谴责⼀下那些胡乱引⽤并⾃作聪明擅⾃修改的"军迷"朋友,在教给别⼈技能的时候⾃⼰要稍微论证下. "3、在瞄准镜的中央有四个向上的⼩箭头,每⼀个表⽰250⽶距离的提前量。
请问观察手如何给狙击手报数据?具体内容是什么?是如何判断的?
请问观察⼿如何给狙击⼿报数据?具体内容是什么?是如何判断的?⾃⼰⽤随⾝携带的弹道计算器来算。
或者如下:
距离:狙击在三四百⽶,基本不⽤调整,直接打就⾏。
远⼀些的距离,例如⼀千⽶到两千⽶之
间,需要⽤激光测距仪。
因为其他⽅法不准确,测不测没啥必要。
反正除了激光测距其他⽅式
测距都打不准。
⾓度:你和⽬标的⾼低关系。
这个⾓度和调整的换算应该提前算好,写在你随⾝携带的⼩本本
上,随时翻阅。
或者贴到枪上。
脑⼦没那么快,现场算不清楚。
风:前两个必须都⾮常精准,算风速风向才有必要,要不然⼀点⽤没有。
这个也是提前算好写
到⼩本本上的。
⽐如距离⽬标500⽶,风速10公⾥每⼩时。
风正好横着吹,那么算出来这种枪的
的横向偏移是35厘⽶。
如果是侧着45度的风,5公⾥每⼩时的风,那就偏移8厘⽶。
(看出来这
是什么枪了吗?)
这些东西观察⼿都迅速查表读出来,然后直接报告调整量给枪⼿就可以。
⼀两句话就可以搞
定。
(移动的⽬标不打,谢谢)
什么?你想打两千⽶以上?那就还要算上温度、⽓压、湿度、地球旋转等影响。
不过即使你算
的⾮常精确了,按照⼤部分情况来看,肯定打不中⽬标。
因为算的精确并没卵⽤,你测量的肯定没那么精确。
狙击手如果判断目标的距离?美国代入公式俄罗斯只需一步,我国不用计算
狙击手如果判断目标的距离?美国代入公式俄罗斯只需一步,我
国不用计算
狙击手在狙击时不是吧十字镜对准目标就可以击中了,电视剧中十字正对着敌人的往往是较近的距离,而且越远狙击难度就越大,而如何正确的判断目标和自己的距离就成了狙击手最大的挑战,那么狙击手都是如何做的呢
西方国家常用的是密位型的瞄准镜,一个单位点被称之为密尔(Mil)
1Mil 在 100 米代表 10 厘米 Mil 随距离长大而成比例增大,也就是 1 米在 1000 米 =2 米在 2000 米 =3 米在 3000 米,这种瞄准的好处在于其精度高,对准坐着的人,步战车的车轮这一类有固定大小的东西可以测量出其所占密位的大小也就得出了与自己的距离,熟练后可以跳过中间的很多步骤,大大加快锁定的速度
狙击手使用的工事很多,最常用的就是目标实际高度或者宽度÷ 目标在瞄准镜里的米尔数× 1000 = 目标距离一个一米八的人在密位中占3格实际上就是距离你600米,接下来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子弹来抬高枪口射击了
也许你会说这么算太麻烦了啊,有简单的,比如svd的瞄准镜
有图可以看到狙击镜有一条斜线,这条斜线代表了身高1.7米的人在不同距离的高度,如下图所示的,这个人刚好在2这一格里,所以他距离你200米,如果是在4哪一格,就是400米,狙击镜的尖头也对应0-200米,200-400米400-800米,以此类推,可以说一般完成计算,不用动脑子就完成计算
那么我国使用的是什么类型的呢,比这种更简单,下面的是88式霰...狙击枪的瞄准镜,这个镜子做的是真的好,不用计算把带箭头的小横线对准肩膀,那个合适就用那个打
如图所示就可以了,是不是超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狙击手如何测距和用手指测距–铁血网
今天在网上看到了这篇关于SVD如何测距的文章,转帖过来与广大铁友分享一下,共同讨论,同时附贴我收集关于用手指测距的方法,但是我自己还没搞明白希望有高手指点一下。
这是苏制SVD(德拉戈诺夫)狙击步枪。
SVD的,倍率4倍,物镜直径24mm,有测距曲线,身高1.7m的人,如果正好卡在数字2和水平线之间的距离,则实际距离为200米,卡在数字"4"和水平线之间的距离,则实际距离为400米,依次类推。
注意,必须是身高1.7m,否则误差较大。
这时并没有完成瞄准,读出距离后,旋转镜筒上方的旋钮,对应相对读数,3就是300m,最大是10,就是1000m,这时瞄准镜中心的“尖尖”就对准目标(当然,这里的讨论忽略风偏)。
而中间的尖尖下还有3个尖,因此最大瞄准距离可以达到1300m。
使用SVD/85式狙步枪的PSO-1型瞄准镜,描述如下:"1、打开瞄准镜,使目标位于瞄准镜中央。
2、此时可以看到在瞄准镜左侧有一段由虚线组成的线,上面标着“2、4、6、8、10”,下面还有一道横线。
这是用来测量你与目标距离的,一小格表示100米,如果看出去目标的脚落在横线上,头部位于“4”处的虚线上,那么这时你和目标的距离就是400米。
3、在瞄准镜的中央有四个向上的小箭头,每一个表示
250米距离的提前量。
如果用3的方法测出目标在300米处,那么此时子弹的弹着点就位于第一和第二个箭头之间,离第一个箭头距离是两箭头间距的五分之一处,其余的以此类推." 实际上,这样的瞄准方法是错误的!!!我不明白为什么现
在网友都在宣传这种错误的方法.PSO-1型瞄准镜中,第一个"∧"实际上是"快速瞄准分划",在1000米以内的目标,都可以用第一个分划来瞄准,前提是,瞄准镜上方的高低手轮一定要调校到相对应的射击距离.高低手轮上从1-10每格对应的是100米-1000米的距离,这也是高低手轮存在的意义,如果按照图中的使用方法,那么就用不上这个旋钮了.那么多出来的下面几个"∧"有什么用呢.其实下面的"∧"是提供射击1000米以上的目标时使用的,当我们的高低旋钮对应在10的刻度(就是1000米距离)时,下面的每一格"∧"代表增加100米距离,例如要射击1100米距离的目标,只需要把高低手轮对应"10",用第二格"∧"来瞄准射击就行了(在此我们暂且忽略地心引力不计),每增加100米瞄准分划就往下移一格,因此,SVD或85狙上的PSO-1型瞄具理论上的最远瞄准视距是1300米. 然而,SVD的有效射程只有600米,虽然有经验的射手能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中目标并造成杀伤效果,但这么远距离上的射击并不会出现太多.因为严格意义上说,SVD并不是一支真正的狙击枪,只是一支提供给"班用精准射手"(注意:不是狙击手)来使用以延伸班组火力的步枪而已,所以有哪一天,当你
有机会摸到这支枪的时候,只需要记住用左边的弧型分划板
来测出射击距离,调整好高低旋钮后,用瞄准镜中心的第一个"∧"来瞄准射击就好了. 另外,我要谴责一下那些胡乱引用并
自作聪明擅自修改的"军迷"朋友,在教给别人技能的时候自
己要稍微论证下. "3、在瞄准镜的中央有四个向上的小箭头,每一个表示250米距离的提前量。
"---大哥,请问您知道"提前量"是什么概念吗?如果"∧"型分划板是用来测"提前量"的,那
么镜中心的水平分划是用来美观的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用手指测距
概略测量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用臂长尺测人都有一双胳臂,如果问他:你的臂有多长?他可能摇头说没量过。
若要再问“臂长尺”是怎么回事?恐怕就更无法回答了。
这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胳臂还能测距离。
其实,说开了,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
可是和手臂一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具非常灵活方便的测距“仪器”了。
铅笔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手臂向前平伸,从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离)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所以叫臂长尺。
比如,某人的臂长是60厘米,那么臂长尺上
的一个分划就是6毫米。
有了臂长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标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长尺测出距离。
那么距离是怎样计算的呢?前面已经说过,臂长尺上的每个分划是臂长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占一个分划时,也正好是距离的百分之一,占两个分划,就是百分之二。
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离:目标高度(间隔)=100(臂长)∶分划数(臂长尺),就可以得出求距离的公式:距离=高度(间隔)×100分划数例如:测得前方电话线杆的一个间隔,约5个分划,我们知道一般电话线杆间隔是50米,那么到电线杆的距离是: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体的宽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长尺来测量距离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创造一个已知距离条件,才能计算出所求距离。
当你用臂长尺观测各种物体的分划时,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观测某物体的间隔(或高度0时,离物体越近,测的分划数越多;反之,离物体越远,测的分划数越少。
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在前后两个位置上对同一个目标测出大小两个分划数,并测出前后两个观测位置间的距离,有了这三个已知数,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距离了。
距离=前进(或后退)距离×小分划大分划-小分划。
例如,某工兵部队,为了完成架桥任务,先派出侦察员测量河宽,这个侦察员先在河岸用臂长尺测得河对岸两地物的间隔为8个分划,然后照直后退30米处又测得该两地物的间隔是5个分划。
把这
些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出河宽是:30×5=50米。
8-5
(这个公式我没搞明白,有高手能指点下吗?)
还有一种目测法,也可大约估算出距离目测,就是根据视力、目标清晰程度和实践经验来判定距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法和判断法。
(1)、比较法就是把要测的距离和已知距离相比较。
也可将要测量的距离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较,推算全长。
(2)判断法就是根据目标清晰程度来判定距离,如下表,但因各人的视力不同,加上目标受大小、颜色、天气、光线和角度等因素的影响,使用时可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掌握。
距离(米)目标清晰程度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见150-170 衣服的钮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可见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网的铁丝可见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颜色可分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500 门见开关、窗见格,瓦沟条条分不清;人头肩不清、男女可分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