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尿素呼气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

合集下载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的报告文档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的报告文档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的报告文档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尤其在我国。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为深入了解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加强感染防控,我国于2023年举办了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会议。

本报告旨在总结会议成果,为全国范围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指导。

二、共识内容1.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1.1 诊断方法共识认为,基于非侵入性方法(如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对于疑似感染患者,推荐采用非侵入性方法进行初筛,必要时结合侵入性方法(如胃镜检查)进行确诊。

1.2 诊断标准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准为:非侵入性方法检测结果阳性或侵入性方法检查发现胃黏膜中有幽门螺杆菌。

2.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2.1 治疗原则共识强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规范化原则,根据患者病情、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

2.2 治疗方案推荐采用含有铋剂的四联方案(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铋剂)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治疗周期为10-14天。

对于耐药严重的地区,可考虑采用含有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四联方案。

2.3 治疗监测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症状、体征及病原学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

治疗结束后,建议进行复查,确保幽门螺杆菌根除。

3. 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3.1 预防措施共识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密切接吻等行为,降低感染风险。

3.2 疫苗接种虽然目前尚无针对成人接种幽门螺杆菌疫苗的推荐,但共识强调,未来有望通过疫苗接种降低人群感染率。

三、结论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会议就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内容达成了广泛共识。

全国专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共识报告

全国专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共识报告

全国专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共识报告1.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感染 H.pylori 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为了提高我国 H.pylori 感染的诊疗水平,全国专家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并形成了这份诊疗共识报告。

2. 诊断2.1 实验室检查(1)尿素呼气试验: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H.pylori 感染的首选方法。

(2)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适用于不愿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

(3)血清学检测:抗 H.pylori 抗体检测,不能用于诊断现症感染,但可用于评估感染史。

2.2 内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重要方法,可结合活检进行 H.pylori 检测。

2.3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胃肠道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胃部病变,但不能直接诊断 H.pylori 感染。

3. 治疗3.1 治疗原则(1)根除指征:有明显 H.pylori 感染引起的胃部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2)无根除指征:无明显 H.pylori 感染引起的胃部疾病,或患者拒绝治疗。

3.2 治疗方案(1)标准疗法: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

(2)非铋剂四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

(3)替代疗法:针对抗生素耐药严重的地区,可选用含有铋剂的三联疗法,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

3.3 治疗监测(1)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 H.pylori 感染情况,如尿素呼气试验。

(2)治疗结束后,进行复查,确保 H.pylori 感染已被根除。

4. 预防(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 H.pylori 感染的认识。

(2)改善生活习惯,如饮食卫生、戒烟限酒等。

(3)避免与感染人群密切接触。

5. 随访与评估(1)治疗后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幽门螺杆菌-尿素呼气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精编版】

幽门螺杆菌-尿素呼气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精编版】

幽门螺杆菌-尿素呼气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H.pylori感染是一种疾病状态,与众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WHO将H.pylori列为人类胃癌的第Ⅰ类致癌因子,H.pylori感染是胃癌最重要且最可控的危险因素,根除H.pylori可作为预防胃癌的一级措施。

目前临床检测H.pylori的方法主要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其中尿素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UBT)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UBT是采用核素标记的尿素检测人体内H.pylori感染的非侵入性方法,具有准确、特异、快捷的特点。

UBT是经过严格考核建立的方法,其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

H.pylori胃炎京都全球共识、美国胃肠病学会H.pylori处理指南、H.pylori感染处理的Maastricht Ⅴ共识和我国第五次全国H.pylori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等,均推荐UBT作为诊断H.pylori现症感染和根除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根据初步调查,目前国内有近两万家医疗机构开展了UBT项目。

虽然医疗机构诊断H.pylori 感染应用UBT较多,但是对于UBT的适应证、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rea breath test,14C-UBT)的差异、UBT结果的判读、UBT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作用等尚不统一,亟需建立UBT检测H.pylori 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提高UBT的规范性,从而推广UBT在H.pylori 检测中的应用,推动早期胃癌筛查和H.pylori 感染的防控。

一、H.pylori检测的临床背景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根除H.pylori可消除慢性胃炎的炎症反应,减缓胃部萎缩或肠化生的进展速度,预防和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是MALT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措施。

第六次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

第六次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

第六次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胃部及十二指肠,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胃部疾病密切相关。

我国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对其治疗和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的发布,旨在规范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二、共识目标1. 明确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策略和方案;2. 提高临床医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和诊疗水平;3. 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 促进我国幽门螺杆菌研究的发展和国际交流。

三、共识内容1. 诊断1.1 诊断标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非侵入性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及侵入性胃镜检查。

其中,非侵入性尿素呼气试验为首选方法。

1.2 诊断流程1. 首选非侵入性尿素呼气试验;2. 如尿素呼气试验阴性,可结合血清学检测及胃镜检查结果判断;3. 如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有活动性炎症,可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2. 治疗2.1 治疗原则1. 根除治疗:以抗生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3. 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及心理干预。

2.2 治疗方案1. 一线方案:含铋剂的四联疗法(PPI/铋剂+2种抗生素+甲硝唑);2. 二线方案:不含铋剂的三联疗法(PPI+2种抗生素);3. 特殊人群治疗:儿童、孕妇、老年人及合并其他疾病患者,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3 治疗周期1. 一线方案:通常为10-14天;2. 二线方案:通常为7-10天;3. 特殊人群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周期。

3. 随访与评估1. 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首次复查;2. 如复查结果阴性,继续随访至少1年;3. 如复查结果阳性,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四、总结第六次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权威、实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指南,提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水平,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024胃功能检测指标解读

2024胃功能检测指标解读

2024胃功能检测指标解读胃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由于是侵入性检查、检查费用、人群接受度等问题不适用于大规模普查。

而胃功能检测,既能用于初步筛查又能辅助诊断,被称为胃粘膜「血清学活检」O1、胃蛋白薛原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下,分泌进入胃腔的PG转化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发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PG可根据生化和免疫活性特征分为不同的亚群: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I,PGI)和胃蛋白酶原11(pepsinogen11,PG11),PGI和PG11均可从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PG11还可由胃窦粘液细胞及十二指肠BRUNNER腺等合成。

大部分PG经细胞分泌后直接进入消化道,约1%经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个体的PGI和PG11较稳定,不受饮食、早晚和季节等影响。

正常参考值:PGI:24.60〜104.93ug/L;PG11:3~20ug/L;PGR(即PGI/PG11):>3.Oo注:参考值范围因年龄、地域和方法学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PGI、PGlI和PGR的临床意义:❶PGl和PGR下降,PG11不变或轻微下降:提示胃黏膜萎缩,下降程度可以反应胃黏膜萎缩从幽门到胃体和胃底的进展,且随着胃黏膜萎缩程度加重,PGI、PG11∖PGR水平下降越明显,与胃黏膜萎缩程度呈正相关。

同时也是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的高风险因素。

PGI≤70ug/L且PGI/PGII≤3.0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界值。

国内高发区胃癌筛查采用PGI浓度≤70ug/L且PGI/PGII≤7.Oo表1.不同部位萎缩性胃炎与Hp感染情况及PGLPGIhPGR、G-17水平比较分组倒数///»(+)[例(%)] PGl(ML)PGIKμg∕l.)PGH G-l7(pmol∕L)臼至萎缩组6552(8O.∞)91.13±16.82-14.19±6.147.22±3.21-14.90±8.74'胃体荽缩组4425(56.82)54.14±12.47*15.04±5.32' 4.94±2.48'31.68±12.02-全同萎缩组1812(66.67)6156土11.44*8.03±3.07* 5.81t3.6718.76=9.16'F∕χj(ft 6.8489.98ll.∞7.53437.21〃值0.03<0.01<0.01<0.01<0.01注:与臼蓼萎缩组比较.W< ;、日体萎缩组比较.bP< ;与全胃萎辘组比较.,俨<0.05表2.不同程度萎缩性胃炎与Hp感染情况及PGLPGILPGR.G-17水平比较分组例数〃/>(+)[例(%)] PGI(μ∕l.)PfiIKμg∕!J PGR G-17(pmol/L)f轻度6438(59.34)u85.91±15.09,∙15.34±6.28,∙7.11C25.18±10.25»中度4940(81.63),67.28±13.65-12.84±4.17- 5.72±2.87-19.31±8.63-虫度1411(78.57%*44.18*836Λ8.40±3.12" 3.96±2.83“10.20±5.63**7χ,(ft7.2460.8210.81 6.3816.85Piii0.03<0.01<0.01<0.01<0.01注:U。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3)要点解读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3)要点解读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3)要点解读自从第一版《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3年发布,指导了许多儿童消化科医生,规范杀菌。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2023版共识明显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特别在诊治方面,有许多不够精准的地方。

盼星星,盼月亮,盼了8年了,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3)在本月发布。

这次,我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对比一下新旧本版的差别。

一、Hp感染的诊断标准【陈述1】符合下述4项中之一者才能确立诊断:(1)Hp培养阳性;(2)组织病理学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结果阳性;(3)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RUT结果不一致,需进一步行非侵入性检测,如13C尿素呼气试验或粪Hp抗原检测;(4)消化性溃疡出血时,RUT或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中任1项阳性。

推荐等级:A(强烈推荐);共识水平:82.4%。

2023版里有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在2023版已经不用了,因为无法确诊是否现症感染。

2023版里的PCR分子生物学检测幽门螺杆菌,也不提了。

二、Hp感染检测和根除治疗的指征【陈述2】消化性溃疡患儿需要行Hp检测和根除治疗。

推荐等级:A (强烈推荐);共识水平:100%。

点评:同2023版方案,多了推荐等级和共识水平。

【陈述3】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淋巴瘤患儿需要检测Hp和根除治疗。

推荐等级:A(强烈推荐);共识水平:84.3%。

点评:同2023版方案,多了推荐等级和共识水平。

治疗的主要适应症是十二指肠或胃溃疡并经活检证实为幽门螺杆菌。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消化性溃疡病很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有关。

幽门螺杆菌和感染的治疗将是有益的。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与幽门螺旋杆菌的组合。

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治疗感染的指征,尽管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陈述4】慢性胃炎患儿需要检测Hp和根除治疗。

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应用

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应用

有助于提高检 出率和疗效判断 。
关 键 词 : C 尿 素 呼 气 试 验 ; 胃镜 ; 幽 门螺 杆 菌 ” 一 中图 分 类 号 : 5 3 R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1 0 ( 0 60 —1 30 10 —7 32 0 ) 30 3-2
Ap i a i n o C— r a Br a h Te t plc to f u e e t s i te t a n s d a . l r — e a i e b s r s o n Pa i n s Di g o e s H py o in g tv y Ga t o c py
p ii e by ¨C— ostv UBT r r a e t we e t e t d wih PPI b s d t i e t e a y,PPIb s d d bl h r py a — a e rpl h r p — a e ou e t e a nd sngl i e PPI t e a h r py,r s e tv l . Af e r a m e ,t e n g tve r t f¨C_ BT s 3 , e p ciey t r t e t nt h e a i a e o U wa 8 .8 1. 84 a d 3. ,r s c i l .The r s t h n 3 e pe tve y e uls s owe i iian if r nc e we n t r e ki s d sgn fc t d fe e e b t e h e nd
H P p st e b C— —o iv y i UBT. Th o ii e r t f HP wa 0 8 . 3 9 p te t ig o e s HP e p st a e o s 6 . v 8 a i n s da n s d a —0 6年 9月第 1 卷 第 3期 3

报告:第六次全国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共识

报告:第六次全国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共识

报告:第六次全国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共识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主要存在于胃黏膜内,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病因。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医学界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医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诊断和治疗,我国每隔一段时间会更新一次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共识。

本报告主要介绍第六次全国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共识。

二、共识概述2.1 诊断2.1.1 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血清学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可用于评估个体感染情况,但无法区分现症感染或过去感染。

-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是目前公认的非侵入性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佳方法,准确性高。

2.1.2 侵入性诊断方法- 胃镜取胃黏膜活组织检查:通过胃镜取得胃黏膜活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可靠,但为侵入性检查。

2.2 治疗2.2.1 治疗指征- 消化性溃疡:无论是活动性还是愈合期溃疡,均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以降低复发风险。

- 胃炎:伴有活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

2.2.2 治疗方案- 推荐以PPI或胶体铋为基础加上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治疗方案。

- 对于克拉霉素耐药率高的地区,可将克拉霉素替换为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

-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肝功能异常等。

三、共识亮点3.1 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感染菌株、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等,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2 关注耐药问题针对我国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的现状,共识推荐了相应的替代治疗方案。

3.3 强调多学科合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如消化内科、感染科、外科等,共识呼吁多学科合作,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结论第六次全国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共识为我国医生提供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有助于提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水平,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2020国内外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重要共识初次治疗内容对比解读(全文)

2020国内外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重要共识初次治疗内容对比解读(全文)

2020国内外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重要共识初次治疗内容对比解读(全文)全球范围内人群H.pylori感染率约为50%。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胃癌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根除H.pylori可消除胃内活动性炎症,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降低胃癌风险。

我国是H.pylori高感染和胃癌高发国家,全球近一半的新发胃癌在我国,H.pylori感染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H.pylori胃炎京都全球共识提出H.pylori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如无抗衡因素(伴某些疾病、社区再感染率高、卫生资源优先度安排等),H.pylori阳性者均应接受根除治疗。

当前,H.pylori感染的根除治疗面临一些挑战,最主要的是抗生素耐药降低了根除疗法的根除率。

为规范H.pylori感染诊治和提高H.pylori感染治疗特别是初次治疗的根除率,国内外先后颁发了一系列共识。

本文就其中3个国际权威H.pylori研究机构颁布的共识,即加拿大H.pylori研究小组颁布的《多伦多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共识》(以下简称多伦多共识)、欧洲H.pylori与微生态研究小组颁布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Maastricht Ⅴ共识》(以下简称马五共识)、美国胃肠病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ACG)颁布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美国胃肠病学院共识》(以下简称ACG共识),以及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以下简称我国共识)中H.pylori感染初次治疗的内容进行对比与解读。

一、H.pylori根除疗法选择抗生素是根除H.pylori最主要的药物,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降低根除成本和抗生素耐药风险。

对于敏感菌株,使用含克拉霉素三联方案(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即可达到高根除率。

国内外共识均强调根除H.pylori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该地区抗生素耐药情况决定,但大多数地区的具体耐药数据仍然未知。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随着医学科技和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为了加强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保护公众健康,特发布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旨在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概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胃病,世界上约50%的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中很少引起症状。

但对于一些感染有一定的风险因素的人群,如胃溃疡、胃癌病史的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1. 临床表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能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但也有部分感染者无任何明显症状。

2. 确定诊断的方法(1)尿素酶、尿素呼气试验:通过监测尿素酶的活性或呼气中的尿素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2)血清抗体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3)组织活检:通过胃镜检查获取胃黏膜组织进行检查,确认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方法1. 排除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由于胃酸过多、胃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等因素引起的。

在处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同时,应仔细排除其他病因,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使用引起的消化道溃疡等。

2. 抗菌治疗(1)三联疗法:常规三联疗法由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菌药物组成,通常为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疗程为14天。

(2)个体化治疗:鉴于幽门螺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普遍存在,个体化治疗方案应根据幽门螺杆菌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进行制定。

3. 抑酸治疗(1)质子泵抑制剂:幽门螺杆菌感染常伴有胃酸分泌过多,因此抑酸治疗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2)H2受体阻滞剂:对于无法耐受或禁忌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可使用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后的随访1. 疗效评估一般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结束后6-8周复查,通过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体检测或组织活检等方法评估治疗效果。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幽门螺杆菌(HeIiCobaeterpylori,HP)感染是儿科的常见问题,与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密切相关。

由于儿童自身生长发育及药物代谢的特点,成人HP感染的诊治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儿童,为了规范中国儿童HP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特制定儿童HP感染的诊治专家共识。

一、儿童HP感染的诊断(一)Hp的检测指征1 .消化性溃疡。

2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IymPhOidtissue,MALT)淋巴瘤。

3 .慢性胃炎。

4 .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的患儿。

5 .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6 .计划长期服用非用体消炎药(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7 .不建议常规检测: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显示Hp感染与中耳炎、牙周疾病、食物过敏、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及生长发育迟缓有关*4]。

临床检查的目的是寻找潜在病因,而不是检测是否存在Hp感染。

因此对于功能性腹痛患儿不建议行Hp检测。

(二)各种HP检测方法的特点检测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

侵入性方法依赖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活检,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ureasetest,RUT)、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和胃黏膜HP培养、核酸检测等。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Ureabreathtest,UBT)>粪便HP抗原检测(HeIiCObaCterpyloristoolantigen,HpSA,orstoolantigentest,SAT)和血清HP抗体检测等。

除了血清抗体检查,其他检查前均需停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PP工)2周、抗生素和钱剂4周。

1 .RUT:敏感度75%〜100%,特异度84%〜100%⑸,其操作简便、费用低、省时,但检测结果易受试剂PH值、取材部位、组织大小、细菌量及分布、观察时间、环境温度和胃炎严重程度等因素影响,故存在结果假阴性的情况。

第六次全国大会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报告

第六次全国大会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报告

第六次全国大会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报告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主要通过口腔-胃途径感染人体,全球约有半数人口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我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治疗不规范、认识不足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和推广,第六次全国大会于本月初在京召开。

二、共识内容2.1 诊断2.1.1 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碳呼气试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首选方法。

碳呼气试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首选方法。

- 血清学检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不适用于治疗后复查,可能受到过去感染的影响。

血清学检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不适用于治疗后复查,可能受到过去感染的影响。

2.1.2 侵入性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

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

- 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染色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染色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2.2 治疗2.2.1 治疗指征- 消化性溃疡:活动性溃疡、既往有溃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史。

- 慢性胃炎:有明显症状或伴有消化不良、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等。

- 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

- 胃癌家族史、萎缩性胃炎等高风险人群。

2.2.2 治疗方案- 推荐采用四联疗法(PPI/铋剂+2种抗生素)。

- 抗生素选择: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优先选择耐药率低、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 疗程:通常为10-14天,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和感染菌株调整。

- 治疗后复查:推荐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进行。

2.3 预防- 改善生活惯: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与感染人群共用餐具等。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疾病,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

为了更好地应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问题,提高诊治水平,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共同努力,制定了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

同时,它还可能引发一些胃肠道外的疾病。

因此,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诊断方面,本次共识报告强调了多种检测方法的应用。

首先是尿素呼气试验,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手段,患者容易接受,准确性也较高。

胃镜下活检组织的病理检查对于明确胃黏膜的病变情况以及检测幽门螺杆菌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血清学检测、粪便抗原检测等方法也在特定情况下发挥着作用。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症状、疾病类型、药物过敏史等。

目前,推荐的主要治疗方案是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为基础,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等。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幽门螺杆菌的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合理选择抗生素至关重要。

在治疗前,如有条件,进行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更有效的抗生素。

同时,患者的依从性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医生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方案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

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治疗失败的患者,需要重新评估病情,分析可能的原因,如细菌耐药、患者依从性差、治疗方案不合理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更换抗生素、延长治疗时间等。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样不容忽视。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使用公筷等,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机会。

对于家庭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采取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根除H.pylori后有胃黏膜萎缩和(或)肠上皮 化生者需要随访。 证据等级:C;推荐强度:弱;共识水平: 98%。
H.pylori 感染与胃肠道 微生态
04
H.pylori 感染与胃肠道微生态
陈述1
H.pylori感染降低了胃内微生物种群的丰 度和多样性,根除H.pylori有助于正常胃 内微生物种群的恢复。 证据等级:B;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 100%。
H.pylori 根除指征
02
H.pylori 根除指征
陈述1
根除 H.pylori 的获益和风 险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 异,对于感染者应进行个 体化评估和处理。 证据等级:B;推荐强度: 强;共识水平:100%。
陈述2
H.pylori 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 病因,无论溃疡是否活动和有 无并发症史,均应该检测和根 除 H.pylori 。 证据等级:A;推荐强度:强; 共识水平:100%。
陈述7
请在此对未经检查的消化不良患者可实施 H.pylori “检测和治疗” 策略,但应综合考虑当地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成本-效益比、患者 的年龄和意愿等因素。对于 H.pylori 感染伴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 根除 H.pylori 可使部分患者症状获得长期缓解,应优先选择。 证据等级:B;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91%。
第六次全国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
共识报告
目录
01 H . p y l o r i 感 染 的 诊 断 02 H . p y l o r i 根 除 指 征 03 H . p y l o r i 感 染 与 胃 癌
04 H . p y l o r i 感 染 与 胃 肠 道 微 生 态
H.pylori 感染的诊断
H.pylori 根除指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杆菌-尿素呼气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H.pylori感染是一种疾病状态,与众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WHO将H.pylori列为人类胃癌的第Ⅰ类致癌因子,H.pylori感染是胃癌最重要且最可控的危险因素,根除H.pylori可作为预防胃癌的一级措施。

目前临床检测H.pylori的方法主要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其中尿素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UBT)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UBT是采用核素标记的尿素检测人体内H.pylori感染的非侵入性方法,具有准确、特异、快捷的特点。

UBT是经过严格考核建立的方法,其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

H.pylori胃炎京都全球共识、美国胃肠病学会H.pylori处理指南、H.pylori感染处理的Maastricht Ⅴ共识和我国第五次全国H.pylori 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等,均推荐UBT作为诊断H.pylori现症感染和根除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根据初步调查,目前国内有近两万家医疗机构开展了UBT项目。

虽然医疗机构诊断H.pylori感染应用UBT较多,但是对于UBT的适应证、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rea breath test,14C-UBT)的差异、UBT结果的判读、UBT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作用等尚不统一,亟需建立UBT检测H.pylori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提高UBT的规范性,从而推广UBT在H.pylori检测中的应用,推动早期胃癌筛查和H.pylori感染的防控。

一、H.pylori检测的临床背景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根除H.pylori可消除慢性胃炎的炎症反应,减缓胃部萎缩或肠化生的进展速度,预防和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是MALT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措施。

根据2017年《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我国人群H.pylori感染率高达40%~60%。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发胃癌病例约40.3万例,因胃癌死亡约29.1万例,在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例数中均排名前3位。

目前,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H.pylori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通过根除H.pylori进行胃癌预防切实可行。

二、UBT的适应证UBT适用于所有需要检测H.pylori者。

按照当前国内外的H.pylori相关指南和共识,以及胃癌早防早筛要求,制定了UBT的相关适应证(表1)。

表1 成人尿素呼气试验的适应证和推荐强度三、UBT的检测原理H.pylori产生内源性和特异性的尿素酶,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CO2在胃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经肺脏呼出。

见图1,被检测者口服核素(13C或14C)标记的尿素后,如果胃中存在H.pylori,就可将核素标记的尿素分解为核素标记的CO2,CO2弥散入血液后经肺脏呼出,通过收集被检测者呼出气体,检测呼气中核素标记的CO2,即可判断是否存在H.pylori感染。

尿素是人体代谢的终极产物,属于人体内正常成分,在人体内分布广泛,服用后人体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图1 尿素呼气试验原理(一)13C-UBT13C-UBT分为质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均是通过测试服用13C标记的尿素30 min时呼出气体中13CO2比例的升高情况,判断是否有H.pylori感染。

质谱法因使用成本高、分析时间相对较长而逐渐被红外光谱法替代。

红外光谱法准确性与质谱法相似,在满足临床要求的同时,明显减少了对昂贵质谱设备的依赖,降低了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成本。

(二)14C-UBT14C-UBT分为闪烁法和电离法。

闪烁法是UBT探测效率较高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液体闪烁法和固体闪烁法等。

样品中14C不断衰变产生β射线,β射线的能量激发闪烁体发出荧光,光电倍增管探测到荧光后再转换为电信号,得到样品的放射性活度。

电离法采用高灵敏度的盖革-米勒计数管,直接探测14C的低能量β射线,通过放大形成符合可探测的电脉冲,并分析计算得出数据,因其采用便捷的干式卡片采集气体,使用极为便捷,也称为卡式法。

(三)13C-UBT与14C-UBT的区别13C-UBT与14C-UBT的准确性无显著区别,其中13C是碳的稳定核素,无放射性,如果使用核素13C标记的尿素进行检测,需要扣除自然界中的核素13C本底,且因不同地域核素13C的丰度存在差异,13C-UBT不能扣除常数本底值。

因此,进行13C-UBT时,需要在服药前和服药后30 min 2个时间点分别采集同一例被检测者的呼出气体进行检测。

14C是碳的不稳定核素,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衰变时释放出低能量β射线,其生物半衰期约为6 h,检测中所用14C尿素剂量极小(约27.8 kBq),其辐射剂量约1.59 μSv,仅为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规定的公众个人年有效剂量限值1 mSv的1/630,欧美国家和我国均对14C尿素用于H.pylori感染体内诊断做了放射性豁免处理。

我国认为含有0.75 μCi的14C尿素胶囊用于H.pylori感染体内诊断,对环境、被检测者和操作者几乎无辐射影响,安全性好,操作人员无须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由于大气和日常呼气中没有明显的14C本底,14C-UBT仅需采集1次测试呼气即可。

14C-UBT不推荐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

四、UBT的检测方法(一)13C-UBT1.收集第1次气体:使用集气袋收集气体时,被检测者维持正常呼吸,屏住呼吸10 s以上,然后呼出前半段气体,弃去,再把肺部的末段气体吹进集气袋内,直至气袋充满后,立即盖紧集气袋。

使用收集管收集气体时,被检测者正常呼吸,勿深呼吸,呼气时吸管应插入收集管底部,平缓呼气吹入收集管,持续4~5 s(呼气不可中断),呼气的同时缓缓拔出吸管,吸管离开管口后,迅速拧紧收集管盖子。

收集好后做好标记,此时收集的为样本气体(底气)。

2.吞服尿素13C试剂:收集第1次气体后,马上服用尿素13C试剂。

若服用的尿素13C试剂为颗粒剂或散剂,建议被检测者第1次呼气操作前后清洁口腔(清水漱口);服用胶囊者不必清洁口腔。

服药后应保持静坐、禁食、禁烟,等待30 min,避免剧烈活动。

3.收集第2次气体:服药等待30 min后,操作步骤同第1次气体收集,将气体吹进集气袋或收集管内,此时收集的为服用尿素13C试剂后30 min的呼气样本(样气)。

切忌从吸管吸出已呼入收集管中的气体,若怀疑样本采集不规范,可按照上述方法重新采集。

4.检测样本:将2袋(管)气体交给医护人员,在各厂家配套的仪器上进行检测,仪器自动显示检测结果。

没有及时检测的样本应放置于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下保存,可保存5~7 d。

(二)14C-UBT1.吞服尿素14C试剂:被检测者检测前要求空腹(至少禁食6 h),饮水吞服尿素14C胶囊1粒。

服药后应保持静坐、禁食,避免剧烈活动,等待15~25 min。

2.收集气体:使用液体闪烁法检测时,取出集气瓶和吹气管,通过吹气管向集气瓶内的液体缓慢吹气,吹气时间为1~3 min,当集气剂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吹气,严禁倒吸。

使用卡式法检测时,取出呼气卡(或集气卡)和吹气嘴,通过吹气嘴向集气卡内徐徐吹气,避免猛力呼气,确保呼出的气体来自肺部,可以取出换气,严禁倒吸。

使用固体闪烁法检测时,取出闪烁采样瓶和吹气管,通过吹气管向瓶内缓慢吹气。

卡式法和固体闪烁法吹气时间为3~5 min,当呼气卡(或集气卡)上的指示片颜色大部分由蓝色变为白色或由橙红色变为黄色时,即可停止吹气。

3.检测样本:将吹气管或吹气嘴去除并放入普通医疗垃圾桶,将集气瓶、呼气卡(或集气卡)或闪烁采样瓶交予医务操作人员。

医务操作人员将收集到的集气瓶、呼气卡(或集气卡)或闪烁采样瓶,按照厂家配套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并打印诊断结果。

没有及时检测的样本应密封置于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下保存,可保存5~7 d。

(三)UBT检测的注意事项1.检测前要求空腹(至少禁食6 h),检测过程中不宜进行剧烈活动。

2.应告知患者在吹气前充分了解吹气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免造成药品误用或未能采集到合格样本。

3.检测前停用各类抗生素至少4周,停用PPI、铋剂、H2受体拮抗剂等2周,停用有抑菌作用的中药4周。

4.上消化道急性出血等病变情况可能会导致UBT假阴性,不推荐使用UBT。

5.曾行胃切除手术可能会导致UBT假阳性或假阴性,不推荐使用UBT。

五、UBT的质量控制(一)管理要求UBT可开设于各级医院、体检机构、检验机构和诊所等。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立单独的UBT检查区,也可在内镜诊疗中心等科室设立UBT检查室,共用科室的其他功能区。

应将UBT检查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范围,由所属医疗机构质控中心进行质量控制管理。

应建立药品或器械采购、使用、管理和废物处理等管理制度。

定期进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建立健全的岗位职责、检查登记、设备运行、消毒、数据管理等制度和不良事件应急预案。

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UBT 检查区(室)的工作人员,培训合格后上岗。

检测工作室和候诊室应有通风设备,使用后的各种废弃物按照普通医疗废物处理。

(二)UBT设备的质量控制为了保持UBT检测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应对仪器进行每月1次的保养维护和功能测试,使用标准阴性样本和标准阳性样本检测仪器是否正常,维护和检测结果均记录在案。

13C-UBT测试仪使用阴性样本对红外光谱仪的每个通道进行单次测试,以超基准值(delta over baseline)-1.5~1.5作为红外光谱仪测试状态正常的判断标准。

在红外光谱仪的某个通道,重复测量同一浓度(采用Y型管)的呼气样本10次,10次测量的超基准值的平均值差值和标准误差均应≤0.3。

阳性样本测试采用某组超基准值4.0~8.0的标准样本对红外光谱仪的每个通道进行单次测试,测定值与标准样本标示量(4.0~8.0)的偏差应≤1.5。

14C-UBT液体闪烁或固体闪烁样本的测试仪校验时间设置为1 min,如果仪器工作正常,效率源测量结果需每分钟净计数(counts per minute,CPM)为13 500~16 500,或每分钟衰变率(disintegrations per minute,DPM)为27 000~33 000;之后再进行本底样本测量,时间设置为3 min,如果仪器工作正常,测量结果需CPM≤60。

卡式14C-UBT测试仪校验时,先进行本底校验,本底测量值在100~300为正常;再用效率卡进行3~5次检测,效率卡测试平均值与标示量偏差应≤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