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教学研究论证报告
小学生儿童诗教学研究总结与反思课题结题汇报
![小学生儿童诗教学研究总结与反思课题结题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49e01c5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7.png)
课题研究成果
4.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不断发展
儿童诗诵读与创作教学,就是要在指导儿 童诗阅读和写作中,去探索美、感悟美、 创造美。创作儿童诗,就其实质是发现美 的景、美的情、美的感受。儿童诗的排列 形式上的美,音韵节奏上的美,创设的意 境上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 至真至纯的美,闪烁着哲理光芒的美。孩 子们慢慢地将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一份创造美的热情。
研究内容:
二.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
金波、叶圣陶等著名的儿童诗人,他们都具有天生的与儿童的亲和能力。他们创作的许多儿童诗都早已被学生所熟悉。如 叶圣陶爷爷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 星蓝蓝的天。”学生早在幼儿园就能朗朗背诵了。读诗不等同于把诗读一下,要细细地咀嚼,慢慢地体会,才能尝到诗的 滋味。因此在课堂中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介绍这些儿童诗人的故事和他们的作品,拉近诗人和孩子们的距离,增进孩子 对诗歌的理解。
邳州市占城镇许集小学
《 小 学 生 杨 春 早 儿 童 诗教学研究》
总结与反思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语文课标》的要求。
“教学建议”中指出:“在写作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 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在小学阶段,开展儿童诗的读写活动,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音乐感、节奏感和 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 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美学大师宗白华说过:“我们不一定要做诗, 但我们的心中不可没有诗意、诗境。”有诗 的人生一定会多一点精彩。学诗就是学做人,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多一点诗意就多一份 人文性,事实证明,经受诗的洗礼的孩子,比 其他的孩子更懂得关心人、体贴人,能更多 地为别人着想,拥有宽容真诚的心灵。
【2018-2019】小学童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结题报告-word范文模板 (9页)
![【2018-2019】小学童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结题报告-word范文模板 (9页)](https://img.taocdn.com/s3/m/9b5b31dab8f67c1cfad6b8e7.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小学童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结题报告篇一:儿童诗教学研究论证报告“儿童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篇二:论文:浅谈小学儿童诗教学附件1:论文编号:(由教研室统一按市、县编码编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省教育学会201X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征集评选登记表说明:一、学科类别:1.中学语文 2.中学数学 3.中学英语 4.中学物理 5.中学化学 6.中学生物 7.中学政治 8.中学历史 9.中学地理 10.小学语文11.小学数学 12.小学思品 13.小学英语 14.小学科学 15.中小学音乐 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 17.中小学美术18.中小学信息技术19.通用技术20.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21. 学前教育 22.特殊教育23.职业教育 24.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
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
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不要把某某版第某册第某课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论文题目:浅谈小学儿童诗教学【内容摘要】儿童诗是开展文学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阅读材料。
在散文诗教学的组织与指导中,教师能否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高效优质地将儿童诗所蕴涵的内在信息传递给儿童,将直接影响着儿童对诗歌的理解、体验和感受,以及儿童诗教学的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
因此,如何组织和指导好儿童诗的教学,对我们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那么,在小学儿童诗教学中,应该如何引领孩子进行儿童诗的学习呢?以下是我在小学儿童诗教学中的几点实践和体会,在此和老师们一起交流、探讨。
一、加强朗读指导,读出节奏韵律; 二、采用表演诵读,加深情感体验;三、教师激情引领,体会诗歌佳境;四、感悟诗歌特点,激发读写兴趣。
儿童诗教学研究论证报告
![儿童诗教学研究论证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3d1b0deff9aef8941e0613.png)
(一)准备阶段
进一步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理论,初步了解研究性课堂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完成主课题申报工作。
(二)研究前期阶段
1、确定研究方向与内容。
2、成立班级诗社和诗歌兴趣小组,并在凤凰语文论坛网开设班级诗歌专栏。
3、并总结第一阶段成果.
(三)研究中期阶段
1、初步形成一些教学案例。
2、总结第二阶段成果:(1)基本经验(2)活动方案。
理论资料的研究:收集古今诗人创作的诗歌,搜集整理有关儿童诗歌的理论资料,以此为基础材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操作依据。
创作教学的研究:采用专题学习,相互听课,公开教学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拓展创作范畴。
实施现状的研究:研究激发学生对童诗感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的策略。包括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童诗的认识与感兴趣程度,促使教师及时反思教学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创编适合于学生的童诗教材。
儿童诗的教学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审美情趣的培养,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激发,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等等,总之,对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人格的完善所产生的功能和意义,已被语文教学界所共识。而这一课题研究的开展,旨在对童诗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索,以形成可行的方法,并促使儿童诗的教学能对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在儿童文学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儿童诗却依然如同一个灰姑娘,被冷落在寂寞的边缘的角落里。全国各地校园大量充斥着格调不高的灰色童谣:“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要教学费……”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严重影响着儿童品位、素养的提升。谭旭东老师在《童诗在困境中挣扎》一文中将童诗的尴尬处境精辟地概括为:1、儿童文学家庭里的失宠儿;2、新诗家族里的流浪儿。
幼儿园古诗词教学调研报告 幼儿园文学教育
![幼儿园古诗词教学调研报告 幼儿园文学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9c050f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c.png)
一、概述幼儿园文学教育作为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语言、情感、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因此在幼儿园的文学教育中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幼儿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促进幼儿园古诗词教学的发展。
二、当前幼儿园古诗词教学的情况1. 教学内容目前,幼儿园古诗词教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一些简短易记的古诗词上,如《静夜思》、《咏鹅》等。
其中,一些内容简单的古诗词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但对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传授和理解却显得不足。
2.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以歌曲、动画等形式进行古诗词的传授,使得幼儿对古诗词失去了其原本的韵味和魅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于让幼儿简单地记忆古诗词的文字内容,而缺乏对古诗词背后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
3. 教学效果由于现行的古诗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局限性,幼儿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验往往停留在表面。
他们对古诗词的掌握往往局限于字面意义,而对古诗词的情感共鸣和文化内涵的理解较为薄弱。
三、问题分析1. 教学内容单一现行的古诗词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仅限于少数易于记忆的古诗词,难以激发幼儿对于古诗词更深层次的兴趣。
2. 教学方法机械教学方法机械化,缺乏情感和启发,使得古诗词教学变得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共鸣。
3. 教学效果有限由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限制,幼儿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验较为肤浅,无法领略古诗词真正的魅力和内涵。
四、改进措施1. 丰富教学内容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仅应该注重于一些简单易记的古诗词,还应该适当引入一些内容更丰富、更具有启发意义的古诗词,以拓展幼儿的文学视野。
2. 多元教学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多样化教学手段,通过音乐、绘画、手工等形式,去激发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和情感共鸣,从而使得古诗词教学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3. 深化文化内涵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注重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古诗词,使得他们在情感和认知上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学校儿童诗校本教研总结
![学校儿童诗校本教研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f44657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a.png)
一、背景儿童诗作为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学形式,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对儿童诗的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儿童诗校本教研活动。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总结。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儿童诗的认识,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 培养教师运用儿童诗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3. 提升教师对儿童诗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儿童诗教研水平。
三、活动内容1. 儿童诗基础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进行儿童诗基础知识讲座,让教师了解儿童诗的定义、特点、分类、创作技巧等。
2. 儿童诗创作实践:组织教师进行儿童诗创作,通过实践提高教师对儿童诗的创作能力。
3. 儿童诗教学案例分析:选取优秀的儿童诗教学案例,分析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4. 儿童诗评价与鉴赏:组织教师对儿童诗进行评价与鉴赏,提高教师对儿童诗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5. 教师经验分享: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儿童诗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活动过程1. 准备阶段:成立儿童诗教研小组,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
2. 实施阶段:按照活动方案,开展讲座、创作、案例分析、评价与鉴赏、经验分享等活动。
3. 总结阶段:对活动进行总结,整理活动资料,形成教研成果。
五、活动成果1. 教师对儿童诗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了解了儿童诗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 教师运用儿童诗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3. 教师对儿童诗的鉴赏和评价能力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创作。
4.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教师对儿童诗的重视程度不够,教研活动参与度不高。
改进措施:加强宣传,提高教师对儿童诗的认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2. 存在问题:儿童诗教学资源不足,教师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案例。
儿童诗教学实践研究作品(3篇)
![儿童诗教学实践研究作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9a2b8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1.png)
第1篇摘要:本文以儿童诗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儿童诗的特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提高儿童诗教学质量,促进儿童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儿童诗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引言儿童诗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教育价值。
儿童诗教学旨在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儿童诗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果不佳等。
本文通过对儿童诗教学实践的研究,旨在为提高儿童诗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儿童诗的特点1. 朗朗上口:儿童诗语言简练、韵律感强,易于朗读和记忆。
2. 富有想象力:儿童诗常常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3. 富有教育意义:儿童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4. 适合儿童认知特点: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认知水平。
三、儿童诗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儿童诗背后的故事、展示诗歌画面等方式,激发儿童学习儿童诗的兴趣。
2. 引导观察:教师应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为创作儿童诗积累素材。
3. 互动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诗歌接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情感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四、儿童诗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
2. 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
3. 仿写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格式、修辞手法等进行仿写,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4. 评价法: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诗歌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不断改进。
五、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一:以《小毛驴》为例,教师通过讲述小毛驴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类似的小动物,创作自己的儿童诗。
案例二:以《春雨》为例,教师创设春雨绵绵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随后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创作关于春天的儿童诗。
儿童诗专题性研究报告
![儿童诗专题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43855c844769eae009ede4.png)
儿童诗专题性研究报告篇一:儿童诗教学研究论证报告“儿童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篇二:小学低年段学生童诗研究报告小学低年段学生儿歌、儿童诗写作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马睿一、课题的界定:诗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任何时候都与教育同在。
在我国自有“庠序之教”的那一天起,诗歌就成为最重要的基本教材之一。
儿歌、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
狭义的儿歌、儿童诗是指儿童自己创作的诗,广义的儿歌、儿童诗还包括适合儿童阅读的成人诗歌和成人为儿童创作的儿童诗歌。
诗是心灵智慧的产物,是文学最原始、最永恒的艺术形式。
而儿童诗歌在天真无邪的感悟、无拘无束的想象、率真稚拙的语言中,更能体现人类原始的生命冲动和灵性激荡。
儿童身上特有的异常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奇特丰富的想象能力,是儿童诗歌的诗质所在。
儿童诗歌蕴含着巨大的教育潜力。
儿歌、儿童诗写作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阅读体验,通过开展儿歌、儿童诗的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现阶段小学低年段学生如何提高儿歌、儿童诗写作能力进行实践与研究,从而探索出提高学生儿歌、儿童诗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诗的年龄,首先是他们极富想象,令人忍俊不禁的无忌童言,让他们常常不经意地流露出“天然去雕饰”的诗性来;再次,他们持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形象思维异常活跃,那好奇的眼睛,纯真的心灵常常在大自然中,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捕捉、发现和探索,然后不经意地去表达能打动他们心灵的东西。
第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如今三五岁的孩子,在家长、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下,会背很多古诗、儿歌和儿童诗,初步养成了读诗的兴趣,初步领略了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
进入小学后,识字量渐加,在大量诵读琅琅上口的诗歌后,让他们尝试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儿歌、儿童诗的写作,不会是件困难的事。
小学童诗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童诗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d2467aad02de80d4d840c7.png)
小学童诗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 童诗是改革小学作文教学的需要1、增强语言的凝聚力,提高语言素养进行语感和想象力训练的最好材料莫过于诗歌,这是由诗歌的语言形式决定的。
诗歌的语言形式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语言高度凝炼,富有韵律节奏感,极有抒情性和意蕴美。
而要解读一首诗,须通过诵读、品味、想象,刺激各感官的参与,进而唤起内心的视象,把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经过读者的再创造,从而达到在新的广度和深度把握语言具象。
同时,意蕴的形象化促进对涵义往往不确定及模糊性词句的理解。
“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诗语言特有的秉性,对于训练学生语感确是管用的方法。
诗歌的创作过程中,从草稿到成品往往需要反复诵读,推敲锤炼,如觉得拗口的,便增删换改,直至读来琅琅上口、音节协调,达到词句之间组合的最优化,进而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色,进而提高语言素养,增强语感。
2、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拓思路,提升作文的力度学生作文的最大通病就是思路狭隘闭塞,题材不广,完全被生活所约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想象。
针对这一弊端,许多地区已开始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如湖南湘西的童话引路作文教学模式已成为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流派之一,江西张秋林、张厚德(四寄)提倡的幻想作文教学,鼓励学生借助想象和联想,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追求艺术上的真实。
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是提高作文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诗歌的诞生依赖于丰富的想象,雪莱认为: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
诗是一种创造,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诗的想象更丰富,更新颖,如果我们有意识的让学生对诗歌的用词结句遣章,反复咀嚼品味,体会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那么学生的脑海中就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栩栩如生的意象,从而学生在作文塑造形象时更能深刻的把握文章的内部结构,以及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只有观察生活,并善于思考,善于想象,把观察到的感性的东西作诗意的升华,由此及彼的联想,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深度。
小学中年级童诗童话教学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中年级童诗童话教学实践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29d95c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7.png)
"小学中年级童诗童话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摘要: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文学教学〞或适合于小学生阅读欣赏的童诗童话创作教学活动,正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有效载体。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情感与人格开展关键时期与敏感期,情感细腻、联想丰富,心灵纯洁,是进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关键开展期。
通过儿童诗歌和童话教学创作活动,提高学生提炼素材、创设意境、品味言语、运用语言等作文能力,而且在这样一次次的实践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安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准确优美的语言运用和欣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童诗童话教学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开展,将我们带入了科学技术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经济时代。
同时,科技进步必然会推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同步开展,并使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对小学阶段的文学教育而言,其对学生的开展目标的设想也必须紧跟时代价值观念变更的步伐,在满足社会的工具性目标的同时,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撒下人文精神的种子,并促成其生根发芽。
以"让童诗童话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让儿童文学唤醒沉睡于孩童心灵深处的善性〞为理念,对学生进展儿童文学教育。
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文学教学〞或适合于小学生阅读欣赏的童诗童话创作教学活动,正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有效载体。
师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泉根曾说"一个人的素质上下恰恰是表达在人文素质上,而人文素质表达在他的文学修养上。
文学素养可以说是涵盖了一个人的各方面的素养与修养,正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最终表达。
而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又正是其童年时代从儿童文学的承受、理解开场的显然,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转轨以及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等跨世纪的工程中,儿童文学的普及教育将有不可替代的功用……〞因此,王教授大声疾呼:"为中国的素质教育计,为亿万少年儿童的开展计,儿童文学应尽早独立出来才好!〞同时,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情感与人格开展关键时期与敏感期,情感细腻、联想丰富,心灵纯洁,是进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关键开展期。
小学阅读教学中儿童诗的创作实践研究
![小学阅读教学中儿童诗的创作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f54edf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e.png)
小学阅读教学中儿童诗的创作实践研究一、儿童诗的特点与意义儿童诗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诗歌作品,具有一定的特点和意义。
儿童诗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易于理解和接受。
儿童诗的情感真挚,引发儿童的共鸣,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
儿童诗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能够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小学阅读教学中开展儿童诗的创作实践有着重要的必要性。
通过创作儿童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儿童诗的创作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创作儿童诗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儿童诗的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开展儿童诗的创作实践,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主题和素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技能。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诗歌分享,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和热爱,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进行儿童诗的创作实践,可以通过案例来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简短的儿童诗作为课堂材料,让学生进行鉴赏和欣赏。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共同创作一首儿童诗,让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主题的选择和内容的创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诗歌分享,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进行儿童诗的创作实践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儿童诗作为课堂材料,避免内容过于复杂和晦涩难懂。
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和自由度,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避免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过多的干预和限制。
小学生古诗词研究报告
![小学生古诗词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ad953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4.png)
小学生古诗词研究报告一、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现状、兴趣和困难,为改进古诗词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选取了本市三所小学的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50 份。
同时,我们还对 20 节古诗词教学课堂进行了观察,并随机抽取了 50 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三、研究结果(一)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调查结果显示,约 60%的小学生对古诗词表示感兴趣,认为古诗词优美、富有韵味。
其中,低年级学生的兴趣主要源于古诗词的韵律和画面感,而高年级学生则更多地关注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然而,仍有 40%的学生表示对古诗词兴趣不大,觉得古诗词难以理解、枯燥乏味。
(二)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在理解程度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但对于诗词的含义和背景知识的理解较为有限。
只有约 30%的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多数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诗句,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三)古诗词学习的困难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主要面临以下困难:1、语言障碍:古诗词中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结构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2、背景知识缺乏:由于对古代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了解不足,学生难以体会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3、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过于注重讲解和背诵,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学习古诗词的途径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和课本教材,其次是课外读物和电视节目。
然而,通过网络资源和诗词社团等途径学习古诗词的学生相对较少。
四、原因分析(一)学生自身因素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有限,对抽象的古诗词内容难以理解。
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的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c45f7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6.png)
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的实践研究一、引言儿童诗歌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儿童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对于儿童诗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不够熟悉,导致儿童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不高,乃至产生排斥情绪。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的效果,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儿童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儿童诗歌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儿童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小学生的课堂中,儿童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能够激发儿童对于美的感知,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儿童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表达能力。
三、儿童诗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一)培养儿童的听诗、说诗能力在儿童诗歌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听诗、说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朗读优秀儿童诗歌,让儿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朗诵儿童诗歌,让他们感受诗歌的语言节奏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让他们通过创作儿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注重诗歌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儿童诗歌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儿童诗歌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欣赏诗歌、表演诗歌等形式来体验和表达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小白杨》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杨树被风吹拂的姿态,并通过模仿杨树的摇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诗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它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儿童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然景物、动物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绘画等形式,让学生创作自己的儿童诗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儿童诗歌教学实践案例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儿童诗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我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了一次实践教学。
小学生古诗研究报告
![小学生古诗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b93f123968011ca30091ac.png)
一、调查的背景及目的
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璀璨的诗词杰作。诗词灌溉了伟大的民族,抒写了辉煌的历史,浓缩了几千年的文明成果,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小学阶段搞好古诗词教学,既能促进小学生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又有助于陶冶性情,激发积极向上的意志,增加生活情趣,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育部新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对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材料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对古诗词教学也提出了新的合理要求,为学生的一生健康成长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新的举措、目标在师生的共同实施中,在家长的配合中达到了怎样的效果,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呢?为了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现状,笔者率《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组成员在我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分为“学生篇”“教师篇”“家长篇”,目的在于:
我们所调查采访的学生属阎良区武屯镇学区的学生,其中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教育环境一般,只有的学生来自城区,父母是教师的学生也占有一定比例,但数量极少,家庭教育环境比较的不错。
总之,农村小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方面以及对古诗词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包括学生家长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积极开展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将祖国的先进文化遗产继承下去,并将它们发扬光大!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首先我们对辖区的五所小学(中心小学、红丰小学、三义小学、御宝小学、胡李小学)80的语文教师进行的调查采访。主要是对各位老在语文课堂上教学古诗词时是否注重按题材来进行分类并融入教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的老师认为没有必要按题材来分类,自己教学过程中也没有进行强调:的老师只是偶尔的进行分类,并应用在教学当中;的老师则认为古诗词的题材应当给学生强调,自己教学时也非常的重视,这让我们调查小组感到很惊讶,这个结果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幼儿园诗歌欣赏教研报告(3篇)
![幼儿园诗歌欣赏教研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2e35b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a.png)
第1篇一、报告背景诗歌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在幼儿园教育中,诗歌欣赏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为了更好地开展诗歌欣赏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特此进行本次教研报告。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诗歌欣赏活动的认识,明确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2. 探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诗歌欣赏方法,提高诗歌欣赏活动的实效性。
3. 培养教师运用诗歌欣赏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能力。
三、教研内容1. 诗歌欣赏的意义诗歌欣赏有助于幼儿:(1)感受语言的美,培养语感;(2)激发想象力,丰富内心世界;(3)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艺术素养;(4)锻炼记忆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 诗歌欣赏的方法(1)朗读法:通过教师或幼儿的朗读,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讲解法:教师对诗歌的背景、意境等进行讲解,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3)讨论法:引导幼儿围绕诗歌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创作法:鼓励幼儿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绘画、手工等创作活动。
3. 诗歌欣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选择合适的诗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富有童趣、易于理解的诗歌;(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实物等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3)互动交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参与度;(4)评价反馈:对幼儿在诗歌欣赏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四、教研成果1. 教师对诗歌欣赏活动的认识得到提高,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诗歌;2. 教师掌握了多种诗歌欣赏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3. 幼儿在诗歌欣赏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提升。
五、总结本次教研报告旨在提高教师对诗歌欣赏活动的认识,探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诗歌欣赏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诗歌欣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小学语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
![小学语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673539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e.png)
四、结论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针对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和完善教学评价 等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便更好地 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谢谢观看
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往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一 些教师过于注重课文内容的讲解,忽略了语文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 养,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2、教学内容过于笼统
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往往只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而没有 对每个课文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分析。这导致学生对每个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难 以形成系统的认识。
4、生活: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成生活认知的阶段,他们对于与日常生活 密切相关的内容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授儿童诗时,应尽可能地将诗歌内容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起来,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教材中的《我的家》时,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自己的家庭情况和生活环境进行思考和表达。
5、文化渗透:儿童诗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背后的文化精神。例如在教 授北师大版教材中的《静夜思》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诗人李白的生活背景和创作 风格的介绍,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实践研究
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儿童诗教学实验。实验过 程中,我们采用了上述教学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这些 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显著提高了他们 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论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儿童诗的教 学策略应该注重情境创设、朗读、互动教学、生活和文化渗透等多个方面。这些 方法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儿童诗的美,也能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 情感认知能力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小学儿童诗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儿童诗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b68589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5.png)
小学儿童诗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教育领域,诗歌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情感、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阶段,许多教师发现课堂上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诗歌的教学效果有限。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儿童诗群文阅读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研究发现,小学生在诗歌阅读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对诗歌的理解,诗歌语言繁复,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语言表达和抽象思维能力;二是对于诗歌的情感认同度不高,学生难以将诗歌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三是对于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缺乏认识,学生往往无法理解诗歌中的文化隐喻和象征意义。
为了解决小学儿童诗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实践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诗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1.2 研究意义小学儿童诗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通过诗歌的阅读与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思维逻辑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习惯和兴趣的关键时期,通过开展诗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也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诗歌的教学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开展小学儿童诗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儿童诗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实践操作的分析,深入了解儿童诗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并通过案例研究和教学效果评估,探讨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小学童诗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童诗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d2467aad02de80d4d840c7.png)
小学童诗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 童诗是改革小学作文教学的需要1、增强语言的凝聚力,提高语言素养进行语感和想象力训练的最好材料莫过于诗歌,这是由诗歌的语言形式决定的。
诗歌的语言形式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语言高度凝炼,富有韵律节奏感,极有抒情性和意蕴美。
而要解读一首诗,须通过诵读、品味、想象,刺激各感官的参与,进而唤起内心的视象,把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经过读者的再创造,从而达到在新的广度和深度把握语言具象。
同时,意蕴的形象化促进对涵义往往不确定及模糊性词句的理解。
“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诗语言特有的秉性,对于训练学生语感确是管用的方法。
诗歌的创作过程中,从草稿到成品往往需要反复诵读,推敲锤炼,如觉得拗口的,便增删换改,直至读来琅琅上口、音节协调,达到词句之间组合的最优化,进而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色,进而提高语言素养,增强语感。
2、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拓思路,提升作文的力度学生作文的最大通病就是思路狭隘闭塞,题材不广,完全被生活所约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想象。
针对这一弊端,许多地区已开始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如湖南湘西的童话引路作文教学模式已成为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流派之一,江西张秋林、张厚德(四寄)提倡的幻想作文教学,鼓励学生借助想象和联想,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追求艺术上的真实。
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是提高作文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诗歌的诞生依赖于丰富的想象,雪莱认为: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
诗是一种创造,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诗的想象更丰富,更新颖,如果我们有意识的让学生对诗歌的用词结句遣章,反复咀嚼品味,体会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那么学生的脑海中就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栩栩如生的意象,从而学生在作文塑造形象时更能深刻的把握文章的内部结构,以及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只有观察生活,并善于思考,善于想象,把观察到的感性的东西作诗意的升华,由此及彼的联想,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深度。
儿童诗歌教学研究报告
![儿童诗歌教学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584ff5a76e58fafbb0038e.png)
本 科 学年 论 文 (一)儿童诗歌教学研究综述 摘 要: 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文学教育诗歌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诗歌欣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根底,如何进展诗姓 名:文 政 学 号:1321090532 学 院:师学院 专 业:小学教育 班 级:B0905 指导教师:新 运 日 期:2021 年 7 月 11日歌教学,历来是教师教学的难点,本文拟就诗歌教学的教学方法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儿童诗歌诗歌教学教学研究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精粹。
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诗歌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像,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国诗歌教学自古以来就耸立在中华教育殿堂中的首要地位,正因为教诗学诗的教风文风长盛不衰,才有诗客骚人辈出,造就了辉煌的中华诗坛,建筑起宏伟的中华诗歌的金库。
如今诗歌教学成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仅可以使学生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同时可以使学生认识生活、理解人生、受到教育。
在当前小学诗歌教学中,教师探寻诗歌教学的方法,规自己的诗歌教学行为非常必要。
一、关于儿童诗歌教学作用的研究从学生认知的规律看, 他们入学后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根底来开展其书面语的, 易承受短小的文学形式。
儿童诗歌中有精练的语言, 奇特的比喻, 鲜活的动词, 丰富的想象与构思, 纯真的童心等等。
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释放着无穷的魅力, 是最适合孩子作为语言学习的短文。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作用:〔一〕弘扬民族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同志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
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古诗文可以作为珍贵的精神食粮,也可以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
近几十年来,我国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没有产生经典性的世界名著,就是因为无视了民族文化的传承,断了学生民族文化的乳汁,缺少构筑成才大厦的宽厚根基。
儿童诗专题性研究报告
![儿童诗专题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5c9ab2ddccda38366baf57.png)
儿童诗专题性研究报告篇一:儿童诗教学研究论证报告“儿童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篇二:小学低年段学生童诗研究报告小学低年段学生儿歌、儿童诗写作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马睿一、课题的界定:诗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任何时候都与教育同在。
在我国自有“庠序之教”的那一天起,诗歌就成为最重要的基本教材之一。
儿歌、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
狭义的儿歌、儿童诗是指儿童自己创作的诗,广义的儿歌、儿童诗还包括适合儿童阅读的成人诗歌和成人为儿童创作的儿童诗歌。
诗是心灵智慧的产物,是文学最原始、最永恒的艺术形式。
而儿童诗歌在天真无邪的感悟、无拘无束的想象、率真稚拙的语言中,更能体现人类原始的生命冲动和灵性激荡。
儿童身上特有的异常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奇特丰富的想象能力,是儿童诗歌的诗质所在。
儿童诗歌蕴含着巨大的教育潜力。
儿歌、儿童诗写作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阅读体验,通过开展儿歌、儿童诗的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现阶段小学低年段学生如何提高儿歌、儿童诗写作能力进行实践与研究,从而探索出提高学生儿歌、儿童诗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诗的年龄,首先是他们极富想象,令人忍俊不禁的无忌童言,让他们常常不经意地流露出“天然去雕饰”的诗性来;再次,他们持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形象思维异常活跃,那好奇的眼睛,纯真的心灵常常在大自然中,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捕捉、发现和探索,然后不经意地去表达能打动他们心灵的东西。
第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如今三五岁的孩子,在家长、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下,会背很多古诗、儿歌和儿童诗,初步养成了读诗的兴趣,初步领略了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
进入小学后,识字量渐加,在大量诵读琅琅上口的诗歌后,让他们尝试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儿歌、儿童诗的写作,不会是件困难的事。
小学诗歌研究报告
![小学诗歌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d84d1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d.png)
小学诗歌研究报告一、引言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不仅具有美感,还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本次研究旨在探索小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以及诗歌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1.了解小学生对诗歌的认识程度;2.探索小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3.分析小学生创作诗歌的方式和水平;4.探讨诗歌对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包括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在内的多种方法,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
1. 问卷调查我们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小学生对诗歌的了解程度;•小学生对不同类型诗歌的喜好;•小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诗歌创作。
共收集了250份有效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
2. 实地观察我们选择了几所小学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对象为小学生的课堂教学和诗歌创作活动。
通过观察教师授课和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小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四、研究结果1. 小学生对诗歌的认识程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的小学生表示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30%的小学生表示非常了解,仅有10%的小学生表示对诗歌不了解。
这说明小学生对诗歌的认识程度整体较高。
2. 小学生对不同类型诗歌的喜好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诗歌有不同的喜好。
一般来说,小学生更喜欢韵律明快、内容生动的诗歌,如儿童诗、民谣等。
他们对抒情诗和哲理诗的理解程度较低。
3. 小学生诗歌创作的方式和水平实地观察发现,小学生参与诗歌创作的方式多样。
有的是寻找灵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的是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工具创作诗歌。
小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有的创作内容较为简单。
4. 诗歌对小学生的影响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诗歌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积极影响。
诗歌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诗歌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小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程度,对韵律明快、内容生动的诗歌更感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诗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形象,没有形象就没有诗。儿童是成人之父,是最富于想象力的。童心是梦幻的,儿童就是张着翅膀飞翔的小精灵。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较之成人,想象力的可挖掘性会更深更强。现行教材中有很多联想丰富的诗歌,让学生听这些诗,吟诵这些诗就会打开孩子想象的闸门,步入多彩的想象世界,令其激动不已,浮想联翩,以致产生创作的欲望,可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童诗如此,儿童诗教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在台湾,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低段的课文以韵文为主,小学生从写诗到写文,写诗是写文的基础。台湾教育界认为:让低段的孩子写诗比写文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目前大陆的童诗教学还只是在部分学校的第二课堂展开,受益的儿童不多,参与的教师也不多,这样对儿童诗教育和研究是不利的。
儿童诗的教学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审美情趣的培养,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激发,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等等,总之,对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人格的完善所产生的功能和意义,已被语文教学界所共识。而这一课题研究的开展,旨在对童诗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索,以形成可行的方法,并促使儿童诗的教学能对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研究重点:研究童诗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模式及课外指导的可操作模式。研究童诗教学中评价机制。创办并运行儿童诗社。开展各种培养学生童诗兴趣的活动。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我将借鉴江浙一些学校已经形成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通过网络等媒体定期与专家和学者进行对话,开展沙龙,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争取以各种形式展开交流研究,如上课、说课、研讨、汇报等交流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点滴心得。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在儿童文学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儿童诗却依然如同一个灰姑娘,被冷落在寂寞的边缘的角落里。全国各地校园大量充斥着格调不高的灰色童谣:“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要教学费……”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严重影响着儿童品位、素养的提升。谭旭东老师在《童诗在困境中挣扎》一文中将童诗的尴尬处境精辟地概括为:1、儿童文学家庭里的失宠儿;2、新诗家族里的流浪儿。
3、通过班级博客等平台展示学生诗歌。
(四)研究后期阶段
形成不同儿童儿童诗教学模式。
(五)总结阶段
1、进行全面总结:总结出一般模式。
2、终期成果展示;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包括论文、教案、学生诗歌集。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梳理、归纳。
2)行动研究法,强调在行动中研究, 通过研究提升行动水平。
“儿童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本人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16年的普通教师,对语文教学及课外阅读教学有着一些自己独特的理解,并先后在国家及省市教育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将近40篇,已形成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对于儿童诗教学这一课题的研究,我早在2008年春天就已经开始,尝试着去让学生阅读大量的儿童诗歌,并逐步创作一些儿童诗歌。同年11月,我去海门常乐镇平山小学参加南通市儿童诗教学研讨会,更是让我对儿童诗教学有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认识。同时,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原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国际格林奖的评委蒋风教授,就专门为孩子们题了词:
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进一步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理论,初步了解研究性课堂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完成主课题申报工作。
(二)研究前期阶段
1、确定研究方向与内容。
2、成立班级诗社和诗歌兴趣小组,并在凤凰语文论坛网开设班级诗歌专栏。
3、并总结第一阶段成果.
(三)研究中期阶段
1、初步形成一些教学案例。
2、总结第二阶段成果:(1)基本经验(2)活动方案。
3)案例集成法,收集童诗教学的成功经验,进行概括提炼。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阅读,掀起童诗的盖头。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童诗的遣词用语非常精妙,教师更应指导学生细品慢嚼。我将带领孩子在赏读中引路,在品读中入门,在诵读中动心,从而达到阅读奠基的功效。
2、放飞想象,激活创作的春水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本
研究论文
文本
教学案例录像光盘
光盘
原始研究案例
文本
网络媒体的展示平台
网络
最终成果(限3项)
儿童诗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
文本
学生诗歌集
文本
教学案例录像光盘
光盘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但这些年来,一批热心于儿童诗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老师在儿童诗教学研究方面已经作出了很多探索。特别是江浙一带,以《中国童诗》编辑雪野先生为首的研究者们鼎力于童诗教学研究,并已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这对儿童诗教学研究的开展是大有好处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本课题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 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童诗兴趣,同时也试着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范畴,探索当今小学诗歌创作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只要你拿起笔
灵感就会在你的笔下
时时闪现
著名诗人,《中国童诗》杂志的主编雪野先生,不仅为孩子们题写了诗社名——浪花诗社,还写下了一段诗意般的话:
美的字、词、句、篇都是我们的生活
一点一滴
都是我们的诗篇
目前,我已在凤凰语文论坛的学生社区上建立了名为“在诗意的童年里幸福成长”的主题帖,持续将孩子们的小诗发在论坛上。该主题帖已被评为“08年度凤凰语文网十大学生专辑。”
理论资料的研究:收集古今诗人创作的诗歌,搜集整理有关儿童诗歌的理论资料,以此为基础材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操作依据。
创作教学的研究:采用专题学习,相互听课,公开教学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拓展创作范畴。
实施现状的研究:研究激发学生对童诗感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的策略。包括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童诗的认识与感兴趣程度,促使教师及时反思教学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创编适合于学生的童诗教材。
以上所述,都增大了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