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阿司匹林总体实验设计
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了解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2、掌握重结晶的操作技术,提高产品的纯度。
3、学习通过化学实验测定产品的纯度。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
它的合成通常通过水杨酸和乙酸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来实现。
反应方程式如下:C₇H₆O₃(水杨酸)+ C₄H₆O₃(乙酸酐)→ C₉H₈O₄(乙酰水杨酸)+ CH₃COOH(乙酸)在这个反应中,通常使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加速反应的进行。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电子天平三口烧瓶(250mL)球形冷凝管温度计(100℃)布氏漏斗抽滤瓶玻璃棒表面皿恒温水浴锅2、试剂水杨酸(分析纯)乙酸酐(分析纯)浓硫酸(分析纯)无水乙醇饱和碳酸钠溶液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称取一定量的水杨酸(_____g)放入三口烧瓶中,再加入适量的乙酸酐(_____mL)。
2、缓慢滴加几滴浓硫酸作为催化剂,边滴加边搅拌。
3、装上球形冷凝管,在 80-85℃的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反应 20-30 分钟,期间不断搅拌。
4、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倒入盛有适量冰水的烧杯中,搅拌,使结晶析出。
5、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晶体,得到粗产品。
6、将粗产品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搅拌至无气泡产生,以除去未反应的水杨酸和乙酸酐。
7、再次抽滤,用蒸馏水洗涤至滤液呈中性。
8、将产品进行重结晶。
将产品溶于少量无水乙醇中,加热至完全溶解,然后冷却结晶。
9、再次抽滤,干燥,得到纯净的阿司匹林晶体。
五、实验注意事项1、反应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影响产品的纯度和产率。
2、滴加浓硫酸时要缓慢,并不断搅拌,以免局部过热。
3、重结晶时要控制好溶剂的用量,避免产品损失。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产量实际得到阿司匹林晶体的质量为_____g。
2、纯度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产品的纯度。
称取一定量的产品(_____g),溶解于适量的乙醇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制阿司匹林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阿司匹林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酯化法、水解法和直接合成法。
本实验采用酯化法,即水杨酸与乙酰酐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圆底烧瓶、冷凝管、搅拌器、抽滤装置、布氏漏斗、烘箱、电子天平等;2. 试剂:水杨酸、乙酰酐、硫酸、氢氧化钠、活性炭、无水乙醇、丙酮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反应液:在圆底烧瓶中加入5g水杨酸,加入10ml乙酰酐,再加入2滴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充分混合;2. 加热反应:将反应液加热至回流,回流时间为2小时;3. 冷却反应液: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4. 中和反应液:向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5. 抽滤:将中和后的反应液抽滤,得到粗阿司匹林;6. 洗涤:用少量无水乙醇和丙酮对粗阿司匹林进行洗涤;7. 干燥:将洗涤后的阿司匹林放入烘箱中干燥,直至恒重;8. 纯化:将干燥后的阿司匹林溶解于适量丙酮中,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后回收丙酮,得到纯阿司匹林。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阿司匹林,产率为80%;2. 讨论与分析:(1)在酯化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和回流时间对产率有较大影响。
本实验中,催化剂用量适中,回流时间适宜,有利于提高产率;(2)在洗涤过程中,无水乙醇和丙酮的选用对阿司匹林的纯度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中,采用无水乙醇和丙酮对粗阿司匹林进行洗涤,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纯度;(3)在干燥过程中,烘箱温度的设定对阿司匹林的干燥效果有较大影响。
本实验中,烘箱温度设定为60℃,有利于阿司匹林的干燥,避免了过度干燥导致的产品质量下降。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阿司匹林,产率为80%,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阿司匹林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和实验操作流程。
2. 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的选择、反应条件控制、分离纯化等。
3. 通过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阿司匹林的合成是通过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而得到的。
实验原理如下:COOH| OCH3CO—O—C6H4—COOH → CH3CO—O—C6H4—COOCH3水杨酸乙酸酐阿司匹林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水杨酸- 乙酸酐- 浓硫酸- 碘化钾淀粉试纸- 碘溶液- 无水乙醇- 乙醚- 冰水浴- 布氏漏斗- 烧杯- 锥形瓶- 玻璃棒- 滤纸- 蒸发皿- 精密天平- 恒温水浴锅2. 实验仪器:- 50mL圆底烧瓶- 100mL圆底烧瓶- 球形冷凝管- 温度计- 量筒- 烧杯- 玻璃棒- 抽滤装置- 蒸发皿- 精密天平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确保实验环境整洁、安全。
2. 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和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
3. 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少量碘化钾淀粉试纸,并滴加几滴碘溶液,制成碘化钾淀粉试纸。
4. 将碘化钾淀粉试纸靠近烧瓶口,缓慢滴加7滴浓硫酸,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5. 立即用玻璃棒搅拌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
6. 将反应液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80~85℃,反应20分钟。
7. 反应结束后,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8.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
9. 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分钟,待结晶析出完全。
10. 将结晶过滤,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去除杂质。
11. 将洗涤后的结晶放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12. 将蒸干后的固体进行熔点测定,确定阿司匹林纯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阿司匹林白色结晶,熔点为135℃。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设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
一,实验目的
通过综合实验模拟药物生产制备及质量控制 过程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巩固有机合成实验相关操作 巩固仪器分析实验仪器的操作
二,整体实验安排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实验报告
五,实验路线设计要求
查阅相关资料后,独立完成 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试 剂及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原 始记录,数据处理表格 格式可参考实验教材
�
三,实验整体要求
1,实验设计
注意参考文献;6月13日交
2,实验操作
注意规范操作
3,实验报告
注意书写格式,表述清晰,设计合理
四,设计内容
合成部分
水杨酸 问题? 1. 合成步骤(含反应过程和产物的纯化) 2. 如何判断反应已进行? 阿司匹林
质量控制部分
问题? 阿司匹林的纯度
1. 杂质可能是什么?如何用实验确认? 2. 杂质的含量是多少?
阿司匹林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原理和实验步骤。
2. 掌握阿司匹林合成过程中的重结晶、熔点测定、抽滤等基本操作。
3. 分析阿司匹林合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其对产品纯度的影响。
4. 了解阿司匹林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物。
其合成原理是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反应式如下:COOHOCH3COOH + C6H4(COOH)2 → OCOCH3C6H4COOH + CH3COOH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单口烧瓶、球形冷凝管、量筒、温度计、烧杯、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冰-水浴、显微镜、分析天平。
2. 药品: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盐酸溶液(12%)、1%FeCl3溶液、乙醇、冷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试剂:称取4g水杨酸,置于100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
2. 添加乙酸酐:向烧瓶中加入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
3. 添加浓硫酸: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滴浓硫酸,使水杨酸溶解。
4. 加热反应:通水后,振摇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然后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在80-85℃之间,反应20分钟。
5. 停止加热: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6. 冷却结晶: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分钟。
7. 抽滤: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抽滤,收集滤液。
8. 重结晶:将滤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搅拌均匀,静置过夜。
9. 抽滤:待晶体析出后,减压抽滤,收集晶体。
10. 干燥:将收集到的晶体在室温下晾干,或置于干燥器中干燥。
11. 熔点测定:使用分析天平称取少量干燥后的晶体,放入熔点测定仪中,测定其熔点。
12. 鉴定:将少量干燥后的晶体溶解于乙醇中,加入1%FeCl3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判断产品纯度。
阿司匹林镇痛作用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镇痛作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反应,评估阿司匹林在缓解疼痛方面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通常由伤害性刺激引起。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其镇痛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的合成,从而减轻疼痛感受。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成年小鼠若干只,体重在 18 22g 之间,雌雄各半。
实验前小鼠在实验室环境中适应一周,自由饮食和饮水。
(二)药品与试剂阿司匹林(分析纯),生理盐水,冰醋酸。
(三)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小鼠固定器,微量注射器,秒表。
(四)实验方法1、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低剂量阿司匹林组、高剂量阿司匹林组,每组 10 只。
2、给药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2ml/10g;低剂量阿司匹林组小鼠腹腔注射阿司匹林 50mg/kg(02ml/10g);高剂量阿司匹林组小鼠腹腔注射阿司匹林 100mg/kg(02ml/10g)。
3、疼痛模型的建立给药 30 分钟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 06%冰醋酸 02ml/只,观察并记录小鼠出现扭体反应(腹部内凹、伸展后肢、臀部抬高)的潜伏期和15 分钟内的扭体次数。
四、实验结果(一)扭体反应潜伏期对照组小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较短,平均为(25 ± 05)分钟;低剂量阿司匹林组的潜伏期有所延长,平均为(45 ± 08)分钟;高剂量阿司匹林组的潜伏期进一步延长,平均为(65 ± 10)分钟。
(二)扭体次数对照组小鼠 15 分钟内的扭体次数较多,平均为(185 ± 35)次;低剂量阿司匹林组的扭体次数减少,平均为(125 ± 25)次;高剂量阿司匹林组的扭体次数显著减少,平均为(65 ± 15)次。
五、结果分析1、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阿司匹林组的扭体反应潜伏期均明显延长,扭体次数显著减少,表明阿司匹林具有镇痛作用。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物,具有镇痛、退热和抗炎作用。
它是通过水解乙酰水杨酸合成而成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室合成阿司匹林,并探究其制备过程及反应机理。
实验材料:1. 乙酰水杨酸2. 硫酸3. 氢氧化钠4. 乙酸酐5. 精密天平6. 烧杯7. 热水浴8. 玻璃棒9. 滤纸10. 乙醇11. 试管12. 离心机实验步骤:1. 将乙酰水杨酸加入烧杯中,并加入适量的硫酸。
通过搅拌使其溶解。
2. 将烧杯放入热水浴中,加热至溶液温度达到60-70℃。
3. 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并加入足够的水溶解。
4. 将氢氧化钠溶液缓慢地倒入第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溶液。
5. 继续加热溶液,直到溶液呈现乳白色。
6. 将乙酸酐加入溶液中,继续加热搅拌。
7. 将溶液从热水浴中取出,冷却至室温。
8.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并将溶液倒入试管中。
9. 将试管放入离心机中,离心10分钟。
10. 取出上清液,用滤纸过滤。
11. 将滤液倒入冷水中,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
12. 用冷水洗涤沉淀,使其纯净。
13. 将沉淀晾干,即得到阿司匹林。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
最终产物为白色结晶体,纯度较高。
通过对产物的质量测定,我们得到了较为准确的产量。
讨论与分析:阿司匹林的制备过程中,乙酰水杨酸首先与硫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硫酸酯。
然后,加入氢氧化钠使其水解,生成乙酰水杨酸。
最后,加入乙酸酐进行乙酰化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确保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纯净度。
此外,使用离心机和滤纸进行分离和过滤,可以有效去除杂质。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阿司匹林的制备过程,还深入探究了反应机理。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用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了解其制备过程和反应机理,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使用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并得到了较高纯度的产物。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广泛应用于退热、镇痛和抗炎等方面。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阿司匹林的过程,了解其制备原理及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是通过乙酸与水合肼反应生成乙酸肼,再与水合肼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乙酸肼与水合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OOH + NH2CONH2 → CH3COONHCONH2 + H2O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烧杯、三角瓶、漏斗、磁力搅拌器、温度计等。
2. 将乙酸肼和水合肼按一定比例加入烧杯中。
3. 在三角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
4. 将烧杯放置在热水槽中,控制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5. 开启磁力搅拌器,使反应物均匀混合,并保持温度稳定。
6. 反应一段时间后,将烧杯取出,冷却至室温。
7. 将反应产物加入适量的酸性水中,使其分解。
8. 用酸性溶液中和反应液中的碱性物质,使其沉淀。
9. 将沉淀物用水洗涤,过滤并干燥。
10. 将干燥的产物加入适量的填料中,制备成片剂。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操作,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
实验结果表明,制备阿司匹林的过程中,乙酸肼与水合肼的反应是关键步骤。
催化剂的添加可以加速反应速度,提高产物的收率。
此外,温度的控制也对反应结果有一定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影响反应的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产物分解或挥发。
其次,反应液中的酸性物质需要适量加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产物的纯度。
最后,制备片剂时需要注意填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以保证片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合成阿司匹林的过程,验证了制备阿司匹林的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高效地合成阿司匹林。
同时,实验中还发现了一些操作上的注意事项,这些都对进一步提高阿司匹林的制备效率和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阿司匹林的制备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阿司匹林胶囊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胶囊剂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阿司匹林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胶囊剂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3、了解胶囊剂的特点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
胶囊剂是将药物填装于空心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具有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稳定性、便于服用等优点。
本实验通过湿法制粒的方法制备阿司匹林胶囊剂,将阿司匹林与辅料混合均匀,制成适宜的颗粒,再填充于胶囊中。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材料阿司匹林原料药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空心胶囊(0 号)2、设备电子天平研钵筛网(18 目、60 目)制粒锅干燥箱胶囊填充板四、实验步骤1、处方设计阿司匹林 25g淀粉 5g羧甲基淀粉钠 1g硬脂酸镁 05g2、原辅料的预处理将阿司匹林原料药粉碎,过 60 目筛。
淀粉过 60 目筛备用。
3、制软材将阿司匹林粉末、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置于研钵中,混合均匀。
逐渐加入适量的纯化水,搅拌均匀,制成软材。
软材的质量要求为“手握成团,轻压即散”。
4、制湿颗粒将软材通过 18 目筛网,制成湿颗粒。
5、干燥将湿颗粒均匀铺于干燥箱中,在 60℃下干燥 2 小时,至颗粒含水量低于 3%。
6、整粒干燥后的颗粒通过 18 目筛网进行整粒,去除过大或过小的颗粒。
7、总混加入硬脂酸镁,与整粒后的颗粒混合均匀。
8、胶囊填充将混合均匀的颗粒填充于 0 号空心胶囊中,每粒胶囊填充量约为03g。
五、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检查胶囊外观应整洁,无粘结、变形、破裂等现象。
2、装量差异检查随机抽取 20 粒胶囊,分别称定其重量,计算每粒胶囊的装量与平均装量。
装量差异限度应在±10%以内。
3、崩解时限检查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检查,崩解时限应在 30 分钟内。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制备的阿司匹林胶囊剂外观整洁,无明显缺陷。
装量差异检查结果符合规定,平均装量为 03g,装量差异在±10%以内。
阿司匹林合成新设计——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合成新方法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
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乙酰水杨酸的制备方法。
2、了解乙酰水杨酸的重结晶方法。
3、了解乙酰水杨酸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
+ 吡啶
三、实验仪器
药品:邻羟基苯甲酸乙酰氯吡啶冰块
仪器:大烧杯水浴锅滴管玻璃棒
四、实验内容
将邻羟基苯甲酸投入吡啶中,加温使溶,用冰冷剂是冷,再加乙酰氯,初滴入时其物料即变为浆体,后变为液体,后又变浓。
于水浴锅上加热10分钟,倾于冰上,并搅拌使粘稠液体变为固体,粉碎,再水洗并于60~70摄氏度下干燥得粗品。
在苯中重结晶得到纯晶品。
五、注意事项
1、滴加乙酰氯时要慢速。
六、思考题
1、可有副反应发生?副产物有哪些?
2、乙酰化试剂有哪些?
09本药044 廖志正。
阿司匹林的制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实验室合成阿司匹林的操作技能。
3. 学习并应用重结晶技术对阿司匹林进行纯化。
4. 通过实验,验证阿司匹林的性质和药理作用。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物。
实验室制备阿司匹林通常采用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酰基化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反应式如下:COOH + CH3COOH → COOCH3 + CH3COOH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烧杯、锥形瓶、量筒、温度计、水浴锅、搅拌器、布氏漏斗、抽滤瓶、蒸馏装置等。
2. 药品: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氢氧化钠、活性炭、蒸馏水、无水乙醇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氢氧化钠、活性炭等药品按照一定比例称量,准备好实验仪器。
2. 酰基化反应:将称量好的水杨酸和乙酸酐加入锥形瓶中,缓慢加入浓硫酸,搅拌均匀。
将锥形瓶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75-80℃,保持恒温反应30分钟。
3. 停止反应:将反应液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8。
加入活性炭,搅拌10分钟,使反应液中的杂质吸附在活性炭上。
4. 过滤:将反应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液。
5. 重结晶:将滤液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搅拌均匀,静置。
待晶体析出后,用抽滤瓶进行抽滤,收集晶体。
6. 干燥:将收集到的阿司匹林晶体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阿司匹林的性状: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易溶于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2.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阿司匹林在药物浓度范围内对实验动物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六、实验讨论1. 酰基化反应的温度对阿司匹林产率有较大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产率下降。
实验中,温度控制在75-80℃为宜。
2. 在重结晶过程中,乙醇的浓度对阿司匹林的纯度有较大影响。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阿司匹林的制备二、实验班级:XX班级三、实验姓名:XXX四、实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五、实验目的和要求:1. 理解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原理和反应过程。
2. 掌握阿司匹林制备的基本实验操作,包括试剂的称量、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物的分离与纯化等。
3. 了解阿司匹林的性质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六、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物,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其化学结构为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实验中,我们采用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酰化反应,制备阿司匹林。
七、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温度计、烧杯、冰-水浴、抽滤装置、分析天平、干燥器等。
2. 试剂: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乙醇、蒸馏水、活性炭等。
八、实验步骤:1. 称取4.0g水杨酸,加入50mL圆底烧瓶中。
2. 慢慢加入10mL乙酸酐,边加边搅拌,使水杨酸完全溶解。
3. 在搅拌下,缓慢滴加5滴浓硫酸,控制滴加速度,避免局部过热。
4. 将烧瓶置于水浴中,控制水浴温度在75-80℃之间,反应20分钟。
5. 停止加热,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6. 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活性炭,搅拌均匀,过滤去除活性炭。
7. 将滤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用冰-水浴冷却,待结晶析出。
8. 抽滤,收集固体产物,用少量冷水洗涤,干燥。
9. 将干燥后的阿司匹林置于干燥器中,待其完全干燥。
九、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制备得到的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35-140℃。
2. 讨论与分析:- 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对反应效果影响较大。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副反应发生,影响阿司匹林的纯度;温度过低,则反应速率较慢,产率降低。
- 在反应过程中,加入活性炭可以吸附反应产生的杂质,提高阿司匹林的纯度。
- 阿司匹林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解热、镇痛、抗炎等。
此外,阿司匹林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头痛、退烧、镇痛等症状。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阿司匹林,并探究其制备过程和反应机理。
一、实验材料和仪器1. 材料:- 水杨酸- 乙酸酐- 硫酸- 水- 冰块- 氢氧化钠溶液- 饱和氯化钠溶液- 无水乙醚- 无水乙醇2. 仪器:- 三口烧瓶- 搅拌棒- 漏斗- 热水浴- 离心机- 玻璃棒- 烧杯- 滤纸二、实验步骤1. 预实验:将2g水杨酸与5mL乙酸酐混合,加入2滴浓硫酸,用热水浴加热,观察反应是否发生。
2. 实验操作:a. 将5g水杨酸与20mL乙酸酐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5滴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b. 将烧瓶放入热水浴中,加热至60-70摄氏度,反应30分钟。
c. 取出烧瓶,将其置于冰块中冷却,使反应停止。
d. 将反应液缓慢倒入200mL冷水中,搅拌均匀。
e.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碱性。
f. 将产物用无水乙醚提取3次,每次离心10分钟。
g. 将有机相收集,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h. 用滤纸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
i. 将洗涤后的产物放置于烘干器中干燥。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制备了阿司匹林。
实验中,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再经过碱性水解反应,得到阿司匹林。
实验中的催化剂硫酸起到了加速反应的作用。
热水浴的加热条件有助于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收率。
冷却过程中的冰块则有利于反应停止,避免产物进一步分解。
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调节pH值为碱性,是为了使乙酰水杨酸转化为阿司匹林。
无水乙醚的提取过程可以分离有机相和水相,提高产物纯度。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加入则有助于去除有机相中的水分。
最后,通过滤纸过滤和无水乙醇洗涤,可以去除杂质和残留物,使产物更加纯净。
烘干过程则有助于去除残留的溶剂,得到干燥的阿司匹林。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
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和所用材料均符合制备阿司匹林的常规方法。
阿司匹林制作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及制备方法;2. 掌握阿司匹林制备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技术;3. 学会通过重结晶、熔点测定等方法对阿司匹林进行纯化;4. 熟悉阿司匹林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其合成原理是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
反应方程式如下:COOHOCOOHQpOHCH3C—O—CcH3752SO4TOcCH3CH3COOH反应温度应控制在75~80℃左右,过高温度易发生副反应。
制备得到的粗品阿司匹林,需通过重结晶等方法进行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无水乙醇、蒸馏水、冰块等;2. 仪器:单口烧瓶、球形冷凝管、量筒、温度计、烧杯、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研钵、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等试剂称量,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2. 酯化反应:将混合好的试剂倒入单口烧瓶中,缓慢加热至75~80℃;3. 冷却结晶:待反应液呈微黄色时,停止加热,将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冷却,直至结晶完全;4. 抽滤:将冷却后的反应液倒入布氏漏斗中,用吸滤瓶抽滤,收集乙酰水杨酸晶体;5. 洗涤: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乙酰水杨酸晶体,去除杂质;6. 重结晶:将洗涤后的乙酰水杨酸晶体溶于适量无水乙醇中,加入少量活性炭脱色,过滤后,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冷却结晶;7. 抽滤:将冷却后的乙酰水杨酸晶体再次抽滤,收集晶体;8. 干燥:将收集到的乙酰水杨酸晶体置于干燥器中干燥,直至恒重;9. 熔点测定:用熔点仪测定乙酰水杨酸的熔点,判断其纯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反应液呈微黄色,表明酯化反应进行良好;2. 冷却结晶过程中,乙酰水杨酸晶体析出,抽滤得到的晶体纯度较高;3. 洗涤和重结晶过程中,杂质得到有效去除;4. 干燥后,乙酰水杨酸晶体恒重,说明已完全干燥;5. 熔点测定结果显示,乙酰水杨酸的熔点为135℃,符合理论值。
l阿司匹林总体实验设计

l阿司匹林总体实验设计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
然而,阿司匹林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风险,例如胃肠道反应、出血等。
因此,对于阿司匹林的使用需要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以便更好地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估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具体目标如下:1.评估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主要终点事件的影响。
2.评估阿司匹林对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等次要终点事件的影响。
3.评估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出血等安全性指标。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观察期限为1年。
1.受试者选择受试者年龄范围为18-80岁,包括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已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排除标准包括过敏体质、胃肠道出血或溃疡等活动性病变者。
2.干预措施阿司匹林组受试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剂量为100mg/d。
对照组受试者不接受阿司匹林治疗。
3.随访与数据收集在实验期间,每3个月对受试者进行一次随访,记录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同时,收集受试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血压、血脂等。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在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以及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
同时,对不同亚组进行分析,以探讨阿司匹林治疗的最佳适用人群。
三、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阿司匹林组的相对危险度降低幅度为25%。
2.阿司匹林对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等次要终点事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与对照组相比,阿司匹林组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3.在安全性方面,阿司匹林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出血。
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加。
同时,通过调整剂量和使用预防措施,可以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

实验一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了解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熟悉重结晶、熔点测定、抽滤等基本操作。
3、了解乙酰水杨酸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乙酰水杨酸即阿斯匹林(aspirin ),是19世纪末合成成功的,作为一个有效的解热止痛、治疗感冒的药物,至今仍广泛使用,有关报道表明,人们正在发现它的某些新功能。
水杨酸可以止痛,常用于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
它是一种具有双官能团的化合物,一个是酚羟基,一个是羧基,羧基和羟基都可以发生酯化,而且还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阻碍酰化和酯化反应的发生。
阿斯匹林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进行酯化反应而得的。
水杨酸可由水杨酸甲酯,即冬青油(由冬青树提取而得)水解制得。
本实验就是用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
反应式为:OOHOH+(CH 3CO)23+CH 3COOH副反应:OOHOH2OHC OOOOH +OH 2OOHOCOCH3OOHOH+OCOCH 3C OOOOH表1 主要试剂和产品的物理常数水杨酸,醋酸酐浓硫酸摇匀70度左右20min 冷却抽滤粗产物乙酸乙酯加热趁热过滤冷却洗涤干燥乙酰水杨酸四、实验步骤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干燥的水杨酸7.0g(0.050mol)和新蒸的乙酸酐10ml (0.100mol)(思考题1),再加10滴浓硫酸,充分摇动(思考题2)。
水浴加热,水杨酸全部溶解,保持瓶内温度在70℃左右(思考题3),维持20min,并经常摇动。
稍冷后,在不断搅拌下倒入100ml冷水中,并用冰水浴冷却15min,抽滤,冰水洗涤(思考题4),得乙酰水杨酸粗产品。
将粗产品转至250ml圆底烧瓶中,装好回流装置,向烧瓶内加入100ml乙酸乙酯和2粒沸石,加热回流,进行热溶解(思考题5)。
然后趁热过滤,冷却至室温,抽滤,用少许乙酸乙酯洗涤,干燥,得无色晶体状乙酰水杨酸,称重,计算产率。
测熔点(思考题6)。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和反应过程。
2. 掌握实验室制备阿司匹林的操作技术。
3. 学习重结晶纯化固体有机物的操作方法。
4. 通过实验,了解阿司匹林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和消炎药物。
其制备原理为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酰基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量筒、温度计、烧杯、冰水浴、抽滤装置等。
2. 试剂: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蒸馏水、无水乙醇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4g水杨酸,置于干燥的圆底烧瓶中。
2. 将10mL乙酸酐缓慢滴加至烧瓶中,同时边滴加边振荡。
3. 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滴浓硫酸,继续振荡混合物。
4. 将烧瓶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80~85℃,保持20分钟。
5. 停止加热,待混合物冷却至室温。
6. 在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7. 将混合物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分钟。
8. 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收集粗产品。
9. 将粗产品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后得到纯阿司匹林。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阿司匹林,其纯度较高。
2. 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提高阿司匹林的纯度至关重要。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浓硫酸和乙酸酐的溅出。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和操作技术。
2. 学习了重结晶纯化固体有机物的操作方法。
3. 认识到阿司匹林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确保实验安全。
2.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调整实验条件。
3.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八、参考文献[1] 阿司匹林的合成与制备[J]. 化工教育,2010,40(2):52-55.[2]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J]. 化学教育,2012,33(2):69-72.[3]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J]. 化学实验与技术,2013,30(2):80-83.。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概述:阿司匹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退烧。
本文将重点讨论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及其化学原理。
实验目的:通过深入了解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和化学原理,以及实际操作制备的过程,加深对这种药物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材料:- 水杨酸- 乙酸酐- 硫酸- 苯酚酞指示剂- 蒸馏水- 乙醚- 冰醋酸- 水浴- 温度计- 烧杯- 锥形瓶- 漏斗- 过滤纸- 蒸馏瓶- 蒸馏装置- 称量器具实验步骤:1. 将10g水杨酸和20mL乙酸酐添加到烧杯中,搅拌均匀。
然后将混合液转移到锥形瓶中。
2. 将硫酸按照1:1的体积比例加入锥形瓶中的混合液中,同时加入几滴苯酚酞指示剂。
由于反应剧烈,应慢慢加入。
3. 在实验室通风橱中,将锥形瓶放入水浴中,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加热至80-85摄氏度。
保持温度30分钟,观察反应的进行。
4. 在反应完成后,将锥形瓶从水浴中取出,放在冷水中迅速冷却。
然后将冷却的反应液缓慢地倒入预先准备好的蒸馏瓶中。
5. 用醚抽取酸性物质,倾倒出蒸馏瓶中的酸性液体,并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蒸馏瓶。
6. 将酸性液体转移到漏斗中,再用醚洗涤3次,合并有机相,然后用盐酸调节PH值至酸性。
7. 然后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进行再次洗涤,直到有机相呈中性。
最后用干燥剂除去水分。
8. 将干净的有机相转移到蒸馏装置中,利用蒸馏的方法将醚去除。
9. 获取纯净的阿司匹林晶体。
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了一定量的阿司匹林。
在制备的过程中,水杨酸和乙酸酐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阿司匹林。
为了促进反应的进行,添加了硫酸作为催化剂。
苯酚酞指示剂的作用是指示反应的终点,当反应液变为粉红色时,可以判断反应完成。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温度的选择是为了加速反应速率,而时间的控制则是为了确保反应充分进行。
此外,操作时要注意安全,确保实验过程中不发生意外。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和化学原理。
阿司匹林镇痛作用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镇痛作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并通过相关实验方法和数据来评估其效果,为进一步了解阿司匹林的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若干只,体重 18 22g,雌雄不限。
2、药品与试剂:阿司匹林(纯度 99%)、冰醋酸、生理盐水。
3、实验仪器:热板测痛仪、电子天平、注射器、秒表等。
三、实验方法1、分组与给药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 10 只。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低剂量组(50mg/kg)和阿司匹林高剂量组(100mg/kg)。
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阿司匹林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阿司匹林溶液,均通过腹腔注射给药。
2、热板法测痛阈值在给药前和给药后 30 分钟、60 分钟、90 分钟,将小鼠置于 55±05℃的热板上,记录小鼠自放置于热板上至出现舔后足的时间,即为痛阈值。
如果小鼠在热板上停留超过 60 秒仍未出现舔后足反应,则立即取出,痛阈值按 60 秒计算。
3、醋酸扭体法给药 30 分钟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 06%冰醋酸溶液 01ml/10g,观察并记录 15 分钟内小鼠出现扭体反应(腹部内凹、伸展后肢、臀部抬高)的次数。
四、实验结果1、热板法结果给药前,三组小鼠的痛阈值无显著差异(P > 005)。
给药后 30 分钟,阿司匹林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痛阈值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提高(P < 005),且高剂量组的痛阈值提高更为明显(P < 001)。
给药后 60 分钟和 90 分钟,阿司匹林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痛阈值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但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
2、醋酸扭体法结果空白对照组小鼠在 15 分钟内的扭体次数平均为 258 ± 35 次。
阿司匹林低剂量组小鼠的扭体次数平均为 185 ± 28 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 005)。
阿司匹林高剂量组小鼠的扭体次数平均为 102 ± 21 次,与空白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 < 001)。
l阿司匹林总体实验设计

阿司匹林的合成、制剂的制备、药理作用及鉴别、含量测定第一部分阿司匹林的合成1.新蒸乙酸酐:量取乙酸酐60mL放入100mL的圆底烧瓶中进行普通蒸馏,收取 137—140℃的馏分备用。
2.加料: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水杨酸、48mL(新蒸乙酸酐和56滴浓硫酸(约)。
3.酰化反应:振摇三口瓶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如不溶解则需补加乙酸酐和浓硫酸)。
安装回流装置,在磁力搅拌器中加热控制温度在80—85℃,同时保持低速匀速搅拌,反应20min后用1%FeCl3检查,当反应液不再呈现紫色时停止反应。
反应液稍冷却(50℃以下)后均分成几份倒入各烧杯中,先用100ml冰水水解过量的乙酸酐,冷却至室温后,即有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若不结晶,可用玻璃棒摩擦瓶壁)。
然后再加入400mL冰水,将混合物继续在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
抽滤,结晶用少量冷蒸馏水洗涤3次,抽干后将粗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自然晾干得粗产品,称量。
4.重结晶:将粗产品转移至500mL烧杯中,搅拌下加入40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抽滤,用少量水冲洗漏斗,合并滤液(弃去滤渣)并倒入预先盛有将80mL浓盐酸和160mL水配成的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均匀,使溶液PH呈弱酸性,即有乙酰水杨酸沉淀析出。
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
抽滤,用冷蒸馏水洗涤2—3次,抽干后,将结晶移至表面皿上,自然风干,称重。
5.粗品精制:将阿司匹林粗品转入250ml三口瓶中按1g粗品加入5ml乙醚,在25 ℃磁力搅拌器中溶解,抽滤去除不溶杂质。
然后在滤液中加入等量的石油醚并过量10ml。
(利用乙醚、石油醚能互溶,乙醚不仅溶解石油醚而且能溶解水杨酸和阿司匹林但石油醚只溶解乙醚和水杨酸不溶解阿司匹林的原理将阿司匹林晶体析出)。
乙酰水杨酸晶体开始析出后立即将锥形瓶放入冰水浴中,直至阿司匹林晶体全部析出。
抽滤得到的滤渣放入烘箱中于60℃下干燥2小时得阿司匹林原料药纯产品,白色针状结晶,并称重计算收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的合成、制剂的制备、药理作用及鉴别、含量测定第一部分阿司匹林的合成1.新蒸乙酸酐:量取乙酸酐60mL放入100mL的圆底烧瓶中进行普通蒸馏,收取 137—140℃的馏分备用。
2.加料: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34.4g(0.249mol)水杨酸、48mL(0.508mol)新蒸乙酸酐和56滴浓硫酸(约2.8ml)。
3.酰化反应:振摇三口瓶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如不溶解则需补加乙酸酐和浓硫酸)。
安装回流装置,在磁力搅拌器中加热控制温度在80—85℃,同时保持低速匀速搅拌,反应20min后用1%FeCl3检查,当反应液不再呈现紫色时停止反应。
反应液稍冷却(50℃以下)后均分成几份倒入各烧杯中,先用100ml冰水水解过量的乙酸酐,冷却至室温后,即有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若不结晶,可用玻璃棒摩擦瓶壁)。
然后再加入400mL冰水,将混合物继续在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
抽滤,结晶用少量冷蒸馏水洗涤3次,抽干后将粗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自然晾干得粗产品,称量。
4.重结晶:将粗产品转移至500mL烧杯中,搅拌下加入40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抽滤,用少量水冲洗漏斗,合并滤液(弃去滤渣)并倒入预先盛有将80mL浓盐酸和160mL水配成的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均匀,使溶液PH呈弱酸性,即有乙酰水杨酸沉淀析出。
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
抽滤,用冷蒸馏水洗涤2—3次,抽干后,将结晶移至表面皿上,自然风干,称重。
5.粗品精制:将阿司匹林粗品转入250ml三口瓶中按1g粗品加入5ml乙醚,在25 ℃磁力搅拌器中溶解,抽滤去除不溶杂质。
然后在滤液中加入等量的石油醚并过量10ml。
(利用乙醚、石油醚能互溶,乙醚不仅溶解石油醚而且能溶解水杨酸和阿司匹林但石油醚只溶解乙醚和水杨酸不溶解阿司匹林的原理将阿司匹林晶体析出)。
乙酰水杨酸晶体开始析出后立即将锥形瓶放入冰水浴中,直至阿司匹林晶体全部析出。
抽滤得到的滤渣放入烘箱中于60℃下干燥2小时得阿司匹林原料药纯产品,白色针状结晶,并称重计算收率。
【注意事项】反应物冷却后,固体产物立即析出,黏在瓶壁不易处理,故需趁热在搅动下倒入冷水中过量的醋酐及未作用的对氨基酚。
【思考题】(1)加入亚硫酸氢钠的目的?(2)对氨基酚的特殊杂质是何物,是如何产生的?有水杨酸与氨基酚自身缩合物。
水杨酸是一个官能团化合物(酚酰基与羧基),会发生两种酯化反应,其中一种就是自身缩合反应,形成聚合物,另外一种是酰化反应不完全而存在的水杨酸。
(3)为什么在加料的过程中要加入浓硫酸?是为了催化反应。
水杨酸分子内存在氢键,阻碍酚羟基的酰化反应加入反应至150至 160℃才能进行,加入少量硫酸后,破坏氢键的作用,反应温度降低至80℃左右。
从而减少副产物水杨酸。
且温度过高,乙酰水杨酸易分解。
(4)酰化反应中仪器为什么要干燥?不干燥有何影响?没有干燥时,会导致醋酐水解成醋酸,从而影响得率。
第二部分:药物制剂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防止脑血栓形成。
但是阿司匹林口服能刺激胃粘膜,引起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制成肠溶衣片,可减少对胃刺激性,降低不良反应。
(1).阿司匹林肠溶片芯的制备1.【处方】名称(500片)投料量(g)处方分析阿司匹林 12.5 主药淀粉 18.0 稀释剂、崩解剂微晶纤维素 15.0 粘合剂、黏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 2.5 黏合剂酒石酸(枸橼酸) 0.4 稳定剂2%HPMC醇水溶液 QS 溶剂、黏合剂4%滑石粉 QS 润滑剂2.制法将阿司匹林(80目)与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用40目不锈钢筛混合均匀。
加入预先配好的2%HPMC醇水溶液(内含酒石酸或枸橼酸)制成软材,通过18目不锈钢筛或尼龙筛制粒,湿颗粒于50~60℃烘箱干燥1~2小时,干颗粒过18目筛整粒,加入滑石粉充分混匀后压片(用5.5mm浅凹冲模压片)。
(2).包衣片的制备1.【处方】名称投料量处方分析丙烯酸树脂II号 10g 主药领苯二甲酸二乙酯 2g 增塑剂蓖麻油 4g 增塑剂吐温-80 2g 表面活性剂、水溶性致孔剂滑石粉(120目) 3g 抗黏剂钛白粉(120目) QS 增光剂柠檬黄 QS 色素85%乙醇加至 100ml2.制法将包衣材料用85%乙醇溶液浸泡过夜溶解。
加入领苯二甲酸二乙酯、蓖麻油和吐温-80研磨均匀,另将其它成分加入上述包衣液研磨均匀,即得。
(3)单冲压片机的安装与调试TDP单冲压片机基本结构见图-1,安装与调试过程如下:①先装好下冲头,旋紧下冲固定螺丝,旋动片重调节器,使下冲在较低的部位。
再将模圈装进模板,旋紧模圈固定螺丝,然后将模板固定在机座上(整个装拆过程切勿碰撞而损坏冲头)。
②调节出片调节器,使下冲头上升到恰与模圈相齐平,再装上冲并旋紧上冲固定螺丝,转动压力调节器,使上冲处在压力较低的部位,缓慢地用手摇转压片机的转轮使上冲逐渐下降,观察其是否正好在冲模的中心位置。
如不在中心位置,应缓慢上升上冲头(不得将上冲头强制地冲入模孔,更不应使上下冲相撞),稍微松动一点模板固定螺丝,装好饲料靴和加料斗,并加入颗粒。
③用手转动转轮,如感到不易转动时,不得用力硬转,应调节压力调节器使之适当增加或减小压力。
称其平均片重,调节片重调节器,使压出的片重符合要求,同时调节压力调节器,使压出的片剂有一定的硬度。
④开动电动机进行试压,检查片重和崩解时间,达到要求后方可正式电动压片。
(4)包衣操作将(1)制得的乙酰水杨酸片芯置包衣锅内,片床温度控制在 40~50℃,转速为30~40转/分,将配制好的包衣溶液用喷枪连续喷雾于转动的片子表面,随时根据片子表面干湿情况,调控片子温度和喷雾速度,控制包衣溶液的喷雾速度和溶媒挥发速度相平衡,即以片面不太干也不太潮湿为度。
一旦发现片子较湿(滚动迟缓),即停止喷雾以防粘连,待片子干燥后再继续喷雾,使包衣片增重为4~5%。
将包好的肠溶衣片,置30~40℃烘箱干燥3~4小时。
(5)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1.小剂量乙酰水杨酸应先粉碎过80目不锈钢筛,然后与辅料混合时,常采用逐级稀释法(等容量递增法),并反复过筛、混合以确保混合均匀。
2.粘合剂用量要恰当,使软材达到以手握之可成团块、手指轻压时又能散裂而不成粉状为度。
再将软材挤压过筛,制成所需大小的颗粒,颗粒应以无长条、块状和过多的细粉为宜。
3.乙酰水杨酸在湿、热下不稳定,尤其遇铁质易变色并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前者对胃有刺激性。
用含有少量酒石酸或枸橼酸(约为乙酰水杨酸量的1%)淀粉浆混匀后制粒,也可采用乙醇或2~5%HPMC的醇水溶液作为粘合剂,以增加主药的稳定性。
硬脂酸镁和硬脂酸钙能促进乙酰水杨酸的水解,故用滑石粉作润滑剂;此片剂干燥温度宜控制在50℃~60℃,以防高温药物不稳定。
4.在包衣前,可先将乙酰水杨酸片芯在50℃干燥30分钟,吹去片剂表面的细粉。
由于片剂较少,在包衣锅内纵向粘贴若干1~2cm宽的长硬纸条或胶布,以增加片子与包衣锅的摩檫,改善滚动性。
5.必须选用不锈钢包衣锅,因乙酰水杨酸等药物遇金属不稳定,可先在包衣锅内喷雾覆盖一层包衣膜。
6.喷雾较快时片子表面若开始潮湿后,在包衣锅内的滚动将减慢,翻滚困难,应立即停止喷雾并开始吹热风干燥。
7.包衣温度应控制在50℃左右,以避免温度过高易使药物分解或使片剂表面产生气泡,衣膜与片芯分离。
第三部分:阿司匹林解热镇痛药理实验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药理实验设计的方法及基本原理、知识;2.研究常用阿司匹林解热镇痛药对发热家兔的影响【相关知识】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右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POAH等,另一个是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VSA,MAN等。
当外周致热信号通过这些途径传入中枢后,启动体温正负调节机制,一方面通过正调节介质使体温上升,另一方面通过负调节介质限制体温升高。
发热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1.体温上升期在发热的开始阶段,由于正调节占优势,故调定点上移,此时,原来的正常体温变成了“冷刺激”,中枢对“冷”信息起反应,发出指令经交感神经到达散热中枢,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血流减少,导致皮肤温度降低,散热随之减少,同时指令到达产热器官,引起寒战和物质代谢加强,产热随而增加,体温升高。
2.高温持续期当体温升高到调定点的新水平时,便不再上升,而是在这个与新调定点相适应的高水平上波动,此期寒战停止并开始出现散热反应,产热和散热基本平衡。
3.体温下降期经历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
这时由于血温高于调定点,POAH的温敏神经元发放频率增加,通过调节作用使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降低,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散热增强,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
前列腺素E :给动物注射能引起明显的发热反应,同时伴有代谢率的改变,其致热敏感点在POAH。
阿司匹林为一种具有显著解热镇痛作的药,能使发热体体温迅速降低到正常,而对体温正常体一般无影响。
其解热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抑制环氧酶(COX-2)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E)的合成,阿司匹林为PGE的合成抑制剂。
家兔体温测定一般采取肛门测温法,兔正常体温为38.5℃~39.5℃,而且幼兔体温高于成年兔,成年兔高于老兔。
如果体温升高到41℃,则是患急性、烈性传染病的表现。
【药品与器材】注射用PGE,注射用精氨酸阿司匹林,1%普鲁卡因溶液,0.9%生理盐水,0.4%肝素。
兔手术台,电子称,手术器械, 连有三通的动脉插管,输液架,输液装置一套,10 ml、5m1注射器各2支,压力换能器,心电记录电极MED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肛温计或体温计算。
【实验步骤】1.将体温计插入家兔肛门,深度为3.5~ 5 厘米(保持3~5 分钟)。
2.然后用PGE(6μg/kg)从耳缘静脉注射入家兔体内,30分钟后记录体温。
3.待体温上升到持续高温阶段,耳缘静脉注射入阿司匹林(20mg/kg),30分钟后,测量体温。
4.比较正常,发热中和解热后三组数据的关系。
表1解热镇痛药对家兔的影响结果【注意事项】1.本实验也可用小鼠进行,但小鼠个体较小,不方便体温的测定。
2.PGE和阿司匹林静脉注射是要慢。
3.PGE和阿司匹林半衰期为半个小时,但各个家兔机体反正应各异,应注意观察其变化。
乙酰水杨酸的镇痛作用【目的】了解热板法的实验原理,观察阿斯匹林的镇痛作用。
【原理】小鼠的足底无毛,皮肤裸露,在温度55±0.5℃的金属板上产生疼痛反应,表现为舔后足,踢后腿等现象。
阿斯匹林可提高痛阈,推迟小鼠疼痛出现时间。
【器材】恒温水浴箱、热板槽、大烧杯(250-500ml)2 个、天平、鼠笼,注射器(1ml)、秒表1 个。
【药物】0.4%阿司匹林悬液、生理盐水、30mg/ml 苦味酸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