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盐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监控量测方案Word版
连盐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连盐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监控量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818af3ce2f0066f53322ab.png)
目录一综合说明1.工程概况2.周边环境3.监测的目的和意义4.方案编制依据和原则二监测方案说明1.监测内容2.测点布置3.工作基点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及监测方法4.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5.测量工作基本要求6.测量工作具体要求7.监控量测频次、预警值三组织措施和质量保证体系1.监测仪器配置2.监测人员配置3.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及成果提交4.质量保证体系.一综合说明1. 工程概况新建连云港至盐城铁路(赣榆北经连云港至盐城北)铁路等级为国铁Ⅰ级;正线数目:双线;正线间距:4.4米;设计区段速度:200公里/小时;限制坡度:6‰;最小曲线半径:3500米;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米;牵引质量:5000吨;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和谐系列;闭塞类型:综合调度集中。
本项目正线起讫里程:DK225+374.98~DK237+216.637、新长K220+700~新长K224+400,正线建筑长度15.542km ;新长线盐城北下行疏解线起讫里程:XSDK216+850~K222+002.04,疏解线全长5.269km;新长线既有线还建线下工程起讫里程:XCGK219+450~K222+013.66,还建线全长2.564km。
本项目有特大桥2座,大桥1座,公铁立交1座,中桥8座,框架桥5座,框架涵45座(含顶进涵1座),圆管涵16座。
(72+120+72)m连续梁1处,(20m+28m+20m)刚构梁1处,(20m+24m+20m)刚构梁1处,(1-48m)简支槽型梁1处,(1-32m)简支槽型梁1处。
区间路基总长度8.141km,盐城北站长度3.35km。
地基处理CFG桩97732延米,水泥搅拌桩1521944延米,旋喷桩247871延米,管桩227265延米;路基填料改良土57.3万方,级配碎石(含过渡段)10.7万方,A组料2.6万方。
预制架设T梁7306片;铺轨193.99km。
2. 周边环境(1)本次施工对现有新长铁路轨道影响范围共涉及区间:(相对于新长线)左侧还建线约1.6公里左右;右侧连盐正线(包括新长线下行疏解线)1.3公里左右。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e79e2d2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f.png)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密级:XX 编号:XXXXXXXXXX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项目设计书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二0一五年六月二十九日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项目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核意见:审批人:年月日1 概述1.1 项目来源XX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XX省XX测绘公司进行XX省XX县XX镇至XX省XX市XX区铁路建设(以下简称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任务。
1.2内容和目标1.2.1 GPS平面控制网测量主要内容和目标以基础平面控制网(CPI)为控制基础加密测量四等GPS线路控制网(CPII)。
主要内容包括作业准备、选点埋石、外业测量、成果记录、数据处理、质量检查与上交成果等,为铁路的施工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平面控制基础。
1.2.2四等水准测量的内容和目标四等水准测量主要内容包括作业准备、选点埋石、外业测量、成果记录、数据处理、质量检查与上交成果等,为铁路的施工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高程控制基础。
1.2.3线路控制桩施工放样的主要内容和目标线路控制桩施工放样的主要对里程桩、加桩、断链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设。
为保证线路顺利施工提供依据。
1.2.4成果整理包括文字、图件、簿册和数据的规范化整理。
1.3 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作业区跨境XX省和XX省,测区介于东经XXX°XX′-XX°XX′,北纬XX°XX′-XX°XX′。
西起XX省XX县XX镇,东至XX省XX市XX 区,全长XX公里,铁路设计时速小于XXX公里/小时。
1.4 任务量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布测四等GPS平面控制点300个,四等水准测量控制点90个,测设中桩、加桩600-700个。
1.5 完成期限2015年X月X日-2015年X月X日,完成实地踏勘、图上选点、实地埋石;2015年X月X日-2015年X月X日,完成外业测量、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成果整理;2015年X月X日-2015年X月X日,成果验收与上交。
铁路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3)
![铁路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3)](https://img.taocdn.com/s3/m/94b6e8f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3.png)
铁路监控系统施工方案1. 引言铁路运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交通方式,多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为了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铁路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施工方案,以指导铁路监控系统的部署和实施。
2. 系统概述铁路监控系统是一个整合了多种技术和设备的复杂系统。
它包括了视频监控、传感器监测、通信网络和数据处理等多个子系统。
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实时监测、故障诊断、事故预警和数据分析等。
3. 施工步骤3.1 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这包括确定监控区域、视频分辨率和帧率、传感器种类和布局、通信网络架构等。
3.2 硬件设备安装在硬件设备安装阶段,需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主要涉及到摄像头的安装位置和角度调整、传感器的布置和校准、通信设备的连接和测试等。
3.3 软件系统部署在软件系统部署阶段,需要根据系统设计进行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这包括视频监控软件、数据处理软件、故障诊断软件和事故预警软件等的安装和配置。
3.4 系统集成与调试在系统集成与调试阶段,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集成和测试。
这包括视频监控与传感器监测的数据联合处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测试、系统界面的操作性测试等。
3.5 系统运维与管理在系统运维与管理阶段,需要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
这包括设备的巡检和维修、数据的备份和存储、系统性能的优化和升级等。
4. 施工资源与时间计划本工程需要的施工资源主要包括人员、设备和材料。
人员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等。
设备包括摄像头、传感器、通信设备和服务器等。
材料包括线缆、连接器和支架等。
根据工程规模和人员技术水平,可以制定详细的施工时间计划,并预估施工成本。
5. 风险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和问题。
例如,设备故障、通信中断、数据丢失等。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风险控制措施。
6. 项目验收标准为了确保项目质量,需要制定详细的验收标准。
铁路沿线监控方案
![铁路沿线监控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6e105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4.png)
铁路沿线监控方案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铁路交通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了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监控系统在铁路沿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用于铁路沿线监控的方案,该方案基于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监控设备,能够实时监测铁路线路、车辆和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潜在的风险。
2. 方案概述铁路沿线监控方案基于以下几个组成部分:2.1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铁路沿线布设一定数量的无线传感器节点,这些节点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这些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如LoRa或NB-IoT)与监控中心进行通信。
2.2 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是铁路沿线监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接收从无线传感器节点传来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监控中心可以部署在铁路局或者运营商的指定地点,也可以基于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
监控中心能够实时监测铁路线路、车辆和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发出警报。
2.3 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监控中心的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模块对从无线传感器节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建立模型和算法,可以实现对铁路运输系统的监测、预测和优化。
例如,通过分析线路电气阻抗数据,可以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线路故障;通过分析车辆传感器数据,可以进行列车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
2.4 警报与通知系统当监控中心检测到潜在安全风险时,将通过警报与通知系统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这些警报与通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短信、邮件、声音等。
相关人员可以根据通知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3. 监控方案的优势铁路沿线监控方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3.1 实时监控和预警监控方案能够实时监测铁路线路、车辆和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
通过提前预警潜在的风险,可以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3.2 数据分析与智能优化监控中心的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模块能够对铁路运输系统进行监测、预测和优化。
铁路施工测量实施方案
![铁路施工测量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a2b30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15.png)
铁路施工测量实施方案一、前言。
铁路施工测量是铁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为了确保铁路施工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合理的施工测量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测量范围,根据施工需要确定测量范围,包括线路、道岔、隧道、桥梁等。
2. 准备测量设备,根据测量范围确定所需的测量设备,包括全站仪、测距仪、水准仪等。
3. 制定测量方案,根据施工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测量点位、测量精度要求等。
三、施工测量实施步骤。
1. 勘察测量点位,在施工前进行现场勘察,确定测量点位,并清理测量点位周围的障碍物,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设置测量控制点,根据测量方案,在测量范围内设置测量控制点,以确保测量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3. 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方案,使用相应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工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处理测量数据,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测量结果,并及时进行数据备份和存档。
5. 编制测量报告,根据测量结果编制测量报告,包括测量数据、测量方法、测量精度等内容,并进行审核和归档。
四、施工测量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施工测量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 精益求精,在施工测量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测量方案,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协作配合,施工测量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总结。
铁路施工测量是铁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测量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施工测量步骤,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将对铁路建设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希望全体施工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执行施工测量工作,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2024年临近营业线施工监理细则范例(二篇)
![2024年临近营业线施工监理细则范例(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a21df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7.png)
2024年临近营业线施工监理细则范例一、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的规定,遇来车情况禁止抢越。
未经许可严禁私自设立道口。
非特殊情况下,任何人不得在既有线轨道上行走或坐卧,所有机械和材料不得侵入限界。
禁止任何人跳车、钻车、扒车,更不得将任何物品遗留在影响列车运行的区域内。
二、驻站员和防护员应由反应敏捷且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且必须经过铁路局相关部门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劳务工不得担任营业线施工的安全防护员和带班人员,不得单独操作各类作业车辆。
三、车站向施工区域发车时,驻站员应立即通知现场防护员,防护员需在现场监督,确保现场已停止作业且机械材料未侵入限界。
如发现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应立即通知驻站员禁止向施工区间放行列车,并在现场设置停车防护。
如有行车变化,驻站员需及时向现场防护员发出变更通知,防护员须及时传达给施工现场负责人。
四、驻站员负责在车站办理施工封锁手续,向施工负责人传达调度命令,通报列车运行情况,并向车站值班员申请开通线路。
驻站员和防护员在执行任务时,应佩戴标志,携带通讯设备,防护员还需携带必要的防护用品,随时观察施工现场和列车运行状况,发现异常应立即通报驻站员和施工现场负责人。
五、驻站员需随时与防护员保持联系,如通讯中断,防护员应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停止作业。
必要时,需将线路恢复至允许放行的状态。
六、进行钻孔、挖掘作业前,必须确认地下无营业线设备线缆。
施工中开挖沟槽,必须进行施工调查,并通知营业线管理单位的安全人员到场监护。
监护人员未到,不得进行上述作业。
对电力、通信、信号电缆等,应按要求采取防护措施,严防挖断电缆事件。
七、发现接触网断线或部件损坏等情况,不得直接或间接接触,应立即通知营业线相关部门人员到场。
在接触网检修人员未到达前,应在断线接地处安全距离外设置防护,严禁人员接近。
施工中,任何作业不得影响接触网支柱、地锚等设施的稳定性。
八、营业线施工准入证按操作人员发放,有效期最长为一个月。
铁路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4)
![铁路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4)](https://img.taocdn.com/s3/m/444bd64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7.png)
铁路监控系统施工方案1. 引言铁路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畅通,监控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档为铁路监控系统的施工方案,旨在指导相关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设计、安装、测试和维护。
2. 监控系统概述铁路监控系统是指通过安装在铁路线路和车站等关键位置上的摄像头、传感器和其他设备,实时监测和记录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中心,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相应措施。
监控系统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视频监控: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铁路线路和车站,以确保乘客和货物的安全。
- 信号监测:通过传感器监测信号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 人员定位:通过定位设备追踪工作人员的位置,以便调度和应急响应。
- 故障诊断:通过数据分析和故障检测算法,实时识别和定位铁路设备的故障。
3. 施工准备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 1. 确定监控系统的需求和功能,制定系统设计方案。
2. 调研市场上的监控设备和技术,选择合适的设备和供应商。
3. 联系相关部门,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
4. 确定施工计划,分配施工人员和资源。
5. 准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 施工步骤4.1 设计和布局在施工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布局。
考虑以下因素: - 监控点的选择:根据铁路线路和车站的情况,确定需要监控的关键位置和角度。
- 设备安装位置:根据监控点的选择和摄像头的特性,确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和角度。
- 网络布线:根据设备的数量和位置,规划网络布线,确保数据的传输稳定和可靠。
- 电源供应:根据设备的功率需求,确定电源供应方案,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2 安装设备根据设计和布局的方案,进行设备的安装。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1. 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根据设计方案,将摄像头和传感器固定在指定位置,连接电源和网络。
铁路施工测量实施方案模板
![铁路施工测量实施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8ba59a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4.png)
铁路施工测量实施方案模板一、前言。
铁路施工测量是铁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铁路线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铁路施工测量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从测量前准备、测量方法、测量设备、测量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能够为铁路施工测量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测量前准备。
1. 调查研究,在进行铁路施工测量之前,必须对施工区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地形、地貌、交通等情况,为后续测量工作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 测量任务分解,根据铁路施工的具体要求,将测量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各个测量任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 人员培训,对参与测量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测量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测量方法。
1. 静态测量,对铁路线路的长、宽、高等参数进行静态测量,以获取准确的地形数据。
2. 动态测量,通过动态测量手段,对铁路线路进行速度、曲线半径等参数的测量,为铁路施工提供准确的运行数据。
3. 全站仪测量,利用全站仪进行铁路线路的测量,获取高程、坡度等数据,为施工提供精准的基准线。
四、测量设备。
1. 全站仪,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全站仪,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GPS定位仪,利用GPS定位技术,对铁路线路进行定位测量,获取精确的位置信息。
3. 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铁路线路的距离和高程,为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五、测量流程。
1. 确定测量范围,根据施工要求,确定测量的具体范围和内容。
2. 布设测量点,根据测量要求,合理布设测量点,确保测量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进行测量,按照预定的测量方案,进行测量工作,及时记录和处理测量数据。
4. 数据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编制测量报告,根据测量结果,编制详细的测量报告,为铁路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六、总结。
铁路施工测量是铁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铁路线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铁路施工测量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监控量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d66a4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7.png)
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监控量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某些特定目标进行持续观察和测量,以获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监控量测的实施方案是指在进行监控量测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步骤。
下面是一个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的示例,共700字。
一、背景和目的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本方案旨在对生产设备进行监控量测,及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防患于未然,以实现优化生产管理的目标。
二、监控量测的内容1. 设备状态监测:对生产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包括设备温度、压力、电流等参数的测量;2. 设备性能监测:对设备的性能进行监测,包括输出功率、工作效率、运行速度等参数的测量;3. 故障诊断:通过监测设备运行数据,及时发现设备运行异常,并进行故障诊断,提前预警,采取相应措施;4. 运行数据分析: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设备运行存在的问题,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益。
三、监控量测的实施步骤1. 选择监控设备:根据生产设备的特点和监控需求,选择适合的监控设备,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流表等;2. 安装监控设备:将所选的监控设备安装在对应的位置,并进行合理布置,确保能够准确获取设备的运行数据;3. 连接监控设备:将监控设备与监测系统进行连接,确保设备能够传输监测数据到监测系统;4. 设置监测参数:根据监测需求,设置监测参数,如采样频率、报警阈值等,以确保及时准确地获取设备的运行数据;5. 开展监测工作:根据设备的运行时间,按照设定的监测参数进行监测工作,并将数据记录下来,以备后续分析和处理;6. 故障诊断与维修:当监测到设备运行异常时,立即进行故障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如维修、更换等;7. 数据分析与处理: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出潜在问题,并制定相应措施,如优化工艺流程、调整设备参数等;8. 进行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制作监测报告,总结监测工作的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临近营业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9
![临近营业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9](https://img.taocdn.com/s3/m/1b71418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f.png)
临近营业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站前其他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施工图纸、答疑、补遗等。
(2)铁道部颁布的现行《设计规范》、《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和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3)《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4)《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8〕190号);(5)《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补充办法》(铁运〔2010〕51号);(6)《沈阳铁路局营业施工及安全管理细则办法》(沈铁总发〔2009〕75号);(7)《沈阳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细化补充办法》(沈铁总发〔2010〕168号);(8)《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令第29号);(9)施工现场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数据以及现场实际情况。
(10)本公司积累的施工技术能力、机械设备能力及相关工程施工经验。
1.2编制目的明确营业线、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的各种规定,严谨违章施工,预防事故发生。
1.3 安全管理目标“五杜绝、一确保”,即杜绝员工重伤及以上事故;杜绝铁路行车一般D类及以上责任事故;杜绝汽车行车责任事故;杜绝等级火警、火灾等事故;杜绝机械设备事故;确保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2.工程概述2.1涉及营业线施工内容本标段临近营业线施工包括吉林站改造、龙潭山站改造、改建长图线和改建电厂线。
主要施工内容:吉林站改工程;吉珲线吉林站至松花江特大桥之间线路的桥涵、路基工程;吉林枢纽改建长图线(吉林站至龙潭山站南端,不含松花江特大桥)路基、桥涵、轨道工程,施工里程是CTDK127+000~CTDK130+310.36,对应既有长图线里程是K127+000~K130+350,线路长3.31km(双线);改建电厂线路基、桥涵、轨道工程,全长0.902km;龙潭山站改造工程,路基、轨道工程。
2.2施工平面布置图涉及营业线施工工程平面布置图(见附图一、附图二)。
2.3施工要求2.3.1严格执行铁道部、沈阳路局颁发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办法进行施工。
铁路施工测量方案
![铁路施工测量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4c5f2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8.png)
铁路施工测量方案一、前期准备1.确定铁路施工的范围和区域,并制作详细的工程图纸。
2.确定测量的目的和要求,包括测量的精度、测量的方式和方法。
3.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进行校准和调试。
4.配置足够的测量人员和辅助人员,并进行培训。
二、测量控制1.根据工程图纸确定测量控制点,并进行测量控制点的布设。
2.采用全站仪测量控制点的XYZ坐标,并校正误差。
3.对测量控制点进行标志和保护,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被移动或破坏。
三、施工测量1.根据工程图纸确定测量的重点和关键部位。
2.采用全站仪测量施工现场的各种参数,如长度、高程、倾斜度等。
3.使用全站仪进行地形测量,包括地面高程和地形特征等。
4.使用全站仪对建筑物和设施进行测量,如桥梁、隧道和站台等。
5.使用测量车对线路进行测量,包括里程测量和曲线半径测量等。
6.对铁路路基进行测量,包括路基横断面和纵断面的测量等。
四、数据处理1.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并使用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对测量数据进行校正和筛选,去除异常值和误差数据。
3.对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如计算线路的曲率和坡度等。
4.根据测量数据生成报告和图纸,并进行审核和归档。
五、质量控制1.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对测量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
2.对测量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培训,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3.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4.建立质量档案,对测量数据和报告进行保存和备份。
六、安全措施1.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对测量工作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
2.做好现场安全保障工作,如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等。
3.对测量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安全意识。
4.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措施,确保施工和测量的安全进行。
七、经济效益1.合理利用测量仪器和设备,降低测量成本。
2.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率,减少施工时间和人力成本。
3.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减少施工质量纠纷和维修成本。
4.建立经济效益评估机制,对测量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临近既有线施工线路监测方案范本
![临近既有线施工线路监测方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86ed363e53a580217fcfe53.png)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各部位主要施工内容 (1)三、监测项目 (2)四、依据规范及标准 (2)五、监测点的布置 (3)六、主要监测内容 (3)七、监测成果提交 (5)八、异常情况的处理 (5)临近既有线施工线路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城市轨道交通试验线位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东郊分院现有大环试验线内侧,正线为一条闭合的试验线,大部分与既有大环线并行,线间距6~10米,为模拟城轨运行工况,在城轨试验线上建有高架桥、单体框架桥、隧道以及各种小半径曲线、多种减振轨道结构结构形式试验段,噪声标准测试段等,基本具备车辆及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等系统的试验、检测能力.本项目临近既有线施工的主要部位有:K2+428.842框架桥、K2+932.884框架桥、K1+475.404框架桥、高架桥0号桥台,以上部位施工时需对既有大环线进行监测.二、各部位主要施工内容1、K1+475黑桥村框架桥,由于本框架桥施工时既有道路无法断路或导改,设计为门式结构,主体结构地基处理为钻孔灌注桩,既有线防护在既有桥台两侧延线路方向设置钻孔灌注桩,共设置10根钻孔灌注桩对既有线进行防护.本框架桥施工时,需要将既有道路两侧砖墙及桥上声屏障拆除,拆除后根据既有锥坡位置及设计方案在既有线两侧设置防护桩,施工时需要对既有线围护桩及既有线线路进行监测.现场照片附后.2、K2+428.842框架桥目前结构底板已经施工完毕,主体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基本完成,本桥施工时候主要影响既有线的为既有桥与新建桥之间的重力式挡土墙施工.3、K2+932.884框架桥基础钻孔灌注桩即将施工完毕,下一步施工影响既有线的主要为破除桩头、承台施工及既有桥与新建桥之间重力式挡墙施工.4、高架桥0号桥台目前地下部分已经全部施工完毕,下一步施工主要影响既有线的为基坑开挖支护钢板拔出后,对钢板桩位置的回填处理及注浆加固.三、监测项目1、护坡桩的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2、既有铁道线路变形观测.四、依据规范及标准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79-2009)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五、监测点的布置1、护坡桩监测点的布置①、K1+475黑桥村框架桥在既有线防护桩上布置观测点,防护桩上观测点布设为在桩顶锲入钢钉,在既有桥两侧防护桩上各布设2个观测点作为防护桩的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点.②、K2+932.884框架桥在既有线坡脚处垂直线路方向设置防护桩,在承台基坑开挖施工时,对既有线防护桩及既有线锥坡进行监测,在围护桩上楔入钢钉作为线路防护桩的观测点.2、线路变形监测点布置K1+475黑桥村框架桥、K2+428.842框架桥、K2+932.884框架桥及高架桥0号台处在施工期间对既有线线路进行监测.既有线线路变形监测点主要监测线路的平面位移,观测点布设在既有线外侧,在既有线外侧护栏上设置控制点,控制点间距为7.5米至10米,并在对应轨枕上设置观测点,监测时候测量相对距离来监测既有线的水平位移.六、主要监测内容1、护坡桩的监测施工期间对既有线路基防护桩进行监测,防护桩监测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利用全站仪测定监测点的平面坐标,进行监测防护桩的水平位移,利用水准仪监测防护桩的沉降.在基础开挖前,利用全站仪及水准仪进行观测点的原始数据测量,施工过程中每天对防护桩观测点测量一至两次,将实测数据与原始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桩的水平位移及沉降.在施工期间经常对既有桥台锥坡进行监测,既有桥台锥坡监测主要进行巡查,观察锥坡有无异常情况.2、既有线路变形观测施工过程中对既有线的变形进行观测, 主要观测项目监测标准及方法见下表.2)监测方法轨距:利用道尺测量;方向:在施工前布置好观测点,施工过程中利用盒尺量得相应距离,与初始数据对比记录相对位移;水平:利用万能道尺测量;高低:利用水准仪定期对每个观测点处轨顶位置进行标高复测,记录并与初始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出相对垂直位移.施工中,既有线每次列车通过后设专人对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将抢修机械、工具准备齐全,发现问题及时整修解决.3、观测方法和观测间隔既有线线路变形观测,在每次列车经过后由专人检查线路线形,并用万能道尺量既有线轨距及水平,防护桩设置的观测点每天用全站仪及水准仪观测桩的水平位移情况及沉降1~2次,并做好记录.七、监测成果提交每次监测完毕,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计算和分析,整理成合适的报表、并提交监测结果.另外,在施工的不同阶段可以根据要求提供阶段性的总结;全部监测工作结束后,上交汇总报告.1、护坡桩水平位移、垂直位移:①、测点位置布设示意图;②、数据成果表;③、位移监测分析说明.2、既有铁道线路变形观测:①、测点位置布设示意图;②、轨道的水平、高低、轨向变形观测记录;③、监测分析说明.八、异常情况的处理项目部组成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领导班子,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变形值超过控制值的异常情况,则立即停止施工,并将结果及时通知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确定应急处理及加固方案 ,同时分析造成异常情况的原因;待控制住造成异常情况且有关资料呈收敛趋势后,再进行下部施工.附件:工程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及安全保证措施第一章一、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
焦庄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终)资料
![焦庄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82a2827e87101f69e319595.png)
焦庄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专项方案中铁十一局连盐铁路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四年三月焦庄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十一局连盐铁路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四年三月目录1、编制目的、依据 (5)1.1编制目的 (5)1.2编制依据 (5)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 (5)2.1工程概况 (5)2.2工程地质 (6)3、组织机构及作业程序 (6)3.1组织机构 (6)3.2作业程序 (7)4、技术要求 (7)4.1量测仪器 (7)4.2量测项目 (8)4.3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8)4.4监控量测频率 (10)4.5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12)5、监控量测方法 (14)5.1时间要求 (14)5.2洞内、外观察 (14)5.3净空变化量测 (14)5.4量测注意事项 (14)6、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及信息反馈 (15)6.1数据分析处理 (15)6.2信息反馈及工程对策 (16)7、监控量测验收资料 (18)8、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18)九、附表 (19)附录A 隧道周边收敛记录表附录B 隧道拱顶下沉量测记录表附录C 隧道地表下沉量测记录表焦庄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专项方案1、编制目的、依据1.1 编制目的为确保监控量测工作顺利正常开展,了解围岩状态,及时反馈信息于设计和指导施工,调整支护参数和二衬施作时间,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有效保护周边环境,尽量降低监控量测费用,减少对工程施工的干扰,同时为加强监控量测实施人员规范操作,全面掌握监控量测实施全过程,结合隧道工程特点,制定本方案。
1.2 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2)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铁建设[2007]138号);(4)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焦庄隧道设计图;(5)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2.1工程概况焦庄隧道通过地区位于连云港经济开发区前云台山,属云台山脉,地势陡峭,走向近南北,峰岚叠嶂,山高坡陡,属剥蚀丘陵低山区,隧道最大埋深约293m。
铁路监控量测方案
![铁路监控量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21381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8.png)
1监控量测的目的及原则1.1监控量测的目的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使隧道结构既安全,满足其使用要求,又经济合理;在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量测。
1指导隧道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杜绝因监控量测管理不到位而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杜绝施作初期支护后因监控量测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关门”事故。
2杜绝因监控量测管理不到位而造成工程周边较大影响。
3确保结构的稳定性,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4推动监控量测与信息化管理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现场施工监控量测管理水平。
1.2监控量测的原则根据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位地质条件,结合我公司在以往隧道监测中积累的经验,编制本监测方案遵循以下原则:1监测方案以安全监测为目的,根据工程特点确定监测对象和主要监测指标。
2根据监测对象的重要性确定监测规模和内容、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较全面地反映围岩的实际工作状态。
3采用先进、可靠的监测仪器和设备,先进的监测系统。
4为确保提供可靠、连续的监测资料,各监测项目间相互校验,以便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5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工程施工的交叉干扰影响。
6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编制监测方案。
1.3监测的重点与难点针对隧道工程的特点,为确保暗挖和明挖的顺利安全施工,切实做到监控量测指导施工,科学合理化施工。
并拟定针对性措施,详见表1.3-1。
表1.3-1监测难点、重点及对策表序号监测难点及重点项目针对性措施1.预埋沉降观测点,及时监测控制山体下滑塌方。
1隧道洞门监测2.早刷坡、早支护、早封闭,有效控制破碎带失稳。
3.仰坡采取砂浆锚杆防护,适当放缓坡度比例。
4.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做好防水排水。
5.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并监测。
2隧道掌子面监测1.拍照对掌子面做出准确素描,以便及时有效地监控防止围岩大变形。
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
![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1a88f9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f.png)
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
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
一、安全监测的目的
1、保证施工行为的安全,为公安、社会事件的防范和响应提供线索。
2、保证当地社会和市民的安全,确保公共场所施工活动的安全。
3、监测施工行为与环境和安全管理措施的合理落实,确保施工设施的安全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二、安全监测技术规程
1、周边环境安全监测:对周边环境的变化进行安全审核,如邻近建筑物或施工场地等,应及时报告。
2、施工时期安全监测:及时报告施工活动及施工现场的有害污染物、施工情况、发生的事故及一切可能影响环境安全的情况。
3、施工设施安全审查:要求设备和设施的安装及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安全规程》要求执行,由有关专家进行专业审查。
4、安全检查和质量检查:定期检查施工设施和工程施工质量,及时报告、记录检查结果。
5、安全视频监控:在施工区域和施工设施内部设置安全监控摄像头,实时观察和记录施工情况,以有效应对突发状况的发生。
三、安全监测的要求
1、严格执行安全审查程序,确保施工安全、环境安全和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控制措施和安全监测,有效防止设施发生意外。
3、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加强各种安全管理活动的实施和管理。
4、严格按照《安全监测技术规程》要求,及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的预警和处理。
5、定期对环境安全、施工活动和施工设施的安全审查情况进行安全监测和检查,确保安全运用。
延咸区间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 图文 - 综合文库
![延咸区间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 图文 - 综合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c146516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d.png)
延咸区间监控量测施工方案图文综合文库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书桌上,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打开电脑,准备开始今天的工作。
延咸区间的监控量测施工方案,这是一个既熟悉又充满挑战的任务。
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告诉我,这次我要用最自然的语言,最清晰的逻辑,来完成这篇方案。
我们来谈谈工程背景。
延咸区间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区间内的各项设施正常运行,我们决定对这一区间进行监控量测施工。
那么,就详细介绍一下我们的施工方案。
一、施工目标1.确保延咸区间内的设施安全运行。
2.提高区间内的监控量测水平,为后续维护提供数据支持。
二、施工内容1.监控设备安装:在区间内安装高清摄像头、红外探测器等监控设备,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监控。
2.量测设备安装:在区间内安装风速仪、温湿度传感器等量测设备,实时监测区间内的环境参数。
3.网络传输设备安装:将监控数据和量测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确保数据实时、准确。
三、施工流程1.施工准备:确定施工方案,办理相关手续,组织施工队伍,准备施工材料。
2.设备安装:按照设计图纸,安装监控设备和量测设备。
3.网络传输:将设备与监控中心连接,确保数据传输畅通。
4.系统调试:对监控量和测设备进行调试,确保各项参数准确无误。
5.验收交付:完成施工后,组织验收,将工程交付使用。
四、施工难点及解决办法1.难点:区间内环境复杂,设备安装难度大。
解决办法:采用专业的安装队伍,提前做好施工方案,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难点:数据传输距离远,容易受到干扰。
解决办法:采用高性能的网络传输设备,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难点:监控设备和量测设备需要长期运行,维护难度大。
解决办法:选用高品质的设备,定期进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施工保障1.人员保障:组织专业的施工队伍,确保施工质量。
2.材料保障:选用合格的施工材料,确保工程安全。
3.技术保障: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
铁路工程营业线监控措施
![铁路工程营业线监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5d447c1941ea76e58fa0463.png)
铁路工程营业线监控措施
本项目邻近既有线施工项目较多,按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营业线、高速铁路施工的规章制度、办法的相关规定,需做好营业线安全监控措施。
1 隔离设置
邻近既有线施工区域应根据有关要求,设置物理隔离,实现施工区与行车区的物理隔离,防止施工与行车间的相互影响。
2 线路沉降监测
为保证线路监测频率,及时准确的采集变形数据,本工程拟对邻近既有线路基施工段、桥梁钻孔桩施工、承台基坑开挖及岩溶发育地段前后区域采取高精度静力水准仪进行自动化沉降检测,监测点布设根据具体方案布设。
另委托工务段利用天窗点采用安博格小车(或其他检测设备)对正线轨道变形情况进行检查。
3施工盯控范围及关键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需要重点监控的关键环节:电缆的开挖、防护,钻孔灌柱桩基础施工,人工挖孔桩施工,地道基坑开挖。
(1)危险源分布情况
在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存在对既有电力电缆、信号及通信光电缆的安全问题,不慎损坏将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邻近既有线的钻孔灌柱桩施工过程中,因钻机固定不牢倾覆倒向线路,会造成重大行车事故;人工挖孔桩施工可能因塌孔引起人身安全及引起既有线原有路基产生下沉或偏移,一旦防护盯控不到位,会造成重大行车事故;地道基坑开挖过程中,扰动了原有土体的稳定性,可能会引起既有线原有路基产生下沉或偏移,一旦防护盯控不到位,会造成重
大行车事故。
(2)施工关键环节盯控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综合说明1.工程概况2.周边环境3.监测的目的和意义4.方案编制依据和原则二监测方案说明1.监测内容2.测点布置3.工作基点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及监测方法4.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5.测量工作基本要求6.测量工作具体要求7.监控量测频次、预警值三组织措施和质量保证体系1.监测仪器配置2.监测人员配置3.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及成果提交4.质量保证体系一综合说明1. 工程概况新建连云港至盐城铁路(赣榆北经连云港至盐城北)铁路等级为国铁Ⅰ级;正线数目:双线;正线间距:4.4米;设计区段速度:200公里/小时;限制坡度:6‰;最小曲线半径:3500米;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米;牵引质量:5000吨;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和谐系列;闭塞类型:综合调度集中。
本项目正线起讫里程:DK225+374.98~DK237+216.637、新长K220+700~新长K224+400,正线建筑长度15.542km ;新长线盐城北下行疏解线起讫里程:XSDK216+850~K222+002.04,疏解线全长5.269km;新长线既有线还建线下工程起讫里程:XCGK219+450~K222+013.66,还建线全长2.564km。
本项目有特大桥2座,大桥1座,公铁立交1座,中桥8座,框架桥5座,框架涵45座(含顶进涵1座),圆管涵16座。
(72+120+72)m连续梁1处,(20m+28m+20m)刚构梁1处,(20m+24m+20m)刚构梁1处,(1-48m)简支槽型梁1处,(1-32m)简支槽型梁1处。
区间路基总长度8.141km,盐城北站长度3.35km。
地基处理CFG桩97732延米,水泥搅拌桩1521944延米,旋喷桩247871延米,管桩227265延米;路基填料改良土57.3万方,级配碎石(含过渡段)10.7万方,A组料2.6万方。
预制架设T梁7306片;铺轨193.99km。
2. 周边环境(1)本次施工对现有新长铁路轨道影响范围共涉及区间:(相对于新长线)左侧还建线约1.6公里左右;右侧连盐正线(包括新长线下行疏解线)1.3公里左右。
盐城北车站:左右3.35公里,根据设计要求,在距离营业线路30m内施工均要对营业线路进行监控量测。
具体里程为:还建线XCGK219+450~K221+050(含长链2.624 m);连盐正线:DK236+267~K221+050(含长链16516.640 m);盐城北车站内:K221+050~K224+400。
3. 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在地下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沉降监测十分必要。
工程监测的目的主要有:①在承台施工及开挖施工期间,根据被监测对象的监测数据,控制和协调承台施工工艺和速率,确保既有线路的安全。
②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各有关单位,使施工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快捷的目的;③将现场监测的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用反分析法导出更较接近实际的理论公式,用以指导工程施工和决策。
4. 方案编制依据和原则4.1编制依据4.1.1 甲方相关要求4.1.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4.1.3《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4.1.4《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4.2编制原则4.2.1.系统性原则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整体,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核;运用、发挥系统功效对路基进行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及时;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
4.2.2.可靠性原则设计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在设计中对布设的测点进行保护设计。
4.2.3. 与施工相结合原则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
4.2.4. 经济合理原则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提高工作效率。
二监测方案设计1.监测内容所布监测系统能及时有效、准确、精确、全面地反映施工中被监测对象的动向,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根据有关规范要求结合本工程特点、现场情况及业主要求,本次项目监测内容为:在距营业新长铁路线路30m范围内施工路基、桥涵时进行监控量测。
连盐铁路站前六标线下工程临近营业线沉降与变形观测工作以营业线路基的的垂直位移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为主。
2. 测点布置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且易于保存,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CPI、CPII和三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
基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埋设图的规定。
工作基点:要求这些点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
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监测点:埋设于路肩坡脚位置。
监测点位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注:1-盖;2-砖;3-素土;4-贫混凝土;5-冻土线基准点标石埋设图3.工作基点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3.1工作基点的设置:3.1.1沿铁路布设一条三等水准符合导线,为进行沉降监测提供高程控制基准。
高程控制点布设尽可远离承台基坑60米以上。
测前校核基准点,以确保基准点在无变动下监测。
3.1.2基准点的布设方法:在远离施工区域(60米外)不受施工、振动影响的坚实地方,开挖砌井将专用导线钉用混凝土浇捣密实,并设法保护。
3.2观测点的设置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沿线路方向每间距3m在路肩处设置一个变形观测桩。
一个开挖单元不少于3个变形观测桩。
布置于路肩基坑开挖对应中心和两侧。
变形观测点布置示意图3.2.1.测点埋设:变形观测桩:垂直位移观测选择Φ16mm以上直径的钢筋,顶部磨圆,底部焊接弯钩,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6m,桩周0.1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坐标作为初始读数。
位移边桩:在两侧路堤坡脚外2m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
位移观测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1m。
并在桩顶预埋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
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0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
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设稳定。
3.2.2.监测方法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采用独立水准网,在不受施工影响且远离其他未稳定的环境条件处各设置监测基准点。
各监测点的高程是由通过水准基准点来测定各监测点高程。
采用天宝DINI电子水准仪进行观测。
计算公式如下:Δhi=hi-hi-1∑Δhi=(Δh1+Δh2+ ••••+Δhi)Δhi ——本次沉降量hi ——本次测量标高hi-1 ——上次测量标高∑Δhi——本次累计沉降量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位移观测边桩观测方法: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
4.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4.1既有线变形测量(包括垂直位移和平面位移)按《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中三等精度标准执行。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4.2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5.测量工作基本要求5.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5.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5.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进行往返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
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和观测的仪器设备。
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实行“三固定”,即:“固定观测人员、固定测量仪器设备、固定测量路线和基准点”,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5.4临近既有线变形观测均采用满足相应测量精度等级的电子水准仪及全站仪。
5.5测段观测完成后,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
5.6当发现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并应重测和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
5.7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天气情况,地下水影响情况的记录,利于对结构变形特性的分析和异常数据的分析。
6.测量工作具体要求6.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三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6.2水准仪必须使用DS05级及其以上精度级别的数字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
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
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
6.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
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
观测时,视线长度≤100m,前后视距差≤2.0 m,前后视距累积差≤5.0 m,视线高度≥0.5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1.0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1.5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3.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1mm。
6.4水准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在奇、偶不同次序的设站应按以下顺序进行变化: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6.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