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背14篇 理解性默写

合集下载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XXX《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XXX《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XXX《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XXX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研究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研究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研究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XXX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理想糊口中的很小的什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尴尬难比,形象地申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灰尘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XXX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本人的概念——“无所待”才是真实的XXX 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知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XXX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环球誉之而不加劝,环球非之而不加沮。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了人们应该终身研究的观点,他认为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韩愈在《师说》中的印证,韩愈认为学生不必比老师差,老师也不必比学生强。

2.荀子在《劝学》中提出了君子需要广泛研究的观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才能提升自己。

他还强调了研究要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他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君子并非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力。

他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此外,他还强调了研究的实用性,认为实际研究比空想更重要。

4.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描绘大鹏鸟的飞行来表达了人们需要依赖外物的观点。

他举了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作为例子,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

5.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描写四种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真正的逍遥需要“无所待”,并列举了至人、神人和圣人三类人作为例子。

6.在《师说》中,韩愈强调了师生之间平等相处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不必比老师差,老师也不必比学生强。

他还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

7.韩愈在《师说》中还提出了教育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他认为教育者应该有高尚的品德、广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他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1.韩愈认为“师”这个词有着特殊的含义。

他明确指出,所谓的老师并不是指启蒙教师。

他说:“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通过多个方面的对比,批评那些“耻学于师”的人。

先是从古今对比入手,指出从师和不从师的结果。

然后通过反问句推断出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

作者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将子择师和不从师进行了对比。

韩愈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认为不从师会导致小学而大遗,最终无法明白道理。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

选择老师的标准是道存则师存,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韩愈认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高考语文必背1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超详细汇编

高考语文必背1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超详细汇编

高考语文必背1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超详细汇编一、《氓》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在《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8. 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 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0.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1.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2.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3.《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二、《离骚》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高考背诵篇目高中14篇理解性默写填空

高考背诵篇目高中14篇理解性默写填空

1.《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与《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相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句子),。

(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自我反省来改变、提升自己的句子),。

(强调整天的空想不如片刻的学习的句子)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句子),;(借风雨设喻,说明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

(借“流水”来设喻,形象地论述了学习积累的重要性),;(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好马从反面设喻说理的句子),。

(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来设喻说理的句子),;(以雕刻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

(以雕刻为喻,从正面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躁也。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2.《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

(明确指出老师的职能作用的句子)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指出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的句子)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把“道”作为择师的标准,具体指出这个标准的句子)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指出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的句子)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测试题高中部分及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测试题高中部分及答案

高考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14篇)(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三)《师说》1.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最新整理版(附答案)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最新整理版(附答案)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最新整理版(附答案)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诗经·氓》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比兴的手法,奉劝年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男子婚后对待女子的恶劣态度,与婚前的蚩蚩形成鲜明的对比。

3.《诗经·氓》中,通过写叶子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青春不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自己年少时与男子恋爱的美好时光,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用一个祈使句来宽慰初次求婚失败的男子同时给予对方期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婚后的实际情况与婚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期待有着巨大的反差。

7.在面临不幸婚姻的时候,古代大多数女子都会选择隐忍和消沉,但《诗经·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却让我们看到了女主人公坚强和勇敢的一面。

8.《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分别写出了女子和男子婚后对待感情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对比鲜明,反差极大,字句中充斥着女子对男子变心的控诉。

9.《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了一个双重否定的句式,写出了女子婚后每天起早摸黑、忙里忙外的辛劳生活。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全国卷高考语文高中14篇按篇理解性默写和答案

全国卷高考语文高中14篇按篇理解性默写和答案

全国卷高考背诵篇目按篇理解性默写班级姓名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2.用刘义隆典故的词句是: , , .2《虞美人》(李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李煜《虞美人》)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3.《登高》1.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 .2.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4.《锦瑟》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 ,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颔联是: ,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 , . ,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5《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

语文高考必背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

语文高考必背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

【高中14篇】1.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这句话是有力的印证。

答案:学不可以已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劝学》中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的语句是:“,,”)答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通过广泛学习、经常省察自己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荀子的《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

”答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只要坚持,就会成功的句子是:“,;,。

”答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特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答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

”答案: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讽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就(用蚯蚓比喻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成功)的句子是:“,,,,。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

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

• • • • • •
答案: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 • • • • • • • • • •
答案: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4、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以士耽。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女之耽 兮,不可说也。 6、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7、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8、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 既遂矣,至于暴矣。 9、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0、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答案: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 年。 •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 蜀道难 • 《蜀道难》中贯穿全诗,反复咏叹,借以极言蜀道 高峻艰险,慨叹蜀地形势多变的句子 是 , 。 • 2、《蜀道难》中夸张叙说蜀国开国历史渺远,长期 不与外界交通的语句 , 。 • 3、《蜀道难》中借五丁开山神话渲染蜀道神奇来历 的两句是 , • 。 • 4、《蜀道难》中借黄鹤、猿猴难越形容蜀地山高的 语句是 , • 。 • 5、《蜀道难》中突显蜀道之间既有可以迫使太阳神 龙车掉头的山,又有险滩急流的句 子 , 。
• 6、《蜀道难》中用 , 两句极 言山高可摸天上星斗,人们经过神情紧张。 • 7、《蜀道难》中借林间鸟鸣、夜月子规渲染蜀 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语 句 , 。 , 。 • 8、《蜀道难》中 , 从声响角 度写激流奔腾、石块冲击山崖情景。 • 9、《蜀道难》中极写剑阁险峻之句 是 , , • 。 • 10、《蜀道难》中用 , 暗谏当 权者需提防蜀地将领据险叛乱。 • 11、《蜀道难》中 , 这两句劝 喻朋友到蜀地后不要贪恋享乐要尽快回来。

高中必背14篇理解性默写

高中必背14篇理解性默写

高中必背14篇理解性默写1 劝学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 逍遥游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高中必背14篇,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高中必背14篇,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劝学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4、.《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逍遥游1.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必背文言文诗歌理解性背诵默写(高中部分14篇)

高考必背文言文诗歌理解性背诵默写(高中部分14篇)

高考必背文言文诗歌理解性背诵默写(高中部分14篇)邢台一中李爱芬宁晓伟(一) 《氓》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敬佩。

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婚后,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再也不是那个憨厚的小伙,终于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不仅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

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全国卷--理解性默写测试题(高中部分)及答案

高考语文全国卷--理解性默写测试题(高中部分)及答案

高考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14篇)(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 , , , 。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三)《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1.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 解其惑者也 5.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精选ppt
7
【4、《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 1.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 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 且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 带来深重的灾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 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 贴切又形象。 4.《阿房宫赋》中,写秦始皇迅即垮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 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 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的抨精击选p的pt 语句是:“__________8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4.戍卒叫 函谷举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5.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 人亦念 其家
精选ppt
9
【 5、《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
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
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
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
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
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
__________。”
5.《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
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
精选ppt
10
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 徘徊于斗牛之间 4.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5.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 过矣 4.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精选ppt
3
【2、《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ppt
5
【3、《师说》理解性默写】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 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 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 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 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精_选_pp_t __,___________?” 6
________。”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
________”演化而来。
3.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
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
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
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
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
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如:“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
“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精选ppt
4
答案: 1.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2.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5.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
精选ppt
1
【 1、《劝学》理解性默写】 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 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 “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 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 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 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可见, 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 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 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 是因为“______________精_选_p”pt,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2 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