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煤炭资源的普查、详查与勘探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限国内发行)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关于颁发《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通知储发[1986]147号《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是从一九七七年初由煤炭工业部地质局会同地质矿产部组织力量,在总结我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煤矿设计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取了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后制定的。
一九八零年起在煤炭工业部系统试行。
其后,全国矿产委员会为了统一制定全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由煤炭专业委员会同煤炭工业部、地质矿产部等单位对规范试行稿进行了修编,经对多种形式征求意见,并召开专门会议审议后,作了补充修改,经全国储委审核,现批准正式颁发施行。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第一章总则第条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以下简称资源勘探)是煤炭工业建设的基础工作。
其基本任务是为煤炭工业的规划布局提供可靠的资源情况,为煤矿的建设提供地质依据,并为地质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第条资源勘探工作应立足当前、考虑长远,在做好重点开发矿区勘探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找煤和扩大现有生产矿区(井)资源的勘探工作。
第条资源勘探工作必须以较少的投资和较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地质成果,提交合格的地质报告为中心。
一切勘探手段必须为地质目的服务,讲究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从勘探工作地区的实际出发,正确掌握勘探程度,合理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提高研究程度。
第条资源勘探工作必须运用先进的地质理论,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不断提高地质工作的科学技术水平;逐步研究解决煤炭工业生产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对资源勘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第条按以煤为主、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的原则,做好其它有益矿产的勘探评价。
根据资源条件和实际需要,做好对煤成气、油页岩、煤矸石、石煤的勘探评价工作。
第条本规范是煤炭资源勘探工作的基本技术准则。
凡属于资源勘探的项目,其勘探设计及地质报告的编制和审查,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
第二章勘探程序和工作程度第一节勘探程序第条根据地质工作的特点和地质勘探应与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程序相适应的原则,将资源勘探划分为找煤(初步普查)、普查(详细普查)、详查(初步勘探)和精查(详细勘探)四个阶段。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一般原则与方法分析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一般原则与方法分析在煤田开发过程中,做好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是保证煤田开发质量的重要措施,对煤田开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当前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实际,只有掌握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的一般原则,并重点探讨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的方法,才能保证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取得实效。
因此,根据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实际,深入分析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标签:煤田地质普查勘探作业原则与方法1前言煤田地質普查与勘探作业,是煤田开发前期重要的准备工作,对煤田开发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做好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才能有效探明煤田储量,进而为煤田开发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使煤田开发取得积极效果。
2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的一般原则结合煤田开发实际,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遵循规律并掌握一般性工作原则,才能保证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取得实效。
从目前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来看,应掌握以下原则:2.1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应遵循高效性原则由于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工作量较大,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有着紧密联系,地质普查结束之后,需要根据普查获得的信息对重点区域进行勘探作业。
在这一过程中,考虑普查的区域较大并且勘探作业的任务量相对繁重,只有优化地质普查和勘探作业流程,使二者有效配合,才能提高地质普查和勘探作业的整体效果,保证地质普查和勘探作业能够获得煤田蕴藏量的重要信息。
因此,遵循高效性原则,是保证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取得实效的关键,对煤田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2.2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在煤田开发过程中,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是两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中地质普查和勘探作业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专属性。
在具体的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过程中,只有认识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的科学属性,并遵循科学性原则,确保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能够满足科学性特点,才能提高煤田地质普查和勘探作业的实效性。
因此,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并在具体的地质普查和勘探作业中,强调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的科学属性,保证煤田地质普查和勘探作业方法能够满足科学性要求,提高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作业效果。
煤田普查与勘探
煤田普查与勘探1.不同的工业用煤,各有一系列特定的煤质、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要求或评价标准,称为工业要求。
2.煤炭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四种。
3.根据岩层与煤层的位置和其垮落的可能性差异,煤层顶底板可划分为老顶、直接顶、伪顶、伪底、直接底、老底六部分。
4.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5.根据煤样的研究内容,煤层取样种类有化学取样、工艺取样、煤岩-孢粉取样、技术取样。
6.按照施工的深度,钻孔可以分为深孔、浅孔;按照钻进的方式,钻孔有直孔、定向斜孔。
7.勘探工程的布置系统指勘探工程在平面上的排列形式,在煤田普查与勘探中,一般采用勘探线系统、勘探网系统、复合勘探系统。
8.勘探工程的施工顺序,应按照由已知到未知、先地面后地下、先浅后深、由稀而密的原则安排,同时也必须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和运用。
、9.原始地质编录:直接将自然界的地质露头或通过坑探工程及钻探、物探手段所获得的地质现象描述和记录下来,并经整理成原始图件、数据和文字表格等。
10.勘探类型:按照影响勘探区内煤矿床勘探难易的主要地质因素,对煤矿床分布区的地质条件进行分类,此分类即为勘探类型。
11.地质“三边”:指勘探过程中边勘探施工、边分析研究资料,边调整修改勘探设计。
12.找煤标志:能直接或间接地指示煤层存在的标志,可分为直接找煤标志和间接找煤标志。
13.探槽:垂直地层走向或构造线方向挖掘的深度较浅的槽状剥土工程,用于表土层厚度小于3米的地段。
14.开采技术条件:影响煤矿建设、生产与安全的各种质因素,包括:煤层的厚度、结构;煤的物理性质;煤层的产状及其变化;煤层顶底板及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以及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地温等。
15.煤炭储量:煤田内蕴藏的具有一定工业价值与一定研究程度的煤炭资源的数量。
16.勘探工程密度:指基本勘探线间的距离大小或每平方公里面积内的勘探工程点数。
煤田地质勘查和煤炭资源量
煤田地质勘查和煤炭资源量简介煤炭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化石能源之一,而煤田地质勘查是评估煤炭资源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煤田地质勘查的过程和方法,并讨论煤炭资源量的评估和计算方法。
煤田地质勘查煤田地质勘查是指对潜在的煤炭资源进行实地和室内的研究和调查。
其目的是确定煤层的分布、厚度、产状及储量,以及煤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质。
通过煤田地质勘查可以为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信心和依据。
煤田地质调查煤田地质调查是煤田勘查的核心环节。
它包括地表地质调查、地下勘探和地下开拓。
地表地质调查主要通过地质剖面、钻孔、地震勘探等方法来确定煤层的地质特征和分布。
地下勘探则是在地下进行,在确定煤层分布和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通过钻孔、巷道和洞室等方式获取煤层的详细信息。
地下开拓是在勘探的基础上进行的,用于获取更详细的煤层数据和资源量评估。
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煤田地质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地磁勘探、测井勘探等。
地震勘探通过测量地下岩层的反射波来获取地质信息;电磁勘探利用电磁场的变化来确定地下矿层的分布;重力勘探通过测量地表重力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石的形态;地磁勘探则是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来确定地下岩层的分布;测井勘探则是利用测井仪器通过钻孔测量地层物理性质,例如煤层的厚度、密度、电导率等。
煤炭资源量的评估和计算煤炭资源量的评估和计算是煤田地质勘查的重要结果之一。
煤炭资源量的计算通常分为探明储量和潜在储量两个阶段。
煤炭资源量的分类根据煤层的开发难度和经济利用程度,煤炭资源可分为煤田煤、现有资源、探明储量和潜在储量四类。
煤田煤是指地质调查已经确定的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煤炭资源;现有资源是指已经探明的并可经济开发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是指经充分勘查调查而已知的、在短期内较为可靠的煤炭资源量;潜在储量是指有可能成为可开发资源的未来煤炭资源。
煤炭资源量的计算方法煤炭资源量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面积法和容积法两种。
面积法是通过已知煤层的分布面积以及厚度来计算煤炭资源量;容积法则是通过已知的煤层的面积和厚度来计算其体积,再根据煤的密度来计算煤炭资源量。
煤炭地质勘查
煤炭地质勘查㈠目的任务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是为煤炭建设远景规划、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露天)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㈡基本原则⑴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从勘查区的实际情况和煤矿生产建设实际需要出发,正确、合理地选择采用勘查技术手段,注重技术经济效益。
以合理的投入和较短的工期,取得最佳的地质成果。
⑵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勘查方法,提高勘查成果精度,适应煤矿建设技术发展的需要。
⑶煤炭地质勘查必须坚持“以煤为主、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原则,做到充分利用、合理保护矿产资源,做好与煤共伴生的其他矿产的勘查评价工作,尤其要做好煤层气和地下水 ( 热水 ) 资源的勘查研究工作。
㈢阶段划分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根据工作区的具体情况和探矿权人的要求,勘查阶段可以调整。
即可按四个阶段顺序工作,也可合并或跨越某个阶段。
1.预查阶段预查应在煤田预测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
预查的结果,要对所发现的煤炭资源是否有进一步地质工作价值做出评价。
预查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煤炭资源时,一般应继续进行普查;预查未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煤炭资源,或未发现煤炭资源,都要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总结。
2. 普查阶段普查是在预查的基础上,或已知有煤炭赋存的地区进行。
普查的任务是对工作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可能性做出评价,为煤矿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
3.详查阶段详查是为矿区总体发展规划提供地质依据。
凡需要划分井田和编制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地区,应进行详查;凡不涉及井田划分的地区、面积不大的单个井田,以及不需编制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地区,均可在普查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勘探,不出现详查阶段。
4.勘探阶段勘探是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勘探一般以井田为单位进行。
勘探的重点地段是矿井的先期开采地段和初期采区。
勘探成果要满足确定井筒、水平运输巷、总回风巷的位置,划分初期采区,确定开采工艺的需要;要保证井田境界和矿井设计能力不因地质情况而发生重大变化,保证不致因煤质资料影响煤的洗选加工和既定的工业用途。
第四章 预查与普查
第五章 预查、普查
第一节 煤炭资源预测
对煤质的分析研究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煤变质程度, 二是煤质指标。 煤变质程度主要用深成变质规律分析研究其变化规 律,煤质指标的变化除与成煤物质,变质程度有关 外,而灰分,硫,磷等含量的增减与一定的)事积环 境密切相关。
第五章 预查、普查
第一节 煤炭资源预测
第五章 预查、普查
第一节 煤炭资源预测
预测三、预测图件与预测成果
(3)预测深度划分 预测深度主要划分有300m以上,300~600m,600~1000m,1000~ 1500m,1500~2000m五个深度段。预测最大深度根据地质条件和具 体情况而定。起算深度以当地侵蚀基准面为零点计算,若采用海拔 标高计算,则要注明侵蚀基准面高程。 预测深度是个技术经济指标,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含煤性 好,经济地理条件好,开采技术条件好的地区预测深度可大些。其 中,含煤性条件起决定性作用。 (4)预测区应表示出含煤地层基底等高线或最下一层主要可采煤 层底板等高线,以带色的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实际控制的和推定的。
第五章 预查、普查
第一节 煤炭资源预测
(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预测依据,编制各种分析性图件 根据前人资料和野外调查的实际材料,以及室内测试成 果的补充,在现有条件下巳基本上掌握和占有了测区内的有 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编制各种分析性图件, 提出预测依据。 1. 地层层序及含煤地层的对比 依据露头与钻孔揭露的地层,研究测区内地层层序,接触关 系、厚度变化、岩性岩相、旋回结构及含煤性特征,然后根 据生物地层学的原则结合构造运动和沉积环境、古生物的变 迁与演化,进行区域地层对比,在此基础上进行含煤地层的 划分与对比工作。
第五章 预查、普查
第一节 煤炭资源预测
矿产普查、详查、勘探
矿产普查、详查、勘探矿产普查在具有成矿远景的地区内,为寻找和评价矿床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又称普查找矿,简称找矿。
它是介于区域地质调查和矿床勘探之间的一个地质工作阶段。
它综合运用地质科学的基础理论,使用地质填图、空中和地面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砾石追溯、重砂测量和遥感地质等多种方法,以求发现各种矿床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别是控制矿产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条件,预测可能存在矿产的有利地段;综合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找矿方法,利用找矿标志,在有利成矿的地段内找矿,并对发现的矿点和矿床进行初步研究和评价。
在上述基础上,阐明工作地区的矿产远景,为进一步的矿产普查或矿床勘探工作提供资料依据矿产普查通常分为两个阶段:①初步普查。
采用中等比例尺(如1∶20万)的地质填图及其他找矿方法在较大地区范围内进行,任务是初步查明成矿条件,对所发现的矿点和矿化异常作初步检查和评价,为详细普查提供资料依据。
②详细普查,简称详查。
采用较大比例尺(如1∶5万)的地质填图,在成矿最有远景的较小地区范围内进行。
对已知和新发现矿点作详细研究,作出远景评价,并为进一步的勘探工作,指出方向和提供地质与经济技术资料。
为了研究成矿地质条件、运用找矿标志,普查时采用了多种找矿方法,如地质填图、航空和地面地球物理探矿(见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见地球化学勘查)、砾石追索法、重砂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等,运用了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包括:探槽、浅井、钻探和坑探(见探矿工程)。
普查工作矿产普查工作多在筛选出的远景区域进行。
如果是在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图幅之内,则在此区区域地质研究基础上测制矿点或异常的大比例尺地质图(1:10000~1:2000),并进行相应的矿(化)点或异常的检查评价工作。
如果矿点或异常分布区无中比例尺图幅,则应先测制中比例尺或稍小比例尺的地质图,使矿点或异常的分布位置,能在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上得到了解。
此后进行矿化体或异常本身的研究,一般根据地表露头情况,开展槽探和少量浅井的揭露工作。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的技术要求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的技术要求[摘要]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是对煤矿床进行调研的工作,主要包括从煤矿床的寻找到勘探等地质勘探工作。
在煤矿建设前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是资源勘探阶段;在煤矿建设等的地质勘探工作是开发勘探阶段。
本文主要阐述了煤田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和勘探深度、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的技术要求等问题。
【关键词】煤炭地质;普查;勘探;技术要求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是对煤矿床进行调研的工作,主要包括从煤矿床的寻找到勘探等地质勘探工作。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是按一定程序进行的,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一般可分为资源勘探与开发勘探两个阶段。
在煤矿建设前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是资源勘探阶段;在煤矿建设等的地质勘探工作是开发勘探阶段。
1、煤田勘探类型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主要是就煤田构造和煤层稳定性,制定勘探类型。
1.1按照煤田构造复杂程度划分的勘探类型按其构造的复杂程度把构造划分为如下几类。
一是简单构造。
一般包括:煤(岩)层倾角接近水平,较少有缓波状起伏;呈现缓倾斜至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构造;只有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褶皱。
二是中等构造。
含煤地层沿走向和倾向的产状有定变化,断层较发育,有时局部受岩浆岩的影响。
一般包括:煤(岩)层倾角平缓,沿走向和倾向发育宽缓褶皱,或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简单的单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较多断层,或局部有小规模的褶曲或地层倒转;急倾余或倒转的单斜、向斜和背斜;或形态简单的褶皱,伴有稀少断层。
三是复杂构造。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较大,断层发育,有时受火成岩的严重影响。
主要包括:受几组断层破坏的断块构造;在单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础上,一级褶曲和断层均很发育;为紧密褶皱,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四是极复杂构造。
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破坏。
主要包括:紧密褶皱、断层密集;为形态复杂特殊的褶皱,断层发育;断层发育,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
1.2按煤层稳定程度划分的勘探类型按照煤层结构、厚度及变化、可采状况,把煤田的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四种类型。
第五章 煤炭资源的普查、详查与勘探
煤矿床勘查类型划分指标研究 (一)煤层稳定程度的研究
2.煤层稳定程度的定量研究方法 (1)平均差。指每个观测值与这批观测值平均数之差 (即离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即:
(一)煤层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2.煤层稳定程度的定量研究方法 2)标准差(均方差)。方差的平方根。方差是指每个 观测值与这批观测值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值的平均值,即:
第三节 勘查工程的布置
一、勘查工程布置系统
一、勘查工程布置系统
1.勘查线的布置方式 . 根据勘查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勘查线可采用不同的布置方式。 根据勘查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勘查线可采用不同的布置方式。 (1)当地层产状明显且沿一定方向变化不大、为简单的单斜 )当地层产状明显且沿一定方向变化不大、 勘查线垂直地层走向成平行排列的方式布置( 时,勘查线垂直地层走向成平行排列的方式布置(图7-1-1)。 )。
不稳定煤层: 不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煤类,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煤类, 煤质变化大。包括: 煤质变化大。包括: 煤层厚度变化很大,具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煤层厚度变化很大,具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煤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不规则; 煤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不规则; 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进行层组对比的复煤层。 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进行层组对比的复煤层。
煤炭稳定程度类型 钻探工程基本线距表
煤层稳定程度
稳 定
各种查明程度 对煤层控制的基本线距
探明的 500~ 1000 250~ 500 控制的 1000~ 2000 500~ 1000 *375 250
矿产勘查复习资料及答案
1、矿产勘查的概念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地质勘探理论和方法,对矿床地质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2、矿产勘查的任务和意义基本任务: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地质条件的可能,寻找和查明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依据,为矿山企业建设提供矿物原料基地和矿产储量。
矿产勘查的意义主要取决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
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矿产勘查工作是对地质、矿产资源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目的在于发现、探明矿产资源,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2)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矿产勘查所服务的方向及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它既为基础产业服务又为基础建设服务,既为矿业、农业、工业也为高技术产业服务,它是基础产业的基础,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
3、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全面研究原则4)综台评价原则5)经济合理原则4、矿产勘查的基本程序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审5、矿产勘查的研究方法1、地质观察研究2、勘查统计分析法3、勘查模型类比法4、技术经济评价法第一章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1、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矿产勘查的地质基础包括哪些内容? 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地质基础数学基础经济基础技术基础1、矿产与地质背景的关联性包括:1)裂谷环境2)海构环境3)岛弧环境4)大陆边缘海环境5)地缝合线型成矿环境6)板块内部环境2、矿产的共生性包括:1)矿种共生2)矿床类型共生3、矿产的分带性包括:1)全球分带2)区域分带3)矿区分带4、矿产分布的不均匀性包括:1)矿产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2)矿产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5、矿化的不均一性2、什么是结构水平?矿化的不均一性,可以在不同的规模上表现出来,称为结构水第二章矿产勘查程序和阶段划分1、与矿山建设程序相适应,矿产勘查一般划分为那几个阶段?矿产勘查分为资源勘查与开发勘探两大阶段。
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炭产业政策》(全文)
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炭产业政策》(全文)中新网11月29日电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11月29日对外发布了《煤炭产业政策》。
《煤炭产业政策》全文如下:煤炭产业政策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
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政策。
第一章发展目标第一条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能源保障。
第二条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形成以合理开发、强化节约、循环利用为重点,生产安全、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第三条严格产业准入,规范开发秩序,完善退出机制,形成以大型煤炭基地为主体、与环境和运输等外部条件相适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产业布局。
第四条深化煤炭企业改革,推进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兼并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中小型煤矿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第五条推进煤炭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技术创新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重大关键技术。
培育科技市场,发展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第六条强化政府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靠科技进步,以防治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矿压等灾害为重点,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投入及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七条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促进人与矿区和谐发展。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
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复习题答题要点第一章:1.矿产勘查、普查、勘探的概念?矿产勘查:是指矿床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围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矿床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通过应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加密各种勘探工程的进一步揭露,对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及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作出评价,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的工作。
2.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势(书上6个方面、讲课8个方面)?(1)找矿难度日益增大,隐伏矿已成为主要的找矿对象;(2)为了满足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开拓新类型矿床的找寻工作。
如斑岩型矿床、蚀变岩型和卡林型金矿、天然水合物等矿产的利用;(3)为了有效的指导勘查实践,不断加强勘查理论研究;(4)为适应理论找矿阶段的新要求,加强了对矿床模型和勘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5)为提高勘查工作效益,日益重视经济和环境效应分析;(6)日益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及应用;(7)勘查成果日益商品化;(8)对勘查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第二章:1.简述矿产勘查的五论基础(1)地质基础(2)数学基础(3)经济基础(4)技术基础(5)预测基础2.试述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五个)(1)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2)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3)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4)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5)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一切矿产勘查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准则矿产勘查工作必须以获取最佳地质效果为目的,但同时又必须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果为前提。
•在矿产勘查不同阶段,这两者统一有不同的容:普查阶段应以采用合理、有效的综合方法尽快找到潜在矿床并作出远景评价为目的。
在勘探阶段则以查明矿床的工业价值为目的。
•矿产勘查的经济合理性应从整个勘查过程来加以考察:纯属矿山开拓、采准或开采时要解决的地质问题不宜要求在地质勘探阶段加以解决;矿床勘探工作也不能忽视未来矿山开采设计的基本需要而单纯地追求地质勘探部门的经济效果。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
置
了解古河流冲刷 古隆起 陷落柱 以及煤的自然发火等对煤层的影响范围
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情况 确定煤的种类 初步划出其分布范围 初
步确定风化带界线 了解煤的工艺性能 评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 了解煤矸石的质量
初步查明岩浆岩的种类 产状和分布范围 了解其对煤层和煤质的影响
初步查明直接充水含水层 的岩性 厚度 埋藏条件 含水空间的发育程度及分布情况
第三章 地质勘探工作
第一节 勘探手段的选择和使用
第十七条 资源勘探工作必须从地质目的和经济效果出发 根据地形 地质及物性条件
因地制宜地选择勘探手段 综合运用各种勘控工程 多快好省地完成地质任务
第十八条 基岩裸露或复盖层不厚的地区 应充分利用槽探 井探 浅钻以及小窑调查等
手段和方法 在首先做好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钻探和其它手段 完成各项地质任务 条
处 在第一水平范围内 其平面位置应控制在 米以内 变化急剧处要加密控制 在裸露区
地表构造点应实测 深部要有钻孔控制
查出第一水平内落差大于 米的断层 查明初期采区内落差等于和大于 米 地质条
件好的地区应查明落差 米 的断层 并对小构造 包括断层和褶曲 的发育程度作出评述
查明煤层产状 第一水平内煤层底板等高线变化急剧处 应加以检查控制 对设计部门
深度 温度 平均地温梯度及其变化 基本确定有无高温区 并初步划出一 二级高温区 的范
围
了解其它有益矿产的赋存情况 作出有无工业价值的初步评价
计算
级储量 其中
级储量一般应不少于
级储量一般为
并分布合理 构造复杂或煤层不稳定的地区 可以只计算
级储量 其中 级储量一
般不少于
第十三条 精查一般应在矿区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精查的主要任务是为
矿产普查、详查、勘探
矿产普查、详查、勘探矿产普查在具有成矿远景的地区内,为寻找和评价矿床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又称普查找矿,简称找矿。
它是介于区域地质调查和矿床勘探之间的一个地质工作阶段。
它综合运用地质科学的基础理论,使用地质填图、空中和地面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砾石追溯、重砂测量和遥感地质等多种方法,以求发现各种矿床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别是控制矿产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条件,预测可能存在矿产的有利地段;综合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找矿方法,利用找矿标志,在有利成矿的地段内找矿,并对发现的矿点和矿床进行初步研究和评价。
在上述基础上,阐明工作地区的矿产远景,为进一步的矿产普查或矿床勘探工作提供资料依据矿产普查通常分为两个阶段:①初步普查。
采用中等比例尺(如1∶20万)的地质填图及其他找矿方法在较大地区范围内进行,任务是初步查明成矿条件,对所发现的矿点和矿化异常作初步检查和评价,为详细普查提供资料依据。
②详细普查,简称详查。
采用较大比例尺(如1∶5万)的地质填图,在成矿最有远景的较小地区范围内进行。
对已知和新发现矿点作详细研究,作出远景评价,并为进一步的勘探工作,指出方向和提供地质与经济技术资料。
为了研究成矿地质条件、运用找矿标志,普查时采用了多种找矿方法,如地质填图、航空和地面地球物理探矿(见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见地球化学勘查)、砾石追索法、重砂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等,运用了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包括:探槽、浅井、钻探和坑探(见探矿工程)。
普查工作矿产普查工作多在筛选出的远景区域进行。
如果是在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图幅之内,则在此区区域地质研究基础上测制矿点或异常的大比例尺地质图(1:10000~1:2000),并进行相应的矿(化)点或异常的检查评价工作。
如果矿点或异常分布区无中比例尺图幅,则应先测制中比例尺或稍小比例尺的地质图,使矿点或异常的分布位置,能在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上得到了解。
此后进行矿化体或异常本身的研究,一般根据地表露头情况,开展槽探和少量浅井的揭露工作。
煤炭勘察
1.名词解释1煤层气: 是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2瓦斯: 古代植物在堆积成煤的初期,纤维素和有机质经厌氧菌的作用分解而成。
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在成煤的同时,由于物理和化学作用,继续生成瓦斯。
瓦斯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有时可以闻到类似苹果的香味,这是由于芳香族的碳氢气体同瓦斯同时涌出的缘故。
3煤炭储量---是指蕴藏于地下,经过一定地质勘查工作,确定符合储量计算标准,具有一定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煤炭资源量;4煤炭资源量---是可开发利用或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煤炭埋藏量。
5勘探技术手段---指为完成勘查任务所采用的各种工程和技术方法的总称。
煤炭地质勘查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有遥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钻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包括地面物探和测井) 6煤自燃倾向性---煤由于氧化放热而导致温度逐渐升高,至70~80℃以后骤然加快,达到煤的着火点(300~350℃),从而引起燃烧。
7开采技术条件---系指影响煤矿建设、生产与安全的各种地质因素;包括:煤层的厚度、结构,煤的物理性质,煤层的产状及其变化,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地温等8、岩心采取率:即钻进所采取岩心实际长度与钻进实际进尺之比,一般用回次采取率。
回次采取率=%100 LAL。
∑L—回次岩心采取长度,LA—回次进尺。
9、可采厚度: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的煤层厚度。
10、煤层可采系数:为了分析煤层的可采性,采用了煤层可采率的概念。
NNK。
K—可采系数(可采率=可采系数×100﹪),N—见可采煤层的钻孔数,N′—穿过某煤层层位勘查钻孔的总数。
11、灰分(A):是指煤中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经过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
12、挥发分(V):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g,在隔绝空气,900℃±10℃的高温下加热7min,煤样减轻的质量占原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煤的内在水分(Mad),即为煤样的挥发分产率,用符号Vad表示。
资源勘查
第三节 山地工程
山地工程包括剥土探槽(exploratory trench)、探井 (exploratory shaft) 、探巷(exploratory tunnel)和以及老
窑清理和小煤窑的调查 (small mining exploratory search))等。
利用山地工程可以揭露含煤地层,了解和查明含煤层数及层 位、煤层厚度和结构、标志层层数和层位,地层产状和构造 变化,追索煤层和标志层露头,以及采取煤样(coal samples) 等。有、探槽、探井、探巷等,山地工程也称坑探工程
第五章 矿产普查与勘探的技术手段
1
2
探井揭露完整的底层剖面 1—表土;2—含煤地层
三、 探硐 (exploratory tunnel)
Hale Waihona Puke 凡以探煤为目的从地表或地下挖 掘的井硐,称为探硐。图4-2 沿 煤层倾斜方向掘进的斜探井 在缺煤地区,当地质构造复杂、 煤层变化大时,为了保证建井和 生产,可施工少量探硐,实行边 探边采。探硐有倾斜的和水平的 两种。倾斜的为斜探井;水平的 为平硐。 1 斜探井
第二节
地质填图(geological mapping)
调查含矿区的地层、构造、主矿层和矿石品位及其它有益矿产情况,为 以后的地质工作指出方向。地质填图的主要成果是编制地质图、地质剖 面图、地层与含矿地层柱状图,各阶段对地质填图比例尺的要求简述如 下: 各阶段对地质填图比例尺的要求简述如下: 1. 预查阶段 预查是在煤炭预测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地质填图的比例尺 一般为1∶50000~1∶25000。 2. 普查阶段 普查是在预查的基础上或在已知有勘探价值的地区进行的。其地质填图的 比例尺一般为l∶50000~1∶25000,也可采用1∶10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当地质构造为盆地或穹窿构造时,勘查线呈放射状排列 )当地质构造为盆地或穹窿构造时, (图7-1-4)。 )。 (5)当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地层产状在勘查区内变化大且无 )当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规律时,则在勘查区内采用平行、 规律时,则在勘查区内采用平行、斜交或放射状排列的综合布 置方式( 置方式(图7-1-5) )
1 2 3 4 1 2 3 4 5
5
(a) 1 2 3
(b) 4
7-l-1 简单单斜时勘查线成平行排列布置示意图 (a)平面图;(b)立体图; 1-煤层露头;2-钻孔;3-探槽;4-产状
(2)当地层褶皱紧密,两翼走向虽有变化但基本与褶皱轴向一 )当地层褶皱紧密, 且为线状褶皱时,勘查线垂直褶皱轴向成平行排列( 致,且为线状褶皱时,勘查线垂直褶皱轴向成平行排列(图71-2)。 )。 (3)当地层走向有大的方向性变化,且主要走向呈弧状时,两 )当地层走向有大的方向性变化,且主要走向呈弧状时, 条或两条以上的勘查线可在其延长方向上相互斜交( 条或两条以上的勘查线可在其延长方向上相互斜交(图7-1-3)。 )。
煤矿床勘查类型划分指标研究
(一)煤层稳定程度的研究
煤层稳定性是指煤层形态、厚度、结构和可采性的变化程度。 这里煤层形态是指煤层在空间中的展布特征;煤层结构是指煤层 中夹矸的数量及分布特征。 1、影响煤层稳定程度的因素 (1)勘查区范围的大小 (2)煤层厚度及结构变化 (3)资源/储量估算指标的变化 (4)勘查区(井田)勘查工程数目多少
第三节 勘查工程的布置
一、勘查工程布置系统
一、勘查工程布置系统
1.勘查线的布置方式 . 根据勘查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勘查线可采用不同的布置方式。 根据勘查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勘查线可采用不同的布置方式。 (1)当地层产状明显且沿一定方向变化不大、为简单的单斜 )当地层产状明显且沿一定方向变化不大、 勘查线垂直地层走向成平行排列的方式布置( 时,勘查线垂直地层走向成平行排列的方式布置(图7-1-1)。 )。
勘查工程的布置必须体现“全面控制、突出重点”的勘 查方针,要在认真分析各种地质因素的基础上,抓住主 要矛盾,采取单项分析,综合研究,区别对待,统一布 置的方法,尽量做到一项工程,多种用途。
第三节 勘查工程的布置
一、勘查工程布置系统
勘查工程布置系统是指勘查工程在平面上的排列形式。 (一) 勘查线系统 当地层产状变化比较明显且具有方向性时,采用勘查线系 统。
不稳定煤层: 不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煤类,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煤类, 煤质变化大。包括: 煤质变化大。包括: 煤层厚度变化很大,具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煤层厚度变化很大,具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煤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不规则; 煤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不规则; 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进行层组对比的复煤层。 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进行层组对比的复煤层。
煤炭构造复杂程度类型 钻探工程基本线距表
构造复杂程度
简单 中等 复杂
各种查明程度 对构造控制的基本线距
探明的 500~ 1000 250~ 500 50~ 100 控制的 1000~ 2000 500~ 1000 250~ 500
注:极复杂构造只宜边探边采,线距不作具体规定。 67
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二)构造复杂程度的研究
(2)断裂破坏强度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F-断裂破坏强度系数; L - 断层长度; W- 断层影响宽度; S - 勘查区面积。
(二)构造复杂程度的研究
3) 岩浆岩破坏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S′-岩浆岩破坏面积; S - 勘查区面积。
(二)构造复杂程度的研究
第三节 勘查工程的布置
一、勘查工程布置系统
F F
1.勘查线的
F 2
3
图 7-1-4
勘查线成放射状排列布置
l-煤层露头;2-断层;3-勘查线
图7-1-5 勘查线成平行、斜交或放射状 排列布置 1-地质界线;2-正断层;3-背斜轴; 4-勘查线
第三节 勘查工程的布置
一、勘查工程布置系统
2.勘查线的种类 根据勘查线用途或施工目的,勘查线可分为主导勘查线、 基本勘查线和辅助勘查线三种。 (1)主导勘查线。它是全区起主导作用的勘查线。布置 主导勘查线的目的在于有重点地解剖和分析勘查区内的基 本地质特征,取得认识经验,用以指导整个勘查区内的工 程布置与施工。主导勘查线根据勘查区范围的大小和地质 条件的不同,可布置一至数条。
第三节 勘查工程的布置
一、勘查工程布置系统
2.勘查线的种类 (2)基本勘查线。根据煤矿床勘查类型所规定的基本勘查线 距,再结合勘查区的具体地质特点所布置的勘查线,称为基本 勘查线。其目的在于控制勘查区的基本构造轮廓及煤层、煤质 变化,使之在开采时不致发生较大变动。这类勘查线在勘查区 内为数最多,是主要的勘查线。 (3)辅助勘查线。一般是在基本勘查线之间增布的若干短线。 其目的在于加确勘查区内的局部地质异常,如岩层产状急剧变 化、断层和岩浆岩休的分布及煤层冲刷、尖灭带等,以便提高 其控制程度。由于这类勘查线上工程点较少,所以又称辅助短 线。
煤矿床勘查类型划分指标研究 (一)煤层稳定程度的研究
2.煤层稳定程度的定量研究方法 (1)平均差。指每个观测值与这批观测值平均数之差 (即离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即:
(一)煤层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2.煤层稳定程度的定量研究方法 2)标准差(均方差)。方差的平方根。方差是指每个 观测值与这批观测值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值的平均值,即:
稳定煤层: 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煤类单一, 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煤类单一,煤 质变化很小。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质变化很小。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较稳定煤层: 较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有两个煤类,煤质 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有两个煤类, 变化中等。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及煤质变化不大。 变化中等。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及煤质变化不大。
3)变异系数。标准差和方差均考虑了每个观测值(X1,X2,… ,Xn)偏离平均数的差值(离差),因而只与各观测值的差值大 小有关;而与各个观测值本身大小无关。
(4)煤层可采系数(率)。为了分析煤层的可采性,采用了煤 层可采率的概念。
式中 K-可采系数(可采率=可采系数×100%); N-见可采煤层的钻孔数; N′-穿过某煤层层位勘查钻孔的总数。
煤炭稳定程度类型 钻探工程基本线距表
煤层稳定程度
稳 定
各种查明程度 对煤层控制的基本线距
探明的 500~ 1000 250~ 500 控制的 1000~ 2000 500~ 1000 *375 250
较稳定 不稳定
注 : *只 适 合 煤 层 厚 度 变 化 很 大 , 具 突 然 增 厚 、 变 薄 现 象 , 全 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极不稳定煤层只宜边探边采,线距不 作具体规定。 68
一、勘查工程布置系统
1 2 3 4 5 6 7
1.勘查线的布置方式
P1 C1 C2 Q3
1
2
2 4
1
2
3
3
7
4 1
5
6
1 2
图7-1-2
勘查线垂直褶皱轴向布 置示意图 1-地层界线及地层产状;2-正断 层 3-向斜轴线: 4-勘查线
图7-1-3 地层走向变化大时勘查线 延长相交 1-地层界线及地层产状; 2-勘 查线
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别: 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别:
简单构造: 简单构造: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 或很少受岩浆岩的影响。 或很少受岩浆岩的影响。 中等构造: 中等构造: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 有时局部受岩浆岩的一定影响。 有时局部受岩浆岩的一定影响。 复杂构造: 复杂构造: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 受岩浆岩的严重影响。 受岩浆岩的严重影响。 极复杂构造: 极复杂构造: 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 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 严重破坏。 严重破坏。
第二节 勘查类型与工程线距
勘查类型确定与划分 目的: 目的: 为了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 为了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 对矿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圈定; 距,对矿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圈定; 按煤层构造特征划分为简单、中等、 按煤层构造特征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等 四个构造类别; 四个构造类别; 按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稳定、较稳定、 按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和极不 稳定等四个类型。 稳定等四个类型。
第五章
煤炭资源的普查、详查、 煤炭资源的普查、详查、 勘探
第一节 概述
一、各勘察阶段主要工作任务 1、地质构造 2、煤层 3、煤质 煤层的资源/ 4、煤层的资源/储量 5、开采技术条件 6、其他有益矿产 7、自然与经济条件
二、基本工作程序
1、勘查区的选择:富近浅易 勘查区的选择: 探矿权人的确定: 2、探矿权人的确定:招投标 3、勘探单位的确定 4、编制勘察设计 5、野外勘察施工 6、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选择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要求
(1)认真研究井田(勘查区)的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按其 中勘查难度较大的一个因素,选择井田(勘查区)的钻探工程基本线距。 (2)构造复杂程度的类别划分,原则上以井田(勘查区)为单位。当 一个井田(勘查区)内不同地段有显著差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 待。 (3)当一个井田(勘查区)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煤层稳定程度类型时, 应按资源/储量或厚度占优势的那一部分煤层稳定程度类型,选择基本线 距。 (4)运用地面物探手段即能基本满足构造控制要求的井田(勘查区), 钻探工程基本线距应根据煤层稳定程度选择,表7-2-1主要适用于不能使 用地面物探和物探不能取得有效成果的地区。 (5)在暴露和半暴露地区,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地质 填图和其它地面地质工作的成果。 (6)以线形构造为主的地区,基本线距可根据构造特点,沿构造线走 向方向适当放稀。 (7)对极复杂构造、极不稳定煤层的井田(勘查区)只适宜边采边探, 线距不作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