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已毁山体修复治理专项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已毁山体修复
治理专项规划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二○○五年十二月
一、总则 (2)
(一)规划目的、任务、依据 (2)
(二)规划基准年、规划期、适用范围 (3)
二、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基本原则 (3)
三、规划背景 (4)
(一)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4)
1、自然地理 (4)
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4)
(二)基本现状 (5)
(三)修复治理工作进展 (7)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四、规划目标 (12)
(一)总体目标 (12)
(二)近期(至2007年)目标 (13)
(三)中期(2008-2010年)目标 (13)
(四)远期(2010-2015年)目标 (13)
五、已毁山体修复治理工作部署 (14)
(一)总体要求 (14)
(二)修复治理工程安排 (14)
1、近期(至2007年) (15)
2、中期(2008- 2010年) (15)
3、远期(2010- 2015年) (15)
(三)修复治理重点工程 (15)
(四)修复治理方法及措施 (20)
1、治理工程方法 (20)
2、防治措施 (21)
六、主要保障措施 (22)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使治理工作法律化、制度化 (22)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 (22)
加强科技投入,提供专业技术保障 (23)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为已毁山体的修复与治理提供资金支持 .. 23 加强宣传,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意识 (24)
七、附则 (24)
附图:
1、山东省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两侧已毁山体分布图 1/75万
2、山东省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两侧已毁山体修复治理规划图 1/75万
附表:
1、山东省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两侧已毁山体治理规划表
一、总则
(一)规划目的、任务、依据
为切实做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工作,保证山东省生态省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加大已毁山体修复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加快生态省建设的步伐,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我省实际,对“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以后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两侧已毁山体修复治理工作进行规划,编制•山东省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两侧已毁山体修复治理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山东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的专项规划,是我省今后十年已毁山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地方各级政府依法管理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政策性和指导性文件。
•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
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394号)
3、•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办法‣
4、•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5、•山东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6、•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
7、•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
8、•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5‟28号文件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鲁政发…2005‟144号)
9、•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态省建设的意见‣(鲁发…2005‟20号)
10、•关于加强山石资源保护切实维护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的意见‣(鲁
政办发[2003]36号)
(二)规划基准年、规划期、适用范围
本•规划‣适用于山东省境内城市规划区内及周边可视范围,铁路、高速公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2000米)。
基准年为2005年,近期到2007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15年。二、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山东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为依据,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战略目标,从生态省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为基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科技创新与吸收、引进、推广相结合,抓住生态建设、土地综合利用两个重点,建立适合省情的已毁山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技术体系,集中开展城市周边及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已毁山体修复治理工作,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提供切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段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
3、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4、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促进修复治理工作的原则。
5、属地化落实责任的原则。
6、谁投资谁受益,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原则。
三、规划背景
(一)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自然地理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东临渤海与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相对,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毗邻。全省东西最长距离700公里,南北420公里,总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山东中部山地突起,东部丘陵起伏和缓,西南、西北低洼平坦,全省呈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势。境内水系比较发达,河湖交错,水网密布。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
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北接京津冀经济区,南与长江三角洲毗邻,区位条件十分优越。现辖17个地级市,139个县、市、区,人口9180万人,人口密度586人/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490.7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3%,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地方财政收入828.3亿元,居全国第四位。城市化水平达到38%。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继续领先,已达 3163公里,居全国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