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多媒体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优秀5篇)
《草原》教学设计(优秀5篇)草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2、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教学难点:能自编动作表演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1、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三、结束部分:小结。
草原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课文第二部分的自读自悟,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意。
(重点)2.感悟老舍先生这位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难点)3.展开想象,能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
(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重温“风光美”1.播放《天堂》,师生对话: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歌名是什么“天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歌名?2.复习背诵课文第一小节二、自读自悟,感受“人情美”1.揭示本课学习目标:老舍先生的这篇《草原》除了让我们领略了神奇秀美的草原风光,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这就是本课我们的学习任务。
2.出示自学要求:①默读课文2—5小节,想想主要写什么?②把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
③遇到读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
3.组织交流自学心得、质疑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此时此刻你会想到哪些词语?②有感情地朗读2—5小节,联系上文体会诗句情感。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草原》。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人的生活背景,了解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赞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关注自然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草原》的字词、句式、结构等基本知识。
(2)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3)诗人的生活背景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2)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
(3)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草原的场景。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互相交流朗读心得,分享对诗歌的感受。
3.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字词、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识别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诗人的生活背景:(1)介绍诗人的生活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赞美。
(2)引导学生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5. 情感体验与创作:(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草原》。
2. 写一篇关于诗歌《草原》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歌。
《草原》教学设计(优秀5篇)
《草原》教学设计(优秀5篇)草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
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教学重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1.齐读课题。
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
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
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播放歌曲《天堂》。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草原》教学设计(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景对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5.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培养学生尊重和关爱他人的品质,学会与人合作、分享。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培养学生尊重和关爱他人,学会与人合作、分享。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风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互相交流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以课文《草原》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型。首先,我会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接着,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一望无际”、“翠色欲流”等,进行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此外,我还会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法描绘出草原的美丽景色。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草原》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
为2/4拍,六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
全曲旋律明朗豪放、节奏较为整齐,表现了蒙古族儿童对家乡深深的挚爱。
【学情分析】为全面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肢体动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间不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蒙古族风情,增进民族间的团结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知附点节奏、一字多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音乐中指导学生随着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学会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培养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轻快、柔美的声音准确的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难点】感知附点节奏、一字多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铝板琴、筷子等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欢乐音乐课,快乐在进行,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我是今天的音乐向导,由我带领的X年X班快乐团即将出发,在出发之前,老师要给大家准备了一段小小的民族舞,你们来猜一猜老师今天会带你们去哪里?师:大家猜出来老师跳的是哪一个民族的舞蹈了吗?生:……(蒙古、内蒙古)师:同学们可真棒!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蒙古、走进大草原。
内蒙古有美丽的草原,珍珠般的湖泊,草原上驰骋着勇敢的蒙古人,那里牛羊、马匹、成群,水草肥美,天高云白,一座座蒙古包就像天上的星星洒落在草原上。
师:蒙古人生活多姿多彩,他们热情好客,非常欢迎你们的到来,他们每年的7、8月份是草原上最热闹的时候,他们会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有摔跤、骑马、射箭等体育项目,一个个英勇的蒙古人都特别的神气,我们来到了大草原,不仅要享受大草原的美丽,当然要感受一下来自大草原的歌声啊。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草原》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草原》的背景和文学特点学习并理解作品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草原》的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草原》的文本和相关的文学资料相关的文学鉴赏和表达活动安排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草原》的背景和文学特点教师通过讲解《草原》的背景和文学特点,向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和文学风格。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资料和文学评论,帮助学生了解《草原》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
步骤二:学习并理解作品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学生进行作品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学习和理解活动,通过阅读和分析,学习并理解作品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帮助学生深入体验作品所传达的美和情感。
步骤三: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进行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通过阅读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朗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欣赏文学的美妙并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学生进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高活动,通过创作和想象,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创作和想象活动,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观察学生对《草原》背景和文学特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对作品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观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展示评估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展示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经典的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研究和批评的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草原》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草原》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草原》优秀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__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__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通读全文,提问引导: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__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__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__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
讲解生字“渲”字。
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__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
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草原》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工具书,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__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大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__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作者采取的分节描述这种结构形式。
教法选择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1课时备课总数第54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出示学习目标1.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原野放歌”,前面我们学习的《敕勒歌》、《静默草原》都是描写草原的__,由于每个作者生活经历不同写作的风格也不同。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楚楚一同走进她眼中独特的草原。
2.播放幻灯片,感受草原之美。
3.出示学习目标二、学法导航1.默读课文,勾画课文生字词。
2.对课文进行批注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作者简介楚楚,女,1965年出生,山东荣成人。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现供职于《福建日报》社。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已出版作品集《行走的风景》、《生命转弯的地方》、《轻轻踏在我的梦上》、《淡墨轻衫》、《人间有味是清欢》十余项。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读准字音。
屏息()俯瞰()缠绕()撒娇()黔贵()踱步()铸成()嚼草()喘气()繁衍()簇拥()羞涩()一瞥()昙花()蝉蜕()搭讪()叨扰()引吭高歌()捉襟见肘()恣情率性()肆无忌惮()心旌摇荡()3.再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
思考:__是如何描写草原的“草、云、花”的?四、检查学生学习效果.1.课文第1部分,思考:作者是如何抓住草的特点描写的?明确:第一,作者抓住了草原上草的绿色,这种绿是城市人很少看到的自然的绿色,真正的绿色。
不同于城市园林、内地农村污染过的、灌溉过的、移播放幻灯片导入新课。
《草原》教案(优秀9篇)
《草原》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作者整理了9篇《草原》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篇一教学内容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重点难点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特点学习几个基本动作教学目标1.感受蒙古族舞蹈的旋律及奔放、欢快的特点。
2.体验学习民族舞蹈的。
乐趣。
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准备儿童经验基础幼儿在电视上看到过环境准备录音机、磁带过程与策略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律动。
三、欣赏蒙古舞音乐。
1.播放音乐数遍2.分组创编动作,教师及时提炼动作。
3.教师榜样骑马和摔跤动作,幼儿模仿。
四、学跳跑马步。
1.教师榜样跑马步。
2.幼儿跟学。
3.全体幼儿练习五、完整榜样动作。
1.教师完整榜样表演,幼儿跟学。
2.幼儿分组、男女跟学蒙古舞。
有效语言设计1.听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2.蒙古族人好像在大草原上干什么?3.你喜欢蒙古舞的哪个动作?环境辅助蒙古人的图片若干草原的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草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描写的风光旖旎的草原景色令人无比向往,但学生对草原是非常陌生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广泛利用多媒体资源带学生入境,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到草原的美景,体会感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在文中的意思。
2、正确、顺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歌曲、图片等),感受草原的美。
2、采用感悟相结合的方法,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
四、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描述的美景。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一系列草原图片,引导去过草原的学生与全班同学交流所见到的草原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顺势导入老舍先生眼中的草原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先生的步伐,一起走进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师板书课题“草原”,引导学生感情读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引导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1)、通读课文(2)、找出本文的生字词、易错字及多音字。
2、检查反馈。
(1)、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本文的生字、多音字,检验学生是否能正确认读。
(2)、通过大屏幕展示本文的易错字,让学生尝试说出平时书写需要注意的地方。
(3)、通过识字游戏,结束本课的生字学习。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个印象体现在哪些方面?2、检查反馈。
(1)、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学们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美)(2)、老师结合学生汇报板书:“美”。
第1课《草原》(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2024)
1《草原》同步课堂活动设计【学习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重点:赏析文中优美语句,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难点: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欣赏草原美景。
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著名作家老舍,走进《草原》,去触摸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心跳”。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重点:赏析文中优美语句,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难点: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三.提问预习:1.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
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剧本《茶馆》等。
很多年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第一次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参观访问陈巴尔虎旗,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参观访问记——《草原》。
2.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出自老舍的游记《内蒙风光》,全文收在百花文艺出版社1963年版的《小花朵集》。
1961年夏,老舍与一批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等二十来人,应乌兰夫邀请,由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文联组织,到内蒙古东部、西部参观访问八周,看了林区、牧区、农区、渔场、风景区、工业基地和一些古迹、学校、展览馆。
游记分七节对上述内容依次作了介绍,牧区的一节小标题为《草原》,即这篇文章。
四.课堂活动:活动一: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查字典,扫除障碍。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是真的吗?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组织自学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2023年《草原》教学设计
2023年《草原》教学设计2023年《草原》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生动地秒学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本课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秒学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3.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article/。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三.布置预习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学难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知识点。
朗读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
(2)提问学生:你们去过草原吗?草原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草原的课文——《草原》。
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语调。
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教师提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
教师讲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的意思。
教师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的?学生回答:作者通过描写草原的天空、草地、羊群等景物,展现了草原的美丽风光。
教师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师提问:这一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这一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1. 2. 3. 1. 2. 1. 2. 3. 4. 1. 2. 3. ◦ ◦ ◦ ◦ ◦ ◦ ◦ ◦教师提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蒙古族人民迎接客人的情景。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草原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的能力。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学会正确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草原的美丽与重要性。
【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六年级上册。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出示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2.教师与学生展开讨论,询问学生对草原的印象和感受。
【阅读课文】1.教师诵读《草原》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3.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分组合作】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回答教师提问。
2.其他组员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草原的美丽与重要性。
【展示发言】1.每个小组派出一名组员到讲台前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
2.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
【板书整理】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教师将学生的描述整理到黑板上。
【讲解知识】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教师讲解草原的特点、物种和生态环境等相关知识。
【巩固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如选择题、填空题等。
2.教师核对答案,给予学生正确的解答方法和指导。
【拓展延伸】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以外的资料,写一篇关于草原的小作文,并鼓励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描述。
2.下节课继续探讨其他生态环境,并和草原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阅读、讨论和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的能力。
在讲解知识环节,教师切实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草原相关知识。
通过合作和展示,学生之间共同分享和交流,拓展了课堂学习的内容。
【巩固拓展】1. 让学生观看草原的相关视频或图片,以丰富他们对草原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给每组分配一幅草原图片,要求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写出一段描述该草原的文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的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通过作者的感受“高歌”“低吟”,来感受草原自然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感染下,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通过作者的感受“高歌”“低吟”,来感受草原自然风光,受到美的熏陶;在美的熏陶感染下,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揭题。
1.课件:播放歌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草原的相关图片。
同学们,听着这优美的旋律,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会想到哪些成语或诗句?2.揭题:的确,草原的景色神奇而美丽,令人神往。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
(板书:草原)【设计意图:从动听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初步感受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1.生简介老舍。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的?2.检查生字。
3.检查读课文。
(指导“涩”字的书写)4.质疑。
同学们能养成预习的习惯,带着问题进课堂,这一点非常好!那么预习过程中有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默读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草原景色美丽,人民热情好客。
)四、学习第一段(一)默读课文第一节,想一想:作者来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他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出示自学要求:友情提醒:1.一边读一边画,标出重点语句。
2.一边读一边想象,感受美丽画面。
(二)交流1.整体感知草原美景。
2.作者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他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生质疑:作者为什么一开始想高歌一曲,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呢?引导学生从作者看到的景物来理解:想一想,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来又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受美之后,从抓住作者的感受入手,细细品味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正是来源于他来到草原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草原》教案6篇
《草原》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草原》教案6篇本文主要介绍了《草原》教案6篇,这些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草原》这篇经典散文。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重点句子的讲解,体会文章对草原风光美的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重点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1.出示课题:草原。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并配以图片。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
比如:(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3.介绍作者老舍。
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
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出示生词,全班齐读检查预习情况。
3.开火车检查学习习情况。
3.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4.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风光美└人情美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请一个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分哪两个方面写草原的美景的?3.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学生回答。
4.在原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5.在天底下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学生朗读。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感受大草原的美丽辽阔和蒙汉两族人民浓厚的情谊。
2.能力目标
(1)体会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事物的动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读懂课文,从中受到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民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内容分析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叙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的情景,词句优美,想象丰富,比喻生动,内容真切,既写景又写人。
写景,作者先写草原的自然环境,再写牧民的生活环境;写人,先写主人迎接远客,再写蒙古包外热情相迎,接着写蒙古包内的热情款待,最后写饭后主客联欢叙情。
不仅描写了大草原“一碧千里”的美丽景色,还表现了浓郁的草原风情,表达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歌颂民族大团结。
2.教学重点
认真阅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体会草原的美丽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突出重点的相应对策:通过朗读、默读,指导学生找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句子,理解重点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群马疾驰”等,体会草原辽阔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牧民的生活环境,通过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淳朴、善良的蒙古族老乡对汉族同胞浓浓的亲情,从而达到认知目标。
3.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末尾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突破难点的相应对策:指导学生阅读,运用各种形式来反复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再采取分角色表演、激发想象、入情入境、模仿作诗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黄土高原,对草原景色及其风土人情知之甚少,如果不能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情况,就很难体会淳朴善良的蒙古族同胞对汉族同志的满腔热情,更不能理解作者在文章末尾所抒发“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两点是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
为帮助学生攻克这两个难点,我制作了“草原风光”和“待客——联欢”,使学生边欣赏边体味,有身临其境之感,不仅理解作者初到草原的新奇、惊讶、舒服,又体会到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远客”的热情和“在蒙古包内盛
情款待客人”的真情,更体会到夕阳西下、主客依依话别的深情,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家用清新的笔触,不仅描写了草原的风景美,而且也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人情美。
为了把这课上好,在设计上力求追求:①设计“新”;②教学“美”。
教学这篇美文时,打破常规的教法,紧紧抓住文章结尾的诗句来切入教学,围绕“蒙汉情深”展开教学。
在教学时又扣住单元读写训练重点“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从中深切体验“蒙汉情深”的人情美,并动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将生动的文字描述变成更加形象、富有感情的画面,发展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进行了审美教育。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关于歌曲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课前听这首蒙古族民歌是为了引起学生对美丽的大草原的遐想,激发学生兴趣,适时导入课题,引入第二课时的教学。
2.关于草原风光
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时,为了深入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对陌生的草原有身临其境之感,制作了极富动感的画面展示草原风光,引人入胜。
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让学生感知草原的美丽风光,同时营造了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了草原美景的立体画面,把学生带到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中。
3.关于文字片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光靠情境渲染是不够的。
因为情境创设只能给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要真正理解草原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还要从理解语言文字入手,并适时出示重点句,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并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
4.关于“待客”、“联欢”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记叙了蒙古族同胞热情款待汉族客人的情景和表演节目的场面,文字虽然浅显,但学生对蒙古族人民特有的风土人情比较陌生,对蒙古族风味的食品和赛马、摔跤、套马等节目一定很感兴趣,所以我买了几盘有关草原风情的光盘,把和课文内容吻合的画面全部剪辑下来,组成了一套完整的画面,再配上著名的《牧歌》,在学习第四、五自然段时播放,加深了对课文的领悟,培养理解能力,这也是新大纲所要求的。
5.关于诗句和背景图
老舍先生的诗句是文章的中心,为了加深理解“天涯碧草话斜阳”,设计了一幅表现“夕阳西下,主客话别”的画面和具有藏族风情的画面,在本课结束时使用,力求在形象生动、富有感情的画面中,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创新精神,揭示出“民族大团结”的主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听歌曲,提问:谁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引入课题
《草原》
(二)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三)学习第1自然段
同学们,让我们跟随老舍爷爷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
那里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大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
让我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
(四)学习第2~5自然段
直插末尾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围绕“蒙汉情深”进行第2~5自然段的教学。
1.理解诗句。
多媒体出示末尾诗句。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再用多媒体出示加点字意思。
2.大胆想象,描述画面。
3.自读第2、3段“相见”,画出最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及动态描写的词,朗读、感悟,加深体会。
4.学习第4段——“款待”,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体会“蒙汉情深”。
(1)多媒体出示蒙古族同胞款待汉族同胞的画面。
(2)设置情境,激发读书兴趣。
蒙古包里摆上了热乎乎的奶茶、香喷喷的手抓羊肉……你们想去做客吗?那么必须读熟课文,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才能进入蒙古包!
(3)分角色表演本段内容。
5.学习第5段,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狂欢的欢乐气氛。
(1)看画面“联欢”。
(2)出示诗句,再次体会含义,加深理解。
(3)多媒体出示“碧草斜阳”图,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想象“话别”的场面。
(五)再创想象
假如我们和老舍先生又来到西藏,同样会受到藏族同胞的热情款待,他们一定会端来酥油茶,献上了青稞酒。
面对淳朴的藏民,我们又会发出什么样的感叹?
(六)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齐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七、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展开对大草原的遐想,激发学习兴趣。
谈话,讲述自己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有什么疑难,充分质疑,发扬自主性。
(1)多媒体出示图画,指导理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联系《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与老舍文中的“不茫茫”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的大草原。
(2)多媒体出示画面,引导欣赏草原景色,不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而且营造了审美化课堂教学情景,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了铺垫和衔接。
用诗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把知识点和审美
点同时展示。
引导学生理解,由具体到抽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朗读诗句,想象主客话别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
多媒体出示语句中的动态描写,再出示学习方法,自学第2、3段,引导学生想象极富动态的画面。
用重点词切入重点内容,重视学法指导,展示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让学生深切感受草原的色美、形美、情更美,将课文重点段落和审美的典型材料有机地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出示“联欢”的情景,多层面理解“蒙汉情深”,让延伸材料的学习和课文重点段落的教学融为一体,体现教学的和谐与统一。
多媒体出示“布达拉宫图”,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多媒体出示诗句,如:
藏汉情深何忍别,
布达拉宫话斜阳。
藏汉情深何忍别,
_______________。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领悟“民族大团结”的中心思想。
八、练习设计
1.理解诗句含义。
(1)试述含义。
(2)重点指导加点字含义。
(3)想象诗句蕴含的画面。
2.体会句子中的动态描写。
出示句子: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里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远客。
(1)反复读。
(2)画出动态描写的词语: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3)体会动态描写的好处。
(4)闭目想象: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与“一条彩虹”的关系。
(远处的小丘是椭圆形的,像彩虹的形状;蒙古袍又是五颜六色的;牧民骑着骏马,由远而近飞奔而来,不正像一道七色彩虹从天而降吗?)3.小组自学第三、四、五段“相见——待客——联欢”,指导填表。
4.分角色表演。
课文中人物较多:好客的主人,鄂温克姑娘、蒙古族小伙子,汉族同志……,进行分角色表演,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蒙古包里欢乐的气氛,想象蒙汉两族人民“联欢”的情景。
5.看图想象。
出示“天涯碧草图”,一望无际,翠色欲流,金色的夕阳映照草原上。
想象:在这分别时刻,主客应如何话别?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6.再创想象,升华主题。
出示“布达拉宫图”,想象汉藏两族人民联欢的情景,指导学生作诗。
7.齐唱歌曲,体会“民族大团结”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