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理论》教学大纲
《公共组织理论》教学大纲
![《公共组织理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3496d92a1c7aa00b52acb96.png)
《公共组织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公共组织理论》是研究公共组织构成、建立、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公共组织理论以组织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知识为学科基础,探索公共组织特点与管理规律。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认识和把握公共组织运行的原理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解决实践过程中公共组织的构建和管理问题,并且对于学好本专业其他课程也有较大帮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公共组织理论的基本知识、经典理论和前沿成果,掌握公共组织的原则、方法和技术。
并能够灵活运用公共组织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剖析公共组织管理与改革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公共组织理论的基本研究领域,掌握公共组织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了解西方公共组织理论的发展、公共组织的外部环境、公共组织类型与结构、组织权力与运作、组织文化与形象、组织规模与边界、组织绩效与评估、组织学习与变革等内容要点。
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公共组织理论的应用性和现实性,了解当代中国公共组织的发展状况。
在实践方面能够对中国社会中的公共组织进行分析,具有基本的组织分析能力,能够对公共组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第一章导论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以及对公共组织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本章重点:公共组织概念与分类;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异同;公共组织理论的研究意义。
第一节组织与公共组织一、组织概述1.组织的内涵2.组织的功能3.组织的类型二、公共组织的内涵1.公共组织的含义2.公共组织的特点三、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物质要素2.非物质要素四、公共组织的类型1.政府组织2.非政府组织第二节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异同一、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的相同之处1. 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2. 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都具有管理的一般职能3. 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二、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不同之处1.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2.公共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行政组织学教学大纲
![行政组织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1338bc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d.png)
行政组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行政组织学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划分、组织运转等方面的问题。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行政组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组织分析和管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中行政组织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1.掌握行政组织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范畴;2.了解行政组织的形成、发展与变革的规律;3.熟悉常见行政组织的结构和运行机制;4.培养学生的组织分析和管理能力;5.了解国内外行政组织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三、教学内容1.行政组织学概述a.行政组织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点;b.行政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学派。
2.行政组织的理论基础a.行政组织的本质和特征;b.行政组织的分类和层次结构;c.行政组织的职能划分和权力配置。
3.行政组织的构建与发展a.行政组织的形成和演变;b.行政组织的结构设计原则;c.行政组织的变革与改进。
4.行政组织的职能与运行a.行政组织的功能与职责;b.行政组织的决策与执行;c.行政组织的协调与合作。
5.行政组织的效能评估与改进a.行政组织的效能评价方法;b.行政组织的问题与改进措施;c.国内外行政组织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授,介绍行政组织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范畴。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行政组织学的理论知识。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主动性。
4.课堂演示与实验:通过课堂演示和实验,加深学生对行政组织运行机制的理解和掌握。
5.课外阅读和个人研究: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相关文献和开展独立的个人研究。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占总成绩的30%。
2.课堂作业:包括学生对课堂案例的分析和总结等。
占总成绩的30%。
3.期末论文: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行政组织学的论文,展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行政组织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64606b687c24028905fc355.png)
【行政组织理论】【Theory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22761】课程学分:【3.0】面向专业:【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性质:【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开课院系:人文学院公共管理系使用教材:主教材【行政组织学,龙朝双等,湖北人民出版社】辅助教材【行政组织管理,吴刚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参考教材【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理查德·达夫特着,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竹立家等编译,国外组织理论精选,中史党校出版社,1997年】先修课程:【管理心理学020642,;地方政府学】并修课程:【西方行政学说史,020941;管理学原理,020311;】后续课程:【行管专业前沿课程,020531;西方政治学说史】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从行政组织的理论演变以及行政组织的管理两大方面,较为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与偏重于企业组织的其他同类课程比较,注重联系公共管理(公共组织)的实践则是本课程的一大特色。
三. 选课建议公共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可选修此课程。
四.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组织理论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其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组织前沿的理论和方法,深化学生已掌握的行政管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组织前沿的基本概况;重点掌握公共管理前沿中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公共管理前沿理论对中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借鉴和启示。
五.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行政组织概述一、所涉及的相关概念二、行政组织的构成和特点第二章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一、古典行政组织理论二、新古典行政组织理论三、人本主义行政组织理论四、现代行政组织理论五、行政组织理论的最新发展第三章公共行政组织文化理论一、比较组织理论研究的文化学取向二、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的维度三、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的价值四、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第四章行政组织的结构与体制一、行政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二、行政组织结构的类型和层次三、行政组织体制四、行政组织设计第五章行政组织的环境与目标一、行政组织环境二、行政组织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三、行政组织目标第六章行政组织的价值与原则一、行政组织价值系统二、行政组织管理原则第七章组织管理系统一、行政组织管理决策二、行政组织管理计划和指挥三、行政组织管理的沟通与控制第八章组织心理一、行政组织个体行为与激励二、行政组织领导行为三、行政组织群体行为第九章变革与未来一、行政组织变革二、未来行政组织六.课内实验名称及基本要求七.作业、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该课程考试方式:闭卷。
《行政组织学》教学大纲
![《行政组织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d00850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9.png)
《行政组织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行政组织学》课程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段的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与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教学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也介绍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
同时,紧密联系行政组织管理的实践。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正确地掌握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组织管理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行政组织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1.按照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辅助教材,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论坛、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要求的层次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这三个教学要求的层次,亦是本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
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分配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一学期开设。
二、教材说明1.文字教材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基本教材。
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
《行政组织学》教学大纲
![《行政组织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e148f0e5901020206409c01.png)
页眉内容《行政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行政组织学》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与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教学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也介绍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
同时,紧密联系行政组织管理的实践。
行政组织学主要内容是行政组织及其管理。
其主旨在于帮助学习行政管理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了解并理解关于行政组织及其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在工作中提升组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内容主要包括行政组织学导论、组织理论的发展、行政组织的环境与管理、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设计、中国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行政组织中的冲突管理、行政组织的沟通、行政组织学习和文化、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等。
行政组织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知识点(一)基本知识点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第一节组织与人类社会的组织化第二节行政组织的性质与功能第三节行政组织学的学习和研究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第一节传统和古典的组织理论第二节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第三节系统、权变的组织理论第三章行政组织的环境与管理第一节行政组织的环境概述第二节行政组织的环境维度与环境分析第三节行政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其管理第四章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设计第一节行政组织结构概论第二节行政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第三节行政组织结构模式第四节行政组织结构的设计第五节行政组织结构设计与管理的一般原则第五章中国行政组织的结构第一节中央行政机关第二节地方行政机关第三节特别地方行政机关第六章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第一节组织管理心理以及基本理论第二节组织中的个体行为与激励第三节组织中的群体行为与群体凝聚力第七章行政组织中的领导第一节领导及其权力基础第二节领导有效性理论第三节领导力的提升第八章行政组织中的决策第一节行政组织决策概述第二节组织决策的基本理论第三节组织决策的改善第九章行政组织的冲突管理第一节冲突的性质与功能第二节冲突的成因第三节行政组织中冲突的化解第十章行政组织的沟通第一节组织沟通的性质和意义第二节组织沟通的形式和网络第三节组织沟通的障碍机制第四节有效组织沟通的原则和方法第十一章行政组织学习第一节行政组织学习的性质与意义第二节行政组织学习的类型与途径第三节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与改进第十二章行政组织文化与管理第一节行政组织文化概述第二节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第三节行政组织文化的构建第十三章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第一节行政组织绩效管理概述第二节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第十四章行政组织变革与发展第一节组织变革导论第二节组织变革的程序与理论模式第三节组织变革的途径与方法第四节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第五节组织发展的特征与信念第六节组织发展的主要措施和方法第十五章行政组织管理及其未来第一节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挑战第二节行政组织管理的未来趋势(二)重要知识点行政组织的特性韦伯的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环境的不确性及策略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和管理的一般原则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组织中的群体行为与群体凝聚力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度及方法冲突的解决方法组织沟通的障碍机制行政组织文化创建的途径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组织变革的途径与法四、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了解组织的性质、功能与作用;理解组织的构成要素、分类;行政组织的性质与功能;掌握行政组织学的学习和研究。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131cb34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5.png)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授课对象: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本科生教学目标:《行政管理学》是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行政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在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讲授《行政管理学》,旨在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娴熟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
行政管理学,又称公共行政学、行政学、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其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行政管理学以政府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
学分与学时:学分3,总学时54二、课程目的、任务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员正确地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提高行政管理的实际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范围比较广泛的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采用以文字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辅之以录音教材和必要的面授的教学基本方法和形式。
第二部分媒体的使用、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一学期开设。
二、文字教材用主、辅教材合一型。
文字教材是《行政管理学》,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和教学辅导内容,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也是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其中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机配合文字教材,充分利用声音、图象作用于听觉、视觉的优势,侧重讲重点、难点,讲思路,同时讲一些答题的方法。
行政学原理教学大纲
![行政学原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097a5d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48.png)
《行政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基本理论,掌握行政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与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及政治学、行政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学生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行政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理解政府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中外行政改革的动态和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全新的视角和开放的视野,将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思想、国外前沿的行政管理理论与中国行政管理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关注现实、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当代中国政府管理、公共政策和公共经济学等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学生树立依法行政、民主行政、责任行政的意识,提高行政管理技能。
(五号宋体)课程目标1:掌握行政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课程目标2: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技能课程目标3:能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标:理解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必要性,了解中西行政学的发展历程。
2.教学重难点:中西行政学的发展历程。
3.教学内容:行政学的相关概念;中西行政学发展史;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4.教学方法:讲授第二章行政环境1.教学目标:了解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掌握创建良好行政外部环境的关键点。
2.教学重难点:创建良好行政外部环境的关键点。
3.教学内容: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创建良好行政外部环境的关键点4.教学方法:讲授第三章行政职能1.教学目标:掌握行政职能的涵义、体系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及基本内容。
2.教学重难点: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及基本内容。
《公共组织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公共组织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e826b3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5.png)
(36 学时)本课程是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的方向必修课程,在整个知识结构设计中处于基础地位,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研究中国行政组织为基本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行政组织的建立、运行、发展的规律和管理方法。
其内容具有客观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份:一是全面了解公共组织的历史和理论的发展沿革,从理论上对公共组织理论流派及其发展历程进行综合的学习;二是深入了解各种不同的组织结构模型的特征及优缺点,并结合实际分析当下公共组织结构实体,解读公共组织结构现状;三是系统分析生态的组织环境,四是结合当下公共组织变革实践,以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目标及成效等时间动向。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使学员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公共组织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理解公共组织建立、运行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我国行政组织问题的能力,以满足适应学员从事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第一讲公共组织理论及其流派第二讲公共组织概述:分类、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公共组织结构及其特征公共组织环境公共组织过程公共组织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第七讲公共组织发展与变革作业:阅读公共组织理论经典著作作业:查阅相关材料了解收容遣送制度作业:查阅我国国务院机构设置案例讨论:危机中的政府公关案例讨论:公共组织监督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案例讨论:大部门之改革与省直管县改革考试讲授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讲授、讨论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讲授、讨论讲授、讨论、案例分析46664641 2 3 4 5 6 7本课程考核分为两个部份,一部份为平时考核,包括考勤、作业和课堂讨论表现,占30%,另一部份为期末课程考试,以考试形式进行,占总评70%。
李传军: 《公共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 年版。
本讲主要介绍公共组织理论发展的脉络,对前管理学时期的组织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当代组织理论等理论流派进行全面系统介绍与总结。
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
![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1a398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0.png)
《行政组织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行政组织学(英文名称:AdministrativeOrganization)课程编号:00405031学分数: 3 (其中讲授学分:3 实践学分:0 )学时:48 (其中讲授学时:48 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公共行政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二、课程说明本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行政组织的涵义、特点、类型及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了解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行政组织的结构、原则、体制、非正式组织及其意义,深入了解认识行政组织环境、行政组织过程、行政组织沟通、行政组织激励、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变革,了解我国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状况。
三、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行政组织学是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与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的目标指导下,教学内容以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同时涉及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并紧密联系行政组织管理的实践。
(-)课程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认识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熟练的掌握行政组织建立、运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并熟悉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新态势,培养学生运用行政组织基本理论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K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行政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认识行政组织建立、运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符合毕业要求第3、4、5条。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行政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培养分析研究解决行政组织建设和改革的基本能力,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符合毕业要求第7、8、9、10条O3、素质目标: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
符合毕业要求第1、2、6、11、12条。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六、学术诚信规定(一)学术诚信行为要求:1.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应以个人的努力获得真实的学业成果,不接受他人不恰当的帮助,亦不给予他人不恰当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组织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行政组织理论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of Public Organization
课程号:305030463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54学时(课堂授课学时:54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导论、公共行政原理
面向对象:行政管理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所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行政组织的基本特性;2、行政组织理论;3、组织结构设计。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的基础知识、理性组织原理、社会组织原理、系统组织原理、适应性组织原理、学习型组织原理,了解行政组织的概念与公共性特性,为人力资源管理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解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理论教学:学时
知识单元1:行政组织的公共性
参考学时:9学时
学习内容:
1.组织的概念、种类与发展源流。
2.行政组织的概念与公共性。
3.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组织与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2.掌握组织的发展历史。
3.了解基本的研究方法。
作业:
如何理解行政组织的公共性
知识单元2:行政组织理论
参考学时:21学时
学习内容:
1.理性组织理论。
2.社会组织理论。
3.系统组织理论。
4.适应性组织理论。
5.学习型组织理论。
6.其他组织理论。
学习目标:
1.了解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2.掌握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作业:
谈谈对韦伯理性官僚制是否过时的看法
知识单元3:组织结构设计
参考学时:12学时
学习内容:
1.组织结构的要素。
2.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
3.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因素。
4.组织理论对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
5.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组织结构的要素和基本模式。
2.掌握权变因素对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
作业:
组织的战略是如何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
知识单元4:行政组织的管理与改革
参考学时:6学时
学习内容:
1.组织冲突管理。
2.组织病诊治。
3.行政组织改革。
学习目标:
1.了解组织的冲突与整合。
2.掌握行政组织的病态诊治。
3.掌握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历史与主要内容
作业:
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经验
(二)实践教学本课程理论或案例讨论为2次,共6学时(包含在理论教学学时中)讨论1:行政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区别
参考学时:3学时
实践内容:理论研讨
实践要求:熟悉行政组织的公共性特征;研究公共行政与私人组织的基本区别;掌握组织理论与方法对行政组织与私人组织的不同影响。
实践2:“表哥事件”分析
参考学时:3学时
实践内容:案例分析
实践要求:熟悉组织环境理论;研究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掌握行政组织适应环境的方法。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课程内容学
时
备注
1.组织的概念、种类、发展源流3
2.行政组织的概念与公共性3
3.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
4.泰勒的组织理论、法约尔的组织理论3
5.韦伯的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3
6.古力克与厄威克的组织理论、蒙尼与莱里的组织理
论
3
7.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巴纳德社会系统组织理
论
3
8.西蒙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环境组织理论3
9.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生态组织理论3
10.适应性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3
11.组织结构的要素与基本模式3
12.环境对组织设计的影响、战略对组织设计的影响3
13.技术对组织设计的影响、规模对组织设计的影响3
14.组织理论对组织设计的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
过程
3
15.组织冲突管理、组织病诊治3
16.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经验3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导论、公共行政原理。
后续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等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行政组织的公共性、行政组织理论、组织结构设计、行政组织改革。
难点:对行政组织公共性的理解、不同组织理论的理解、权变因素对组织设计的影响、行政组织改革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经验等。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
2.案例讨论。
教学手段:
1.课堂研讨。
2.作业。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试
考核要求:期末考试占100%。
7、作业要求:
每章结束均布置相应作业。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1.陈振明、孟华主编《公共组织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
(二)推荐参考书
1.W•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
2.海尔•G•瑞尼《理解与管理公共组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年8月。
3.罗伯特•丹哈特《公共组织理论教程》,华夏出版社,2003年5月。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8月。
5.雅米尔•吉瑞赛特《公共组织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演进》,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10月。
执笔:马建川审稿:审定: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订时间:2015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