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透镜成像规律》公开课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优质课件

1.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 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 ) 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眼镜 B.拿着镜片近距离看书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1)组装器材:小明小组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则他们接下来还需 要进行的调整是:_向__下__调__整__光__屏__,__使__烛__焰__、__凸__透__镜__和__光__屏__的__中__心__在__同__一__高_ _____(详细写出需要调整的器材和具体的调整方法)。
(2)调整完成后,老师安排各个小组都使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 验,并把其中七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画在了同一幅图中,其中1′是蜡烛放在1 位置所成的像,2′是蜡烛放在2位置所成的像,分析__4_、__5___两组数据可知, 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 ___缩__小___ (选填“缩小”、“放大” 或“等大”)的实验,根据此原理制成了_照__相__机___ (选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若要观察蜡烛在6和7两个位置时所成的像, 小明等同学观察的方法是__去__掉__光__屏__透__过__凸__透__镜__观__察__ 。
u>2f 2f>u>f
u<f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倒立 缩小 实像 倒立 放大 实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应用
f <v <2f v ﹥ 2f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想一想
1.u=2f时,成像有什么特点? 倒立等大的实像,物像异侧 2.u=f时,成像有什么特点? 不成像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再见!
上海外围招聘
-day where there are so many little foreigners not born in this country or whose parents haven’t been long here. She” —dreamily soliloquizing, with a glance at that lavender-smocked figure—“said that, last year, she and the other members of the Akiyuhapi Camp Fire in that Pennsylvanian milling town, where she became a Camp Fire Girl, did so much voluntary work upon the public playground, largely among the little immigrants, teaching them Ame rican songs, American games, telling them stories, settling their squabbles. Well! I guess I’m not going to bother her with questions about her ‘Morning -Glory’ name just now. Over there where she’s standing”—flashing another glance at the gray auto, with two girls in it and one leaning against its silver door -knob—“I’d have to bray like a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品教学课件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入新知
小明的爷爷在用放大镜看书时发现 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图所示,手持凸透 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将会观 察到不同大小的字体,而且有正立的也 有倒立的。
你能帮他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素养目标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基本 研究方法。
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 B )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3. 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
课堂小结
课后研讨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 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课后作业
请以课堂反思的方式写 一写你的收获。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
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 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 现新大陆吧!
实验准备
几个术语:一倍焦距f、二倍焦距2f、物距u、像距v
2F
F
物距(u)
F
2F
像距(v)
探究新知 实验准备
(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2)实验前的调节:
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目的: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探究新知
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

第3节_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

第3节_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

物距/cm
虚实
像高/cm
正倒
像距/cm
参照距离,描述物距和像距以 32 30
实像 实像
2.1 2.3
倒立
13.5
倒立
14.2
及相应的成像特点。
u>282f
26
实实实像像像
缩2.小5
2.6
倒倒倒立立立
2f>14υ.5>f
15
24
实像
3
倒立
15.3
22
实像
3.4
倒立
16
一倍焦距分虚实,
u=202f
18
实实像像
物距
u>2f u=2f 2f>u>f u=f u<f
虚实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像的性质 大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不成像 放大
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像距
2f>υ>f υ=2f υ>2f
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离凸透镜越远, 像越大。
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 近,所成的像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
倒立
27
倒立
35.3
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正立的 10
像和倒立的像的分界点在哪里?
8
虚像
放大
正立
6
虚像
放大
正立
4
虚像
放大
正立
分析数据,归纳结论
发光物体高度 h=4.5 cm,凸透镜的焦距 f=10 cm。
根据记录的数据,思考下列问题:
物距/cm
虚实
像高/cm
正倒
像距/cm
32
实像
2.1
倒立
此时可能成的是虚像。

八年级物理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八年级物理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2F
F
F
2F
①跟主轴平行光线,折射后经过焦点; ②经过焦点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③经过光心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u>2f :在异侧成倒立、缩小实像。
3/11
会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成像
2F
FF
F2FBiblioteka Fu=2f :在异侧成倒立、等大实像。
4/11
会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成像
2F
F
F
2F
f<u<2f :在异侧成倒立、放大实像。
4.3 凸透镜成像规律(二)
1/11
•试
• 像性质

•组 数
物距 u /cm
像距 v /cm
正立或 倒立
放大或 缩小
虚像或 实像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1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2 u=2f
v>2f
3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4 u=f 5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2/11
会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成像
A 、20cm B、30cm C 、60cm D、80㎝
练一练1. 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用光屏
可接收到一个放大像.这个凸透镜焦距可能是( )
A.20 cm B.10 cm C.30 cm D.15 cm
练一练2. 某同学将点燃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 cm处时,
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像.这个凸透镜焦距可能是

A.倒立、放大实像
B.倒立、缩小实像
C.正立、放大虚像
D.正立、缩小实像
练一练:凸透镜焦距是12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 中心7cm处,物体所成像是( ) A.倒立、缩小实像 B.倒立、放大实像 C.正立、放大虚像 D.正立、等大虚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A.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物距u与 焦距 f 的
关系
u>2f u=2f
f<u<2f u=f
u<f
课堂小结
正倒
像的性质 大小
虚实像距v与Βιβλιοθήκη 焦距 f 的关系倒立
缩小 等大
实像
f<v<2f v=2f
放大
v>2f
折射光线平行射出,不能成像
解:透镜乙应该放在透镜甲的右侧. 用透镜甲
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实像, 则 u > 2f甲 = 40cm, f甲 < v < 2f甲 , 即 20cm < v < 40cm;不改变发光体和 光屏的位置,换用透镜乙实验,仍在光屏上得到缩小
的实像,物距 u' > 2f乙 = 20cm , f乙 < v' < 2f乙 , 即10cm < v' < 20cm.比较可知 , 更换透镜后像距变小, 则透
3.某同学用放大镜观赏邮票。如果想让像变得更大 一些,他应该怎样做?
解:应该让放大镜离邮票远一点.
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他先用焦距为20 cm 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 想改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 和光屏的位置,还想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实像,透镜乙应该 放在透镜甲的左侧还是右侧?
解: (1)将光源的高度与其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的高度 进行比较 , 判断实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2)当物距等于像距时 , 物距为焦距的2倍 , 由表 可知 , 2f=20.0 cm , f= 10.0 cm.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48张)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48张)
镜头(凸透镜)
屏幕 像
投影仪
投影片能成倒立
的、缩小的实像。

(

投影片上的图案
凸 透
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
)
镜 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就是凸 透镜,能成放大的、正 立的虚像。
想一想:
▪ 通过对刚才现象的视察和对照相机、投影 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我们知道物 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 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体要离放大镜比较近。可见,像的虚实、 大小、正倒跟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物距) 有关系。那么同学们针对凸透镜的成像情 况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于2倍焦距)的界限。 二、一个重要结论:
(1)物体在焦距之外,移动物体,越靠近透镜,所成实 像越大,像就越远离透镜。 (2)物体在焦距之内,移动物体,越靠近透镜,所成虚 像越小,像越靠近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
分界点:一倍焦距 分虚实,二倍焦距 分大小; 实像的位置:物在外(二倍焦距以外)、像在间
18
实像 放大 倒立
15
实像 放大 倒立
9
虚像 放大 正立
5
虚像 放大 正立
像距 v/cm
13 14 22 24
探究实验记录表
凸透镜焦距f= 9.5 cm
物体与焦 距的关系
物距u/cm 实虚
像的性质 大小 正倒
u>2f u>2f
2f>u>f 2f>u>f u<f u<f
30
实像 缩小 倒立
36
实像 缩小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成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PPT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PPT课件
柱面镜可以改变光路
由于柱面镜的反射面是曲面,因此可以改变光路的方向。这使得柱面镜在光学仪器中具有 广泛的应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
复杂透镜组合成像规律探讨
复杂透镜组合由多个透镜组成
复杂透镜组合是由多个凸透镜或凹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系统。这些透镜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如串联、并联 等。
成像规律取决于组合方式
Part
02
凸透镜成像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器材准备及使用方法
凸透镜
选择焦距适中的凸透镜, 1
检查其表面是否干净,无 划痕或气泡。
测量工具
4
直尺或卷尺,用于测量物 距和像距。
光源
2
使用平行光源或点光源,
如激光笔或手电筒。
光屏
3 用于接收凸透镜所成的像
,可以选择白色纸板或屏 幕。
实验步骤详解与注意事项
Part
04
学生实验操作过程展示与评价
学生实验操作过程视频展示
视频内容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正确组装实 验器材,调整凸透镜、光源和屏 幕的位置,观察并记录成像情况

视频亮点
学生操作规范,实验步骤清晰,成 像效果明显。
视频意义
通过视频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加直 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加 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能力。
教师点评及建议反馈
点评内容
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验操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
建议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和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指 导,如如何改进实验操作、提高实验精度和效率等。
点评意义
教师的点评和建议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实验 表现和结果,及时发现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实验 能力和水平。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 年级上册《凸透镜 成像的规律》课件 汇P报P人T:课XX 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获奖课件名师公开课

八年级物理上册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获奖课件名师公开课

答案:(1)最小、最亮 透镜中心 (2)烛焰的中心偏在凸透镜主光轴的左边 (3)有 蜡烛 光屏
(4)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2 放大镜 1.放大镜的原理: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 2.放大镜的使用:使用放大镜时,是把物体放在焦距以内,这时通 过凸透镜看到的便是物体放大的虚像,而且放大镜离物体越远,虚 像越大(在1倍焦距以内)。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
u>2f u=2f 2f>u>f u=f u<f
像的性质 虚实 大小 实像 缩小 实像 等大 实像 放大 不成像 虚像 放大
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像距 2f>v>f v=2f v>2f
与物同侧
知识点1
知识点2
拓展归纳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 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上会聚成一个
的光斑,用刻度尺测量光斑到

距离,结果为10.0 cm。
(2)如图所示,刚开始实验时烛焰的像只有一小部分成在光屏边缘
的A处,大部分不在光屏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当蜡烛距透镜5.0 cm时,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
烛焰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此时,像成在
(选填
“光屏”或“蜡烛”)一侧,在
④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20 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
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考点1
考点2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请你针对小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3.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综合应用.4.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动手体验:
(1)手持凸透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
名言欣赏:
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视察和实验。 ——普朗克
凸透镜的应用
(像)
照相机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投影仪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倒立、放大、实像
③当f<u<2f 时
等于1倍焦距
不成像
④当u= f 时
⑥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视察蜡烛的像,视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小于1倍焦距
正立、放大、虚像
⑤当u<f 时
凸透镜焦距f = _____ cm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①当u>2 f 时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②当u=2 f 时
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实像.视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仿照步骤④ 再做2次实验,分别视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焦距、虚焦点


虚焦距
凸透镜 凹透镜
实像 虚像 虚像
凸透镜 凹透镜
实像 虚像
物距大于2f
物 距
物距等于2f
小于2f大于f
虚像
F
F
凸透镜成像 按要求画出光路图
A
F
F
B
凸透镜成像
A F
B
B`
F A`
物距大于2f成像规律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 与物异侧,物距大于像距。
其主要应用在:照像机、 人的眼睛
A.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B.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C.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
D.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 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越来越小,推出真 空不能传声
8、估测类
• (1)解答时应了解一些常用的物理数据:
家庭照明电压值220V、每层楼高3m左右、一个 鸡蛋的质量约50g、成人身高约1.60~1.80m、 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人的心跳约1 秒70~80次、人体电阻约为几千~几百千欧、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1.4m/s、自行车一般行驶速 度约5m/s、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30g、一张 报纸平铺在桌面产生的压强约0.5Pa等。
其主要应用在:幻灯机、 显微镜、电影放映机。
F
F
凸透镜成像 按要求画出光路图
A
FFBຫໍສະໝຸດ 凸透镜成像A`A
F
F
B
B`
物距小于f成像规律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 与物同侧,物距小于像距 的绝对值。
其主要应用在:放大镜、 老花镜。
F
F
凹透 镜 成 像 按要求画出光路图
A
F
F
B
凹透 镜 成 像
A
A`
4、求比值类(比例法、数据代人法)
l (1)比例法: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 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
• 用比例法解题可以省略反复套用公式而 带来计算的烦琐,对物理量的单位也没 有统一的要求,只要相比的同一物理量 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运用这种方法既 能通过计算定量得出结果,也能经过分 析定性比较大小。
• 运用比例法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题意,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
2、依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找出保 持不变或者相等的物理量。
3、用“不变的(或相等)的量”为 纽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
• 例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1,比 热容之比是3:4,若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 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
A.2:3 8:3
F B`
F
B
凹透镜成像规律
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 与物同侧,物距大于像距 的绝对值。
其主要应用在:近视镜。
各种物理题型解题方法
物理中考试卷结构(共五大题型)
一、选择题:20分 二、填空题:18分 三、识图和作图题:8分 四、实验和探究题:23分 五、计算题和论述题:21分
一、选择题:
• 物理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 一定的多样性、迷惑性。选择题能考查学生在学 习活动中的记忆与理解、判断与推理、分析与比 较、鉴别与评估等多种能力,所以它是考查学生 学习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常用方法。
B. 3:2 C. 3:8 D.
• (2)数据代入法:根据题目给定的数 据,给未知的某个物理量假定一个恰 当的值代入题中,然后进行计算。
• 例:如图,R1=2Ω,R2=3Ω,求当开关 S断开和闭合时,电流表先后示数之比 为多少?
S
5、图像分析
• 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 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 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 伏安特性曲线等)。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 方法,叫“图像法”。
• (2)记住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等。
• 运用此方法时应做到:
• (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 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 控制条件;
• (2) 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 的物理意义;
• (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 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6、电路故障(排除法)
概念
凸透镜 透 镜
凹透镜
透镜分为了二类:
一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一类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主光轴:透镜中连接两侧面 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主光轴
光心:在透镜的主光轴上有个特 殊的点经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 发生改变
凸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 光线行有会聚作用
焦点、焦距 焦 点
焦距
凹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 光线行有发散的作用
F
F
凸透镜成像 按要求画出光路图
A
F
F
B
凸透镜成像
A
F B
B`
F A`
物距等于2f成像规律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 与物异侧,物距等于像距。
其主要应用在:其很少应 用
F
F
凸透镜成像 按要求画出光路图
A
F
F
B
凸透镜成像
A
F B
B`
F A`
物距小于2f、大于f 的成像规律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 与物异侧,物距小于像距。
• 排除法就是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 利用有关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 理单位、各种仪器的作用和用法等, 对各备选的答案进行分析,将和题 意相违背的,或和已知条件无关的 答案逐一排除,缩小选择范围,最 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7、对物理研究方法的理解
• 例:(06无锡)在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 体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 不变。以下各个研究实例中,与其所用的 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
• 选择题的题型一般有:
概念辨析类、规律理解类、联系实际 类、求比值类、图像分析类、电路故 障类、对物理方法的理解类、估值类 等。
• 1、概念辨析
• 所谓的概念辨析法是指用物理概念作为 标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 题,辨别正误,从而判断获取正确结果 的解题方法。
• 解答这类题主要对物理概念要准确记忆 和正确理解,对相关的不同概念的区分 及对某些重要概念的内涵要分析到位。
• 2、规律理解
• 主要考查对物理过程中物理规律的辨 别能力。
• 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描述的物理过 程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然后找准 其对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 对选项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做 出选择。
• 3、联系实际
• 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原理在 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解答的关键是对生产、生活或事例 的分析,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 剖析事例或现象的过程中,找到与 物理原理的联系,进而做出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