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1.4记录天气变化》教学设计13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一、引言天气是生活中一个常见但又极其重要的现象。
对于小学生来说,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本文将为小学科学教案提供一些关于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活动和指导。
二、观察天气变化的意义观察天气变化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既让他们认识了天气现象,还让他们明白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处不在。
同时,观察天气变化还能帮助小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例如根据天气预报选择适合的衣物,合理安排活动等。
三、活动一:观察天气变化的季节特征1. 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和记录,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特征。
2. 活动步骤:a) 讨论不同季节的特征,如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炎热、秋天的凉爽和冬天的寒冷等;b)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观察天空的颜色、云朵的形状和活动等;c) 回到教室,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观察表中,包括日期、天气情况和体感等。
四、活动二:观察天气变化的气象仪器1. 学习目标:通过观察、使用和了解气象仪器,让学生掌握观察天气变化的手段和方法。
2. 活动步骤:a) 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气象仪器,例如温度计、湿度计和风向风速计等;b) 学生分组观察并测量气象仪器的读数,例如记录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和风向等;c) 学生将观察到的数据记录在观察表中,并与同学进行比较和交流,探讨可能的原因。
五、活动三:观察天气变化的云朵形状1. 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和记录云朵的形状,让学生了解不同云朵的种类和与天气的关联。
2. 活动步骤:a) 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形状,并提问云朵形状是否相同,以及它们是否与天气有关;b) 学生在课堂上制作云朵模型,用棉花和纸板制作云朵,并通过不同的形状比较和讨论;c) 学生观察云朵形状的变化,例如是松软的还是密集的,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观察表中。
六、活动四:记录天气变化的日记1. 学习目标:通过记录天气变化的日记,让学生培养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并理解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记录天气变化人教版
三、高山站几种特殊情况的记录
⑴ 记雾时,不记最小能见度。 ⑵ 当云笼罩测站,能见度小于1.0km时,应作为雾记录。 ⑶ 如雾的浓度变化快,能见度时而小于1.0km,时而等
于、大于1.0km时,仍可记为雾,但以点线连接。 ⑷ 当孤立的云块迅速掠过测站,使能见度变化很快,
可不作雾记录。 ⑸ 当积雨云在测站上空时,可能同时出现雷暴、阵雨
(9) 雷暴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时间和开始、终止方向,切忌零乱记载。
气现象则按上述规定在“白天”栏内记录。如 (4) 天气现象正好出现在20时,不论该现象持续与否,均应记入次日天气现象栏;
起止时间的记法:以该系统第一次闻雷时间为开始时间,最后一次闻雷时间为终止时间。 如正好终止在08时,则记在“夜间”栏;
二、记录规定
(3) 下列天气现象不记起止时间:冰针、轻雾、 露、霜、积雪、结冰、烟幕、霾、尘卷风、闪 电。
二、记录规定
(4) 天气现象正好出现在20时,不论该现象持续 与否,均应记入次日天气现象栏;如正好终止 在20时,则应记在当日天气现象栏。
二、记录规定
(5) 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观测簿中的天气现象 栏划分“夜间(20-8时)”和“白天(8-20时)” 天气现象按下表符号记入观测薄:
则记在“夜间”栏;如现象由夜间持续至08 时以后,则按规定分别记入两栏。
二、记录规定
(6) 凡同一现象一天内出现两次或以上时,其第 二次及之后出现的起止时间,可接着第一次起 止时间分段记入,不再重记该现象符号。
二、记录规定
(7) 大风的起止时间,凡两段出现的时间间歇在 15分钟或以内时,应作为一次记载;若间歇 时间超过15分钟,则另记起止时间。
4.记录天气变化
一、观测注意事项 二、记录规定 三、高山站几种特殊情况的记录
天气变化教案设计
天气变化教案设计导语:天气变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其始终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天气变化也越来越剧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天气变化的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教育的一大热点。
本文将从天气变化的特点、教材的分析、课堂授课、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教案设计,以期提高学生的气象素养和应对天气变化的能力。
第一部分:天气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是指自然界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上所表现出的气象条件和气候状态的变化。
对于天气变化,我们应该掌握以下重要特点:1.天气变化受天气系统影响天气系统是指反映不止一种气象要素的作用的大气现象。
天气系统比较复杂,包括了低气压、高气压、锋面和暖气团等。
它们的移动和相互作用决定了地面的天气变化。
2.天气变化具有季节性在四季交替的过程中,气温、湿度、气压、降水等气象条件都在不断变化,气候也在随之转换。
夏季的酷热和湿润、秋季的凉爽和干燥、冬季的寒冷和干燥、春季的温暖和多雨,是各个季节的天气特点。
3.天气变化与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非常大。
例如,天气变化可以影响人们的交通、饮食、着装、娱乐等方面。
合理应对天气变化,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安全出行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选择与天气变化相关的教材,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气象科学、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实验,去展现天气变化的奥妙。
为了達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应進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应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包括气象、地理、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教材上选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
2.知识结构在知识体系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段和年级,选择适合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己的气象知识结构。
例如,在初中阶段可以从温度、气压、湿度、云形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给予学生科学的启发和引导。
3.教材语言教材语言需要通俗易懂,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增强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兴趣。
【人教版】2020春季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4记录天气变化
长,志愿做孩子心中真正的的良师益友心。艺老师出品,必属行业精品!
f z d x y
二、记录规定
天气现象按下表符号记入观测薄:
二、记录规定
(1) 天气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记录。下列天气现象应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时、分): 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雾、 雨淞 、雾淞、吹雪、雪暴、龙卷、沙尘暴、扬沙、浮尘、雷暴、极光、大风。 8-910 1605-20
三、高山站几种特殊情况的记录
• ⑴ 记雾时,不记最小能见度。 • ⑵ 当云笼罩测站,能见度小于1.0km时,应作为雾记录。 • ⑶ 如雾的浓度变化快,能见度时而小于1.0km,时而等于、大于1.0km时,
仍可记为雾,但以点线连接。 • 例如: 710……930 • ⑷ 当孤立的云块迅速掠过测站,使能见度变化很快,可不作雾记录。 • ⑸ 当积雨云在测站上空时,可能同时出现雷暴、阵雨(阵雪)、毛毛雨、雾、
二、记录规定
(5) 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观测簿中的天气现象栏划分“夜间(20-8时)”和“白天(8-20 时)”两栏。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记入“夜间”栏,只记符号,一律不记起止时间;白 天出现的天气现象则按上述规定在“白天”栏内记录。如现象正好出现在08时,不论 该现象持续与否,均应记入“白天”栏;如正好终止在08时,则记在“夜间”栏;如 现象由夜间持续至08时以后,则按规定分别记入两栏。
冰雹等多种现象,应照实记录。
心艺教师个人简介
心艺老师,研究生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市小语会会员,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在小学校园耕耘近十年,先后教过数学、信息技术、语文。“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数次获得的省市优质课证书、优秀论 文奖、发表的论文及修改出版的语文练习册等足以说明。在这些学科中,最爱语文。在教语文的同时,心艺老师也是和同学们一 齐学语文,一齐用语文。因为生活离不开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心艺老师愿与同学们一齐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在教学研究及教育管理方面,心艺老师参与编写了《心想作文》《童话中的作文魅力》《愉悦些作文》等十余部语文教学研究及 教辅材料;参加了市“教师主角转换之教师评价体系”等多项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恐龙的灭绝》荣获市一等奖。有多篇教学、 德育论文获得国家、省、市级一等奖。教学实录《秋天的雨》获得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曾被评为学校“十佳教师”、市“德育 先进工作者”市“团队工作最佳支持班主任”;2018年,所带班级被评为“市红旗中队”,并被评为市民办教育优秀教师。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观察天气变化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观察天气变化时间:第三学期第五周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教学内容:观察天气变化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天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不同时间和地点出现的气象现象。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象现象。
3. 能够了解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彩色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象现象。
2. 天气图表模板,用于记录每日的天气情况。
3. 天气变化影响调查表,用于记录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4. 小组讨论材料,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彩色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展示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象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气象现象,提问学生对不同天气的感受和体验,如晴天时适合做什么活动,雨天时需要做哪些准备等。
二、观察天气变化(20分钟)1. 指导学生使用天气图表模板,在每天的早晨和下午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包括天气状况、气温、风力等。
2. 学生每天在课前观察并记录天气情况,课后将观察到的数据填入图表中,通过持续观察的方式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3.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温和风力会有所不同,促进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天气变化的影响(15分钟)1. 让学生填写天气变化影响调查表,记录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观察,提出其他天气条件对人们生活和农业的影响,并与同学们分享。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天气变化来合理安排生活和农业活动,如防晒、防寒、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等。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分为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体验。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和结论。
3.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观察并记录其他有趣的天气现象,如彩虹、雷雨、台风等,让他们对天气的观察更加细致和全面。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课《记录天气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课《记录天气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记录天气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了解天气的变化,并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天气。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例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记录和描述天气。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天气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还不会用专业的词语来描述天气,对于天气变化的规律也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并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同时,还需要向他们解释天气变化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并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天气。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天气现象,并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天气。
2.难点: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并用专业的词语来描述天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表达和描述天气。
3.实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天气实例,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和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图片和视频。
2.准备天气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天气情况。
3.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例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来表达天气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天气记录表来记录天气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并互相交流。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记录天气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记录天气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记录天气变化》是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并学会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天气现象的定义、天气变化的规律、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天气现象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关注过天气的变化,但很少有系统地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经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天气现象,从而加深对天气变化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的定义和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并能用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和表达。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天气变化,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通过分析天气变化,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记录法:让学生用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变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记录天气变化的表格和工具。
3.准备与天气变化相关的科普读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天气现象的定义和变化规律,让学生对天气变化有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认知。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深入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天气变化的重要性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实践。
记录天气变化人教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二、记录规定
(7) 大风的起止时间,凡两段间歇 时间超过15分钟,则另记起止时间。
例如:某日大风实际出现时间是:1302-1304
1306-1307 1322-1325 1341-1342 1344-
1345
1302-1325 1341-
1345
二、记录规定
(8) 沙尘暴、雾、雪暴以及浮尘,烟幕、霾、降 水等现象出现,除按规定记录外;当能见度小 于1.0km时应加记最小能见度,并加方括号 “[ ]”。最小能见度是指视程障碍或降水现象 在一次出现过程中的小有效能见度,以米为单 位,取整数。三个等级的雾或沙尘暴连续变化 时应连记。
01615-1657-01820 -1945
可不作雾记录。 ⑸ 当积雨云在测站上空时,可能同时出现雷暴、阵雨
(阵雪)、毛毛雨、雾、冰雹等多种现象,应照实记录。
感谢您的聆听
二、记录规定
(2) 飑只记开始时间。凡规定记起止时间的现象, 当其出现时间不足一分钟即已终止时,则只记 开始时间,不记终止时间。
例如: 1302 1515
二、记录规定
(3) 下列天气现象不记起止时间:冰针、轻雾、 露、霜、积雪、结冰、烟幕、霾、尘卷风、闪 电。 例如:
二、记录规定
(4) 天气现象正好出现在20时,不论该现象持续 与否,均应记入次日天气现象栏;如正好终止 在20时,则应记在当日天气现象栏。
二、记录规定
(5) 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观测簿中的天气现象 栏划分“夜间(20-8时)”和“白天(8-20时)”两 栏。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记入“夜间”栏,只 记符号,一律不记起止时间;白天出现的天气 现象则按上述规定在“白天”栏内记录。
二、记录规定
(6) 凡同一现象一天内出现两次或以上时,其第 二次及之后出现的起止时间,可接着第一次起 止时间分段记入,不再重记该现象符号。
小学科学教案天气变化观察
小学科学教案天气变化观察教案:天气变化观察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是指一段时间内大气状态的变化,并认识到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掌握观察天气的基本方法,并能描述和记录天气的变化。
3. 培养学生对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天气?2. 如何观察天气?3. 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天气观察表格(每个学生一份)。
2. 小组活动所需材料:气温计、雨量计、风向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天气图片,启发他们对天气的思考,并引导他们描述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活动或感受。
2. 探究活动(1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天气观察活动。
每个小组分配一份天气观察表格和观察所需的仪器。
让学生观察并填写表格中的内容,如天气状况、气温、降水情况等。
鼓励学生积极交流,比较各自观察到的结果,并归纳出天气的变化规律。
3. 分享与总结(10分钟)请几个小组的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引导全班讨论天气变化的原因和人类如何适应不同天气状况的方法。
4. 拓展活动(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了解不同地区的天气特点。
每个小组可选择一个地区,通过查阅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料,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季节变化等,并制作图表或海报进行展示。
5. 活动总结(5分钟)请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总结观察天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天气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观察天气的方法。
然而,部分学生在填写观察表格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后续的巩固和练习。
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需要更加积极和有效。
为此,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观察天气的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尽管有些累,我付出了努力。
但是,当那些温暖的笑容,热情的拥抱以及学生学到东西的瞬间,我觉得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对我来说,能够教育和启迪孩子们是一种荣耀。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记录天气变化》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记录天气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记录天气变化》是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包含了天气变化的基本概念、天气图标的认识、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天气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他们对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还不够深入理解,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方法也不够规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认识天气图标,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养成关注天气、关注环境的习惯,培养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天气图标卡片、天气记录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
2.基本概念:介绍天气变化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3.观察天气: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天气情况,认识天气图标。
4.记录天气:讲解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和记录。
5.分析天气变化:学生展示自己的天气记录,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6.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天气变化的基本概念、天气图标的认识、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方法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下册科学_记录天气变化人教版(13张)精品课件
二、记录规定
(6) 凡同一现象一天内出现两次或以上时,其第二次及之后出现的起止时间,可接着第一次起止时间分段记入,不再重记该现象符号。
(3) 下列天气现象不记起止时间:冰针、轻雾、 三、高山站几种特殊情况的记录
⑵ 当云笼罩测站,能见度小于1.
露、霜、积雪、结冰、烟幕、霾、尘卷风、闪 两次闻雷时间相隔15分钟或以内,应连续记载;
起止时间的记法:以该系统第一次闻雷时间为开始时间,最后一次闻雷时间为终止时间。 最小能见度是指视程障碍或降水现象在一次出现过程中的小有效能见度,以米为单位,取整数。
电。 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对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应尽量判断记录。
二、记录规定
天气现象按下表符号记入观测薄:
二、记录规定
(1) 天气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记录。下列天气 现象应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时、分):雨、 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 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雾、雨淞 、 雾淞、吹雪、雪暴、龙卷、沙尘暴、扬沙、 浮尘、雷暴、极光、大风。
二、记录规定
两次闻雷时间相隔15分钟或以内,应连续记载;
位,取整数。三个等级的雾或沙尘暴连续变化 当起止方向不明或多方闻雷而不易判别系统时,则不记方向。
两次闻雷时间相隔15分钟或以内,应连续记载; (6) 同一现象一天内出现两次或以上时,其第二次及之后出现的起止时间,可接着第一次起止时间分段记入,不再重记该现象符号。
4.记录天气变化
一、观测注意事项 二、记录规定 三、高山站几种特殊情况的记录
一、观测注意事项
⑴ 值班观测员应随时观测和记录出现在视区 内的全部天气现象。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对 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应尽量判断记录。 ⑵为正确判断某一现象,有的时候还要参照气 象要素的变化和其它天气现象综合进行判断。 ⑶ 凡与水平能见度有关的现象,均以有效水 平能见度为准,并在能见度观测地点观测判断 天气现象。
2019-2020年三年级下册《记录天气变化》word教案1
2019-2020年三年级下册《记录天气变化》word教案1教学目标1.能使用温度计和自制简易风向仪、雨量器等对天气进行一个星期的观测,采集有关数据,尝试用表格、图形等不同方式整理加工分析数据,并能分析数据做也合理的解释。
2.热爱自然,关注天气变化,愿意进行测量、记录天气和分析测量数据等科学活动,形成认真细致、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3.学习记录天气的方法: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形成关心天气变化、坚持听天气预报的习惯。
内容设计在前两个主题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观察和测量当天的天气情况。
本课将引领学生从持续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入手,进一步探寻天气变化的规律,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由两个活动构成。
1.记录一周的天气。
在学生学会测量天气的方法之后,练习使用自制的测量仪器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在得到充足的数据之后,练习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根据曲线的曲折变化分析描述一周的天气变化,主要是温度变化,找出温度变化的规律,尝试着预测下周的天气变化趋势。
2.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活动(1)教师准备——有关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音像和图文资料:各种测量工具。
学生准备——天气观察记录卡、自制的各种测量工具。
活动(2)天气预报的图片、录像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最近感冒的人很多,这是为什么?是的,天气变化很明显,忽冷忽热,很容易使我们的身体遭受侵袭,上一周的天气是怎样的,可以和大家说说吗?板书:记录天气变化。
学习新课:一、交流一周的天气变化。
1.各小组内交流。
选派一名代表,汇报一周来的天气变化。
2.学画曲线图谈话:当我们想了解一段时期的天气变化时,数据是一个可依据的条件,但是,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出它的变化。
(1)出示曲线图讲:横坐标、纵坐标(2)出示体重图。
1)调查本小组成员体重2)画出作标图3)出示各自的气温记录,各自画出曲线图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天气的变化与测量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天气的变化与测量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天气的变化与测量介绍部分: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的话题之一。
而了解天气的变化和测量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状况。
本教案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天气观测与记录。
一、天气的基本概念在开始学习天气的变化与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1. 温度温度是用来描述空气冷热程度的指标。
我们通常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2.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固态的水粒子,并从云中落下来的现象。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
3. 风向与风力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力则是描述风的强度的指标。
我们可以使用风向标和风速仪来测量风向和风力。
二、天气的变化规律天气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它们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天气变化规律。
1. 季节变化随着季节的变化,气温、降水和风力等天气要素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例如,在夏季,气温较高,风力较小,降水较多;而在冬季,气温较低,风力较大,降水较少。
2. 日变化一天中,白天和晚上的气温、降水和风力也有明显的变化。
例如,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白天风力较大,夜晚风力较小。
3. 天气的突变有时候,天气也会发生突变,例如晴天突然变成阴天,或者出现短暂的暴雨。
这是由于气象系统的变化所导致的。
三、天气的测量与记录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后,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测量工具来观测和记录天气状况。
1. 温度的测量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测量温度,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温度变化。
2. 降水的测量观察天空是否有云朵,并记录下是否有降水。
可以使用雨量计来测量降水的量。
3. 风向与风力的测量使用风向标来判断风的吹来的方向,可以通过观察树叶或者风车的转动速度来估测风力的强度。
四、实践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践活动。
人教部编版 科学 三年级 《记录天气变化》教学课件
连一连
气温计
雨量计
风向仪
湿度计
测降雨量 测风向 测空气湿度 测空气温度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记录天气的变化
天闻数媒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一周天气情况有关数据 的整理和分析,学会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的方法。 2.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情 况是非常艰苦的,但却是非常有 意义的事情。
天闻数媒
一周的天气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一周气温变化折线图 , 并完成下列问题。
日 期
星 期 一
星 期 二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 期 六
星 期 日
正
午
12 点
1
1
1
1
1
1
1
时 的
6
5
5
4
5
4
2
气
温 天闻数媒
从上图可 以看出, 天气较暖 的是星期 ( ),到
周末气温 逐渐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字变化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0
1
2
3
4
5
6
7
8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楚 天
天闻数媒
西南风
▪ 11月26日(周二) ▪ 晴-17~-4℃ ▪ 11月27日(周三) ▪ 大雪-19~-11℃
天闻数媒
星期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天气变化教学设计精选6篇
天气变化教学设计精选6篇《天气变化》教学设计1课标要求: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月中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或高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学习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学习的顺序。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⑴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⑴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⑴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锋面系统。
(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2、低压、高压系统。
(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
)教学难点: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小学科学教案范文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
小学科学教案范文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天气变化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制定科学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利用观察和记录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本文将就小学科学教案范文中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的方法与步骤进行探讨。
一、目标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了解天气变化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掌握观测气象现象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根据小学相关教材的要求,天气变化的教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温度变化、降水和气候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温度计、定量降水计、云量表、风向标等;2. 教具准备:天气变化的图片、实物模型等;3. 教室环境:保持教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参数正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天气变化知识,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实验设计通过对天气变化的观测来记录数据,学生可自行选择采用哪些观测方法,并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
3. 观察与记录学生根据实验设计的内容,在指定时间段内观察天气变化,记录每天的温度、降水情况、云量及风向等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所观测到的数据,分析不同天气变化的规律,例如:温度和季节的关系、降水和云量的变化规律等。
5. 总结与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所观测到的天气变化规律,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比较,通过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天气变化的理解。
五、教学拓展1. 研究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依据和意义;2. 制作天气图表,让学生通过绘制天气图表的方式来展示和分析天气回顾数据。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所观测到的天气变化数据,完成一份小结报告,并提交给老师。
七、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测记录表和小结报告,进行评分;2. 评价指标:观察与记录的准确性、数据分析的合理性、小结报告的完整性等。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培养了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教案天气变化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的特点
小学科学教案天气变化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的特点小学科学教案课题:天气变化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的特点课程目标:1. 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对不同天气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2. 了解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特点和变化;3. 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方法;2. 掌握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准确记录的能力;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理解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准备:1. 天气观察记录表;2. 天气变化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引发对天气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引导问题:1. 今天天气如何?2. 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3. 你们平常都怎么观察天气的变化?Step 2 天气观察方法的介绍(10分钟)通过多媒体或者实物等方式,介绍不同的天气观察方法,并让学生尝试使用。
提供的观察方法:1. 观察云朵的形状、颜色和数量;2.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3. 观察风的方向和强度;4. 观察降水情况(雨、雪等);5. 观察太阳的出没时间和光线强弱。
Step 3 天气观察记录的指导(10分钟)向学生介绍天气观察记录表,并解释如何准确记录天气的变化;鼓励学生用图画、符号或者简短的句子进行记录。
天气观察记录表样例:日期: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云朵:__________风向:__________降水情况:__________太阳出没时间:__________Step 4 天气变化的特点和变化(20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或者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特点和变化,例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等。
教师可询问学生对于不同天气的感受和观察结果,并帮助学生总结特点和变化。
Step 5 学生实践与分享(2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观察方法和记录要点,自行观察天气,并记录在天气观察记录表中。
《记录天气变化作业设计方案》
《记录天气变化》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3. 帮助学生培养对环境的关注和珍爱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天气变化?2. 天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 如何记录天气变化?4. 天气变化与环境珍爱的干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不同天气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兴趣。
2. 进修天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是由大气环流、气压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3. 进修如何记录天气变化:教师示范如何记录天气变化的方法,如观察云的形状、测量温度和湿度等。
4. 学生实践:让学生在课后每天记录当天的天气变化,并在教室上分享自己的记录。
5.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天气变化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环境的关注和珍爱认识。
四、教学评判:1. 学生的记录是否准确、完备。
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 学生是否能够表达对环境的关注和珍爱认识。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组织学生开展环境珍爱相关的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六、教学资源:1. 图书:《天气变化的原因与影响》、《环境珍爱小百科》等。
2. 视频:《探索天气的奥秘》、《环境珍爱从我做起》等。
3. 实物:温度计、湿度计等测量工具。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切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3. 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珍爱观念。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变化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同时增强对环境的关注和珍爱认识,为未来的环境珍爱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