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诵读教案汇编

合集下载

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泻、潜、渊等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

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梁启超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听音韵,听节奏,听停顿,并且大声跟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3.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4.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写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2)写少年是什么样子。

第三部分(3)期待少年的雄起。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思考“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明确: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2.在课文哪部分有所体现?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明确:第一部分。

这组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

这组句子里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是排比。

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就“雄于地球”,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3.第二部分中作者一共写到了哪些事物?明确:红日;(黄)河。

少年中国说教案公开课

少年中国说教案公开课

少年中国说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少年中国说》,使学生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少年中国说》的历史背景。

2. 分析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3. 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扬《少年中国说》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少年中国说》。

2. 参考资料:关于《少年中国说》的背景介绍、相关评论和分析。

3.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少年中国说》朗诵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首古代散文。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其历史背景,掌握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解析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5.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现代社会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扬《少年中国说》的精神。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个人层面出发,思考如何践行《少年中国说》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少年中国说》的时代价值。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和领会《少年中国说》的精神,并在生活中践行。

9.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际行为,评价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理解和践行情况。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时期的有代表性的青年励志文章,如梁启超的《新民说》、陈独秀的《青年杂志》发刊词等,比较不同历史背景下青年观点的异同。

少年中 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少年中 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和对中国少年的期望。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比喻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关系的深刻阐述。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国家在未来会变成什么样?是更加繁荣昌盛,还是面临各种挑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充满激情和希望的文章——《少年中国说》,看看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段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作者用了哪些事物来比喻中国?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作者用“红日初升”“河出伏流”“潜龙腾渊”“乳虎啸谷”“鹰隼试翼”“奇花初胎”“干将发硎”来比喻中国,展现了中国的朝气蓬勃和强大的生命力。

指导朗读,读出中国的蓬勃气势。

2、学习第二段自由读第二段,思考:作者认为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作者认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也就是说,中国的未来取决于少年,少年是中国的希望。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少年的期望。

3、学习第三段齐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未来有怎样的展望?学生回答,教师点拨:作者展望少年中国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和对中国少年的激励。

(四)拓展延伸1、同学们,你们是新时代的少年,你们心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请大家展开想象,说一说。

少年中 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少年中 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作者梁启超及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中“少年中国”与“老大中国”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切期望和对中国少年的鼓励与寄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展现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从而引出课文《少年中国说》。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作者梁启超,突出其在政治、思想和文学方面的重要贡献。

2、讲述《少年中国说》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以及作者希望通过此文唤起民众的觉醒。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4、思考: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四)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例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让学生思考少年与国家的关系。

2、分析文中运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比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形象地展现了少年中国的蓬勃生机。

3、组织学生讨论“少年中国”与“老大中国”的区别,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五)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2、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如何为实现“少年中国”的梦想而努力。

2、推荐学生阅读梁启超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和文风。

13少年中国说教案

13少年中国说教案

教案:《少年中国说》一、教学目标:1.了解《少年中国说》的作者陈映真以及其思想观点;2.理解《少年中国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分析《少年中国说》中的核心观点,并思考其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1.《少年中国说》的作者、内容和意义;2.《少年中国说》的核心观点。

三、教学难点:1.《少年中国说》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从幼儿园到现在的学习经历,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

介绍陈映真的背景、生平和成就,并引导学生了解陈映真在中国青年和教育方面的贡献。

3.理解《少年中国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5分钟)分组让学生阅读《少年中国说》,并讨论以下问题:a.《少年中国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b.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意义?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让全班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4.分析《少年中国说》中的核心观点(20分钟)引导学生按照以下问题分析《少年中国说》中的核心观点:再次分组让学生深入讨论这些问题,并找出文章中的相关段落进行分析。

5.思考《少年中国说》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25分钟)让学生根据对《少年中国说》的理解和分析,思考以下问题:a.你认为《少年中国说》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是什么?b.在你看来,教育应该如何改进以更好地适应当代青少年的成长需求?提醒学生不仅要回答问题,还要给出理由和具体的建议。

6.总结和展望(5分钟)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本堂课的核心内容,并展望下一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五、教学延伸:1.小组展示:让学生组成小组,针对陈映真的理论观点和教育方式,设计相关主题的展示,并邀请其他班级同学观摩。

六、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2.学生对《少年中国说》主要内容的理解;3.学生对当代青少年教育的思考和展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少年中国说》的内容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当代青少年教育的现状和改进方向。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发表了各自独特的观点。

《少年中国说(节选)》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认识“泻、鳞”等生字,会写“潜、试”等生字。

能够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如“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等句子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少年与国家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鹰隼试翼,风尘翕张”中的“鹰隼”“翕张”等字词,需要学生准确理解,才能体会少年的蓬勃力量。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如排比句式“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要让学生感受这种句式的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例如,文中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这种象征意义具有一定难度。

让学生深入理解少年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将这种抽象的关系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认知,并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先进行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例如,教师在范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时,通过激昂的语调、适当的停顿,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强烈情感。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朗读、小组朗读、齐读等。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朗读中的问题,如字音、节奏等进行指导。

2. 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文中描述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红日初升的景象、潜龙腾渊的画面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景象描写,从而体会少年中国的蓬勃生机。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那个时代,作为中国少年肩负的责任,加深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优质教案(精选6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优质教案(精选6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优质教案(精选6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优质教案共六--第一篇(4000)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悲凉凄切、如泣如诉”等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反复揣摩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感悟朱丹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体会比喻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环境描写在文章所起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增强学生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细节描写,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不忘国耻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悟笛声寄托的哀思,体会朱丹悲戚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策略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

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2.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采用朗读、想象等教学方法解决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梳理问题,引入探究1.导语:木笛,一种中国民族乐器。

清音洋溢,圆润厚实。

课文围绕着一支木笛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快速浏览全文,回忆主要内容。

关键词:拒绝,录取。

2.故事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听了故事的概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根据学生质疑梳理成一个问题: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3.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起阅读期待。

(二)深入探究,品读体会1.我们先来看看朱丹什么样?找到描写他外貌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1)指名读语句,提示:云锦,中国传统织品,美若云霞;梅花,冒雪而开,别有风骨。

少年中 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 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文章内容。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和对中国少年的期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比喻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等。

(2)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章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讲授法对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展示中国近代以来发展历程的视频,如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再到如今的繁荣昌盛。

(2)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你们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感受?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梁启超,包括他的生平、思想以及在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成就。

(2)讲述《少年中国说》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停顿和重音。

(3)学生再次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4、理解文意(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大意,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讲述对文章的理解。

(3)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补充和纠正,重点讲解文中的比喻句和排比句,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等,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之情。

5、精读课文(1)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等句子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明白少年与国家的关系。

(2)组织学生讨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怎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6、朗读背诵(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情感。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通用8篇)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通用8篇)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通用8篇)《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2.朗读法教学过程: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作者是谁?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宣传家。

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

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

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sn)发硎(xíng)澌(s)2.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深入阅读。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第一篇:《少年中国说》教案《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4、理解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四字短语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2、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为了祖国的繁荣而积极进取的爱国心与责任心。

教学步骤:一、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人手,引出梁启超先生,再由“戊戌变法”过渡到课文。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

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也叫戊戌维新、百日维新。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

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开白话文风气之先。

著有《饮冰室合集》。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三、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3、学生根据注释自译课文。

4、学生翻译课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错。

《少年中国说》初中教案

《少年中国说》初中教案

《少年中国说》初中教案课程类型:语文阅读理解课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少年中国说》的文章内容,体会梁启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和期望。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少年中国说》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2. 学会欣赏和评价爱国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1. 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文《少年中国说》的复印件或投影仪。

2.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音频文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梁启超的生平和爱国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一个少年应该如何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引导学生思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少年中国说》,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边读边思考,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做好标记。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写一篇以“我心中的中国”为主题的短文,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期望。

2. 学生互相交流,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

六、总结(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老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少年中国说》的教育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少年中国说》,让学生理解了梁启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和期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少年中国说》教案3篇

《少年中国说》教案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7课《少年中国说》27 少年中国说【教学构想】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文体”,具有“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等特点,这在本文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1.类比、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

本文的类比、对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自始至终,一贯到底。

可以说,类比和对比是全文意理建构的骨架。

二是类比处处渗透、笔笔投射,对比多角度多层面,洋洋洒洒。

2.排比、设喻,连珠喷发。

语言形式是文章风格的重要体现。

本文语言给人以滔滔滚滚之气势美,除总体上的平易畅达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设喻的连珠喷发。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比较“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时,就一连用了几十个排比句和几十个比喻句。

像这样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层进等表达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3.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之来则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

有了真实、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汪洋、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教学安排] 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课文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

“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少年中国说》教案3篇

《少年中国说》教案3篇

•••••••••••••••••《少年中国说》教案《少年中国说》教案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年中国说》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少年中国说》教案篇1[教学目的]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汪洋、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课文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

“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作者知耻于当时中国之“老大”,对封建专制的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对满清统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恶痛绝,对国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对国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从内心爆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猛烈抨击这一切令人厌恶的东西,并热情呼唤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

这种昂扬的改革精神和深切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

用老年人来类比“老大”的中国,用少年人来类比“少年”的中国,并从少年人必将取代老年人,认识到少年中国必将取代老年中国,这是进化论的观点。

这种进化论的社会发展观,使梁启超在极其黑暗、衰败的时代,看到了一个腐朽王朝的必将灭亡,并充满希望和信心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其积极因素不能抹煞。

但进化论有待于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否则,它就只能是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武器。

梁启超一生的政治思想多有变化,这恐怕正是进化论观点和改良主义思想在其社会改革实践中得失消长的体现。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

(2)理解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2)学会欣赏梁启超的文学才华,了解其历史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担重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

2. 理解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2. 学会欣赏梁启超的文学才华,了解其历史背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文朗读和背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少年中国说》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韵律。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梁启超及其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韵律美。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教师讲解梁启超的文学才华及其在当时的影响。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诵比赛,提高朗读技巧。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生课后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梁启超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学生对梁启超的文学才华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

2.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讨论积极参与、分享观点等。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下问题:1. 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了文中的意象和寓意?3. 学生对梁启超的文学才华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是否有所提高?4.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八、教学修改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教师应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少年中国说:我的国家我做主教案设计

少年中国说:我的国家我做主教案设计

《少年中国说:我的国家我做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我做主”的含义,认识到自己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掌握部分国家发展现状和重大政策。

2、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角度理解国家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个人行为、生活、创新等方面展示自主立场,参与国家未来建设。

3、情感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关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识重点(1)明确“我做主”的含义。

(2)介绍中国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3)从多个角度阐述中国的发展现状和重大政策。

2、知识难点(1)理解“我做主”在个人和国家中的含义。

(2)根据多个角度分析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国策。

三、教学过程设计课时知识和能力目标主要内容讲课重点1 知识目标:理解“我做主”的含义,介绍中国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了解当前的国家形势和政策。

1. 介绍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

2. 通过PPT介绍中国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3. 介绍当前的国家形势和政策。

1. 理解“我做主”的含义。

2.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

3.了解当前的国家形势和政策。

2 能力目标:从多个角度阐述中国的发展现状和重大政策。

1. 分组讨论,通过观察不同角度的文章或视频,总结发现中国的现状和重大政策。

2. 组内分享,进行讨论。

1. 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讨论和分享,了解不同角度的观点和意见。

3 情感目标: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1. 录制短视频或写作文,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关心。

2. 分享到班级学习平台。

1. 设计和安排拍摄和写作的时间。

2. 引导学生思考、表述和分享的方式。

4 扩展学习和综合评价贴近实际学生生活和接触实践,深入了解当地政策和实践项目。

综合考察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1. 选择实践项目,参与实践活动。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张庆敏河北省灵寿县灵寿镇二中一、教案背景在进行素质教育,培养能力的大环境下,我校开展了提倡爱心,提倡文明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作业分层次,一个都不能少的活动。

二、教学课题《少年中国说》三、教材分析(一)严谨的结构课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本文的论题,表明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理想和追求。

文章采取由反入正的写法,一正一反,壁垒分明,及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也指明了本文的政论性质。

第二部分:(2)第三部分(3):第四部分(文章的附识):引述岳飞的满江红,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二)严密的推理在第二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这一层的前面有三个大的排比句组,把老年人和少年人的性格不同作了对比论述。

每一个排比句组都是从老年人和少年人各自的心理特征说起,层层推理,最后归结到性格特征上来。

例如由老年人“常思既往”这一基本心理特征可以推知其“留恋心”,再由“留恋心”推知其“保守”,又由“保守”推知其“永旧”,最后归结为“照例”。

(三)炽烈的感情本文通篇都贯穿着对少年中国的热情讴歌,而第三段最后一层表现得最为突出。

作者出色地运用了象征兼比喻的写法。

“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潜龙腾渊”,象征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 “乳虎啸谷”和“鹰隼试翼”,象征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奇花”,比喻少年中国的幸福美好生活; “干将”,比喻中国少年的奋发有为。

继之,作者又以“天戴”、第一层(1-6)点明本段中心,说明创造“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层(7-11)展望祖国的美好前程。

“地履”等语句塑造了祖国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

这些描写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里,确实能唤起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爱国热情,坚定民众救亡图存的决心。

教学目标: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词;掌握文章的结构,文中的推理,文中的想象;体会文章炽烈的爱国之情。

朗诵《少年中国说》幼儿园大班教案

朗诵《少年中国说》幼儿园大班教案

朗诵《少年中国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借助资料和注释,掌握重点语句的意思,了解全文的含义,知道少年中国的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抓住关键句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内心强烈的爱国之情,激发自身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①重点:结合史料,理解文章内容。

②难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体会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说在教学过程前的话:先看课后习题,结合语文要素,提取试讲内容的方向。

如本文习题:1、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解析: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到了少年中国的特点,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赞美少年中国,找到选取的象征事物即可。

答:课文用初升的太阳,奔腾的黄河,腾跃的蛟龙,啸鸣的乳虎,展翅试飞的鹰隼,珍奇的花蕾,刚磨好的宝剑来赞美未来的中国模样。

2、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答:首先,少年中国指的是未来的中国模样,因为少年本身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少年中国由中国少年来建设,他们是重要的生力军。

其次,他们两者都是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形象,精神风貌十分统一。

三、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同学们,在上个世纪初,我们国家还很落后,备受侵略。

当时他们轻蔑地称我们为东亚病夫,老大帝国。

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整个国家上下死气沉沉。

就像我们学过的《己亥杂诗》里,龚自珍提到的,万马齐喑究可哀。

在这样的情况下,爱国之士梁启超写了《少年中国说》,要让全国人民激起爱国热情,青年奋发图强,拯救祖国。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拜读梁启超先生的作品。

2、初读课文:要求: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准备质疑。

提问: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含义?3、精读课文:提问:第一自然,你从哪里发现了少年对中国的影响。

提问:说说文章用了什么什么修辞手法,它有什么作用呢?提问:第二自然段,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提问: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哪些事物,结合注释,小组内讨论,说说这些句子让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梁启超在1900年写下的《少年中国说》一文,作者见到古老的中国仍在昏昏沉睡,写下心中理想的少年中国,激励人们勇于改革,发奋图强。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教案标题: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讨论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问题,培养少年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安排: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入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问题的主题,例如“你是否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启发他们对中国问题的思考。

二、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历史时期,例如秦汉、唐宋、明清等,通过资料查阅和讨论,了解该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成就。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将所学内容进行简短的展示,通过图片、演讲等方式介绍自己研究的历史时期,并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

三、探讨社会问题(25分钟)1.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系列关于中国社会问题的问题,如贫富差距、教育不公平、环境污染等,让学生思考并与小组成员讨论。

2. 辩论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项社会问题,并在一定时间内准备自己的观点和论据,进行小组内部辩论。

3. 辩论展示:每组派代表进行辩论展示,教师担任裁判,评选最佳辩论小组。

四、思辨与表达(20分钟)1. 分析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辩论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和总结,结合历史和社会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表达观点。

2. 写作任务:鼓励学生以“少年眼中的中国”为题,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个PPT,表达自己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3. 分享与反馈:学生进行作品分享,并互相评价与反馈,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

五、课堂延伸(5分钟)1.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推荐图书、电影等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的不同方面。

2. 提供简单的小练习或任务,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1.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2. 辩论: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少年中国说教案推荐

少年中国说教案推荐

《少年中国说》教案推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重点:朗读、体会文章感情充沛的特点。

难点:背诵。

步骤:一、导入课文:由"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

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由梁启超怎么会想到变法的思想这一悬念来阅读本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1、重点字、词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果真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惟进取也故日新日图更新故常敢破格打破常规人固有之,国亦宜然本来应当为缘结为一体天戴起苍,地履其黄顶着踏着其他略2、正音恶 WU 澌 SI 硎XING三、提出突破口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四、朗读第一、二段导入1、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的不同如何不同?1)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心保守永旧少年人常思将来希望心进取日新老年人思既往照例少年人思将来破格2)老年人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少年人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3)老年人常厌事一切事无可为少年人常喜事一切事无不可为4)老年人如夕照瘠牛少年人如朝阳乳虎2、归纳用比喻、对比,将少年人与老年人的不同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以整齐的句式层层深入,形象鲜明。

少年人充满朝气,积极进取,敢于破格创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国的特点。

3、朗读,背诵。

注意语势,情感充沛。

五作业:抄写课文,及解释第二课时目的:1、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2、熟读背诵第三段重点:第三段的分析及朗诵难点:第三段的理解及朗诵。

步骤:一、朗读第三段导入二、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的?1、分析这个段落层次2、把握关键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说说二三段的关系。

本段热烈讴歌少年中国,将希望寄托中国少年,层层深入。

3、朗读感受第三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中国说》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说说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

2.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借助微视频。

(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课件介绍时代背景)
课件1、“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世上有一少年中国在”
2、“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二、读通课文
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

)朗读的设计如下:
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课件:课文朗读视频)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三、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1、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

大家齐读,找出作者怎么描述心目中的中国?(学生齐读)
(课件突出“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2、下面,我们就用背读法学习下面这组句子,句子不仅长,而且有点“缠绕”,特难背。

看我们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把它攻下来。

课件出示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请大家先读一遍,体会一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各自低声诵读)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明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让祖国明天更美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
的明天更美好。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用背读法尝试着读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