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富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合集下载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课件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课件
4
2.西方文献中记载的“经济”二字 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先使用“经济”一词。他的《经济论
》一书, 书名由希腊文的“家庭”和“管理”两个字组成, 原意 是家庭管理。
后来, 亚里士多德发展了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将家庭管理置于 奴隶制国家管理的范围, 并在《政治论》中把经济论当作广义政 治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区分了“家庭管理”(经济)与“货 殖”(经商)。亚里士多德认为“家庭管理”(经济)是在于 获取自然供给人类有用的东西。而关于“货殖”(经商), 他则 为是目的在于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对于“货殖”, 亚里士多德认 为最典型的就是高利贷行为。
完全承袭了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四)20世纪90年以来,多元化的主流经济学
自二战后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就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马歇尔 主义经济学中来回交替。 ◆非主流经济学: 比如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经济学、激进经济 学(左派经济学)等。还有新政治经济学 。
10
三、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段时期
11
• 【习题-判断】 • ★重商主义把财富理解为流通领域的产物。( ) •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增加一国财富的途径除了采
金 • 银矿外就是扩大对外贸易。( ) •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促进对外贸易。( )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由威廉·配第(1623—1687)创始。( ) • ★A18.0.亚当·斯密就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 ) • ★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最先提出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 (2)亚当·斯密将其形成完整理论体系 《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第一部系统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著作。 ★反对政府干预,强调“看不见的手”。 (3)大卫·李嘉图就是古典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2015届)题目: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及其当代意义学院:专业:姓名:学号:2015年4月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及其当代意义摘要:在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很多方面都会涉及资本的概念,在哲学领域,资本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果之一就是辩证的批判资本,其资本批判理论建立在对许多经济学派批判基础之上。

以下运用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对资本进行相关的分析,以此来阐明资本批判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关键词:资本批判当代意义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many aspects of the concept of capital will be involved.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capital can be regard as a social relationship. One of the achievements of Marxist philosophy is dialectical criticism of capital,and the critique of capital theory which established in many economic school of criticism.The following use Marx's critique of capital a profound analysis of the capital,in order to clarify the theory of capital criticism and its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Key words: capital criticism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一、资本的内涵资本从产生以来为人类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繁荣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将人类置于现代性统治的困境之中,表现出贪婪、虚伪、掠夺等社会弊端。

马克思的财富与幸福观——《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哲学解读

马克思的财富与幸福观——《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哲学解读

换 中造 成 的个 人 的需 要 、 才 能、 享用 、 生 产 力 等 等
的普遍 性 吗?财 富 岂不 正是 人 对 自然 力— — 既是
财 富 的基 石 , 在 马克 思看 来就 是 劳动 与生 产 。 因为 “ 财富 的本质 就在 于财 富 的主体存 在” l 6 J , 即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7— 0 5 作者简介 : 任 小艳 ( 1 9 8 0一) , 女, 东 南 大 学 马克 思 主 义 学 院 博 士 研 究 生 。主 要 从 事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7 5・
仅是 一种 “自然 存在 物 ” , 而且 还是 一种 “ 社 会存 在
暇时间中享受幸福 , 成 为 真 正 的社 会 的 个人 的 发 展 。
关键 词 : 财 富; 劳动 ; 资本 ; 自由时 间; 幸福
中 图分 类 号 : A 8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5 5 7 3 ( 2 0 1 3 ) 0 4— 0 0 7 5— 0 6
基本 元素 。因 此 , 马克思指 出, “ 不 论 财 富 的 社 会
稿》 正 是在 此 意 义 上 表 明它 是 一 部 具 有 浓 厚 批 判
意味 的政 治哲 学著 作 。

形式 如 何 , 使 用 价 值 总 是 构 成 财 富 的 物 质 的 内
容” 。马克思 在破译 财 富 的物质 形 式 的 同时 , 并 不仅 仅拘 囿于 这 种 外 在 的物 质 表 象 , 而 是 进 ~ 步 透 过有形 的表 象 准 确 地把 握 了 财 富所 具 有 的 “ 采 取 了一种 物 的 形 式 ” 、 “ 隐 蔽 在 物 的外 壳 之 下 ”的

论财富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财富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财富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马克思哲学中的财富问题占据着重要地位,与资本主义有着密切联系。

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财富问题被视为一种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核心。

马克思对财富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与生产关系的紧密关联。

财富问题推动了阶级斗争的发展,引领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财富问题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理解和改变社会结构具有启示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财富问题探讨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为我们思考和解决财富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财富问题、资本主义、哲学体系、阶级斗争、生产关系、社会影响、批判、深远意义、启示、引领作用。

1. 引言1.1 马克思对财富问题的重视马克思是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财富问题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认为,财富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财富问题是贯穿于马克思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他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分析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对财富问题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对财富分配不平等现象的关注上。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导致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种不平等的财富分配会加剧社会的分裂和矛盾,最终导致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在马克思看来,财富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

财富的分配关系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实现人们共同富裕的目标。

马克思一直致力于探讨财富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和思想。

1.2 财富问题与资本主义关系密切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财富的集中趋势日益明显。

由于竞争加剧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少数资本家控制了大量生产资料和财富,而广大劳动者只能依赖出售劳动力生存。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启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启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启示作者:廖佳怡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4期摘要:从根本上来讲,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础就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也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它能够在根本上深入探究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并有针对性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文化等因素的纵深发展,针对这样情况,本文着重论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启示,希望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现实意义;理论启示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认为,价值所体现的是无差别的一般性的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和汇集。

然而价值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如果只是有一般性的劳动是完全不足够的,务必与别的生产性要素紧密结合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构成价值,换句话说就是,针对价值形成的层面而言,劳动形成或者是构建起价值的前提是有条件的,对于马克思哲学理论所涉及的劳动价值理论来说,把整个商品生产过程看作是一种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有机统一体,也就是说,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所创造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意义上的劳动所创造的是商品的价值。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启示从根本上来讲,人类的活劳动构成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认为,无差别的人类一般性劳动,才能创造出价值,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价值和财富有相当程度的联系,但是他们是两个含义差别很大的概念,价值所体现的是人类的一般性劳动的凝结,但是劳动并不仅仅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也就是物质财富的唯一的途径,就像威廉·配第所说的那样:“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简而言之,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的二因素及劳动的二重性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中,所称之为的生产劳动的二重性主要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社会的分工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然而,很多经济学家都对于一个事实没有有针对性的加以强化,那就是,如果说商品有二重性,但是像斯密、李嘉图等相关学者,仅仅单纯对于劳动进行分析,就只能认识到表象而产生很多误区,从本质上认识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认为这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从根本上来讲,在商品具备了使用价值之后才能够真正形成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世纪法国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 19世纪四十年代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1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社会根源①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③无产阶级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与资产阶级做斗争。

(2思想理论条件(思想渊源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其中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3 社会实践条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 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概念?答: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答:(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由马克思主要创作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他学术生涯的一个里程碑。

在1844年,马克思写完了这部著作,并力图将其当作一部全面的、系统的、理论的和历史的经济哲学,以反映他本身思想的综合发展。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有四个主要部分,分别为马克思论文:关于货币和贸易,关于财富的质量和价值,关于财富的交换以及有关这些讨论的总结。

第一部分主要讨论货币与贸易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客观规律。

他强调货币、贸易和物品之间的关联,本着货币中心的观点论述了货币的社会功能、经营服务的分工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

第二部分,马克思探讨财富的质量和价值,重点分析了商业作业的贡献,展示了财富的分布方式及其定价的法则。

他指出,劳动是产生财富的本质和价值的唯一根源,劳动结合能力、时间和材料,才能产生财富和价值,因此它是产生财富的最重要因素,并成为社会财富变化的决定因素。

第三部分,马克思介绍了财富的交换,重点讨论了商品的交换及其劳动的分配问题,谈到了物价的比率、价值的分析,以及消费对财富在社会变化中的角色。

最后一部分,马克思总结了他在前三部分中所提出的问题,提出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有价值的见解,以及在哲学上的讨论,揭示了他关
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观点,进而指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劳动价值理论的实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马克思认识论、劳动观、社会经
济结构和社会经济变化的认识,以及社会财富的分配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马克思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以后社会科学家们的继续研究提供了基础,可以说在经济哲学的发展史上,它占有特殊的地位。

(完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完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原著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中文二版第一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完成于1844年4~8月间,主要内容是马克思关于古典经济学、共产主义和黑格尔著作的经济学哲学笔记。

《手稿》是体现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著作,但在马克思生前并未发表,直到1932年才首次公诸于世,并由此引发了西方思想界长达几十年的“《手稿》热”。

下面我们就来大致了解一下《手稿》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历史背景这部《手稿》因为是在巴黎完成的,所以又称《巴黎手稿》。

巴黎时期是马克思社会政治思想的转折时期。

在此之前,马克思先是于1842年开始为德国民主派机关报《莱茵报》撰稿,批判当时的普鲁士专制制度;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因此认识到,单纯的理论批判并不能真正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为此,马克思于1843年10月来到巴黎,开始深入考察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等,并亲身参加巴黎工人的革命活动.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开始了他们令人称颂的友谊与伟大的事业;在巴黎,马克思和卢格筹划出版了《德法年鉴》;在巴黎,马克思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强调以暴力革命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的解放;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神圣家族》的写作。

后来人们知道,也正是在巴黎,马克思完成了这部重要的《手稿》,它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的标志,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第一个关键点.《手稿》的写作还有其特定的思想背景。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其目标的,而科学技术能够帮助资本家更好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作为科学技术的思想基础的科学理性就成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第一大精神支柱。

同时,对利润的无限追求促使资本主义不断地刺激消费,不断地生产和满足人的需要,而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道主义强调要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因此,人道主义自然就成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第二大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考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考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考点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学说。

以批判资本主义以、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的组成部分。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事物矛盾运动,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建设规律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其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周期型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欧文傅立叶)三大理论来源相对应产生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最鲜明的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022年吉林工商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吉林工商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吉林工商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2、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3、“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4、度是()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5、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6、“物的依赖性关系”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B.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8、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主要依据是()A.现代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和觉醒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9、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10、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11、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A.古为今用方针B.历史分析方法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全盘否定的分析方法12、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3、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介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介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介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历史背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亦称《巴黎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1844年4-8月在法国巴黎写的一部手稿。

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即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著作标志着马克思已最终地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并开始了向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接近。

《手稿》的写作是马克思旱期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曾经历了两次决定性的转折.第一次是在《莱茵报》被查封后,马克思回到克罗茨纳赫。

为了反思在《莱茵报》期间亲身接触到的现实社会的政治斗争,解决因现实与黑格尔理性哲学的矛盾所产生的“苦恼的疑问",他阅读并研究了有关法国、英国、德国的20多部历史著作,写出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得出了法的关系如同国家形式一样决定于“市民社会”,而“市民社会”的解剖侧应求之于政治经济学的结论。

这既标志着马克思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也说明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马克思思想深化的必然结果。

第二次是1843年10月底,马克思迁往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中心——巴黎。

在这里,马克思亲自参加了工人的革命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到物质力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意义,写出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两个转变,为了进一步揭开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市民社会”的秘密,马克思搜集了大量的材料,细心地研究了法国革命的历史,打算写一部《国民公会史》.然而,这种研究使他认识到,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发展的结果,而阶级斗争又是由经济发展所决定的。

这时,恩格斯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也给马克思很大启发,使他进步认识到只有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基础上,才能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改造方式.于是,马克思放弃了《国民公会史》一书的写作,并改变了他原定的既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又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庞大计划,开始系统地研究从布阿吉尔贝尔和魁奈经过斯密和李嘉图到萨伊、穆勒的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从对政治法律的批到深入到对经济的批判.这期间,马克思共做了9本摘录札记,即通常所说的《巴黎笔记》,《手稿》则集中体现了这时期马克思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手稿》由一个序言和三个手稿组成,每个手稿中又包括几个片断.第一手稿包括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和异化劳动四个片断;第二手稿包括私有财产的关系一个片断;第三手稿包括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五个片断,其中只有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是马克思的原标题,其它标题包括书名、序言和三个手稿的区分,都是在出版时由编者加的。

马克思主义的财产公有制观念

马克思主义的财产公有制观念

马克思主义的财产公有制观念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财产公有制是一种基本的经济制度,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

马克思主义的财产公有制观念倡导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所有制,即通过社会集体所有、管理和分配经济资源,实现财产的公有化。

财产公有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独特的经济观念之一。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私有制经济制度存在着生产过剩和贫富悬殊等问题,无法实现公平分配和社会福祉的最大化。

因此,他们主张通过建立财产公有制,即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实现集体所有和管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财产公有制有助于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生产力的最大化。

在财产公有制下,生产资料不再受到私人所有者的个别占有,而是属于整个社会的集体所有,并由社会民主劳动者共同管理和使用。

这样,社会可以更好地调动和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财产公有制的建立也有助于消除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私有制制度下,贫富悬殊导致社会阶级分化和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存在,而财产公有制的建立可以削减个体之间的差距,提高社会整体的福祉水平,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财产公有制观念强调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所有制,主张财产的公有化,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财产公有制的建立有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第29卷㊀第4期Vol.29㊀No.4北京印刷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2021年4月Apr.20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吴菲琼1,庄龙强2(1.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漳州363000;2.福建漳州发展集团,漳州363000)摘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最新成果,也是指导中国发展新时代经济建设的基础理论,能够使我们在面对实体经济转向以及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问题上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㊂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今天看来依旧具有新鲜的时代性㊂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且从中汲取对于当前社会发展有益的因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在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规律,对于推进我国市场经济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㊂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意义;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图分类号:F091.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8626(2021)04-0087-03㊀㊀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对于世界经济以及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遇见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今时代的发展贡献出中国人民的智慧[1]㊂从全球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上来看,当今世界中的经济发展体系依旧处于全球资本主义时期㊂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今社会中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性㊂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依旧是一个重要问题㊂我国经济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进行调整,使分配制度改革进程得到了推进,同时也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社会主义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中的基本经济制度㊂一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学术价值㊁思想价值㊁方法论价值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意义的概括㊂(一)学术理论的历史意义使大卫㊃李嘉图跌倒的那个深坑并没有困住马克思,从这一点上就表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理论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㊂大卫㊃李嘉图是马克思所处时代中经济学方面的重要人物,经济学达到高峰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李嘉图对于劳动价值一元论的观点一直深信不疑的坚持,但也是这一观点导致他在面对资产阶级的质疑时变得哑口无言[2]㊂其受到资本家质疑的问题是:如果坚持劳动价值一元论的观点,那么雇佣不同劳动力所花费的资本不同得到的利润也就不会相同,但是事实却是相同比例的利润出现在了雇佣不同劳动力所花费的资本中,由此就可以说明劳动力与赚取的利润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李嘉图所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㊂面对这样犀利而又尖锐的疑问,李嘉图选择了沉默,最终导致其政治经济学的衰败㊂而马克思在经过这一深坑时并未像李嘉图一样跌落到坑底,他创立的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平均利润理论使他从李嘉图跌倒的地方站了起来,对于资产阶级的质疑和挑战马克思进行了科学有力的回击,并使自己的劳动价值论承受住了时代的攻击以及资本家的质疑,从而迎来了政治经济学发展中新的高峰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人们的生产性劳动制定了新的界限,深化了人们对于创造价值的劳动认知,同时也击溃了资产阶级对于李嘉图劳动价值一元论的质疑,将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进行了提高,使工人清楚认识到雇主与工人之间的关系,也使工人阶级看清了自身的发展道路,那就是工人阶级要想获得真正的解放,就必须将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制度推翻,从而获取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自身经济的解放[3]㊂(二)方法论的历史意义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意㊀㊀收稿日期:2021-01-10义进行探讨的时候,我们可以从阶级整体的方法以及历史的方法两个角度来看㊂马克思反驳资产阶级所提出的质疑时采用的方法就是整体分析法,如果从个体角度出发,对资本和工人之间关系的阶级本质就不能够进行清楚的分析,造成个别雇主在短时间内将工人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进行改善就能够诱惑工人继续为其效力,导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利益潜藏于短期改善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的外表下㊂当恶行暴露之后工人开始执迷于不断罢工㊁砸毁机器的自发斗争中,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倒退㊂而将蒙在工人们眼睛上的黑布揭开的正是马克思的阶级的㊁整体的分析方法,使工人认清了自身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跳出了以往窄小的天地,对于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有了更为清晰直观的认识[4]㊂非历史方法㊁原子方法是资产阶级所使用的方法,在他们的认知中认为资本关系自古就有且会永久存活㊂但是马克思所宣扬的事实却是资本只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所存在的一个段落,既不是自古就有,也不会永世长存㊂在资本主义之前,封建社会中发展的趋势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资本主义时期则是人与物的合作,资本家只是将封建社会中抽打人皮肉的有形鞭子转换成了抽打人经济的无形鞭子而已,通过掌控经济的方式实现对人的继续奴役㊂马克思通过生产㊁分配㊁交换的三个角度对资本灭亡的必然性进行了论证,但是资本作为一种有机体束手就擒也不会是它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风格,而资本所寻找的出路则是加强对一种商品的劳动力投入,使其所获取的利润空间减小,转而开发新的产品提高其价格赚取利润,以此来增强自身的生命力㊂在资本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之下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只是一句空谈呢?当然不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种资本顽强生命力的表现对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进行解决,痼疾依然留存资本之中[5]㊂(三)思想创新的历史意义在马克思发表‘资本论“之后,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同时对工人阶级才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㊂在工人自己养活自己的同时还养活了趴在工人身上吸血的资本家㊂站在以往传统的观念角度来看,好像是资本家给了工人工作的岗位,养活了工人,但是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我们会发现,工人在资本家手下进行劳动,在赚取自己工资养活自己的同时,还创造了剩余价值以及利润,养活了资本家;其次,当我们换一个角度,从资本再生产的方向来看,资本家所享用的财富是他在对工人掠夺的基础上得来的,假如说资本家没有工人为其日复一日的创造利润,迟早有一天资本家的财富会消耗殆尽㊂但事实上,资本家的财富不仅没有消耗殆尽,反而越来越多,那么多出来的财富是从哪里来的呢?那就是工人在不断创造中为资本家所赚取的利润[6]㊂马克思的这些观点改变了工人发动革命的根本性质,工人发动革命不是为了抢夺资本家的财富,而是拿回属于自己原本所创造的劳动价值,这样颠覆性的思想与当时的传统看法截然相反,甚至工人阶级自己都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的提出开启了工人阶级思想上的变化㊂二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具有的时代价值(一)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识随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蕴含的中国特色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融合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特色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㊂在中国新常态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发生了根本变化㊂在对资本主义的劳动价值㊁生产关系㊁生产方式㊁交换关系中进行解剖和分析的时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资本剥削的本质进行了揭示[7]㊂同时,科学社会主义的制度思想也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弊端和风险反思的基础上所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具有战略思维以及远大发展目光的视角下得了一种全新的启示和前进方向㊂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理论成果在新常态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将新常态下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的基本现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设想相结合,从而使我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进一步进行了利用与研究,使得新常态下的市场经济建设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由此造就了我国市场经济在2018年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900309亿元,与2017年之时相比较增长了6.6%,实现了原本所设定的6.5%的预期发展目标(见表1)㊂88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年表1㊀2018年中国GDP发展情况分季度看我国2018GDP相较于2017年增长情况分产业看我国2018GDP相较于2017年增长情况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6.8% 6.7% 6.5% 6.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64734亿元㊁3.5%366001亿元㊁5.8%469575亿元㊁7.6%(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新常态下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价值在于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实践中具有科学的指导价值㊂经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的指导,我国市场经济在近些年来取得飞速发展[8]㊂笔者收录了2012-2018年间我国GDP的变化情况,具体见表2㊂表2㊀中国2012-2018年中国GDP季度核算主要数据我国GDP绝对额/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全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全年2018900309 6.8 6.7 6.5 6.4 6.6 2017827122 6.9 6.9 6.8 6.8 6.9 2016744127 6.7 6.7 6.7 6.8 6.7 20156767087.07.069 6.8 6.9 20146361397.37.47.27.27.2 20135880197.87.57.97.67.7 20125341238.07.57.48.07.7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科学理论的指导以及创新相结合㊂当前的市场经济融合了较为复杂的多方面因素,相较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经济发展形势有着很大的差异[9]㊂但是客观的运行轨迹始终是人类世界中经济发展的基本轨道,因此在21世纪的经济发展形势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蕴含的科学理论指导和理论成果在新常态下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依然具有指导作用㊂因此对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我们要主动将其把握在手中㊂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现实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角度,同时也是对于世界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回应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是解决经济在新常态发展趋势下出现各种问题的基本手段㊂尽管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中国经济增长快速,但是市场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着的城乡贫富差距㊁扶贫攻坚㊁经济下行等诸多短板,因此,对于中国市场中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以及优化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㊂科学理论的指导是破解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难题的唯一钥匙,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新常态下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探寻破解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形势下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启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包含的时代价值[10]㊂三㊁结语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依旧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㊂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之下,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二者优势在相互结合发展的情况下得到了充分发挥,充分证明了在维护社会主义正义与公平方面我国市场经济所发挥的积极作用㊂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下,应对于国家权利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对于计划体制所产生的影响加紧对其消除,对于市场经济以及国家权力的边界线不断进行探索和拓展,从而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公平㊁高效的发展环境㊂参考文献:[1]㊀李健,李冉.世界历史视野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378(3):66-73,114.[2]㊀许屹山,傅康.新时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探微[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198(3):22-24. [3]㊀刘力歌.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学说[J].中国商论,2018,757(18):174-175.[4]㊀郑尚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8,118(4):26-27.[5]㊀何毅亭.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J].新湘评论,2018,239(11):19-21.[6]㊀张小艳,张轩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J].党史博采(下),2018,576(12):27-28.[7]㊀杨万甫.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6):11-15,26. [8]㊀赵佳琪,辛绍军.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探究[J].科技风,2018,353(21):234.[9]㊀邹丽芬.论新时代下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89(6):11-14.[10]崔向阳,钱书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域中的文化产业价值链构建与升级研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4(1):113-119.[11]王立胜.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价值[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8,12(3):33-46. [12]顾钰民.联系时代和实践新因素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J].经济纵横,2018,390(5):2,12-16.(责任编辑:谢蓓)98第4期吴菲琼,庄龙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财富观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财富观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财富观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演变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理论体系。

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财富观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和批判,也是他对未来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想。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认为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经济基础又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

马克思主张,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结构。

财富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的财富观认为,财富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和生产活动的结果。

人们通过劳动,将自然界的资源加工成有用的产品,并通过交换和分配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财富不仅包括物质财富,如土地、工具、机器等生产资料,还包括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和精神财富,如技术、知识、艺术等。

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财富的生产和分配方式被私人占有和竞争所支配。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利润和剩余价值为基础,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利润和财富的增长。

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不仅呈现出巨大的不平等,也导致了社会的剥削和压迫。

马克思认为,财富是社会共同创造的,它应该为整个社会所共享和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马克思主张财富的生产和分配应该由整个社会集体管理和决定。

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将消除私人财产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压迫,实现财富的公有化和公平分配。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财富观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是深远的。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日益加大、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马克思的财富观提供了一种解决贫富分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路。

通过实现财富的公有化和公平分配,可以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人民的幸福。

实现马克思的财富观所描绘的社会主义理想并不容易,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改革和完善社会制度,以便更好地实现财富的社会化和共享,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使用声明:1.该资料为个人整理,部分题目纯手打,难免出现错别字等纰漏,还请大家理解。

2.英语系马原老师说考第一套题的可能性较大。

简答题和论述题的答案少数是考研真题或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及马原课本课后习题标准答案,并没有真正系统性回归课本。

若想要回归课本问题后面有页码请自行整理。

至于资料的取舍,还是请大家自己决定。

本资料仅供参考。

3.考试时间6月30日 8:40-10:404.祝大家考神附体取得优异的成绩一、单项选择1.垄断价格就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2.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这句话揭示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C.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在一起D.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就是“机器排斥工人”的过程4.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理论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5.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6.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2022年北海康养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北海康养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北海康养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2、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A.原始社会B.阶级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3、“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A.相互矛盾的B.完全不同的两回事C.有着内在联系的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4、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7、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11、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12、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13、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14、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国家政权C.生产资料公有制D.唯物史观15、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理论斗争B.议会斗争C.经济斗争D.政治斗争二、多项选择题1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 ?欧文D.托马斯 ?莫尔17、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D.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18、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有()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1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B.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C.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D.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2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三、辨析题21、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体系。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者:侯风云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2年第03期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认为商品世界的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

相比于要素价值论的世界观,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尽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已经传播多年,但人们對于劳动价值论的完整内容和理论与实践意义理解得并不十分清晰、准确、到位。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和观点证明。

劳动价值论的实践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革命意义,二是建设意义。

前者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下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后者则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须有与其相应的基本制度基础做保障。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01(2022)03-0001-08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世界观我们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世界观,这一提法确实是一种创新。

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认为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总的观点。

我们认为世界由许多方面构成,世界是什么样的取决于构成世界的许多方面是什么样的,就是说你对世界的看法取决于对世界不同事物的不同看法。

在人类社会中,价值和财富的创造构成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价值是怎样创造的?由谁来创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这确实形成看待世界的重要观点。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财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财富是什么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及价值创造的最基本的观点,因此我们讲它是一种世界观。

价值论的世界观有多种。

劳动价值论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相对于要素价值论或效用价值论这样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而言的,可以具体表述为它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一种世界观。

我们理解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不同利益群体(利益集团)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1-2]。

马克思《资本论》当代价值解读

马克思《资本论》当代价值解读

马克思《资本论》当代价值解读作者:陈爱娟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0期摘要:马克思《资本论》解读了资本的野蛮与文明,看到资本最终自我灭亡的历史命运。

资本的野蛮需要批判,但它的确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可以用资本作为推动发展的一种手段,以资本为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便利,寻求高层次发展。

《资本论》还探讨资本发展路径,揭示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及无产阶级贫困理论。

当代中国需要意识到运用资本只是一种手段,完全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度和道路范围内主动引导资本,发挥并挖掘其全部能量。

关键词:《资本论》;资本逐利性;生产力;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10-0011-05“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这是《资本论》中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它形象地表达了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态度。

马克思从商品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剩余价值规律,揭示资本的内在趋势,批判拜物教,把资本看作一个历史范畴;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就会成为自己的限制,进而自然消亡。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维度解读,尽管资本生性逐利附带着的就有野蛮,但它兼具文明的一面,即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曾经发挥过无法替代的生产力推动作用。

一、用资本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原理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财富《资本论》是马克思全面考察资本本质及其历史使命的理论结晶,对资本的认识辩证而又现实,对其内在矛盾的认识客观而又深刻。

首先理性认识资本的逐利本质。

马克思用深刻而又犀利的文字,将资本野蛮扩张和罪恶本性揭露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深谙历史辩证法的他也充分认可了资本的文明。

资本贪婪逐利本质驱使资本家从最初攫取绝对剩余价值过渡到榨取相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从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把科学技术的进步挤进生产过程,在日益将生产工人物化的同时,客观上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推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浅析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

浅析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

浅析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摘要】本文将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浅析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

在将对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简要介绍。

正文部分将分别探讨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以及两者的异同点比较、应用和影响。

在将总结韦伯与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的现实意义,并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并探讨其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关键词】韦伯、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异同点比较、应用、影响、现实意义、进一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韦伯与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简介韦伯与马克思是两位重要的社会学家,他们对社会分层理论都有着独特的见解。

韦伯强调了社会的多元性,认为社会分层是由多种不同的因素组成的,如权力、财富、社会地位等。

他提出了三种主要的社会阶层:贵族阶层、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而马克思则着重于社会的经济结构,认为社会的分层主要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即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他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并预言了无产阶级最终会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尽管韦伯和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它们都对我们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在当今世界,社会分层问题依然严峻,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和借鉴这两位社会学家的思想,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和发展路径。

2. 正文2.1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包括三大类:财产阶级、身份阶级和政治权力阶级。

财产阶级是指那些依靠财富和资产积累而形成的社会上层阶级,他们通常享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身份阶级是指那些通过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而形成的阶级,包括行业、职业、教育等因素。

政治权力阶级是指那些通过政治力量和权力手段控制社会资源和生产关系的阶级。

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是由不同的社会资源、权力和地位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有人提起财富问题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研究者会认为,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

试问,有谁能够在已经出版的、关于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著作中,找到论述财富问题的专门章节呢?的确,财富问题从未真正地进入过马克思哲学研究者们的眼帘。

然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表明它本身就是合理的,反倒表明,研究者们从未真正地理解过马克思哲学,因为他们是从传统哲学,而不是经济哲学的视角出发去理解马克思哲学的。

[1]我们认为,确定的对象总是从相应的视角中显现出来的,只有当研究者们把视角切换到经济哲学上去时,他们才有可能看到财富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问题与概念长期以来,当人们从传统哲学的视角去看待马克思哲学时,常常把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实,正像抽象的“思维”不能代替具有实践倾向的、具体的人一样,笼统的“存在”也无法把人的生存活动与物的现成摆放之间的差异彰显出来。

事实上,马克思哲学作为实践唯物主义,根本不可能把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视为自己的基本问题,而是把“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视为自己的基本问题,因为这双重关系正好统一在人的生存实践活动中,而从经济哲学的视角看,人的生存实践就是生产劳动。

在生产劳动中,一方面,人必定要与物打交道(人与物的关系);另一方面,人必定要与他人打交道(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关系)。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

”[2]由此可见,从一方面看,“人与物的关系”是通过“人与人的关系”的媒介才得以发生的。

反之,从另一方面看,没有“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也难以为继。

事实上,这双重关系是不可分离地纠缠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

[3]我们先来考察一下,人必定要与之打交道的“物”(Dinge)究竟是什么?从经济哲学的视角出发,可以把物区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广义的物”,泛指生产劳动中的自然界、自然界中的具体事物、原料、工具、机器设备、产品、废料等等;二是“狭义的物”,专指生产劳动的结晶——产品(Produkt)。

因为人的生产劳动的根本目的是获得产品,因而在物的所有样态中,产品始终起着核心的作用。

而当产品作为交换的目的而被生产的时候,它就成为“商品”(War e)了。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言归正传了,因为商品就是“财富”(Reichtum)的元素。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4]这样一来,我们就明白了,在马克思哲学中,财富不但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边缘性的概念,而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

我们再来考察一下,人与人之间关系(即社会关系)的实质。

列宁敏锐地发现:马克思“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即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5]在马克思那里,既然社会关系的实质是“生产关系”(Produktionsverhaeltnis),那么,生产关系的实质又是什么呢?马克思告诉我们,是“财产关系”(Eigentumsverhaeltnis),因为财产关系“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6]那么,作为财产关系基础的“财产”(Eigentum)又是什么呢?马克思指出:“财产最初意味着(在亚细亚的、斯拉夫的、古代的、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中就是这样),劳动的(进行生产的)主体(或再生产自身的主体)把自己的生产或再生产的条件看作是自己的东西。

”[7]马克思这里说的是财产的最初含义,即古代的人把自己在生产劳动中常用的工具理解为财产。

其实,财产就是可以从所有制上确定归属的财富。

于是,我们又发现,即使在探讨“人与人的关系”时,最终也会通过财产关系而不得不返回到财富问题上来。

也就是说,在马克思哲学的语境中,财富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既然财富问题贯穿于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中,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事实上,只要人们把视角从传统哲学切换到经济哲学上来,立即就会意识到,他们在探讨马克思哲学时忽略财富问题是理论上多大的失误。

劳动与财富什么是财富?马克思告诉我们:“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8]那么,使用价值又是什么呢?马克思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

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因此,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钢石等等,就是作用价值,或财物。

”[9]如果我们继续追问:财富是怎么产生的?人们通常会回答道:财富是“劳动”(Arbeit)创造的。

但这个回答已经包含着一种危险,即把劳动理解为一切财富的源泉。

马克思并不同意这样的答案。

事实上,当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爱森纳哈派把“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这句话写入哥达纲领,并作为这一纲领的第一条款时,马克思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10]在这段重要的论述中,马克思不仅重申了财富的含义,而且提示我们,在探索劳动与财富的关系时,决不能忽略自然界这个基础性的环节。

众所周知,人类最初处于游牧状态中,逐渐在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合适的地方定居下来,并发明了弓箭,学会了制陶,懂得了动物的驯养和植物的栽培,甚至掌握了冶炼技术。

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语言也应运而生,成为他们相互交流的工具。

其实,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自然界或大地上展开的。

因此,马克思说:“人类素朴天真地把土地看作共同体的财产,而且是在活劳动中生产并再生产自身的共同体的财产。

”[11]这种素朴天真的观点也启示我们,人类始终怀着感恩的思想,把自然界或大地理解为财富的源泉之一。

事实上,没有自然界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不但劳动失去了对象,人类自身也无法生存下去。

当然,马克思肯定“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意图并不是否认劳动在财富创造中的巨大作用,而是强调,劳动,尤其是人类早期的劳动,必须依赖自然界。

事实上,谁也没有比马克思更多地肯定劳动在财富创造中的基础性的作用。

1840年,法国学者蒲鲁东出版了他的著作《什么是财产?或关于法和权力的原理的研究》,马克思在1865年月1月24日致约·巴·施韦泽的信中,对蒲鲁东的著作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评论。

马克思指出,蒲鲁东在书中提出的“财产就是盗窃”的观点是对布里索的剽窃,因为后者早在1789年以前的类似的著作中已经提出了这个观点。

马克思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蒲鲁东实际上所谈的是现存的现代资产阶级的财产。

这种财产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只能通过批判地分析‘政治经济学’来给予答复,政治经济学不是把财产关系的总和从它们的法律表现上即作为意志关系包括起来,而是从它们的现实形态即作为生产关系包括起来。

”[12]在马克思看来,要了解财产或财富的实质和起源,就得借助于政治经济学来分析生产劳动过程和生产关系中蕴含的分配原则,而不是怀着高尚的道德义愤,耸人听闻地谈论什么“财产就是盗窃”。

事实上,财产主要是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的,而不是通过盗窃得来的,因为盗窃本身只能转移财产,而不可能创造财产。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仅是财富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在批评费尔巴哈的肤浅的唯物主义学说时,马克思指出:“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只要它哪怕只停顿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用他(费尔巴哈)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就没有了。

”[13]后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进一步阐发了马克思的观点。

当杜林强调财产源于暴力的掠夺时,恩格斯责问道:“但是这种财产是怎样来的呢?无论如何,很清楚,虽然财产可以由掠夺而得,就是说可以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但是决不是必须如此。

它可以通过劳动、偷窃、经商、欺骗等办法取得。

无论如何,财产必须先由劳动生产出来,然后才能被掠夺。

”[14]事实上,劳动不仅在财富创造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且正是通过劳动和劳动所创造的财富,“人与人的关系”的发展受到了实质性的推动。

众所周知,原始部落之间常会因为资源或财产而进入战争状态。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战争就是每一个这种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最原始的工作之一,既用以保护财产,又用以获得财产。

”[15]那个时候,俘虏或者直接地被杀害,或者通过祭神的方式被杀害,但随着原始生产工具的发展,一旦俘虏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财富大于他本人必需消耗的财富(即养活他自己的必要的生活资料)时,俘虏就不再被杀害了,他转化为奴隶,而奴隶的使命就是通过劳动养活自己,同时为主人创造财富。

这样一来,“主奴关系”这一新的社会关系就产生了。

[16]实际上,“人与人的关系”的任何重要的发展都受惠于劳动和劳动所创造的财富的推动。

如果说,财富的秘密必须通过生产劳动才能索解,那么,财产的秘密就必须通过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结成的生产关系才能索解。

总之,财富主要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但劳动并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家庭与财富如前所述,人类必须通过劳动创造出财富的基础部分——物质生活资料,才能生存下去,这是人类的第一个基本特征。

人类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他们是有性别的存在物,只有在异性关系中,人类的种族才能延续下去,而家庭乃是异性关系的载体。

我们发现,在财富本身的积累和发展中,在公共的财富向私人的财产转换的过程中,“家庭”(Familie)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这种重要的作用又常常借助于权力得以完成。

实证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启示我们,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若干氏族组成了胞族,而若干胞族则组成了部落。

在“马·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一书摘要”中,马克思借用柯瓦列夫斯基的部分表述,明确地概括道:“总之,过程如下:(1)最初是实行土地共同所有制和集体耕种的氏族公社;(2)氏族公社依照氏族分支的数目而分为或多或少的家庭公社,即‘南方斯拉夫式的家庭公社’。

”[17]在马克思看来,一方面,氏族公社的每个成员都共同拥有财富的最初表现形式——土地,集体进行耕种,并选举酋长,对集体生活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氏族公社又是以家庭为细胞的。

事实上,正是家庭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氏族公社最后解体的重要酵素。

人类最初像其他动物一样,处于杂乱的性关系中,即任何两个异性之间都可以发生性关系。

这种状态先过渡到禁止父母与子女性关系的血缘家庭,再过渡到禁止姐妹和兄弟之间性关系的普那路亚家庭,再过渡到性关系不完全确定的对偶制家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