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简便计算资料评课稿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资料评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资料评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评课稿推荐今天听了秦老师的加法运算律一课,感受颇深。

下面就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体会。

1、这节课结构清晰,安排合理。

本课分三大块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两者之间的比较练习。

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老师都按“情境导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比、抽象概括—实践应用”步骤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教学重难点突出,并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2、练习层次分明,做到循序渐进。

在整节课中,秦老师把练习分成了两大块:一是学习完新知后,安排了针对性的练习,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学得更加扎实有效;二是在比较两个加法运算定律后,安排了综合性的练习,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横向比较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所学知识。

3、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

教学中秦老师注重了举例、观察和讨论,让学生通过举例,经历分析、综合、抽象的过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中能够自己概括出加法运算律。

这一学习过程,学生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认识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的来说,秦老师的整节课,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学生学得扎实有效;通过整节课的教学中,同时引发我以下思考:整堂课的教学环节有两大块是类似的,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但是加法结合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不是可以适当调整教学环节,把本节课的重点更加突出,如先教学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己研究,总结概念。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一堂数学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思维上懒惰者。

显然,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评课记录范文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评课记录范文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评课记录范文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评课记录范文篇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人)25×4=(人)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p35/做一做1、2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板书设计:(25×5)×2=25×(5×2)┆(学生举例)课后小结: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加法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对乘法计算规律的概括,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合理灵活的计算以及提高计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结构,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力目标: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运算定律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合理构建知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难点是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准备的教学具:多媒体课件二、教法及学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了“激、导、探、放”的原则,引导学生采用猜测、验证、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组织教学。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归纳的数学方法;自主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立足于学生的学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多媒体播放: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繁忙的情景,并加以介绍:2.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大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环节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又分为2个环节。

(一):探索乘法结合律1.解决问题⑴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小学数学_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1—22页第三单元信息窗2 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材分析】《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信息窗呈现的是购花土和花肥的情境,利用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展开学习活动。

通过这个信息窗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探究过程,学会乘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正确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应用进行简便计算。

2、能力目标: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验证表两张,实物投影【教学方法】教法:启发质疑,学练结合学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怎样用字母表示?什么是加法结合律?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加法有运算定律,乘法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运算定律呢?这节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探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多媒体播放:信息窗图。

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2、提出问题:(出示记录单)利用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土?(2)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肥?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呈现花土图片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通过观察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目标。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a×b=b×a2. 乘法结合律:a×(b×c)=(a×b)×c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乘法交换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乘法交换律。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乘法结合律。

(4)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乘法结合律。

3. 巩固练习:设计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明确其应用价值。

六、板书设计1. 乘法交换律:a×b=b×a2. 乘法结合律:a×(b×c)=(a×b)×c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3. 拓展题:研究除法交换律和除法结合律。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情况。

3. 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评课稿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评课稿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评课稿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评课稿
李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成功的人公开课,本节课的教学以“游戏导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比、抽象概括—实践应用”为主线,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

这节课注重从学生较熟悉的情境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等活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经学生为主的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且渗透数学思想比教学知识更为重要,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服务,学生将终身受用。

练习设计层次分明,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本节课共设计了5道习题。

第一关先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复习巩固。

第二关,体现了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并通过比较,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

第三关进一步抽高要求,提出了简算的要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四关,进行延伸拓展,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

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力度及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

二、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不要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

乘法结合律优秀评课稿(优秀)

乘法结合律优秀评课稿(优秀)

乘法结合律优秀评课稿(优秀)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篇一一、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一,在复习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比如有的孩子谈到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

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

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篇二我觉得这本课的教学中处理较好的方面是,1、注重对孩子语言方面的培养。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不久,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培养孩子完整地进行表达。

例如:6-4=? 学生习惯回答2、这是老师应强调,6-4=2先把算式读出来,再说结果。

这样每节课都注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就渐渐提高了。

在教课时,我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6.7减几算式,补充出没有的算式,都一步一步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当然,这节课也有我不满意的地方,在练习第4题,学生对减法的一些规律根本就不懂,后面还需要经常引导他们去发现,去归纳!前不久,执教了《秋游》这一课,颇有感悟,现总结如下:一、提供动口的平台让孩子兴致勃勃地说,让孩子一吐为快,让孩子能说会道,这是孩子的需要,是语文教学培养的一项目标,也是主动学习的一个标志。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运算律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运算律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答:一共购进了400千克花肥。
探究新知 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肥?
方法二: 先算一共有多少包花肥,
再算一共多少千克。
5×(8×10) =5×80 =400(千克)
答:一共购进了400千克花肥。
探究新知
(2×25)×20 =50×20 =1000(千克)
2×(25×20) =2×500 =1000(千克)
计算 125×7×8
方法一:7000
125×7×8 =125×8×7 =1000×7 =7000
典题精讲
计算
方法三:
125×7×8
125×7×8 =7×(8×125) =7×1000 =7000
典题精讲
比较三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125×7×8 =875×8 =7000
125×6×8 =(125×8)×6 = 1000×6 = 6000(本) 答:学校图书室一共6000本书。
学以致用
5、比较大小,并说一说你的发现
90÷3÷2 = 90÷(3×2) 50÷5÷2=50÷(5×2)
360÷8÷5 = 360÷(8×5)
仔细观察这三道题,圆圈左右两边 的算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一共购进了1000千克花土。
探究新知 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土?
方法二: 先算一共有多少包花土,再算
一共多少千克…… 2×(25×20) =2×500 =1000(千克)
答:一共购进了1000千克花土。
探究新知 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肥?
方法一: 先算每袋花肥多少千克,
再算10袋花肥多少千克。 (5×8)×10 =40×10 =400(千克)
125×7×8 =125×8×7 =1000×7 =7000
125×7×8 =7×(8×125) =7×1000 =7000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数学《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优质课PPT课件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数学《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优质课PPT课件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新集镇中心小学袁俊俊复习下面的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82+0=0+8247+(30+8)= (47+30)+8(84+68)+32= 84+ (68+32)75+(48+25)= (75+25)+48字母表示:a+b=b+a字母表示:(a+b)+c=a+(b+c)?个新授3×4=12(个)4×3=12(个)结果(积)不变。

3×4=()×()43字母表示:a ×b=b ×a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练习: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24×25=33×12=华风小学6个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班有23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列分步算式)6×5=30(个)30×23=690(人)5×23=115(人)6×115=690(人)6×5×236×(5×23)=结果(积)不变。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字母表示:(a ×b)×c=a ×(b ×c)乘法结合律:或者三个数相乘,1、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45×16=16×5×(14×9)=(5×)×6×13×5=13×(×)4514965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2、递等式计算37×4×5 25×13×237×(4×5)13×(25×2)34 4512511251023、你能很快说出每束气球上三个数连乘的积吗?试一试: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23×15×25×37×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结果(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优秀评课稿优秀6篇

乘法结合律优秀评课稿优秀6篇

乘法结合律优秀评课稿优秀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乘法结合律优秀评课稿优秀6篇对于四年级数学的学习,我们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全面培养自己的数学素养,培养自己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资料评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资料评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评课稿今天听了一节数学课《乘法分配律》,整堂课学生氛围活跃、教师语言幽默。

使听课者感到轻松愉悦。

一改往日数学课堂上的压抑沉闷。

现将对这节课作如下分析。

一、导入上联系生活,创造情境。

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导入时用的是闯关问题,一下子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新课导入上利用了买衣服这一日常生活中的情景。

二、经历探索、分析比较、得出规律1.让学生独立解答,得到两种不同的方法,集体订正,说出两个算式计算过程的含义2.分析两个算式的联系,形成两个算式相等的共识。

3.建立初步的概念,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

4.说说这样的算式所蕴涵的规律,得到乘法分配律公式并用字母来表示。

本节课邱伟老师一直是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主动参与探索,从而发现规律。

在学生独立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在学生的回答中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从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的能力。

再说说我个人认为应改善的地方。

本节课在练习的时候,只是把(a+b)*C 这一类型进行了不同变形的练习。

如在他把拓展到减法领域进行更深一层的练习也许会好一些。

再有就是是不是在把这个规律上升的理论的时候没有分析“理”上的意思。

只是强调了相等这一问题,至于为什么相等没说。

我认为是(63+37)×9表示100个9是多少,而63×9+37×9最终也是求100个9是多少。

邱老师只是结合具体的问题分析。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意见,有不对之处请不吝赐教。

我将虚心接受。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案:《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两个部分。

乘法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乘法结合律指的是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20个苹果,问学生:“如果把这些苹果分成两组,每组10个,怎么分?”学生回答:“可以把10个苹果放在一组,另外10个苹果放在另一组。

”我接着问:“那么,如果我把这两组苹果的位置互换一下,它们的数量有没有变化?”学生回答:“没有变化。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我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

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我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如:25×48、73×26等。

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4. 教学乘法结合律:5. 教具与学具的使用:学生在练习本上按照老师的示范,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学具进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六、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七、作业设计1. 请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下面的题目:(1) 125×8×125(2) 48×25×48(3) 15×20×15答案:(1) 125×8×125=100000(2) 48×25×48=50000(3) 15×20×15=4500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算下面的题目:(1) 36×58+24×58(2) 125×88+125×12(3) 72×125+72×87.5答案:(1) 36×58+24×58=(36+24)×58=60×58=3480(2) 125×88+125×12=125×(88+12)=125×100=12500(3) 72×125+72×87.5=72×(125+87.5)=72×212.5=15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3. 随堂练习题目的选择和设计;4. 教具与学具的使用和操作指导;5. 板书设计的简洁性和直观性;6. 作业题目的设计及其答案的准确性。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二单元信息窗2(第24页-第25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没有发现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现简算的意义。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方便,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

教学要点分析: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四人一小组、多媒体课件一套。

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区里进行了广播操比赛,场面非常壮观,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请看屏幕!(播放视频)1、多媒体出示第一个问题:订做演出服。

上衣每件20元,裤子每条10元,3套共需多少元?①师: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你的想法用综合算式表示出来。

②学生交流算式及想法,教师随学生交流点击鼠标,播放课件。

乘法结合律优秀评课稿【优秀7篇】

乘法结合律优秀评课稿【优秀7篇】

乘法结合律优秀评课稿【优秀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乘法结合律优秀评课稿【优秀7篇】小学乘法的意义就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这一本质在过去和今天的教材都是一样的。

第三单元备课(新版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备课(新版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
师:这也是加法运算的一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谁来再把这个规律说一遍?(指名说,同桌互相说)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a+b=b+a)
5、快速完成自主练习1中前两个题。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12+25=25+38+73=+
三、巩固练习
1、师:刚才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规律,下面我们就用这两个规律来解决问题:观察算式:282+63+37 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连加算式,后两个加数能凑成整百数,用加法结合律计算简便。)
师:这个规律和第一个规律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与第一个规律正是相反的。反过来规律自然也是成立的。)
3、课件显示第三组练习,引导学生观察:
比较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
15-8-5○15-5-8
26-9-6○26-6-9
学生独立思考,并说明自己的发现。尝试举例验证。
引导总结规律: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方法一:(2×25)×20 方法二: 2×(25×20)
=50×20=2×500
=1000(千克) =1000(千克)
2、师:一共要购进多少千克花肥?又该怎样计算?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指导,并找两名学生的解答展台上展示。)
方法一: (5×8)×10方法二:5×(8×1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源自●作业设计、安排必做:
选做: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信息窗,师: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评课记录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评课记录

《乘法分配律》评课记录总结《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

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

因此,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教师通过实际情境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列出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例举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点,从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并大量练习了乘法分配律应用问题。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主动探究,实现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师通过解决“行济青高速公路,大巴的速度是每小时行110千米,中巴的速度是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大约2小时相遇。

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这一问题,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得到了(110+90)×2=110×2+90×2这一结果。

接下来,让学生举例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最后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

整个过程中,老师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推理,对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二、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

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师生多向互动,特别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主动建构。

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建构过程,正是学生个人的方法化为共同的学习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注重层次性。

在练习题型的设计上,有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简算题和拓展题,它们并不孤立,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由基本题到变式题,由一般题到综合题,有一定的梯度和广度。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评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评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评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首先很感谢从蓓老师给我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下面就这节课来谈谈本人的一点学习体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为“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分析、推理的能力”。

重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基本功扎实,语言有较强的感染力。

整节课教师从“情境导入—提出问题—举例验证—对比、抽象概括—巩固应用”层次分明,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可以看出从老师对教材钻研透彻,吃透了教材,备透了学生,例比如:教学乘法交换律时,3×5和5×3,让生先计算出结果,然后问结果一样吗?可以列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让学生通过计算来感受乘法交换律,再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23×5)×6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以及23×(5×6)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师始终抓住例题的数量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

教学中教师还注重了举例、观察和讨论,让学生通过举例,经历分析、综合、抽象的过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中能够自己概括出乘法运算律。

比如:乘法交换律,3×5=5×3,让学生举例,然后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如:乘法结合律,(23×5)×6=23×(5×6)让学生举例,再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整个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对比、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后,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交流:乘法的交换律改变了乘数的什么?在这样的改变后乘法的什么没有改变?乘法的结合律改变了乘数的什么?在这样的改变后乘法的什么没有改变?老师这时提出这样的问题,非常及时又更深入了帮助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有了本质的认识,即改变乘数的位置就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改变乘法运算顺序就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简便计算》资料:说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简便计算》资料:说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相关的简便计算》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61-62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1-4题。

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运算定律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合理构建知识。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运算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二、设计理念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

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本课教学我就没有按照教材的编排的顺序组织教学,因为前一课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的。

如果这节课再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的话,教学方式的雷同会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缺乏兴趣,从而影响教学的效率。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没有从生活事例出发,而是引导学生由加法中存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猜想我们学过的其他三种运算中是否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是符合学生的迁移规律的,由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不同,学生眼前一亮,“加法中有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其它运算中是否有这样的运算定律呢?”学生的思维火花喷之欲出,学习兴趣空前浓厚。

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强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我提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是符合学生的内心需要的,他们需要动笔计算证实自己的想法,需要同伴合作及时解决问题,需要通过事实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合作不是盲目的,让学生在课前作充分酝酿,给学生提出分工合作的要求,使学生的活动能够有序进行,最终获得规律,从而让同学们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简便计算》评课稿听了孙老师讲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节课,对我的总体影响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处于一个引导者的位置,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并验证,无论是新授还是应用环节,都给他们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平台。

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学会迁移,学会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听课之后认真总结她这一节课有以下几个靓点,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
1.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整节课教师从“情境导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比、抽象概括—实践应用”层次分明,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可以看出老师对教材钻研透彻,吃透了教材,备透了学生,例比如:教学乘法交换律时,25×4和4×25,让生先计算出结果,然后问结果一样吗?可以列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然后再让学生自说一说,还能说出这样的算式吗?更好的感受乘法交换律。

再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25×4×2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以及25×(4×2)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师始终抓住例题的数量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

2.加法运算律与乘法运算律在实质上没有多大的内在联系,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只不过是词不同,加法交换律是加数、加数、和,乘法交换律是乘数、乘数、积;加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但教师充分运用了知识迁移的方法,复习了什么叫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用旧知推理出新知,找出知识间的生长点,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

因而在新知的学习当中学生显得轻而易举。

3.教学中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连接,比如:在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后,教师紧接着就问,在以前学习中,哪些地方用过它?学生说,乘法的验算,通过这样一个小环节设计,进一步使学生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并让生
4.教学中教师还注重了举例、观察和讨论,让学生通过举例,经历分析、综合、抽象的过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中能够自己概括出乘法运算律。

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总结上,都是通过情景解决问题,找算式的特点,然后自己再说些这样的算式,进一步说出这些算式的共性,然后语言总结出各自的内容。

整个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同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5.练习有坡度,层层递进。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运算律的理解,让学生感受连乘时可以根据数据特点选用简便算法。

深化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求精神。

对本节课不同的建议:在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算式的特点并且学生自己会说这样的算式的基础上,我感觉应再注重找找这些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异同?进而再用语言总结出各自的内容。

其次让学生在明白什么是交换律和结合律之后,把结合律和交换律紧密的联系起来,用一道算式变换来渗透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联系,让两个内容融合在一起,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