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求罗经差
第八章 罗经差的测定
![第八章 罗经差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f5521f6feefdc8d376ee32d4.png)
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罗经及测定罗经差的方法简述:罗经是船舶主要的导航仪器之一,主要用来指示方向。
常用的测定罗经差的方法有:观测陆标方位求罗经差,利用陀螺罗经与磁罗经比对法求罗经差,观测天体方位求罗经差。
第一节利用陆标测定罗经差一、利用陆标测定罗经差原理罗经差ΔC(或陀罗差ΔG)可以根据同一时刻物标真方位TB与其罗方位CB或(陀螺方位GB)之差求得,即:ΔC = TB - CB (8-1-1) 或ΔG = TB - GB (8-1-2)二、观测叠标罗方位求罗经差1.叠标法测定罗经差的步骤如下:(1)在海图上选择合适的叠标,确定目视叠标就是海圈上的叠标:确定其真方位TB;(2)利用罗经方位仪跟踪观测后标方位;随着船舶航行,当发现前、后标重叠时,读取后标罗方位CB(或陀罗方位GB);(3)计算罗经差:ΔC = TB–CB或ΔG = TB–GB。
若已知当地的磁差Var,可以求得磁罗经的自差Dev = ΔC–Var。
2.利用叠标测定罗经差观测过程中应该注意:(1)尽量选择灵敏度较高、显著易辨海图上标有准确位置的叠标;(2)确保观测海域没有航行危险,防止船舶搁浅或碰撞事故;(3)观测前后要保持船舶恒向、恒速航行,避免使用车舵;(4)准确掌握观测时机,船舶过叠标方位线前将方位仪对准后标,跟踪观测叠标方位,当前标、后标重叠的瞬间读取罗方位。
三、观测单一陆标方位求罗经差1.船位已知时求罗经差方法:(1)使用磁罗经(或陀螺罗经)观测陆标舶罗方位CB (或陀罗方位GB),同时记下观测时的准确船位(如GPS船位);(2)将观测船位标绘在海图上,量取从观测船位到陆标的真方位TB;(3)计算罗经差:ΔC = TB–CB (或ΔG = TB – G B );(4)在海图上查取当地的磁差资料,计算观测时的磁差Var;(5)计算磁罗经自差Dev = ΔC – Var。
2.船位未知时求磁罗经自差方法:可以采用8个航向上物标罗方位的算术平均值代替物标的磁方位,求取自差:(1)船舶在距观测陆标适当的海区旋回并观测N,NE,E,SE,S,SW,W,NW 8个航向时的同一个陆标的罗方位CB N,CB NE,CB E,CB SE,CB S,CB SW,CB W,CB NW;(2)计算8个航向上的平均罗方位代替物标的磁方位MB:8SWWSWSSEENENCBCBCBCBCBCBCBCBMB+++++++=(3)计算8个航向上的自差:DevN = MB – CBN;Dev NE = MB – CB NE;DevE = MB – CBE;Dev SE = MB – CB SE;DevS = MB – CBS;Dev SW = MB – CB SW;DevW = MB – CBW;Dev NW = MB – CB NW(4)在海图上查取当地的磁差资料,计算观测时的磁差Var:(5)用Dev N,Dev NE,Dev E,Dev SE,Dev S,Dev SW,Dev W,Dev NW加上Var可得8个航向上的罗经差。
第五章 测罗经差
![第五章 测罗经差](https://img.taocdn.com/s3/m/c29acb62f111f18583d05a7c.png)
Ac=84 . 6 NW=275 .4
CB
27_________
C
- 1 .6
.2 csc 77
06 .3-sin 34
23 .0
幻灯片 22 (三)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 1.《太阳方位表》的结构 该表共分两册,第一册包括纬度 0 ~30°(英版称 Davis s Tables,戴氏表) 第二册包括纬度 30 ~64°(英版称 Burdwood s Tables,柏氏表)。每册又分主表
上午(a.m.)视时,右列引数为下午视时(英版表中视时用罗马数字表示)。
以 T 、DecT、LATT 为引数,从表中查得太阳半圆方位 AT,其第一名称与测者纬度同
名,第二名称上午观测为“E”,下午观测为“W”。
幻灯片 24 (2)附表:附表主要是“太阳赤纬表”和“时差表”,它们均按 4 年中有 1 闰年的规律
2.求观测时太阳的计算方位 Ac。常用的计算方法是:
(1) 《航海天文历》和函数计算器法;
(2) 《太阳方位表》法;
(3)《航海天文历》和《B105 表》(或 NP401 表)法。
3.求罗经差=Ac-CB
幻灯片 18
(二)利用《航海天文历》和函数计算器求罗经差
ctg Ac=cos ctg Dec csc LHA-sin cctg LHA
排列的,所以每个附表中又分 4 个小表。
查表引数是观测时的年、月、日,可查得世界时 12h 的太阳赤纬 Dec 和时差 ET。使用 附表一般不用内插。
幻灯片 25 2.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的步骤 (1)观测太阳罗方位 CB,同时记下观测时间。 (2)根据观测日期从“太阳赤纬表”和“时差表”中查得太阳赤纬 Dec 和时差 ET。
航海学习题集及答案——测定罗经差
![航海学习题集及答案——测定罗经差](https://img.taocdn.com/s3/m/15b1b6b0a8114431b80dd862.png)
测定罗经差1、船舶在航行中,经常要比对磁罗经航向与陀罗航向,其主要目的是:A、求罗经差B、求自差C、及时发现罗经工作的不正常D、为了记航海日志2、船舶在航行中,应经常测定罗经差和自差,应该:A、每天测一次B、每天早晚各测一次C、改航后在长航线上都应测定D、B和C都要求3、已知过叠标时用磁罗经测得该叠标的罗方位为287°,从海图上量得该叠标的真方位为293°,Var=-1°,则该罗经的自差为:A、+5°B、+6°C、-6°D、+7°4、在用天文方法测定罗经差时,为减小观测罗方位的误差,应选择:A、高度较低的天体B、高度较高的天体C、接近东西方向的天体D、赤纬较大的天体5、观测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时,为使罗经差准确,测者纬度应不大于:A、75°B、50°C、35°D、45°6、在利用天文方位测定罗经差时,为减少推算船位误差对天体真方位的影响,应选择:A、高度较低的天体B、高度较高的天体C、接近东西方向的天体D、赤纬较小的天体7、测定磁罗经自差的方法有:A、利用比对航向测定自差B、利用叠标测定自差C、利用天体(太阳)测定自差D、以上都是8、在利用与陀螺罗经比对航向的方法测定罗经自差时,为提高测定自差的精度,一定要:A、同时读取陀螺罗经和磁罗经的航向B、先读取陀螺罗经的航向,后读磁罗经航向C、先读取磁罗经的航向,后读陀螺罗经航向D、以上均可9、利用观测太阳方位求磁罗经自差时,太阳的高度最好低于():A、30°B、45°C、60°D、90°10、观测天体低高度方位求罗经差时,天体高度不超过()时,天体计算方位可以代替天体真方位:A、15°B、30°C、35°D、5°11、已知标准罗经航向100°,自差-1°,此时操舵罗经航向105°;通过与标准罗经航向比对,得操舵罗经自差为():A、+4°B、+5°C、+6°D、-6°12、在天测罗经差中,当被测天体的高度一定时,罗经面的倾斜角越(),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越():A、大/小B、小/大C、小/小D、以上均错13、观测低高度北极星罗方位求罗经差:A、可以使由推算船位求得的计算方位代替天体的真方位所产生的方位误差趋于零B、可以减小由于罗经面的倾斜而引起的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C、计算相对简便D、以上均对14、已知测者纬度等于30°N,3月21日测得太阳真没罗方位等于92°NW,则罗经差为:A、+2°B、-2°C、+1°D、-1°15、某轮GC002°,ΔG-3°,比对磁罗经CC005°,该地磁差5°.5W,则磁罗经自差是:A、0°.5EB、0°.5WC、11°.5WD、11°.5E16、罗经面相对于真地平面的倾斜角θ对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的影响是:A、θ越大,误差越大B、θ越小,误差越大C、无影响D、影响不大17、观测低高度天体方位求罗经差时,当推算船位误差不超过(),天体高度不超过35°时,天体计算方位可以代替天体真方位:A、10′B、20′C、30′D、60′18、天体高度为30°,罗经面倾斜()可引起观测方位最大产生0°.6的误差:A、1°B、2°C、3°D、4°19、观测()方位求罗经差的计算方法最简单:A、太阳低高度B、太阳视出没C、恒星低高度D、太阳真出没20、天测罗经差应该选用()的天体:A、一等星B、正东方的天体C、低高度的航用天体D、高高度的航用天体21、在天测罗经差中,当罗经面的倾斜角一定时,所测天体的高度越(),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越():A、高,小B、低,大C、低,小D、以上均错22、当天体的赤纬趋近()、天体方位趋近()时,由推算船位的误差而引起的天体方位误差将趋近于零:A、0°,0°B、90°,0°C、0°,90°D、180°,0°23、()是北纬低纬海区夜间测定罗经差的良好物标:A、月亮B、金星C、一等星D、北极星24、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的原因是:A、减小由于罗经面的倾斜而产生的观测太阳罗方位的误差B、减小由于推算船位的误差而产生的太阳真方位的误差C、此时太阳方位变化较慢,则观测误差较小D、以上均对25、观测低高度天体的罗方位求罗经差可以:A、减小由于罗经面的倾斜而产生的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B、减小由于推算船位的误差而产生的天体真方位的误差C、A和B都对D、A和B都不对26、连续观测三次天体的罗方位取平均值后再求罗经差的目的是:A、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B、抵消系统误差C、避免粗差D、A和C27、天测罗经差时必须可见水天线的方法是:A、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B、观测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C、观测真出没太阳方位求罗经差D、观测低高度恒星方位求罗经差28、天测罗经差时不必记录观测时间的方法是:A、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B、观测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C、观测真出没太阳方位求罗经差D、观测低高度恒星方位求罗经差29、《太阳方位表》的查表引数是:A、纬度,赤纬,视时B、纬度,赤纬,世界时C、纬度,赤纬,平时D、纬度,半圆地方时角,赤纬30、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时,应先把查表求得的太阳方位由半圆周法换算为:A、圆周法B、倍角法C、象限法D、以上均错31、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如果北纬测者下午进行观测,从表中查得的太阳方位命名是:A、NEB、NWC、SED、SW32、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当()测者()进行观测时,从表中查得的太阳方位命名是NW:A、北纬,上午B、北纬,下午C、南纬,上午D、南纬,下午33、在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时,求太阳计算方位的方法有:1、《太阳方位表》2、《天体高度方位表》和《航海天文历》3、《航海表》4、计算器和《航海天文历》A、1、2、3B、1、2、4C、2、3、4D、1、3、434、与其他的表册相比,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的优点是:A、不必内插B、计算简便C、不用配备《航海天文历》D、精度高35、《太阳方位表》的查表引数是:A、纬度,赤纬,时角B、纬度,赤纬,视时C、纬度,高度,方位D、高度,时角,方位36、利用《太阳方位表》求太阳真出没方位的的查表引数是:A、纬度,赤纬,时角B、纬度和视时C、纬度,高度,方位D、纬度和赤纬37、《太阳方位表》的英文版名称是:A、Davis’s TablesB、Burdwood’s TablesC、Azimuth TablesD、A和B38、船舶在中国沿海航行,上午利用《太阳方位表》求得的半圆方位的名称是:A、NEB、NWC、SED、SW39、船舶在中国沿海航行,下午利用《太阳方位表》求得的半圆方位的名称是:A、NEB、NWC、SED、SW40、船舶在中国沿海航行,傍晚测得东天一星体罗方位,求得其半圆方位的名称是:A、NEB、NWC、SED、SW41、船舶在中国沿海航行,傍晚测得西天一星体罗方位,求得其半圆方位的名称是:A、NEB、NWC、SED、SW42、太阳真出没时,其视高度约为2/3太阳视直径,则测者眼高约为:A、5米B、10米C、16米D、21米43、太阳真出没时,太阳真高度为(),此时太阳下边沿视高度约为()太阳视直径:A、0°,1/3B、-55′,2/3C、10°,3/5D、0°2/344、利用《太阳方位表》可以查算出太阳的()出没方位,查表引数为:A、视,纬度和赤纬B、真,纬度和赤纬C、真,地方平时D、真,区时45、太阳真出没是指:A、太阳上边沿与水天线相切时B、太阳上边沿与测者地心真地平相切时C、太阳中心恰好通过测者地心真地平时D、太阳下边沿恰好与测者地心真地平相切时46、当太阳的地心真高度等于0°时的瞬间称为:A、太阳的视出没B、太阳的真出没C、A和B都错D、A和B都对47、观测太阳真出没方位在()上要受到限制:A、观测仪器B、观测距离C、观测时间D、以上均错48、在天测罗经差中,必须可见水天线的方法是:A、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B、观测太阳真出没方位求罗经差C、观测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D、观测低高度恒星方位求罗经差49、测者纬度φ=30°N,3月21日,太阳真出时的位置角等于:A、30°B、45°C、60°D、90°50、测者纬度φ=30°N,3月21日,太阳真出时的半圆地方时角等于:A、30°B、45°C、90°D、60°答案1、 C2、 D3、 D4、 A5、 C6、 A7、 D8、 A9、 A 10、 B 11、 D 12、 C 13、 D 14、 A 15、 B 16、 A 17、 B 18、 A 19、 D 20、 C 21、 C 22、 B 23、 D 24、 D 25、 C 26、 D 27、 C 28、 C 29、 A 30、 A 31、 B 32、 B 33、 B 34、 C 35、 B 36、 D 37、 D 38、 A 39、 B 40、 A 41、 B 42、 C 43、 D 44、 B 45、 C 46、 B 47、 C 48、 B 49、 C 50、C。
第九章 测罗经差
![第九章 测罗经差](https://img.taocdn.com/s3/m/57281e41be1e650e52ea992e.png)
(3) 求观测时的视时LAT LAT=LMT+ET=ZT±DλEW+ET 视时LAT需要换算成上午(a.m.)视时或 下午视时(p.m.)才可查表 。(1~12)
(4)求计算方位Ac:由于实际的ϕ、Dec、LAT不可 能正好与表列ϕT、DecT、LATT相一致,所以在根据 ϕT、DecT 、LATT查得的表列方位AT的基础上,还要 进行三项比例内插才能求得计算方位Ac (5)求罗经差:将Ac换算成圆周方位之后可求得 罗经差∆C=Ac-CB。
AT ∆ADec ∆ALAT
85.3 -0.7 0.0
∆Aϕ 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 84.7 NW= 275.3
CB 277.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1.7
第三节 观测太阳真出没方位求罗经差
40
50
300
60
270 280 290
70
∆C=TB-CB = 351°.5-353 °.5 =-2 °
80
90
22 0
210
20 0
0 190 180 170 16
150
14
0
13 0
12 0
1 10
2 50 260
10 0
0 24
0 23
观测天体求罗经差与上述利用陆标测定罗 经差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观测的 物标是天体。 CB是天体的罗方位,TB是天体的真方位 海上是以推算船位为基准求得的天体的 计算方位Ac来代替天体的真方位TB。
sin Dec cos A c = cos ϕ
使用该式时应注意: ϕc恒为“+”; Dec 与 ϕ c 同 名 , Dec 为 “ + ” , 异 名 为 “-”; Ac为半圆方位,第一名称与ϕc同名,第二 名称真出为“E”,真没为“W”。
船员考试-航海学
![船员考试-航海学](https://img.taocdn.com/s3/m/9bfeb3044a7302768e993917.png)
《航海学(二三副)》试题1、观测低高度天体方位求罗经差时,当推算船位误差不超过________,天体高度不超过35度时,天体计算方位可以代替天体真方位。
(36274: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18)A.10分B.20分C.30分D.60分2、当天体的赤纬接近________,天体方位趋近________时,由推算船位的误差而引起的天体方位误差将趋近于零。
(36282: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19)A.0度/10度B.90度/0度C.0度/90度D.180度/0度3、罗经面相对于真地平面的倾斜角θ对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影响是________ (36290: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20)A.θ越大,误差越大B.θ越小,误差越大C.无影响D.影响不大4、在天测罗经中,当罗经的倾斜角一定时,所测天体的高度差越________,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越________ (36295: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21)A.高/小B.低/大C.低/小D.以上均错5、在天测罗经差中,当被测天体的高度一定时,罗经面的倾斜角越________,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越________ (36300: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22)A.大/小B.小/大C.小/小D.以上均错6、天体高度为30度,罗经面倾斜________度可引起观测方位最大产生0.6度的误差(36304: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23)A.1度B.2度C.3度D.4度7、连续观察三次天体的罗方位取平均值后再求罗经差的目的是________ (36311: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24)A.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B.抵消系统误差C.避免粗差D.A和C8、观测________方位求罗经差的计算方法最简单(36314: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25)A.太阳低高度B.太阳视出没C.恒星低高度D.恒星真出没9、天测罗经差应该选用________天体(36317: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26)A.一等星B.正东方天体C.低高度的航用天体D.高高度的航用天体10、在天测罗经差中,应尽量观测________的罗方位(36321: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27)A.较亮天体B.低高度天体C.东西向天体D.南北向天体11、________是北纬低纬海区夜间测定罗经差的良好物标(36324: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28)A.月亮B.金星C.一等星D.北极星12、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的原因是________ (36329: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29)A.减少由于罗经面的倾斜而产生的观测太阳罗方位的误差B.减少由于推算船位的误差而产生的太阳真出没的误差C.此时太阳方位变化较慢,则观测误差较小D.以上均对13、观测低高度天体的罗方位求罗经差可以________ (36333: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30)A.减少由于罗经面的倾斜而产生的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B.减少由于推算船位的误差而产生的天体真方位的误差C.A和B都对D.A和B都不对14、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时,应先把查表求得的太阳方位由半圆周法换算为________ (36336: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31)A.圆周法B.倍角法C.象限法D.以上均错15、《太阳方位表》英文版的名称是________ (36339: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32)A.Dabis’s TabiesB.Burdwood’s TabiesC.Azimuth TabiesD.A和B16、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太阳方位表》的查表引数是________ (36343: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33)A.纬度,赤纬,视时B.纬度,赤纬,世界时C.纬度,赤纬,平时D.纬度,半圆地方时角,赤纬17、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如果北纬测者下午进行观测,从表中查得的太阳方位命名为________ (36347: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34)A.NEB.NWC.SED.SW18、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当________测者________进行观测时,从表中查得的太阳方位命名为NW (36351: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35)A.北纬/上午B.北纬/下午C.南纬/上午D.南纬/下午19、船舶在中国沿海航行,上午利用《太阳方位表》求得的半圆方位的名称是________ (36354: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3336)A.NEB.NWC.SEB.北纬/下午D.SW20、船舶在中国沿海航行,下午利用《太阳方位表》求得的半圆方位的名称是________。
测太阳求罗经差公式计算
![测太阳求罗经差公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54185b1c77da26925c5b090.png)
利用公式计算太阳低高度方位求取罗经差公式:
其中:AC 为计算方位
dec 为太阳赤纬,与测者纬度同名取正,异名取负,航海天文历查取整小时赤纬
Ψ为测者纬度,不论南北,一律取正
LHA 为天体半圆地方时角,不论东西,一律取正,由航海天文历查取整小时格林时角,加上分秒修正,根据测者经度东加西 得出圆周地方时角,0°到180°为西,180°到360°为东,(即上午观测为东,下午观测为西)再换算成半圆地方时角。
若当tgAC 为负时,AC 为大于90°的角度,所以当用反正切求取方位角度时,显示的度数要加上180°才是所求的方位角 由于此时所求的方位角为半圆读数,需要转化为圆周方位,第一名称与纬度同名,第二名称与半圆地方时角同名。
黄色为可编辑区域圆周方位AC :106.8°
观测罗经方位:100.0°
罗经差△C
6.8°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求罗经差
tgA C =sin(LHA)
tg(dec)*COSΨ-sinΨ*cos(LHA)
分秒修正,根据测者经度东加西减,)再换算成半圆地方时角。
加上180°才是所求的方位角
称与半圆地方时角同名。
天测罗经差
![天测罗经差](https://img.taocdn.com/s3/m/f462d13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2.png)
天测罗经差天测罗经差一、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地高度(h<15°)天体的罗方位,而且当天体介于出没与东西圈之间时观测较为有利。
2.观测时应尽量保持罗经面水平。
3.为避免粗差和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应连续观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对应于平均时间的罗方位。
罗方位读数准确至0。
2度,观测时间取至0。
1分钟以内。
(这是理论上,实际中罗方位准确至0。
5度,观测时间取至1分钟。
)4.观测时应对准天体中心。
二、天测罗经差的方法1.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
(时间方位法。
)2.观测太阳真出没方位求罗经差。
(真出没方位法。
)3.观测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
(北极星方位法。
)一、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计算程序1.观测低高度太阳罗方位CB,同时记下观测时间。
2.求观测时太阳的计算方位Ac,常用方法:《太阳方位表》法;《B105表》或《NP401表》法;计算器法。
3.求罗经差ΔC= Ac – CB.(一) 、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1.主表前半册是赤纬与纬度同名,后半册是赤纬与纬度异名。
查表引数为:纬度;赤纬;视时。
2.表中查得方位:第一名称与纬度同名,第二名称上午为E, 下午为W.3.附表可查得太阳赤纬和时差。
附表一般不必进行内差。
4.程序:(1)。
根据观测日期查得太阳赤纬和时差。
(2)。
求观测视时T= T’(地方平时)时差= ZT(区时) /- 经差λ(E/W) 时差(ZT=GMT 区号)。
视时T要换算成上午或下午。
(3)。
计算方位Ac=表列方位内差(纬度;赤纬;视时)(二)、利用《B105表》求罗经差该法不但适用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而且还适用于观测低高度行星方位、恒星方位和月亮方位求罗经差。
由于《B105》中没有列出高度低于5度的天体的方位角,所以在观测低高度天体方位求罗经差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利用《B105》求计算方位Ac的步骤与利用推算船位求船位线的计算方位大致相同,方位要进行三项内差,即赤纬、时角、纬度内差。
集美大学航海学2教案:天测罗经差
![集美大学航海学2教案:天测罗经差](https://img.taocdn.com/s3/m/73a9b837b4daa58da0114aa6.png)
第九章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罗经是船舶主要的导航仪器之一,罗经工作是否稳定,其指示方位误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航行安全。
因此,船舶在航行中,要求航海人员利用一切机会来测定罗经差,以此来检查罗经工作是否正常,并对航向和方位做必要的修正。
船舶近岸航行时,可以利用专设的叠标或灵敏度较高的天然叠标来测定罗经差。
然而,当船舶航行在开阔的海面上时,则只有利用天体来测定罗经差了。
本章将介绍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利用GPS船位求罗经差的新方法。
第一节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原理及其注意事项一、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原理由第一篇已知,罗经差∆C可以根据叠标的真方位TB与其罗方位CB之差求得,即∆C为“+”表示罗北偏东ΔC=TB-CB∆C为“-”表示罗北偏西(4-9-1)叠标的真方位TB可以从海图上量取,当叠标“串视”时利用罗经可测得叠标的罗方位CB。
观测天体求罗经差与上述利用陆标测定罗经差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观测的物标是天体。
因此,CB是天体的罗方位,TB是天体的真方位,由于观测时的真实船位未知,,λc)为基准求得的天体的计算方所以无法求出天体的真方位,在海上是以推算船位(ϕc位A c来代替天体的真方位TB。
这样,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计算公式为∆C=A c-CB (4-9-2)csc LHA-sinϕc ctg LHA (4-9-3)ctg A c=tg Dec cosϕc从上述公式可见利用天体求罗经差与利用陆标求罗经差的区别主要是求真方位的方法有所不同。
二、观测注意事项由公式(4-9-2)可见,为求得较准确的罗经差∆C,应尽量减小A c和CB的误差。
因此,观测天体求罗经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用推算船位求得的天体计算方位A c代替天体真方位所产生的方位误差∆A在观测天体求罗经差中,天体真方位是由推算船位求得的天体计算方位A c来代替的。
而在观测时测者的推算船位与当时真实船位的误差(∆ϕ,∆λ)将会使计算方位A c产生、LHA(LHA=GHA±λcW E)的函数,微分式(4一个方位误差∆A。
观测太阳低高度求罗经差有利时机的探讨
![观测太阳低高度求罗经差有利时机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48313462b160b4e767fcfed.png)
(2) 由此 可见 :当 △ ·△ 为 一 定 值 时 ,太 阳 高 度 h愈低 ,由 推 算 船 位 的 误 差 (△ △ )而 引 起 太 阳真 方 位 的 误 差 △A 愈 小 。 3 观 测 太 阳 低 高 度 求 罗 经 差 有 利 时机 的 确 定 已知 求 天 体 方 位 的 公 式 为 : ctgA = tg8。CoS山。cSct—sinq ̄。ctgt 以 A、t为 变 量 ,∞ 为 常量 微 分 上 式 得 :
由上 式 可 见 :当 罗 经 倾 斜 角 0一 定 ,太 阳 高 度 h 越 低 ,倾 斜 误 差 AA 越小 。 2 由 推算 船 位 求 得 的 太 阳 计 算 方 位 A 的 误 差
太 阳 的 真 方位 是 用 以推 算 船 位 为 基 准 求 得 的 太 阳 计算 方 位 来 代 替 的 。 因 此 ,推 算 船 位 的 误 差将 引 起 太 阳 真 方 位 的误 差 AA。 可 以 证 明 该 误 差 等 于 :
2 0 0 17 0 35 o 53 0 73 0 93 1 IS l 40 1 68 2 38 3 46 0。 5 0 04 0 09 0 l3 0 18 0 23 0 29 0 35 0 42 .60 0 87 3‘ 0 lO 26 0 53 0 80 1 09 l 40 1 73 2-10 2 52 3 58 5 20
于
△ A = 日·tgh
(I)
式 中 0为 罗 经 面 的 倾 斜 角 ,h为 太 阳 高 度 ,
该 误 差 的 太 小 与 罗 经 倾 斜 的 角 度 0及 太 阳 高 度
h有 关 :
裹 1
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
![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https://img.taocdn.com/s3/m/02ce5f9e51e79b89680226ba.png)
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步骤1.观测低高度太阳(h◎< 30°)罗方位CB,同时记下观测时间。
2.求观测是太阳的计算方位Ac,用《太阳方位表》法。
3.求罗经差△C = Ac —CB 。
《太阳方位表》的结构共分两册,第一册(Davis’s Tables,戴氏表)包括0°~30°。
第二册(Burdwood’s Tables柏氏表)包括纬度30°~64°,每册又分为主表和附表。
主表:分为前后两个半册,前半册是赤纬与纬度同名,后半册是赤纬与纬度异名。
查表引数为:1.表列纬度,表间距为1°,列在页角;2.表列赤纬Dec,表间距为1°,共计0°~24°,列在每页第一行;3.表列视时LAT,表间距为4m。
每页左列引数为上午视时,右列引数为下午视时(英版表中视时用罗马数字表示)。
从表中查得太阳半圆方位At,其第一名称与测者纬度同名,第二名称上午观测位“E”,下午观测为“W”。
附表:附表主要是“太阳赤纬表”和“时差表”,每个附表又分4个小表,查表引数是观测时的年、月、日,可查得世界时12h的太阳赤纬Dec和时差ET。
附表一般不用内插。
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的步骤1.观测太阳罗方位CB,同时记下观测时间。
2.根据观测日期从“太阳赤纬表”和“时差表”中查得太阳赤纬Dec和时差ET。
3.求观测时的视时LMT:LAT = LMT + ET = ZT ±DλEW+ ET其中LAT 小于12 为上午,大于12 为下午。
ET 精确到分钟。
4.求计算方位Ac:由于实际的,Dec,LHA 不可能正好与表列T, Dec T , LAT T相一致,所以在根据查得的列表方位A 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三项比例内插才能求得Ac,即:Ac = A T+ △A Dec + △A LAT+ △Aφ= A T + [ A T(Dec+1°) -A T ]/60’(Dec-Dec T)’ + [ A T(LAT+αm) -A T ]/ (LA T-LAT T)+ [A T( φ+1°)-AT]/60’(φ-φT )’上式中:α= 4m 或2m ;Ac 为半圆方位,第一名称与测者纬度同名,第二名称上午观测为“E”,下午观测为“W”。
观测太阳方位求罗经差
![观测太阳方位求罗经差](https://img.taocdn.com/s3/m/379c20eb04a1b0717fd5dd83.png)
观测太阳方位测罗经差
201 年月日1观测日期及时间(UTC):
2太阳罗方位:
3 GPS Position
Latitude:
Longitude:
4以UTC查《航海天文历》得到太阳格林时角GHA和赤纬Dec。
(格林时角需分秒修正,赤纬无分秒修正)
GHA=
Dec=
5把太阳格林时角转换为地方时角LHA。
LHA=GHA+/-Longitude(东经为加,西经为减)
=
6以Latitude和LHA查Table A得到“A”。
“A”的名称在270-90度之间与测者维度同名
在90-270度之间与测者纬度异名
A=
7以Dec与LHA查Table B得到:“B”
“B”的名称永远与Dec同名
B=
8 C=A+/-B(AB同名相加,异名相减后取绝对值,名称与绝对值大者相同)
=
9以Latitude和C查Table C得到Azimuth.
Azimuth有两个名称,一个与C同名,另一个名称上午观测为东,下午观测为西。
Azimuth=
10将半圆方位的Azimuth转化为圆周方位
Azimuth’=
11 Gyro Compass Erro=太阳罗方位- Azimuth’(正为偏东,负为偏西)
=。
测罗经差
![测罗经差](https://img.taocdn.com/s3/m/4386add2ad51f01dc281f1e9.png)
利用天体测罗经差一、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1.原理计算公式:∆C=A C-CBCB是天体的罗方位,TB是天体的真方位2.注意事项为求得较准确的罗经差∆C,应尽量减小A C和CB的误差。
(1)应观测低高度天体的罗方位,减小方位误差①方位误差:用天体计算方代替天体真方位产生的误差,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天体高度。
②实际观测中要尽量选择低高度的天体,其高度应低于30︒,最好低于15︒。
③方位误差还与被测天体的方位和赤纬有关,被测天体的方位趋近0︒,赤纬趋近90︒时,引起的方位误差趋近零。
(2)观测时应尽量保持罗经面的水平,减小倾斜误差①倾斜误差:由于罗经面的倾斜而引起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与被测天体的高度和倾斜角有关系。
②为减小倾斜误差,应观测低高度天体的罗方位来测定罗经差,并且在观测时应尽量保持罗经面的水平。
(3)为避免粗差和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一般应连续观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对应于平均时间的罗方位。
罗经读数读至0︒.5,观测时间准确到1m。
二、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求罗经差1.步骤1)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CB,同时记下观测时间。
2)求观测时刻太阳的计算方位A C,近似作为太阳真方位。
3)求罗经差∆C=A C—CB2.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1)结构《太阳方位表》共分两册,第一册适用纬度为0︒~30︒(英版称Davis´s tables, 戴氏表)。
第二册适用纬度为30︒~64︒(英版称Burdwood´s tables,柏氏表)。
查表引数:纬度ϕ、赤纬δ和视时T 。
当查表引数纬度、视时、太阳赤纬与表列数据不同时应进行内插,以求得较精确的太阳方位。
半圆方位命名:第一名称与纬度同名,第二名称上午观测时为“东(E)”,下午观测时为“西(W)”,可以换算为圆周方位。
3353362)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的方法(1)观测太阳罗方位CB ,并记下时间(ZT )。
(2)根据观测时的年、月、日查“太阳赤纬表”和“时差表”,得到观测时的太阳赤纬(δ)和时差(η)。
航海学习题集及答案——测定罗经差
![航海学习题集及答案——测定罗经差](https://img.taocdn.com/s3/m/98b4756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d.png)
航海学习题集及答案——测定罗经差测定罗经差1、船舶在航行中,经常要比对磁罗经航向与陀罗航向,其主要目的是:A、求罗经差B、求自差C、及时发现罗经工作的不正常D、为了记航海日志2、船舶在航行中,应经常测定罗经差和自差,应该:A、每天测一次B、每天早晚各测一次C、改航后在长航线上都应测定D、B和C都要求3、已知过叠标时用磁罗经测得该叠标的罗方位为287°,从海图上量得该叠标的真方位为293°,Var=-1°,则该罗经的自差为:A、+5°B、+6°C、-6°D、+7°4、在用天文方法测定罗经差时,为减小观测罗方位的误差,应选择:A、高度较低的天体B、高度较高的天体C、接近东西方向的天体D、赤纬较大的天体5、观测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时,为使罗经差准确,测者纬度应不大于:A、75°C、35°D、45°6、在利用天文方位测定罗经差时,为减少推算船位误差对天体真方位的影响,应选择:A、高度较低的天体B、高度较高的天体C、接近东西方向的天体D、赤纬较小的天体7、测定磁罗经自差的方法有:A、利用比对航向测定自差B、利用叠标测定自差C、利用天体(太阳)测定自差D、以上都是8、在利用与陀螺罗经比对航向的方法测定罗经自差时,为提高测定自差的精度,一定要:A、同时读取陀螺罗经和磁罗经的航向B、先读取陀螺罗经的航向,后读磁罗经航向C、先读取磁罗经的航向,后读陀螺罗经航向D、以上均可9、利用观测太阳方位求磁罗经自差时,太阳的高度最好低于():A、30°B、45°C、60°D、90°10、观测天体低高度方位求罗经差时,天体高度不超过()时,天体计算方位可以代替天体真方位:A、15°B、30°D、5°11、已知标准罗经航向100°,自差-1°,此时操舵罗经航向105°;通过与标准罗经航向比对,得操舵罗经自差为():A、+4°B、+5°C、+6°D、-6°12、在天测罗经差中,当被测天体的高度一定时,罗经面的倾斜角越(),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越():A、大/小B、小/大C、小/小D、以上均错13、观测低高度北极星罗方位求罗经差:A、可以使由推算船位求得的计算方位代替天体的真方位所产生的方位误差趋于零B、可以减小由于罗经面的倾斜而引起的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C、计算相对简便D、以上均对14、已知测者纬度等于30°N,3月21日测得太阳真没罗方位等于92°NW,则罗经差为:A、+2°B、-2°C、+1°D、-1°15、某轮GC002°,ΔG-3°,比对磁罗经CC005°,该地磁差5°.5W,则磁罗经自差是:B、0°.5WC、11°.5WD、11°.5E16、罗经面相对于真地平面的倾斜角θ对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的影响是:A、θ越大,误差越大B、θ越小,误差越大C、无影响D、影响不大17、观测低高度天体方位求罗经差时,当推算船位误差不超过(),天体高度不超过35°时,天体计算方位可以代替天体真方位:A、10′B、20′C、30′D、60′18、天体高度为30°,罗经面倾斜()可引起观测方位最大产生0°.6的误差:A、1°B、2°C、3°D、4°19、观测()方位求罗经差的计算方法最简单:A、太阳低高度B、太阳视出没C、恒星低高度D、太阳真出没20、天测罗经差应该选用()的天体:A、一等星B、正东方的天体C、低高度的航用天体D、高高度的航用天体21、在天测罗经差中,当罗经面的倾斜角一定时,所测天体的高度越(),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越():A、高,小B、低,大C、低,小D、以上均错22、当天体的赤纬趋近()、天体方位趋近()时,由推算船位的误差而引起的天体方位误差将趋近于零:A、0°,0°B、90°,0°C、0°,90°D、180°,0°23、()是北纬低纬海区夜间测定罗经差的良好物标:A、月亮B、金星C、一等星D、北极星24、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的原因是:A、减小由于罗经面的倾斜而产生的观测太阳罗方位的误差B、减小由于推算船位的误差而产生的太阳真方位的误差C、此时太阳方位变化较慢,则观测误差较小D、以上均对25、观测低高度天体的罗方位求罗经差可以:A、减小由于罗经面的倾斜而产生的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B、减小由于推算船位的误差而产生的天体真方位的误差C、A和B都对D、A和B都不对26、连续观测三次天体的罗方位取平均值后再求罗经差的目的是:A、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B、抵消系统误差C、避免粗差D、A和C27、天测罗经差时必须可见水天线的方法是:A、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B、观测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C、观测真出没太阳方位求罗经差D、观测低高度恒星方位求罗经差28、天测罗经差时不必记录观测时间的方法是:A、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B、观测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C、观测真出没太阳方位求罗经差D、观测低高度恒星方位求罗经差29、《太阳方位表》的查表引数是:A、纬度,赤纬,视时B、纬度,赤纬,世界时C、纬度,赤纬,平时D、纬度,半圆地方时角,赤纬30、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时,应先把查表求得的太阳方位由半圆周法换算为:A、圆周法B、倍角法C、象限法D、以上均错31、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如果北纬测者下午进行观测,从表中查得的太阳方位命名是:A、NEB、NWC、SED、SW32、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当()测者()进行观测时,从表中查得的太阳方位命名是NW:A、北纬,上午B、北纬,下午C、南纬,上午D、南纬,下午33、在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时,求太阳计算方位的方法有:1、《太阳方位表》2、《天体高度方位表》和《航海天文历》3、《航海表》4、计算器和《航海天文历》A、1、2、3B、1、2、4C、2、3、4D、1、3、434、与其他的表册相比,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的优点是:A、不必内插B、计算简便C、不用配备《航海天文历》D、精度高35、《太阳方位表》的查表引数是:A、纬度,赤纬,时角B、纬度,赤纬,视时C、纬度,高度,方位D、高度,时角,方位36、利用《太阳方位表》求太阳真出没方位的的查表引数是:A、纬度,赤纬,时角B、纬度和视时C、纬度,高度,方位D、纬度和赤纬37、《太阳方位表》的英文版名称是:A、Davis’s TablesB、Burdwood’s T ablesC、Azimuth TablesD、A和B38、船舶在中国沿海航行,上午利用《太阳方位表》求得的半圆方位的名称是:A、NEB、NWC、SED、SW39、船舶在中国沿海航行,下午利用《太阳方位表》求得的半圆方位的名称是:A、NEB、NWC、SED、SW40、船舶在中国沿海航行,傍晚测得东天一星体罗方位,求得其半圆方位的名称是:A、NEB、NWC、SED、SW41、船舶在中国沿海航行,傍晚测得西天一星体罗方位,求得其半圆方位的名称是:A、NEB、NWC、SED、SW42、太阳真出没时,其视高度约为2/3太阳视直径,则测者眼高约为:A、5米B、10米C、16米D、21米43、太阳真出没时,太阳真高度为(),此时太阳下边沿视高度约为()太阳视直径:A、0°,1/3B、-55′,2/3C、10°,3/5D、0°2/344、利用《太阳方位表》可以查算出太阳的()出没方位,查表引数为:A、视,纬度和赤纬B、真,纬度和赤纬C、真,地方平时D、真,区时45、太阳真出没是指:A、太阳上边沿与水天线相切时B、太阳上边沿与测者地心真地平相切时C、太阳中心恰好通过测者地心真地平时D、太阳下边沿恰好与测者地心真地平相切时46、当太阳的地心真高度等于0°时的瞬间称为:A、太阳的视出没B、太阳的真出没C、A和B都错D、A和B都对47、观测太阳真出没方位在()上要受到限制:A、观测仪器B、观测距离C、观测时间D、以上均错48、在天测罗经差中,必须可见水天线的方法是:A、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B、观测太阳真出没方位求罗经差C、观测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D、观测低高度恒星方位求罗经差49、测者纬度φ=30°N,3月21日,太阳真出时的位置角等于:A、30°B、45°C、60°D、90°50、测者纬度φ=30°N,3月21日,太阳真出时的半圆地方时角等于:A、30°B、45°C、90°D、60°答案1、 C2、 D3、 D4、 A5、 C6、 A7、 D8、 A9、 A 10、 B 11、 D 12、 C 13、 D 14、 A 15、 B 16、 A 17、B 18、 A 19、 D 20、C 21、 C 22、 B 23、D 24、 D 25、 C 26、D 27、 C 28、 C 29、 A 30、 A 31、 B 32、 B 33、 B 34、 C 35、B 36、 D 37、 D 38、 A 39、 B 40、 A 41、 B 42、 C 43、 D 44、B 45、 C 46、 B 47、 C 48、 B 49、 C 50、C。
观测天体求罗经差(0308)
![观测天体求罗经差(0308)](https://img.taocdn.com/s3/m/e82f961ca300a6c30c229f4d.png)
14
计算法计算规则: 纬度不分南北,均为‘+’;
天体赤纬与纬度同名取‘+’,否则取‘-’ ; 天体地方时角为半圆时角,恒取‘+’; 计算所得天体方位为半圆方位: 第一名称与测者纬度同名, 第二名称上午观测为E,下午观测为W。
天体高度愈低,推算船位的误差△φ及△t对天体真 方位的误差( △A )的影响就愈小;
反之,天体高度较高时,推算船位的误差对天体真 方位的影响就较大。 可以证明,当推算船位的误差不超过20′且天体 高度不超过35°时,可将天体的计算方位看作为 天体的真方位。
6
当 δ =90°和A=0°时,则 cos δ =0和sinA =0,故 在北纬低纬度地区(小于35°),北极星是06.4 +1.0 t1 2 59.8 t2 0.2 tG 307 06.4
T 1515.5S +0.8
0.2 1515.7S
11
tG t
307 06.4 122 10.5E 429 16.9 6916.9
C
2715.0N
sin 69 16.9 tgAc tg (15 15.7) cos 27 15.0 sin 27 15.0 cos 69 16.9 2.31201454 A c 66 .6 180 113 .4 NW 246 .6
20
根据太阳高度的改正公式
ht⊙= ho⊙ -ρ-d±S.D.+p0= 0°
若取平均蒙气差ρ=30,平均半径差S.D.=16,而 地平视差较小而忽略不计,即p0≈0,代入上式得:
0°= ho⊙ -d-30+16 ho⊙ =14+ d
测罗经差
![测罗经差](https://img.taocdn.com/s3/m/1a4f3fbc65ce050876321344.png)
(2)附表:附表主要是“太阳赤纬表”和
“时差表”,它们均按4年中有1闰年的规律排
列的,所以每个附表中又分4个小表。
查表引数是观测时的年、月、日,可查得世界
时12h的太阳赤纬Dec和时差ET。使用附表一般
不用内插。
2.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的步骤
(1)观测太阳罗方位CB,同时记下观测时
c 122-50.7 -)m 120-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2-50.7 =+11m
ZT 15-43 D + 11 ET + 15 ________________
三.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方法
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或观测
低高度行星、恒星方位求罗经差);
观测太阳真出没方位求罗经差;
观测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 利用GPS船位求罗经差的新方法。
第二节 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
一.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的步骤
1.观测低高度太阳(h⊙<30°)罗方位CB,同时记下观测 时间。
能正好与表列T、DecT、LATT相一致,所以在根据 T、DecT 、LATT查得的表列方位AT的基础上,还要 进行三项比例内插才能求得计算方位Ac
(5)求罗经差:将Ac换算成圆周方位之后可求得
罗经差C=Ac-CB。
例2-5-3:利用太阳方位表求例2-5-2中的太 阳计算方位,并求罗经差?
3.观测注意事项
(1)应观测低高度天体的罗方位,其高度应低于 30°最好低于15°。
(2)观测时应尽量保持罗经面的水平。 (3)为避免粗差和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一般应 连续观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对应于平均时间的 罗方位。罗经读数读至0.5,观测时间准确到1m。 (4)观测时应测天体的中心方位。
罗经差的测定
![罗经差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35735e60f8c75fbfc77db2f8.png)
测罗经差——低高度太阳法
注意事项
观测注意事项: • 太阳高度最好低于15 ° • 应尽量保持罗经水平 • 连续观测三次,取平均值 • 罗方位读数精确到0.5 ° • 观测时间精确到0.1 m
纬度从 0~30° 纬度从30~64°
《太阳方位表》查表引数为:纬度、赤纬和视时
《太阳方位表》的优点:不需要配备《航海天文历》
低高度太阳法——计算法求真方位
计算式
tgA c
sin(tG EW ) tg cos sincos(tG
EW )
• 式中:
δ、tG为太阳的赤纬和格林时角,它们可以根 据观测时间查《航海天文历》求得;
测罗经差——太阳真出没法
太阳真出没、视出没和低高度比较
end
测罗经差——太阳真出没法
主要步骤 • 观测太阳真出没的罗方位 • 根据太阳赤纬和测者纬度计算或查表求太阳真出没 的真方位 • 求得罗经差
C TB CB
测罗经差—太阳真出没公式
计算器计算太阳真出没方位公式:
cos A sin cos
T 1515.5S +0.8
0.2 1515.7S C 2715.0N
6916.9
tgA c
sin 6916.9 tg(1515.7) cos2715.0 sin 2715.0cos6916.9
2.31201454
Ac 66.6 180 113.4NW 246.6
TB=246.6 -)CB=248 . C=-1.4 = 1.4W
end
2、太阳真出没法
太阳真出没 在周日视运动中,太阳中心恰好位于测者真地平圈即 ht=0 太阳真出没时的太阳下边缘视高度hs ∵ ht=hs+(i+s)-d-ρ+Ρ+SD=0 (如取e=16m 则d=7.0)
航海学复习题五
![航海学复习题五](https://img.taocdn.com/s3/m/0f27e5fc856a561252d36f10.png)
航海学复习题五1、【单选】地转风形成时,空气运动状态为:A.斜穿等压线的等速直线运动B.斜穿等压线的等速圆周运动C.平行等压线的等速圆周运动D.平行等压线的等速直线运动2、【单选】磁罗经罗盆内混合液体中放入酒精其作用是:A.降低结冰点B.消毒C.稀释D.降低比重3、【单选】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的原因是:Ⅰ、减小由于罗经面的倾斜而产生的观测太阳罗方位的误差;Ⅱ、减小由于推算船位的误差而产生的太阳真方位的误差;Ⅲ、此时太阳方位变化较慢,观测误差较小A.Ⅰ、ⅡB.Ⅱ、ⅢC.Ⅰ、ⅢD.Ⅰ~Ⅲ4、【单选】某轮船速12kn,顶流顺风航行,流速2kn,风使船增速1kn,则1h后船舶实际航程为:A.12n mileB.11n mileC.10n mileD.13n mile5、【单选】孤立、分散、垂直发展的云块,具有底部水平、顶部明显隆起呈圆弧或菜花状结构的云为:A.波状云B.积状云C.卷状云D.层状云6、【单选】通常气旋的水平范围:A.用气旋最外面闭合等压线围成区域表示B.用中心最低气压表示C.用气旋最里面闭合等压线围成区域直径表示D.用气旋最外面闭合等压线围成区域直径表示7、【单选】南半球海洋上的等温线大致:A.凸向赤道B.与纬圈平行C.凹向极地D.凸向极地8、【单选】在北半球,主要降水带常位于:A.副高的北侧B.副高的西侧C.副高的南侧D.副高的东侧9、【单选】拟定大圆航线时,确定各分点之间间隔的一般原则为:Ⅰ、每隔经差5°/10°取一分点;Ⅱ、每隔经差10°/20°取一分点;Ⅲ、每隔约一昼夜航程取一分点A.Ⅱ、ⅢB.Ⅰ、ⅡC.Ⅰ、Ⅱ、ⅢD.Ⅰ、Ⅲ10、【单选】在挪威和冰岛之间的洋面,哪个季节平流雾最频繁?A.冬季B.夏季C.秋季D.春季11、【单选】船舶右正横附近有一陆标,利用该标方位、距离定位,关于观测顺序说法正确的是:A.观测顺序不影响定位精度B.先测距离,后测方位C.先测方位,后测距离D.由观测者的习惯决定先后顺序12、【单选】下列哪种高度以深度基准面作为起算面?A.灯高B.干出礁高C.桥高D.山高13、【单选】南亚季风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差异B.冷暖海流交汇C.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D.地形动力作用14、【单选】恒向线在墨卡托海图上是一条:A.螺旋线B.曲线C.直线D.大圆弧15、【单选】夏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是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在气压场上表现为:A.冷高压南下和副热带高压北上B.冷高压南下或高压脊南伸C.冷高压北上和高压脊南伸D.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控制16、【单选】利用雷达捕获目标功能时应注意___。
罗经差测定评估讲义
![罗经差测定评估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a054195dd88d0d233d46aea.png)
?C=TC-CC=GC+?G-CC
?C=Dev.+Var.
例3.假设读取磁罗经航向的时间为2000年3月21日ZT1830 ?C=31?30?.0N ?C=121?30?.0E 当地磁差资料3?30?.0W(1980)6?.0W电罗经航向GC 063? CC064? ?G-1?。求磁罗经差?C以及自差。
c. 天体地方时角为半圆周时角。
d. 计算所得天体方位为半圆周方位,第一名称与测者纬度同名(若测者纬度等于0,与天体赤纬同名),第二名称上午观测为E,下午观测为W。
2) 计算公式和步骤
a. 用《航海天文历》求取观测时太阳的?和半圆t
ZT tT ? ?T ?
c. 计算太阳的地方时角。
d. 根据纬度、赤纬和地方时角查出太阳的列表方位并进行内插修正,得到太阳的半圆周方位TB。
e. 将半圆周方位换算成圆周方位TB。
(3)计算器法
1) 用函数计算器计算天体方位时的注意事项
a. 纬度不分南北,均为“+”。
b. 天体赤纬与纬度同名,取“+”;天体赤纬与纬度异名,取“-”。
2)用《太阳方位表》计算太阳方位的程序(用表册演示)
a. 从海图上量取观察点的纬度和经度。
b. 根据观测日期从“太阳赤纬表”和“时差表”中查取太阳的赤纬和时差。
c. 求观测时的视时:将视时转化成上午或下午视时。
d. 求太阳的真方位:根据纬度、赤纬和视时查出列表方位AT,经内插修正后得到太阳的计算方位(半圆周方位)AC,将其换算成圆周方位并作为太阳的真方位TB。
b. 每一册分为主表和附表。主表分前后两半册,前半册赤纬和纬度同名,后半册赤纬和纬度异名。查表引数:表列纬度,其间距为1度,列在每页上角;表赤纬,其间距为1度,共计0~24度,列在每页第一行;表列视时,其间距为4分钟(中天前后其间距为2分钟),每页左列引数为上午视时,右列引数为下午视时(英版用罗马字母表示)。从表中可以查到;太阳半圆方位,第一名称与纬度相同,第二名称上午为E,下午为W。附表:“太阳赤纬表”和“时差表”它们都是按照四年中有一闰年的规定排列的,所以每一个附表中又分为4个小表。查表引数:观测的年月日。分别查到世界时TG12h的太阳赤纬和时差。使用附表一般不必进行内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1)根据观测日期查附表“太阳赤纬表”和“时差表”得:
太阳赤纬Dec = 21°00';
时差ET = +3m06s。
(2)求视时
ZT' 18h32m 25/5
Dλ + 10m56s (122°44' - 120° = 2°44')
(3)求太阳真方位Ac和罗经差ΔC。
Aτ 101°.1
ΔA(Dec) 0°.1
ΔA(LAT) 0
ΔAφ + 0°.1
——————————————————————
一、 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求罗经差的步骤
1. 观测低高度太阳罗方位CB,同时记下观测时间。
2. 求观测时太阳的计算方位Ac。
3. 用公式ΔC = Ac - CB求罗经差。
求太阳计算方位Ac,一般常用《太阳方位表》或《航海天文历》和函数计算器。
当视时LAT小于12h为上午视时,当视时LAT大于12h时,则LAT-12h为下午视时。
(4) 求计算方位Ac:根据测者纬度φ和太阳赤纬Dec的同、异名,在主表的前半部或
后半部,选择靠近表列引数的纬度、赤纬和视时,查取太阳的表列方位Aτ,再进行三项比例内插最后求得太阳的计算方位Ac,即:
Ac = Aτ + ΔA(Dec) + ΔA(LAT) + ΔAφ (4-19-4)
(5) 求罗经差:将所求得的半圆方位化为圆周方位,则:
ΔC = Ac - CB
例4-19-1:2000年5月20日,CA=140°,ZT=0908(-8),推算船位φc 34°06'N、λc 122°04'E,测得太阳低高度罗经方位CB=098°.0,用
Ac = arccot [ cos34°.3833 tan(-10°.3983)csc61°.89 - sin34°.3833 cot61°.89 ]。
用计算器解得:
Ac=115°.3NW=244°.7
- CB 248°
——————————————————————
(3)求太阳真方位Ac和罗经差ΔC。
Aτ 66°.6
ΔA(Dec) 0
ΔA(LAT) - 0°.3
ΔAφ 0
——————————————————————
λE 122°50'.7E
————————————————————
LHA 61°53'.4
61°53'.4W
(2)求Ac和ΔC。
φc
= 34°23'.0 = 34°.3833; Dec = 10°23'.9 = 10°.3983; LHA = 61°53'.4 = 61°.89;
三、 利用《航海天文历》和函数计算器求罗经差
求天体的计算方位公式为:
cotAc = cosφc tanDec cscLHA - sinφc cotLHA
该公式的符号法则已在本篇前面讲述,不再重复。计算所得天体方位Ac为半圆方位。第一名称与测者纬度同名,第二名称上午观测为E,下午观测为W。当显示方位为“ - ”时,应取其补角。
m.s 10°14'.3
__
Δ 订正值 0'.8 Δ 订正值 +0'.6
———————————————————————————————————
GHA 299°02'.7 Dec 10°23'.9S
Ac 66°.3NW
293°.7
- 298°
——————————————————————
ΔC - 4°.3
—— —— —— —— —— —— ——
二、 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
中版和英版《太阳方位表》,排版格式基本相同,使用方法完全一样。
1. 《太阳方位表》的结构
该表分两册:第一册包括纬度0°~30°(英版戴氏表DAVIS'S TABLE);第二册包括纬度30°~60°(英版柏氏表BURDWOOD'S TABLE)。
ΔC - 3°.3
ET + 3m06s
——————————————————————————————————
LAT 18h46m02s 25/5
6h46m 下午 25/5
ZD - 8
——————————————————————————————————
GMT' 0741 20/10
__
GHA' 288°47'.6 Δ 1'.1 Dec' 10°23'.3S Δ +0'.9
Dλ + 8m16s (122°04' - 120° = 2°04')
ET + 3m29s
——————————————————————————————————
LAT 09h19m45s ≈ 09h20m 20/5 上午
每一册分为主表和附表。主表分前后两半册,前半册赤纬和纬度同名,后半册赤纬和纬度异名。查表引数是纬度、赤纬和视时,每页左列引数为上午(a.m.)视时,右列引数为下午(p.m.)视时。英版中视时用罗马数字表示。从表中可以查出太阳的半圆方位,第一名称与纬度同名,第二名称上午为E,下午为W。
附表主要是“太阳赤纬表”和“时差表”,均按照4年中有一闰年的规定排列,故每一个附表中又分为4个小表。查表引数为观测的年、月、日,可查得世界时GMT 12h的太阳赤纬Dec和时差ET。使用附表一般不必进行内插。
《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ΔC。
解:(1)根据观测日期查附表“太阳赤纬表”和“时差表”得:
太阳赤纬Dec = 20°06'N = 20°.1N;
时ET = +3m29s。
(2)求视时LAT
ZT' 09h08m 20/5
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求罗经差
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求罗经差是目前船舶在海上求罗经差普遍采用的方法。所谓低高度是指太阳观测高度在30°以下,最好在15°以下。
—— —— —— —— —— —— ——
—— —— —— —— —— —— ——
例4-19-3:2001年10月20日,CA=080°,船时SMT=1541,推算船位φc 34°23'.0N、λc 122°50'.7E,测得太阳低高度罗经方位CB=248°。
用《航海天文历》和函数计算器求罗经差ΔC。
解:(1)求LHA和Dec
ZT' 1541 20/10
Ac 101°.1NE
101°.1
- CB 98°.0
——————————————————————
ΔC + 3°.1
例4-19-2:2001年5月25日,CA=078°,ZT=1832(-8),推算船位:φc 34°55'N、λc 122°44'E,测得太阳低高度罗经方位CB=298°,用
2. 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的步骤
(1) 观测太阳罗方位CB,同时记下观测时间,求取推算船位。
(2) 根据观测日期分别从“太阳赤纬表”和“时差表”中查取太阳的赤纬Dec及时差ET。
(3) 根据观测时的区时ZT和推算船位的经度求视时LAT:
E
LAT = LMT + ET = ZT ± DλW + 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