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词语的多种用法(一)
浅论现代汉语同义词 (2)
浅论现代汉语同义词摘要: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词汇异常丰富,有着大量的同义词。
而在现代汉语中,同义词的研究仍然是一大热门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现代汉语同义词的发展、类型、作用以及同义词的辨析角度及方法。
关键词:同义词;发展;类型;作用;辨析角度;方法引言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是反映一个义位的词的横向组合系统。
一种语言的词汇中,同义词的丰富发达,是这种语言发展水平高,表现力强的标志。
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
同一事物,同一现象,有时可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同义词。
比如表示“看”的动作,就有“看、瞧、瞅、盯、瞟、瞪、瞥、窥、望、观察、观光、观摩、观看、看望、看见、眺望、仰视、俯视、平视、斜视、鸟瞰、东张西望”等等意义相近的词。
同义词的大量存在,为我们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贴切而细微地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感情,或者为表现不同的语言风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所以我们要学会辨析同义词,对于同义词的用法,意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同义词的发展用不同的词指称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这些词的词义就是相同关系,有这样关系的一组词称为同义词。
上古汉语词汇发展的表现之一是有了丰富的同义词。
据统计,上古汉语同义词不下1000多组。
到了中古,汉语同义词进一步发展,同义词的构成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首先是词义变化形成同义关系。
有的词上古并不同义,由于词义演变的结果,某一个词产生了另一词所具有的意义,或者两个词引申出同一个意义,于是变成了同义词。
例如:灰—尘,“灰”本指物体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的东西。
《庄子·齐物论》“形固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六朝时引申出“尘土”义。
《代挽歌》“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
”于是“灰”与“尘”产生同义关系。
两者连用为复音词“灰尘”。
其次是新词与旧词形成同义关系。
中古产生的新词跟上古已有的某一个词意义相同。
例如:“满、盈、拍”“满”和“盈”古今都有“充满”义。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共计63种。
比喻1、定义 [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⑴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⑵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⑶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⑷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高中一词多音的用法
着[zhuó]1. 穿(衣):穿~。
穿红~绿。
~装。
2. 接触,挨上:~陆。
附~。
不~边际。
3.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眼。
~笔。
~色。
~墨。
~力。
~想。
~意(用心)。
4. 下落,来源:~落。
5. 派遣:~人前来领取。
6.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着[zháo]1. 接触,挨上:~边。
上不~天,下不~地。
2. 感受,受到:~凉。
~急。
~忙。
~风。
~迷。
3. 使,派,用:别~手摸。
4. 燃烧,亦指灯发光:~火。
灯~了。
5. 入睡:躺下就~。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了。
没见~。
着[zhāo]1.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法。
~数。
一~儿好棋。
2. 计策,办法:高~儿。
没~儿了。
3. 放,搁进去:~点儿盐。
4.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哇!~,你说得真对!着[zhe]1.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
开~会。
2.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呢!3.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4.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
照~办。
模[mó]1. 法式,规范,标准:~范。
~式。
楷~。
~型。
~本。
~压。
2. 仿效:~仿(亦作“摹仿”)。
~拟(亦作“摹拟”)。
~写。
3. 特指“模范”:劳~。
英~。
模[mú]1. 〔~样〕a.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b.表示约略的时间、怎么办;c.描摹。
2. 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子。
~板。
~具。
为[wéi]1. 做,行,做事:~人。
~时。
~难。
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
认~。
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9. 姓。
为[wèi]1. 替,给:~民请命。
~虎作伥。
~国捐躯。
2. 表目的:~了。
one做代词的用法同类且同一
one做代词的用法同类且同一一级段落标题:引言在英语语法中,代词被用来替代名词或名词短语,以避免重复使用。
其中,「one」是一个常见的代词,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并具有多种用法。
本文将详细探讨「one」作为代词时的几种常见用法及其相似性。
二级段落标题1:指示同类事物作为一个不定代词,「one」经常被用来指示同类事物。
它可以代替前面所提到的特定事物,起到简化句子结构和避免重复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例子:例1:I prefer the red pen, but the blue one is also nice.(我更喜欢红色钢笔,但蓝色那支也很好。
)例2:She brought a book with her, and I brought one too.(她带了本书过来,我也带了一本。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one」被用作前面提及事物的无生命主体的替代品。
二级段落标题2:泛指与一般性陈述除了指示同类事物外,「one」还可用于进行泛指或表达一般性陈述。
在这种情况下,它可以代表几乎任何抽象或具体的实体。
以下是几个例子:例1:One should always try to do their best.(人们应该总是尽力而为。
)例2:When faced with challenges, one must remain calm and composed.(面对挑战时,人们必须保持冷静和沉着。
)这些例句中的「one」既没有特指某个具体的事物,也没有代替前文中提及过的特定事物。
相反,它们强调了一般性观念或普遍适用的原则。
二级段落标题3:最佳选择与对比除了作为泛指代词外,「one」还可以用来表示最佳选择或进行对比。
当我们需要从多个选项中进行选择时,使用「one」将有助于简化句子结构,并突出显示所做的选择。
例1:I can't decide whether to have pizza or pasta. Which one do you prefer?(我无法决定是要吃比萨还是意大利面。
日语同一词语的多种用法总结
日语同一词语的多种用法总结同一词语的多种用法(一)日语中有不少词汇表面看起来是完全有相同的写法和读音,但用法和作用完全不同,尤其在助词中表现更为明显。
例如一个「の」可以是领格助词、主格助词、形式体言,还可以表示同位语;再有一个「と」有可能是并列助词、补格助词和接续助词。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
不同的类型就带来不同的使用方法,在翻译中就完全不同,所以如何判断各种类型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分成若干次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の」的类型和用法「の」可以是领格助词、主格助词、形式体言,还可以表示同位语。
领格助词接续方法:体言+の+体言前面的[体言和の]一起形成定语,作后面体言的连体形修饰语。
例如:「私は日本語の教師です。
」这里「日本語」是体言,与领格助词「の」一起构成定语,来修饰「教師」。
全句译成:“我是日语(的)教师。
”主格助词--作定语句的主语接续方法:体言+の+谓语+体言前面的[体言+の+谓语]形成句子,构成后面体言的定语。
这里要注意:句子要以连体形出现:动词和形容词与基本形相同,名词句和形容动词「だ」变「な」。
例如:「ここは私の勉強している大学です。
」这里「私の勉強している」是定语句,是用来修饰「大学」的。
定语句中「私」是「勉強している」的主语。
这时主语后面可加「の」和「が」,而不能加「は」。
「ここは私が勉強している大学です。
」(正确)「ここは私は勉強している大学です。
」(错误)「勉強している」是连体形,不过和基本形是一样的。
全句译成:“这里是我学习的大学。
”又如:「器の奇麗な料理は食欲が出る。
」这里「器の奇麗な」是描写句「器が奇麗だ」作定语句时的变化,作「料理」的定语。
这里「器」是句子的主语,「奇麗だ」是谓语。
当它作定语时,主语用「の」或「が」表示,「奇麗だ」变成连体形「奇麗な」。
整个句子译成“器皿好看的菜能引起食欲。
”同位语接续方法:体言+の+体言从接续方法上看和领格助词一样,但作同位语时,在「の」前后的体言必须表达同一事物。
同一主语,关联词语的使用方法
关联词语在句中的位置,特别是关联词语同主语的先后次序,是今年(2020年)武汉市元月调考中出现的考题,应该属于高中考点的下移。
针对这一题型,下面做一个专题讲解和训练。
【例题引导】例1:全年减税降费的政策红利,让企业不但可以轻装上阵,也点燃了投资者的热情。
例2:语文课堂上,不但同学们要认真听讲,还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质疑。
例3:摩拜单车因为通过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半小时仅收取1元人民币,押金也随时可以退,所以用户们认为租用它方便实惠。
这三个句子,乍看起来,好像没啥问题,表达的意思也读得懂。
然而仔细分析一下,这些句子却是有毛病的:例1中的句子主语是“政策红利”,引出两个分句,“让企业可以轻装上阵”,“点燃了投资者的热情”,第一分句为使动句,第二分句为动词谓语句。
关联词“不但……而且……”用来关联两个分句,从属于同一主语。
如果把“让企业”提前到关联词前,则关联的两个部分不构成完整的对等关系。
例2中“语文课堂上”作为状语成分,修饰后边的两个分句。
而两个分句却有着一个相同的主语“同学们”,“不但……而且……”关联的两个层次的分句“要认真听讲”“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质疑”构成对等的语意关联,从属于同一陈述对象“同学们”。
如果要保留第一个分句的结构,则第二分句必须也加上一个主语(同学们),这样才能构成对等关系。
后一分句加上主语后,两个分句读起来就会显得啰嗦,所以我们把同一主语移到关联词语前,让关联词关联后边两个对等的动词谓语句。
(第二分句前加上“同学们”,要注意放到“还”字后,因为“还”是个副词,一般不放在名词或代词前,下文还会讲到。
)(另:第二个分句还可以拆成两个分句,道理是一样的,主语都是一致的,从语意层次上来看,笔者倾向于把这两个合成一个分句来处理。
)例3中构成因果关系的是两个完整的分句,各有一套完整的句子系统:“摩拜单车通过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半小时仅收取1元人民币,押金也随时可以退。
”“用户们认为租用它(摩拜单车)方便实惠。
なり_的使用方法
⑤ 行くなり帰るなり勝手にしなさい。
“去还是回来,随你便吧。”
⑥ 食べるなり食べないなり、あなたの自由です。
“吃不吃,随你自由。”
5,接在名词后面表示“按……的方式”。
① 今回はぼくなりにちょっと添削してみました。
“这次就按照我的方式修改了一下。”
1,接在用言终止形后,与(……すると、すぐ……)同一意思,表示“一……就马上……”。
① 朝起きるなり、友達に電話を掛けた。
“早晨一起床,就给朋友打电话。”
② 子供は母親の顔を見るなり、泣き出した。
“孩子一看见母亲,就马上哭起来了。”
③ 車の音を聞くなり、外に飛び出した。
“一听见车子的声音,就马上冲到门外。”
2,接在动词过去时后面,和(……たまま)(……たきり)类似,表示前面动作后的情况保持不变。
① 行ったなり帰ってこない。
“去了就没有回来。”
② 買ったなり、まだ使ったことがない。
“买了,但是一直没有用过。”
③ 寝たなり、起き上がれない。
“躺下了,就不能起来了。”
(三)文语判断助动词,相当于现代日语的だ或者である。(它本身可以按其活用形活用,但是这里只用其终止形):
7,接在うなりになる。
“惟命是从。”
② 言いなり放?#125;。
“任人摆布。”
8,接在名词后面,和(……のままで)类似,表示保持原样。
① 果物を皮なり食べる。
“吃水果连皮吃。”
② 靴なり部屋に入る。
“穿鞋进屋。”
(二)接续助词:
② お茶なりと貰おうか。
“我要点茶(之类)吧。”
区别+例题代词it__one__that和those用法说明[1]
代词it, one, that和those用法说明为了避免重复出现前面已经出现的名词,常用it, one, that, those来替代。
这几个替代词是高考中的一个常考点。
现将各个替代词的用法归纳如下:用法说明一:it和that都替代“the+单数名词(可数或不可数)”,都是特指,都可替代可数和不可数名词,但it指前面提到的“同一”事物,而that是指前面提到的“同类”事物。
如:My father bought me a pen and I like it very much.我父亲给我买了一支钢笔,我非常喜欢它。
(it替代the pen,指前面提到的父亲给我买的那支钢笔)This dictionary is more useful than that (=the one)I bought yesterday.这本词典比我昨天买的更有用。
(that替代the dictionary,与前面的this dictionary是同类)用法说明二:one替代“a+单数可数名词”,表示泛指;其复数形式ones替代泛指的复数名词。
特指的the one相当于that,替代“the+单数名词”;the one的复数形式the ones,替代“the+复数名词”,在口语中也常用those代替。
当后面有of短语时,多用that 或those;当有前置修饰语时,只能用one(s)。
另外,one(s), the one(s), those 都只能替代可数名词。
如:Radios are useful for me to learn English. I’d like to buy one.收音机对我学英语很有用,我想买一台。
(one替代a radio,是泛指收音机这类东西中的一台) We still have shortcomings,and they are very big ones too.我们还有缺点,而且是很大的缺点。
同位语的定义和用法
同位语的定义和用法同位语是指在一个句子中与另一个名词或代词表示同一个人、物或概念的词语或词组。
它一般用来进一步说明、限定或解释与之并列的名词或代词。
同位语的用法主要有三种:1. 用逗号隔开同位语可以直接用逗号与其前面的名词或代词隔开。
这种用法一般表示进一步解释或限定。
例如:他的业余爱好,书法,让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得到了锻炼。
在这个句子中,同位语“书法”进一步解释了“他的业余爱好”。
2. 用冒号引导同位语也可以用冒号引导,这种用法一般表示同位语是对前面名词或代词的总结、归纳或解释。
例如:她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她考上了大学。
在这个句子中,同位语“她考上了大学”总结了“她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3. 用“的”字结构同位语还可以使用“的”字结构,这种用法一般表示同位语是对前面名词的补充说明。
例如:这本书是我爸爸的。
在这个句子中,同位语“我爸爸的”补充说明了“这本书”。
同位语的使用可以丰富句子的表达,增加细节或解释,使文章更加严谨、准确。
通过使用同位语,人们可以更清楚地传达自己的意思,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然而,在使用同位语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同位语要与前面的名词或代词保持一致,包括数、性、格等。
2. 同位语在句中位置灵活,可以出现在名词或代词的前面或后面,但要保持语序的一致性和语句通顺。
3. 同位语的内容要与前面的名词或代词有明确的关系,不能与其他成分产生歧义或混淆。
总之,同位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它在写作中能够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
合理运用同位语可以让文章更加丰富、准确,并增强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孙沈清日语教室基础日语
孙沈清日语教室-『基础日语』第1讲: 自动词和他动词区别的重要性第2讲: 动词按活用形的分类第3讲: 格助词“を”的用法第4讲: 同一词语的多种用法(一)第5讲: 同一词语的多种用法(二)第6讲: 同一词语的多种用法(三)第7讲: 同一词语的多种用法(四)第8讲: 日语数字的读法第9讲: こそあど系統第10讲: 日语动词的敬体与简体第11讲: 日语的声调(アクセント)第13讲: 给学习《标准日本语》的朋友的一点建议第14讲: 五段动词连用形的音变浊化第15讲: 补格助词に的用法第16讲: 补格助词で的用法第17讲: 日语动词的活用及在句中的作用第18讲: 动词各活用形的形成及例句(1)ーー未然形第19讲: 动词各活用形的形成及例句(2)ーー连用形第20讲: 动词各活用形的形成及例句(3)ーー终止形第21讲: 授受动词第22讲: 动词各活用形的形成及例句(4)ーー连体形第23讲: 单句种类第24讲: 同一词语的多种用法(五)第25讲: 一个词的多种用法(六)第26讲: 动词各活用形的形成及例句(5)ーー假定形第27讲: 动词各活用形的形成及例句(6)ーー命令形第28讲: 动词各活用形的形成及例句(7)ーー推量形第29讲: 同一词语的多种用法(七)第30讲「として」的用法第31讲几个形容词的く型第32讲关于から和ので的异同第33讲约音的意义和方法第34讲表示变化的动态描述第35讲主谓谓语句第36讲ようだ和みたいだ的异同第37讲たり的用法第38讲“何”的读法第39讲大丈夫和かまいません第40讲兼ねる的用法第1讲: 自动词和他动词区别的重要性在学习日语的初期,开始学习动词时,一般不大注意动词的自他性。
当学习到相当多的动词后,文法中才开始强调动词的自他性。
但这时已经学了不少动词,重新认识其自他性就显得相当困难。
因此,完全有必要在学习日语的初期,在开始学习动词时,学习一个动词就同时记住其自他性,对后来的学习帮助非常大。
一的词语意思
一的词语意思一,是最小的自然数,也是最简单的数字,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概念。
除了表示数量上的一,它还有很多其他的含义和用法。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的词语意思及其衍生用法。
一、数量上的一一作为最小的自然数,常常用于表示单个的数量。
例如,我们说一只猫、一本书、一杯水等等。
这种用法是最基本和直观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
二、某个特定的一也可以用来表示某个特定的事物或对象。
比如,我们说一条蛇、一座山、一座城市等等。
这种用法强调了事物的单一性和个别性。
三、同一一还可以表示同一的概念。
当我们说一样东西、一起学习、一致意见等等时,一的含义转变为表示事物之间的一致性和相同性。
这种用法常用于强调团结、协作和合作的重要性。
四、一个一也可以表示一个的意思,用于指代数量上的一个单位。
例如,我们说一年、一天、一时等等。
这种用法强调了时间、空间或其他维度上的单位。
五、比较一还可以用来表示比较的概念。
当我们说一方面、一种方式、一种选择等等时,一表示了对事物进行比较、对立或选择的含义。
这种用法常用于说明问题的多样性和对立面。
六、首位一在某些场合还可以表示首位的概念。
比如,我们说一等奖、一名学生、一号店等等。
这种用法强调了事物的特殊性和领先性。
它常在竞赛、评比、排名等方面使用。
七、一直一还可以表示一直的意思。
当我们说一直走、一直等待、一直努力等等时,一表示了延续的时间或状态。
这种用法常用于描述持久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以上是对一的词语意思及其衍生用法的详细介绍。
一作为最基础和普遍的数字,它的意义既简单又复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一,而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通过对一的多个意思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普遍存在的数字。
希望本文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第二节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知识点拨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
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称,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意义,这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
这种现象,在白话文中常见,在文言文中尤为普遍。
如下面各句中的“一”字就因在不同的语境中而使得一项也各不相同。
一.人、一.桌、一.抚尺而已(《口技》):数目吏呼一.何怒(《石壕吏》):(多么)用心一.也(《劝学》):专一上下天光,一.碧万倾(《岳阳楼记》):满、全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统一掌握一词多义要不断积累和整理。
如果我们只懂得一个多义词的一种或两种意义,在阅读文言文时便随意拿这一种或者两种意义去释义,就有可能产生理解上的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要有意识地做好知识积累和整理工作。
掌握一词多义还需要了解关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方面的知识。
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
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
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
爪牙——本义是指鸟兽用以自卫和谋生的爪子和牙齿,《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中的“爪牙”就是本义。
后来,有些诗文中用它来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取爪牙能有力的护卫躯体之意),如《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
”同样比喻用得久了,多了,就获得了新的词义,再不是临时的比喻手法了。
“爪牙”当时是褒义,现在转化为贬义了。
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二、词类活用文言文以实词为主,实词中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我们阅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很大障碍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这一现象的基本情况并学习相关内容,掌握解决它的基本方法。
小学近义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小学近义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用法1、体味语境。
一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其意义和用法却是固定单一的。
因此,要辨析词语的用法和意义,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将其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体味。
例: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这里不光生长有益的植物,还有一些(有害/有毒)的植物,其中有一种一人多高的小树,树干细细的,叶子像烟叶,一年开一次花,果实像豌豆,它的花和叶子都有毒。
解析:例句前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而第一个分句中出现了“有益”一词,因此,在第二个分句的相应处选择与之对应的“有害”比较合适。
再看最后一个分句“它的花和叶子都有毒”,因此,前面如选“有毒”,有重复之嫌。
2、辨析词义。
辨析词义是准确使用词语的前提,包括辨析词语的意义、轻重、使用范围等。
辨析词义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词语的确切含义,同义词之间细微的差别;二是词义的轻重;三是词语的使用范围。
例: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中韩围棋再度交锋,韩国队实力不可小觑,中国队的水平(越发/更加)高超,行家估计中国队胜率较大。
解析:“越发”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侧重于比较同一个人或同一种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的状态变化;“更加”侧重于对比不同的人或事物,往往突出一方。
这是中国队与韩国队的比较,因此,应该选“更加”。
3、认准词性。
词性不同,其意义和用法往往也不同。
选填实词必须弄清其词性,然后根据语境确定选填对象。
例: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位/品味)的作品来的。
解析:“品位”和“品味”词性不同。
“品位”是名词,指人或文学艺术作品所达到的水平、境界;“品味”是动词,有品尝、鉴赏之义。
例句横线处应为一名词性定语,故应填“品位”。
4、看清对象。
有些实词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对人,有的对物,选填词语要看清对象,对号入座。
例: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给以/给予)我精神的抚慰。
词汇:同一词语的多种用法
① 补格助词「まで」表示时空的终点。在「まで」前表示的时空范围内连续地或一直保持某种状态。
时间终点:「9時まで勉強します。」
“我学习到9时。(9时前我一直学习。9时以后就不学习了。)”
空间终点:「北京まで飛行機で行きます。」
译为: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有相当的距离。
(2) 补格助词から接在体言后面,表示构成物品的原料。一般是表示经过化学变化的物品的原料。这里所谓化学变化是指物品的原材料已经不能一眼看出来。而物理变化是从物品上能够看出其原料的,这样时原料一般用「で」。
化学变化:「米から酒を作る。」译成:由米做酒。
例:「私と春子さんは友達です。」(新的词团作主语)
译为:“我和春子是朋友。”
「私と春子さんの教室はあそこです。」(新的词团作定语)
译为:“我和春子的教室在那儿。”
「明日と明後日、私は実験をします。」(新的词团作状语)
译为:“明天和后天,我做实验。”
同一词语的多种用法(三)
三、「から」的类型和用法
「から」的类型有补格助词和接续助词。除这2种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用法。
1.补格助词:
(1) 补格助词から接在体言后面,表示“时空的起点”。
时间起点:「私たちの授業は8時から始まります。」
译为:我们的课从8点种开始。
全句译成:“我学习的地方是这个学校”
又如: 「借りた本は全部返さないといけないと言うので、私は借りたのを全部返しま した。」
这里的 「の」代表了我借的书,在句子中是宾语。
全句译成:“说是必须全部还清借的书,所以我把我借的(书)全部还掉了。”
(2)有时在完全明了的情况下,可以把一部分体言省略,这时 「の」一方面仍然起到领格助词的作用,同时另一方面还代表了省略了的体言。
一个词语的正确搭配
一个词语的正确搭配
最近,词语搭配问题成为了越来越多语言爱好者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词语搭配可以被定义为对特定语言中某些词汇的恰当的放置和组织,以便更好地表达某个概念或句子的意思。
如果没有正确的词语搭配,那么句子就可能会变得模糊或不清楚,从而影响语言表达性能。
正确的词语搭配可以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流畅、生动,有助于表达当前的思想。
正确的词语搭配可以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
此外,正确的词语搭配还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使沟通更具有张力,更加直接、简洁。
因此,熟悉正确的词语搭配是很重要的。
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要培养一种习惯,总结常用的词语搭配,以便在日常对话中使用。
另外,可以通过阅读、背诵和复习来提高记忆力,学习更多的词语和其正确的搭配。
此外,要特别注意不同文化中不同语言的差异,以便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中不同语言的正确用法和词语搭配。
比如,在英语中,一些词语搭配可能与汉语中完全不同,而且可能使用的语法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学习不同的文化和语言时,要注意观察和分析,以掌握不同语言的正确搭配。
最后,理解词语搭配的时候,要注意不同上下文中的变化。
不同的上下文中的同一词语可能会有不同的搭配,所以也要提高自己的语感,遵循上下文的变化。
这样才能提高对不同语言中各种正确词语搭配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正确的词语搭配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和表达语言,提高说话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大家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语言素养,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特别注意词语搭配,不断总结不同词语的正确搭配,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的三种读音和用法
一的三种读音和用法一的三种读音和用法:一,读音为yī,是汉字中最基本的数字之一。
下面是一些一的用法:1. 表示数目:一代表数字1,用于数数和计数。
例如,一、二、三。
2. 表示顺序:一用于表示第一的概念。
例如,一、二、三、四。
一日、一月、一年。
3. 表示某种程度:一用于表示程度上的某个量或数量。
例如,一些、一点、一点儿。
4. 表示同一性:一用于表示同一的概念。
例如,一堆、一样、一致。
5. 表示时间:一用于表示时间的概念。
例如,一会儿、一天、一周、一年。
一,读音为yì,是一个多音字,有多种用法。
下面是一些一的用法:1. 作为量词:一用于表示数量或度量单位。
例如,一杯、一件、一斤、一米。
2. 表示指代:一用于表示某个人或事物的概念。
例如,一位、一家、一本、一幅。
3. 表示选择:一用于表示选择的动作。
例如,一选、一择、一挑、一取。
4. 表示道理:一用于表示某个道理或说法的概念。
例如,一理、一说、一法。
5. 表示意思:一用于表示某个意思或含义。
例如,一意、一词、一语。
一,读音为yì,是一个姓氏。
下面是一些一的用法:1. 典籍:《逸周书·天官冢宰》中提到了一姓,表示某个人的姓氏。
2. 姓氏:一作为姓氏在中国也是比较常见的。
例如,一兴、一龙。
3. 诗句:有一些古代的诗句中使用了一姓作为押韵。
例如,杜甫的《遣怀》中有一句“怀瑾握瑜,一琴好一流”。
综上所述,一有三种读音和用法。
其中,读音为yī的一常用于表示数目、顺序、某种程度、同一性和时间;读音为yì的一常用于作为量词、表示指代、选择、道理和意思;一作为姓氏常见于典籍、姓氏和诗句中。
同义词辨析
3、从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辩析 、 [妻、妾——后、妃]普通人的称“妻”称 普通人的称“ 妻 后 普通人的称 皇帝的就称“ “妾”,皇帝的就称“后”称“妃”。 [征——伐——侵]都有军事进攻之意。但各 都有军事进攻之意。 征 伐 侵 都有军事进攻之意 有特点: 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有特点:“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孟子·尽心下 );“凡师有钟鼓曰伐, 尽心下》 (《孟子 尽心下》);“凡师有钟鼓曰伐, 无曰侵” 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可知 庄公二十九年》 无曰侵”(《左传 庄公二十九年》)。可知 指上伐下,有道伐无道,带有褒义; “征”指上伐下,有道伐无道,带有褒义; 指公开宣战,不管双方是非, “伐”指公开宣战,不管双方是非,是中性 则指不宣而战,带有贬义。 词;“侵”则指不宣而战,带有贬义。
近义词的用法
近义词的用法近义词是指在意义上相近或相似,但在用法上有一定差别的词语。
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近义词,如“说”和“讲”、“美丽”和“漂亮”、“快乐”和“愉快”等等。
正确地使用近义词可以使文章更加精准、优美,增强文学性和艺术性。
在使用近义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语境:语境是指词语出现的环境和语言背景。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因此,我们在使用近义词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出现歧义或不当的用法。
例如,“说”和“讲”都可以表示讲话的意思,但语境不同时含义也有所不同。
比如,“说话”是指发表意见或陈述事实,“讲话”则更多地指演讲、讲座或教学。
在“说”和“讲”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可以让文章更加精准、生动。
2. 语感:语感是指词语在语言中的感觉和效果。
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词语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和印象。
在使用近义词时,需要根据语感选择合适的词语,使文章更加优美、流畅。
例如,“美丽”和“漂亮”都可以表示美的意思,但“美丽”更加高雅、唯美,适用于描写自然景观、艺术品等;而“漂亮”则更加简洁、生动,适用于描写人物、服装等。
在“美丽”和“漂亮”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 用法:同义词在用法上也有一定差别。
有些同义词可以互换使用,有些则不能。
在使用近义词时,需要根据用法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出现不当用法或语病。
例如,“快乐”和“愉快”都可以表示高兴的意思,但“快乐”更加正式、庄重,适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而“愉快”则更加口语化、亲切,适用于日常生活或口语交流。
在“快乐”和“愉快”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可以使文章更加得体、自然。
近义词的正确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精准、优美,增强文学性和艺术性。
在使用近义词时,需要根据语境、语感和用法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出现歧义或不当用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用词的多样性,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使文章更加丰富、有趣。
2020初中常见多义词有哪些_文言文一词多义大全_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_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有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
文言文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几个义项,多则几十个义项。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
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
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
B.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
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
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
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比较重要的4个“xing”:信:本义是话语真实。
(1)形容词。
意为“诚实”“忠诚”“守信”。
如:A.信臣精卒。
(《过秦论》)B.皆明智而忠信。
(《过秦论》)(2)动词。
意为“相信”。
如:A.余固笑而不信也。
(《石钟山记》)B.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屈原列传》,这里“信”可进一步引申为“亲近”“宠爱”之意。
)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
(1)表随便,可译为“随意”“随便”。
如:低眉信手续续弹。
(《琵琶行》)(2)表确凿,可译为“实在”“确实”“的确”等。
如:烟波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兴:本义是共同把一件东西举起来。
用作动词:(1)兴起,发生。
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2)发动。
如成语“兴师动众”。
又如:怀王大怒,大兴师伐秦。
2025高考语文语表题之辨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形式表意的差别)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常生活中,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 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 A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 效地工作。而超强记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为代价的。从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 些端倪。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 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 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 “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 能叫他们“俩老头”。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 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 ②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 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③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 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 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 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 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 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 ① 。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 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一词语的多种用法(一)日语中有不少词汇表面看起来是完全有相同的写法和读音,但用法和作用完全不同,尤其在助词中表现更为明显。
例如一个「の」可以是领格助词、主格助词、形式体言,还可以表示同位语;再有一个「と」有可能是并列助词、补格助词和接续助词。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
不同的类型就带来不同的使用方法,在翻译中就完全不同,所以如何判断各种类型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分成若干次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の」的类型和用法「の」可以是领格助词、主格助词、形式体言,还可以表示同位语。
领格助词接续方法:体言+の+体言前面的[体言和の]一起形成定语,作后面体言的连体形修饰语。
例如:「私は日本語の教師です。
」这里「日本語」是体言,与领格助词「の」一起构成定语,来修饰「教師」。
全句译成:“我是日语(的)教师。
”主格助词--作定语句的主语接续方法:体言+の+谓语+体言前面的[体言+の+谓语]形成句子,构成后面体言的定语。
这里要注意:句子要以连体形出现:动词和形容词与基本形相同,名词句和形容动词「だ」变「な」。
例如:「ここは私の勉強している大学です。
」这里「私の勉強している」是定语句,是用来修饰「大学」的。
定语句中「私」是「勉強している」的主语。
这时主语后面可加「の」和「が」,而不能加「は」。
「ここは私が勉強している大学です。
」(正确)「ここは私は勉強している大学です。
」(错误)「勉強している」是连体形,不过和基本形是一样的。
全句译成:“这里是我学习的大学。
”又如:「器の奇麗な料理は食欲が出る。
」这里「器の奇麗な」是描写句「器が奇麗だ」作定语句时的变化,作「料理」的定语。
这里「器」是句子的主语,「奇麗だ」是谓语。
当它作定语时,主语用「の」或「が」表示,「奇麗だ」变成连体形「奇麗な」。
整个句子译成“器皿好看的菜能引起食欲。
”同位语接续方法:体言+の+体言从接续方法上看和领格助词一样,但作同位语时,在「の」前后的体言必须表达同一事物。
例如:「留学生の山田さんは今上海にいます。
」这里的「留学生」和「山田さん」是一个人,之间的「の」就是表示前后是个同位关系。
全句译成:“留学生山田先生現在在上海”形式体言(1)在日语句中,主语、宾语、补语等都要求是体言,如果不是体言的用言或句子作这些成分时,就必须在谓语成分后面加一个形式体言「の」,其作用是使谓语成分名词化。
例如:「私が勉強しているのはこの学校です。
」这里的「の」代表了「私が勉強している」的地方,在句子中是主语。
全句译成:“我学习的地方是这个学校”又如:「借りた本は全部返さないといけないと言うので、私は借りたのを全部返しました。
」这里的「の」代表了我借的书,在句子中是宾语。
全句译成:“说是必须全部还清借的书,所以我把我借的(书)全部还掉了。
”(2)有时在完全明了的情况下,可以把一部分体言省略,这时「の」一方面仍然起到领格助词的作用,同时另一方面还代表了省略了的体言。
例如:「この鞄は私の鞄です。
」这句话可以省略为:「この鞄は私のです。
」这里的「の」身兼两职,也称作形式体言。
(3)在句子中带有解释和说明,或者要求对方解释和说明时,经常用「のです」接在简体句连体形的后面。
这时的「の」也是个形式体言。
例如:「どうして運動会を中止したのですか。
」「明日雨が降るのです。
」前面一句话用「のです」提出问题,后面一句话也用「のです」,但这时是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全句译成:“‘为什么不开运动会了?’‘因为要下雨。
’”如上说述,同样一个「の」,在不同的连接方式下有不同的用法,翻译起来意思也就完全不同。
所以对这样的词汇,一方面要记住可能有若干种不同情况,而另一方面还要记住各种接续方法及译法,否则只记个别方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同一词语的多种用法(二)二、「と」的类型和用法「と」可以是并列助词、补格助词,也可以是接续助词,用法比较多。
应该根据句子结构、连接方式等来判断其类型及使用方法。
1.并列助词接续方法:体言+と+体言体言+と+体言合在一起构成新的词团,在句中当一个词用。
后面接不同的格助词形成不同的成分。
例:「私と春子さんは友達です。
」(新的词团作主语)译为:“我和春子是朋友。
”「私と春子さんの教室はあそこです。
」(新的词团作定语)译为:“我和春子的教室在那儿。
”「明日と明後日、私は実験をします。
」(新的词团作状语)译为:“明天和后天,我做实验。
”「夏休みには、北京と上海へ行きます。
」(新的词团作补语)译为:“在暑假里,去北京和上海”用「と」连起来的小词团里,「と」前后的词具有同等的地位,前后可以对调。
2.补格助词①主语的合作者或对手。
接续方法:体言+と例:「私は山田さんと町へ行きました。
」(合作者)译为:“我和山田上街了。
”「私は山田さんと会話の練習をしました。
」(对手)译为:“我和山田进行会话练习。
”这里当动词是可以一个人进行的动作时,[体言+と] 就是主语的合作者;当动作必须是双方完成时,[体言+と] 就是主语的对手。
如上面的“上街”是可以单独完成的,“山田”就是“我”的合作者;而“练习会话”必须两人完成,所以这句话中的“山田”就是“我”的对手了。
这个区别有时并不显得很重要,但有时是必须搞清楚的。
例如:「解放前、中国の労働者階級は、農民階級と一緒に帝国主義者と戦った。
」译为:“解放前,中国的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在一起,与帝国主义者进行了斗争。
”这句话中,“農民階級”是“労働者階級”的合作者,而“帝国主義者”是“労働者階級”的对手。
②称谓内容接续方法:体言+と言う例:「私は孫と申します。
」译为:“我姓孙。
「これは電話と言うものです。
」译为:“这是称作电话的东西。
--这个东西叫电话。
”这是给某个事物下定义的句子。
③说话、思考等的内容。
接续方法:句子+と言った。
(思った。
)例:「先生は明日テストすると言いました。
」译为“老师说:明天考试。
”一般地说,格助词只接在体言后面,但补格助词则不同,可以接在句字后面。
3.接续助词接续方法:从句终止形+と、+主句。
用と连接主句和从句时有两种情况:恒定条件,译成:“一…,就…。
”假定条件,译成:“如果…,就…。
”例:「春になると、花が咲く。
」译为:“一到春天,花就开了。
”「試験が無いと、あまり勉強しません。
」译为:“如果没有考试,就不大学习。
”接续助词的特点是:前后都是句子,而且一般各有各的主谓关系,能够与补格助词区别开来。
如上所述,と的用法较多,翻译时必须严格区别开来,否则就有可能把句子的意思搞错.三、「から」的类型和用法「から」的类型有补格助词和接续助词。
除这2种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用法。
1.补格助词:(1)补格助词から接在体言后面,表示“时空的起点”。
时间起点:「私たちの授業は8時から始まります。
」译为:我们的课从8点种开始。
空间起点:「私は北京から来ました。
」译为:我从北京来。
在使用当中经常和补格助词「まで」共同使用。
时间起终点:「私たちの授業は8時から12時までです。
」译为:我们的课从8点到12点。
空间起终点:「北京からウルムチまでかなりの距離があります。
」译为: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有相当的距离。
(2)补格助词から接在体言后面,表示构成物品的原料。
一般是表示经过化学变化的物品的原料。
这里所谓化学变化是指物品的原材料已经不能一眼看出来。
而物理变化是从物品上能够看出其原料的,这样时原料一般用「で」。
化学变化:「米から酒を作る。
」译成:由米做酒。
物理变化:「木で椅子を作る。
」译成:用木头做椅子。
(3)补格助词から接在体言后面,表示授受动词「もらう」的授予者。
「私は田中さんから良い辞書をもらいました。
」译成:我从田中先生那里得到一本好词典。
这里的「から」可以用「に」代替。
2.接续助词:接在句子终止形后面构成原因状语从句,表示后面主句的原因。
可以用与主观情况下,可以后接意志性词语。
「今日は寒いですから、誰も来ません。
」译成:今天由于天气冷,所以谁也不来。
「天気が良いから、町へ行きましょう。
」译成:今天天气好,所以上街去吧。
3.「てから」的用法:动词连用形(五段动词音变浊化)+から表示“动词之后”。
这个から是补格助词或者是副助词,说法不一。
「ご飯を食べてから風呂に入ります。
」译成:吃过饭再洗澡。
同一词语的多种用法(四)四、「まで」的类型和用法关于「まで」究竟属于什么助词,不同的文法书各有己见,但不外乎是补格助词和副助词2类。
有一些书上说是这2种;有的书则认为只是副助词,在补格助词里不提。
在这里我采用了前者进行说明。
1,补格助词①补格助词「まで」表示时空的终点。
在「まで」前表示的时空范围内连续地或一直保持某种状态。
时间终点:「9時まで勉強します。
」“我学习到9时。
(9时前我一直学习。
9时以后就不学习了。
)”空间终点:「北京まで飛行機で行きます。
」“我乘飞机去北京。
(再远就不去了。
)”使用「まで」经常与「から」共同使用。
有关内容请查阅前一节「から」的内容。
②「まで」和「までに」的区別a 「まで」用在表示连续动作的结束时间,如:「朝6時まで寝ます。
」“睡到早晨6时。
”「来年までここにいます。
」“到明年为止,我一直在这里。
”这里的「寝ます」和「います」都是连续动词。
b 「までに」表示瞬间动词出现的最后时刻,即表示“…之前”。
如:「昼までに終わるでしょう。
」“中午之前会完吧。
”「6時までに帰ってきます」“6时之前回来。
”这里的「終わる」和「帰る」都是瞬间动词。
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辨别「まで」和「までに」的题目。
这时首先要判断哪个是连续动词,哪个是瞬间动词。
一般情况下这个判断正确了,区别也就不成问题了。
当然,平时使用也是遵循这个原则。
③「いつまでも」原意为:“到什么时候都…”可看作副词,译为:“永远”;「どこまでも」原意为:“到任何地方都…”可看作副词,译为:“到底”;「あくまでも」是由表示厌烦的「飽く」加「までも」构成,与「どこまでも」相同。
2,副助词副助词「まで」表示的内容有:①表示“甚至…”,“连…”。
和「さえ」的用法类似。
「子供の喧嘩に大人まで出てきた。
」“小孩子打架连大人都出来了。
”「そんなことをすると、子供にまで笑われる。
」“你干这样的事情,甚至孩子都要耻笑你呀!”由于「まで」是副助词,所以接体言作主语时可以代替主格助词,宾语时也相同。
但作补语时,必须和补格助词重叠。
②表示限定,用「までだ」表示“只能那样”「までもない」表示“没有必要”。
「本人が嫌だと言ったらそれまでだ。
」“本人说不愿意,也只好这样了。
”「わざわざ行くまでもない。
」“没有必要特意前去。
”五、「か」的类型和用法「か」可以是疑问助词,也可以是副助词,副助词的用法更多一些。
1,疑问助词接在各种终止形句子后面,构成疑问句。
「今日は暑いですか。
」「今日は暑いか。
」「今日は暑いでしょう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