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电影的审美思考
电影《第八日的蝉》所体现的日式电影审美分析
79第34卷第8期 2021年04月Vol.34 No.8April 2021艺术科技0…引言日本电影的特色是扎根在它经历现代技术洗礼与传统历史美学的孕育之上的[1],不能只看形式,还要看意义[2]。
笔者凭借所学的理论,对日本电影进行电影画面语言、镜头运用手法、音乐的视听运用等方面的感知剖析,得到鲜明生动的领悟。
电影《第八日的蝉》表现出的是经典的日式静谧美,恰如一把温柔迟钝的刀,连着血肉剖开了一个在典型日本现实社会下道德矛盾与母性情怀相纠缠的故事。
它站在了伦理的交锋上,带着浓烈的纠葛悲痛,在漆黑的夜里喃喃道出故事。
这种残缺的美感在日本电影的主旨上凸显得淋漓尽致。
而其带着古式日本审美的主旨情怀如何从头至尾地贯彻其中[3],《第八日的蝉》如何通过画面手法、镜头技巧、视听效果展现日式审美情怀,就是本文致力于分析的。
1…视听画面的反差美学及静态画面运用——安静平和化的处理电影《第八日的蝉》中的主人公薰长大后与亲生父母见面的第一次场景,环境极其灰暗。
情绪波动极大的亲生父母和十分安静的孩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画面最终停留在对薰的特写镜头上,维持了近10秒的静态画面。
一个本应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环境[4],因为薰的无动于衷和她那空洞无光的眼神特写,使气氛归于安静,也彻底放大了熏的孤独感。
其与西方的矛盾剖离与强化相反(和中国摄影风格一样,是在历史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面)[5],是十分具有日式味道的处理方式——归于静谧。
这个方法也被运用在了熏告诉生母自己要生下一个已有家室的男人的孩子时,生母激动地拿着刀的画面。
熏呆滞地看着生母的举动,然后画面转为父亲制止,使矛盾主要关系人停止动作,剩下音效的矛盾,最后由两人手部相叠[6]的特写结束矛盾。
日本电影一向以细节化的处理称好。
如在小旅馆的床上,希合子抱着哭喊的宝宝,却选择了最温柔的哼唱,但哼唱转化成哭泣,哭泣又淹没在孩子的哭声里。
三段式的处理渐进平和化。
虽然动静对比不突出,但是能明显地感受到矛盾的过程少了直接与强化。
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探析
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探析【摘要】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在电影创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揭示死亡元素的普遍存在、死亡美学的表现形式、对死亡的态度以及对观众的影响,我们可以深入探讨日本电影中的独特美学。
死亡美学与日本文化传统的联系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日本电影中,死亡并非终结,而是一种超越,它与人类生命和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美学境界。
通过对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进行探析,我们可以获得对日本电影创作的启示,以及对未来日本电影发展方向的思考。
死亡美学的独特性不仅体现了日本电影的个性特征,也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为观众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体验。
【关键词】关键词:日本电影、死亡美学、独特性、表现形式、态度、影响、文化传统、观众、启示、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探析日本电影中的死亡元素普遍存在,无论是古典传统的作品还是当代新片,死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死亡美学在日本电影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作品通过暴力或血腥场面来渲染死亡的残酷性,有的作品则通过抒情或唯美的手法来探讨死亡的意义。
日本电影对于死亡的态度也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作品将死亡视作一种解脱,有的作品则将其视作一种悲剧,或者是一种必然的命运。
死亡美学在日本电影中既能够唤起观众共鸣,引发情感共鸣,又能够引发思考,激发思想的碰撞。
死亡美学对观众的影响往往是深远而持久的,让人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深思生命的意义和生死的关系。
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与文化传统的联系紧密,它承载着日本文化中对死亡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这种特殊的死亡美学不仅体现了日本人对生命的崇敬和死亡的接受,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学的独到见解和表现方式。
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不仅具有独特性,也给我们带来了对于生命、死亡、美学的深刻思考。
它启示我们,在创作电影时应该注重死亡这一主题的处理,通过对死亡的探索和审视,为观众带来更深层次的审美和情感体验。
未来日本电影的发展方向应该更加注重对死亡美学的挖掘和表现,从而不断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北野武是日本电影界备受瞩目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风格以其独特的暴力美学和物哀情感而闻名。
在他的作品中,暴力与悲情经常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本文将探讨北野武电影中的物哀与暴力美学,并分析其在影片中的表现和意义。
1. 物哀与暴力的交织北野武的电影作品以其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闻名,他经常以暴力的方式展现出人类内在的悲情和绝望。
在他的作品中,暴力并不仅仅是为了煽情或刺激观众,而是一种表达对人类情感和生存状态的观察和呈现。
暴力和物哀常常交织在一起,无论是在人物的表现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中,都深刻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在电影《疤面煞星》中,北野武以其独特的导演风格将暴力和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中的主角小林和太一是两个有着血海深仇的黑帮成员,他们之间的对抗令人触目惊心。
在观众看来,小林和太一并不只是冷酷无情的杀手,他们背后的悲情和绝望也通过暴力的方式得到了表现。
北野武在电影中通过角色的对话和行为,深刻地展现了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这种悲情与暴力的交织让观众在观影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震撼。
2. 暴力美学的表现北野武的电影中,暴力并不是简单的血腥和杀戮,而是一种审美的表达和创作方式。
他善于运用摄影、音乐和剪辑等技术手段,将暴力呈现得鲜活而有力,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
在他的电影中,暴力被赋予一种艺术性和观赏性,让观众在恐惧和震撼的同时也产生了审美的享受和思考。
在电影《无间道》中,北野武通过快速剪辑和动感的镜头语言,将暴力场面表现得生动而震撼。
在激烈的枪战和格斗场面中,他善于运用镜头的运动和切换,将暴力的力量呈现得极具张力和美感。
他还善于运用光影和色彩等视觉元素,营造出一种悬疑和紧张的氛围,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感受到暴力的残酷,也产生了一种审美的享受和思考。
3. 暴力与悲情的共鸣在电影《杀人回忆》中,北野武通过对暴力的呈现和悲情的深度挖掘,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
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引言宫崎骏是日本著名的动画电影导演和制作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哲学思考而闻名于世。
他的电影作品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凭借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以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美学思想的内涵与影响。
第一部分:宫崎骏的艺术创作背景宫崎骏出生于1941年,成长于日本战后时期。
在他的童年时代,日本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冲击,这些经历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宫崎骏的个人思想,也为他的艺术创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宫崎骏在早期一度梦想成为漫画家,但后来决定投身动画电影的创作。
他在东京大学美术学部学习期间,受到了欧洲和美国的艺术思潮的影响。
尤其是对法国的画派运动和美国的漫画文化感兴趣。
这些国际化的影响对于宫崎骏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宫崎骏的美学思想1. 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宫崎骏的作品经常探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他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呼吁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他的电影中,常常可以看到对城市化和环境破坏的批判,以及对大自然的美的寄托。
2. 对女性主义的探索宫崎骏的电影中,女性角色经常具有强大的独立性和坚韧的品质。
他的作品中意识到了女性权力和自由的重要性,以及消除性别歧视的必要。
这种女性主义探索是宫崎骏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宫崎骏经常以寓言的形式探讨人性和道德的问题。
他的电影中,经常出现一些道德困境和伦理抉择的情节。
他试图提醒观众思考生活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并寻找到真正的人性之美。
第三部分:宫崎骏的美学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宫崎骏的美学思想不仅在日本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1. 对动画电影的影响宫崎骏的美学思想对动画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打破了传统动画的束缚,探索了更多的表现手法和题材。
日本电影的影像风格和审美特征
日本电影的影像风格和美学特征
日本电影经历了一个首先依附戏剧文学的发展道路。
这种电影创作使得日本电影免不了吸取戏剧的叙事方式和美学观念,除了戏剧外,日本电影是在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从影片中体现出来的艺术审美理想来说,日本电影从总体上呈现出的是一种闲静、幽玄的风格,并通过此体现出对某种哲理观念的探寻。
如小津安二郎的早期作品《浮草物语》,即使是默片,也把观众带入一种感伤叹息的氛围之中。
小津用浮世绘般的笔触细细描摹了人在特殊环境下的忧哀心理。
在叙事结构方式上,日本电影注重叙事方式的多样化和电影化.虽然它也受本民族戏剧文化的影响,有不少影片也采用了线形叙事方式,但他们逐渐地认识到了电影的本性,从整体上注意了电影的叙事手段和影象本质。
特别是战后,日本的电影艺术家一方面反思过去电影的不足,一方面积极的借鉴西方的电影叙事方式,象波兰、法国电影,从而认识到电影和戏剧确有紧密联系,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形式。
关于日本动漫电影的个人观后感5篇
关于日本动漫电影的个人观后感5篇关于日本动漫电影的个人观后感1“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
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导的。
说到这一切正用的时候就都被败坏了”——《圣经-罗西书》之所以将标题称为“读……”,只因个人认为,宫崎骏——这个日本电影人中的怪才、动画界的奇葩所指导的每一部作品,都不足以用“看”、“观赏”这些字眼来形容,他的作品,是用来读的,如同一本本富有深邃内涵、凝练且厚重的书,将无数百态画面如文字般铺陈在每一位受众眼前,用真情、真心、真爱敲击着呼唤着你我一颗颗日渐麻木的心灵……。
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的话:“如果一个成年人喜欢看卡-通与动画,那么他一定不愿长大。
”——然而,恰恰相反的是,当你我真正融入宫崎骏的动画王国,猝然发现,他的所有影片没有一部是拍给孩童的,其蕴涵的或隐晦或直白的哲理性甚至连我等成年人都望其项背,反而会觉得自己尚未成熟与长大,尚未了解的、需要反思的还有太多太多……而这,正是宫崎骏及其作品的最伟大之处。
《千与千寻》,这部拍摄于2001年的大型动画,可以说是宫崎骏及其“吉卜力”班底最为人津津乐道也同样最被称赞的宫氏作品之一,直至今日,提及于此,仍旧会耳闻众多誉美之辞。
的确,再次回顾,依旧被影片丰满的、值得深思的内在“容量”所深深折服与动容……影片日文原名是《千与千寻的神隐》,在日语中,神隐一词,指“若隐若现消失的神秘事物”。
似乎在片名中,拍摄者就已向众人透露了在影片中将隐藏着诸多需要揭开的秘密与隐情……从少女千寻随其父母出游的迷路,以及途径深山老林中一座座诡异的建筑及石像,影片一开始便营造出了一种略带“恐怖”气氛的前奏,似乎预示着某种不详。
而当到达那空城死域般神秘叵测的城寨、爸爸妈妈被无人看守的美食所吸引、大快朵颐之后瞬间变化为两头巨猪之时,画面和情节将影片倏时带入高-潮。
从此刻起,千寻便进入了一个鬼魅妖魔主宰的“人间地狱”般的世界,它们控制着被下了符咒的、或变为猪猡或成为奴隶的人类们。
论日本电影《追捕》的审美观
论日本电影《追捕》的审美观作者:崔金虎来源:《电影评介》2012年第10期[摘要] 日本电影《追捕》用高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演绎了一个美不胜收的故事,塑造了几位正直刚烈机智勇敢的英雄人物,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和腐朽,给予观众极其美妙的心理满足和艺术享受。
[关键词] 日本电影《追捕》审美观日本电影《追捕》久演不衰,其主角演员高仓健、中野良子成为广大青少年心中的偶像,曲折离奇的情节,紧张激烈的场面,高深莫测的主题,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使广大观众深受感染,得到了一种高妙的艺术享受。
笔者认为,《追捕》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是由于它完全符合东方人的三大审美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崇拜英雄、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许多方面,创造了非常高的美学价值。
一是形象美。
高仓健扮演的男主角杜丘身材魁梧,体格强健,表情庄严,气质高雅。
当他被诬陷遭逮捕的紧急关头,没有逆来顺受,而是凭自己的机智和果断,跳窗逃跑。
开枪杀熊救下真由美,被大熊追赶纵身跳入急流,表现了杜丘善良和勇敢的性格。
当真由美的父亲叫出杜丘的名字时,杜丘既不否认,也不惊慌,而是坚定沉稳地表示因为被冤不能去投案,表现了他敦厚诚实自信果决的性格。
当真由美大胆而勇敢地裸露酥胸,扑向杜丘之怀时,杜丘没有坚守什么虚伪的道德节操,而是激情满怀地拥抱了真由美,完成了天地间最神圣最纯洁的爱情。
一般人对野合都持反对态度,然而观众对杜丘的热烈坦率大加赞赏,甚至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是一种野性的美,纯朴的美,率真的美,英雄美女自由结合,有情人终成眷属,美哉!快哉!当警长矢村受伤昏迷后,二人应当赶快逃走,可是杜丘却坚持用最原始的方法给矢村疗伤,充分表现了杜丘的正直善良。
杜丘在毫无知识和经验的情况下,竟然敢驾驶飞机,且不说可能不可能,这种高度浪漫主义手法塑造出来的英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当杜丘满脸流汗手足失措地驾着飞机歪歪扭扭在天上飞行时,观众由不得啊声一片,替杜丘捏一把汗。
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探析
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探析【摘要】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对死亡美学的理解入手,探讨了日本电影中死亡的表现形式及其美学意义。
通过分析不同导演对死亡美学的探索,揭示了其在日本电影中的影响力和独特之处。
文章还探讨了观众对日本电影中死亡美学的接受程度,总结了死亡美学对日本电影的重要性。
展望了日本电影中死亡美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电影中死亡美学的意义及其对影片表现形式和观众接受度的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死亡美学、日本电影、导演、观众接受程度、重要性、发展、展望、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电影技术的发展,日本电影对死亡美学的探索也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
导演们通过影像、剧情和人物塑造等手段,将死亡美学融入到作品中,引发观众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这种探索使得日本电影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本文将对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影响力以及不同导演的探索方式,同时也会探讨观众对这一主题的接受程度。
通过对这一重要主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电影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也可以为未来日本电影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现象,深入分析其表现形式、意义以及影响。
通过研究死亡美学在日本电影中的体现,探讨不同导演对于这一主题的呈现方式,以及观众对于这种美学的接受程度。
通过对日本电影中死亡美学的探析,旨在揭示死亡这一永恒主题在电影艺术中的独特表现,探讨其对观众心理和文化认知的影响,以及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与探讨。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日本电影对于死亡这一主题的创作探索,探讨其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从而为未来日本电影中死亡美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研究死亡美学在日本电影中的意义,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日本电影中死亡美学的探索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本人对死亡和生命的态度,以及他们对自我存在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日本动画《你的名字》幽玄之境折射审美人生
792020新海诚是目前日本动画电影领军人物,尤其是《你的名字》更是取得巨大成就,在全世界范围掀起了“新海诚热”。
新海诚动画电影以一种崭新的模式推动着电影艺术的发展,本文将以《你的名字》为例,从叙事特点、审美特征以及在电影中所展现的日本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新海诚动画电影,解释“新海诚式”动画特色。
新海诚,在日本动画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第二宫崎骏”的美誉。
虽然在其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宫崎骏的影子,但却与宫崎骏动画存在较大不同,其作品节奏更加舒缓,画面唯美,在抒情的音乐中讲述一个故事。
从2000年开始,新海诚开始独立动画电影制作。
在过去的近20年间,《追逐繁星的孩子》和《秒速五厘米》等作品陆续引起轰动。
2016年,新海诚推出其新作《你的名字》,不仅在日本本土引起轰动,在海外上映更是大获成功。
《你的名字》以宫水三叶和立花泷在梦中相遇为主线,由于彼此的灵魂会在双方睡着后相互交换,因此展开了他们寻找彼此的故事。
这个作品不同于新海诚以往作品的悲伤结局,而是圆满结束了跨域时空的爱恋,“我已不记得你的名字,却还记得喜欢你!”更是让观众记忆深刻。
作为新海诚的巅峰之作,透过这部作品,可对新海诚动画电影的叙事特点、创作特点、审美特征以及日本文化有更好的认识。
一、新海诚动画电影的叙事特点新海诚动画在表现形式上会更多关注背景,对故事叙述相对弱化,在充满诗意的动画中让观众更好地停留在画面形象的层面,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叙事的层面。
在《你的名字》叙事中,将时间和空间巧妙的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交错,将人物时空中细致的景物描绘与故事场景中标志性的元素融入到电影叙事中,在叙事与非叙事的双重博弈中讲述了两个空间差异的个体的爱情故事,很好诠释了新海诚的影视艺术概念。
《你的名字》在叙事上主要包括了灵魂与梦境的双重线索叙事和陌生与交集的平行隐喻叙事的两个特点[1]。
(一)灵魂与梦境的双重线索叙事《你的名字》中的故事是围绕空间不同的两个男女主人公展开,而经过精巧的空间叙事安排,使复杂的故事情节脉络清晰,设计了灵魂与梦境两个故事线索,主线与辅线同时并列进行。
《情书》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情书》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日本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包括含蓄、幽玄、物哀、空寂的美学思想,而作为日本新锐导演的岩井俊二,他的作品更是深受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影响,包容着日本幽玄和物哀的美学思想,散发出一种朦胧、消亡之美的芬芳,其中尤以《情书》最甚。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日本神户,渡边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陷入到悲痛和思念之中,无法释怀。
就在祭典之后,她顺道至藤井家拜访,却意外的在藤井树的中学同学录里找到了他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
由于抑制不住对爱人的怀念,博子按着这个地址给远在天国的藤井树寄去了一封充满问候和思念的书信。
不可思议的是,几天之后博子竟然收到了署名为“藤井树”的回信。
经过进一步了解,这个藤井树是一个年轻的女子,而且她还曾经是男藤井树的同班同学,原来是博子从同学录中误抄了她的地址。
为了多了解一些男友在中学时代的情况,博子继续与女藤井树保持书信来往。
而藤井树在不断的回忆中,竟逐渐发现中学时代那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少男曾经对自己产生过一段真挚的感情……“幽玄”的审美意识,形成于日本中世纪,是对神秘、深邃事物的一种意识表达。
是用情调、余韵和象征等手法所构成的飘渺悠远的艺术意境来表现一种朦胧、含蓄、玄妙之美。
它是一种日本人普遍接受的审美原则,几乎渗透在日本文艺的一切样式中。
从影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映入眼帘的就是整部电影基调的颜色:黑与白。
渡边博子的黑色短发与雪白的背景以及飘散在她脸上的白色的雪花、白雪皑皑的大地与女主角的黑色大衣外套、远景处疏落的树林和小镇淡化成朦胧的黑色,背景色天空泛白与茫茫雪地接壤成一片……形成了一种非常特别的视觉效果,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思和深刻的回忆。
之后随着情节的推移,虽然色彩渐渐丰富,可是始终蒙上一层朦胧。
而那种隐而不发、含蓄朦胧的暗恋也似乎在这样单调的氛围中更加深入人心。
日本民族认为“隐而不露的爱是至高无上的爱”,而暗恋和初恋正是这种纯洁、绵长、隐而不发的爱情的具体体现。
日语影视赏析
本片充满了宫崎骏对人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对人类破坏环境的声讨,而是发人深省的一部人与自然的悲剧。
日本人追求美,特别是在现实中不可求的完美就在文艺中力图表现。
日本动画的最大特点就是“视觉系”的运用。
“视觉系”是动画研究领域提出的新概念,它是指在唯美主义的意识支配下,使作品呈现表层上的、完全以娱乐视觉为目的,由色彩和线条组成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样子,它超脱了现代普遍意义上的审美规则。
日本在这方面似乎要更为超前一点,从古到今,从文学作品到生活环境,如:和歌的用词非常艳丽、色彩浓烈;再如以愉悦视觉为原则对青春偶像进行包装,或在电子产品和家用汽车制造上特别注重线条的流畅与配色的丰富。
而日本的优秀动画作品以精湛的对电影镜头语言的运用和让人惊叹的画面制作更充分地体现出“视觉系”。
岩井俊二的风格,温柔地、淡淡地诉说着感人至深却又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
像是画面间的跳格与场景切换的对比,以及男主角撞到头流畅滑稽的放慢镜头,都蛮让人耳目一新的。
新思维冲击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像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树两年前登山遇难,她抑制不住心中的思念,按男友少年时的地址向心中的天国寄了一封情书:藤井树君,你好吗?我很想念你。
博子意外地收到回信,落款竟是藤井树。
继续通信,博子发现,这个女藤井树和男藤井树是中学同学,并且整个中学时期男藤井树都深爱着女藤井树。
博子按地址赶到,发现一个秘密,女藤井树竟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
随着回忆的不断掀开,博子执意要弄明白的是,这么多年来,男藤井树一直深深爱着的,究竟是女藤井树呢?还是貌似女藤井树的自己呢?两个容貌酷似的的美丽女子,一个深爱而不能得到,一个被爱却并不知道,如果不是因为死亡,她们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这没有回应的爱会是如此美丽和忧伤。
情书整个故事都在日本以雪景出名的小博,漫天的大雪由始至终都飘在观众的心里,男藤井树的少年之恋,博子对未婚夫的深深眷恋,女藤井树渐渐发现以往所不知的爱情真相……直到最后,博子终于放弃了对男藤井树是否爱自己的追问和折磨,来到他遇难的山上,站在及膝的积雪中对黎明时的山顶放声大喊:“藤井树君,你好吗?我很想念你!”寒冬下依然温暖的浓情世界,让人落泪……《情书》,它是一部青春片与伦理片结合的产物,这是日本人最拿手的题材。
日本影片的观后感
日本影片的观后感有关日本影片的观后感日本观后感篇一: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欣赏完《大国崛起之日本》这部记录片,深深的为这个国家崛起的故事而震撼!日本这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
它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扬长避短,不停地完善自己。
特别是在看了日本的百年维新,感想颇深,为日本这样一个小岛民族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惊叹!我认为,从日本崛起的过程中,以下几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一)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二)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宏扬民族精神;(三)注重教育,培养人才;(四)追求至善、精益求精。
(一)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
日本从建国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唐朝开始,日本就开始到中国来学习儒学,医学,佛学,茶道等等,吸收了中国的大量文化成果,从而走上了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发展的道路。
在1853年,当时美国海军将军佩理强迫日本开港通商,他对前来交涉的日本使者说,你们最好不要抵抗,因为一旦开战,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必胜。
尽管当时日本国内对选择开国还是开战有过争论,但最后还是做了很实际的考虑,他们以欢迎的态度接受了佩理的要求。
因为日本意识到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国家日益衰落,只有敞开国门,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走上强国之路。
而今,日本已然一个世界强国,但它的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却从未停止过,它的国民支柱企业三菱公司,丰田公司,松下公司等,都是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然后再不断地尝试和创新,现在都成为享誉世界的跨国公司。
(二)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宏扬民族精神。
记录片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西服流行的时候,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酒吧多起来的时候,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
”邱吉尔说过:我宁愿失去一个伦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可见,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是主宰一个民族的指挥棒,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日本在打开国门以后,曾经一度照搬西方模式,甚至让国民与西方人士通婚来改良自己民族的血统,但由于社会矛盾的爆发让他们意识到民族文化不能丢弃,他们就把他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载入宪法,让它流传下来,成为国民精神的支柱。
你的名字美学赏析
你的名字美学赏析你的名字美学赏析电影《你的名字》是由日本导演新海诚执导的一部动画爱情片,于2016年上映后迅速风靡全球。
该片以其绚丽的画面和深情的故事深受观众喜爱,更引发了一股名为“你的名字美学”的热潮。
首先,该片的美学表现在其精致的画面上。
新海诚以细腻而真实的绘画风格,将角色和场景描绘得如梦如幻。
无论是神秘的乡村风光还是繁华的城市风景,都展现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配合着精巧的动画技术,画面更加生动,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影片的美学还体现在其独特的剧情和叙事结构上。
《你的名字》以两个年轻人通过梦境相互交换身体为起点展开,随后又加入了时间旅行的要素。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新奇和神秘感。
同时,影片中的爱情故事也极具吸引力,让人们为主人公们的命运而感到忧伤和感动。
此外,音乐也是影片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日本摇滚乐团“RADWIMPS”创作的插曲和配乐,以其动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进一步加强了影片的情感表达。
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得观众更能够被故事所吸引,在情感上得到共鸣。
最后,影片的美学还体现在其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上。
故事中,两个年轻人通过梦境相互交换身体,这种奇妙的经历让他们更加珍惜和感悟现实生活中的点滴。
影片透过这个故事,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命运的安排,引发了观众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你的名字》以其精致的画面、独特的剧情和叙事结构、动听的音乐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学。
它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命运和现实生活的思考。
这种美学观念也让人们对于电影的审美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
中日青春电影审美风格比较
中日青春电影审美风格比较【摘要】中日青春电影在审美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日青春电影的背景和发展、主题和情感表达、拍摄手法和艺术特色、音乐和氛围营造以及受众群体和反响等方面。
中日青春电影的审美风格在表现手法、情感表达和受众需求上存在差异。
随着文化交流不断增加,中日青春电影审美风格也逐渐融合,展现出更多共同点。
中日青春电影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未来,中日青春电影可能会在主题表达、艺术手法和受众群体上更加多样化,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观影体验。
通过深入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日青春电影的审美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其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青春电影、审美风格、比较、背景、发展、主题、情感表达、拍摄手法、艺术特色、音乐、氛围营造、受众群体、反响、异同、发展趋势、影响、青少年。
1. 引言1.1 中日青春电影审美风格比较中日青春电影在审美风格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这些差异和相似之处反映了两国青春文化与审美观念的不同。
中日青春电影各自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同时也受到了各自文化传统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中日青春电影审美风格的比较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在叙事方式上,中国青春电影往往注重家庭、友情和草根情感的表现,强调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交流;而日本青春电影则更加注重内心的独白和个人成长,强调人物内心的纠葛和思考。
在视觉风格上,中国青春电影常常以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为背景,注重风景的描绘和色彩的运用;而日本青春电影则更加注重细腻的画面处理和情绪的渲染,强调镜头语言的表达和节奏的控制。
中日青春电影在审美风格上各有特点,但都致力于通过表现年轻人的成长与情感体验,探讨青春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
通过比较中日青春电影的审美风格,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青春文化的异同,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2. 正文2.1 中日青春电影的背景和发展中日青春电影在近年来备受关注,成为两国电影市场中的一大亮点。
在日本,青春电影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
浅论“物哀”美学在日本电影中的审美价值
浅论“物哀”美学在日本电影中的审美价值浅论“物哀”美学在日本电影中的审美价值引言在世界电影的舞台上,日本电影一直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而备受瞩目。
其中,一种被称为“物哀”美学的审美概念在日本电影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追求生活细节、反映寂寞孤独、表达人间关系的审美方式,“物哀”美学在日本电影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审美魅力和价值。
本文将就“物哀”美学在日本电影中的审美价值展开讨论。
第一章: “物哀”美学的概念及特点“物哀”美学一词源于日语“mono no aware”,字面上意为“物之哀”。
它在日本文学和艺术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并通过电影艺术得以进一步展现和传达。
这种美学概念主要强调对事物的感知和共鸣,力求捕捉到生活中的瞬间美,以及由时光流逝、物质腐朽引发的寂寞与哀愁。
“物哀”美学的特点体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关注、对人性的深刻揭示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常感悟上。
日本电影常常以雅致的摄影技法和细腻的表演呈现出这种审美风格,使观众能够通过观影体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思。
第二章: “物哀”美学在日本电影中的审美表达在日本电影中,许多导演借助“物哀”美学的手法创造出了一系列经典作品。
例如,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以一户离异家庭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通过对人性的细腻描摹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生的无常。
这部电影以其悲剧色彩和对生活中的细碎瞬间的把握而广受赞誉。
同样,黑泽明的《七武士》也是一部运用了“物哀”美学的经典之作。
该片通过荒凉的背景、孤独的人物形象和对人性的探索,深刻揭示了人类在艰难环境下的生存和价值观的辛酸。
这部电影以其对人性的思考和对时代变迁的反思,成为了经典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章: “物哀”美学在日本电影中的审美价值“物哀”美学在日本电影中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首先,它强调对日常生活的关注,给予了观众对琐碎细节的重新认识,使人们对生活的价值有了新的思考。
其次,它通过对寂寥孤寂的描绘和对孤独人性的揭示,使得观众能够从中受到情感共鸣,从而引发对自身内心世界的思考和发现。
日本经典电影观后感
日本经典电影观后感《日本经典电影观后感》导语:电影是一种强大的艺术形式,既能带给我们欢愉和娱乐,又能引发我们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深入思考。
日本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电影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产出了许多经典电影作品。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为大家分享几部我个人觉得卓越而又充满魅力的日本经典电影,并谈谈观影心得和感受。
一、《东京物语》《东京物语》是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于1953年执导的一部家庭剧情片。
影片通过一对年迈的夫妻,讲述了对子女间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人情冷漠和社会变迁对家庭关系的冲击。
这部电影以其深入人心、真实而细腻的表达方式,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影片以一次到东京看望子女的旅行为线索,展现了父母在城市中的寂寞感和困惑。
老年夫妻的回忆和温情交流,以及他们在子女家中的遭遇,都让观众不禁沉思。
小津导演善于运用察言观色和微妙的镜头语言,将主人公的情感进行深入刻画。
观影后,我不禁想起自己对家庭的思考,感叹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变迁。
二、《活着》《活着》是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剧情片,由张艺谋执导,于1994年上映。
这部电影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对亲情的珍视。
影片通过主人公福贵的命运,讲述了一个家族在历经战乱和社会变革中的生活轨迹。
片中细腻而真实的表演以及张艺谋独特的视觉风格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福贵这个角色的遭遇和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让人动容。
他在战争、饥荒和社会动荡中失去了许多亲人,但依然坚持活下去。
他对亲情的珍视和独特的价值观令人感动,也给观众带来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观影后,我对生活中的苦难和家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女导演中岛哲也执导的一部剧情片,于2006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女性松子的一生,通过她的经历展现了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
这部电影以其真实而引人思考的故事,引发了社会对性别平等和尊重的深入讨论。
松子这个角色扮演得十分出色,她的孤独和受伤使人触动。
日本电影观后感日语
日本电影观后感日语近年来,日本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其独特的创意和深受观众喜爱的故事情节常常引发人们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作为日本电影的粉丝,我有幸观看了许多日本电影,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启发。
下面我将分享几部我个人觉得非常精彩的日本电影以及其中的一些感悟。
《千与千寻》是一部由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千寻在不小心进入神秘的灵异世界后的冒险故事。
这部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也成为了许多观众的心头之爱。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有趣,同时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千寻在世界中的成长和她与各种神秘生物的相处,观众被带入了一个奇幻而又真实的世界,不禁思考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选择和成长。
另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日本电影是《后会无期》,这是由新津きよし执导的一部剧情片。
片中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女性与一位患有记忆缺失的男性之间的感人故事。
电影通过男主角的视角展示了他与女主角的相遇和共同经历的一系列片段。
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不断发现男主角的过去和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思考了关于爱、记忆和人生的真实意义。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故事,更是通过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引发观众对自身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而在《秒速5厘米》这部电影中,导演新海诚展现了一个关于青春和爱情的故事。
影片以三个不同的故事线交织在一起,通过角色之间的距离和时间的流逝来描绘出青春期的心境和情感变迁。
影片的画面精美细腻,音乐和配乐也十分动人,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电影中的世界。
这部作品中传达出了关于珍惜时光和感受生活中美好瞬间的重要性,同时也让观众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东京物语》也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日本电影。
这是一部由小津安二郎执导的经典剧情片,被誉为日本电影的巅峰之作。
影片讲述了一对长辈与孩子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的故事。
影片通过细腻的演技和感人的情节,探讨了家庭关系、代沟和对生活的追求。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自己和自己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日本电影《大逃杀》对人性的悲悯和关怀
日本电影《大逃杀》对人性的悲悯和关怀【摘要】日本电影《大逃杀》深刻描绘了人性的丑恶和复杂性,同时展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对生命的珍视。
电影通过残酷的生存游戏,揭示了人性在极限环境下的本质,呼吁观众对人性进行思考和反思。
《大逃杀》不仅关注个体的生存,更关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表现出对人性的悲悯和关怀。
电影强调人性的复杂性和可贵性,呼吁社会更多地关爱弱势群体,珍视每一个生命。
通过对人性的描绘和思考,《大逃杀》提醒我们珍惜生命,珍视人性的复杂性,并呼吁社会更多地展现对人性的悲悯和关怀。
【关键词】关键词:日本电影《大逃杀》,人性的悲悯,人性的关怀,人性的丑恶,人性的复杂性,弱势群体,生命的珍视,思考和反思,复杂性,可贵性,社会关爱,弱势群体。
1. 引言1.1 介绍日本电影《大逃杀》日本电影《大逃杀》是一部由导演深町宏树执导的经典作品,于2000年上映。
该电影讲述了一群学生被迫参加一场残酷的游戏,他们必须相互残杀,只有最后一个存活的人才能生存下来。
这部影片在上映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让人深思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大逃杀》通过边缘化人群的生存挣扎,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无奈和痛苦。
导演通过对人性的探讨,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体会到对人性的悲悯和关怀。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动作悬疑片,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让人们对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大逃杀》中对人性的描绘和关怀。
1.2 探讨电影中对人性的悲悯和关怀日本电影《大逃杀》是一部以生存游戏为背景的影片,通过描绘少年少女们在绝望环境下展现出的人性的种种表现,探讨了人性的悲悯和关怀。
在这个残酷的游戏中,人性的丑恶和复杂性得到了充分展现。
影片通过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对生命的珍视,引发了观众对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这部电影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类在面对生死关头时的本性,既有矛盾与狰狞,也有同情与悲悯。
影片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悲悯和关怀的世界。
日本电影读后感
日本电影读后感日本电影一直以其独特的审美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
无论是动画片还是实景电影,日本电影都能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触动和思考。
我最近观看了一部日本电影,它让我深受触动,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千与千寻》,是由宫崎骏执导的一部动画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千寻在神秘的灵异世界中历经种种磨难,最终找到自己内心的力量和勇气的故事。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生动,画面细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日本电影的独特审美。
日本电影一直以其精致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而著称,而《千与千寻》更是将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浓厚的日式风情,无论是神秘的灵异世界还是繁华的温泉城市,都展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尤其是影片中的神灵形象,如河童、巫女等,都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其次,影片中的故事情节也让我深受触动。
千寻作为一个小女孩,在灵异世界中经历了种种磨难,但她从未放弃,最终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力量和勇气。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人生中困难和挫折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希望和力量。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都很立体,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成长,让人印象深刻。
最后,影片中的音乐也让我感受到了日本电影的独特魅力。
《千与千寻》的配乐由久石让创作,音乐旋律优美动听,与画面相得益彰,让人感受到了深刻的情感和内心的震撼。
影片中的主题曲更是成为了经典,让人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让我对日本电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日本电影以其独特的审美和深刻的情感一直吸引着观众,而《千与千寻》更是展现了日本电影的独特魅力。
这部电影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希望以后能够多多了解和欣赏日本电影,感受其中的独特魅力。
关于日本电影的观后感
关于日本电影的观后感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我一直对日本电影情有独钟。
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表达方式,日本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独树一帜。
无论是宫崎骏的动画作品,还是黑泽明的经典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此,我要分享一些我观看日本电影的观后感。
首先,日本电影给人一种真实感和情感的共鸣。
很多日本导演以其真切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刻画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例如,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讲述了一个家庭的秘密和压抑,展现了每个人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和绝望。
观看这样的电影,我不禁被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挣扎。
与此同时,我也在其中找到了一些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这让我与电影之间建立了更强烈的情感连接。
其次,日本电影在表达问题上更加细腻而深入。
与好莱坞的商业电影相比,日本电影更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探讨。
例如,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通过讲述一个贫困家庭的故事,揭示了社会阶层与家庭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现实。
观众通过电影中人物的言语和行动,深入的思考社会问题,思索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
这种深入思考和社会批判使得日本电影与众不同。
此外,日本电影还注重细节的刻画和影像的美感。
无论是动画片还是剧情片,日本电影都以其精细入微的绘画技巧和出色的摄影视觉效果而闻名。
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千与千寻》和《龙猫》是两个最好的例子。
无论是人物的表情还是背景的细节,都展现了日本电影对细节的精益求精。
通过这种视觉上的美感,电影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故事。
最后,日本电影还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无论是剧情还是故事情节,都融入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黑泽明的作品《七武士》和《罗生门》中所展现的武士道精神和荣誉感深深触动着观众的心灵。
这些作品通过传统文化的体现,使得电影更富有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观看日本电影让我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
它们能够深入地触及人心,引起观众对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同时,日本电影还注重细节的刻画和影像的美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体现在日本的社会生活中,也体现在日本社会对日本电
影的现实诉求中。使其在电影的审美观念上形成不同的理 念,纵观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电影,我们会发现日本电影有 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民族化的标签,它总是在自觉和不自觉 中反映出传统之美和“和”文化特色。
代表小津电影风格的作品。因为日本家庭生活的传统面貌
和日本文化的“微观细部”在这两部剧中被精致地呈现出 来。在电影《晚春》中,导演在镜头的运用上力求通片平 稳,构思对称,光线均匀,人物的动作也无多大的起伏, 在榻榻米上端坐的姿态是表现得最多的人物姿势。电影 《晚春》描写大学教授曾宫周吉与女儿纪子各自在面对婚姻 问题上荡起的微澜。不同于西方电影对矛盾的有意剥离和 强化,小津对矛盾冲突的处置是典型“东方式”的,他将 矛盾冲突转化为“静谧”悄悄弥散在整个情节中。《晚春》 从开始的“圆觉寺茶道会”,到纪子婚宴后,房间里周吉独 自回家,静静地在灯下削着苹果为整部电影的结尾。整部 电影始终没有强烈的外在冲突,更多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 理,体现出父女亲情关系这一轴线始终是家庭亲情联系的 根本。在1949年拍《晚春》之后,1953年小津又拍摄出 了另一部有影响力的作品《东京物语》。在《东京物语》 这部电影中,小津继续着眼于日本家庭生活,将具体的主 题表现在孝道之上,通过平山周吉夫妇和孩子们在情感需 求上的差异,表现在现代日本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剧, 传统家庭生活的变化。这部影片表现出比《晚春》更为复 杂的家庭人物关系,但影片还是自始至终安静,即没有欢 笑嬉闹,也没有伤感煽情,有的只是平常的家庭生活,在 平静中给人感悟和思考。 另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则被称为日本女性电影大师的沟 口健二。早期的沟口健二拍过很多体裁的电影,但真正被 大家称道的是他在创作后期对日本传统艺术和日本传统女 性悲剧题材的表现。《西鹤一代女》《爱怨峡谷》《山椒大
夫》《雨月物语》这些影片中的,通过对女性的遭遇的刻
画,表现出女性在悲惨境遇中的自我救赎和由于女性对男 性的爱与宽容,使得身边的男性得到救赎和成长。《雨月物 语》讲述战时两个家庭中宫木、阿滨两位妻子对丈夫的拯 救;《山椒大夫》中安寿以的善良的心对哥哥厨子王的影 响,等等。这些大多取材改编于日本传统文学作品的电影,
一、日本的传统美学与日本电影
电影美学研究的始祖法国人阿尔杰米特在《电影美学 和心理学》这部著作中把他对电影美学的理解表述得非常 明确:“电影美学归结为确定一种形式由于某种内容和某种 意图的关系,怎么样和为什么优于另一种形式,换句话说, 它要在特定情况下为这些形式确立其心理学依据。”虽说审 美现象是人们对于美的一种认知,但美学却是一门复杂的 学科,而今也建立了完整的电影美学体系。 电影虽然是现代艺术。观察日本电影发展的过程,我 们会发现日本电影虽说受西方电影的影响,但各个不同时 期的日本电影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出日本的文化特色。 在电影本土化和世界性的选择中,日本电影的审美模式中 总保存着一种“日本化”的选择。
侠义来宣扬武士道故事被翻拍成电影达40多次。每当日本
电影界陷入低潮时,就会重拍《忠臣藏》o[21而相继获得了 金狮奖、奥斯卡奖的日本大导演黑泽明正是凭1950年拍摄 了武士电影《罗门生》而成为日本获国际电影大奖的第一 人。后来他又继续拍摄武士电影的《七武士》,仍旧受到民 众的欢迎。因为武士电影如此受欢迎,所以偏重于武士电 影题材的导演和曾经参与拍摄武士电影的知名导演很多, 如名导演山田洋次也拍摄了武士片《黄昏清兵卫》等,除
学术论坛
M0ⅥE
Un!RAll-畦
论日本电影的审奠思考
●许明玲(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内江641000)
[摘要】 日本是一个岛国,同时还是一个面积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面对电影全球化的挑战,日本电影始终
坚持着自己的民族审美:“和”文化及现实批判特征两方面。从日本电影在各大电影节频频得奖来看,我们不难 看出民族文化审美的强大生命力。这种美学旨趣不仅获得国内观众的肯定,也突破本土界限,得到世界范围内观 众的认同。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的传统美学与日本电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本传统美学的两种文化指向,希望 对后续研究有所启发与帮助。 [关键词] 日本电影;电影美学;传统文化
本的真实社会现象的《追捕》《人证》《沙器》等,由于再
现了社会风气及社会心理的现实诉求,而受到普遍好评。 在日本电影的类型中有一类电影是不得不提及的,就 是武士电影。从这类电影在各大影展上频频获奖来看,这 种题材的电影有市场需求的原因。日本有首歌谣是这样吟 唱的:“花是樱花,人是武士。”武士为中心的武士政权是 在日本历史上存在时间很久的政权形式,武士道是武士之
影《入殓师》讲述了一个死亡的话题以及一位入殓师的成
长历程。而导演试图通过这个话题,重点表现生死观和夫 妻情,让人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义,让人感觉到了人间的 温情。电影从2008年9月上映开始,就接连获得国内外一 系列的奖项,并最终在200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中 脱颖而出。《入殓师》除了电影的名字让人望而生畏以外, 整部电影像极了一篇舒缓的散文,一派典J].南京艺术学 院学报,201I(02).
[作者简介]许明玲(1967一),女,四川内江人,内江师范学院外
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MOⅥE
UⅡR^TU睢
学术论坛
将古代生活搬上银幕,加之这些电影只用日本传统乐曲配
乐,更为影片增加了深深的“古”的意境。对于镜头的拍 摄,导演为顺应“一场一镜”的需要,在片中多运用中、 远景进行拍摄,以便保证表现内容的完整性,更好地体现 人物与背景的关系。沟口健二早年学过绘画,或许因为这 个原因,看他的电影总给人以看日本画卷的感觉,有主有 次,有人有景。表现人物时,更喜欢把人放在自然环境中, 从中可以感受到含蓄、悠远的东方韵昧。日本影片在镜头 上对景物及人物的描绘可以说是极其精细和雅致的,善于 由外界事物触发低回婉转之情,并表现空寂之美。¨・ 20世纪后期,随着日本进入高龄化社会,人们对健康 问题越来越关注,对“死”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豁达。电
[1]全丹元,赵辉.全球化与民族性:关于电影的审美思考[J]. 上海大学学报,2008(03). [2]郑树森.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19.
昆虫记》《猪与军舰》,还是斩获无数奖项的巅峰之作《槽 山节考》及《鳗鱼》,无一不展示出导演对生命、传统文
化及国民性的拷问。电影《日本昆虫记》通过描写一群委 身于男人的女人的命运,他们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不能改 变自己的命运。,他在电影中将这些人比喻成“昆虫”;影片 《黑雨》与《人贩子》以“二战”为背景,更把批判的目 光指向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以及对政府言听 计从的“愚忠”日本普通百姓,并指出其在广岛中遭受原 子弹打击是自取其辱;提醒这些日本军国主义的始作俑者, 他们必定会承受失败的结果。《槽山节考》讲述了一个悲惨 的故事,以日本北部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为背景,槽山这 一带有一个“弃老”的风俗,即将年过70岁的老人遗弃在 槽山山顶等死,以缓解整个村庄贫穷艰难的处境。导演在 影片中重点向观众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理解了生死的伟大母
亲阿轮婆形象。但我们在看此片时,除了看到具有牺牲奉
献精神,焕发人性中美好光彩的母亲形象的同时,也看到
导演向观众展现了日本民族品性非常残忍的那一面,对为
了自己生存而无视他人生命的人性残酷的一面进行了抨击。 而山田洋次导演的《男人的烦恼》系列片在几十年中,
共拍了48集。如果不是主演渥美清的去世,这部通过描写 主人公寅次郎这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的影片还 会再接着拍下去,这部系列片由于真实地展现了人性中自 私及贪婪的一面,从而受到国民的欢迎。而真切再现了日
了多次翻拍的《忠臣藏》外,《座头市》系列、《宫本武 藏》系列的武士电影也作为受欢迎的题材而被多次翻拍。 中国也有武侠文化,但它从来没有都不是社会的主流价值
观,但在日本,武士的核心价值理念即使在当今的日本社 会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这 类电影受欢迎的重要原因。p
o
三、结语
从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日本电影的诞生到现在也就只有 短短百年的时间,但从这一部部有特色的日本电影来看, 电影导演把传统美学融人电影中,让观众能从电影中看到 日本文化关照下的日本人和他们心中的日本社会,从而产 生感动,引起共鸣。 [参考文献】
郎、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以对现代日本普通家庭状态的 描写见长,擅长家庭与人伦亲情的电影创作。《晚春》及其
此后的《东京物语》《秋刀鱼的味道》等8部作品,都是 小津和其在审美情趣与价值朝向方面一脉相承剧作家野田 高梧合作的。有人在评价小津的电影时说,小津的电影在 剧作创作阶段就经历了感性化的处理,使之带有了理想主 义和特质。其中,《晚春》及《东京物语》是公认为最能
日本是一个岛国,且远离大陆,它面积狭小,资源贫 乏。而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使得其生存环境更为
恶劣。这样的独特生存状态孕育出日本人特有的国民性, 也出现了日本文化中有别于其他民族的审美特点。而就其 审美特点形成的时间而言,主要与以下两点有密切的关系: 明治维新之前对以中国为主的亚洲文化的吸收和模仿;明 治维新之后对西方文化的喜爱和推崇。这两大影响要素不
二、日本传统美学的两种文化指向
(一)“和”文化是日本电影美学的重要基石 日本同任何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一样也拥有自己 的本土文化载体。那就是被认为是日本文化象征的“神道 教”。其最主要的思想为“和”。“以和为贵”的思想观念 不仅贯穿整个日本文化,而且也成为日本人价值观的基础 及日本民族精神核心的主要内容。日本现代哲学家梅原猛 说:在现代西方文明没落之时,要到东方文化特别是日本 文化中寻找医治或超越近代文明的原理,这个原理就是 “和”。他认为“和”的观念是隐存于日本人灵魂深处的东 西,并称之为“和魂”。 谈及日本电影不可不提的几个人物是名导演小津安二
魂,武士的核心价值理念即为“忠…义”“勇…仁”
“礼”“诚”和“名誉”。1910年由牧野省三拍摄的改编于 流传很广的武士阶层的复仇故事,这个以歌颂武士英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