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编写:周召军审核: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历史意义。

2、概述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标解读:】

⑴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

⑵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

(3)认识: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方针的制定

1、召开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2、内容: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

3、历史意义: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二)、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变革

①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

②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样,农民的生产与利益直接相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方法·技巧·策略

用字头记忆法来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征

字头记忆法,指将要消化的材料,取第一个“字”而整体识记材料的方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用字头法可巧记为:交、留、剩

③特征:包产到户

④作用: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它还促成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崩溃。解决了吃饭问题,农民有了现金的积累,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

讨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何不同?

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

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

发展后果迥异

变式练习: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结合资料,分析改革前后的不同,想一想,小岗生产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小岗生产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直接原因是在安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

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1985~1992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发展乡镇企业,如加工业、建筑业、流通服务业等。把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建立“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综合发展体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更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1993年后,农村改革继续深化,进入了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时期。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理论的总结,形成特色

1.创立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它的特征不在于是否有计划、有宏观调控,有政府指导,这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都有,而是在于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

3)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哪些理论探索?

4)中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生产力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传统观念发生转变(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计划是社会主义特有。)

2、建立的过程:十四大提出――――十五大完善创新

3、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由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机制能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从而促使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市场经济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推动作用。

三、国有企业改革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的活力

2)、国企改革实质: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得过死,企业严重缺乏活力的情况。3).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4)、改革内容:所有制、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实行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管理体制。5)作用: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使国有企业更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深化·拓展】:如何理解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在当代中国,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不可能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