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一中 尹钟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城一中 尹钟祥
2006《学习报告》汇编(四)

作文教学问题与策略的碰撞
--全国创新写作教学浙江德清现场会学习报告
吉林省白城一中 尹钟祥
2005年12月9-12日,笔者在浙江省武康镇,同时参加全国中语会召开的"创新写作教学观摩研讨暨首批实验学校结题现场会"和"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指标分配工作会。东道主湖州市德清县介绍了他们"小县办大教育"的经验,德清一中展示了课题研究成果;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长赵明、首都师大附中郑晓龙老师等在大会向近二百位与会者作了专题报告;20位来自各地的初、高中参赛教师展示了作文教学研究课。笔者领取并学习了专家组对我校课题的鉴定书,又有幸成为高中竞赛组的评委,因此,对此次研讨活动显现出的高中作文教学问题与策略的碰撞,有了如下新的感受。
现有教材不实用 教学浮躁待改进
来自教学第一线的郑晓龙老师直言不讳:目前有多种版本的高中作文教材,但都不好用,有的编写太细了,根本无法落实到教学中去,我们自己要想办法应对。笔者感觉,郑晓龙老师所言不谬,笔者年内观摩的盘锦市大洼中学和尚志市实验中学的创新写作竞赛课,共计20节高中课,展示的教学内容确实几乎无不是教学者自己"原创"的。只是究其原因,教材问题之外,还有"变化莫测"的高考作文试题的压力使然。此次,郑晓龙和20位参赛老师的"现身说法",不啻于在交流自己应对此等诸多困惑的策略。
赵明老师就当前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归纳。他说,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足表现是:梦境多了,真情少了;忧郁多了,天真少了;深沉多了,清纯少了;抒情多了,记叙少了;概述多了,素描少了;柔情多了,激情少了;历史多了,现实少了;排比多了,平实少了;感悟多了,经历少了;上帝多了,自己少了。对此"病情"诊断的结论是:学生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兴趣,不是生活而是感受,不是技巧而是情境,不是模仿而是创新,不是规范而是个性,不是指导而是实践;教师的指导,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心灵启迪,注重成人眼光而忽视儿童心理,注重规范标准而忽视精神创新,注重统一要求而忽视个体差异,注重急功近利而忽视日积月累,注重详批细改而忽视有效指导。因此,他提出了若干项改进建议,在他将主持的"十一五"课题指南中均有所体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胡勤老师做为此次评委组长,在大会总结高中组参赛课的情况时,也表达了对存在问题的应对思路。此次参赛的十节高中课是,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

的"用'真'铸牢作文创新之心",浙江平阳三中的"感悟生活 锤炼思想",黑龙江省建三江分局一中的"话题作文'美'",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千江有水千江月--立意训练",湖北十堰东风教育集团六中的"歌咏风物 感悟文化 抒写情怀",浙江德清一中的"写作中的情与景",山东无棣县二中的"琢玉成器--追求文采,表达本色",浙江桐庐三中的"为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浙江松阳一中的"古典诗词--考场作文制胜技巧之一",湖北大冶一中的"感受亲情"。胡勤老师对评委有争议并最终给予一等奖的浙江松阳一中的"古典诗词"一课,做了说明。他说,此次参赛,以至于平时作文课中的思维训练多,而语言训练却少见,这是不正常的,而这节课恰是公开课活动中"久违了"的语言训练课,所以,尽管未必完美,还是赋予一等奖,以资鼓励。同时,胡勤老师还针砭了时下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多种华而不实的浮躁现象。笔者感觉是切中时弊,而且要言不烦,很值得我们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认真学习体味。
拉学生手走一程 求真务实好方略
郑晓龙老师在大会上讲了许多问题,笔者印象深的是,他说,作文好的学生不用教,作文差的,我们要拉着他的手走一程。为此,他介绍了一些实用的类似"入门"层次的指导与训练方法。
他介绍了"解释词语--组合词语--链接事物--设问自答"的作文"审题"训练模式。他结合文题"诚信",详细地对这一模式进行解读:"解词"就要把握"诚信"的意义与范围;在此基础上,"组词"就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然后"链接",就可以联想到"自然的事物","与人有关连的事情",还有成语、格言等;最后是"自问自答"的环节,要问并回答"什么是诚信?""为什么要讲诚信?""怎样才能做到诚信?"
郑老师介绍了"描写"的训练模式。一是从"感觉方面分写",他以《海潮》为例,从"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还以《操场上的大杨树》为题,从"形状"、"色彩"、"神态"和"动静"四个方面的描写作解读。二是"部分分写",他以《祥林嫂的变化》描写为例,归纳出"总说--头发--脸色--眼睛--两手--总说"的有机排列顺序。三是"场面组合写法",他展示了《临河场上田家乐》的场面描写组合图,是分别从太阳、枫叶、炊烟、人物、老人、男人、孩子、女人、文人等多方面着墨的。
他还介绍了"论点+阐发+事例+分析"的"议论"训练模式,介绍了"镜头组合式"的话题作文训练模式,介绍了由"起、承、转、合"组成的议论结构训练模式等。
虽然时间有限,郑老师介绍的内容也十分有限,但是,不难看出,他面对目前

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有自己独特而完整的应对策略,并且在实践中日臻完善。
郑老师的此次讲座,有观点有事例有多媒体演示辅佐,既提纲挈领、形象生动而又易于能让人"一目了然""心领神会",深受与会者欢迎。笔者感觉,如此深入浅出"手把手"地教给学生作文的办法,教学效益焉能不高?有如郑老师这样勇于实践并乐于"敞开胸膛给人看"的探索者们在,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必能在与我们大家"集思广益"应对策略的碰撞中逐一得以解决。
郑晓龙老师讲座的详情,我校与笔者同去开会的曲峰老师已然写了学习报告在白城一中《教科信息》2005年总第159期上发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登录白城一中网查阅。
写作研究有创意 行动规划开新篇
12月10日晚,课题组长赵明老师讲了"十五"期间课题开展情况和"十一五"期间要继续进行的研究工作。他说,全国中语会在"十五"期间有20个课题,创新写作课题是搞得最好的,参与学校达600多所,较好的足有三分之一,就是200所。应该说是充满活力。为此,陈金明理事长曾感叹: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凝聚力!我们觉得,就是课题切合实际,所以才能如此人气旺盛。目前,吉林省白城一中等多所首批实验学校已经完成了"十五"结题工作,全国中语会已经确定此课题延伸到"十一五",做为重点课题继续开展。他说,"十五"期间我们主要解决的是理念问题,"十一五"期间要转化为教学行动研究,课题题目就是"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十一五"行动规划"。
做为"十一五"期间课题组组长,赵明老师作了课题论证报告。在研究设想上,他强调可行性,实验与研究的目标是,我们的教师要切实改进自己的工作。他说,此次课题不研究"模式",而要研究"个性化的行动策略"。为便于实验学校选择子课题,他列了如下十个题目做为研究重点的参考。
⒈ 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
⒉ 如何在取材、构思、立意、起草、修改等方面给学生以有效指导。
⒊ 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
⒋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⒌ 怎样丰富学生作文的文化内涵。
⒍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⒎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写作教学。
⒏ 作文评改的标准与操作。
⒐ 创新写作教学行为准则和基本课型。
⒑ 典型案例的积累与评价。
问题策略唯校本 扎实细致要实效
关于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的结题鉴定意见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创新写作教育观摩研讨暨首批实验学校结题现

场会,2005年9月在尚志市举行。会议期间,中语会课题鉴定专家组审阅了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提交的结题申报材料。经研究,作出如下鉴定意见: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是"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首批基地学校之一,该校承担的子课题项目为"校办《写作学习报》在创新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这项研究,针对过去语文教改实验多集中在语文教师及所带教学班的课堂教学的局限,提出"以全校学生为对象、以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为载体"的写作教学研究,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使校办写作学习报介入教学空间,确立以实验班为"点",全校为"面",以《写作学习报》为"点面结合"平台的研究与实验思路。其研究的内容切入点新颖,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学校成立了强有力的课题领导小组,组织了精干的课题队伍,聘请著名专家、教师作指导,进行周密的部署,明确具体目标要求,研究与实验工作开展得扎实细致,有条不紊。该校研究的成果证明:
1.校办写作学习报育人功能独特,可与常规教学优势互补。
2.校办写作学习报利于连接课堂教学内外,能为返璞归真写作提供实践平台。
3.校办写作学习报可让师生、生生之间真诚对话,利于合作学习、和谐施教。
4.校办写作学习报能促进语文教改,有利于写作特长生的培养与发展。
5.校办写作学习报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契机,因势利导,发挥主导作用。
6.校办写作学习报能够增添校园文化色彩,推动校本课程建设。
7.校办写作学习报利于培养学生良好书面表达交流的学习习惯。
专家组认为,该校"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立项新颖独特,很有创意,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整体性,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值得学习和借鉴。该校课题研究领导重视,工作扎实细致,结题报告内容丰富,个性特色突出,效果十分显著,同意结题。希望白城一中的同志们能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注意引导课题组成员学习先进教学理论,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对具有校本特色的写作教学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的理论和操作,为开拓写作教学的新局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章)
课题专家鉴定组
2005年9月28日
(原载白城一中《教科信息》2006年2月28日第2期总第261期)

学习研究方法 坚持科学方向
--参加国家级科研培训学习报告(一)
吉林省白城一中 尹钟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6年2月25

-26日,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4/2005年度立项课题负责人国家级科研培训"。笔者做为盖雁校长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高中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主研人员",受学校委派,按要求参加了此次培训。首次参与国家课题研究,首次参加教育科研培训,尤其是首次参加如此高级别的科研培训,又恰逢"十五"和"十一五"的继往开来,对笔者--教育科研的"门外汉"来说,真好比是久旱逢甘霖。通过学习,笔者感觉进一步明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进展情况,课改发展形势,以及在这样"社会转型期"社会大环境下,如何规范地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如何确立项目,选择背景、视角,如何确立研究方式选择方法,乃至如何开题,如何自检,如何写研究报告,如何申报结题等等。总之是自觉收获非常之大,特简要报告如下,以飨读者。
一.教科研培训活动概况
培训在北师大学东学术会堂举行,学习领域涉及"通识教育研究"、"通识教育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和"课题管理",还现场观摩了一个国家重点课题的开题实况。共有七位专家大会作报告:著名教育家陶西平研究员讲"素质教育研究",中央教科所曾天山研究员讲"课题管理办法",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研究员讲"教育政策研究方法",原天津师大副校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沈德立教授讲"心理学研究方法",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讲"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讲"基础教育研究方法",中央教科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朱小蔓教授讲"道德教育研究"。开题实况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酆力主持,湖南师大石鸥教授结合演示课件,作了他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如何防范基础教育改革预期目标偏离的研究"开题报告,叶澜教授,人教社副总编、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吕达,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周作宇等四位专家依次做现场点评,最后由石鸥教授当场答辩。全国各地300多人与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常务副主任曾天山和副主任酆力主持培训活动。
二.陶西平解读素质教育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科联主席、著名教育家陶西平作报告,主要谈了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素质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和文化建设问题。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篇幅所限,只能择其一二报告。
在谈到课程改革时,他说,"课程改革是国家行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改革是由相互依存的两个有机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课程教材改革,一部分是教学方式改革。""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因此,推进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系列需要处理而又难于处理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处理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进程,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他说,最近也有记者问我,课改是否失败了?我说,有些目标还没有达到,但已取得许多成绩。
谈到高考,他说,"高考,这是一个有时被神圣化,有时被妖魔化了的的话题。"我们常能听到两种强烈的呼唤:一种是对公平的呼唤,呼唤实现在考试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另一种则是对导向的呼唤,呼唤不应将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人们可以历数高考制度的种种不合理,说明必须改革;也可以提出许多改革的设想,以体现我们的追求;但一进入操作层面,则很少听到大家都赞许或认同的方案。实现以选拔为主,选拔、监测与导向功能的统一,是高考改革的基本方向,而实现这种统一无疑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以冷静的目光,清醒的思索和持续的实践来探索高考改革之路。他说,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程度。
关于素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他说,要坚持对立统一,改变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坚持整体优化,改变相互割裂的思维模式。
关于素质教育的文化建设问题,他提醒要关注素质教育研究中的"快文化"现象。他说,韩国已有以"快"为文化的"快文化"现象。"超女"现象反映了"一举成名"的渴望。我们一些地方只热衷于观摩课的评选,却轻视常态课的研究,甚至搞起"超级教师"的评选,脱离学生"走台步",也是快文化现象。
谈到学校的素质教育,他说,曾有人问我,你是国家督学,如果只给你30分钟时间看一所学校,你怎样去评价?我说,四看:一看教室窗户玻璃;二看学生厕所;三看课间操;四看学生唱歌,尤其是合唱,唱国歌。
三.曾天山讲解课题管理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常务副主任曾天山研究员报告的题目是"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讲了教育科研课题的"项目管理"、"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成果的鉴定"和"成果的推广"等五个问题。
他说,什么叫研究?研究是系统、公开地收集信息并对证据进行客观分析以回答问题的活动过程。研究主要包括目的、过程和方法三个基本要素。教育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有个性的科学,是促进人

的育德启智健体审美全面自由发展的能力建设的人学研究的一部分。没有研究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没有教育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研究要有基础,只有已知什么,才能未知什么,有基础,才能承担国家级的课题。教育科学主要以问题为出发点,研究要面向未来,要形成论文,要有第一手材料。深圳与内地校长想的问题就不要一样,有的是生存层面,有的是发展层面的问题,领域不能成为课题,要有问题,要重个体研究。这次申请课题的全国共有三千多,只选了300人,是12:1,审批标准就有这个因素。所谓"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就是国家行为。
他强调,课题研究要把好"开题"、"中期检查"和"结题"三关。
开题是对立项课题的操作(施工)、细化、深化、反思、调整,要明确目标,区分重点,突出方向,分配资源,分工协作,是动态的可操作性的计划、蓝图。开题报告要明确研究主题、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分工、研究进程,预测研究成果。开题报告不能重复申请书的内容,要有具体分解目标,重点,分工,时间,进度,有可操作性。课题可以有"子"课题,但不能有"孙"课题。研究、实验、推广三个阶段,我们重研究。国家规划办只支持原创,重在研究,不能边干边实验。实验校要少,三、五个即可。如果课题研究过程发现"此路不通",那也是有价值的。
中期检查,要对照原计划进行反省,调整思路和方向。要有书面检查和自查等制度。
结题主件--课题研究报告(或实验报告)或是能反映研究成果的主论文,这是核心,附件是课题研究的出版物等。研究报告要精华本,成果公报要再精华,工作报告反映的是研究经历。1983年美国心理学协会提出了论文报告的五个基本问题(五个W):一是研究什么问题?二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三是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四是研究有什么创新?五是如何解释发现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于科研成果的鉴定和结题。他说,春种秋收,这是研究过程的逻辑终点,又是研究工作新的起点。对研究成果要从实践价值、创新程度、影响力度和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鉴定。他指出,未经过研究活动,借用甚至是剽窃来的结果肯定不是科技成果;同样,虽经过了研究活动,但取得的结果不具有价值也不能成为科技成果。尚未完成结果鉴定之前不能自成为"科研成果",即使经过鉴定、评审的项目也并不全是真的科研成果。科技部2003年颁布了《科学技术评价方法(试行)》,提出要改进现行科研成果评价方式,采用国际通行的同行评议和专家推荐制。将知识产权概念引

入成果管理,禁用"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等概念划分成果级别。因此,鉴定用语只说有特色即可。(未完待续)
(原载白城一中《教科信息》2006年3月14日第4期总第263期)

学习研究方法 坚持科学方向
--参加国家级科研培训学习报告(二)
吉林省白城一中 尹钟祥
四.谢维和例说背景研究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讲解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他说,方法论仅起指导作用,现实从来不尊重方法论,因事物总是综合的。武打小说中的高手就都是没有固定套路的,都学过,但要超越。
这个案例有独自特点,就是通过教育与社会关系来研究教育活动与现象。92年,我研究青少年--中学生问题。在发展、生活、心理等方面,存有一个代沟问题,冲突大,师生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多。到底应该怎么来规定"青少年"?界定不一。从空间讲,是学校中学习的人,发展中的人;从心理学方面讲,是心理不成熟;从文化社会的角度去界定,是幼稚不成熟,不懂事,单纯的人......社会学并不排斥其它科的界定,可以说是文化的边缘人,边界人,他们在未来成为"人物"具有可能性。所以,有的大学生很骄傲,就是以为以后能成大人物,可是一毕业就没什么了。所以,青少年要学习,要接受指导教育。那么,为什么又出现冲突与碰撞呢?对此,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研究。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来研究,是"不服",要质疑原来的假设。考察其变化,不成熟是相对于成熟的文化系统而言的。通过反思即可发觉,文化系统在改革中出现了社会初级阶段的新概念,因此,青年成长中出现了不稳定性的背景。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经济在世界是创新。文化系统在变化,改革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此时界定青少年,我们底气不足,这是整个社会的工作。第二个变化,道德标准、价值标准、行为准则也在变化。国外文化和我们自己出现问题,致使"失范现象"出现,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了,是非对错搞不清楚了。电视剧《渴望》主题词有"是对还是错,谁能告诉我?"我们曾和中央电视台合作搞了个小品节目,内容是"应聘",应聘者过分谦虚,过分吹嘘,都不合适,要得体。第三是,家长及我们面临继续学习的问题,我们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年轻人不服你了!有首歌曲的歌词就是,"我们不是你们说的那种坏小孩!"师生的平等对话是指什么?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师生对话,学生主体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要有具体的分析,不是抽象的,也不能抽象,值得反思。成人也在继续社会化。回过头来再谈社会学研究方法。92年我发表了一篇关于社会

研究学的文章......
第二个例子,前年和去年,我发了两三篇文章,谈到公共利益教育的首要目标,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做了一个提炼。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从社会分工开始的。分化,大学从"教学"到"科学研究"再到"服务"。再如中国农村的发展事例......心理发展也是不断分化的。幼儿园就是游戏,分化是第一模式。第二步呢?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之间有了矛盾,有了冲突,就要调整,适应了,就达到了和谐发展。我国教育开始是从管理入手改革的,从省下放至乡,是一种分化。之后又有素质教育的改革,和管理改革不同,进入理论,涉及了老师,面更宽,问题更细了。进而课程改革,人们认识的差异越来越大了。办学模式也多元化了,分级办,分级管,是体制的分化。民办,教育体制外办学,进而两个体制混在一起,新的模式出现了,国有民办、教育券、教育卡出现了。过去都是政府为依托改革,搞过一个亿的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现在呢,校本培训,科研,管理,评价系统,各省自己搞改革的越来越多了,这就是不断地分化。多样化就出现了。基础教育学校教育"私人化",就有了冲突。基础教育培养的是对民族有责任感的人,不仅是形式上的义务,还要有内容上的规定,必须学什么,这是义务教育的含义。怎么解决?用社会学的发展方法来研究。
我正研究的问题,我国下一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是什么?研究2020发展纲要,我当时是体制组组长。现在部里又组织人研讨。下一步究竟该怎么走下去?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是什么含义?重心在什么地方?地区也投资,地方政府、学校也参与改革,功能也改革也分化。中央和地方发生了冲突,政府和学校冲突。为什么私立学校有那么多的争论?理顺关系是一点,回过头来再进行体制改革。第二种选择是创新制度。理顺,或叫调试。我主张后者,是重要的选择。依据的是社会发展研究学的规律。家中生了孩子,有了新的冲突,不能把孩子再放回去。要调试,要制度创新。高等教育的发展,就业困难,还有农民工等,应从冲突、竞争中去考虑。
学生学习成绩差怎么解释?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从社会学上看,要从父母、家庭、"社会资本"上解释,要考虑父母和孩子接触的时间长短等因素......
叶教授说法基础教育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报告基础教育研究方法如下。
基础教育研究方法涉及宏观、中观、微观,是个很大的课题。方法是工具,是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性质、领域,由对象意识,问题意识来决定的。首先是要发现了有值得研究的问题。科研是促进发展的力量,明确了为

什么做,就可能实现发展。研究者的素质很重要,选择课题要认真。填表时要填写运用什么"法",其实,要结合具体问题、具体目标、具体对象来确定。所以,我不谈具体的"法",要结合个人的研究来谈,我个人的成长是和课题研究发展同步的。
我开展新基础教育实验课题研究的情况。三个阶段,每段5年。第一段是探索,1994年。第二段,推广性发展性研究阶段,从海南到山东,面很大,发表了"三个重建"等文章。第三段,2004年9月,再收缩集中到上海市11所学校,进入精华学校的创建阶段。成果一是生命教育学派,二是新型的精品学校的诞生,形成拳头产品。事情的起源是,我要和志同道合者做这件事,做起来之后才"立项"。之后第二阶段拉大,所以选择东南沿海,是因为那里学校改革的外部条件较好。而现在做的研究,今年底才能立项,而我下校半年就要进行"中期评估"了。就是说,所以搞这个课题,动力不是为了"立项"。一般说,课题负责人是不写结题报告的,但是,我写,而且,与第一阶段是有联系的。一个大项目,要有阶段差异,不要重复别人,也不要重复自己。
科研过程,是决策--反思--推进。要做什么课题,"问题"是前提,但不是课题。我们常反复地问研究生,你究竟是要研究什么问题?第一步就是问题的产生。一般是由课题负责人提出。学科背景带来视角的差异。谢校长谈到的教育社会学,是从"观察者"的角度研究,是不介入的。教育学原理则是基础理论研究,必须直面教育实践,是必须介入的,不只是为了说明什么。人要认识自己,要学会寻找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东西,并转成对自己的发展。这是学校教育中缺少的一半。基础教育立本就要立在这里!要给这个基础,认识自己,懂得如何去发展自己。教育理论要补上这一半。要让学生既认识外部世界,又认识自己。所以,我要研究基础教育与自我教育。我的认识是: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尤其是小学生,"给点阳光就灿烂",一定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教师是可以变的,要改变对自己角色的定位,还有观念的改变,要用创造的心态去面对教育现实;要有学校领导的支持。
学科的建设要有以上三点。课题负责人要明白,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不能闭门思考。"生而逢时",转型期有终结的也有新的问题,是个需要研究的时代,也只有研究才能走好。如果现在不搞研究,就是"负"了这个时代。历史大潮是前进不后退的,我们要勇于冲浪。基础教育面临全面更新的时代,政府的关注点还在宏观的体制改革,素质教育还只是加一点音体美,只是加了一点"小甜

点",还没有注意一天的"三顿饭"。如果学校课堂、班级管理等不变,素质教育就只能是浮云一片。而孩子的生长是不能等的,也就是说,微观的研究要搞。所以我的课题是学校的整体转型性的研究,这是主题。
二是方案的设计。我还搬不动"官"。所以做一个领域或希望一个学校能转化,有事业心强的校长和教师,是可以做好的。学校不是越大越好,国外正在开展小学校的研究。我是不大赞成大的,学生不能批量生产。我此项研究范围定在九年义务教育段里,素质教育不转变思路就不会有新的成果。学校每天都要上课,教学和课程不是一回事。学科教学改革一是教学,师生互动,是学生文化生活,是基本的。二是班级建设。我就抓语数外三个学科的改革。改革不能以牺牲学生考试成绩为代价。学生中出现网民的现象提醒我们,学习对学生,就如工作对大人们一样。
教育科研要自愿者参与,要能不断战胜自己。我们下到学校是搞"人盯人"方式的。每次去学校我们都要专门听固定老师的课。教育改革是做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 (未完待续)
(原载白城一中《教科信息》2006年3月21日第5期总第264期)

学习研究方法 坚持科学方向
--参加国家级科研培训学习报告(三)
吉林省白城一中/尹钟祥
张主任讲座政策研究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报告的题目是"教育政策研究"。分三讲,一是教育政策的基本问题,二是教育政策的分类,三是教育政策研究的实例。
在列举第四个案例时,他提到了"现代学校制度与以下12个问题有何关系?"
⒈现代社会中的教育属性是怎样划分的?
⒉如何看待政府和市场配置教育资源的机制?
⒊为什么对教育法"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理解和操作有很大分歧?
⒋要不要创造条件修改《教育法》第25条?
⒌在中国,教育真是一种"暴利行业"吗?
⒍我国业已形成"教育产业化"的制度了吗?
⒎为什么国内外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都呈现"光谱"?
⒏国外民办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⒐为什么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而且私有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仍由政府举办和投资教育?
⒑各国和国际组织是如何看待教育"产业化"和"市场化"的?
⒒国外是怎样区别和对待非盈利性教育和盈利性教育的?
⒓为什么"教育产业化"容易使政府在退出竞争性经济领域的同时也退出公共教育领域?
张主任在讲座中还提到了现代学校制度的若干政策问题。
⒈当前,在"校代学校制度"上形成有共识定义的条件还不成熟。


⒉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难点,在于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在条件不足时,只得先集中在学校内部制度上,或在局部上探讨。
⒊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下,公共教育政策出现明显"雾区",有意无意地误读曲解的现象日趋频繁。
⒋现代学校制度难以回避与教育属性、市场、产业等关系方面的认定,以上"雾区"均与此相关。
⒌如同企业和公益性机构对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差异,在理论上,设立现代学校制度迫切的程度,盈利性/有回报/教育服务贸易的民办学校应居于首位,非盈利性/不要回报的民办学校其次,公办学校再次。
⒍在明显变通的民办教育法律下,民办学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难度增大,最终还是寄希望于未来《学校法》厘清基本关系。
⒎当学校与公民形成公共服务的短线责任链环,比政府、学校与公民三者处于长线责任链环时,更需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⒏在理论上,现代学校制度需求迫切的程度,由于政府权力责任的差异,非义务教育阶段应强于义务教育阶段,在终身学习体系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尤其要确立优先领域。
⒐现代学校制度不仅与政府的不同作为类型直接相关,也与公共教育政策的倾向,是公平优先还是选择(效率)优先,有着密切关系。
⒑衡量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实现政务/校务的公开与透明的制度化:公办学校抑制腐败,民办学校规范管理。
沈德力范例心理研究
原天津师大副校长沈德力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关于教育心理研究中的方法问题",主要介绍什么是科学型研究。他结合实例讲了五个问题。一是经验型研究与科学型研究的主要区别。经验型研究主要研究众因共果,不需要严格控制因素;科学型研究主要研究定因定果,需要控制因素,要找出特定原因与特定结果之间的特定关系。二是研究成功的关键在于处理好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三种变量之间的关系。三是采用四种实验程序消除被试、材料和先后学习的差异。四是对不同性质的数据的处理方法。
五是介绍自己曾做过的实验研究范例。㈠是实验研究。范例A:关于汉字形音与形义联系巩固性问题的实验研究。这是沈老早年做过的研究,是针对当年斯霞老师与辽宁黑山不同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的比较研究。他介绍的比较详细,主要体现了严密的科学型研究的特点。范例B: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研究。他认为学生学习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为此,设计并进行了小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自然实验。

㈡问卷调查。范例:关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的编制。他们建立了由"应激、人格、适应、困扰"四个量表组成的理论构想及第一个和第二个测试题本,通过对6万多名研究生和大学生的测试,建立了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常模,制作了测评系统及其计算机软件。此研究历时四年,成果被鉴定为拥有知识产权、可在全国推广使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具。2004年,对全国93所自愿参加的高校295133名一年级新生作了心理健康普查。㈢综合研究。范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他认为,学习效率不高的主要表现是"学习速度慢,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策略不当,学习质量差,学习没有乐趣"。综合研究运用了问卷法、调查法、观察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等方法,使用了眼动记录仪、256导ERP脑电记录仪和功能核磁共振仪(fMRL)等现代化设备,研究中使用因素分析法处理数据。研究结果发现,影响高效率学习的至少有"选择性注意、元认知、学习策略、非智力因素、内隐认知"五个内在心理要素,和一个"知识呈现方式"的外在影响因素。
朱小蔓指导德育研究
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说,现今中国的教育活动非教育性太多了,应保持清醒头脑,要更有教育性。我们的研究不能固守在一个学科上,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她结合三个案例谈道德教育研究的方法。
案例一:90年代初中期,我用案例抛出我的教育观点,现在牵头素质教育理论研究。
案例二:我们的道德教育中缺失什么?我73年开始做大学教师,行政、团委书记和宣传部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大学中的德育教研室,探讨大学生德育。在辛勤地建立德育课程时发现:懂道德,不一定具有道德性,成为有道德的人。问题在于缺少内在动力。俄罗斯的一个著作说,情感是基石。大情感中必有大志。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有大情感的人呢?周恩来,张伯苓都是有大情感的人。情感饱满能支持德性。早期的情感,可以变为德性、智性,创造性。
案例三:02年开始研究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学习。从学习的角度去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研究透了"学",才能研究"教"。我们研究孩子们如何学习道德,就要回到孩子们本身。我们研究了幼儿园到大学,比较多地用了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中小学学科老师如何进行? 德怀树的研究方法,是台湾学者提出的。这个方法,在通常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书面访谈,增加问卷信息。80个教师回答对两三个问题的看法,"你认为你的学科能否影响学生的道德?如何影响?"我们改造了德怀树方法,开了对话性的沙龙。80份问卷,

匿名,抛出问卷中的观点,用问卷中的观点引发讨论。美国人将登高望远,"远视",从远处观察,作为一种道德品质。季羡林说,想其他人比想自己多是好人;王选说,想他人和想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了。
谈几点体会:
⒈问题触发与哲思并存。问题意识的培植,需要哲思,推崇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数据研究、理论思考,洞见,--没有这些就没有饱满的研究。
⒉要超越外源性的客位式的研究,涉入质性研究,我们的实证主义研究不够。
⒊教育科学研究不同于其他学科,人文性、伦理性、道德性、实践性、情境性、文化性,特征很强。好的教育研究还具有普遍性,但我们不能完全追求普遍性。我们要追求文化性,本土性。国外的研究不一定用得上,必须改造,要"扎根性"的本土研究。教育研究应该保持理论者和实践者之间的互动,相互促进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的结合。
⒋要进一步强调关注聚焦教育活动的现场,提倡不同群组的人,对同一个课题的研究。应该去找到一个重要的问题,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政策工作者共同研究才能实现高质量的研究。
希望中国的教育研究走向更高的品位。
石教授示范开题论证
全国规划办组织了湖南师大石鸥教授"如何防范基础教育改革预期目标偏离的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会会。石鸥教授结合大屏幕课件演示,用30分钟时间,陈述了"课题研究现状与研究假设"、"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基础"、"其它"五部分内容。正如田慧生所长点评时所说,石鸥教授的这个开题报告,"框架完整,可做范本"。叶澜教授,人教社副总编、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吕达,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周作宇等四位专家依次做的现场点评,坚持一分为二,但侧重提批评建议,笔者感觉,"火药味"颇浓,但恰是体现了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正如周作宇处长所说,这是规划办第一次如此公开论证开题,不是做秀,有象征意义。石鸥教授当场答辩,也表现"不卑不亢",对专家的批评建议,有感谢"引领了我科研方向",有坚持,"尽我绵薄之力"。
(原载白城一中《教科信息》2006年3月28日第6期总第265期)

振聋发聩的洋思经验
--江苏泰兴洋思中学参观考察学习报告
吉林省白城一中/尹钟祥
近年,洋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教育观念,闻名遐迩。06年3月20日,笔者随中国教育服务中心组织的江苏考察团,走进了去年刚从农村迁入城区的洋思中学。听校长、副校长的报告,随堂听课,体味校园文化

氛围,可谓收获颇多。
教育部、省厅领导说洋思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郑增仪副司长在大会作报告。他说,从90年代末省下发学习文件到现在,洋思已有80%是外地学生。中央电视台一位主持人的孩子送到洋思,学习有提高,比原来懂礼貌了,后来考了很好的大学。陶西平亲自来考察几天后和我说,你要去看看。建立学校评价机制,要看教学效益,看"入口",看"出口",看提高水平如何。当前,中学生轻生的不少,对学习无兴趣。洋思能让学生懂礼貌,激发学习主动性,要学习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要落实在学生身上。洋思教师的敬业精神是第一位的,一节课就要解决当节课的全部内容。不会的要及时补课,但不是收费的。内蒙一所中学教师分批来洋思学习,收效很快。要学精神,也有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学生能接受的办法,不是教育专家的办法,教师学到了才是重要的。
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林放副处长在大会说,洋思原来是一所以民办教师为主,靠三流的师生条件,办到现在以外地学生为主的学校。洋思经验完全是自己的做法,不是从理论中来的,是最可宝贵的原创、乡土化的实践典型,全省中小学校长都来洋思学习过。
蔡校长从"笨"女儿说起
全国劳模、"乡村教育家"蔡林森校长说,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是我亲身的体验。我的两个儿子小学成绩不好,我的小女儿小学时倒数第一。老师说我的女儿是全市最笨的一个,我的孩子一个不如一个。全镇500人考初中,20多个没考上,就有我女儿。女儿哭着要到我的学校来,初一就进班级前3名。大儿子上海交大博士学位,二儿子石化公司经理,女儿华东师大毕业,现在美国。很多人不相信,感到奇怪。女儿到美国很有魄力。她说,"爸爸,我想把每一分钱都给你,没有你,不能使我成为大学老师。看到打工的就想到了自己,没有你,我很可能也是打工的。"有人问,为什么你女儿一到初一就提高了?我的办法就是靠她自己学出来的。有人说,这么笨怎么学?初一时,老师说要定点资料。我说,只学好课本就行了。有人说,你要给她讲。我不给她补课,就是引导自己学。每天中午我都去看她,要她给我口述例题,把解题过程说给我听。这样,老师讲的就听,习题一道道看。每次她回答对了,我就打个对号;错了就打个叉,问她怎么错的,半天想不出来,出大汗,我也不讲。有人劝说,给她讲一下吧。我不讲。她想出来了,自己纠正了,她笑了,我高兴。一句话,就是把老师讲的重复一遍,讲错了自己纠正,这就是最基本的方法。常常

在自行车上,一路走一路问答,一本书上的题都会了。所以,不是我辅导的,是引导的,是自学而成的。我就相信是靠自己学,自己领悟出来的。
这对我的教学办法有启迪。从此,我想,要像对自己孩子那样认真待学生。我也曾是个差生的家长,所以,我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就是要把差生教好。怎么教好呢?就是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扎扎实实地学好,这是必由之路。我从不分快慢班,处处平等。外地许多差生来了,能专心睡觉,能够吃饱饭,学习成绩上来了。98年开始接外地差生,学校发展快,钞票都是差生家长给的。为了发展,我还要收外地差生。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一个例外吗?有例外只能证明你本领不大,就同农民种庄稼一样,不怪庄稼怪自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我们的追求、理想,代表了群众的根本利益。我去美国纽约,他们"不让一个掉队",而且知道我校,我很高兴。校长提出要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师才能被引导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好差生了,校貌好了,"水涨船高",学校越办越好。不少青年老师就是不爱教差生,只想教尖子生,只教精英少数的,学校能好吗?
第二,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学,我的孩子就是靠他们自学的。82年,我校就是满堂灌,从上课灌到下课。课外作业本得满分的很多是抄袭的,是假的。所以,形成制度,作业必须当堂完成。到85年就介绍经验,"课堂问题,课上解决"。86年就形成了"先学后教"的模式,现在也不落后。
我校的课改情况是什么水平?初级阶段,刚刚开头。有的地方是纸上谈兵,有个大市搞课改,质量就下去了。有人讲,中国的课改能否搞下去?是否要失败了?我认为是要成功的。美国也是朝着这个方向的,是世界潮流。日本不叫素质教育,但学生为主体,美国也是。现在课改仅仅是改变了学习方式,不是最终目的,不看方式,要看效果,要追求学生学得更好。不是教师的"教"变成了学生的"学"就可以了,一定要学生学得好。课改由"教"到"学"只是第一步,还要由"学"到"有效地学"到"高效地学"。大家抓住了第一步,没有发展到"高效地学",所以,与升学矛盾了,有人便把课改和高考对立起来了。我说,错了。那是无效的课改,形式的课改。山东省张所长把12名优秀教师的课与我们的课作了对比,提出务必要学习洋思。他把我们老师的录像要去了,要我介绍经验。他们那12名老师的课,从概念到概念,一下子十多个教学目标,黑板都写不下,学生看不懂,都要吓死了。某专家上课提了300多个问题,谁都不知道讲了什么。有的课听听音乐,看看

录像,热热闹闹,下课了,作业却没作。
我们学校的课已到了哪一步?要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教育研究》等对我校这一做法都有报道。课上紧张,课下减负,考试体现了独立、动脑、有效,为何不好?我校一位老师到哈工大,上课就考试,读、复述,课后题就是试题,就像考试一样。有人说,一堂课就像考试一样,这不是应试教育吗?我说,这是课堂上真正的素质教育。自学能力强了,自己质疑,自己讨论,能力强了,不是素质教育吗?课上没有一个睡觉的,紧张地看书,要学习了,不是素质教育吗?也符合创新教育。山西太原有位女老师提条子问,不讲,只靠学生练就能懂吗?你讲了他不懂,不讲,学生练就懂了。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出真知。有人问,每堂课都考,能参加中考了吗?我说,"身经百战",还会怕考试吗!
"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
副校长刘金玉在大会报告的题目是"课堂上全过程让学生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
他说,低耗高效是改革的目标。传统教学环节五个部分,显然是低效的。课堂应像进入市场一样,从实际出发教学生不会的。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有效、高效、正确、全过程地放手让学生学习,把主动权真正地教给学生。但是,自主不自流,放手不放任,互动不浮动,全过程让学生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
什么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是学生紧紧围绕本课目标,按自学指导进行自我实践、自主学习;"后教"是在自学的基础之上,就不会的问题进行的相互实践,探究学习;"当堂训练"就是为检测而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的训练,是进一步的学习。说到底,就是三次大考试。
紧张是课堂高效的标志。要放手让学生去学,老师做好监考官,走下去,看看有哪些问题不会,哪是共性的,哪个是个性的。要关注有问题的学生,对不用心的学生要提示、暗示、警告、帮助。作业要当堂完成,堂堂新,日日新,科科新、就要堂堂考,今日事今日毕。
为此,老师要做好三种人。一是做好指挥统帅,带领学生对问题作斗争,但要由学生来解决问题。策划是关键,教材要吃透。《故乡》一课,小学、初中、高中都有,但是目标不一样。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多,面面俱到,面面不到。要拟定好自学指导题,要明确能达成的目标,自学的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法,明确时间和检测方法。试题来源先是书本上的习题,之后才是课外题,确保"考试"时间,试题类型多样化,要检测效果。二是做好导演,全过程让学生演戏。三是做好教练,要激励队员

去比拼,引导学生去相互比赛,"比比谁能在5分钟内把题做出来"。
笔者选择听了一位年轻语文教师讲《松鼠》,整节课思路清晰,各环节衔接紧凑自然,鲜活地体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与校长的解读可谓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包"字当头的管理思想
洋思管理经验在会议材料中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如"让最能教学的当教导主任","生活也是一门课程","洋思人学洋思","校长像教徒一样虔诚","管学校像做文章","越当校长越感到心慌"等,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坚持承包,严格管理"。
蔡林森校长在报告中说,校长一定要学好邓小平理论。抓猫论是正确的,是科学。"抓到",就是要讲效益。初级阶段,人民群众的觉悟还没有那么高,学校也是初级阶段,教师觉悟也没有那么高,在许多教师看来,工作还是谋生手段。我们要相信的是制度与管理。我校82年就开始搞"包",一直承包到如今。不包不好,一包马上就好,出问题就是该包的不包。去年到新校区,某主任抓纪律抓不好,我规定,要有制度。有罚分,效果就好。都90分就不好,70、80分就肯定好。如果发现校长扔一块纸,从工资罚一千元;发现教师丢一张纸,奖励500元,一百教师拿,四百学校拿;哪个班级丢一块纸,学校给哪个班级扣分数。就是要把狼捉到学校来。奖优罚劣,拉开档次。如果不把狼引进来,局面就打不开,校长一定要摆出开战的架式,稳定下来再谈判。当然,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管理本身也是教育。
江苏省著名学者邱学华教授兼作蔡校长的翻译,也作了简短的发言。他说,洋思经验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教学流派。什么是教育理论?中国的理论界崇洋太甚。中国想出了孔子、陶行知。但课改理念都是外国的,应建在我国的基础上。洋思的经验难道不是理论?中国就没有教学理论?现在流行的都是美国的,而美国的基础教育最差!中国的老师,全世界本事最大,我们应用自己的理论。
校长要有一种精神
蔡校长说,校长的精神会变成学校的精神,这条非常重要。去年,化工厂包围了我们学校,没办法,要搬学校,要走银行贷款办学的道路。女儿听说后,从美国打电话问市长,说我父亲都64岁了,你们还让他盖新学校?听说是我自愿的,就说我:你傻了!空手盖房子,你求人,人求你,不行贿、受贿?我说,你们也太小看我了!正月初六,我就上学校,银行对初中不给贷款,我就找发展银行,没给人家一分钱,8月下旬房子就盖好了。校长没有精神是不行的。有人问,新校区绿化是谁设计的?请

人设计要80万,我自己设计,我去过美国,美国校园没有小桥流水,有高大树木,我们只用了45万。校园规划设计要300万,我只用70万,多长多宽,都是我给的数字,他们只是画了个图。我今年65岁,靠什么?靠精神。退休工资2670元照拿,民办学校给150万要我去,我离不开。校长靠什么,自己看准了的,一定不屈不挠坚持,就会有奇迹发生,不管领导同意不同意。我们一年内搬校成功,市长说我,想不到年龄这么大,胆子这么大。
洋思校园文化一瞥
200多亩地的洋思中学校园规划独特而大方,靠近校门的小品之中,就有洋思中学附有曲谱的校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连接前后两个校门之间的中轴线上,一条宽敞明亮的长廊,笔直地贯穿几乎所有的教学楼宇,支撑着长廊的32棵立柱的玻璃上,都镌刻着一条醒目的标语,丰富着校园文化,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笔者拜读之际,常有感悟,特抄录于下,以飨读者。
教育理念 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校风 求实创新
教风 热爱 尊重 科学 引导
学风 自主 合作 勤奋 探究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教好每个学生的必由之路。
生活也是课程,时时处处滲透德育。
严守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构建和谐校园。
实行平等教育,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学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
我能接受别人的特点和不同。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同学们紧张地自学的过程。
我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吃亏是福。这种吃亏,其实就是一种宽容的智慧。宽容别人就等于宽容自己。
每节课同学们都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复杂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乱涂改刻画。
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学校。
珍爱生命,注意卫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讲究卫生,锻炼身体。
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
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
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不自卑,不嫉妒,不偏激,保持心理健康。
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
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
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人格。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良好秩序。
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
不侮辱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我对待别人的方式就像希望别人对待我的方式。
(原载白城一中《教科信息》2006年4月4日第7期总第266期)

震动南京的乡镇高中之谜
--江苏省栟茶中学参观考察学习报告
吉林省白城一中/尹钟祥
栟茶中学位于南通市如东县的栟茶镇,只能拥有二流生源,但是,办学红火,许多外地学生慕名而至,在2004和2005年高考中,生均总分连续位居全省第一,有些学科成绩还遥遥领先,创造了著名的"栟茶现象",被誉为"黑马","引发南京震动",江苏省评定其为四星级高中,当然,也曾有人表示"不服气",质疑是否是素质教育,而更多的人则亟待解读"栟茶之谜"。3月21日,笔者随中国教育服务中心教育发展部组织的江苏名校考察团,"身临其境"约8个小时,参观校园,观摩课间拳,观看电视录像片,听取校长、副校长报告,考察学生午间休息情况等,还在学校食堂用中餐,感受非同一般。简要报告如下。
罕见的"课间拳"和午睡
上午课间操时间,与会代表在运动场主席台及两侧的观礼台上,观看了了该校自编的"课间拳"。下课铃声刚刚响过,身着整齐运动装的学生队伍就云集在宽敞的塑胶运动场外,再一声令下,就见几路队伍跑步鱼贯而入,顷刻之间就在场内一字排开,黑压压一片。只听扩音器里体育教师下达"一"、"二"、"三"、"四"的单音口令,学生随着口令运动,几乎是瞬间就完成体操散开队形,整齐程度犹如围棋格子一样。紧接着,具有中国武术特色的"课间拳"就开始了。几千名学生随着体育教师的指令,齐刷刷地"展、转、腾、挪",挥拳踢腿,节奏感很强,动作很美,间或齐声一吼,短促有力,响彻云霄,令人精神为之一振。20分钟下来,博得与会者一片掌声。几千人退场、解
散,又疾如风卷残云,笔者感觉不啻欣赏了一次高级别的精彩的团体操表演。
中午12:20,会议暂停,集体去食堂用餐,途经教学楼时,笔者瞥见教室里学生人影绰绰,不禁满腹狐疑,难道学生中午也不休息?半小时后,从食堂返回体育馆会场时,特意去教学楼下,透过窗户窥探学生状况,只见全班的学生都在"伏案"酣睡。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学校的硬性规定:中午必须睡觉,所以不允许回宿舍,只是为了便于管理,如此别具一格的集体午睡,也使笔者特感新奇。
嗣后笔者感觉,栟茶中学这"课间拳"的一"动",与午休睡觉的一"静",劳逸结合,相映成趣,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