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思考题

合集下载

《实践论》思考题

《实践论》思考题

《实践论》思考题1、《实践论》、《矛盾论》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两论”的学习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具有什么重大的现实意义?2、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3、《实践论》中毛泽东是怎样给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下定义的?4、《实践论》中毛泽东同志是如何论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的?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讲的认识论的唯物论的含义是什么?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什么著作?其哲学含义是什么?7、为什么说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必须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统一?8、《实践论》的中心主题思想是什么?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来理解它的理论和现实价值?9、什么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0、简述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过程?11、《实践论》中毛泽东是如何揭露“左”“右”机会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12、认识的辨证过程指的是什么?13、《实践论》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的?14、为什么说认识必须回到实践去?1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讲的认识论的辨证法的含义是什么?16、《实践论》中毛泽东分析认识运动具有的特性是什么?17、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含义是什么?其辩证关系如何?18、《实践论》中毛泽东是如何分析认识的辩证过程的?19、原文理解:“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

”20、原文理解:“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21、“马克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22、“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

”23、“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对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9思考题及其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9思考题及其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9思考题及其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9——思考题及其答案导论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科学探索性,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

它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引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以及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形态。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它不断吸取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引言概述:《实践论》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毛泽东的重要著作之一,他在书中深入探讨了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实践论》进行分析和阐述,分别是实践的本质、实践的历史地位、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以及实践与创新的关系。

一、实践的本质1.1 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实践论》中指出,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

1.2 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毛泽东认为,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过程。

实践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研究,更是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客观世界。

1.3 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惟独通过实践的验证,理论才干得到证实。

实践不仅能够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还能够推动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实践的历史地位2.1 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论》指出,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惟独通过实践,人们才干够改变自身和社会,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2 实践是社会革命的基础:实践在社会革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通过实践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指出惟独通过实践的方式,才干够推动社会的革命和变革。

2.3 实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实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毛泽东强调,惟独通过实践,才干够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3.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惟独通过实践,人们才干够对客观世界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

3.2 实践是认识的产物:实践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是通过实践行动所得到的经验和知识。

实践是认识的产物,也是认识的结果。

3.3 实践是认识的发展过程:实践不断推动认识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实践论》思考题解答

《实践论》思考题解答

《实践论》思考题解答
矛盾论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辨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
斗争性的原理。

实践论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⑴实践
是认识的源泉;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⑶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⑷实践是检
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揭示了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⑴认识过程
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和客观,理
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以上是要点,详见原文。

对于《实践论》的思考

对于《实践论》的思考

对于《实践论》的思考《实践论》是毛泽东主席于1937年写的,这本书深入思考了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我阅读过《实践论》,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思考。

《实践论》指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性。

毛泽东主席指出:“实践,即物质的变性。

”这句话强调了实践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实,并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的源泉。

毛泽东主席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去观察、感觉和思考,才能获得认识和理解。

在实践中,人们可以不断地试错和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对世界的认识。

实践也是人们改变世界的关键。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改变自然、改变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实践论》指出了实践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毛泽东主席认为,实践包括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两个方面。

物质实践是指人们对外界物质进行改造的活动,从而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精神实践是指人们对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活动。

毛泽东主席还指出了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生产、科学实验、阶级斗争和战争等。

这些不同形式的实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目的,但都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重要手段。

《实践论》还强调了实践的主导地位和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毛泽东主席认为,实践是主体,理论是客体。

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起点和终点,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指导。

毛泽东主席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说明了理论必须基于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具有科学的性质。

实践是检验理论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验证后的理论才能真正指导实践。

实践和理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阅读《实践论》的过程中,我对实践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实践不仅具有认识的作用,还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社会。

通过不断地实践,我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能力,取得更好的成就。

我也意识到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理论的指导,才能在实践中抓住关键,取得最终的成功。

在实际生活中,我将更加重视实践的重要性。

我会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思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对于《实践论》的思考

对于《实践论》的思考

对于《实践论》的思考《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学科的一个重要理论著作,深入剖析了实践的本质和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实践的观点和思考。

在阅读《实践论》时,我从几个不同角度进行了思考。

马克思在《实践论》中明确指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途径。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进行的,而不是通过单纯的思维活动。

这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很有启示意义的观点。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时常感受到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

只有实践才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能力和技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马克思还在《实践论》中强调了实践对于改造世界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这就需要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这一观点对于我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研究和思考的阶段,而要通过实践来解决具体问题,改善实际情况。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对世界的改造和进步。

《实践论》中还提出了实践的创造性和历史性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人类实践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每一次实践都是对现实的创造性改造。

这一观点对于我来说也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来解决。

《实践论》告诉我,每一次实践都是对现实的创造性改造,即使面临困难也要坚持不懈地实践下去,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我还思考了《实践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在《实践论》中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这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实践论》提醒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不断完善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实践论》是一本关于实践的重要著作,读后让我产生了许多思考。

通过对实践的思考,我认识到实践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以及实践的创造性和历史性。

《实践论》也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实践论》思考题

《实践论》思考题

《实践论》思考题1、《实践论》、《矛盾论》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两论”的学习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具有什么重大的现实意义?2、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3、《实践论》中毛泽东是怎样给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下定义的?4、《实践论》中毛泽东同志是如何论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的?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讲的认识论的唯物论的含义是什么?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什么著作?其哲学含义是什么?7、为什么说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必须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统一?8、《实践论》的中心主题思想是什么?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来理解它的理论和现实价值?9、什么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0、简述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过程?11、《实践论》中毛泽东是如何揭露“左”“右”机会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12、认识的辨证过程指的是什么?13、《实践论》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的?14、为什么说认识必须回到实践去?1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讲的认识论的辨证法的含义是什么?16、《实践论》中毛泽东分析认识运动具有的特性是什么?17、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含义是什么?其辩证关系如何?18、《实践论》中毛泽东是如何分析认识的辩证过程的?19、原文理解:“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

”20、原文理解:“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21、“马克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22、“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

”23、“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对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对于《实践论》的思考

对于《实践论》的思考

对于《实践论》的思考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以及革命家列宁于1913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

这部著作主要探讨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关于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关系。

《实践论》的出版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实践论》中,列宁强调了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认识的起点在于感性的认识,而感性的认识则来源于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感觉和经验。

这些感性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也就是说,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

列宁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人们才能不断地对外部世界进行感性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理性的认识。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外部世界的存在,还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改变外部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地积累着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经验,从而逐渐形成对外部世界的理性认识。

列宁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地认识世界。

在《实践论》中,列宁深刻地阐述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也是改变世界的动力。

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人们才能够认识世界,改变世界。

只有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实践,才能真正地认识世界,改变世界。

《实践论》也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实践是认识和改变世界的有机统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和改变世界。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实践活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识和改变世界的能力。

【高中议论文阅读】毛泽东《实践论》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毛泽东《实践论》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毛泽东《实践论》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 15 小题。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唯物地而且辩证地指出了认识的深化的运动,指出了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的、经常反复的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推移的运动。

列宁说过:“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理性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

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

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引言概述:《实践论》是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毛泽东的重要著作之一,它深入探讨了实践在认识论和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实践论》进行分析和阐述,分别是实践的本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与思维的关系、实践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实践的重要性。

一、实践的本质:1.1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毛泽东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惟独通过实践,人们才干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2 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在实践中,人们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也通过实践来认识自己和改造自己。

1.3 实践是历史的动力。

实践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实践的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毛泽东认为,人们通过实践来感知和认识世界,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2.2 实践是认识的检验。

惟独通过实践的检验,人们才干判断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标准。

2.3 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不断推动人们的认识向前发展,通过实践,人们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

三、实践与思维的关系:3.1 实践是思维的源泉。

毛泽东指出,思维是实践的反映,实践是思维的基础。

3.2 实践推动思维的发展。

实践不断推动思维的发展和创新,通过实践,人们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3.3 实践与思维相互作用。

实践和思维相互促进,实践通过思维来指导和规划,而思维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实现。

四、实践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1 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惟独通过实践,社会才干不断进步和发展。

4.2 实践推动社会的变革。

实践是社会变革的动力,通过实践,人们能够改变社会的现状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4.3 实践与社会发展相互依赖。

实践和社会发展相互依赖,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又为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条件。

五、实践的重要性:5.1 实践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实践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惟独通过实践,人们才干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兴一职王仲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堂上,曾多次听老师提到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便找来读了一下,仔细思考后,觉得受益颇深。

我觉得它有重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下面我想就此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一〉《实践论》的世界观意义这篇文章的重大理论意义,不仅在于它革新了我们的世界观,更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

它批判了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有什么害处呢?不妨举一例说明。

一队科研人员要到某雪山顶上探险。

一位专家指出,高山顶上酷寒,煤气孔容易被冻住,需多带几根钢针以防不测。

但是负责装备的是个老队员,他仅凭经验认为,一根钢针就足够了,因而没有听从专家的劝告。

结果这群人全部被冻死在山顶,就因为那根钢针不小心弄断了,煤气孔堵塞,无法取暖。

这个例子能够极好的说明,经验是要得的,但经验主义是万万要不得的。

重要的是《实践论》对教条主义的批判。

与经验主义者相反,教条主义者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一切硬往理论上套。

我们学生往往容易如此。

学校为我们安排了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就是为了要我们多联系实际,少说空话,避免教条主义。

同时,实践又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我们学习了关于数据库的理论,为什么还要做实验呢?就是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把握。

同时,我们也可以理解到,实践固然重要,但实践不是一切。

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通过接受外部信息,通过主动观察,形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这是不自觉完成的。

如果我们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

形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

而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

正如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一样,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被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理论,才可以推广应用。

但是,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因为运动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25个问题,初步搞明白《实践论》!

?25个问题,初步搞明白《实践论》!

25个问题,初步搞明白《实践论》!编者按学习有N多个层次,如果这是自己学习的一个层次,那么还有两个层次需要进步,再个层次就是要在此基础上娴熟的掌握全文的本质内涵和内在逻辑,第三个层次就是要在娴熟的掌握基础上,能够自主的生发出新的内在联系并用实际的应用案例来自如的解析创业的本质规律。

1、毛泽东为什么写《实践论》?《实践论》在《毛选》中的地位是怎样的?2、《实践论》到底在论什么?到底论的是什么关系?3、《实践论》首段到底在讲什么?到底蕴藏着哪些重大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如何初步运用?(1)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有哪些?(2)什么是马克思的唯物论?(3)为什么认识依赖于社会实践?4、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是什么?(为什么认识依赖于社会实践?)5、人的各种思想是如何打上阶级烙印的?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7、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有哪两个最显著的特点?8、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呢?换言之,认识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9、什么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什么叫做理性认识的阶段?认识的真正任务是什么?10、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列宁是怎么说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的特性和关系是什么?我们的革命实践证明了什么?关于“接触”的案例有哪些?11、真正的“亲知”是什么?为什么说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12、为什么说一个人的知识,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13、为了明了基于变革现实的实践而产生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认识的逐渐深化的运动,举了哪些例子?14、常常听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时说出来的一句话:没有把握。

为什么没有把握呢?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是如何回答的呢?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又有什么深远的指导价值呢?15、什么是唯心论者?“唯理论”派是怎么回事?16、什么是“经验论”错误?所谓庸俗的事务主义家是怎样的呢?17、什么是认识论的唯物论?什么是认识论的辩证法?什么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18、从感性到理性的改造制作的工夫是什么?19、认识的能动作用,这种表现于哪两个飞跃?20、认识运动经过两次飞跃,就算完成了吗?毛泽东的答复是什么?21、依社会运动来说,真正的革命指导者如何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呢?22、什么是右倾机会主义?为什么“左”翼空谈主义容易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呢?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有着怎样的表述?两文的内在精神,紧密的结合起来,对我们的工作又有着怎样的实际指导意义呢?23、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如何具体的理解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呢?24、在《实践论》中,毛泽东谈到了“一个历史的时节”和今天的反霸权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和指引?25、《实践论》最末段论的是什么?对照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模式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末段和首段以及全文结合起来会有一个怎样的全新认知?本文和整个《毛选》结合起来,对我们每个人的创业和事业又会有一个什么样指导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学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学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学》思考题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谁写的?写于那一年?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由恩格斯发表的稿本,写于1888年。

二、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是如何论述辩证唯物论的熟悉论和旧唯物论的熟悉论的区别?答: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是从以下5个方面论述了辩证唯物伦的熟悉论和旧唯物论的熟悉论的区别。

(1)、从客观理解上谈二者的区别,马克思说:“之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看成人的感性活动,看成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的熟悉论看来,进入人的熟悉活动和实践活动范围的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它不单单是咱们熟悉的对象,而且是咱们实践的对象,而旧的唯物论的熟悉论则把人的实践活动从客体中排除出去,它仅仅把事物看成人的熟悉对象,而不是实践的对象。

(2)、从对熟悉进程的理解上来谈二者的区别,马克思说:“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固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看来,熟悉进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能动的反映进程,而在旧唯物论的熟悉看来,熟悉只是主体对客体的消极的直观反映。

(3)、从对实践的理解上看二者的区别,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可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省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肯定。

”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看来,实践是人们有目的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客观物质活动,而在旧唯物主义看来实践只是一种理论活动,或如犹太人做生意取利活动。

(4)从对查验认知的真理性的标准上来谈二者的区别,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不是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非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2018年马克思教材的思考题答案解析

2018年马克思教材的思考题答案解析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①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紧密的有机整体,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验为检验标准;②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③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二不断发展的学说;④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⑤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教授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

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

一个月下列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

这些评选结果对你有何触动和启发?请详细了解评选情况,从与其他上榜思想家的比较中深入认识马克思。

3. 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当代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

正如德里达所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

”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分析,对层出不穷的问题的解决,无不凸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以往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始终聚焦于改变世界。

我们应该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回答时代的课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于《实践论》的思考

对于《实践论》的思考

对于《实践论》的思考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它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导意义,对于指导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以及推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实践论》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实践决定认识”的理论
《实践论》阐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理论,即人的思想和认识都来源于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对于世界本质的认识,从而推进认识的发展。

这种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指导着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思考,从中吸取经验,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要以实践为基础,去探究问题的本质,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二、实践活动的创造性和历史性
《实践论》认为,实践活动具有创造性和历史性,这就意味着人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改变自然环境,还能够改变社会、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

这种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提醒着我们,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需求,更是为了推动历史发展、推进人类进步。

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需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

三、实践活动的主体性和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实践论》认为,实践活动不是简单的客观存在,而是由人们主体性的活动所构成。

这意味着,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创造出新的实践形式和实践经验。

同时,《实践论》也指出,实践与理论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实践活动需要有理论指导,而理论也必须获得实践的检验和证明,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和惯性,而需要注重理论上的指导和借鉴,从实践和理论的相互促进中,推进我们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

《实践论》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实践论》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实践论》心得体会范文《实践论》是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著作之一,它深入探讨了人的实践活动对于认识和改变世界的重要性。

通过对《实践论》的阅读和思考,我深受启发,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在《实践论》中,费尔巴哈首先提出了实践活动对于人的认识和改变世界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世界,而世界的实践活动也是在不断地改变中。

实践是人们与自然界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人们实现自己愿望和目标的手段和方式。

通过实践,人不仅能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能够通过改变实践来改变世界。

因此,实践是认识和改变世界的根本途径。

费尔巴哈进一步指出,实践不仅是认识和改变世界的手段,而且是认识和改变自己的手段。

在实践过程中,人不仅能够认识到外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实践,人可以不断地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从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实践活动使人能够获得自信和满足感,进而推动人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实践对于人的认识和改变自己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费尔巴哈还提出了实践的基本形式和实践活动的特点。

他指出,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经济实践、政治实践和思想实践等。

每一种实践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的。

生产实践是人们通过劳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满足生活需要的活动;经济实践是人们为了获取物质财富和满足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活动;政治实践是人们为了争取权力和保护权益而进行的活动;思想实践是人们通过思考和思索来认识世界和改变自己的活动。

这些实践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的实践活动的完整体系。

实践活动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可发展性。

实践活动的多样性表现在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和实践内容的多样性。

不同的实践形式有不同的特点和目的,而实践内容的多样性则反映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的多样性。

实践活动的可发展性表现在实践的目标和手段的可变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实践目标和手段会发生改变,从而推动实践活动的发展和进步。

对于《实践论》的思考

对于《实践论》的思考

对于《实践论》的思考摘要:毛泽东通过《实践论》这本书主要论述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针对当时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但是我们也可以用其中的原理来思考近代以来其他的革命,改革或者实践,以及我们当下的实践,甚至包括我们自己的工作生活,我们也就因此能更深刻地理解并运用它。

关键词:实践;认识;中国近代;启示一、實践的意义在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走了不少弯路,尤其是教条主义。

有句话叫做教条主义害死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有过三次“左倾”错误,而最后一次“左倾”错误无疑是破坏性最大的,险些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夭折。

而这些“左倾”错误的思想根源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归结为教条主义的盛行,而教条主义简而言之就是只看书本不看实际。

在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则突出表现为把马克思主义机械运用于革命实践,虽然目标追求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抹杀存在与意识关系的做法最终会导致失败。

毛泽东在一九三七年所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就是为了纠正当时盛行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倾向。

从实践论当中我们应该学会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以及人们对于客观事物认识的过程,从矛盾论中我们应该了解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并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当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在这里还要突出强调一下容易被忽视的实践性。

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有过鲜明的阐释要把他们的思想当作一种方法或者指南来运用,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手里拿着马克思主义本本口口声声说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却不从实际工作中深化认识的人们是最不唯物的人们,他们虽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但是却对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不了解,想要把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的方法直接运用到现实中来,所以说又是最没有学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正好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精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危害极大。

还有另一方面就是经验主义,关于这方面我们可以关注发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之前的一些实践,主要表现在只通过自己的经验判断而忽视了先进理论的重要性,其实理论与实践是鸟之两翼,有的只搞理论不注重实践走了教条主义道路,有的忽视理论只搞实践,最后没有通过实践的检验走了经验主义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为什么说认识必须回到实践去?
1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讲的认识论的辨证法的含义是什么?
16、《实践论》中毛泽东分析认识运动具有的特性是什么?
17、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含义是什么?其辩证关系如何?
18、《实践论》中毛泽东是如何分析认识的辩证过程的?
19、原文理解:“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
20、原文理解:“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21、“马克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22、“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
23、“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对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2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27、“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28、“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矛盾论》思考题
1、《矛盾论》是一篇什么样的马列经典著作?它的写作目的和《实践论》的写作目的是否一致?为什么?
2、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3、如何理解“差异就是矛盾”。
4、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讲的宇宙观的含义是什么?
5、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发展观的对立表现何在?
6、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发展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5、为什么说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6、“相反相成”这个成语的哲学含义是什么?
27、《矛盾论》中毛泽东是如何论述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的?
28、为什么说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
29、毛泽东对《矛盾论》全文进行总结,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30、原文理解:“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31、“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是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32、“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33、“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实践论》思考题
———————————————————————————————— 作者:
———————————————————————————————— 日期:

《实践论》思考题
1、《实践论》、《矛盾论》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两论”的学习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具有什么重大的现实意义?
2、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13、为什么说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关系?
14、主要矛盾的含义是什么?《矛盾论》中毛泽东是如何分析主要矛盾的?
15、为什么说“捉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6、《矛盾论》中毛泽东是如何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的?
17、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研究主要矛盾意义的认识。
18、矛盾主要方面的含方面的关系的?
8、《实践论》的中心主题思想是什么?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来理解它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9、什么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0、简述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过程?
11、《实践论》中毛泽东是如何揭露“左”“右”机会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
12、认识的辨证过程指的是什么?
13、《实践论》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的?
3、《实践论》中毛泽东是怎样给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下定义的?
4、《实践论》中毛泽东同志是如何论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的?
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讲的认识论的唯物论的含义是什么?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什么著作?其哲学含义是什么?
7、为什么说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必须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统一?
19、在实践中,怎样才能正确处理好“捉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0、辩证法范畴的新陈代谢的含义是什么?
21为什么要反对平衡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反对平衡论的认识。
22、《矛盾论》中毛泽东是如何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原理的?
23、《矛盾论》中毛泽东是如何阐述矛盾斗争性及其和同一性关系原理的?
24、为什么说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对绝对的关系?
24、“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25、“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7、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是如何论述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的?
8、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是如何论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
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的认识。
10、为什么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1、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是如何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及其作用的?
12、为什么说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34、“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35、“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36、“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思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