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零售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连锁经营的导人和推广,它把工业化大生产中因专业化、规模化而取得的优势导人了零售业。二是对外开放和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给中国零售业带来了新的零售业态、营销理念,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消费模式。三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持续增长,这是中国零售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动力。下面从三个阶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及各阶段的特点。

一、1979-1992年,我国零售市场对外开放前的发展状况

在这个阶段,国家对传统零售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改革之一是调整零售业的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集体、个体商业,允许工业自销,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零售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改革之二是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增强了我国零售业的活力。

改革之三是加大了对零售业的投入,国家增强了对零售企业的投资;社会资金不断流向零售企业;零售企业利用银行贷款不断扩大规模。

在此期间,我国零售业已初具规模。零售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到1992年年底,我国零售业的固定资产原值接近2000亿元,零售企业数量猛增。但却存在组织体系较为分散、业态种类较少的问题。

我国的改革与开放是结伴而行的,但从1979年到1992年上半年,我国零售业几乎未对任何外商开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零售业直接关系居民生活,对稳定市场至关重要。另外也因为零售业属于投资相对较小,回收周期短,利润率高的行业。因为这些考虑,所以我国政府对零售业的开放一直持谨慎态度。

二、1992-2004年。我国零售市场逐步对外开放情况下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外资成为中国零售业的新兴力量。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3亿人口收入迅速增加,消费水平和购买力日益提高,在跨国零售集团眼中是扩张市场的首要目标,中国也成为众多外资追、捧的目标国之一。

二是1992年7月,国务院首先允许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和5个经济特区各试办1至2个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的零售企业。1995年10月,国务院进一步批准在北京试办2家中外合资的连锁商店。各地方政府以各种形式越权批准了若干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在此期间,在商业领域引进资金达20亿美元,外资零售企业超过300家,世界50家最大零售企业的70%、排名前10名巨头的半数以上进入中国,扩张势头迅猛。家乐福、欧尚、易初莲花、万客隆、麦德龙、沃尔玛等纷纷在全国重点城市开店,沃尔玛、家乐福等甚至开始进入了二、三级市场。

在内在动力和外来冲击双重作用下,我国的零售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第一,零售总额不断上升(见下表)。至2004年年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0年保持增长幅度在10%以上。2004年突破5.2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13%,高于同期GDP增长水平,创国内市场销售的历史最高水平。中国零售业市场不仅在亚

太地区,而且在全世界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第二,在零售领域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外商、港澳台投资并举的多元化主体结构。第三,零售业态由单一的百货店形式发展成为还包括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仑储式商场、购物中心、连锁店等的多业态形式精彩纷呈和共同竞争的局面。第四,零售业的管理水平大为提高,服务意识强化,人员素质提高,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日趋形成。第五,零售业发展发挥了巨头的社会作用:不仅方便了居民生活,而且推动了经济增长,还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2005年至今。我国零售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下的发展

(一)我国零售市场全面对外开放

根据我国入世承诺,2004年12月11日,我国零售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取消对外资企业在股权、地域以及数量上的限制,中国零售业从有保护的竞争阶段走向全面竞争阶段,竞争条件更加公平化。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我国零售市场形成的开放程度已大大超过原来的设想。这是因为中国零售市场有无法抵挡的魅力和吸引力。改革开放以来,居民购买力、消费水平迅速提高,消费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消费领域不断扩大,储蓄余额在2002年11月达到85693亿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2位。再加上西方发达国家零售业已经普遍处于饱和状态,更加剧了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向中国扩张。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势头是迅猛的。跨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率先抢滩登陆,国际知名零售商伊藤洋华堂、欧尚、好又多、万客隆等相继进入,世界最大50家零售企业快速跟进。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形成一定的网络规模。值得思考的是,不过七八年时间,外资商业在连锁经营中的地位已日益增强,而人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已进入的巨头全都制定了进一步在中国拓展市场的计划。他们灵敏的嗅觉在资本逐利性的推动下,将更多地瓜分中国零售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

世界级零售商的进入给中国零售业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他们所带来的硬件、经营方式、管理技术、服务观念和中国零售业不一样。本土企业无论在管理水平、人力资源还是资金运转等方面都显露出劣势,面对国际化挑战,大部分本土零售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美国麦肯锡顾问公司的研究报告看到了这一事实,指出中国入世后最大的危机将发生在商业领域。

(二)我国零售业将进一步发展零售业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本土企业竞争能力的增强。随之外商进入速度加快,国际化竞争趋势日增,零售业将出现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各种经济成份共同竞争的格局,本土企业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零售业的发展最直接的是表现在零售总额的增长和绝对值上。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的预测报告分析,2005—2010年间,中国零售业将保持每年8%到10%的平稳增长速度,到2020年,社会消费的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

(三)这个时期零售业发展的特点

1业态多样化。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的经营方式。它因零售企业为满足不

同消费需求而形成,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的产物。零售业态随着消费者的购买方式、购买行为、购买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呈多样化态势发展。现在的业态包括三大类:一是国家质检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布的《零售业态分类》,具体划分出了17种类型:日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级市场、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二是符合国情、广泛存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杂货店、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服装市场等经营力试。三是近年涌现出来的新兴业态,包括大卖场、步行街、家居广场、礼区商业等。

不同的业态有自己不同的生存优势。面对激烈的国际化竞争,而临生存危机的中国零售企业必须适应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改变。我国零售业已显示业态多样化的特点,而且同一个零售商会同时以几种不同的业态进行。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商业服务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我国零售业正在快速实现从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从综合百货向主体阿货、从单体经营向连锁经营改变,形成多业态、跨行业、跨地区的格局。

2企业组织形式向连锁化发展。连锁化经营对零售业进行重组改造,提高了组织化程度,摆脱地域条件的局限,体现规模效应,发挥群体优势。“十五”规划要求连锁企业的销售总额到“十五”期末达到7,000亿元,年递增约35%,占社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0%左右。由于连锁化经营的优势和国家对此的重视,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零售业态将以连锁的方式经营。

3大型商场数量日益增多。大型商场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如大连的铜锣湾广场、北京的世纪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华茂中心购物广场、中关村国际商城、上海百联广场、深圳华润中心万象城等。它们普遍的规模在50万平方米以上,有的还达到100万平方米。它们投资规模一般在上百亿元人民币以上。

这些商城资金、技术、经营方面均实力雄厚,信誉较高,效益优良。人们在这里购买高档消费品,享受诸如周末特卖、节日让利等实惠,在优雅的环境和全方位的服务中,在购物的同时进行消遣、娱乐和社交。

4行业集中度提高。由于零售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我国零售业在改革开放最初时间的发展趋势是零售企业日渐增多,行业效率日渐下降,零售业内部日渐分化。大型零售企业之间白热化竞争是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为此,整个行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使本土零售业的发展趋势改变为企业数量逐渐减少,行业的效率逐渐提高。调整的主要手段只能是兼并收购,调整的结果必然是行业集中度加大。

5管理科学化。科学管理的基础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快物流、信息流、商流的传递和利用,实现经营和配送的统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区域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我国零售企业来说,管理科学化尤为重要,企业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

6自有品牌发展迅速。零售业的竞争已经逐步发展为自有品牌的竞争。从理论上而言,这是很容易论证的: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雷同的商品必然导致激烈的价格战;经营特色商品、自有品牌商品才能赢得顾客,从而提高利润。建立和发展自有品牌,已成为我国大型或连锁企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7国际化经营。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有实力的世界零售巨头进入了中国。我国一些大零售集团已具备实力在国内与世界零售巨头展开竞争,且成绩斐然。它们完全可以走出国门作出尝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