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修坊沂庄韩氏宗谱序

合集下载

韩方喜:在海州大营韩氏祭祖请谱大典上的讲话

韩方喜:在海州大营韩氏祭祖请谱大典上的讲话

在海州大营韩氏祭祖请谱大典上的讲话
韩方喜
尊敬的韩俭会长、韩林会长、各位宗亲:
大家上午好!
我们泇河韩氏,是大营始祖叔公后裔。

今天,我们怀着无限敬仰之情,回到始祖故地大营村,参加祭祖请谱大典,心情无比激动。

首先,我代表泇河支系的全体族人,向大营全体家人,表示最亲切的问候!
大营《韩氏族谱》,历经六年,终于重修成册,并在第一时间向泇河赠谱,我代表泇河族人,再次向韩林会长、继亮秘书长和大营修谱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大营族谱,根源考证有据,世系清晰不紊,与泇河族谱完全吻合,为泇河修谱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目前,泇河正在积极筹备启动修谱工作,我们将以大营族谱为依据,向大营修谱人士学习,力争尽快、尽美的完成谱修工作。

最后,祝各位宗亲、家人身体健康,家庭美满,万事如意!欢迎大营家人到泇河做客,畅叙亲情,泇河韩氏与大营韩氏,永远是一家人!
谢谢大家。

1韩氏家谱(序言)

1韩氏家谱(序言)

1韩氏家谱(序言)韩氏家谱1997.12 2011.5打印续言始祖韩宽系山西省泽州府沁水县武乡村人氏。

在公元1415年,即明朝永乐初年,尊皇旨迁于到河北省广平府曲周县大言寨村定居。

因土地变质、盐碱遍野、五谷不长,生活难渡,八世祖克缉克终兄弟两人,西择佳地,于此设立韩庄。

本祖快速兴旺,是吾四世祖母,殷氏,宽宏大量,仁慈待人,严求克己复礼,给韩氏全族倍增光荣。

曲周县令,为此赠碑扬德铭功,使后人可学可敬。

家谱者不同书卷,籍谱有始无终,象株大松,系载根枝源流,人的名分,迁移他乡,外出不归,长幼尊卑。

历代相传不紊,初建家谱是八世祖克繹,将上下系清。

在八世前可有可无关心本氏根果,望有诚意的人代代层层出。

至十一世祖云龙、见龙为第二次增续,劳神访寻,世世精著,将家谱前后遗漏者补之。

同治六年二月,十三世祖文奎,大中将旧谱换新,为第三次增续。

民国十三年十四世祖占鳌,十五世玉林,十六世珂,为第四次增续。

家族迅速增长,在1963年正月,十五世三仲、三元、十六世熙雍、竹祥、文明、庆民、十七世敬信、敬亭、修文、文章、如璧、十八世鸣铎,为第五次增续。

在公元1976年前国家实行平坟灭族,严管宗派,并将家谱和族轴一起焚烧,又将管人给予处分。

到1983年又将旧祠堂拆除,故乃二十余年无敢续。

至1985年正月有十五世三元带动下十六世庆民、荣信十七世敬信、敬亭、修文、润申、如璧、希志、会军十八世银正、鸣章、学先、换朝、鸿山十九世均亭、红彬为第六次增续,并增加册数和建起二次祖宗轴位。

至1995年韩氏全族皆欲修建祠堂,即按枝系十三个坟头,选出三十名负责人,组成筹委会,有十五世三元十六世长存十七世子和十九世均亭四人为首的带动之下,顺利地建起新祠堂,紧接第二年又大续一次为第七次增续。

为使大家明白,十七世子和将谱序和祖母殷氏碑文用白话系统改编。

十七世敬亭抄写,十六世长存担任全面联系影印家谱,让韩氏家谱精通,代代不乱,十七世卯辰亲手翻印,十七世子和按长先幼后排列顺序,并亲制成册。

韩姓家谱——精选推荐

韩姓家谱——精选推荐

韩姓家谱《汾阳韩⽒⽀谱》,1册,清韩诊敬重修,同治六年福荫堂校刊本。

《汾阳韩⽒⽀谱》,4卷,清韩镇岳等纂修,光绪⼗年恭寿堂刻本。

《洪洞韩⽒家谱》,2册,明韩景伶编,乾隆年刻本。

《洪洞韩⽒家谱》,明韩⽂等纂修,清韩殿魁等续修,咸丰七年钞本。

《洪洞韩⽒重修宗谱》,2卷,清韩有庆等纂修,嘉庆⼆⼗年刻本。

《松江韩⽒⽀谱》,2卷,清韩⽂衍重修,民国四年钞本。

《松江韩⽒⽂若公⽀宗谱》,民国⼗年韩绮章钞杂本。

《扬州韩⽒⽀谱》,4卷,清光绪⼗⼋年活字本。

《延令韩⽒族谱》,8卷,清韩长贵等重修,光绪⼗七年活字本。

《润州韩⽒家乘》,3卷,清韩复纂修,嘉庆⼆⼗年继锦堂⽊刻本。

《镇江韩⽒宗谱》,2卷,清韩有和主修,同治七年⼴德堂刊本。

《⾦陵韩⽒族谱录》,1册,清韩印纂修,光绪六年活字本。

《润州⼤沙韩⽒宗谱》,2卷,清宣统元年⼴德堂刻本。

《毗陵韩⽒宗谱》,原道堂活字本。

《⾦埴韩⽒家乘》,12卷,清韩树榀重修,光绪⼆年永思堂活字本。

《锡⼭韩⽒宗谱》,20卷,民国韩念祖等修,民国九年敦伦堂活字本。

《春晖韩⽒宗谱》,16卷,⾸1卷,清韩勰修,光绪⼋年昼锦堂活字本。

《云东韩⽒家谱》,5卷,清韩奕辑,嘉庆间刊本。

《晋阳韩⽒世谱》,1册,清韩学韩等辑,清光绪⼆⼗⼋年刊本。

《杭州韩⽒谱》,3册,钞本。

《义桥韩⽒家谱》,10卷,清韩乃建重修,同治九年永思堂活字本。

《义桥韩⽒家谱》,10卷,⾸1卷,民国韩拜旒接修,民国四年永思堂活字本。

《湘南韩⽒续修宗谱》,40卷,末1卷,清韩家坤主修,光绪元年重修,昼锦堂活字本。

《湘南韩⽒家谱》,68卷,清韩殿扬等增修,宣统三年昼锦堂活字本。

《⼀都韩⽒家谱》,16卷,⾸1卷,民国韩沛⾦等修,民国⼗⼋年昼锦堂活字本。

《宁波相韩家谱》,清昼锦堂活字本,3册。

《宁波韩⽒宗谱》,6册,民国周颂清等纂修,民国⼗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余姚韩⽒东岙⽀宗谱》,7卷,清韩明和修,韩明盛纂,光绪三⼗⼀年活字本。

《咸安韩⽒宗谱》,16卷,民国韩叔⾦等主修,韩思溶纂修,民国三⼗五年⼤本堂⽊刻本。

全国各地韩氏字辈总览之山东篇

全国各地韩氏字辈总览之山东篇

山东济南章丘:鬼、作、凤、继、广、向、明、恒、永、昌。

山东济南平阴:敬、明、子、孝。

山东济南 : 万、朝、长、青、振、继、学、殿、经、恩 。

我是朝字辈。

祖谱记载400多年前由直隶迁到济南。

山东济南平阴:“清、魁、天、三、振、得、□、允、法、文、九、美、道、兴、敬、明、子、效、继、顺、承、宗、正、修、衍、嗣、连、庆、恒、传”。

青岛:山东青岛胶南韩家寨村:十六世学、十七世端、十八世儒、世、善、嘉、锡、恒、传、道、修、德、立、甲、第、昭、宣、丰、功、俊、烈、慧、谱 、安、全、四十世笃、庆、久、远、克、孝、再、绵。

四十八世至一百五十九世如下:治、 家 、宪 、策、效 、呈、 贤、温、良、恭、俭、让、 为 、先、忠 、恕、 是、 从 、持、 一 、贯、仁、义 礼 、智 、信 、愈、 坚、致 、知 、格、物、根、基、固、诚、 意 、正、 心 、思、路、 宽、普、 济 、广 、施 、行 、欲、 方、谨、 勤 、聪 、敏、语、自、圆、崇文、 尚、武、 耀、 寰、 宇、讲、 古、 论、 今 、述、 雅、言、英、 雄 、豪 、杰、 优 、秀 、仕、勗、尔、阔、步、 同、 登、攀、精 、练 、科、艺、 造 、奇、 迹、发 、奋 、开、 拓 、新、 资、 源、业、 绩、 显、赫、铸、成、鉴、富 贵、荣、华、照、万、千。

注释(1):如下各世辈字均用于第三字。

四九世家;五一世策;五三世呈;六一世先;六三世恕;六七世一;七八世格;八一世基;八四世意;八九世宽;一一二世古;一二四世仕;一三四世科;一三五世艺;一四五世源;一四六世业;一五二世鉴;一五九世千。

注释(2):行辈命名由来,系徐村清朝翰林首全(字馥芳)公拟定报呈嘉庆皇帝核准后实行。

另有一支没有使用此字辈,另行拟定二十四世至五十五世如下:道、修、益、贤、子、福、泽、天、丰、绍、贻、恩、昌、世、荣、显、宝、奂、祥、泰、合、吉、兴、安、思、仁、绪、俊、耀、圣、祖、殿。

山东青岛即墨兰村: 全 、玉 、 高 、明、 德 。

2014年重修坊沂庄韩氏宗谱序

2014年重修坊沂庄韩氏宗谱序

坊沂庄韩氏宗谱序盛世序谱,国泰民安,人心思源。

为晓本族之谱系,传家道之良风,受长辈之托,从二0一二年开始,经访亲问友,搜集资料,并于二0一四年春,由东连、东民、思芹、思彬、思存、思刚、思强、文生、继秋、文浩10人自愿组织一起去临沂市罗庄区大埠东社区寻根问祖,家人热情款待、共序情长、编制了〈坊沂庄韩氏宗谱〉,〈归根大埠东西支系〉。

韩氏原出自于“姬”姓,以邑为氏。

据载,周武王逝后,周成王继位,把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封给了弟弟叔虞,称为唐公,他就是晋国的始祖,韩氏的祖先。

其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封地临晋水,改名为晋,称为晋侯,晋侯之子毕万受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其后有韩氏。

韩万:姬姓、韩氏、名万、谥武,故称韩武子。

生活在约公元前679年。

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

我韩氏祖万公后裔后来迁徙到昌黎,之后从昌黎迁徙到博野,后又从博野迁徙到相州,相州韩氏祖遭洪巾之乱迁徙到山西洪洞县,荣焕祖为我祖洪桐第一世,即相州第二十一世。

洪桐韩氏第二十九世仕麟公、子三(长子孟公、次子仲公、三子叔公),公元二十六年孟公官至博川后为沛邑训导(即江苏沛县韩氏始祖,万公六十六世孙),孟公后裔儒公(七十二世)、儒公长子温公、温公长子隆公,隆公子三(长子升沛县,次子旭邹县,三子暹泗水,四子旻铜山),旭公子三(长子建邹县,次子德去向不详,三子勋大埠东始祖七十六世),勋公子三(长子一江大埠东东支,次子一山大埠东中支,三子一美大埠东西支),我姓始祖是大埠东西支后裔,清朝康熙年间(郯城地震1668年)后、从沂州府大埠东村迁徙而来。

始祖(八十一世)携长子孟公,次子灵公、三子彪公北上寻生活出路,来到秦朝时期修筑的鹅鸭湖边,发现鹅鸭湖水去湖枯,土质肥沃。

湖南坊顶已有徐氏、宋氏、冯氏、张氏等宗族居住。

,韩氏定居此庄、安家立业,繁衍生息。

始祖为人耿直,历有厚德,勤劳持家,节俭守日,因而每年常欣有余,衣食无忧。

常曰:一勤天下无难事,有钱不可使尽也。

此乃祖训。

清朝同治年间,其十五世韩清胜被清军征收,因名字含吉祥之兆,被封为先锋军正旗手,参加了几次平叛军之战,屡次得胜。

全国韩氏家谱字辈汇总(一)

全国韩氏家谱字辈汇总(一)

全国韩氏家谱字辈汇总(一)韩氏自万公(韩武子)受姓以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繁衍一百多代,人口众多,如今排名第二十五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68%。

家谱字辈代系排列严格分明,能区分一族众人之间的长幼、尊卑,表白宗族里世系血统顺序,可以作为宗亲们寻根的突破口,现强韩氏字辈整理归纳如下:(共两篇,此为第一部分)一.二甲命名以“维”为十八世,每辈占一字,至六十五世“生”字。

维淑昭宪,延保继庆;贻厥乃德,锡尔泰盛;超秀斯广,曰洪荣光;人文丕振,百载隆昌;俊杰相起,英才同兴;富贵永乐,福禄必生。

二.一九甲命名以“殿”为十八世,每辈占一字,至六十五世“生”字。

殿毓昭宪,延保吉庆;贻厥乃德, 锡尔泰盛;超秀斯广,曰洪荣光;人文丕振,百载隆昌;俊杰相起,英才同兴;富贵永乐,福禄必生。

三. 五甲命名以“百”字为十五世,每辈占一字,至六十三世“生”字。

百方承祚,昭式师云;绍乃曾衍,一念尔循;裕征传子,钧益馀中。

既广令教, 效友能统;俊杰相起, 英才同兴;富贵永乐,福禄必生。

注:五甲始祖比二甲、一九甲始祖晚两辈。

四.世韩谱字辈:礼善忠智恭,农曙义贤真;通志圣卞信,尚万永若晓;仲仕仁德天。

五.地区字辈1.北京市北京字辈:洪天凤丙运德。

北京韩氏字辈:方秉廷松。

2.天津市天津字辈:桂连少凤玉长燕青龙飞天津字辈:士连长永大广曾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韩氏字辈:金恩志忠桂,佳绍作景崇。

3.河北省河北保定定州大辛庄韩氏(祖籍山西):守蕴万清锡士(世)文河北泊头韩氏字辈:景振树庆广明河北承德:(祖籍山东登州府)字辈:国振兴华盛,福长宏景鸣。

久志树广富,建起百世宗。

河北承德蹬上乡河南营(祖籍山东莱州) :***继,一(一)春庆唯山俊河北承德(祖籍山东登州府)韩氏字辈:国振兴华,盛长宏景;鸣久志树,广富建起,百世宗。

河北沧州市泊头市字辈:宝洪永炳成河北磁州字辈:自洪洞迁出后字派从琦公十二世(中州20世)起为:友和民安世来尚,会山阳书同太法;华泰荣玩德进玉,大清明富志子炫;万世延宗文生秀,昆照龙邦振朝元。

韩氏家谱

韩氏家谱

韩氏家谱二〇一〇年五月二日迁居文夫韩氏本山西洪洞县世族也。

自明王定鼎初年,惟四月甲子起行故郡,厥六月乙丑乃至睢阳。

稽始祖安仁经营何所。

曰;府南李口始居之地也。

吾思安仁缉熙敬止,无异迁酆之雅;允文允武,何殊迁镐之品。

修厥身,敦九族,熏德闻天,子孙必有祯祥之兆。

以至卓君、历公,父为作,而子善述,其身而有廪生、庠生、恩贡之荣也。

我忆维之大抵皆安公之家法所由至耳。

何有祸淫之疚哉。

呜呼,不幸遭此林户张意漫彼东君,不经细行,反败大德而淫于邻公家至此大祸,甚不堪矣。

想当年历公三士虽贵,焉能御目前之殃哉。

惟三士无奈生策徙居,以避当年之患。

乃历顺徙于归德府东六十里沙岗,而历宾、历元徙居莫知其乡矣。

回忆历顺聿修厥德,慎厥修身。

单传七世而无振振之机。

九世绎德奋发有为,观沙岗地方偏少,无以昌后世,所以北迁五里于此,于是升墟瞻望,量其地势,辨其方位,造宫凿井,以为安居之所矣。

所以于今绵绵绳绳,食先德,服先畴,以增尔宗族之光。

屈指而论年数盖二百余年矣。

以是为序僧人沐本草创举人郭历斋修饰天启元年正月十六日(公元1621年)送数文且夫愍成寺僧人何为年年送数哉。

所以报功勋明善心也。

如吏之书明贤,板之记民数也。

犹大庭赏功臣,草野答恩人也。

夫岂无故而送之乎。

盖因愍成寺院庙貌难成。

故山主秦书文、僧人沐本慕韩氏先人墓前有杨树两株以化寺中以成钟鼓两楼、山门。

当日秦君、僧人欢善心,浩高渊深,何以报尔韩氏之恩哉。

间当闻夫送数者矣,扶躬自思,可以报之。

于是请尔族长国才访求先世讳字姓氏,各房姓氏所生子男,先人坟茔坐落一一注明,传厥后世,以显吾赏善之荣,以增尔宗族之光,以且十五年以序,三十年以翻。

又各门一卷,尔先人之福祚何患不永于世哉。

尔韩氏访名号而可考,询姓氏而皆知。

命名不纷,有宗派可依;讳不重复,有世系可遵。

约而举之,送六十年矣。

尔后世子孙有成立识义者,庶几接修以序其谱牒。

凡尔宗人敬而听之,以尽吾报善之意也。

法祥敬序序夫族胡为有谱,所以明世系、教亲善也。

山东省韩氏家族字辈(二)

山东省韩氏家族字辈(二)

山东省韩氏家族字辈(二)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中云街道东辛置村
纪业勇立宗先莫在克成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韩岗镇西草庙村
老谱 21世到30世
秉诏方启義慎序希华祯
2004年重序,从21世到40世
秉岱宜欣镇衍松谨幸林
呁彦思贞品耀弘佩俊滨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梁宝寺镇寺后村
绍廷应耀忠广兆方启义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刘家庄乡大韩岭村
邦首文成本玉克传林辉
茂振臣继广一西增北祥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西街村
诗书裕传继承繁衍
昭修乃德同懋尔先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王台镇前二沟村12世起宗范烈永基云得可
常吉立祥武术强身
胜执玉文优典雅贵。

韩氏支谱序

韩氏支谱序

韩氏支谱序
家族有谱,如国有史,邑之有志。

所以溯源详之脉,后辈可按谱查览,循序可知其辈分。

溯我家族源流,一世祖来自山西省太源府(市)盂县长池村盛有社二甲,大约于清道光至嘉庆年间(1800年上下)来到奉天府辽阳民兴盛社五甲(即辽宁省本溪市高台子镇前厂子村)定居。

到清光绪廿八年(1902年),七世祖韩永祥一支为生计,带家人长途跋涉,历尽艰辛,迁徙到黑龙江省同江市定居,繁衍兴旺,后继有人。

随即形成南北两大支脉,远离数千里,但互有往来,信息不断。

北方族辈对南方韩绍青有救命之恩,南方支脉对北方韩绍谦有帮扶之情。

血缘之情不断,宗亲之感永存。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思源。

为晓宗族之谱系,达敬祖收族之目的,南北支脉都有修谱的愿望及行动。

十世孙韩广厚联络南北,韩广汉、韩新增、韩心明等人共同努力,寻脉络,访亲友,汇众声,集资料,编制此《韩氏支谱序》,宣扬家风,以正道义,实乃大有意义之为。

韩氏支谱的重修,是家魂的砥砺和升华,定能起到追思先人,启迪今生,激励后人之功效。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

国家快速发展,家族兴旺发达。

但任重而道远,望我家族奋发向上,为祖增荣,为国争光。

十世孙光兴
癸巳年六月。

从《韩氏重修族谱》看韩氏源流

从《韩氏重修族谱》看韩氏源流

从《韩氏重修族谱》看韩氏源流
庞江宏;韩开琪
【期刊名称】《档案管理》
【年(卷),期】2001(000)006
【摘要】@@ 近几年来,江华瑶族自治县档案局、馆在大力丰富馆藏中,十分注意收集反映本地区历史面貌的谱牒档案,其中发现、收集《韩氏重修族谱》档案就是一例。

《韩氏重修族谱》档案发现、收集于本县桥市乡大鱼塘老村百姓韩开怀家,……
【总页数】1页(P46)
【作者】庞江宏;韩开琪
【作者单位】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档案局;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档案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躬耕医道传真知特色流派竞芳华——记“龙江韩氏妇科流派”传承与创新者韩延华教授 [J], ;
2.新见相州韩氏韩肖胄家族墓志考释 [J], 钱汝平
3.从新发现的《新泽李氏三修族谱》看李燮和的家世源流 [J], 饶怀民
4.韩氏源流辨析 [J], 程峰
5.博采众长独立杏林——记韩氏平衡学创立者、郑州济仁中医院院长韩振山 [J], 凌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支系、字辈及其他——当前韩氏家谱研究之我见

支系、字辈及其他——当前韩氏家谱研究之我见

支系、字辈及其他——当前韩氏家谱研究之我见宗亲相聚常常论及“世辈”并进而谈及家乡、祖籍等等,藉以明确长幼尊卑。

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宗亲之间亲情的体现,当然值得大力提倡。

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几位原本素不相识的宗亲在简单的说明世辈之后就以长辈和晚辈相称,殊不知,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是有失慎重的,这是因为各自报出的“世”可能相对于不同的先人,即不同的家谱上记载的始祖。

始祖不同,相对于每个始祖的后人的世辈就没有可比性了。

众所周知,人类的繁衍史远远超前于人类使用姓氏的历史,而家谱作为记录同一姓氏之下的族人世代传承、生存、迁徙等重要事件的史志必然滞后于使用姓氏的年代,所以无论一部家谱创立有多早、记录有多么详尽、保存多么完好都只是这个家族历史的一部分。

那么,问题就来了。

创立家谱以前的家族成员是怎样的?家谱上的始祖他的兄弟、他的父辈和祖辈甚至更远的古人留下的后代生活在哪里?家谱上漏记的族人或虽未漏记但也不知所终的族人的后代情况如何?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家谱损坏在无法修复的情况下,家谱上记载的族人和事件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从创立家谱至今已经历了多少代?其中离散的族人去了哪里?他们还有后人在世吗?更为严峻的是很多家庭从历史上就没有修过家谱,(从存世的家谱资料看,能够创立家谱的家族几乎都是族人中有人取得功名而且历史上曾经家境殷实的,并非所有的家族都具备这两点。

)面对这些问题,大多数人只有无奈地摇摇头,更有人认为这类事情于生活并无大益,甘愿眼睁睁地看着仅有的线索一点点消失,这种人的麻木着实令人叹息。

但是,仍然有两种人为家谱的事四处奔走、乐此不疲。

前一类人是与社会上处处涌动着的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思潮背道而驰的人,他们为深入发掘家族的历史、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而放弃所谓致富和取得成功的机会,苦守清贫、执着奋斗,这一类人是可敬的。

后一种人则利用族人的善意,以修谱、联谊为幌子招摇撞骗,借机游山玩水、肆意敛财,对于这种人那就必须擦亮眼睛、口诛笔伐。

江苏泗阳庄氏新沂支系谱序

江苏泗阳庄氏新沂支系谱序

江苏泗阳庄氏新沂支系谱序
新沂庄氏谱序
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县之有志。

谱序昭穆,以正本源。

吾祖迁居新沂约有三百年,然时间亦已久远,又无谱牒记录,靠祖辈代代口传,仅知新沂庄氏源出泗阳。

所能考证仅可追溯到前六、七世。

如今人口渐繁,辈系混乱,族众甚忧。

一九九五年,族中成明,成佰、成献等人从泗阳请回族谱数本,展卷翻阅,精心查证,结合祖辈代代口传,基本确定辈系。

然十五世之前祖辈名讳却茫然不知,致使无法确定支系根源,沦为失序待考之列,实为憾事!
新沂尚河虞沟地名“龙滩”有二坟是和庄庄共祖,吴宅、南宋,庄庄,腰庄等来自沭阳。

大赵庄一支来自东海大柳庄。

两大支系十多世辈次不乱,足见祖辈迁入新沂后,共同商讨世辈用字。

为使日后世辈清明,于二〇一四年组建新沂庄氏叙谱委员会。

参与续修者甚众。

与成军、广科等积极展开工作,由于居处分散,联系也较困难,耗时五年,于二〇一八年元月才得以告竣。

支谱完成后,我们一直努力向上探寻查找,希望获得一些线索,奈无论怎么努力,由于弄不清祖讳而暂时作罢。

二〇一八年夏,获悉泗阳进行第八次族谱续修,经过多次探讨论证,终于回归总谱,这也是我们新沂庄氏一大幸事!虽暂列失序之卷,颇感遗憾,然查证考寻并未停止,或许某天会有所发现,回归本支,需赖族人共同努力之。

庚子年秋月二十世成民廿二世广科谨志。

韩氏族谱

韩氏族谱

联系地址: 山东省章丘市刁镇曹庄村
电话: 0531--83511344
谨祝族安
二十二世 韩延喜
三部族谱年久未修续,又经“文革”浩劫,文化遗产严遭摧残,明、清、民国续修的族谱基本全毁。寻根求源,修续族谱成为我族人的共同愿望。幸好,我家珍藏“二甲”族谱,保云藏有“一九甲”族谱,式增兄藏有“五甲”族谱。三部族谱均保存完整。为达我族人愿望,经族众商议,委托我负责三部族谱的总辑编续修工作。工程浩繁,不敢懈怠,恳请族人志同道合,密切合作,提供本村本族、本家存有的世纪图册或或手抄宗族轴,以及本家族长所记忆的前辈们及配偶和子女姓名、文评职称等资料迅速来人,来信或来电说明,争取在2003年春节前后汇总。恳请支持,谢谢合作。
手机: 13853138409
二00三年元月八号
其后“二甲”“五甲”“一、九甲”分三大族系续修族谱。历代经过数次编修,“二甲”族谱最后一次出版于嘉庆六年(1801年)共六卷,命名十六字:维淑昭宪字顺延至33世“盛”字。
“一九甲”族谱最后一次出版于民国十四年,共六卷。命名以“二甲”十六字为基础,改“维”“淑”二字为“殿”“毓”,改“继”字为“吉”,又后续命名十六字:超秀斯广、曰洪荣祥、文武丕振、万世隆昌。以天祥为始祖,“殿”字为十八世续至四十九世“昌”字。“二甲”“一、九甲”族系同世平辈。
韩氏族谱续修报告2012-05-25 11:17 我始祖天佑携胞弟天祥于元朝顺帝至正年间(1341-1368)从河北枣强迁居山东章丘山头店已六百五十余年。天佑之子大中的长子居住在山头店河西南村“五甲”。次子居住在河西“二甲”。天祥和后代居河东“一、九甲”,(“甲”是元朝时期村庄以下的最小行政编制单位,十户为一甲)。后四甲均有居住河北者,山头店分河西、河东、河北三个自然村。五甲族人振铎曾作大街门对联:图分四甲鼎居百世无双井,河限三村蓓屋千家共一宗。即四甲中韩氏族人同出一井之水。后人繁衍千家万户同时一个祖宗。

「精华帖」深度讲解枣庄韩氏与文王峪韩氏(下)

「精华帖」深度讲解枣庄韩氏与文王峪韩氏(下)

「精华帖」深度讲解枣庄韩氏与文王峪韩氏(下)(向创谱人经堂公秀理、漱亭公甸湘等诸公致敬!感谢漱亭公后人我邑孔公浩先生以纯朴真挚的情感和宗族情怀为韩氏家族默默所做出的贡献!)族谱之书所以敬宗收族,定世系,分昭穆,慰先人,启后昆也。

——高架子韩锡朋吾韩氏自明迄今,五百年来从无家乘之可考。

——张范横山口韩殿申若我韩氏,以前无从稽考,自开明祖以来,迄今四百余年矣,未曾有创修总谱之举。

今赖族叔秀理,偕族叔甸湘,倡此义举,共承先志。

——文王峪韩乐坤人生如白驹过隙,岁不我与。

如祖上无考,而孝行何笃?幸有族兄经堂、漱亭等以仁爱为本,孝友为心,公同协力,不辞劳倦,将本族支派考查明晰,创修总谱。

——峄县城里韩鸾章族谱之修也,是全族之大幸也!盖伊古以来木本水源,理所固然。

人生世上,原自本生枝,物类尚知报本,而况于人乎?——文王峪韩乐坤尝思大孝称虞帝,达孝推周武,而《伊训》亦云:“立爱惟亲,立敬惟长”。

自古圣帝明王未有不以孝悌为本者也。

独恨今之人,薄父母、重资财、听妇言、乖骨肉,甚至高堂尤无恙,而手足视如陌路;庙堂非亲尽,而子孙等若秦越,此人之大憾也!予尝持此以权始末,过在谱牒不修,祭祀无设。

——南常社杨官湖韩士玙韩士琚吾族祖居留城,于前明洪武年间因避水患迁往峄之韩庄遂家焉。

至始迁之时系在何年,并经何祖,无谱可考难以稽核。

——峄县城南韩家楼韩庚我们为什么要修家谱?它的意义是什么?家谱就是用来让后人世代铭记祖先是谁,自己从何处来,自己祖先曾经做过什么,自己与族人的世系班辈远近亲疏是怎样的关系,也是以此来告慰祖先灵魂,启迪教育后代子孙!家族圣地——文王峪韩氏宗祠谁都不可否认,修家谱是家族伟大的盛举,能使后人知本源、明世系,在过去也是壮大宗族势力,团结族人的纽带。

民国20年峄县韩氏联合创修族谱,开创峄县韩氏从未有之先河。

在这次修谱中,为韩氏族谱作传及收录的作者更是可谓名家荟萃,有滕邑进士、翰林院编修高熙哲、峄县进士张壮彩,滕邑举人黄来麟、峄邑举人王缄、张秉礼、吴绍璘、褚子临,峄知县高向壁、张振荣,峄县画家董志顗,滕邑贡生杜向贞、朱庚驹、赵介亭,峄县名流王介修、金铭,等等。

全国各地韩氏字辈

全国各地韩氏字辈

全国各地韩氏字辈全国各地韩氏字辈总览之重庆、陕西、广东、广西、甘肃、贵州、新疆、北京、天津、海南、云南、内蒙古、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安徽……….重庆:全国各地韩氏字辈总览之重庆潼南:“一、二、三、士、元、明、常、继、今、永、昌、盛、远、洪、中、德、开、治、道、景、芳、绍、祖、荣、仁、志、尚、维、合、本、善、一、通、成、才、思、文、正、连、旻、茂、其、高、陕西:陕西榆林横山:“殿、维、文、祖、树”。

陕西安康:德、文、永、存、宝、树、荣、昌、建、国、定、邦。

据说几百年前由湖北麻城孝感一代迁来。

陕北府谷田家寨乡韩家畔村:光、开、明、仲、翔、荣、峰、德、崇、森。

陕西延安市安塞县招安镇南阳台村:清、树、能。

广东:广东平远:“政、能、锡、受、建、奕、世”。

广东:从十一世起:烈、开、政、太、永、立。

广东:忠、丁、高、步、铨。

分布在浙广福地区。

福建的是从广东搬迁去的,浙江的又是从福建迁徙出去的。

广西:广西平果:慈、荣、国、有、永、继、祖、芳、名、正、显、扬。

相传是从河南南阳迁移来的。

广西柳城县东泉镇:十五世起:政、应、锡,、受、德、建、宗、奕、世、书、道、明、崇、士、凤、起(企)、振、朝、纲。

先世居福建宁化石壁上,明朝始祖韩启,十四世祖能荣居恩平长平村。

南阳堂。

广西桂林:“韩、大、余、光、定、久、志、家、运、宏、开、晋、元、亨”。

听老人说是宋朝的时候从山西过来的。

甘肃:甘肃武威:“廷、敬、智、应、兆”。

贵州:贵州道真:方、日、之、升、永、坚、金、石、世、继、忠、贞、克、宏、先、志。

注:唐穆宗李恒赐予韩愈家族的班派字辈。

贵州省兴仁县:之、应、明、章、昌、玉、金、石、克、红。

贵州关岭:克、洪、先、志、应、吉、中、真。

用的是韩愈的字辈。

贵州关岭:朝、清、鼻、孔、永、坚、金、石、克、洪、宣、系、应、吉、宗、针、呈、仕、新、玉、民。

祖籍好象是山西太原,后来搬到贵州遵义,现居贵州关岭。

新疆:新疆:增、志、维、大、有、方、正、兆、宜、传、本、培、同、兴、立、庆、启、茂、竣、炎。

韩氏家族简介

韩氏家族简介

韩氏家族简介世界韩氏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韩”,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世界韩氏文化园”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韩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

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祖德,敦亲睦族,造福宗亲,传播正能量!韩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六。

受姓始祖周武王有个幼子叫唐叔虞,是周朝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

他就是韩氏的血缘祖先。

周武王逝世后,成王年幼,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

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

叔虞的儿子名燮,燮自唐徙居晋水旁,就改称晋侯。

燮生武侯,名宁旅,为三世。

武侯生成侯,名服人,为四世。

成侯生厉侯,名福,为五世。

厉侯生靖后,名宜臼,为六世。

靖侯生厘侯,名司徒,为七世。

厘侯生献侯,名籍,为八世。

献侯生穆侯,名费王,为九世。

穆侯生成师,封于曲沃,是为桓叔,为十世。

成师之子万,即韩武子,为韩氏受姓始祖。

姓氏分支1、蔺姓。

何姓均出自于韩姓,韩厥的玄孙韩康食采于蔺(今山西离石县),以封邑为氏,称蔺氏。

2、何姓。

韩国灭亡后,公子王孙们或为躲避仇杀战乱,或耻于亡国之辱,或发愤于重整旗鼓、重振山河、再创基业,就四处飘泊,散居于四面八方。

而由于地理、交通条件的限制,生产、生活水平的制约,韩氏后人分散于江淮各地者居多。

因为“韩”、“何”谐音,加之古代地方的音变,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久而久之,岁月流逝,人们就逐渐地把“韩”读成了“何”。

历代姓氏书,都把“何”姓来源归为“音讹”一类,而称“韩氏为何氏”。

直至今天的《辞源》及《姓氏辞典》、《百家姓新编》、《中国姓氏起源》、《贵姓何来》等书籍也都采此说,直录无异。

迁徙分布韩氏是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六位,人口约九百三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8%左右。

韩氏最初得姓是在今陕西韩城,韩氏的繁衍发展主要有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三个时期。

历代迁徙韩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和山西一带,商末周初韩姓已经进入了河南和河北地区。

昌黎《韩氏家谱》辨析

昌黎《韩氏家谱》辨析

第!"卷第#期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月!!!!!!!!!!!!!!!!!!!!!!!!!!!!!!!!!!!!!!!!!!!!!!!!!!!!!!!!!!!!!,-./(01-234-.5-.670847/98-117:7,;&)**!昌黎《韩氏家谱》辨析"董宝瑞(昌黎县文学艺术家联合会,河北昌黎*<<<**)摘要:最近,在河北省昌黎县发现了!册清光绪年间重修的《韩氏家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文章考辨了《韩氏家谱》的发现及保存的情况、可能始修的年代、所陷入的误区,以及研究价值等。

关键词:昌黎;韩愈;《韩氏家谱》中图分类号:=)*<;5*<!文献编识码:0文章编号:!**"><+?*()**!)*#>**!<>*<最近,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的昌黎县荒佃庄乡韩营村,发现了一册清光绪二十三年(!"@+年)重修的《韩氏家谱》。

一些新闻媒介以“《韩氏家谱》解开了千古之惑”或“《韩氏家谱》作证”,报道《韩愈确系昌黎人》!,使之在社会上广为传播。

引起了史学界及有关方面的密切关注。

国内著名韩学研究专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清华,河南省孟州市博物馆馆长尚振明等,为此专程到昌黎考查了这本新发现的《韩氏家谱》。

笔者多年在昌黎县文化部门和文艺界及人民团体工作,对研究昌黎本地的历史、文化倍感兴趣,曾参与《昌黎县地名资料汇编》、《昌黎县史》等书编写工作,发表有《碣石考》、《昌黎考》、《李大钊与昌黎五峰山》等论文,因此愿就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和掌握的史料,对昌黎《韩氏家谱》的发现与辨析情况,以及涉及到的有关考查、研究韩愈后裔的问题作简要介绍。

昌黎《韩氏家谱》的发现及保存情况昌黎新发现的《韩氏家谱》,保存者为昌黎县韩营村传为韩愈+代孙的中年村民韩绍明。

这本《韩氏家谱》的重修者,是韩绍明的曾祖父、昌黎县清朝光绪年间的庠生韩连仲(传为韩愈#代孙)。

刘氏三修族谱序(沂南三庄刘)

刘氏三修族谱序(沂南三庄刘)
村之族,人莫不同心齐力,勤於?事,于是设局收集取前
谱而详参之更正族人之名字,详志姻戚之姓氏,阅数月
采集即成,而剞?无赀,共议朱陈祖林外枯树数十株变
钱镌印将付梓命作序,伏思吾刘氏原籍徙居,分支别派,
以及功名专业,忠孝节义。 先祖已条分缕析瞭若指掌,
勿庸复赘,但奉命难辞,聊为述其巅末以冀后世子孙,敦
刘氏三修族谱序(沂南三庄刘)
从来祖宗为子孙绵衍之所托,子孙亦祖宗继述之所赖,
故水木同其源本,亲戚共相屏藩著之家乘世世勿替甚
盛世也,然当代远年湮之,会不再为循其次序,详其昭穆
有不亲疏莫辨,宗系未悉者乎,吾刘氏上溯 鼻祖下迄
耳孙从何迁徙若何分派自八世 溁川祖详其履历十
世 声讫祖叙其源流至道光十一年 曾祖慧庵公又
名可书善矣,自十六世至二十世,预定十五字开列於左,
后之子孙尚其鉴诸
十六世张庄锦字莱坪振字新王沟锺字作第一字
十七世张庄汝字莱坪鸿字新王沟清字作第一字
十八世张庄桐字莱坪椿字新王沟梅字作第二字
十九世张庄熙字莱坪烈字新王沟照字作
光绪癸巳年小阴月 十四世鼎勋谨志
增订加详,虽六世之谱牒已焚,八世之序次几失,而一本
之源三支之分仍昭昭可考第,迄今六十余年,生育之蕃
衍名讳之重复,指不胜屈,以及居處靡常见面或不相识,
尊卑莫辨,称谓多不得宜,若不及时重修族,众因散處而
多遗命名以?,久而易犯有谱几同无谱也,不大负乎先
祖之志哉,癸巳春族众共欲重修而张庄莱萍新王沟三
宗睦族,笃一本之谊,承先七后,立万世之基,由此而士绍
祖德农服先?孝子贤孙,蒸蒸日盛,是固吾所厚望於族
人者也,至于族谱条例皆?乎?不复悉焉,?前?命名

2014年重修坊沂庄韩氏家谱 1

2014年重修坊沂庄韩氏家谱 1


清 清 清清清清 清清德 清清 清清清 不 清 清 清清 清

福 山 易交平公 明颂胜 祥亮 岳岱峰 详 起 松 余顺 胜

坊沂庄韩氏第十八世(清松支)宗谱 (五)
清 松
三子
次子
长子






次子
长子
四子
三子
次子
长子
三子
次子
长子


















长子
长子




长子 次子
长子 长子
三子 次子 长子



东东东


东东东



秋文军


华军强

长子 次子
长子
次子
长子 长子

明思


思思

哲杰


友强

长子


世十


思 思 思 思思思 思思思 威 洋 远 良友权 芹民柱
长子 长子
次子
长子
四子 三子 次子 长子 长子

思思


思思思思 思 十
海忠


亮秋东义 江 世
长子
长子 长子 长子 长子


文文文文
世十

彬祥鹏财

坊沂庄韩氏第十八世(清顺支)宗谱 (三)

曹伍疃韩氏四修族谱序

曹伍疃韩氏四修族谱序

曹伍疃韩氏四修族谱序
宗谱之续,为一家也。

凡天下人皆有先祖,宗派不紊,如木有本,水有源焉。

吾祖韩氏自明永乐初年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河北宁晋换马店铺,经数世再迁曹伍疃。

换马店先莹位于村南,失记无考。

曹伍疃祖茔在村西南二里许,运粮河之西,秦丘道之北,安葬始祖以下四世。

吾曹伍疃韩氏世居宁晋,乃世之望族也,始祖讳字无传,原有碑文可辑者,已传至十六世,凡六百余载矣,根深干壮,瓜瓞延绵。

宗谱之续,为亲亲也。

吾族原有谱牒,因家国离乱,经久失续。

迨至国运昌盛,公元一九八二年首次续谱,创成谱册,几世几枝种种有律,世系派统例例有章,其宗派序法嫡长直下支庶旁行志以载生,虽成童亦录。

即经千百万世分别门户,星散四方,亦知其一家之由来,即亲亲之道也。

二零零三年再续,迄今又十五载矣。

宗谱之续,乃维系宗族千秋之一脉真传,祖德宗功,子承孙继。

迄今族大人繁,恐代远年洇,不复记忆,故续谱志备垂永久,世脉书清,以明支分远近而志,慎终追远,后之人续而修之,使世世相传,有厚望焉。

值此四修家谱告竣,嘱余作序志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坊沂庄韩氏宗谱序
盛世序谱,国泰民安,人心思源。

为晓本族之谱系,传家道之良风,受长辈之托,从二0一二年开始,经访亲问友,搜集资料,并于二0一四年春,由东连、东民、思芹、思彬、思存、思刚、思强、文生、继秋、文浩10人自愿组织一起去临沂市罗庄区大埠东社区寻根问祖,家人热情款待、共序情长、编制了〈坊沂庄韩氏宗谱〉,〈归根大埠东西支系〉。

韩氏原出自于“姬”姓,以邑为氏。

据载,周武王逝后,周成王继位,把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封给了弟弟叔虞,称为唐公,他就是晋国的始祖,韩氏的祖先。

其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封地临晋水,改名为晋,称为晋侯,晋侯之子毕万受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其后有韩氏。

韩万:姬姓、韩氏、名万、谥武,故称韩武子。

生活在约公元前679年。

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

我韩氏祖万公后裔后来迁徙到昌黎,之后从昌黎迁徙到博野,后又从博野迁徙到相州,相州韩氏祖遭洪巾之乱迁徙到山西洪洞县,荣焕祖为我祖洪桐第一世,即相州第二十一世。

洪桐韩氏第二十九世仕麟公、子三(长子孟公、次子仲公、三子叔公),公元二十六年孟公官至博川后为沛邑训导(即江苏沛县韩氏始祖,万公六十六
世孙),孟公后裔儒公(七十二世)、儒公长子温公、温公长子隆公,隆公子三(长子升沛县,次子旭邹县,三子暹泗水,四子旻铜山),旭公子三(长子建邹县,次子德去向不详,三子勋大埠东始祖七十六世),勋公子三(长子一江大埠东东支,次子一山大埠东中支,三子一美大埠东西支),
我姓始祖是大埠东西支后裔,清朝康熙年间(郯城地震1668年)后、从沂州府大埠东村迁徙而来。

始祖(八十一世)携长子孟公,次子灵公、三子彪公北上寻生活出路,来到秦朝时期修筑的鹅鸭湖边,发现鹅鸭湖水去湖枯,土质肥沃。

湖南坊顶已有徐氏、宋氏、冯氏、张氏等宗族居住。

,韩氏定居此庄、安家立业,繁衍生息。

始祖为人耿直,历有厚德,勤劳持家,节俭守日,因而每年常欣有余,衣食无忧。

常曰:一勤天下无难事,有钱不可使尽也。

此乃祖训。

清朝同治年间,其十五世韩清胜被清军征收,因名字含吉祥之兆,被封为先锋军正旗手,参加了几次平叛军之战,屡次得胜。

后因思念家人,被准许归家,并赐营级待遇,赏玉印一枚,良田百亩,家人凭玉印可享受政府津贴。

此乃后人之福也。

抗战时期,十五世韩德胜少年入伍,随红军征战,屡立战功,曾升任某师参谋长。

建国后调入吉林省长白
县任县长,后移居黑龙江。

抗美援朝时期,十六世韩东胜主动报名参军保家卫国,入伍后被选为空军战士,执行过无数次战斗任务,立下赫赫战功。

退伍后调入临沂市任统战部部长。

韩清胜、韩德胜、韩东胜三人为国立功,为族争光。

被我村誉为韩家“三大胜”。

吃水不忘源头,望木而思根本。

家有谱,犹如水之清源不断,木之根本不失。

家有谱,能弘扬家风,继传祖规:以家为本,上敬父老,下爱子孙;以族为荣,建功立业,为祖争光。

为让韩氏后裔不乱,本宗族于二0 一四年春重修本支宗谱班辈派语。

经族众协商决定,从今年开始建议采用,自二十一世起全部采用世界韩氏班辈派语,望本支宗族后裔自觉遵守,以祈求祖先保佑我韩氏后裔平安吉祥,万事亨通。

大埠东韩氏十八世、坊沂庄韩氏第九世:文生撰写
公元二0一四年春
世界韩氏字辈(派)对照表
埠东勋公世纪
韩城
万公世纪
世界
班辈
世界选用班辈坊沂庄
班辈
勋公一世万公76世农水:万涛淳沛礼念
二世77世曙木:门柏杼若桂相
三世78世义火:焕熔炳仁晓辉
四世79世贤土:福愿志城实佳
五世80世真金:金银铜铁锡义
六世81世通水:浩然泳淑便浚
七世82世志木:仲季扶帼婷仕
八世83世圣火:煊煐焜盛智烽
九世84世卞土:曙膨壁挂勋章
十世85世信金:瑞玥仲维钧武
十一世86世尚水:江海泽德鸣濠
十二世87世万木:桐桦桢棋恭椿
十三世88世永火:道昇旭英炜朝永十四世89世若土:培凉信任京印世十五世90世晓金:尧舜启创富贵清十六世91世仲水:周潮清有府姓东十七世92世仕木:吉树安居荣贤思十八世93世仁火:文章光明跃烨文(继)十九世94世德土:炎黄圣开先坤金二十世95世天金:钟铭秉玖永胜明
二十一世96世礼水:汉汶沅源忠长
二十二世97世善木:松林承栋杭振
二十三世98世忠火:超燃庚兆佳昌
二十四世99世智土:喜在坪郡尚基
二十五世100世恭金:征程善报凯锦
25世字皆在姓名中间,字辈循环使用,周而复始。

二0一四年正月初三,我们联系了临沂市罗庄区大埠东村韩殿孝、韩奎波、韩奎坤三人来我村韩思芹家商议了续谱事宜。

前排左起:韩思芹、韩文浩、韩思刚、韩东连、韩文生、韩思强;后排左起:韩思存、韩东民、韩继秋、韩思彬10人组织一起,于
正月九日去临沂市罗庄区大埠东老家续家谱。

韩氏字辈谱续图表
天真通志圣
25 10 11 12 13
德贤善忠卞
24 9 2 3 14
仁义礼智信
23 8 1 4 15
仕曙农恭尚
22 7 6 5 16
仲晓若永万
21 20 19 18 17
注:“礼”字位其中,中间为土,为上恭敬,为下恩敬,廉让谦谨,礼人也。

从“礼”开始,周而复始,源远流长。

当今,我姓二十世“明”字辈已有面世,此班辈可不改。

二十一世正巧遇世界班辈第一字“礼”,这是几百年一遇的大好时机,望我姓韩氏后裔遵照使用,与世界班辈接轨。

万祖九十三世韩文生敬撰二0一四春月
2014年坊沂庄韩氏建谱筹委会第二次组织委员会
会长韩思存
副会长韩思刚韩思芹
会计韩思彬
出纳韩继秋
编辑韩文生
联络员韩思强韩文浩
成员韩东阳韩东民韩东连韩思文韩思义韩思贵韩思顺韩思龙韩思伟韩思论
2014年正月去大埠东寻祖续谱第一次捐款
韩东民100元
韩东连100元
韩思芹100元
韩思彬100元
韩思存100元
韩思刚100元
韩文生100元
韩继秋100元
韩思强出车
韩文浩出车
坊沂莊韓氏宗譜
(副本)
2014年春編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