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燕泉何氏族谱序定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修燕泉堂何氏族谱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家族世代之源流。木秀千枝,总是一本;水流万派,终归同源!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故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
昔吾求学执教之余,曾阅览过古今许多史册谱籍,所见宗族人物之记录者,虽泱泱大国,其生之者何以亿数?然载之史册者又何其鲜矣!何因?苦思多年,追究史册始作之境况,原吾所见之于史者,多有德有道,治理有方之人。其一绳纲即有德者当可记,有道者当可记,有能为者亦当可记,有德有道有能为者当更可记之。古之诸圣贤先哲,除记之史者外,其宗族亦辑谱以载其行止,详述其生平而劝诫子孙,使肖其祖而摒世之遗弃也。更之于史传中之宵小辈,盖以反衬正,以不肖衬贤德也。是以,古之有德有道有能为者,或官或私,皆修缮其谱而传诸于后世,春秋祀典,绵延不绝。虽谱式不同而各有所异,却不外源、宗、派、训、时、地、人、传八字,令后世观之,使知宗祖之源,流派之别,先辈之贤,退而省察乎己身,明仁义之理,忠孝之论而同传芳名于后世也。即或偶有不肖,观宗谱先辈之贤仁亦能愧悔自新,立志为人。宗谱之别一用途即使后世明了宗族之源流世系,不存乱辈非伦之不雅也。
如是,吾滇黔粤燕泉堂何氏一脉,起始黄帝,历秦汉唐宋,延续至今,代有闻人,而谱牒散失,大宗小宗统系不明,族人或隐或显,皆无稽考,盖非后世之责欤?
昔吾滇黔粤燕泉堂何氏一支,流传源远。始祖轩辕黄帝,乃有熊国国君,从少典姓公孙,氏族强大之后以居于姬水流域(今陕西北部)而以地名姓为姬,黄帝是历史上姓姬之第一人。所生二十五子,吹律定姓,得姓者十四,吾之远祖玄嚣(少昊)、昌意继承父姓姬姓。历十数传至西周成王姬诵时“桐叶封弟”姬叔虞于唐国故地(今山西翼城西),远祖姬叔虞以国为氏,是为姬姓唐氏,史称唐叔虞。唐叔虞子唐燮因唐国境内有晋水而改国曰『晋』,建立晋国。唐燮十世裔孙唐万有功分封采食于韩原(今山西河津东北),谥号武,史称韩武子(此时仍然姓唐,为姬姓唐氏,尚未姓韩),武子三世孙韩厥以封邑为氏肇立姬姓韩氏。前376年,韩厥七世孙韩虔(即韩景侯)同晋国的魏斯、赵籍灭了智伯,废晋静公,三分晋室,建立韩国,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姬午承认为诸侯,史称战国七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历十传至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灭韩,韩国国君韩厥十七世裔孙韩王安被俘,其次子韩允携家潜居庐江渡,后因江淮间韩何音近,为避博浪沙之余祸,遂讹韩为何,韩允即为何允,为正宗韩改何氏之第一人。其九世孙何武为西汉庐江刺史,何氏遂著迹于庐江,子孙以庐江为宗通称庐江郡(注意不是庐江堂,庐江堂是庐江郡何氏当中何瑊后裔支系)。吾族昔居江西庐陵
白鹭洲,世祖庐江。缘唐时有讳亶(旦)者,坚文公之子也,行伯一郎,俗谓何大郎是也。唐进士赐文林郎,原籍江南庐州府庐江县,任福建宁化县尹, 为政得民心,遂居宁化石壁村。后迁武平开基臵业,卜居于斯,为闽粤开基始祖。大郎生十子一女,颜氏祖妣生大福郎、次子二郎。黄氏祖妣生五子一女:长子三郎、次子四郎、三子五郎、四子六郎、五子八郎。长女何仙姑。邓氏祖妣生三子:长子七郎、次子九郎、三子三十郎。五郎生六子,四子十三郎,迁居江西庐陵白鹭洲(今江西吉安),子孙分居湖南桂阳县(今汝城),吾支祖也。其后十三郎生奉直大夫何玉公,字敬宗,号冈陵,原籍江西庐陵白鹭洲。宋真宗景德三年丙午(1006)举孝廉,大中祥符三年庚戌(1010年)中进士,官湖广郴阳刺史,解组后卜居郴之桂阳县(今汝城县城北厚坊)。生五子,长子名仕,官北宋谏议大夫,留居白鹭洲,配龙氏,生监丞公,初卜居马坎岭之砖街头,衍生九头何氏。谏议公之子名失考,以官称监丞公,生五子,三子荣十三郎生知亮、知概、知諟、知春、十八郎、知彦、知锦、知钊、知泰九子。吾祖知亮公生一子先觉公,字民师,行五十二郎,宋宣和三年辛丑年(1121年)解元,建炎二年(1128年)李易榜进士,初任横州州判,后任广东连州知府,遂徙于粤东。先觉公生一子岩老,字惟霄,行四八郎,以父荫将士郎,任广东雷州司法参军。四八郎公生子季二十二郎、季三十二郎。季三十二郎即湖南大塘何氏鼻祖浚明公是也,于宋淳熙元年(1174年)甲午岁,由广东连州土墙头以朝散大夫知郴军州事,卒于官,葬龙渡山左,神封都统,其子三九郎为守父墓遂定居于郴州永宁乡大塘坊(后
因孟春公时皇帝赐封“天下第一”,取千村万户之头之意将大塘坊改为今村头村)。吾滇黔粤燕泉堂何氏始迁祖孟春公,字子元,号燕泉先生,郴阳浚明公十七世孙、如盛公九世孙、何说公长子也(按大塘何氏宗法浚明公至如盛如德二公间各代记而不证,如盛如德二公开派为第一世,则孟春公排行大塘何氏第十世祖,儒生为如盛公二十二世、孟春公十二世孙焉),生于明成化十年甲午(1474年)正月初十日午时,在偏桥卫学成,以卫未设学,回郴应试。弘治五年壬子(1492年)十八岁乡举亚元,弘治六年癸丑(1493年)以癸丑科二甲第22名中毛澄榜进士。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戊寅官升监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已卯年到任,与巡按陈察庚辰年统兵在巴盘二江之间平定云南十八寨彝酋阿寺阿勿叛乱。原配欧氏生子仲方,张氏生子仲平。居官云南期间娶刘氏、董氏、崔氏三位先祖,生吾滇黔粤仲斯、仲棋、仲章三位先祖。嘉靖初因长达十七年的“议大礼”案被贬,明皇嘉靖帝诏孟春公天下除名,致吾滇黔粤孟春公后裔无法返回祖籍,隐姓埋名散居于滇黔粤各地近五百年之久。吾豹子洞(下菜园)何氏鼻祖允承公,仲棋公长子何汇公之第三子也,明万历间迁居罗平州卑浙厂(窝银厂)豹子硐(今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已传十二世。先世本修缮有谱,世系清晰。惜乎明末因先祖被贬之事,为防后世子孙科考受其影响,亦防十八寨阿西彝蛮复仇追杀,定计子孙隐匿云南曲靖军民府所辖之南宁府南城木容溪一带而将谱书化之于烬。数代后兴邦、兴州二祖于乾隆年间即根据父兄口传修补无缺,为了留下祖源信息,兴邦祖特意安排国安祖之后人使用大塘何氏字辈取名。后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