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分享版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 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玄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学”(朝闻道,夕死可矣) “理学”(道理,“存天理,灭人欲”) “形上学”(《易传》:“形而上者谓之 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870年前后,首先使用“哲学” ( “爱”和“智” ) 反思、批判、超越、创造
辩证法是主张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用联系、 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世界静止不变和事物孤立存在的世界观方法论,用 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三个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辨证法:通过感觉和直观,猜测到了世界的运动和发展。 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关于世界的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是建立在唯wenku.baidu.com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的。 现代唯物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吸收前人的思想成果,依据科学发 展成果,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辩证分析物质世界的状况,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静止是标志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一 定范围内暂时处于稳定状态的哲学范畴。 两种情况: 一是指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 生位置的变化。 二是指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相对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 止的存在,才能坚持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观点。 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只有承 认相对静止,才能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为 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可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基本的问题。
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 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
第三、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 唯一标准。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另一方面,时间、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 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时间、空间以物质运动为内容,时间和 空间的计量都依赖于物质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宇宙的时间空间无限与具体事物的时间空间有限。 无限由有限组成,并通过有限而存在。 有限的事物本身包含着无限,体现着无限。
唯心主义
8、“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9、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物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把世界的本原归结 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特点:自发性、直观性、猜测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就是原子,原子的特性也就是一切 物质的特性,原子是世界的本质 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 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 质的共同属性。认为世界是孤立、静止不动 的。即使有运动也只是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物主义不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四方上下曰宇(空间) 往古今来曰宙(时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特点: 一维性。(一个数量、一个方向)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三维空间是唯一真实的空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绝对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 的方式,是客观实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因物质 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是可变的和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有条件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5月22日为“生物多样性国际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相互区别: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永恒的、无 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暂时的、有 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辩证统一: 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在相 对静止中总是包含着绝对运动的一面。整个 物质世界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又静又 动的辩证变化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必然与
偶然、可能与现实
四种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 历史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 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相对静止而否认 运动的绝对性。
相对主义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 相对静止。
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外 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 动状态的唯一原因。 —— 牛顿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鲁底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有没有统一性, 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不同回答有不同的观点: 一元论、 二元论、多元论。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 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 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 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社会 运动、思维运动。
割裂物质和运动辩证统一关系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的存在, 而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唯心主义:只承认运动的存在,而否认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辨一辨
1、“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 2、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3、“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4、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唯心主义 6、“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7、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三两句话所证 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 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恩格斯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从起源、本质、作用看,意识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社会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 关系),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理论意义: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是反对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 实践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要求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 题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四、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D.休谟
赫胥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唯物主义三个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看成是世界 的本原,认为世界是主观意志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把神秘的客观精神作为世界 的本原,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表现和产物。
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意识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 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 着决定性作用。 劳动奠定了意识的物质器官; 劳动产生了语言,促进意识的发展; 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活动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实践是使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的历史前提,也是二者统一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 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复杂发展过程。经历三个阶段: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在社会历史领域,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 系表现为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社会历史趋向: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主体选择: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主体选择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 检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意识的本质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 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结构复杂、机能完善,是意识产生的 物质基础。 人与其他动物一样,具有第一信号系统——接受实物信号; 人具有独特的第二信号系统——接受语言信号,获得抽象的理性认识。 第二,意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脑只是思维的器官,不是思维的源泉,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 只有外在的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大脑,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产生意识。 第三,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具 有创造性;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差异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 来的。”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 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 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评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 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含义 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 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