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分享版1)

合集下载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泰山日出
泰山也在运动 变化之中。100 万年以来,它已 经长高了几百米。
什么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 的哲学范畴。
“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 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 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 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 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 起直到思维。”
产生于生产和科学不发达的时代, 缺乏科学性
中国古代的“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金生水,水生木”,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 木胜土,土胜水” 。




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2、近代唯物主义物质观
把原子理解为 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克服了直观性和朴素性
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又 是方法论。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
第一性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 同一性问题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关于世界的本原 是物质的哲学学说
混淆哲学的物质范畴 与具体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局限性
机械性
人是机器



关节

心脏

神经
齿轮 发条 游丝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 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 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 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 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 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 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 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 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火山爆发
海啸
战争
原子弹爆炸
②非爆发式飞跃:表现为新质要素的逐 渐积累并逐渐代替旧质要素而实现的飞跃, 通常是解决非对抗矛盾的质变形式。
物种的演变、猿到人 的转化、人们世界观 、人生观的改变等都 是非爆发式飞跃。
区分质变与量变的根本标志是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事物的质变采取什么样的飞跃形式,取决于 事物的性质及其所处的条件。
★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 段,形成一个周期。事物的发展呈现周期性。
人生三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 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 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②由于构成事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 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事物发展过程 中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一个人从人民干部变成了罪犯,是这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发生了质变。
质变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爆发式飞跃:表现为对立双方的剧烈 冲突,通常是解决对抗性矛盾的质变形式。
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特别 是三大战役,就是质变过程中 量的扩张的表现
(4)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质变又引 起新的量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 物质 (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 物质 (二)
从意识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 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从意识作用上看,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 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
第一,人类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类谋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历史趋向指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主体选择指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 择性。
第叁部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体现在: §意识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从意识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PART 13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的统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 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思 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 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 利用客观规律。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三个方面前提和条件:
1、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存在的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①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②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含义和特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独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5.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6.实践的特征?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7.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8.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原元,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论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0.发展与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①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②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③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1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或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体现?)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记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靠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行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相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靠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相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动身,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相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确定意识,意思依靠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确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肯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主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相识和把握物质的确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需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冲突的普遍性是指冲突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冲突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冲突及每一冲突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第一章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

第一章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

组成她人体的各细 胞、各器官有没有 运动?
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相对主义诡辩论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夸大静止的相对性 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形而上学不变论
县令断案
“我不是我”
古希腊有一个叫欧布里德的人,有一次他借了邻居的钱,长时间不还,还装作若无 其事的样子。邻居很生气,向他要账。他却振振有词地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 的我已不再是当初向你借钱的那个我了。所以我没欠你的钱。”邻居气得打了他一顿。二 人闹到县衙,县官问欧布里德: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他把他的理 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邻居,为什么要打人?邻居说:“一切皆变, 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再是打他的我了,我没打人。”县官无言以对,只好不了了之。
Y1 O

Z
1
Z
X1
X
(2)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时间和空间 物质运动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时间 和空间的运动是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又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 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测量时间的单位通常有年、月、日, 它们都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
50 C
没有发生位移(物理位置) 在标准大气压下 ,水保持其自己液体 的物理性质的度就是 0℃—100℃。这个度 的两端,即0℃和 100℃就是关节点或临 界点。
• 汽


0 C
欣赏革命歌曲并思考:歌词包含什么哲理?
小 小 竹 排 江 中 游 巍 巍 青 山 两 岸 走 小 小 竹 排 江 中 游 滔 滔 江 水 向 东 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2018版)第一章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2018版)第一章课件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劳动实践——决定性环节 (二)物质生产实践——基础 (三)实践活动——动力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联系的涵义和特点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1.发展的涵义、实质 2.新事物 (1)涵义 (2)区分的标志 (3)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 (4)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三、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原因和结果
1.含义 2. 特点: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3.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4.重要意义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1.含义 2.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3.两种错误的观点:机械决定论、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4.重要意义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1.含义 2.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3.重要意义 (四)内容和形式 1.含义 2.关系:对立统一、相互作用关系 3.重要意义 (五)本质和现象 1.含义 2.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3.重要意义
(3)扬弃 (4)方法论要求:分析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具体分 析,否定、肯定。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两次辩证的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 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 折的。
(2)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 义。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涵义、方法论 (2)二者关系
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1)主次矛盾 (2)矛盾的主次方面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二)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1)含义 (2)掌握事物的度的重要意义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含义 (2)辩证关系 (3)要求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主要内容 (1)自我否定 (2)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并且为后继者不断发展的学科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有机统一并且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

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基本观点——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基本方法——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19世纪40年代社会根源、阶级基础、思想根源/ 15 社会两极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19世纪30-40年代,法国、英国和德国接连爆发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9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4年第二次起义 1836年英国爆发全国性工人运动,宪章运动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自然科学前提)。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总2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部分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科学探索性,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

它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引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以及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形态。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原第一章课件(18版)

马原第一章课件(18版)

• 辩证法既是世界 观也是方法论。
普遍 联系 的观 点
唯物辩 证法 的总 特征
永恒发 展的 观点
实质、 核心: 对立统 一规律
事物 发展 动力 人类 认识 特点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四、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 的统一,是客体原型(依据)与主体差异(创造)的统一。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哲学史上始终存在的两对哲学派别 世界的本原问题 (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哲学派别
世界的状态问题 (重要派别)
辩证法 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
·两对派别之间可以相互交叉
唯物主义三大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两大形态:·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的关系。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2、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条件性
1)联系的客观性
原因分类:
·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 ·内因与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 过内因起作用)

2018版马原第1章PPT课件

2018版马原第1章PPT课件

F=GM1M2/R2
想象
第37页/共83页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第38页/共83页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动和生理活动作用
苏武牧羊
第39页/共83页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 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二者的 关系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你对主体选择的前提和内 在根据是如何理解的?
42
第42页/共83页
•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 (一)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 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 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 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43页/共83页
•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体现
教学目的和要求
• 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着重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 界的物质统一性,事物联系和发展的 基本环节与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分 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1
第1页/共83页
教学要点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物质决定意识
•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 一
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
朴素唯物主义唯 物主义物质观
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
个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物质观
物质=原子 部分共性
马克思主义的唯 物质=客观实在性 共性 物主义物质观
第19页/共83页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 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 划清了界限。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对立统一规律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对立统一规律

所以,既要看到中美之间有着合作的基础,又要看到
中美托之勒密间分歧的哥白客尼观性。开用普勒对立统一牛的顿观点来看爱因待斯中坦 美之
间的地关心系说 ,求大日同心说,存小行大异星规,运律动力三求共识万定有律。引力
相对论
2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 展?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 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 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 法——矛盾分析法。
这里的“矛盾”是逻辑矛 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说 的辩证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
矛盾是反应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 的哲学范畴。
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种子。 黑格尔
的小偷

新的锁
更新
的锁 …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推动天体运动和演化的动力,是吸引和排 斥既斗争又统一的相互作用。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18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生命运动的发展和进化,是同化和异化、
遗传和变异既斗争又统一的矛盾斗争。
19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
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 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包含着矛盾 社会运动充满复杂矛盾 人的思维领域充满矛盾
事物的产生、发展、灭亡充满矛 盾
事事有矛盾
矛 盾



时中,机械运动包含了连续性和间断 性、离心力和向心力的矛盾;化学运动包含了 化合和化分、酸性和碱性、阳离子和阴离子的 矛盾;生命运动包含了同化与异化、遗传和变 异的矛盾。

第一章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

第一章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

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 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 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
观形式的统一。
内容上:客观
意识
形式上:主观
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三是把人看作一个生物学机 器,从人的生理结构、神经 系统结构方面来模拟人的智 能。造出“类大脑”机器。
二是把人看成符号加工机,采 用启发式程序设计,模拟人的 智能,把人的感知、记忆、学 习等心理活动总结成规则,然 后用计算机模拟,使计算机表 现出各种智能。
树上有10只鸟,猎人开枪
0只
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
人工智能是相对于人类智能而言的。智能是指人 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往 往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等表现出来。 而人工智能就是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械化,让机器 具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机器被称为智能 机器。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人工智能的进展
一是把人看作一部自动机, 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 模型,然后创造出某种方 法,用计算机去解决那些 原来只有人的智能才能解 决的问题。
9只
案例分析:“人机大战”
围棋人机大战,是指人类顶尖围棋手与计算机顶级围棋程序之间的围棋
比赛,特指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中国围棋九段棋手柯洁分别与人 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之间的两场比赛。第一场 为2016年3月9日至15日在韩国首尔进行的五番棋比赛,阿尔法围棋以总 比分4比1战胜李世石;第二场为2017年5月23日至27日在中国嘉兴乌镇 进行的三番棋比赛,阿尔法围棋以总比分3比0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目录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二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四、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三、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实践与认识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三、资本主义所有制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第三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第二节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一节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第一节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一、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二、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第三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二、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记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2018版马原理 第一章---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2018版马原理 第一章---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二)、物质----客观实在性
世界究竟是
什么?
• 1----什么是物质?-------------------------人体本身是物质吗? • 物质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 • 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形象,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但它们有其特性,那就是客观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太阳死亡的过程是怎样的?
•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 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形成了社会关系的物质、 政治、精神生活领域。 实践构成客观性 • 1、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 奏《九韶》以为乐, • 具太牢以为膳②。 • 鸟乃眩视忧悲③, • 不敢食一脔④, • 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 哲学基本问题, • 实现了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 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
三、物质的存在形态
•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 何谓本原----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根源,元素,共同基础。具体事物 有生有灭,本原没有生灭,本原产生万物,万物毁灭后又回到本 原。
• 物质千变万化,变化的只是形式,而最基本的物质还是存在那样 。
哲学的终极问题是-----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人类从哪里来 ? 又要到哪里去?人 是什么?人为什么 活着?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分享版)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分享版)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鲁底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四方上下曰宇(空间) 往古今来曰宙(时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特点: 一维性。(一个数量、一个方向)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三维空间是唯一真实的空间。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静止是标志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一
定范围内暂时处于稳定状态的哲学范畴。 两种情况: 一是指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
生位置的变化。 二是指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相对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
止的存在,才能坚持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观点。 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只有承
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意识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 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 着决定性作用。
劳动奠定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理论意义: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是反对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 实践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要求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 题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必然与 偶然、可能与现实 四种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 历史相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在社会历史领域,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 系表现为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社会历史趋向: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主体选择: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主体选择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 检验。
D.休谟
赫胥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唯物主义三个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看成是世界 的本原,认为世界是主观意志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把神秘的客观精神作为世界 的本原,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表现和产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有没有统一性, 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不同回答有不同的观点: 一元论、 二元论、多元论。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意识的本质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 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结构复杂、机能完善,是意识产生的 物质基础。 人与其他动物一样,具有第一信号系统——接受实物信号; 人具有独特的第二信号系统——接受语言信号,获得抽象的理性认识。 第二,意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脑只是思维的器官,不是思维的源泉,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 只有外在的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大脑,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产生意识。 第三,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具 有创造性;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差异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 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相对静止而否认 运动的绝对性。
相对主义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 相对静止。
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外 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 动状态的唯一原因。 —— 牛顿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鲁底诺
唯心主义
8、“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9、泰勒斯:“水”是一)物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把世界的本原归结 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特点:自发性、直观性、猜测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就是原子,原子的特性也就是一切 物质的特性,原子是世界的本质 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 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 质的共同属性。认为世界是孤立、静止不动 的。即使有运动也只是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物主义不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静止是标志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一 定范围内暂时处于稳定状态的哲学范畴。 两种情况: 一是指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 生位置的变化。 二是指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相对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 止的存在,才能坚持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观点。 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只有承 认相对静止,才能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为 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可能。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含义 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 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意识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 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 着决定性作用。 劳动奠定了意识的物质器官; 劳动产生了语言,促进意识的发展; 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 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 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 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社会 运动、思维运动。
割裂物质和运动辩证统一关系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的存在, 而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唯心主义:只承认运动的存在,而否认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辨一辨
1、“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 2、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3、“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4、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唯心主义 6、“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7、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必然与
偶然、可能与现实
四种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 历史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三两句话所证 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 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恩格斯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从起源、本质、作用看,意识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社会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 关系),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理论意义: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是反对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 实践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要求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 题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基本的问题。
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 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
第三、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 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 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玄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学”(朝闻道,夕死可矣) “理学”(道理,“存天理,灭人欲”) “形上学”(《易传》:“形而上者谓之 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870年前后,首先使用“哲学” ( “爱”和“智” ) 反思、批判、超越、创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 来的。”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 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 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评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 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5月22日为“生物多样性国际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相互区别: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永恒的、无 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暂时的、有 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辩证统一: 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在相 对静止中总是包含着绝对运动的一面。整个 物质世界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又静又 动的辩证变化过程。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另一方面,时间、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 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时间、空间以物质运动为内容,时间和 空间的计量都依赖于物质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宇宙的时间空间无限与具体事物的时间空间有限。 无限由有限组成,并通过有限而存在。 有限的事物本身包含着无限,体现着无限。
1、实践是使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的历史前提,也是二者统一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 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