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概论第一章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泰山日出
泰山也在运动 变化之中。100 万年以来,它已 经长高了几百米。
什么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 的哲学范畴。
“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 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 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 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 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 起直到思维。”
产生于生产和科学不发达的时代, 缺乏科学性
中国古代的“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
火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金生水,水生木”,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 木胜土,土胜水” 。
木
土
水
金
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2、近代唯物主义物质观
把原子理解为 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克服了直观性和朴素性
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又 是方法论。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
第一性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 同一性问题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关于世界的本原 是物质的哲学学说
混淆哲学的物质范畴 与具体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局限性
机械性
人是机器
人
钟
霍
关节
布
心脏
斯
神经
齿轮 发条 游丝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对应专题三四)客观题及答案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对应专题三四)客观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B2.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C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B4.《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
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
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
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B5.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
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前者是唯物辩证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答案:A6.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着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2018年最新版】毛概第一章
考点: 1.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
《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这个命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 现中都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 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 亟需解决的问题 。”
—1938年,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 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
在这种主义的命名上,涉及两人以上时,以第一贡献者 名命,是一种通例。
马克思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贡献者,这一点,连恩 格斯本人也一再多次声明。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党早期的领导人都曾经提 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 的思想。但幼年时期的党, 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 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 认识。
毛泽东就是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杰出的代表。
在古田会议(1929年)上, 毛泽东提出:第一、用马列 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 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第 二、要告诫全党同志要注重 调查研究。1927年《湖南 农民运动调查报告》、 1930年《寻乌调查》等。
•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创 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经济上长期无私的援助,马克思无法 从事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专心理论创作。
概论(2018版)第一章重要知识点小结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重要知识点小结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1)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2)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
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1-1935)
(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945)
(3)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5-1976)
6、毛泽东思想理论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8、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章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
组成她人体的各细 胞、各器官有没有 运动?
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相对主义诡辩论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夸大静止的相对性 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形而上学不变论
县令断案
“我不是我”
古希腊有一个叫欧布里德的人,有一次他借了邻居的钱,长时间不还,还装作若无 其事的样子。邻居很生气,向他要账。他却振振有词地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 的我已不再是当初向你借钱的那个我了。所以我没欠你的钱。”邻居气得打了他一顿。二 人闹到县衙,县官问欧布里德: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他把他的理 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邻居,为什么要打人?邻居说:“一切皆变, 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再是打他的我了,我没打人。”县官无言以对,只好不了了之。
Y1 O
Z
1
Z
X1
X
(2)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时间和空间 物质运动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时间 和空间的运动是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又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 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测量时间的单位通常有年、月、日, 它们都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
50 C
没有发生位移(物理位置) 在标准大气压下 ,水保持其自己液体 的物理性质的度就是 0℃—100℃。这个度 的两端,即0℃和 100℃就是关节点或临 界点。
• 汽
水
冰
0 C
欣赏革命歌曲并思考:歌词包含什么哲理?
小 小 竹 排 江 中 游 巍 巍 青 山 两 岸 走 小 小 竹 排 江 中 游 滔 滔 江 水 向 东 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思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概论》2018版第一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第1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1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阶段
➢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抗 日战争时期
❖ 表现: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更加完善; ❖ 统一战线的理论更加完善; ❖ 党的建设的理论更加完备; ❖ 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战略战术
思想的充分发展; ❖ 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理论更加丰富;
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第1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1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 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 表现:
❖ 一是指导中国革命大决战的胜利,实现了建 立全国政权的伟大目标。
❖ 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实现了中 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
年代
产业工人数
1894年
9.8万
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1913年 1919年
117 . 6万 200万左右
1923-1927年
约261万
年代
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次数 14
11
11
8
17
23
30
19
五四运动标志: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第1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1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 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和发展真理。
❖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 线的核心,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 、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2018版毛概课件第一章
64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 (二)毛泽东思想是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 中国革命 和建设的
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
验总结。 • 1 、理论原则和经验 总结;
65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0
3 、二战后世界划分为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 营
在美苏争霸的两极世界格局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使毛泽东
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继续发展,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 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1918年他组织一批湖南进步青年赴 法勤工俭学,但他本人并未去,主要是 觉得“对自己国家还了解得不够”, “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
1961年5月,毛泽东:“各级党委, 不许不作任何调查研究工作。绝对禁止 党委少数人不作调查,不同群众商量, 关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 所谓政策”。
三是革命实践斗争经验总结
任何一个民族要前进,都不如从自己 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来得快。 ---恩格斯
毛泽东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的讲 话中说:“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 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 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 词》,…..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
57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 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58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 要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 主 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基本 原则,在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 思主义 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 经验神圣 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提出 并阐述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思想,标志 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2018版)第一章课件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联系的涵义和特点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1.发展的涵义、实质 2.新事物 (1)涵义 (2)区分的标志 (3)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 (4)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三、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原因和结果
1.含义 2. 特点: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3.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4.重要意义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1.含义 2.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3.两种错误的观点:机械决定论、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4.重要意义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1.含义 2.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3.重要意义 (四)内容和形式 1.含义 2.关系:对立统一、相互作用关系 3.重要意义 (五)本质和现象 1.含义 2.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3.重要意义
(3)扬弃 (4)方法论要求:分析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具体分 析,否定、肯定。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两次辩证的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 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 折的。
(2)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 义。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涵义、方法论 (2)二者关系
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1)主次矛盾 (2)矛盾的主次方面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二)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1)含义 (2)掌握事物的度的重要意义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含义 (2)辩证关系 (3)要求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主要内容 (1)自我否定 (2)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目录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二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四、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三、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实践与认识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三、资本主义所有制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第三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第二节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一节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第一节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一、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二、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第三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二、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记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案(2018版)第一章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其基本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把立足点放到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之上。这是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在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基本理论,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了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得到了继续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分享版)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鲁底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四方上下曰宇(空间) 往古今来曰宙(时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特点: 一维性。(一个数量、一个方向)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三维空间是唯一真实的空间。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静止是标志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一
定范围内暂时处于稳定状态的哲学范畴。 两种情况: 一是指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
生位置的变化。 二是指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相对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
止的存在,才能坚持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观点。 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只有承
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意识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 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 着决定性作用。
劳动奠定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理论意义: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是反对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 实践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要求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 题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必然与 偶然、可能与现实 四种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 历史相统一
《概论》(2018年版)考试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试大纲(2018年版)一、考试依据: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版)教材、上海海事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学校教务管理相关规定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性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大学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课程考试旨在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和考察大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合格的人才培养。
二、考试目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要求考生:1.了解和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理论和观点;2. 运用本课程有关理论或原理,正确解释和论证某些观点,明辨是非;3. 运用本课程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观察、分析或解决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1.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5分钟2.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注意事项:1. 本次考试客观题采取填涂答题卡机读的形式,主观题另外写在答题纸上,请同学考试时带好2B铅笔。
2. 本次考试分A、B卷,请涂好A\B卷选项,否则客观题可能以0分计入总成绩。
四、试卷题型与结构1、基础知识题 30分(1)单项选择:(每题1分,20题,共20分)(2)多项选择:(每题2分,5题,共10分)2、材料分析题 60分(1)单项选择:(每题2分,20题,共40分)(2)多项选择:(每题2分,5题,共10分)(3)材料分析简答题:(每题10分,1题,共10分或每题5分,共2题,共10分;)3. 论述题(每题10分,1题,共10分)各章考试内容提纲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基础知识: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1. 历史条件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2. 发展过程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3 毛泽东思想的内涵4.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5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6. 毛泽东思想的六个方面7.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8. 如何全面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