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一章 绪言 人教版 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绪言教学设计

1、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 实验设计能力。上课时,请一位学生来做一个实验:将一块手帕,用 75%的酒精浸透,然 后,用火烧,结果手帕烧不坏。学生在疑惑中,就会思考,就会有学好化学的意识。 2、多媒体展示,使实验形象化 3、网络利用,扩大学生的视野
我们生活在物质 的世界里,天天和物质 打交道,化学无处不 在,化学就在我们身 边。课件展示:“铁锅 烧菜”、“白色污 染”。你能举出我们身 边可能与化学有关的 一些实例吗?
(如:利用纳米技 术制作的纳米 铜,高分子材料 等)
你还能举出在现代科
学、高新技术中应用化
学的实例吗?
课件展示探究活动: (1)用生活经验
学生代表演示: 将 NaOH 溶液喷 洒到白纸上,出 现“化学”红色 字样。
PPT 课件展示课题 实物投影展示实验
领域中的许多知识会
呈现在我们面前。首
先,让我们做一个小实
情景引入
验。
①播放录像:《武 陵源风景──黄龙 洞》
②课件展示:《中 国人上天了》
③课件展示:《隔 水透气的鸟笼》
④课件展示:《焰 火使夜晚绚丽多彩》 适当小结,适时赞许鼓 励。
出示课后探究题:
将一枚新鲜鸡蛋浸入
盛有 200 mL 食醋的透 记录、观察 明茶杯中,记录你所观
实物投影展示
察到的现象;热水瓶用
久后瓶胆內会留下水
垢,请你设法除去水垢
(水垢成份与蛋壳相 似)。请记录下你观察 到的现象和你的实验 设计。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 字左右 本节课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基础,应以最简洁富有趣味的话语及方式向学生展现化学丰 富多彩的一面。让学生意识到身边处处有化学,拉近学生同化学的距离。为以后的教学打 好基础。结合新课程理念及近几年中招化学试题特点,化学知识难度确实比较大。学生刚 升入初三,又要接触到一门新课程,学生心理上肯定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第一节课我 没有直接进行新课,而是让学生先浏览课本全部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观看目录,让他们 了解本册书要学习几个单元,每个单元要学习哪些内容。学生通览全书后会发现原来这门 新课要学习的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燃烧、灭火等比较熟悉的物 质或知识,这样大大缓解他们恐惧的心理,使他们在第一节课就充满了信心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绪言及第一单元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发展史。
2.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趣味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展示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什么是化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演示实验:魔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
其实同学们看到的许多有趣的现象,都是化学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效果。
你一定很疑惑,到底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神秘的“化学大世界”,来领略化学的魅力。
二、推进新课无处不在的化学世界的相关图片。
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物质产生的神奇效果。
我们看到的多彩的物质世界,都与化学有关,化学无处不在。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化学研究什么?什么是化学?①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
②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人类经过了怎样的历程才觉得越来越离不开化学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4页相关内容,了解化学发展史) 化学发展史:①萌芽时期:古代的造纸、火药、铜器等。
②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④现代:纳米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化学发展到较高的阶段。
⑤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是研究利用一套原理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或消除使用或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其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化学绪言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绪言教案及反思教学内容:绪言是化学学科的入门部分,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化学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绪言,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研究对象,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 掌握化学的发展历史及其重大意义;3. 了解化学与生活、科技的关系;4.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 化学的发展历史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 实验法: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化学的神奇之处;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化学与生活、科技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化学绪言的教案和教学资料;2. 实验室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书写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化学学科进行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让学生明白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三、讲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及重大意义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产、科研、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展示化学实验教师展示一些简单而生动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化学的魅力。
五、讨论化学与生活、科技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化学与生活、科技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推动科技的发展。
六、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了化学学科的魅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
绪言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_九年级化学教案

绪言——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_九年级化学教案绪言【教学目的】1.认识化学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和方法。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的概念及本质的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5.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课时计划】二课时第一课时【内容提要】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怎样学好初中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教学过程】【引言】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幻想有一根奇异的魔杖,只要用它点一下石头,顽石普变成亮闪闪的黄金;用它碰一下香灰,就能变出救死扶伤的仙丹良药;用它指一下主山峻岭,马上山崩地裂,河流畅通……但是,在古代,这种幻想终究不能实现。
那么,这根魔杖到底有没有?有!这根魔杖在哪里?就在我们今天开始学的化学里。
【板书】绪言【板书】一、什么是化学?【讲述与讨论】1.放映《化学在我们的身边》的录象;2.由学生自己例举身边的物质,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3.通过上面的事实,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周围的世界中: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物质,有清新的空气,潺潺的流水,光彩夺目的金刚石、乌黑的煤炭、洁白的食盐、坚韧的钢铁……4.演示补充实验:(1)预先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的“化学”字样,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喷雾器向其喷射而出现红色字样,再用盛有盐酸溶液的小喷雾器向其喷射,红色又消失。
(2)用一沾有高锰酸钾的玻璃棒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而引燃灯芯。
【讨论】为什么要学化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 1的第一~第三段的内容;阅读课本P 3的第五段P4的第三段的内容。
【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 1的第四段的内容。
绪言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记
本节课的重点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很重要.
近年---绿色化学:造福子孙后代
(设问)那么,如何学习化学呢?怎样才能更好的学好化学这门科学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化学的奥秘吧。
(1)魔棒点灯
(2)清水变牛奶
(3)水里生火
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
看图片思考
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学生讨论,总结学习方法
教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重点
认识化学,了解化学的发展史
难点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
l.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3.化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展过程?
(介绍)化学的发展史:
古代----火:改善了人类生存的条件
翠绿的孔雀石:人类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近代-原子分子论: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元素周期表:使人们研究化学有规律可以循
现代—纳米技术: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学内容版块
师生活动设计
[课前准备]
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
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猫插图、图1-9及图l-10
[导入]
(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教学设计课题绪论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第一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
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化学,认识化学的特殊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我国在化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发展。
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化学的作用以及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重点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难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点的科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如果没有化学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观看视频,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化学研究的对象?1.化学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氮气、水、金刚石、食盐等)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塑料、纳米铜、橡胶、药品等)2.从分子层认识物质:例如:冰、水、水蒸气只是状态不一样,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3.化学研究的方法—实验: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制备物质,实验步骤;探究实验:定性实验,定量实验,性质实验。
学生讨论回答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
二、化学发展的主要历程1.古代化学:老师引导下归纳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二、单元目标(一)课标要求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2.初步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
(二) 核心素养要求1.认识化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
2.感悟科学家崇尚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质疑、批判和创新的精神;学习科学家爱国、奉献的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品格。
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1.本单元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中的“化学科学本质”。
要求学生知道化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特征;初步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体会实验探究和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认识化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悟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学习科学家的精神与品格。
2.化学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是一门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育目标的学科。
本课题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和精美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到人们的许多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渐实现。
展示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引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从而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3.教科书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接着教科书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化学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1.学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系统地接触过化学,可能只是在某些方面曾经产生过化学的火花,因此在本课题学习过程中应力求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 绪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此部分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饶有趣味且又带有一定想象力的美好愿望,指出这些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从具体事例出发,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展示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重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多媒体、NaOH溶液(用啫喱水瓶盛装好)、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大世界”字样的纸(表面为白纸)。
一、导入新课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乙:[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乙:我的节目叫“我为液体添色彩”。
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蓝色的E液体和无色的F液体)丙:[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的试管中倒入无色的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
九上化学绪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为绚烂多彩【内容剖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为绚烂多彩。
因为本节课是开学第一节课 ,学生会关注与化学有关的很多问题。
绪言课的主要内容环绕着两个问题睁开:化学是什么和化学有什么用?第一 ,从身旁的平时生活开始,列举人类的衣食住行都和林林总总的物质有关 ,而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科学。
其次,依据化学的“昨天”、“今日”和“明日”来叙述化学的发展历程。
化学的“昨天”:简要描绘了生产实践、陪伴着琐碎的生活经验逐渐发展而来 ,形成科学实验和分子和原子的近代化学。
化学的“今日”:化学与农业 ,化学与工业 ,化学与科技,化学与生活等方面论述此刻蓬勃发展的化学带给人类的便利。
化学的“明天” :是学生看见化学世界的第一眼,打开化学知识的第一页,走入学习化学的第一步,同时本节课的内容必然给学生带来很多的为何,使学生对化学充满神奇感和神往,这对学生学习化学势必产生踊跃的作用。
【学情剖析】学生在上化学课前,已经接触了好多的化学知识,对化学不是很陌生,但学生所知道的只是琐碎、浅薄的化学知识。
初三年段,学生已经在心理上和知识贮备上都已具备了化学学习的条件 ,而且该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 ,盼望认识化学知识 ,身旁的化学及其在我们生活所起的作用和发展史还不甚认识。
本课重在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些方法,为此后涉入本学科做准备。
【三维目标】(一 )知识与技术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构成、构造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认识化学研究的内容,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亲密。
(二 )过程与方法1.经过小组合作学习、议论沟通,培育优秀的学习习惯。
2.经过小组议论沟通详细资料的用途,领会化学促使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亲密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三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密化学、热爱化学并盼望认识化学的感情。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研究的欲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绪言-教案

教师用书九年级化学上·新课标(人)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通过化学的学习,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绪言的内容.绪言这个课题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入门课,尽管只有一个课时,而且要求掌握的内容也不多,但在学生的入门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丰富的图片、趣味的实验、生动的游戏将学生引入多彩的化学世界,利用一些身边的具体物质,听说的新材料,了解的新事物等,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学习化学很有用,再通过阅读、提问、举例、分析等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了解化学的发展史.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兴趣基础.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始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有着一定的影响和激励作用.本课题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向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初三的学生,在进入化学课堂以前,已经对一些化学制品和化学现象有所接触,他们可以列举出一些简单的化学制品和化学现象,他们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已初步具备学习化学的条件,他们对很多化学问题充满想象,有渴望了解化学知识的强烈愿望,对第一节化学课学生们会感觉既新鲜又激动.作为初三的学生,又都是第一次接触化学,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每个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比较浓厚,从学生的这种情感角度出发设计了这一节课.【重点】1.化学的研究内容.2.体验化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以及化学的发展史.【难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1.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导出问题,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语言,描述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体现出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技术手段和化学实验,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2.先通过演示几个趣味实验并让学生上台参与实验,让学生觉得化学很神奇,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接着提出学习化学的要求及介绍学习化学的方法,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介绍化学的作用,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并且很重要,接着通过大量图片、演示化学实验和学生参与等方式讲解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介绍化学的发展史.3.运用讲授、提问、实验探究、学生阅读、讨论、练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课时单元复习教案1课时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通过化学的学习,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重点】1.化学的研究内容.2.体验化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以及化学的发展史.【难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关于化学发展的最新资料.【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资料.导入一:【播放录像】《化学随时随地在我们身边》(可从优酷下载或点击网址:/v_102_623/MjI2MzQ20TA.html).从刚才的视频中,同学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可以解决人类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作出巨大的贡献,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导入二:【趣味实验1】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进一个新的学习领域,这门课程和其他科目不同,它是什么呢?黑板上的白纸自会告诉我们.(“白纸显字”: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无字纸张贴在黑板中央,此时将碱液喷在纸上,显示“化学”两字)【趣味实验2】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的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趣味实验3】“火山爆发”:在实验台上放一石棉网,石棉网上放一坩埚,坩埚周围用泥围成一小“山丘”,丘顶坩埚上方为“火山口”.向埋在“山丘”内的坩埚中堆放5 g高锰酸钾和1 g硝酸锶的混合物,此混合物周围堆放10 g研细的重铬酸铵粉末.用长滴管滴加数滴甘油到高锰酸钾上,人离远点,片刻可见有紫红色火焰喷出,紧接着就有绿色的“火山灰”喷出.[设计意图]利用趣味小实验带给学生们视觉上的冲击及心灵上的震撼,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一、化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化学思路一【展示】介绍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材料、玻璃钢的性质与用途(配图片).【介绍】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思考交流】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化学?(2)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化学的认识.【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不仅研究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提问】你能举出一些自然界原来不存在,而是科学家们后来根据需要研究创造出来的物质吗?【总结介绍】塑料、许多药物、合成纤维……都是通过化学手段创造出来的物质.[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思路二1.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课件展示】(1)“上天”——“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对接;(2)“入海”——“蛟龙号”潜水器下水;(3)隐形飞机J-20、鸟巢、水立方等.2.身边的化学(1)暖宝宝.(2)食品.(3)烟花等.【讲解】初步了解这些内容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化学的发展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提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同学们,你能举出我们身边可能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例吗?[设计意图]体会化学的有用之处,感受到是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组成的,这些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交流汇报】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他们心中的“化学”及其研究内容.【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二、学习化学很有用【讲解】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以及医疗、能源、环保等各方面都与化学密切相关.衣服:利用化学知识合成各种新材料能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衣服,如能调温的、能变色的防弹服、防火服、宇航服等.粮食:利用化学技术生产的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住房:利用化学知识生产各种建筑材料,我们的住房变得更加坚固、美观而且节能.出行:利用化学知识生产的材料,使我们的道路更加结实平坦,汽车更加漂亮、安全和节能,使我们的出行更加快捷、安全.医疗:利用化学知识合成新的药物,制造先进的医疗器械,更好地保障人体健康.能源:利用化学知识开发新燃料,新能源,更好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环保:利用化学知识将有毒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更好地保护环境.三、了解化学发展史【引导自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4页相关内容,了解化学发展史.【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发展史.①萌芽阶段:古代(火、陶瓷、造纸……).②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④现代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化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⑤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四、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设问】设想如果没有了化学,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下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结论】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拓展延伸】化学在社会生活中有有利、有用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果不能正确地应用化学,化学就成了伤害人类的双刃剑,例如滥用化工产品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这些事件或现象的发生,确实与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运用化学知识能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其中的问题,因此人们大力发展绿色化学.1.化学是一门科学,但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结构B.物体的运动规律C.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D.物质的制备与用途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以及物质的制取与用途的基础自然科学;物体的运动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故选B.2.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食盐由什么成分组成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解析:化学研究的领域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食盐的产地不属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不是化学研究的领域.故选B.3.下列生产中不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①发明指南针;②造纸技术;③烧制陶瓷;④火药的发明;⑤青铜器的制造;⑥农药;⑦印染;⑧陶瓷.A.①②③⑤B.③④⑧C.①D.③④⑤⑦解析:①指南针的应用原理:指南针在地球的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发明指南针不属于化学工艺.故选C.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2.化学有用!有趣!3.化学发展史和发展前景.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你认为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性质C.物体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变化规律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B.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C.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是轻纺工业,与化学没有关系D.自然资源的综合应用和环境保护与化学有密切关系3.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这块板材具有的性质是( )A.透气B.耐高温C.防水D.绝热4.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科学. 【能力提升】5.下列关于纳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为“nm”B.人们发现纳米材料有很多新的性能C.我国的纳米技术研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D.所有的高科技产品都与纳米技术有关6.下列叙述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A.化工厂的烟囱中排放出未经处理的烟尘B.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河流中C.农民焚烧作物秸秆D.垃圾分类回收,并进行加工再利用【拓展探究】7.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环境、粮食、能源等问题,你知道化学家们在以上几个方面做出了怎样的努力?试各列举一个事例.(1)健康方面;(2)粮食方面;(3)能源方面;(4)环境方面.【答案与解析】1.C(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物体的运动状态属于物理学的研究内容.)2.C(解析: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是轻纺工业,属于化学工程行业.)3.D(解析: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说明板材隔热.)4.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5.D(解析:高科技产品有的是采用化学合成等技术制成的,不一定都与纳米技术有关.)6.D(解析:绿色化学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7.(1)利用化学保障人体健康,如合成药物,研制人造器官等(2)利用化学增加粮食产量,如生产化肥、农药等(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如氢能源的研究等(4)利用化学保护环境,如研制可降解塑料、无氟制冷剂、汽车尾气的净化等绪言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向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1.选择贴近生活的实验,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化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从实验时学生全神贯注的神情和讨论交流的热烈气氛,以及课后不断地有学生来问实验原理来看,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已经被激发,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保持.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把问题问得很具体,注意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2.本节课在新课引入上,设计思路可以从大到小,从高科技到身边,先从中国的骄傲:“上天”——“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对接;“入海”——“蛟龙号”潜水器下水;隐形飞机J-20;超级计算机;“鸟巢”“水立方”(聚焦化学家的贡献在于新材料、新能源等)……引出化学的贡献:新材料、新能源、化学与生命……再介绍衣、食、住、行中的化学.身边的化学——展示“暖宝宝”,感受化学带来的温暖,告诉学生里面装的是铁粉,留下问题:“化学怎么能带来温暖呢?”接着再表演小魔术:“白纸”变画,事先用酚酞画好画,晾干,学生看到“白纸”,现场喷上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色的画和字——“化学”,学生很震撼,这时课堂气氛达到第一个高潮.再问学生:“你怎么看化学?”他们觉得化学是伟大的,是神奇的,无处不在.3.建议从本节课开始介绍元素符号,可以以顺口溜的形式要求学生每天记忆一句.1.魔术表演(1)水变“牛奶”,“牛奶”变水.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吹气,浑浊变清.(2)白纸显字.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2.从三个故事看化学第一个故事是发生在1994年的美国某地.那天,大学里面一座大楼失火了.“呜,呜,……”消防车闻讯赶来.这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大楼门口警卫森严,不许消防队员进去.“火烧眉毛了,还不许我们进去?”消防队员着急地问.“不行,没有国防部的证明,谁都不许进!”原来,大楼里面的科学家们正在秘密地研究一种化学元素——铀.为什么研究铀要那么保密呢?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781年,英国有位著名的化学家叫普利斯特里,他很喜欢给朋友表演化学魔术.每当有朋友来到他的实验室参观时,他便拿出一个空瓶子,给大家表演.当他把瓶口移近蜡烛的火焰时,忽然发出“啪”的一声巨响.朋友们吓了一跳,有的甚至钻到桌子底下去了.原来,瓶子里事先装进氢气和氧气,点火会发出爆炸声.一次,他表演完“拿手好戏”后,在收拾瓶子时,注意到瓶子上有水.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发现,氢气燃烧后生成了水.第三个故事发生在1890年.在庆祝德国化学会成立25周年的大会上,著名化学家凯库勒讲述了自己怎样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一大难题.“那时候,我住在伦敦,日夜思索着苯分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我徒劳地工作了几个月,毫无收获.一天,我坐马车回家,由于过度劳累,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睡着了.我做了一个梦,一条蛇首尾相连,变成一个环.我从梦中惊醒,当天晚上,在梦的启发下,我终于画出了苯分子的环式结构,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的一大难题.”第一个故事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说明化学是何等的重要.美国在1945年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当年的8月6日和9日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引起世人瞩目.我国在1964年10月16日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核弹的历史.第二个故事说明研究化学一定要细心,厦门大学张资珙教授曾经把一名优秀的化学工作者比喻为C4H4,C4H4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的烃,具有很高的活性,即:Clear Head(聪明的头脑)、Clever Hands(灵巧的双手)、Clean Habit(洁净的习惯)、Curious Heart(好奇心).故事三说明每一项化学成果都来之不易,灵感只会光顾那些勤于思考的人,它是不会去拜访懒汉的.总之,从三个故事可以看出,化学是一门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广泛的用途,充满浓厚趣味的自然科学,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3.化学的发展(1)我国商代有了青铜器,春秋晚期能炼铁,战国时期能炼钢,唐代有了火药.(2)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3)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4)177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5)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6)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7)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1.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2.理解化学的发展史,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生活和化学有关的问题.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图片,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化学的价值.通过感受神奇的化学世界使学生喜欢上化学,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情,热爱化学.【重点】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难点】什么是化学.专题一化学研究的内容和学科特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在能源、材料、环境、生命和信息等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的诸多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专题分析】物质都在不断地变化,化学不仅要研究已有的物质的变化,还要根据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创造新的物质.有些物质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还要进一步知道它们的内部结构及变化规律.可结合后来学习的许多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解析〕A项属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B项属于信息科学研究的内容,D项与物理学科有关,而C项利用石油可以加工制成各种新产品,这是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故选C.〔注意事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注意物质和物体不同,“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理研究的对象是物体.专题二化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人类的祖先学会用火,改善了生存条件和自身素质;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实用的化学工艺和技术;近代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现代化学逐步发展成为实用的、不断创新的中心学科.【专题分析】化学正向着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保护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常结合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解决资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能源利用,新材料的开发等知识考查化学对社会的影响.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与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它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绿色销毁”是根据绿色化学思想所采用的无污染销毁.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绿色销毁”.〔解析〕绿色化学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我们可以用秸秆处理、垃圾处理等阐明这些观点.〔答案〕秸秆可放入沼气池中生产沼气,这样不污染环境,同时能得到燃料,不应该焚烧.垃圾应该分类处理,有的可以回收再利用.盗版光盘可以用压路机轧碎后回收利用,盗版书籍可以送造纸厂打成纸浆再利用,假冒伪劣商品可分门别类回收利用,不应该用焚烧的方法销毁.[方法总结] 绿色化学中绿色生产、绿色销毁等内容,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理解绿色化学以及对废物的合理回收利用知识.单元质量评估(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56分)1.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属于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的是( )A.衣服、桌子、电视机B. 太阳、宇宙、太空C.食盐、水、空气D. 精神、意志、力量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实验B.测量C.推理D.理论3.取一条金项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金项链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B.金项链的产地C.黄金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黄金的微观结构如何4.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A.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C.利用石油生产人造纤维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5.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化学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是( )A.火的发现和利用B.孔雀石的发现C.铁器的使用D.青铜器的使用6.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为“鸟鱼共生”,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绝热B.隔水透气C.导电D.透水7.某班组织了以“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吗”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观点是“化学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反方观点是“环境污染不全是化学惹的祸”.下列不能成为反方观点论据的是( )。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绪言教学设计 精品教案

《绪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学情分析:化学是学生进入初三年级新接触的学科,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
对于新接触的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烈,教材中的生活素材、情境交融的故事、大量的精美图片都能够吸引学生认真来学习这门学科,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化学学科有趣易学。
特别是化学实验的开展,让学生直接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体验学习化学的魅力和乐趣。
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对该学科有所了解,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化学的定义,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问题引入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提问:什么是化学?化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视频播放:1、我们离不开化学 2、如果没有化学过渡:由以上可以看出“化学”它研究的对象是大千世界的物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门学科,它有什么用处?活动2【活动】课堂推进第二环节:拓展视野,我们为什么学习化学。
1、化学神奇而有趣(出示刘谦的图片)演示实验:①、白纸显字(向一张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字样的白纸上喷洒氢氧化钠溶液);②、把用酒精写了“化学”字样的白字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烤)。
(两次兴趣实验增加学生的兴趣,提升化学的神奇趣味)2、化学美丽视屏播放:“美丽的化学”之美丽的化学反应,颜色变化,结晶过程3、化学有用结合PPT图片,教师讲解化学与衣、食、住、行,与工业、农业、医疗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拓展学生的视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绪言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教学设计

课时教案设计2、近代化学(1)道尔顿和阿佛加得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2)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3、现代化学---提倡“绿色化学”(1)原料必须无毒无害(2)生产的产品对环境没有污染(3)原子利用率百分之百四、化学的定义教师:通过ppt讲解分别从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讲解化学研究的研究领域板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了解化学发展史教学反思在本节课可以适当增加演示实验、例如清水变红酒、红酒变雪碧、烧不坏的手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 2 课时授课时间2019年9月3日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教学重难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考点与措施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实验探究法、自主阅读、讲练结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和关注的学生情境导入: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周围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这些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
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新授课:一、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从生活引入过程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重难点: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与交流能力的提升。
-重难点: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对化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正面情感,提高学生对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体系。
1.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高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
5.注重课后反思,指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化学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趣味性的化学现象引发.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燃烧的蜡烛、变色的碘酒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序言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

序言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序言。
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世界的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
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事物,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很多帮助。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将学习更深入的化学知识,探索更广阔的化学世界。
第一章原子的发现与结构。
1.1 原子的发现。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它是由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的。
后来,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通过实验,提出了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的。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原子的发现历程,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1.2 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是中性粒子。
我们将学习如何用原子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表示元素的基本信息,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特点。
1.3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结构排列的一张表,它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我们将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了解元素周期表对化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化学键和化合物。
2.1 化学键的形成。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由于电子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连接。
我们将学习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了解它们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2.2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结构来命名化合物,了解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和规律。
2.3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来编写化学方程式,了解化学方程式对化学实验和生产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
3.1 化学反应的类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反应。
我们将学习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对物质的转化和利用的重要意义。
3.2 化学反应的速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教案

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
教法设计:
用化学兴趣实验激发学生兴趣,介绍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发展的历程、化学的学习方法与特点、布置31种元素符号的记忆任务。
思考问题
关于化学的发展历程:
其中分子-原子学说的创立、元素周期性和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应不作具体要求,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上面。
一次备课
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B.物质的性质
C.物体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变化规律
2.下列叙述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A.化工厂排出未经处理的烟尘
B.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河流中
C.农民焚烧作物的秸秆
D.垃圾分类回收,并进行加工后再利用
3.现在商场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这样做要解决环境问题是()
A.温室效应B.白色污染C.酸雨D.臭氧层空洞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懂化学。QQ故事
教学反思
课 题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 型
教学目标
与知识点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了解化学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教学重点、
难点分析及
教法设计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
布置31种元素符号的记忆。
氢氧氮氦氖氩氟氯溴碘碳硅磷硫
H O N He Ne Ar F Cl Br I C Si P S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钨锰钡
W Mn Ba
课堂练习(利用与课堂同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一章绪言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言
(一)绪言
1. 化学的概念
2. 四个实验的实验现象
3. 物质的变化
⑴物理变化
⑵化学变化
4. 物质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
⑵化学性质
(二)空气
1. 空气的组成
2. 空气的污染
二. 重点、难点: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判断。
2. 空气的组成
三. 教学过程:
(一)绪言
1.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 四个实验的实验现象
3. 物质的变化
⑴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例如水结成冰。
通常是物质的状态和外形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例如铁变成铁锈。
通常伴随发生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⑶两种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⑷两种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物理变化发生。
例如蜡烛燃烧。
4. 物质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⑵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5. 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物质的变化强调变化发生的过程。
例如汽油燃烧。
物质的性质强调物质本身的属性。
例如汽油具有可燃性。
例1. 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 发出耀眼的白光
B. 放出大量的热
C. 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D. 颜色改变了
答案:C
分析:判断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C说明了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
例2.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铜生锈,自行车轮胎爆炸
B. 高粱酿酒,红磷燃烧
C. 胆矾研碎,酒精燃烧
D. 食物腐烂,金属导电。
答案:C
分析:铜生锈、高粱酿酒、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红磷燃烧有五氧化二磷生成,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都是化学变化。
胆矾研碎是形状改变,自行车轮胎爆炸是气体膨胀,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都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例3. 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铜能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光放热
⑤食物腐烂⑥胆矾呈蓝色块状⑦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⑴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 答案:⑥
⑵属于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③
⑶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①④
⑷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②⑤⑦
分析:两种变化的判断依据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强调物质本身的属性。
物质的变化强调变化发生的过程。
(二)空气
1. 空气的组成
按体积分数计算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
其它气体及杂质占0.03%。
2. 空气的污染
污染物质⑴粉尘⑵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例4. 下列各项活动中,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A. 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B. 取暖、做饭时烧煤
C. 水泥厂和炼铁厂排放烟尘
D. 焚烧生活垃圾和塑料
分析:由于煤中有硫元素,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造成空气污染,所以B 不对。
D选项中也会生成有害气体,所以不选D。
水泥厂和炼铁厂排放的烟尘是粉尘类的空气污染物。
答案为A。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
A. 火星四射
B. 有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生成
C. 放出大量的热
D. 以上都不是
2. 下列气体中,不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的气体是()
A. 二氧化氮
B. 氮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硫
3. 在相同条件下,足量的红磷在100升的空气中燃烧后,剩下气体的体积应为()
A. 21 升
B. 0.94升
C. 0.03升
D. 79升
4.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变成冰
B. 酒精挥发
C. 铁生锈
D. 铜丝导电
5. 有五种物质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水蒸发成水蒸气;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其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A. ③④
B. ①②⑤
C. ③⑤
D. ①③④
6. 铝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的下列性质中,属于铝的化学性质的是
A. 铝表面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B. 铝箔投入高温的炉中能燃烧生成氧化铝
C. 铝具有导电性可以作导线
D. 铝的密度小常用来制造飞机
7. 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均有气泡放出,其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 水壶中的水受热沸腾放出水蒸气
B. 海绵浸没于水中放出气体
C. 粪便秸杆沤肥后放出气体
D. 自行车胎被扎破后放出气体
8. 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 玻璃花瓶掉落被打碎
B. 雨水静置以后底部出现沉淀
C. 咸菜晾干后表面出现白色颗粒
D. 自行车部件被雨水淋湿后生锈
二. 填空题
1. 最早通过实验证明,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的化学家是______,空气中的各成分按体积计大约是氮气占______%,氧气占______%,稀有气体占______%,二氧化碳占_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占______%。
2. 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镁带氧化镁碱式碳酸铜氧化铜蓝矾二氧化碳
三. 计算题
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密度为1.250克/升,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
计算10米3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各自的质量。
[参考答案]
一. 1. B 2. B 3. D 4. C 5. B 6. B 7. C 8. D
2. 银白色固体白色固体绿色固体黑色固体蓝色固体无色气体
三. 分析:先计算氮气和氧气的体积,再依据质量=体积×密度的关系计算氮气和氧气的质量。
解:10米3空气里含有:
氮气的体积=10米3×78% =7.8米3
氧气的体积=10米3 ×21%=2.1米3
气体的密度的单位是克/升,可换算为千克/米3。
氮气的质量=7.8米3× 1.250千克/米3 =9.75千克
氧气的质量=2.1米3×1.429千克/米3 = 3.00千克
答:10米3空气中,含有氮气9.75千克,氧气3.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