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身韵和基训简介_古典舞基训与身韵的关系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的关系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的关系发表时间:2010-02-25T17:09:09.030Z 来源:《学问》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孙磊[导读] 技术技巧有了身韵的辅助,才能有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
孙磊(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安阳455002)【摘要】本文对中国古典舞进行了较详细的概括,分别阐述了中国古典舞基训和身韵的本质以及它们的训练目的,更重要的是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递进关系,如果只有身韵,做出的动作会过于的水,但只练习古典舞集训身体就会僵硬,使其内涵类似于芭蕾,因此古典舞是两者兼并的产物,缺一不可的。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古典基训;身韵;结合;整体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的一个类别,它创立于五十年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经历了很多磨练、整理、加工、创造,让它有了较长的艺术实践的经验而流传下来,是具有独特风格魅力和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舞蹈。
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着很高的地位,是中国的代表舞种。
中国古典舞是一个多元化的舞蹈,它结合了中国最有代表的古典文化的戏曲和武术。
它是借鉴了戏曲的身段和表演艺术,武术的基本功的训练。
戏曲是中国独树一帜的戏曲文化。
它有着非常独特的表演艺术,中国古典舞是把中国的戏曲音乐化,节奏化。
舞蹈化这样来表现生活的。
古典舞,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
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中国著名的戏曲大师梅兰芳,就称之为“ 中国古典舞蹈家”。
武术虽然属于体育的范围。
但从发展的渊源来看,“舞武同源”。
舞蹈和武术是不可分割的。
武术的特点是没有约束和限制,它的动作速度快,幅度非长大、气魄大、粗犷、舒展、洒脱、豪放的风格。
跟以前的以戏曲为主的中国古典舞相比,在动作的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做动作的时候幅度大,豪放等,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
虽说古典舞继承了戏曲、武术的动作,但它不着眼于动作,纯技巧纯功能性的训练那些层面上的东西,而它具有民族特性,就应为这样才让中国古典舞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一种舞蹈类别。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课中的渗透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课中的渗透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课中的渗透前言:中国的古典舞是综合性的舞蹈表现形式,它是民族艺术的结晶,在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古典舞的基训是一门以训练为主的课程,身韵是近年来才开始应用的。
基训和身韵在训练上是相互辅助的,但二者的内涵、方式、目的都有差别,所以在训练中不能盲目将二者直接使用,古典舞任课教师应当进行合理规划,如何在基训课中引用身韵教学,从而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古典舞源于五十年代,是舞蹈和戏曲的混合产物,说它是戏曲,又不具备唱和念,说它是舞蹈,又保留了戏曲的因素,古典舞建立上舞蹈学之上,以戏曲等民族元素为基础,借鉴芭蕾的艺术部分,成为民族性的物种。
而在古典舞训练中注重要的就是身韵,身指的是舞蹈的动作、技巧,韵指的是舞蹈的节奏、韵律。
身韵教学是为了让身韵融入在古典舞的舞姿、技巧之中,教学主要是在节奏和动作连接、舞蹈动作的渲染、舞蹈表演着内在艺术修养等方面。
身韵教学中包括形、劲、神、律。
形指的是形体的动作和体态,可以讲动作进行连接,凡是形态和舞蹈过程都可称作形,是形体艺术最基础的特征,是传递古典舞的媒介。
古典舞在形上注重拧、倾、曲,仰、翻、卷的.曲线美,和含蓄柔韧的内在表现。
劲指的是舞蹈动作中节奏和力度的处理,古典舞中的节奏和音乐节奏不相同,大多数是舒缓、紧凑、动静结合的规律。
而身韵就是培养舞蹈者在做动作时,把握力度,要有轻重、顿挫、长短、延伸等区分,这些节奏都是用动作表现出来的,掌握力度才能学会运用舞蹈中的劲。
神指的是舞蹈中的神采、气质,只有把握住神,形才有活力。
舞蹈中,将神放在首要位置,用神领会形,才能将身韵中的韵发挥出来,没有神就没有韵,没有韵古典舞就失去了精髓。
律指的是动作中的律动和规律,律包括顺律和反律,顺律是动作一气呵成的律动,反律在古典舞中非常重要,例如手臂向左倾斜时,身体却向右拉动,显示舞蹈动作的韵味,可以产生扑朔迷离的动感,也可以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不论是顺律还是反律,都能体现古典舞的变化、圆柔之美。
中国古典舞身韵讲解【基础理解】.ppt

网络图片
LOGO
提、沉、冲、靠、含、腆、仰
? 教学课题:舞蹈基训 ——身韵元素( ppt讲解型课程) ? 教学课时: 40分 ? 教学目标:通过舞蹈基身韵元素(提、沉、冲、靠、含、腆、仰)的
学习,培养学生“形”的特征和“神”的体现,要初步掌腰在躯体动 作中起主导和枢纽作用;这些元素是由心意带动呼吸,又由呼吸去支 配腰体现的。 ? 教学重点:明确“坐”位中以腰为轴的动律。 ? 教学难点:由心意带动呼吸,呼吸支配腰部动作的体现 ? 训练方式: 中国舞训练,这堂课主要向学员讲解中国舞的基本元素: “提” “沉” “冲”“靠”“腆”“含” “仰”。这七种元素分别 要让学员了解掌握。逐一向学员讲解做“提”时,身上的感觉。做 “沉”时,身上的感觉。做“含” 时,身上的感觉。做“仰”时,身 上的感觉。
LOGO
中国古典舞----爱莲说
LOGO
? 1.身韵的基本术语与概念 ? 在进行古典舞身韵教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身韵的常用专业术语加以掌握和了解。
所谓专业术语是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不可缺少的用语和词汇,也是传授 动作所必须使用的方法。 ? 基本术语:基本站式与部位、基本手型、基本手位、基本手位造型; ? 2.身韵的基本动律元素 ? 中国古典舞身韵中要求 神形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 。也就是一切动作要起于 心、发于腰、行于体。身韵的动律元素是由心意带动呼吸,而又由呼吸去支配腰部而 体现的。这一规律贯穿在所有古典舞的动作中,可以说是初步掌握了身韵 形、神、劲、 律 走向统一的诀窍。 ? 坐盘的基本形态; 提、沉 ; 冲、靠 ; 含、腆 ;移; 旁、提 ; ? 3.身韵的手臂动作与基本步伐 ? 中国古典舞中的基本动作,其实都是有若干个更基本的连接动作所构成。忽视了这 些最基本的手臂动作,往往使动作在完成时失去细腻的过程和饱满的韵律感。古典舞 中主张用动作来带出步伐的韵律,努力寻找古典舞上肢动作与脚下步伐的最佳结合点。 ? 手臂动作:盘手、穿手、晃手、摇臂、大刀花; ? 基本步伐:扣步、十字步、拖步、滑步、行步、花帮步、慢步等; ? 4.身韵的典型动作 ? 典型动作以不是某一局部的动律或姿态,而是要具有很灵活的身法、饱满的内涵、良 好的控制力和重心、丰富多变的节奏感,以及大幅度的柔韧性才能掌握的,因此需要 进行由浅入深地专门训练。身韵的典型动作有云肩穿腰、云手系列、燕子穿林、青龙 探爪、风火轮等;
身韵元素在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应用

是想让训练的动作更有表现力, 连接更为流畅。单从身韵来说, 从元素到短句的训练,现已形成 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训练模式和 教学方法。但是,身韵怎样融于 中国古典舞训练中还在不断地 摸索,也就是说现在的状况是二 张 皮 ,身 韵 是 身 韵 ,中 国 古 典 舞 基训是中国古典舞基训,各有各 的 做 法 ,各 有 各 的 说 法 ,说 到 底 终究要把这二张皮合二为一,这 也是我们中国古典舞老师目前 正在做的。因此我想在教学这么 多年的实践基础上,谈点自己的 想法。
往不容易掌握,它分“大三节”、 要求,使我们的手臂训练在审美
“中三节”和“小三节”。因此我们 规范中得到初步的收效。
在单一的元素训练中先分解练
腰的元素训练:
习,通过对指、腕、肘、肩关节逐
在戏曲、武术的训练中都强
个练习,使学生明白各关节在手 调腰的重要性,那么我们知道腰
臂整体动作中的不同作用。如: 在人体的上下肢动作中起着承
·220·
变化的很大可塑性。又如“风火 轮”在训练上腰部是一个三百六 十度的大环动,所有拧、倾、圆都 表现在其中,其训练价值在于几 个方面:
1、它可以很好地训练肩、腰 的灵活性。
2、它是全身各部位配合的 一种综合练习,由于动作的幅度 大、速度多变、技术难度高,所以 对全身协调性训练很有意义。
3、由于它是在深蹲位置上 的俯身移动和低位置上的大幅 度 动 作 ,对 臀 肌 群 、大 腿 肌 群 和
我认为,身韵训练的最 终目的不是为 身韵而身韵,
它的目的是要将身韵融合在古 典舞训练的一切舞姿和技术技 巧之中。而另一方面,要求在基 训中,对身韵所提炼的元素及动 作加以贯穿,努力从训练的风格 上、身体的艺术表现力和发展技 巧的民族性上加以结合运用,并 逐渐使它们融为一体,从而完善 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课中的渗透

4 结全面掌握 了学生体 能素质 的状况 ,为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管理工作提供 了详 实的
Gr d a eOnea ndTwo o fOurS h o t e ’ e lh S a e, c o l ud ntSH at h p S
Ph sq m p rs n a d Co nt r e s r t d y i ueCo a io n u e m a u e S u y
1 中国古 典舞身韵及 其 审美
唐满城教授说 :“身韵 ’从摆脱戏曲的行 当、套路 出发 , ‘ 从 中国的大文化传统 ,包括书法 、武术来探 索它 的 ‘ 、神 、 形 劲 、律 、气 、意 ’的审美规律 ,提炼它的元 素,总结古典运动
的路线 、法则和阳刚 、阴柔 、 节奏 的内涵 , 而使之不再有戏 从 剧化 、比拟化 、行当化的痕迹 ,走 向了舞蹈的主体意识和动作 符号的抽象功能 , 他们把 以往古典舞蹈中的动作规律 ,提炼总 结为若 干以腰部 为中心 、进行 圆运动的基本 动作 , 极大地拓展 了中国古典舞的运动空间 。由此实践产 生了以 《 黄河 》 《 、 江河 水》 《 、 木兰归 》 《 、 梁祝 》 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舞蹈作品。在 《 黄河》中, 使脱胎于戏曲舞蹈的中国古典舞 ,突破了戏曲常 规的局 限 , 不再是 戏曲行 当的翻版 , 而是以大幅度的身体 运动 , 把古典舞翻新成 可以挥洒 自 的表现思想和激情 的人体语言 , 如 从而使中国古典舞不仅从外形上而且从 内在神韵上都找到 了中 国传统 文化精神一致的东西, 从而使中国古典舞形成细腻圆润 、 刚柔相 济 、情景交融 、技艺结合 ,以及精 、气 、神和手 、跟 、 身、 、 法 步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 《 ” 黄河 》的成功 标 志着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 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 所谓 “ 身韵”教学法顾名思义 ,“ 身”即 “ 身法 ” 指 中国 ,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探索与思考作者:伍晋霞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12期摘要: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民族艺术瑰宝中熠熠生辉的一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典舞中的身韵是古典舞的精髓,想要充分展现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技巧,就必须在古典舞基训中融入身韵的教学部分,通过练习,不断尝试,探索古典舞身韵与基训相结合的最佳模式,让古典舞闪耀它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基训引言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珍贵结晶,是我国舞蹈门类中很重要的一种,,在舞蹈教学方面也有着很丰富的经验和内涵。
北京舞蹈学院从古典舞继承舞蹈、戏曲和武术身法的艺术样式进行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适应舞蹈自身的艺术特点,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于中国古典舞进行了全面的、创造性的研究和探讨,创立了一套古典舞教学的方法,取名为“身韵”[1]。
从此,中国古典舞成为了一项独立的舞蹈门类。
作为舞蹈艺术工作者,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应当有深刻、透彻的理解,本文就从分析“身韵”教学法入手,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内涵古典舞的缘起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初是戏曲和舞蹈相结合的产物,是源自戏曲,以戏曲的民族元素为基础,融合武术等身法,在舞蹈学的指引下建立起来的。
经过了近百年的传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2]。
身韵则是中国古典舞不同于其他舞種的最大区别。
古典舞《身韵》一课最初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二十余年的实践,已经逐渐得到了认识和推广。
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教授和唐满城教授辛勤整理研究材料,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程,使古典舞事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3]。
古典舞的“身韵”包含“身法”、“韵律”两个含义。
身法属于技能一类,是外部之法,而韵律则属于古典舞艺术的内涵神采,唯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对中国古典舞的完美诠释。
用“神行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句话可以高度概括古典舞身韵的内涵,也指出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
试析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训练的关系

试析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训练的关系[摘要]众多舞者多年来都在一直探索中国古典舞民族化发展的关系问题,而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诞生、发展直到今天的成熟,都为中国古典舞基训增添了新的血液。
然而在两者相互结合的同时,在训练的内涵、目的和方法的区别下不能盲目地把两者拼在一起,而要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
[关键词]古典舞基训古典舞身韵一、形态上的分析古典舞身韵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身体的韵味、动律和特殊的体态,以它特殊的音乐气息训练手、眼、身、步法。
古典舞身韵的外部特征是拧、倾、圆、曲,它最忌讳的就是僵直的躯干、绷紧的后背。
它要打破垂直感,而呈现倾倒的形态;它要打破平面感,而呈现多面的旋拧的形态;它要改变直线,而紧紧围绕着圆线、曲线。
正因为有这样独特的形态要求,才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
但中国古典舞基训对直立形态也很重视,因为要成为高水平的、技术全面的演员,必须首先练好直立形态,这是基训课最基本的要求。
没有直立的扎实基础,只强调姿态是不全面的,肯定造成规格差、技术质量差的后果。
基训的训练是一种以人体为基本工具,为达到标准、规范、统一的科学的训练方法,要使身体训练出有素的、得心应手的能力,以使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给人们带来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
由此可见古典舞基训的训练目的和性质的可观性。
古典舞身韵课的训练是多方面的,主要以训练身体呼吸、身韵韵律、刚柔并具的训练方法。
经过身韵的训练,单一动作的连接就比较美观。
如在风火轮中加上头的方向和呼吸,带动轮臂和膝盖的屈伸起伏,连接变化到扑步,这一套动作就使人的动作更有强点所看,更具有内在的阳刚之气。
又如向后摇臂,在基训课中可能会很简单,身韵中再加上的拧倾,用身体呼吸带动肩和大臂向后摇,使僵直的躯干更松弛,使动作看起来更轻松、自然、大方和美观。
在多种综合性比较强的快、慢组合当中,运用身韵方法去连接做动作,可以使之更富有表现力和潜在心理表现形式。
另外,在身韵课中,民间音乐的伴奏是十分重要的。
选择优秀的民间乐曲作伴奏,对于培养学生的古典舞韵味、气质、节奏、乐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浅谈身韵在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的重要性

美特质正是通过舞者的身韵来传达给观众的。身韵,既是古典舞 奏方面,如果不注意观察的话,很多观众可能无法发现不同的舞
区别于其他舞种的关键所在,也是古典舞审美内涵的核心内容。 蹈表演者对同一舞蹈的节奏做出了不同的处理。力度与幅度也
, 因而,身韵训练对古典舞的表现也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古典舞身韵训练的基本要素
到的就是表演者所呈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形体姿态,并由此初 蹈表演者有意无意地会做出不同的处理,即使是同一位表演者,
步体会到了舞蹈表演的艺术美。事实上,对很多艺术鉴赏能力不 在不同的心境下,往往其表现也并不一致。可以说,劲是附着于
是很高的观众而言,他们对舞蹈作品的审美也往往只集中于这 形,通过形来加以呈现的,但是劲与形之间却又有着一定的区
中,这四个要素是高度融合、不可分割的。表演者只有同时兼顾 者则认为轻柔只是相对而言,因而会选择用更大的力度来完成
到这四个要素,才能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古典舞所特有的艺术 表演。再如在幅度方面,虽然一部分舞蹈动作是预先规定好的,
魅力和审美内涵。
但是不同的表演者在细节上也会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如有些表
(一)形
演者倾向于比较内敛的表演风格,他的动作幅度就会比较小;另
形即外在的形体姿态,指表演者通过做出不同的肢体动作 一些表演者可能更喜欢张扬的表现力,在表演时的动作幅度就
而呈现出来的舞蹈姿态。可以说,这是古典舞乃至舞蹈艺术在艺 会大一些。
术表现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层面。观众在欣赏舞蹈表演时,首先看
与形相比,劲的表现带有更多的个性化因素,不仅不同的舞
演者的精神状态,这是可以通过表演者在表演时流露出的表情、 接近生命本源的一个艺术门类。因而,舞蹈动作的节奏在本质上
神态等加以观察的。就内在而言,神并不像形那样可以通过明显 就是人生命律动节奏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这是韵律的深层次含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教学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教学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概述(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概念身韵是身法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体现。
身韵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目的,即以艺术形体上身的基本动律元素训练为主,剖析了民族传统中的动律元素,提出了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基本元素,细致地整理了头、眼、肩、手臂、腕、掌、指、躯干、腰、下肢、脚型及步伐等各种基本位置、姿态、造型、运动路线、各种步伐的训练目的及训练方法,吸收了武术、戏曲中的典型动作,并给予最大的变化、派生和变形。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 形、神、劲、律” 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
“ 形、神、劲、律” 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
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
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
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
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
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
其规律是“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
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的特点所谓“身韵”顾名思义,“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
身韵课程的设置使古典舞从此摆脱了对古典戏曲舞蹈的依附,并形成了自己的舞蹈模式和特征,这些艺术的特征直接影响着、规范着古典舞的教学与艺术创作。
现在的舞蹈教学一般是将基训与身韵做为两门课程安排,不免会给人一种错觉,即片面认为基训是主科,身韵是副科,基训是学生训练的关键,身韵是为加强风格而设立的点缀课。
表层的主与次不是内在的质,是“壳”还是“核”,应通过两门课程所体现的精髓来确定。
身韵与基训

中国古典舞是一门综合性的人体文化的表现形式。
古典舞中的“基训”是一门年轻的训练科目。
自1954年建立以来,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通过一代代教育家的挖掘、整理,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
“身韵”是从审美的角度研究、发展、继承来的,是近十年来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新台阶。
根据舞蹈自身特性与时代精神要求加以发展演变,从训练的科学角度提炼教材所建立的新一代古典舞身段,称为“身韵”。
“身韵”和“基训”是同根同宗、相辅相成的。
但因二者在内涵、方法、目的上的区别,在训练中便不能盲目地将其并在一起。
高水平的“身韵”会给“基训”带来好的气质和神韵,而好的“基训”会给“身韵”带来舒展和灵活。
这两种素质均为一个民族舞蹈演员所必须具备的。
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如何认识“基训”与“身韵”的关系,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基训”与“身韵”的特点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古典舞“基训”,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形体、素质、技巧等功能性训练,正确的直立形态(云顶、压肩、收腹、拔脊)始终是基训课的重要任务。
它是一个学生走向专业化的第一步,是全部技术的基础。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稳定性,旋转、跳跃等动作的质量,还与形体的塑造有着密切联系。
不能说直立形态是芭蕾所特有的。
要成为高水平且技术全面的舞蹈演员,首先必须练好直立形态。
比如,翻身是古典舞“基训”中很有特色的一项技巧。
在实践中我们明显感到直立形态较好的同学翻身也漂亮,提胯高、重心稳定,不撅臀部。
而直立形态不好的同学翻身就是塌腰坐胯。
当然提胯、挺拔的翻身更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
再比如说形体,时代的发展对舞蹈演员的体形要求越来越高,而把握形变化的关键并不取决于量,也不完全取决于遗传。
因为起决定作用的是科学的“基训”。
正确的直立形态使动作更轻松,用力更合理,避免了憋劲、拙劲带来的均衡发达的肌肉群,形体总是按照习惯的身体形态去发展,挺拔的“基训”造就挺拔的形体。
以上说明,要提高舞蹈演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演员动作更漂亮,直立形态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舞蹈基础实践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上)
第 12 页
“行云流水、曲折婉转”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下)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下)
第 14 页
“划圆”艺术
中国古典舞在舞姿造型、动势动态上一直体现着“圆”和“终 点回归起点”的走圆运动原则。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下)
第 15 页
“划圆”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动作轨迹多以划圆为主,人体的任何路线都应呈 现出圆或圆弧的走向,强调以腰为轴的“平圆、立圆、八字圆”运动路 线。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下)
第 16 页
平圆动态的典型元素:云肩转腰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下)
第 17 页
立圆动态的典型元素:双晃手。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下)
第 18 页
八字圆动态的典型元素:风火轮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下)
第 19 页
中国古典舞基本身韵
培养学生“形”的特征和“神”的表现,初步掌握脊椎在躯体动作 中起到的主导和枢纽作用。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上)
第 11 页
旁提,它是视躯干的“弧线”动律, 要掌握躯干上下弧线动势与拧的配合关系 ,注意以腰带肋、以肋带肩,一节一节往 上提,最后形成旁提状。经过上方提到最 大限度,头在过程中要随着旁提的动律转 动180度,眼睛也要经过环视屋脊线的180 度巡视,要在旁提完成后头才结束转动, 眼神仍要继续延伸,整个身体强调由上往 下的昌抻长感,绝不等同于下弯腰。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上)
第8页
它是躯干向后移动,形成“内收 ”的过程。是后肩缩力的向后动律。 过程和“沉”一样,但加强胸腔的内 收,双肩向里合挤,腰椎形成弓形, 空胸低头。
“里含”不是旁腰,而是感觉双 肩里合与胸腔收缩,可用双手抱肩寻 找感觉,最终形成低头裹肩含胸。
浅析古典基训与身韵课程对学生的必要性

浅析古典基训与身韵课程对学生的必要性作者:曹晨璐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9期摘要:在舞蹈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已经待了十一年了,在这十一年里,我主要担任的是中国古典舞科目的教学。
就此,我在这里浅析下高专课程中的古典舞基训和古典身韵课对舞蹈教育专业学生的必要性。
关键词:古典集训;身韵课程一、古典基训课和身韵课的开课必要性如今,舞蹈艺术已经逐步普及并得到很好的推广,大家也越来越了解舞蹈这门艺术。
我们从群众最为关注的电视媒体上可以看到群众的审美走向,如CCTV电视舞蹈大赛,从第一届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关注,从历届的比赛类型,我们不难看出,古典舞已经成为比赛中最为主流的一类,关注的人最多,比赛的专业选手也是技术技巧最为高超的,中国古典舞已在中国舞蹈市场中占主体地位。
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下,开设古典舞学科的课程势在必行。
而古典舞基训和古典舞身韵是古典舞学科中两门最为基础的科目,它对于舞蹈方向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古典舞基训课的介绍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舞蹈也随着成长和发展,中国历史上两个舞蹈的高峰就是汉代和唐代,只是在明清时期,戏曲逐渐兴起,将舞蹈融合在戏曲舞蹈之中,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专门化的舞蹈艺术教育机构,随着北京舞蹈学院的建立,中国古典舞学科也展开了它崭新的一页。
中国古典舞学科的命名是在欧阳予倩先生的倡导下确定的,纵观中国传统舞蹈历史中,具有观赏性、表演性、独立性的舞蹈艺术形式,大多已经失传,唯一可以借鉴和考证的,具有“承继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人体动态艺术”的表演手段,大量保存在戏曲之中。
在戏曲舞蹈中不难看到很多古典舞的影子,这是完完全全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艺术,但光有这些是不够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前苏联派专家来我国指导,将苏联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全面吸收到中国的教学体制中,中国的舞蹈教育在借鉴芭蕾艺术的先进经验和科学的训练方法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戏曲舞蹈的素材按照芭蕾有序的、渐进的、合理的训练程序,进行动作的重新组合和排序,并统一了动作的规范要领,编排舞蹈的训练组合等。
古典身韵和基训简介_古典舞基训与身韵的关系

古典身韵和基训简介_古典舞基训与身韵的关系古典舞基训与身韵的关系古典舞是一种通过肢体动作和形态来表达故事情节或抒发情感的舞蹈形式。
它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在学习古典舞的过程中,舞者需要进行基本的训练,这些基本的训练称为古典舞基训。
古典舞基训与身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基训可以培养身韵,从而更好地表达古典舞的艺术魅力。
古典舞基训是舞者学习古典舞的第一步。
它包括了一系列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的训练,如舞姿、步法、转体、轻重节奏和身体协调等。
在基训中,舞者需要正确的站姿和身体对位,保持良好的平衡和控制能力。
通过基训,舞者可以逐渐掌握古典舞的基本技能和动作,为后续的学习和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身韵是指舞者表演时所展现的身体美感和内心情感。
它包括了舞者的姿势、动作、呼吸和表情等方面。
在古典舞中,身韵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增强舞者的舞蹈表现力,并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古典舞基训,舞者可以学会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动作,使身体更加优雅和灵活。
同时,基训还可以提高舞者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肌肉力量,使身韵更加出色。
在学习古典舞的过程中,舞者需要掌握基训技巧和发展身韵。
基训是舞者学习的基础,它为舞者打下了扎实的舞蹈技能。
通过基训,舞者可以掌握正确的动作和步法,培养良好的舞蹈习惯。
而身韵则是舞者个人的创造和表现,它是舞者与舞台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通过培养身韵,舞者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艺术感染力,使观众更加投入和享受舞蹈表演。
古典舞基训和身韵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基训为身韵提供了必要的技能和技巧,让舞者能够更好地表现身体的动感和美感。
而身韵则是基训的终极目标,是舞者通过基训所获得的技能和灵感的最终体现。
基训和身韵的结合可以使舞者的表演更加有力和生动,给观众带来更深入的艺术享受。
总之,古典舞基训与身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基训,舞者可以培养身韵,提高舞蹈技能和感染力。
而身韵则是舞者在舞台上所展现的独特魅力和内心情感。
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重要性浅析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古典舞基训;中国舞中国古典舞身韵由神韵和韵律结合而来,其对古典舞基训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在身韵没有出现以前,中国古典舞还无法从戏曲中单独分割开来。
身韵出现以后,中国古典舞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舞种。
同时,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应用也规范了基训的训练方式和训练内容。
因此,身韵在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不仅是在中国舞古典舞中,在民族舞、民间舞以及其他舞种中都会广泛应用到身韵,其与舞蹈的动作、舞者的呼吸具有高度统一性。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理论内涵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出现对中国古典舞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使得中国古典舞完全从中国戏曲中分离出来。
中古古典舞身韵包含多个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
这些元素都是中古古典舞身韵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随着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1]。
身韵元素的训练可以提升舞者的呼吸和身体韵律,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配合相应的呼吸,比如在训练“提”的时候要配合吸气,在训练“沉”的时候要配合呼气,这种训练是外在技巧和内在神韵的高度统一,这种统一性也赋予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魅力,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的艺术特征随着中国古典舞不断发展,中国古典舞身韵已经发展成了一门相对完整的课程,对舞者身韵的训练主要是从呼吸、连贯性以及审美的角度出发,从而使古典舞训练变得更加科学、美观。
舞者在基训以及跳舞的过程中融合身韵也可以更好地将舞者的精神涵养表达出来,较好地表达舞蹈的思想。
因此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具有明显的艺术特征:(一)具有“圆形”艺术特征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发展时就比较强调“圆形”的特征,其艺术审美也主要是围绕“圆”来展开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
中国古代向来强调“珠圆玉润”,强调性情的温和淡雅,另一个层面也可以说是有始有终、有头有尾,形成一个“闭环”。
抛开文化层面,从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元素来看,不同元素的运动路线也讲究协调性和对称性,“提、沉、冲、靠、含、腆、移”也刚好符合“圆形”的艺术特征。
古典舞的训练体系身韵教学法

古典舞的训练体系身韵教学法古典舞作为一种古老而优雅的舞蹈形式,以其独具特色的身姿、流畅的动作和优美的音乐,吸引了无数的舞蹈爱好者。
而要达到古典舞的高水平,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训练体系和教学方法。
在古典舞的训练体系中,身韵教学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教学法强调舞者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姿势的优美性。
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来提高舞者的技巧和舞蹈表达能力。
首先是基础功的训练。
在古典舞的训练过程中,基础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身韵教学法通过练习基础的舞蹈姿势、动作和技巧,使舞者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和训练。
这可以帮助舞者建立良好的体态和动作素养,为后续的舞蹈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训练。
古典舞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和力量,以完成高难度的舞步和动作。
身韵教学法通过一系列的伸展训练、柔软体操和力量练习,使舞者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身体,并在舞蹈中展现出灵活度和力量感。
接下来是协调性和节奏感的培养。
古典舞要求舞者在舞蹈中保持良好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身韵教学法通过练习舞者的平衡感、节奏感和空间感,使舞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并与音乐和舞台空间进行有效的互动。
最后是表演技巧的培养。
古典舞在舞蹈表达方面有着独特的要求,需要舞者能够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来传达情感和故事。
身韵教学法通过情感表达训练、故事解读和舞台表演培训,使舞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呈现出真实而有力的表演。
总的来说,古典舞的训练体系身韵教学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注重舞者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并重视舞蹈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种教学法的指导,舞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古典舞的技巧和风格,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艺术韵味。
古典舞作为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代代相传,不断演进。
而训练体系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则是古典舞能够延续并发展的重要保障。
身韵教学法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了古典舞的发展和传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舞的训练体系和教学方法会不断得到完善,为更多的舞者提供更好的舞蹈学习和表达平台。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探索与思考摘要:中国古典舞虽然是以舞蹈为载体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舞蹈者在舞蹈演绎的过程当中,通过优美的动作能够向观众表达丰富的情感。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于艺术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古典舞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古典舞基训是古典舞的基础部分,其中的身韵是十分重要的,也可以说是衡量古典舞的水平关键部分,更好的展现出古典舞的魅力。
但是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古典舞基训环节经常会忘记身韵的意义,严重影响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性。
本文就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作用和运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古典舞基训引言中国古典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体现出我国民族艺术的发展情况,也能够体现出我国舞蹈的综合表现。
中国古典舞非常考验跳舞者的基本功底和身韵,对于二者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我国古典舞并不是突然存在的,而是通过戏曲延伸而来,涉及到身韵和基训两个部分。
顾名思义,身韵就是通过身体表达出古典舞的韵味,优秀的舞蹈者能够通过每一个动作向观众表达情感。
从根本上而言,古典舞的身韵和基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抓住二者的相同点,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中国古典舞蹈者。
1中国古典舞身韵在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作用1.1将身韵与基训有效结合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与基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在中国古典舞的基训过程当中缺少身韵教学,那么跳的再流利也无法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韵味,也无法向观众传达情感交流。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能够增强动作的感染力,使舞蹈者产生自己的中国古典舞风格,所以在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教学当中会更加重视身韵教学,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有效将二者相结合,从而展现出中国古典舞的韵律,使中国古典舞变得更加有感召力。
1.2提高中国舞身韵艺术中国古典舞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优秀民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着较强的感染力,其中的技巧和造型都非常的有魅力,能够通过一些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观看感。
探究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训练的关系

探究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训练的关系作者:黎娜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9期【摘要】一直以来,基本功与身韵训练在舞蹈者训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训练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训练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基训;身韵训练自中国古典舞创立,基本功训练便应运而生,其是该种舞蹈的“骨干”;而身韵训练出现于中国古典舞成熟期,其是该舞蹈的“血肉”。
基本功训练与身韵训练既密不可分,又各自独立,对舞蹈者形成好的气质及韵味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从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训练的要求、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训练的关系两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训练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丰富相关理论。
一、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训练概述(一)中国古典舞基训的的内涵及要求基训全称为基本功训练,其旨在训练舞蹈者的舞蹈功底与基本功,对培养学生优美舞姿及提高学生舞蹈知识与技能颇有益处。
就基本功训练内容而言,其主要表现为搬腿、劈叉、压腿、扭脖颈、下腰等[1]。
通过这些训练,舞蹈者的跳转、柔软度等舞蹈技能会有所提升。
任一舞蹈者都明白基本功训练在舞蹈教学、学习中居于核心位置。
对于基训,其不仅包括基础动作与技巧,还包括舞蹈表演及姿态。
在进行基本功训练时,教师应给予适宜的指导,结合学生实际,并严格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训练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差异,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及目的性。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内涵及要求身韵是合称,其包括舞蹈身法及韵律。
其中,舞蹈身法是指舞蹈者跳舞时的体态与身形;舞蹈韵律是指舞蹈者自身所散发出来的气质及韵味。
就内部韵律及外部身法而言,其关系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唯有结合舞蹈身法及韵律,才能将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精髓与个性魅力充分展现出来。
对于中国戏曲,其讲究身心并用及形神兼备,可以完美诠释何为身韵统一。
中国古典舞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对学生锻炼体态及舞姿加大重视力度,除了帮助学生熟悉、掌握舞蹈基本功风格韵律,还应注重培养、提高学生调动情感的能力及思维、联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身韵和基训简介_古典舞基训与身韵的关
系
古典舞注重手、眼、身、法、步,由手到眼表达出一种精神气质和动作韵味。
在古典舞基训中需要留意气息的把握运用,使形体动作的幅度大小、速度快慢与呼吸的轻重缓急相结合。
让气息成为形体动作的韵味之体。
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行。
一、古典舞基训
古典舞基训的内容是:〔一〕柔韧度的训练――“腰腿功〞,事实上是腰、腿柔韧和能力的训练。
〔二〕能力的训练――1.抓好地面、空中的各种舞姿的操纵能力的训练。
2.抓好旋转能力的训练。
3.抓好弹跳中的爆发力与韧性能力的训练。
4.着力增添踝关节能力的训练。
〔三〕技术技巧的训练――1.旋转的训练。
2.跳动的训练――弹跳中的爆发力与韧性能力的训练。
做好素养训练――解决形体训练“技术技巧训练艺术表现力训练〞,直到舞XX上形象塑造训练等任务。
所以说,解决肌肉素养“软开度、耐力、爆发力、韧性、重心等方面〞,对于训练学生来说,是不行缺少的。
平常可以加强对人体运动的科学讨论,在运动的幅度、韧带的柔韧性、重心的把握、肌肉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比方“搬前旁腿〞要完成180度,而且还要求主力腿、动力腿都是肯定的直膝,还要求主力脚半脚尖,操纵到最高度,并保持很长时间〔两个八拍〕。
这说明在素养训
练上要向动作的极限要求进展。
所以古典舞基本训练的目的是着重解决学生身体的基本素养问题,以跳、转、翻等技术技巧来增添舞蹈表现力,这可称为技法训练。
技术技巧有了身韵的辅衬,才能有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古典舞基训课不再是一种风格训练的补充教材,而是把它作为从根本上完善古典舞连接的关键性的、必不行少的环节和步骤。
只有把握好以上三方面的训练是古典舞训练的第一步。
我们想通过身韵去把握民族传统舞蹈的审美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形体运动规律上的具体表达。
二、古典舞身韵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表达ZG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ZG 古典舞不行缺少的标志,是ZG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
身韵,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
三、基训对身韵的作用、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训是外部形体动作语言,身韵的语言是内在感情。
感情与形体两者相互依存,感情引导形体动作,形体则是内在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
感情离开形体动作就无从表达,而形体动作离开了感情就变成机械运动而是去艺术价值。
所以舞蹈演员必需进行内部技术与外部技术两方面的训练。
通过训练把一个自然形态的形
体变成为专业质、功能、风格、表现等诸多方面的技术训练。
古典舞神韵的教学要从训练的角度开始建立,要同时要解决形体训练、素养训练、技术技巧训练、艺术表现力训练,直到舞XX上形象塑造训练等任务。
所以说,以解决肌肉素养、软开度、耐力、爆发力、韧性、重心等方面,对于训练学生来说,是不行缺少的。
平常可以加强对人体运动的科学讨论,在运动的幅度、韧带的柔韧性、重心的把握、肌肉能力等方面都要到达训练的效果。
所以说古典舞基本训练的目的是着重解决学生身体的基本素养问题,以跳、转、翻等技术技巧来增添舞蹈表现力,这可称为技法训练。
在古典舞训练中,从头至尾都贯穿着身韵练习中的一些元素,身韵在总结了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的动作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了从腰为核心,强调中段训练的重要性。
而“提沉冲靠〞等几个动律元素无论是对人体中段的肌肉或是呼吸,都各有其独到而不同的训练价值。
突出地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
其具体表现为: 强调对中段肌肉,尤其是后背肌肉的训练。
背阔肌的强化,更是身韵元素在训练上的一大突破。
而元素中的“含腆〞从形态和规格上看比其它元素的幅要大。
它的运动范围具有肯定的延长性,而它的发力点主要就是背阔肌,当含腆交替运动共同扩大范围时,使背阔肌随之交替曲伸,反复地强化,到达背阔肌真正曲伸自如,能随便操纵的目的,从而充分利用阔肌这一表现区域,加强了中段的表现力。
假如说古典舞基训是一种训练手段,身韵则是衡量舞蹈动作的标尺。
“假如把动作比做肌体,那么韵律就好比血液。
血液停止了流淌,肌体就会僵死。
〞这个形象的比方,生动地说明了动作与韵律的血肉关系,可以想象,假如古典舞缺少韵律,那么动作、舞姿、组合肯定会使人感到僵化而没有味道。
所以,假如我们抓住了古典舞的韵律,使是找到了进展古典舞的根和源。
从这个意义上讲,身韵不仅仅训练古典舞的风格、韵律及外部技巧等,从中还可以进展古典舞的连接动作和舞蹈语言。
假如说古典舞基训是一种训练手段,身韵则是衡量舞蹈动作的标尺。
它们的关系就好比“把动作比做肌体,那么韵律就好比血液。
血液停止了流淌,肌体就会僵死。
〞这个形象的比方,生动地说明了动作与韵律的血肉关系,可以想象,假如古典舞缺少韵律,那么动作、舞姿、组合肯定会使人感到僵化而没有味道。
所以身韵不仅仅训练古典舞的风格、韵律及外部技巧等,从中还可以进展古典舞的连接动作和舞蹈语言。
身法韵律是基训课必需加以贯穿的,而且要从基训的风格性、身体艺术表现力和技巧的民族性高度性里加以结合和运用,并渐渐形成基训教材中不行分割的一部分。
古典舞基训有了身韵的元素才流淌了起来,使基本能力、技巧、舞姿、动律、节奏、舞句等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基训彻底摆脱那种游离于民族特性之外的所谓纯功能性训练的影响。
同时身韵有了基训技术技巧的训练才能使得舞蹈动作力度更强、幅度更大,更充分地表现了人物丰富和改变的内心世界,
在展示人体的表现力的同时,也努力挖掘了传统舞蹈形式的潜力与制造力。
身韵对基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身韵的出现转变了基训课在训练上的纯功能化和僵、死、板的倾向。
身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与基训结合融入到整体的训练中去而不是单纯的要融化在古典舞的一切舞姿和技术中去进展民族的跳动让它闪、转、腾、挪如龙飞凤舞一般。
这一点集中表如今对节奏处理和舞蹈动作的连接上,以及点线处理,舞蹈动势的渲染和表演者内在修养等诸方面。
使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成为不行缺少的一部分。
古典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