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小故事6则
有关孔子的小故事简说
有关孔子的小故事简说导读:本文有关孔子的小故事简说,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子夏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
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孔子非常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
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以上就是小编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关于孔子的四则教育小故事,不知道大宝贝们看完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与心得呢?希望咱们大家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呀,都能向孔子学习,心怀理想、满腹经纶的向祖国的花朵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篇二】孔子的父亲死得早,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
在孔子不太懂事的时候,颜徵在就买来了很多的乐器,有时请人为儿子演奏,有时自己为儿子吹弹,有时让儿子自己玩弄。
邻里乡人不解其意,颜徵在对人们说:让孩子从小接触这些器具,培养他的兴趣,他就会渐渐喜欢这些乐器。
做人要讲根基,办事要按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乐器最讲礼仪与规矩,没有章法演奏不出动听的乐曲。
让孩子早点接触礼仪、音律、等级,对他以后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在母亲的教导下,孔子很快就爱上了这些乐器,并学会了吹、拉、弹、唱。
邻里有了婚丧等红白喜事,他都会拿着乐器去为他们演奏。
孔子成人以后,对音乐的爱好有增无减,把音乐当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关于孔子的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些关于孔子的有趣故事。
孔子呀,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走在路上,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
一个小孩说:“早上的太阳离我们近,因为看起来更大。
”另一个小孩说:“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因为感觉更热。
”孔子听了,也思考了很久,最后也没能判断出谁对谁错。
还有一次,孔子的一个学生子路,在赶路的时候口渴了,看到路边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梨子。
子路想摘个梨解渴,但是他想到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就忍住了。
孔子知道后,夸子路做得对。
小朋友们,孔子是不是很有趣呀?《说说孔子的故事》小朋友们,咱们来说说孔子的故事。
孔子有很多学生,他总是很耐心地教他们知识。
有个叫颜回的学生,家里很穷,但是他学习特别认真。
孔子就很喜欢他,经常表扬他。
有一回,孔子和学生们被困在一个地方,没有吃的。
大家都很饿,但是孔子还是坚持给学生们讲课,鼓励大家不要放弃。
孔子还很注重礼仪。
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宴会,一举一动都非常有礼貌,让大家都很佩服。
小朋友们,孔子是不是很棒呢?《讲讲孔子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个很爱学习的人。
他年轻的时候,为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到处去拜访有学问的人。
有一次,孔子去请教一个很有名的老师。
他走了很远的路,到了老师家,非常恭敬地向老师请教问题。
老师被他的真诚打动,认真地给他讲解。
孔子也很关心他的学生。
有个学生生病了,孔子亲自去照顾他,给他熬药,陪在他身边。
小朋友们,孔子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呀!。
孔子的故事815孔子幼年
(8)孔子三岁时,父亲忽然得了重病。
孔母颜氏日夜衣不解带的照顾,那知百药无效。
因此孔子三岁时,就成了无父的孩童了。
(9)孔子有位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叫孟皮,字伯尼。
伯尼
天生残缺,不良于行。
孔子三岁时,伯尼九岁,已在私塾读书,可是常被顽童欺侮,伯尼窘得无地自容,因而不肯到私塾中读书。
(10)孔母颜氏幼秉庭训,贤良温厚,可怜伯尼年少失父,又是跛足,于是忙里偷闲,教以诗书,循循善诱,伯尼获益颇多,因此孝顺过于生母,和孔子非常友善。
(11)孔子小时侯,常常与伯尼到宗庙看祭祀,可以说每逢祭祀必到,五、六岁时,就将祭礼看得非常熟透。
(12)孔子七、八岁时,常常玩俎豆的游戏,俎与豆都是
古时候的祭器,孔子与小朋友玩时,也有主祭、也有上香、
献爵、奠酒、行礼……等。
他经常玩这些游戏,一点也不觉得厌倦。
(13)颜氏看孔子成天玩俎豆的游戏,便诱导孔子与
伯尼一起读书。
孔子十分聪明,颜氏教他认字,一教便会,片刻工夫,即将母亲所教的功课,读得十分熟悉。
(14)孔子读书十分用功,天天要颜氏教他多读些。
颜氏便将两兄弟送到有规矩的私塾中去读书。
伯尼有弟弟在旁,同学也不敢戏弄,孔子有哥哥作伴,也不觉寂寞。
兄弟俩同学了三年。
(15)孔子渐渐长大,私塾中的进度,已不能满足
他的求知欲,颜氏便打算将孔子送至外祖父跟前去读书。
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深远,他的言行、教诲被后人广泛传颂,并且在中国的成语中留下了许多与他相关的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吧。
1. 孔子见鲁襄公。
孔子见鲁襄公,襄公问礼。
孔子对他说,“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君子之道”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有风度、有修养的人。
2. 孔子见鲁哀公。
孔子见鲁哀公,哀公问政。
孔子对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子帅以正”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3. 孔子见卫灵公。
孔子见卫灵公,灵公问政。
孔子对他说,“政在附人。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政在附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他身边的人。
4. 孔子见柳下惠。
孔子见柳下惠,惠问学。
孔子对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巧言令色”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虚伪的言辞和表面的美好。
5. 孔子见颜渊。
孔子见颜渊,渊问学。
孔子对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等成语,用来形容人生各个阶段的成就和境界。
6. 孔子见子路。
孔子见子路,路问学。
孔子对他说,“君子周急不继富。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周急不继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君子不会因为急迫而失去风度和品行。
7. 孔子见子贡。
孔子见子贡,贡问学。
孔子对他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君子应该努力成就美好的品德和行为。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也成为了中国语言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希望通过学习这些成语故事,能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孔子名人故事(精选6篇)
孔子名人故事(精选6篇)孔子名人故事1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孔子名人故事2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
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
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
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孔子名人故事3《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
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
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
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
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
”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
”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
要不耻下问。
”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
以后《史》、《志》有关章节都有记载。
据《史记》记载,甘罗十二岁拜丞相时,还拿项橐作比喻,说服文信侯吕不韦让自己出使赵国。
南宋大儒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劝诸后生说:“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关于孔子的故事和成语
关于孔子的故事和成语有关孔子的成语故事有:以貌取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不耻下问、温故知新、闻一知十、举一反三、丧家之犬、道不拾遗、名正言顺、不舍昼夜、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当仁不让、成人之美、三思而行、察言观色、后生可畏、乐以忘忧、杀鸡焉用牛刀等等。
杀鸡焉用牛刀的故事春秋时期,孔子有一位叫子游的学生,非常赞同孔子所提倡的礼乐之道。
后来,他终于从政,到武城这个地方当了一名县令。
他并不因为武城是一座小城就嫌弃它,而是在这里教老百姓弹琴唱歌,让他们接受礼乐的熏陶。
后来,孔子带领众弟子们游说诸侯,路过武城,听到城中传来一派弹琴唱歌之声,就笑起来,说道:“杀鸡怎能用牛刀呢?”他的意思是说:武城不过是一个很小的地方,而礼乐却是治国的大道。
用礼乐大道来对小地方进行治理,就好像是用宰牛的刀去杀死一只鸡一样,实在小题大做。
子游听说老师来到武城,非常高兴,热情地接待了老师和同学们。
有一位同学向他转述了孔子对他的评价。
子游觉得老师的话欠考虑,就对孔子说:“以前您教导过我们,统治老百姓的人接受了礼乐大道,就知道怎样爱护百姓。
而老百姓学会了礼乐大道,就会变得恭顺听话,容易被官府驱使。
我觉得老师的教导,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武城这个小城难道就不适用?”听了子游的一番话,孔子一下子醒悟过来,对自己轻易发表议论感到后悔。
于是他对随行的众弟子们说道:“子游的这番话理直辞正,你们一定要把它牢牢记在心上啊。
我刚才所说的‘杀鸡焉用牛刀’,只不过是一句玩笑罢了。
”以貌取人的故事春秋时,大教育家孔子有很多学生,其中有一个叫子羽,一个叫宰予,子羽长得很丑,宰予长得很英俊。
孔子对他俩的态度截然不同。
子羽因为长得很难看,所以孔子第一次见到他时对他的印象就很不好。
孔子心中想:“这个人长得像个丑八怪,一定没有什么才气。
”因此,他对子羽的态度十分冷淡,后来子羽只好退学,回去自已钻研学问。
而宰予因为长得仪表堂堂,很有风度,加上他口才好,能说会道,因此孔子很喜欢他,认为这个学生将来一定很有出息。
孔子的故事十则
⼀、智慧圆融 ——故事取材于《列⼦:仲尼篇》 孔⼦有⼀个弟⼦叫⼦夏。
有⼀天,他问孔⼦,有关他的⼀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
他问道:“⽼师,颜回同学为⼈怎么样?” 孔⼦沉吟了⼀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我要好。
” “那⼦贡呢?”⼦夏接着问。
“他呀!他的辩才⽐我好。
”孔⼦笑着说。
“那⼦路,⼦路同学呢?”⼦夏⼜接着问。
孔⼦开⼼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
” “那⼦张呢?⼦张难道也有过⽼师之处?”⼦夏满脸狐疑。
孔⼦顿了顿,说:“⼦张同学,为⼈处世,庄重严谨的作风,⽐我这个做⽼师的要强。
” ⼦夏听到这⾥,禁不住站了起来。
他曲躬作揖地问道:“⽼师,这我就不明⽩了。
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有超过⽼师的地⽅,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师您,学习呢?” 孔⼦见⼦夏这样,忙举⼿向下按了按,并和蔼地对⼦夏说:“⼦夏!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说。
颜回同学虽然他很仁慈,但有时他过分的仁慈,导致的不忍之⼼,使他变得⼀味地迁就他⼈,影响了⾃⼰对事态作出正确的决断,从⽽反⽽害了别⼈。
所以说,他虽能仁,却不能忍。
(注:佛家有时说慈悲⽣祸害,也是这个意思)” 孔⼦接着对⼦夏说:“⾄于⼦贡,他的⼝才的确很好,可谓辩才⽆碍。
他精通语⾔的妙⽤,却不识语⾔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量。
所以,他能辩不能讷。
” “关于⼦路,”孔⼦继续说:“他英勇过⼈,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但有时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动。
这样难免会意⽓误事。
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 “⽽⼦张呢,”孔⼦说到这⾥沉了沉,然后说:“他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
不能和煦接众,不能容纳有污⾏的⼈,让⼈见之⽣畏,敬⽽远之。
所以,他能庄,不能谐。
” “因此,”孔⼦最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跟从我,学习的原因。
” ⼆、神武不杀 谈到儒家的君⼦,⼈们往往会联想到温⽂尔雅、谦恭礼让、⽂弱书⽣形象。
孔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
孔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1. 孔子问礼孔子一次问他的门徒,“在进行礼仪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门徒回答道,“根据规定的程序行事。
”孔子问,“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该怎么办?”门徒回答:“跟随自己的感觉。
”孔子说,“你们的礼仪培训失败了。
”2. 孔子参观鲁穆公孔子参观了鲁穆公。
穆公问孔子如何改善统治。
孔子回答:“让百姓感受到你的爱。
”穆公反驳道:“我对百姓非常慷慨。
”孔子回答道:“这并不足够。
爱是要展现在言行之间,而不是流于慷慨。
”3. 孔子的弟子写文字孔子的一位弟子问他:“我写出了最好的文字,怎么样才能被人们记住?”孔子回答道:“用你的文字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吧。
”4. 孔子的徒弟先君子后小人孔子的门徒子路问:“我们应该先跟谁做朋友,先跟君子还是先跟小人?”孔子回答道:“你应该先跟君子交朋友,因为他会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5. 孔子的学生被狗侵害孔子的一位学生被一只野狗咬伤。
孔子派门徒寻找狗。
当门徒抓住狗时,孔子吩咐说:“不要伤害它,因为它只是在执行它的天性。
”6. 孔子的学生给自己设局孔子的一位学生给自己设下了一个陷阱,当听到孔子赞扬他时,他将弹奏他的琴。
但孔子没有赞扬他,于是他回来摔坏了他的琴。
孔子告诉他:“你的功夫还没有到家,你需要更多的努力。
”7. 孔子的学生想和他分享喜悦孔子的学生呈报了他的进步,告诉孔子他在一次辩论中打败了一位对手。
孔子回答道:“你应该把这个喜悦分享给你的家人和朋友,而不是只跟我说。
”8. 孔子判断一个人的品性有人问孔子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品性。
孔子回答道:“你应该看他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做的事情,那才是他真正的品性。
”9. 孔子的门徒讽刺他的声音孔子的一位门徒讽刺他的声音。
孔子回答道:“我的声音虽然不甚动听,但我的言语却是有分寸的。
”10. 孔子的一位学生不忠孔子的一位学生对他不忠,孔子提醒他说:“如果你不忠实于自己的师傅,你也不会忠实于自己的国家。
”11. 孔子回避悖论孔子发现了一个悖论:“一个人不能一边说谎,一边帮助别人。
孔子小时候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小时候的故事有哪些文章一:孔子小时候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事迹和教义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在孔子小时候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聪明伶俐,自信勇敢,有着较高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
首先,孔子小时候非常聪明,对于学习有着很大的兴趣和天赋。
在他7岁的时候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并能背诵《诗经》、《周易》等经典著作。
同时,他也很善于思考和分析,能够理解深奥的哲学问题。
其次,孔子小时候还非常自信和勇敢。
据传说,他曾经为了帮助一只受伤的鸟儿而爬上树去,而那棵树上有蜜蜂窝,但他却毫不畏惧,成功地救下了鸟儿。
这表明他具有无畏的精神和情操,对于良心和道义有着深刻的理解。
最后,孔子小时候的思想境界也非常高,有着很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他常常思考怎样为社会做出贡献,如何改善人类的生活和命运,这些思考成为了他日后发展儒家思想的基础。
总的来说,孔子小时候的故事展现了他聪明伶俐、自信勇敢、有着较高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也成为了他后来杰出的思想和行为的基础。
写作重点:聪明伶俐、自信勇敢、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
用词分析:文章用词准确,简洁明了,突出主题,语言流畅自然,恰当地表现出了孔子的优秀品质和品格特点。
文章二:孔子的童年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和经典著作对中国和世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童年故事是他思想和行为的源头,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高傲的自尊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孔子小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街头游玩,不慎跌倒伤了手。
他很快就被自己的妈妈抱回家里,妈妈为他治疗伤口,并请名医前来为他治疗。
而孔子则非常自闭,不肯与别人交际。
这时,他的父亲则常常对着他说,“自己的儿子,只要会忍,就一定能出人头地。
”孔子的童年经历,让他非常努力学习和钻研,懂得了自己的努力可以让自己成长壮大。
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孔子表现出了强烈的自尊,绝不妥协。
有一次,他到隔壁求问某个经典,结果被趁机讥讽,此后他再也不去了。
孔子的小故事(精选6篇)
孔子的小故事(精选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孔子的小故事(精选6篇)孔子的小故事(精选6篇)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关于孔子刻苦求学的故事
关于孔子刻苦求学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他被尊称为“孔圣人”。
他不仅在哲学、政治、教育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也是刻苦求学的典范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孔子刻苦求学的故事:
1.韦编三绝: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在勤奋学习《易经》时的情景。
孔子为了研究《易经》,经常翻阅无数次,由于翻阅太多次,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都断了多次。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形容勤奋学习的成语。
2.孔子与老彭:据传,孔子与老彭(古代的一位贤人)在周游列国
时,由于旅途困苦,两人经常食用野菜。
为了补充营养,他们还捕食野鸟。
这种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阻挡他们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脚步。
3.叩其两端: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在寻找食物时,发现一块麦田里
藏着一块石头。
于是他搬开石头,想取麦穗。
不料,麦田的主人发现后大怒,认为孔子偷了他的麦子。
但孔子解释说,他只是为了寻找食物,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这个故事展示了孔子面对困境时的大度和智慧。
4.孔子与颜渊: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非常仰慕孔子,并经常
向孔子请教问题。
据说,颜渊曾经问孔子:“老师,什么是仁?”
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
”这个回答非常简洁,但却深刻地
阐述了孔子对于道德和人性的看法。
5.磨穿铁砚: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在学习时非常专心,以至于他的
铁砚都被磨穿了。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形容学习勤奋的成语。
这些故事都展现了孔子刻苦求学的精神和对知识的热爱。
他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不仅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敬的榜样。
尊师重道小故事20个
尊师重道小故事1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前往周朝京都洛阳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老子请教礼制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拜望老子。
老子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孔子回到鲁国后,称赞老子博古通今,确实是他的好老师。
尊师重道小故事2杨时“程门立雪”:杨时为了求学,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程颐为师。
有一次,他和学友游酢在风雪中侍立在程颐家门外等待先生醒来,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尊师重道小故事3子贡尊师:子贡是孔子的杰出弟子,后来弃官从商,成为“儒商始祖”。
孔子去世后,子贡在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其尊师之情深。
尊师重道小故事4岳飞尊师: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周同去世后,岳飞每到初一、十五都会祭拜老师,并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重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念念不忘师恩。
尊师重道小故事5汉明帝刘庄尊师:汉明帝刘庄继位后,对老师桓荣非常尊敬。
他亲自到太常府放了老师的桌椅,并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还将文武百官都叫来行师生之礼。
桓荣生病时,汉明帝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
尊师重道小故事6魏昭尊师:东汉末年,魏昭拜远近闻名的大儒郭林宗为师,并亲自熬药侍奉老师。
郭林宗体弱多病,魏昭多次重新熬药,最终得到老师的认可,将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了魏昭。
尊师重道小故事7鲁迅尊师:鲁迅十二岁时到寿镜吾先生处读书,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尊敬。
他出国留学期间,经常写信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回国结婚时也专程探望寿老师。
尊师重道小故事8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
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立刻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尊师重道小故事9朱德给教师敬礼: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一生中,孔子留下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小故事一: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改善社会的重要途径。
有一次,一个学生来向孔子请教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孔子回答:“孺子可教也,弗使之教,令之教也。
”意思是说,孩子可以被教育,但不能只依赖被动接受教育,应该主动引导他们自己去学习。
小故事二:论语中的对话《论语》是孔子的学说和言论的集合,其中有一个对话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他:“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回答说:“有教无类。
”意思是说,只要有机会学习,无论贵贱、贫富,都能得到快乐和满足。
小故事三:孔子与弟子蹴鞠孔子不仅重视教育,也非常注重身体锻炼。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们向他请教如何健康地生活。
孔子回答说:“蹴鞠者,雅言也。
”蹴鞠是一种古代的体育运动,孔子认为通过参与蹴鞠可以培养品德和修养。
小故事四:孔子的智慧判断孔子的智慧和判断力也是人们所称道的。
有一次,孔子路过一个狱门,看到一名被关押的犯人,他向监狱官员问明了犯人的罪行后,立即说:“他再也不会犯罪了。
”孔子的这个判断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后来正是这个犯人表现出强大的悔改意志,获得了释放。
小故事五:孔子的宽容与人道精神孔子崇尚仁爱和人道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关爱。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走在路上看到一只献祭牲畜倒在沟渠里无法自拔。
子路问孔子要不要救牠,孔子说:“你也不同情他吗?你就去帮帮它吧!”子路无奈地将牠救上来,放到道旁。
这些小故事只是孔子一生中的冰山一角,但却能让我们领略到他的思想和智慧。
孔子的教育理念、人道精神以及对健康生活的关注,至今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他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一个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智慧,也让我们感受到他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和孔子有关的6个故事,尽显智慧
和孔子有关的6个故事,尽显智慧1、满而不覆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
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2、善与人交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君子之态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失人失言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精选
【导语】孔⼦,⼦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今⼭东曲⾩)⼈,祖籍宋国栗⾢(今河南夏⾢),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
下⾯是分享的关于孔⼦的经典故事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关于孔⼦的经典故事篇⼀:【孔⼦拜师】 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
年仅7岁就当了孔⼦的⽼师。
《孔⼦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
孔⼦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
⼀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孩正在玩,其中⼀个⼩孩⽤沙⼟堆成了⼀座城。
这个⼩孩就是项橐。
车被城挡住了,⾛不了了。
可是这个⼩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样。
孔⼦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的⼝⽓说:“从古⾄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听了⾮常诧异,⼩孩如此能⾔善辩,⽽且象成年⼈⼀样镇定⾃若。
孔⼦对这个孩⼦产⽣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上没有⽯头?什么⽔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没法⽣⽜犊?什么马不能⽣马驹?什么⼑上没有环?什么⽕没有烟?什么样的男⼈没有妻⼦?什么样的⼥⼈没有丈夫?什么时候⽩天短?什么时候⽩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没有孩⼦?……”孔⼦⼀⼝⽓提了40多个问题。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井⽔,空门,泥⽜,⽊马,砍⼑,萤⽕,仙⼈,仙⼥,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孩......”这些问题涉及天⽂地理,⾃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内容⼴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不漏。
孔⼦佩服,连说六个“善哉”! 项橐并不知道⾃⼰⾯对的是⼈们所尊敬的孔⼦,就反问了⼏个问题,结果孔⼦⼀个也答不上来。
连叹到:“后⽣可畏也”。
孔⼦⼜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盘吧。
”谁知项橐⼀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孩⼦好赌博,该挨揍。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500字6篇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500字6篇1. 孔子的人生初衷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的家境丰富,但他并不满足现状,而是一直追求道德、知识和治理社会的方法。
孔子最初的故事是他的母亲去世后,他父亲让他去学习,以免他陷入愤怒和绝望中。
孔子在他的早年学习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经书。
这样,他成为了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教育家。
孔子也在他的早年代表鲁国的君主和其他领袖来实施了许多政策。
他的政策着眼于当时的社会问题,如贫穷、犯罪和战争。
2. 孔子的哲学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日后的中国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提倡“仁”,认为“仁”是最重要的品质,每个人都应该以仁慈和爱人为先。
此外,孔子也强调了礼仪和规范的重要性,他认为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关键要素。
3. 孔子的弟子们孔子非常关心他的弟子们,他教他们如何成为好的领袖和人类。
他最着名的弟子是子路、颜回和子贡,他们每个人都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4. 孔子的旅程在他的生活中,孔子四处游历,传道授业解惑,小有成就。
他离开鲁国后,他在齐国、卫国、陈国、宋国和梁国都有过讲学的经历。
5. 孔子的故事中的智慧孔子的故事中,不乏许多智慧的点滴。
例如,他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
”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以更好地成长和改进自己。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友谊可以在人生中提供支持和开心。
6. 孔子的永恒影响孔子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和亚洲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强调了个人责任、尊重、友谊和正义的重要性,并开创了儒家学派,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
他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是中国,而是全球。
关于孔子,我只讲三个故事
悦博闻百科望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自己十五岁就立志学习,而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能确定人生的志向,所以我觉得孔子真的了不起。
关于这么了不起的孔子,我却只想讲三个与他有关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子见南子。
南子是春秋时期的女政治家,她的夫君是卫国国君卫灵公。
史书记载,南子生性淫乱。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访问卫国,觐见南子,孔子学生子路对老师此举颇为不满。
孔老夫子急得跺脚对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我要是跟她有什么,我就不得好死”。
后来,卫国有人要杀他,孔子就给卫灵公留下了一句“名人名言”:“吾未见有好德如好色者也。
”之后,孔子离开卫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使学问大到像孔子一样,德行上若出了问题,也会遭到学生质疑。
尤其是老师,应时时以此为戒。
第二个故事,困于陈蔡。
孔子被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的一个地方,断粮七天。
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
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
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
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起身说:“刚刚梦见先君,要祭祀他,只有没被别人先吃的干净米饭才可以。
”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我就抓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关于孔子,我只讲三个故事文|张鑫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一中图|王小坡352021.3悦博闻百科望文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
你们记住,要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啊。
”“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事难,知人更难,所以不要轻易给人下定论,尤其是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的时候。
别人的很多行为可能是我们一时所无法理解的,但不要急于给这些人贴标签。
我们要试着去理解他人,即使不理解,也不要做盲目的指责者。
第三个故事,丧家之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6则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6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
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万世师表"之称。
----------------------
故事一:孔子的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
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
“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
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
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
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
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
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
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
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
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
故事二: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
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真相须根据事实性、科学化作判断,经验、眼见往往是主观的,不轻易的论断才可避免许多的误会。
----------------------
故事三:孔子学琴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
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
曲名是《文王操》。
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
”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
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由此可见孔子的求学严谨,一定要理解通透才罢休。
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个人之间,有不少人认为老子其实就是孔子的老师,起码在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个故事上面,他们之间的关系确实是这样的。
而从孔子学琴这个故事中更可以看见一个刻苦求学的孔子。
他在学习新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学到精华才肯停歇。
----------------------
故事四:实验欹器
《荀子·宥坐》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孔子顾弟子曰:‘注水焉。
’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宥和右的意思相同,也跟侑意思一样,劝说、勉励的意思,坐同座。
古时候的人没有桌椅,只能坐地上,公元前面是案几。
常用的物品放在右边,所以,座位右边是经常关注的地方。
宥坐即座右铭。
欹器的底是尖的,它有个特点:空虚时只能歪斜地放着,即“虚则欹”;当注入一半左右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就是“中则正”;但注水又不可太满,水太多了,它又会自动侧翻倒,把水都倒了出来,这就是“满则覆”。
欹器是对它的俗称,当人们利用它的特性赋予了文化内涵后,又送它一个雅号叫宥坐。
----------------------
故事五:一年只有三季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
“你是谁啊?”
他很自豪地说:
“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
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
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
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
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
记住这个故事,别考究是真、是假,对我们都非常管用。
因为:
只要你会用,你可以多活十年!
很多朋友听了这个故事后,变得很开心。
碰到都跟我说,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
三季人坚持自己的“真理”,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证明他们错误的事实,因而,你生气就是对不起自己。
----------------------
故事六: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
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