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陆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书愤二首_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书愤_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书愤二首_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书愤二首宋代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译文我这白发稀疏的老头幽住在镜湖旁,只有公正的天地能洞察我报国无门的忠肝义肠。
遭难的苏武熬住了十数年吞毡咽雪的风霜,忧愤的张巡面对叛贼恨得把牙齿咬碎嚼光。
丝丝的春雨飘洒在上林苑的乱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阳宫的断砖破墙。
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岁月流逝,挡不住镜里会照出两鬓秃残的模样,自信我的报国红心却依然忠贞刚强!年老了就该不穿紧身的军装,但悲愤常在,还要让寒光闪闪的宝剑刺向敌人的心脏!曾经近十年驻守在遥远的的博岭的前哨,还要到万里皋兰跃马横枪实现我宏伟的理想!古往今来征战的事无休无止地发生在边远地方,谁能料到现在却让我在这里袖手观望!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萧萧: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泽中:陆游所住三山别业,南为鉴湖,北为大泽(今为蜻蜓湖),故曰。
鉴:照。
孤忠:忠心耿耿而得不到支持。
餐毡(zhān):指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优愤”句:《旧唐书·张巡传》:“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
’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张巡(709-757),唐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
安史之乱时,与许远共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坚守数月,城破被害春芜(wú):春草。
上林苑:秦时宫苑名,在陕西省。
泛指皇家园林。
当时在沦陷区。
颓垣(yuán):断墙残壁。
洛阳宫:汉时东都洛阳的宫殿。
当时在沦陷区。
鬼雄:鬼中豪杰。
《书愤》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书愤》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书愤》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作品原文书愤⑴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⑵,中原北望气如山⑶。
楼船夜雪瓜洲渡⑷,铁马秋风大散关⑸。
塞上长城空自许⑹,镜中衰鬓已先斑⑺。
出师一表真名世⑻,千载谁堪伯仲间⑼!作品注释⑴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⑵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⑶“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⑷“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
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⑸“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
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
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
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
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⑹“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
陆游《书愤》原文翻译及鉴赏
陆游《书愤》原文翻译及鉴赏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鉴赏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
上句指此。
陆游《书愤》赏析
陆游《书愤》赏析陆游《书愤》赏析《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追述早年报国壮志、抗金斗争的豪迈生活,描写了晚年罢官闲居山阴的心情;抒发了自己年华老大,夙愿落空,壮志难酬的悲愤;批判了主和派投降误国,表现了诗人高度的爱国主义情精神。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陆游《书愤》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愤》原文: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注释:【1】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2】早岁:早年,年轻时。
【3】那:即“哪”。
【4】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5】“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6】“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
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7】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8】“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
陆游入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
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
《书愤》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愤》原文及翻译赏析《书愤》原文及翻译赏析《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中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
诗人抒发了自己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书愤》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愤》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赏析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
“早岁”句指隆兴元年(1163)他三十九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
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
以下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元年,主张抗金的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
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
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
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
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
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擘画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
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
2023最新-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 (菁选(精选6篇)
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菁选(精选6篇)《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菁选》,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书愤篇一①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②早岁:早年,年轻时。
③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
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
楼船,高大的战船。
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
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1]⑤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
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死前怒斥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
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
⑥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
⑦衰(shuāi)鬓:苍老的鬓发。
⑧空自许:白白地自许⑨堪:能够。
⑩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
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11、楼船:战舰。
12、名世:名传后世《书愤》诗词鉴赏篇二《书愤》宋朝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书愤》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
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书愤陆游·翻译赏析
书愤陆游·翻译赏析书愤陆游·翻译赏析陆游告诉二字,写诗不能只读书,必须要社会实践,靠实地观察以及长年累月的人生感悟积累去写诗,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书愤陆游·翻译赏析,更多杂文阅读请您继续访问(/wenxue)。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鉴赏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
上句指此。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
下句指此。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书愤》的原文、译文、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书愤》的原文、译文、赏析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赏析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所以,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
“早岁”句指隆兴元年(1163)他三十九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
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
以下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元年,主张抗金的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
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
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
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
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
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擘画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
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
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
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
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
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
★陆游《书愤》鉴赏
陆游《书愤》鉴赏★陆游《书愤》鉴赏《书愤》宋代: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书愤》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
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书愤》赏析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陆游的爱国诗词《书愤》原文及注释
陆游的爱国诗词《书愤》原文及注释导读:本文陆游的爱国诗词《书愤》原文及注释,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书愤》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词句注释⑴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⑵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⑶“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⑷“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
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⑸“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
陆游入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
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
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
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⑹“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⑺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⑻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⑼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
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陆游《书愤》原文及翻译
陆游《书愤》原文及翻译陆游《书愤》原文及翻译《书愤》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书愤》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书愤》原文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翻译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注释⑴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⑵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⑶“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⑷“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
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⑸“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
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
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
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
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陆游《书愤》赏析: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陆游《书愤》赏析: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一、作品原文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记得曾在瓜洲渡痛击金兵,车船在雪夜里飞奔。
秋风中骑着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当年曾以守城大将檀道济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渐白,盼望收复故土的愿望已成空谈。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能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2、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如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书愤》译文赏析
《书愤》译文赏析《书愤》译文赏析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①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②早岁:早年,年轻时。
③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赏析:《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五首七言律诗,其中第一首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
该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已六十二,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遂成此组诗。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
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又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
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书愤陆游诗歌鉴赏
书愤陆游诗歌鉴赏书愤陆游诗歌鉴赏:本诗是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
上句指此。
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
下句指此。
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尾联亦用典明志。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原文: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陆游《书愤》全诗翻译及赏析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
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上下。
杜甫《咏怀古迹》诗之五称赞诸葛亮说:“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假设定失萧曹。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赏析《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局部。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表达“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古诗《陆游·书愤》注释与赏析
古诗《陆游·书愤》注释与赏析古诗《陆游·书愤》解释与赏析陆游·书愤①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②,铁马秋风大散关③。
塞上长城空自许④,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⑤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⑥间。
【解释】①书愤:书写心中的郁愤。
②瓜洲渡:扬州渡口。
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三十九岁的陆游在京口(今镇江)任通判。
当时抗击金兵的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往来于建康、镇江,楼船横江,军容整肃。
③大散关:位于陕西宝鸡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
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四十七岁的陆游曾任王炎幕僚。
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计划进兵关中,恢复中原。
陆游曾多次到过大散关前线。
④塞上长城空自许: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
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宋文帝病危,其弟刘义康恐名将檀道济日后难以钳制,便假作诏书,杀害了檀道济及其所有的儿子,临刑前,檀道济愤怒地喊:“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宋书·檀道济列传》)⑤出师一表:指诸葛亮的《出师表》。
⑥伯仲:兄弟之间的老大和老二。
赏析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
陆游以“擅权”之罪罢官还乡已有六年。
此时六十一岁的他再被起用,感慨万端。
他自嘲当年血气方刚,以为凭着一腔热血就可以收复中原。
哪知世事艰险,自己倾力主战,却反遭迫害,壮志难酬。
回想往日宋军在瓜洲、大散关两地英勇抗敌的旧事,令人振奋。
可是当年的豪情壮志早已落空,如今两鬓斑白,只落得对镜长叹。
诸葛亮坚持北伐,千百年来,有谁能与之相提并论呢?这里诗人以典明志,包含了对诸葛亮的无限仰慕之情。
诗人虽已六旬,但依然渴望建功立业,正所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中,在诗人把当年的雄心壮志和如今的镜中白发来比较,将昔日的抗金胜利与今日的自毁长城来比较,巧用典故,旗帜鲜明,辛辣地讽刺了投降派迫害忠良、苟且偷安的丑态,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自己坚持抗战、恢复中原的决心。
陆游《书愤》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书愤陆游宋代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恢复都城已成空谈。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
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赏析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书愤》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书愤》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作品原文:书愤⑴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⑵,中原北望气如山⑶。
楼船夜雪瓜洲渡⑷,铁马秋风大散关⑸。
塞上长城空自许⑹,镜中衰鬓已先斑⑺。
出师一表真名世⑻,千载谁堪伯仲间⑼!作品注释:⑴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⑵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⑶“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⑷“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
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⑸“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
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
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
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
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⑹“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愤-陆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书愤-陆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书愤-陆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书愤
陆游〔宋代〕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
①早岁:早年,年轻时。
②那:同“哪”。
③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路途艰辛。
④中原北望:北望淮河以北沦陷到金人手中的地区。
是“北望中原”的倒装(倒文)。
⑤气:气概。
⑥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⑦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⑧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⑨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⑩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化用刘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自许:自夸;自我评价。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斑白,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
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显于世。
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前四个分别为伯(孟)、仲、权、季。
这里指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书愤-陆游拼音解读:
shū fèn
lù yóu 〔sòng dài 〕
zǎo suì nà zhī shì shì jiān,zhōng yuán běi w àng qì rú shān 。
lóu chuán yè Xuě guā zhōu dù,tiě mǎ qiū fēng dà sàn guān 。
sāi shàng zhǎng chéng kōng zì Xǔ,jìng zhōng shu āi bìn yǐ Xiān bān 。
chū shī yī biǎo zhēn míng shì,qiān zǎi shuí k ān bó zhòng jiān!
相关翻译
年轻时我就立志北伐,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即使现在,北望中原,我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依然坚定如山。
记得当年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比,可到如今垂垂老矣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想起了诸葛丞相,他的《出师表》真可谓千古流传,有谁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相关赏析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
书愤,即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这首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此时他已是6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赋闲了五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今浙江省西部)军州事。
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分明是想在战场杀敌报国却离战场越来越远。
想起那破碎的山河,有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报国欲死无战场”的现实,郁愤之中写下此诗。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分为两部分。
前两联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后两联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
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和气壮如山的爱国热情。
陆游青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宏愿。
孝宗即位后。
主战派暂居上风,陆游开始崭露头角。
但随后张浚北伐失利被罢免,陆游也受牵连而免了官职。
乾道八年,陆游投奔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开始八个多月的从军生涯,这陆游一生中身临前线最宝贵的时光,他身穿戎装,斗志昂扬地驰骋在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当时他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
在主和派的策划下,王炎被召回临安,幕府撤散。
陆游殷切收复中原的主张成为泡影。
他的内心非常失望和苦闷,所以才发出“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这样的感慨。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陆游亲历的两次难以忘怀的抵抗金兵战斗。
1163年,张浚都督江淮诸路军马,北上收复了灵壁和虹县当时陆游37岁。
任镇江府通判,参与到了这次北伐之中,还多次给张浚上书建言献策。
1172年,王炎从四川沿秦岭北上进军中原。
48岁的陆游,在王炎幕府中任职,曾亲临大散关强渡渭水与金兵交战。
这两句诗所写的两次战争,跨度从陆游37岁到48岁,整整11年;从空间上讲,从东南到西北纵横数千里:从作战方式上讲,从舰船水战到骑步陆战,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气势宏大雄壮。
作者在追述早年的快意征战生活中流露出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本身是一个书生,但“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他一直把自己当成战士,一直期望自己能捍
卫国家,扬威边地,但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一个空字就写尽诗人之愤懑。
岁月蹉跎,揽镜自照,衰鬓先斑,皓首皤皤,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样悲剧的现实怎能不让陆游愤懑呢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用典明志。
诸葛坚持北伐千载而下,无人可与其相提并论。
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至此,陆游突破了愤懑,上升到了悲壮的理想主义。
回看整首诗歌,的确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只是陆游的诗在愤懑之中饱含着壮士的满腔热情和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感情浓郁,气势浑厚。
很能体现陆游的风格。
梁启超这样评价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可谓是恰如其分。
作者介绍
陆游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
29岁参加进士考试,因名居秦桧孙子秦埙之前,触怒秦桧,遭到黜落,秦桧死后三年
才被启用。
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65岁罢官后,一直在老家山阴闲居,86岁离世。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
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的就有9300多首。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书愤-陆游原文翻译及赏析】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