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试卷满分:100分 考题时间:60分钟) 准考证号 姓名 座位号注意事项:1.本学科有两张试卷,一是答题卡,另一是本试题(共5页18题)。
请将全部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答题栏内...........,否则不能得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K-39 Cu-63.5 Ba-137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1~5小题各2分,6~10小题各3分,共2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 铅笔将该选项的序号涂黑)1.装修房屋用到的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 .大理石B .沙土C .铝合金D .塑料水管2.香烟烟气中含有一种极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A .O 2B .N 2C .COD .CO 2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H 2 B .H 2O C .H D .H + 4.下列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 .可燃性气体大量泄漏时,立即接通电源用排气扇排气B .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C .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直接涂上浓盐酸D .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浓氢氧化钠溶液5.实验室配制100 g 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计算需氢氧化钠4 g 、水100 gB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于纸上称量C .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入量筒中溶解D .将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瓶并密封保存6.某课外活动小组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 计(测pH 的仪器)每隔5 min 测一次 该水样的pH ,数据如下表。
已知酸雨的pH <5.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测定的时间内该水样的酸性减弱B. 该雨水是酸雨C. 该取样地点的空气可能受污染D. 用pH 试纸不能测得表中数据7.近期,英国科学家造出“干水”。
“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
福建省厦门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文档版,含解析)
2016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试卷化学一、选择题(共10小题,1-5题各2分,第6-10题各3分,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O B.Si C.Al D.Fe【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利用识记知识,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的比例进行判断解决即可.【解答】解: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2.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闽南特色粽子的主要原料为大米、肉、海蛎干、食盐,主要原料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A.肉B.大米C.食盐D.海蛎干【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B、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C、食盐中主要含有氯化钠,氯化钠属于无机盐,不是糖类物质,故选项错误.D、海蛎干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闻气体气味C.塞进橡皮塞D.量筒读数【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仪器的装配或连接.【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在试管口塞橡皮塞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B.C.D.【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化合物的概念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据此解答.【解答】解:A、该物质表示的是化合物;B、该物质表示的是混合物;C、该物质表示的是单质;D、该物质表示的是单质;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概念结合图示进行.5.亚硒酸钠(Na2SeO3)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SeO3中Se的化合价为+3B.Se是一种金属元素C.n的值为6D.Se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硒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B.硒元素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信息分析.【解答】解:A.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错误;B.硒元素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n=34-2-8-18=6,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单位不是克;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6.早期治疗疟疾的原料是奎宁碱(化学式为C20H24N2O2),现在普遍使用的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奎宁碱分子含有一个氧分子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5:22:5C.奎宁碱和青蒿素都是氧化物D.奎宁碱和青蒿素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分子构成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错误;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错误;C.氧化物中只含两种元素,奎宁碱和青蒿素不是氧化物,故错误;D.奎宁碱(化学式为C20H24N2O2)含有四种元素,青蒿素含有三种元素,故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A.使用过量的红磷B.把红磷改为蜡烛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解答】解:A、使用红磷的量必须足量,才能将密封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故选项正确;B、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气体,不可以代替红磷,故选项错误;C、实验没有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应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故选项正确;D、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可以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不用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故选项正确.答案:B【点评】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8.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温度升高使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当一铜块的所有原子都被移出之后,该铜块的质量只减少一部分D.NaOH和KOH都具有碱性,其原因是在水中均能解离出OH-【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C、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当一铜块的所有原子都被移出之后,该铜块的质量减少至为0,故选项说法错误.D、NaOH和KOH都具有碱性,其原因是在水中均能解离出OH-,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相应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除去铁制品表明少量的铁锈用过量的硫酸长时间浸泡B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加入稍过量的稀盐酸C 鉴别氢气和甲烷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D 从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后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溶解固体,过滤后对滤渣进行洗涤、烘干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铁锈、铁能与硫酸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C、根据氢气和甲烷燃烧均有水生成,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后的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锈、铁均能与硫酸反应,不能用过量的硫酸长时间浸泡,故选项相应的实验方案不合理.B、碳酸钠与稍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相应的实验方案不合理.C、氢气和甲烷燃烧均有水生成,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不能鉴别氢气和甲烷,故选项相应的实验方案不合理.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后的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溶解固体后,过滤后对滤渣进行洗涤、烘干,故选项相应的实验方案合理.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0.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CaO为催化剂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这个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质量都增加了,是生成物,碳酸钙的质量减小了,是反应物,该反应是碳酸钙高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反应;A、氧化钙在反应中不是催化剂,是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定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该反应是一种固体反应物生成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的反应,故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该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反应后容器中的氧元素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质量比例的变化,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二、非选择题(共8小题,75分)11.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1)我国是最早生产钢铁的国家这一,“百炼成钢”是指将生铁转化为钢,其主要原理是降低生铁中(填符号)元素的含量;(2)黑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请完成配平(在方框内配上计量数,计量数“1”也要写):.)(3)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4反应获得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古诗“投泥泼水愈光明”:在高温条件下,炭与水蒸气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考点】生铁和钢;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生铁和钢的差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百炼成钢”是指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故填:C;(2)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2,1,3,1,1,3;(3)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填:Fe+CuSO4=FeSO4+Cu(4)碳与水蒸气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故填:.【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2.如图是燃料在使用过程做的碳循环示意图:(1)除了燃料燃烧释放大量CO2外,常见释放CO2的途径还有,空气中的CO2含量增多导致的后果是;(2)利用海水进行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2过多的问题,写出水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可较长时间存在于深海,其原因是;(3)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X的化学式为;(4)生物燃料(如酒精)可来源于植物体,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如图信息,从碳循环角度说出生物燃料的优点有.【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图片信息中箭头的方向确定二氧化碳的来源途径,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温室效应对人类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解答;(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物质的化学式.(4)根据酒精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用乙醇作燃料,能节约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据此解答.【解答】解:(1)根据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信息,自然界产生CO2的来源途径有化石(或矿物)燃料燃烧和动植物呼吸等.空气中的CO2含量增多导致的后果是引起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增强将对人类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土地沙漠化加剧、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等.(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现有空气中的CO2压缩后贮藏于冰冷的深海,是因为深海压强大,CO2的溶解度较大;(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总共有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和0个氢原子,而生成物中总共有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和12个氢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H2.(4)乙醇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用乙醇作燃料,能节约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故填:节约石油,减少空气污染.答案:(1)动植物呼吸;引起温室效应;(2)CO2+H2O=H2CO3.深海压强大,CO2的溶解度较大;(3)H2;(4);节约石油,减少空气污染.【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自然界碳循环、温室效应、“低碳”生活方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极端天气肆虐的今天,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现代入的共识,温室效应的危害、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培养便成为化学考查的热点,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13.水者,万物之本.(1)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可用检验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水的用途:水是常用的溶剂.①农业生产中,用质量分数7.1%的KNO溶液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欲配制200g该营3在水中解离出的阳离子为(填符号);养液,需水 g;KNO3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30℃时,两物质各取25g,分别用100g水充分溶②KCl和KNO3解,再把两溶液降温到10℃,析出的物质是,其析出的质量为 g.(3)水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软化硬水常用的方法是,防止水污染,人人有责,举一例生活中防止水污染的措施.【考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氧气的性质以及反应原理来分析;(2)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来分析;根据硝酸钾的结构来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来分析;(3)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和区分方法解答.常见的水污染的原因有工业废水未处理就排放、生活污水未处理就排放.【解答】解:(1)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故填:带火星的木条;;(2)①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00g×7.1%=14.2g,水的质量为200g-14.2g=185.8g;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其中的阳离子是钾离子;故填:185.8;K+;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两物质各取25g,分别用100g水充分溶解,再把两溶液降温到10℃,析出的物质是硝酸钾,析出晶体的质量为25g-20g=5g;故填:硝酸钾;5;(3)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是煮沸.水污染的途径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所以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都可以减少水的污染.故填:煮沸;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答案合理即可).【点评】本考点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14.可用带柄V形玻璃管完成以下实验:(1)如图1所示,往A处注入H2O2溶液,在B处下方加热使硫粉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C处后排放的目的是,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如图2所示,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若另取一相同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制取装置;碱的化学性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1)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解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解答;(2)根据分子是运动的,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回答;【解答】解;(1)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产生的气体通入C处后排放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氨水挥发的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变红,所以,此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分子不断地运动.若另取一相同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答案:(1)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2)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变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有一定的难度.掌握固定变量法探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无机物甲、乙、丙经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反应皆为化合反应,且均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则丙的化学式为;(2)若反应皆为置换反应,且均在溶液中举行,甲、乙、丙都为金属,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甲”、“乙”、“丙”表示);(3)若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乙为白色难溶物.①若甲为常见的酸,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丙溶液为蓝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②若甲为常见的碱,且相对分子质量为74,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丙溶液为无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无机物甲、乙、丙经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若反应皆为化合反应,且均在点燃条件下发生,所以该转化关系式常见的碳三角,甲是碳,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若反应皆为置换反应,且均在溶液中进行,甲、乙、丙都为金属,甲会置换出乙、丙,丙会置换出乙;若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乙为白色难溶物,①若甲为常见的酸,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丙溶液为蓝色,所以甲是硫酸,丙是硫酸铜,乙是硫酸钡沉淀;②若甲为常见的碱,且相对分子质量为74,所以甲是氢氧化钙,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丙溶液为无色,所以丙是氯化钙,乙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无机物甲、乙、丙经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若反应皆为化合反应,且均在点燃条件下发生,所以该转化关系式常见的碳三角,甲是碳,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所以丙的化学式为CO;(2)若反应皆为置换反应,且均在溶液中进行,甲、乙、丙都为金属,甲会置换出乙、丙,丙会置换出乙,所以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3)若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乙为白色难溶物,①若甲为常见的酸,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丙溶液为蓝色,所以甲是硫酸,丙是硫酸铜,乙是硫酸钡沉淀,所以丙生成乙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②若甲为常见的碱,且相对分子质量为74,所以甲是氢氧化钙,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丙溶液为无色,所以丙是氯化钙,乙是碳酸钙,所以丙生成乙的反应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故答案为:(1)CO;(2)甲、丙、乙;(3)①CuSO4+BaCl2=BaSO4↓+CuCl2;②CaCl2+Na2CO3=CaCO3↓+2NaCl.【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6.用化学方法可制取纯净的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应用中和反应原理制取氯化钠固体.(1)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色;(2)如图,往该烧杯中继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紫色,再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充分混合,过滤后得到无色滤液.①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②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3)用pH试纸测(2)中滤液的酸碱度,其操作方法: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4)若测得滤液pH为8,继续往滤液滴加稍过量的盐酸,目的是;蒸发该滤液以除去过量的盐酸,该操作利用的盐酸的性质是,继续蒸发滤液得到固体的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1)根据盐酸显酸性,氢氧化钠显碱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①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②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解答;。
福建省厦门六中2016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2016年福建省厦门六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1~5小题各2分,6~10小题各3分,共25分)1.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发新能源汽车可减少汽油、柴油的使用,从而减少雾霾天气现象B.太阳能、风能发电是今后新能源开发的方向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给钢铁制品进行防锈处理,不仅可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室内植物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下列物质,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H2O B.(NH4)2SO4C.Ca(NO3)2D.KH2PO43.某同学体内缺少维生素,该同学饮食中需适量增加的食物是()A.米饭、面条B.蔬菜、水果C.瘦肉、鸡蛋D.奶油、花生油4.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C.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C.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D.单质是含有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D.生成物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2:77.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CO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B.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C.分子在不断运动D.质量守恒定律8.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9.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二、非选择题(本题8小题,共75分)11.“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1)从宏观知微观.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______.②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_和______(填符号).(2)从微观知宏观.①微粒E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离子符号为______.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和______.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12.如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交通工具﹣﹣自行车,请完成下列各题:(1)所标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_(填序号),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______(任选一种物质填序号).(2)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锈蚀,这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和水蒸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通常用盐酸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新型食品保鲜剂“纳米α铁粉”被称为“双吸剂”,其实质就是利用了铁生锈的原理,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的“纳米α铁粉”是否完全失效,可选用______检验,若出现______的现象,说明该双吸剂仍可使用.13.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水是很好的溶剂,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蔗糖B、食盐C、植物油D、酒精(2)水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3%的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于消毒,配制3%的过氧化氢溶液500g,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______g,需要水______g.配制的步骤是______.(3)天然水是混合物,用图1简易装置净化水时,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区别硬水和软水的试剂是______.(4)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名叫“干水”的物质(如图2),每个“干水”粒子是由小水滴、外层包上沙质硅膜组成.这种糖粉状物质的最大特色是具有强力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商业价值极高.下列有关“干水”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干水”属于纯净物B.“干水”的化学式为H2OC.“干水”可用于降低温室效应D.“干水”是一种糖类物质(5)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图3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______.15.黄铜矿(主要万分CuFeS2)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H2SO4.某同学通过废铁屑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步骤如图:(1)Fe2(SO4)3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Fe2(SO4)3+yFezFeSO4,其中x、y、z为化学计量数,则x:y:z=______.(2)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步骤Ⅰ中,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_.(4)写出步骤Ⅱ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5)步骤Ⅲ回收铜的方法为______.16.据图1中的实验常用仪器回答有关问题.(1)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填序号);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当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应调节螺旋______(填“K1”、“K2”或“K3”).(2)若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装配一个使反应随开随停的发生装置,应选上述仪器中的______(填序号);若需测量收集到氢气的体积,则收集的仪器应选______(填图中仪器名称).(3)如图2为某同学制作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甲酸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①HCOOH X+CO↑,则X是______(填化学式);②氧化铜的颜色变化为______,其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③此装置的优点是______.17.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I: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______.【实验与探究】(3)小华同学对实验(1)的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______.(4)小明又提出了一个定量实验方案:通过测定产生沉淀的质量来证明猜想II或III成立.实验如下:准确称取mg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ng,若猜想III成立,则m与n的关系式为(用含m和n的等式或不等式表示)______.(5)你还有其它定量实验方法来证明猜想II或猜想III成立吗?写出方案即可.______.18.为测定某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及质量分数)是否与如图标签相符合,小林取一定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BaCl2=BaSO4↓+2NH4Cl,其他成分能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1)反应共生成BaSO4的质量为______g.(2)若所取氮肥样品的质量为15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是否与标签相符.(请写出计算过程)(3)反应前后,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是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2016年福建省厦门六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1~5小题各2分,6~10小题各3分,共25分)1.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发新能源汽车可减少汽油、柴油的使用,从而减少雾霾天气现象B.太阳能、风能发电是今后新能源开发的方向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给钢铁制品进行防锈处理,不仅可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分析】A、从开发新能源汽车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去分析;B、从太阳能、风能发电是清洁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去分析;C、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去分析;D、从给钢铁制品进行防锈处理,不仅可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去分析.【解答】解:A、开发新能源汽车可减少汽油、柴油的使用,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从而减少雾霾天气现象,故A正确;B、太阳能、风能发电是清洁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今后新能源开发的方向,故B 正确;C、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属于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D、给钢铁制品进行防锈处理,不仅可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D正确.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2.室内植物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下列物质,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H2O B.(NH4)2SO4C.Ca(NO3)2D.KH2PO4【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H2O不属于复合肥;B、(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Ca(NO3)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D、KH2PO4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3.某同学体内缺少维生素,该同学饮食中需适量增加的食物是()A.米饭、面条B.蔬菜、水果C.瘦肉、鸡蛋D.奶油、花生油【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解答】解:A、米饭、面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B、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C、瘦肉、鸡蛋中主要是蛋白质,故选项错误;D、奶油、花生油含有较多的油脂,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关食品问题是中考的主要考点之一,基础性比较强.食品在现实生活中种类繁多,应该好好选择.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4.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C.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考点】常用盐的用途;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氧气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小苏打作发酵粉,不是因为它能与面粉反应,而是自身受热分解产生了能使面蓬松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说法错误.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不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故说法错误;C、浓硫酸可作干燥剂,因为它具有吸水性,故说法正确;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小苏打、洗洁精、浓硫酸以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C.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D.单质是含有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考点】氧化反应;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A、根据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跟某些化合物里的氧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解答;B、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解答;C、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D、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跟某些化合物里的氧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例如,H2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H2与CuO中O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故错误;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可能是离子构成,故错;C、氧气和液氧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对;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错.答案:C.【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此题说明物质不同,性质不同,不能用类推法来学习化学,要熟记相关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D.生成物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2:7【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观察汽车尾气催化转换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解答】解:由汽车尾气催化转换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2NO+2CO2CO2+N2,A、由方程式可知,共有NO、CO、CO2三种氧化物,故A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每4个分子生成了3个分子,分子的总数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错误.D、生成物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44):28=22:7.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7.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CO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B.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C.分子在不断运动D.质量守恒定律【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碱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注射器内的压强变小进行解答;B、根据纸片、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不同,且铜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进行解答;C、根据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别挥发出氨气、氯化氢气体,二者会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进行解答;D、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所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注射器内的压强变小,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造成注射器内的压强变小,所以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注射器的活塞会被向内推动,故A错误;B、纸片、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不同,且铜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所以可用此实验验证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故B正确;C、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别挥发出氨气、氯化氢气体,二者会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会看到有白烟生成,所以可以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正确;D、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所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密闭容器内,而不是烧杯内,故D错误.故选:A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8.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32g ﹣4g=28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4g﹣4g=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应该还少8克,所以甲是反应物,故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8:20=7:5.【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32g ﹣4g=28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4g﹣4g=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应该还少8克,所以甲是反应物,故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故乙中含有甲、丁中的所有元素.故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8:20=7:5.因为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g:28g=2:7;因为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8:20=7:5,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故选:A.【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9.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少,不变是错误的;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比b大;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在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解答】解: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说法正确;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少,说法不正确;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比b 大,说法正确;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在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Na2CO3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NaOH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Fe2(SO4)3溶液和CuSO4均能与过量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本题8小题,共75分)11.“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1)从宏观知微观.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分子之间有间隔.②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 和H (填符号).(2)从微观知宏观.①微粒E最外层电子数是 2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填“得”或“失”)电子,离子符号为Mg2+.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B (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C 和 E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CH3OH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①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特性分析解答,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的定义分析回答;(3)观察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①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所以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和H.(2)①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微粒E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形成镁离子,离子符号为Mg2+.②微粒A、B、C、D、E中,B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了稳定结构,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C、E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3)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
福建省厦门一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2016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25分)本卷第1~5题各2分,第6~10题各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该选项涂黑.1.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营养素的是()A.鸡蛋 B.馒头 C.黄瓜 D.菜籽油2.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3.“吸烟有害于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0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有害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A.尼古丁 B.一氧化碳 C.焦油 D.甲醛4.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隔离可燃物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称量10.05g固体C.加热液体 D.量取95mL液体6.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能实现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可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B.用天然气替代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作燃料,可解决温室效应C.可按溶解、结晶、过滤的操作顺序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D.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将导管伸到集气瓶底,可有利于气体的收集7.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下列关于CaC2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4C.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D.由一种金属元素和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8.下列可用于验证 Fe、Cu、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A.Fe、Ag、CuSO4溶液 B.Cu、Ag、FeSO4溶液C.Fe、Cu、H2SO4溶液 D.Ag、FeSO4溶液、CuSO4溶液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10.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象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二、非选择题(共8题,75分)11.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1)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和;(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3)D中X= ;从E图中你获得的信息有.(答一条)12.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氯分子;氦气;铵根离子.(2)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之一是CaCO3),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将它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为;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13.能源、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1)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2)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产生的、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破坏环境.(3)初三七班化学小组在研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A、B、C三个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40℃.①白磷能够燃烧的实验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对比实验B和C可以得到燃烧所需的一个条件:.14.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1)图1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示意图.实验中生成氧气的试管是(填“1”或“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图2表示自来水生产的一般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加入絮凝剂使水中悬浮物凝聚 B.通过沙滤池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C.通过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和有臭味物质 D.通入氯气杀菌消毒(3)我国南海海岛众多,但淡水资源匮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设计了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原理如图3所示.①在相同时间内,海岛上晴好天气比阴雨天气制得淡水更多,其微观解释是.②若某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5%,利用该装置将1000kg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测定发现,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原来海水的十倍,则可得到的淡水为kg;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剩余海水是(填写“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确定”).15.如图所示,A是氧化物,可作干燥剂;D是一种盐,用于制造玻璃,洗涤剂等,它们之间发生如图变化,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作出推断:(1)写出化学式:A ,D ;(2)贝壳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3)B→F的化学方程式;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16.通过一年的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②.(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O2,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填字母序号,下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比较干燥的CO2,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收集的气体中常含有一些氯化氢气体(HCl),这是由于盐酸具有性.若要验证二氧化碳气体已收集满,其操作是.17.化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提供资料】①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②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不能与N2发生反应.(1)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①写出检验G中气体的方法.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写化学式).③若观察到,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2)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猜想1:是NaOH 猜想2:是NaHCO3猜想3:是Na2CO3你认为猜想是不正确的,理由是.(3)实验之后,该小组对实验进行反思.①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案存在不足,他的理由是.②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8.为测定某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进行滴定.现取待测液50.0g,滴定过程如图所示.(滴定反应为:AgNO3+HCl=AgCl↓+HNO3,A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计算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1)Ag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计算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16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题,25分)本卷第1~5题各2分,第6~10题各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该选项涂黑.1.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营养素的是()A.鸡蛋 B.馒头 C.黄瓜 D.菜籽油【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分析】根据人体内各种营养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判断.糖类食物中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和块茎、甜味水果、甘蔗和甜菜等.【解答】解:鸡蛋中主要含蛋白质丰富,黄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菜籽油中主要含有油脂,馒头主要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B2.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就能解决这一题目.【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A.3.“吸烟有害于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0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有害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A.尼古丁 B.一氧化碳 C.焦油 D.甲醛【考点】烟的危害性及防治;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根据香烟烟气的主要成分和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判断.【解答】解:香烟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含苯并芘、二恶英等致癌物的焦油,无甲醛,它一般与室内装修有关;在香烟烟气的成分中,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就难再分离,使氧没有机会与血红蛋白结合,故血液失去运输氧的能力.故选B.4.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隔离可燃物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解答.【解答】解:根据灭火原理,灭火队员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A、防火隔离带,不可能隔绝空气,故错误;B、开辟防火隔离带,不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错误;C、隔离可燃物是对的,故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是不可改变的,故错误.故选C.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称量10.05g固体C.加热液体 D.量取95mL液体【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且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不能精确到0.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10.05g固体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0mL量筒量取95mL液体,量筒选择合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6.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能实现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可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B.用天然气替代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作燃料,可解决温室效应C.可按溶解、结晶、过滤的操作顺序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D.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将导管伸到集气瓶底,可有利于气体的收集【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会有熔化的温度较高的溅落物.B、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生成物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受温度的影响的变化情况及从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是为了防止熔化的溅落物炸裂瓶底;不是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故选项说法错误.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解决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分离硝酸钾,可以让它成为晶体析出,故先溶解,然后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然后过滤得到硝酸钾,剩余的溶液主要是氯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D、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气体不易溶于水,将导管放在集气瓶口即可,没有必要把导管伸到集气瓶底,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7.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下列关于CaC2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4C.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D.由一种金属元素和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之比,质量比最高的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以及根据元素的汉字书写判断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进行解答.【解答】解:A、氧化物是由两个元素组成,草酸钙(CaC2O4)中含有钙、碳、氧三种元素,故不属于氧化物,故说法错误;B、草酸钙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0:(12×2):(16×4)=5:3:8;故说法错误;C、草酸钙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0:(12×2):(16×4)=5:3:8;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错误;D、草酸钙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钙元素为金属元素,碳、氧为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8.下列可用于验证 Fe、Cu、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A.Fe、Ag、CuSO4溶液 B.Cu、Ag、FeSO4溶液C.Fe、Cu、H2SO4溶液 D.Ag、FeSO4溶液、CuSO4溶液【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可以选择相应的金属和盐溶液进行反应来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解答】解:A、分别把Fe、Ag放入CuSO4溶液,Fe能与CuSO4溶液反应,Ag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A正确;B、分别把Cu、Ag铜放入FeSO4溶液中,都不反应,无法验证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B错误;C、药品中无银的单质或盐溶液,无法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C错误;D、把Ag分别放入FeSO4溶液、CuSO4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出现,不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D不正确.故选A.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分析】A、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B、据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C、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多少,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D、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的物质;所以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最多溶解40g,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正确;C、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多少,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错误;D、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的溶解度变化比乙大,则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正确;故选:C.10.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象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考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根据图象信息和与之有关的反应现象,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根据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可知,生成物中虽有气体生成,固体的质量减少,但生成物不是只有气体,还有其它物质,所以剩余的固体质量不可能为0.故A图象不正确;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稀硫酸反应完而氢氧化钠溶液有剩余,则溶液显碱性,反应结束后pH值应大于7.故B不正确;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溶液就会逐渐达到饱和.溶液达到饱和后,就不再溶解固体物质.故C正确;D、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氧化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84>40.故如果和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完全反应,需要碳酸镁的质量应大于所需氧化镁的质量.而图象所示正好相反.故D不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8题,75分)11.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1)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A 和 B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C ;(3)D中X= 8 ;从E图中你获得的信息有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答一条)【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B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6,C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3)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2+8+x,x=8.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元素的名称是钙,属于金属元素等.故答案为:(1)A、B;(2)C;(3)8;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质子数为20、相对原子质量为40、为金属元素等).12.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氯分子2Cl2;氦气He ;铵根离子NH4+.(2)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之一是CaCO3),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将它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为2Al+6HCl=2AlCl3+3H2↑;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2NaOH+SO2=Na2SO3+H2O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2)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氯分子可表示为:2Cl2.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铵根离子可表示为:NH4+.(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是因为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故答案为:(1)2Cl2;He;NH4+;(2)CaCO3+2HCl=CaCl2+H2O+CO2↑;2Al+6HCl=2AlCl3+3H2↑;2NaOH+SO2=Na2SO3+H2O.13.能源、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1)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2)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产生的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破坏环境.(3)初三七班化学小组在研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A、B、C三个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40℃.①白磷能够燃烧的实验是(填序号)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②对比实验B和C可以得到燃烧所需的一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2)根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3)①根据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②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解:(1)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2)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产生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破坏环境;(3)①C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白磷能够燃烧;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②对比实验B和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故答案为:(1)石油;(2)SO2;酸雨;(3)①C;4P+5O22P2O5;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14.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1)图1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示意图.实验中生成氧气的试管是 2 (填“1”或“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2)图2表示自来水生产的一般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填字母序号);A.加入絮凝剂使水中悬浮物凝聚 B.通过沙滤池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C.通过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和有臭味物质 D.通入氯气杀菌消毒(3)我国南海海岛众多,但淡水资源匮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设计了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原理如图3所示.①在相同时间内,海岛上晴好天气比阴雨天气制得淡水更多,其微观解释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②若某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5%,利用该装置将1000kg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测定发现,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原来海水的十倍,则可得到的淡水为900 kg;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剩余海水是不饱和溶液(填写“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确定”).【考点】电解水实验;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以及发生的反应分析解答;(2)A、根据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B、沙滤装置与过滤的原理相似,据此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净水中氯气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3)①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大解答;②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原理分析计算.【解答】解:(1)由图可知,1试管中气体体积大,是氢气,2试管中气体体积小,是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届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2016年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1.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房屋倒塌 C.火山喷发 D.山体滑坡2.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会明显减少的是()A.烧碱 B.浓盐酸C.浓硫酸D.生石灰3.位于江西丰城市洛市镇的昌丰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人重伤,4人轻伤,同学得知这一消息,开始讨论瓦斯的主要成分CH4的意义,下列四位同学中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B.C. D.4.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其类别与众不同的是()A.二氧化碳 B.冰水 C.水银 D.蒸馏水5.空气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化合物是()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6.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A.Cl2B.2N2C.Cu D.CO27.钛是一种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的金属.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钛原子核内22个质子B.钛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C.钛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D.钛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8.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污垢,不宜用盐酸清洗的是()A.保温瓶内的水垢B.玻璃水槽内的黄色铁锈斑C.盛石灰水试剂瓶内壁的白膜 D.不锈钢茶杯内的茶垢9.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金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B.为了使养分还田而将植物秸秆焚烧处理C.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D.对于人体的必需元素,摄入量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10.根据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可推断X的化学式是()A.NO B.NO2C.N2O3D.NH311.实验室制备并收集CO2,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A B.B C.C D.D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D.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14.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A.AgNO3、Cu(NO3)2、Fe (NO3)2B.Cu(NO3)2、Fe (NO3)2C.AgNO3、Cu(NO3)2D.Fe (NO3)215.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K2SO4 BaCl2 NaNO3 NaClB.HCl Na2CO3 BaCl2 Na2SO4C.KOH Na2SO4 CuSO4 NaClD.KCl AgNO3 KNO3 NaCl16.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8分)17.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用化学用语回答:①3个铜原子;②纯碱;③2个硫酸根离子;④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有非金属单质生成的置换反应:;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③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18.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生活问题:(1)为了全民的健康,卫生部推广使用强化加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单质”、“元素”或“原子”)(2)厨房食醋的pH (“<”、“=”或“>”)7.(3)农作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为了使农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应施加化肥的种类是肥.(4)房屋装修安装地漏时,上面有一个带孔的面板,它是利用化学中的原理,防止较大的杂物进入下水道而堵塞管道.(5)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其原理是.(6)日常生活中提倡喝白开水,是因为将水煮沸可以.19.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是迄今为止参展国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1)上海世博园上空飘浮着“鲸鱼”状巨大的系留气球,全天候为世博会安全保障、电视转播提供服务.为了安全,气球内充入的气体是.(2)世博金条已面世,成为收藏热点.俗语常言“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具有的化学性质.黄金和黄铜外观相似,你可以用哪种化学试剂来区分?.20.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R都是黑色粉末,(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略去).请回答:(1)D、G的化学式为:,;(2)若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则A的化学式为反应②的化学方为;(3)图中标出的九种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一定没有的物质类别是;(4)反应①~⑤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21.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都离不开实验装置.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装置A可用于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制取氧气,制取时需要在管口放一团棉花,它的作用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Ca (OH)2]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填“能”或“不能”)用来制氨气,收集氨气可用(填字母)装置.(4)科学探究【查阅资料】小玲同学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钙(CaO2)能分别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猜想】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②过氧化钙在空气中久置生成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钙或氢氧化钙或二者的混合物.【实验探究】实验一:选用上述实验装置B进行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实验,收集一试管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取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填写一种试剂的名称)试液,发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猜想①是正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二:为探究猜想②是否正确,小玲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内容:实验步骤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实验室用稀硫酸中和50g氢氧化钠溶液.当溶液pH=7时,测得生成的溶液的总质量为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26%,试求:(1)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016年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1.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房屋倒塌 C.火山喷发 D.山体滑坡【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房屋倒塌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火山喷发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山体滑坡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会明显减少的是()A.烧碱 B.浓盐酸C.浓硫酸D.生石灰【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依次分析即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易潮解并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解答】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质量要增加,故错;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要减少,故对;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要增加,故错;D、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水,质量要增加,故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放置对于质量的影响,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有关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解决.3.位于江西丰城市洛市镇的昌丰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人重伤,4人轻伤,同学得知这一消息,开始讨论瓦斯的主要成分CH4的意义,下列四位同学中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B.C.D.【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瓦斯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H4,从组成和构成上分析其意义来解答.【解答】解:A、由化学式为CH4,则可表示甲烷这种物质,故A说法正确;B、由化学式为CH4,该物质属于非金属氢化物,则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则可表示1个甲烷分子,故B说法正确;C、由化学式为CH4,则该物质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C说法正确;D、由化学式为CH4,则该物质的1个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学生应明确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分析其意义,并注意在语言描述上的差别来解答.4.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其类别与众不同的是()A.二氧化碳 B.冰水 C.水银 D.蒸馏水【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的概念进行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B、冰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C、水银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D、蒸馏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5.空气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化合物是()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的各成分的组成和性质分析回答.【解答】解:A、氧气属于单质,性质比较活泼.故A错误;B、氮气属于单质,性质稳定.故B错误;C、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性质很稳定,故C错误;D、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能与氢氧化钙、水等多种物质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6.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A.Cl2B.2N2C.Cu D.CO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有关物质、元素的意义属于宏观意义,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意义属于微观意义.完整叙述出上述符号的意义即可轻松作答.【解答】解:A、表示氯气;表示一个氯分子,即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故不选A;B、表示两个氮分子.只有微观意义.故选B;C、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表示铜.即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故不选C;D、表示二氧化碳;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即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故不选D.故选B【点评】物质、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即论种类,又论个数.因而符号前面出现化学计量数的也只有微观意义.表示相应的几个什么分子或几个什么原子或几个什么离子.7.钛是一种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的金属.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钛原子核内22个质子B.钛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C.钛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D.钛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时为稳定结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22,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外共有2+8+10+2=2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原子核外的22个电子分布在四个电子层上运动,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原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污垢,不宜用盐酸清洗的是()A.保温瓶内的水垢B.玻璃水槽内的黄色铁锈斑C.盛石灰水试剂瓶内壁的白膜 D.不锈钢茶杯内的茶垢【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水垢的主要成分及盛石灰水的瓶内壁上的白色固体都为碳酸钙,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而不锈钢是铁的合金,所以不能用盐酸来除茶垢.【解答】解:A、保温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会反应,即CaCO3+2HCl=CaCl2+H2O+CO2↑;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与盐酸时会发生如下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C、盛石灰水的瓶内壁上的白色固体为碳酸钙,能和盐酸反应;D、不锈钢茶杯的主要成分是铁,能和盐酸反应损坏茶杯,所以不能用盐酸除茶杯内的水垢.故选D【点评】知道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垢的成分也是解决这一题的关键;可见学知识就是要服务于生活实际.9.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金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B.为了使养分还田而将植物秸秆焚烧处理C.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D.对于人体的必需元素,摄入量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与防治;均衡营养与健康;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种类来分析;B、将植物秸秆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C、根据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进行解答;D、根据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解答.【解答】解:A、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B、将植物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故B错误;C、废旧塑料袋不可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故C正确;D、对于人体的必需元素,应适当摄入,并不是量越多越好,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相关生活及生产,利用这些物质的有关用途结合题目的要求可解决此题,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的范畴.10.根据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可推断X的化学式是()A.NO B.NO2C.N2O3D.NH3【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推断十字法.【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推断反应中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反应前反应后N原子 4 0H原子 12 12O原子 10 6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X的4个分子中含4个N原子和4个O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N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故选A.【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11.实验室制备并收集CO2,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定→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④⑤⑥.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A 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2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石灰水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稀盐酸与CaCO3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可采用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的方法,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D.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可以抓住概念进行举例快速判断推理是否正确,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的反应.【解答】解:A、中和反应必须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很多,如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等都不是中和反应,所以推理错误;B、一氧化碳为不成盐氧化物,不能和碱反应,所以推理错误;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并非二氧化碳使酸,故C推理错误;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为盐,溶于水呈碱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概念的推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概念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概念的识记及理解,以便灵活应用.14.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A.AgNO3、Cu(NO3)2、Fe (NO3)2B.Cu(NO3)2、Fe (NO3)2C.AgNO3、Cu(NO3)2D.Fe (NO3)2【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铜>银,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铁,即加入的铁粉过量.【解答】解:因为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铁粉,即所加的铁粉过量,那说明原混合溶液中的银和铜全部被置换出来,即滤液中肯定没有AgNO3、Cu(NO3)2,所以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Ag、Cu、Fe;因为铁和AgNO3、Cu(NO3)2反应时生成的是Fe(NO3),所以滤液肯定中有Fe(NO3)2.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要能应用必须先把金属活动顺序表熟练的掌握住,此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型.15.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K2SO4 BaCl2 NaNO3 NaClB.HCl Na2CO3 BaCl2 Na2SO4C.KOH Na2SO4 CuSO4 NaClD.KCl AgNO3 KNO3 NaCl【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不加其他试剂,则首先根据物质水溶液的颜色进行鉴别,然后将鉴别出来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混合,根据反应的现象进行鉴别.【解答】解:A、只有K2SO4和BaCl2能够反应,但是也难以区分哪一种试剂是K2SO4,哪一种试剂是BaCl2,故错误;B、HCl与Na2CO3反应产生气体,Na2CO3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另一种物质就是Na2SO4,故正确;C、CuSO4有色溶液,但是只能与KOH反应有沉淀生成,无法鉴别剩余的两种物质,故错误;D、AgNO3与KCl、NaCl反应,并都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错误;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是利用组内物质来鉴别,只要有气体、有沉淀生成就能鉴别开,或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16.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即可知道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大小;B、根据溶解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解答;D、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解答】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B、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错误;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正确;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交点表示的意义,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厦门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
2016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Fe-56Cl-35.5Na-23Mg-24K-39Ca-40Sn-119Ba-137第I卷选择题(共10题,25分)本卷第1-5题各2分,第6-10题各3分。
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在答题卡栏内用2B铅笔该选项涂黑。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OB.SiC.AlD.Fe(考查知识点:元素的分布,答案A)2.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闽南特色粽子的主要原料为大米、肉、海蛎干、食盐,主要原料富含糖类物质的A.肉B.大米C.食盐D.海蛎干(考查知识点:六大营养物质,答案B)3.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闻气体气味C.塞进橡皮塞D.量筒读数(考查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答案B)(考察知识点:物质的分类,答案A)、5.亚硒酸钠(Na2SeO3)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SeO3中Se的化合价是+3B.Se是一种金属元素C.n的值为6D.S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考查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的认知,答案C)6.早期治疗疟疾药物的原料是奎宁碱(化学式为C20H24N202),现在普遍使用的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奎宁碱分子含有一个氧分子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C.奎宁碱和青蒿素是氧化物D.奎宁碱和青蒿素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考查知识点:化学式的意义,答案D)7.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实验结果明显产生误差的是A.使用过量的红磷B.把红磷改为蜡烛C.恢复到实验开始时的温度才进行测量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考查知识点:氧气的体积含量测定,答案B)8.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届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2016年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1.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房屋倒塌 C.火山喷发 D.山体滑坡2.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会明显减少的是()A.烧碱 B.浓盐酸C.浓硫酸D.生石灰3.位于江西丰城市洛市镇的昌丰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人重伤,4人轻伤,同学得知这一消息,开始讨论瓦斯的主要成分CH4的意义,下列四位同学中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B.C. D.4.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其类别与众不同的是()A.二氧化碳 B.冰水 C.水银 D.蒸馏水5.空气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化合物是()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6.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A.Cl2B.2N2C.Cu D.CO27.钛是一种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的金属.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钛原子核内22个质子B.钛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C.钛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D.钛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8.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污垢,不宜用盐酸清洗的是()A.保温瓶内的水垢B.玻璃水槽内的黄色铁锈斑C.盛石灰水试剂瓶内壁的白膜 D.不锈钢茶杯内的茶垢9.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金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B.为了使养分还田而将植物秸秆焚烧处理C.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D.对于人体的必需元素,摄入量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10.根据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可推断X的化学式是()A.NO B.NO2C.N2O3D.NH311.实验室制备并收集CO2,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A B.B C.C D.D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D.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14.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A.AgNO3、Cu(NO3)2、Fe (NO3)2B.Cu(NO3)2、Fe (NO3)2C.AgNO3、Cu(NO3)2D.Fe (NO3)215.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K2SO4 BaCl2 NaNO3 NaClB.HCl Na2CO3 BaCl2 Na2SO4C.KOH Na2SO4 CuSO4 NaClD.KCl AgNO3 KNO3 NaCl16.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8分)17.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用化学用语回答:①3个铜原子;②纯碱;③2个硫酸根离子;④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有非金属单质生成的置换反应:;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③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18.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生活问题:(1)为了全民的健康,卫生部推广使用强化加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单质”、“元素”或“原子”)(2)厨房食醋的pH (“<”、“=”或“>”)7.(3)农作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为了使农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应施加化肥的种类是肥.(4)房屋装修安装地漏时,上面有一个带孔的面板,它是利用化学中的原理,防止较大的杂物进入下水道而堵塞管道.(5)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其原理是.(6)日常生活中提倡喝白开水,是因为将水煮沸可以.19.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是迄今为止参展国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1)上海世博园上空飘浮着“鲸鱼”状巨大的系留气球,全天候为世博会安全保障、电视转播提供服务.为了安全,气球内充入的气体是.(2)世博金条已面世,成为收藏热点.俗语常言“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具有的化学性质.黄金和黄铜外观相似,你可以用哪种化学试剂来区分?.20.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R都是黑色粉末,(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略去).请回答:(1)D、G的化学式为:,;(2)若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则A的化学式为反应②的化学方为;(3)图中标出的九种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一定没有的物质类别是;(4)反应①~⑤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21.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都离不开实验装置.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装置A可用于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制取氧气,制取时需要在管口放一团棉花,它的作用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Ca (OH)2]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填“能”或“不能”)用来制氨气,收集氨气可用(填字母)装置.(4)科学探究【查阅资料】小玲同学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钙(CaO2)能分别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猜想】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②过氧化钙在空气中久置生成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钙或氢氧化钙或二者的混合物.【实验探究】实验一:选用上述实验装置B进行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实验,收集一试管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取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填写一种试剂的名称)试液,发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猜想①是正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二:为探究猜想②是否正确,小玲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内容:实验步骤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实验室用稀硫酸中和50g氢氧化钠溶液.当溶液pH=7时,测得生成的溶液的总质量为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26%,试求:(1)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016年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1.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房屋倒塌 C.火山喷发 D.山体滑坡【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房屋倒塌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火山喷发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山体滑坡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会明显减少的是()A.烧碱 B.浓盐酸C.浓硫酸D.生石灰【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依次分析即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易潮解并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解答】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质量要增加,故错;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要减少,故对;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要增加,故错;D、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水,质量要增加,故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放置对于质量的影响,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有关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解决.3.位于江西丰城市洛市镇的昌丰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人重伤,4人轻伤,同学得知这一消息,开始讨论瓦斯的主要成分CH4的意义,下列四位同学中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B.C.D.【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瓦斯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H4,从组成和构成上分析其意义来解答.【解答】解:A、由化学式为CH4,则可表示甲烷这种物质,故A说法正确;B、由化学式为CH4,该物质属于非金属氢化物,则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则可表示1个甲烷分子,故B说法正确;C、由化学式为CH4,则该物质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C说法正确;D、由化学式为CH4,则该物质的1个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学生应明确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分析其意义,并注意在语言描述上的差别来解答.4.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其类别与众不同的是()A.二氧化碳 B.冰水 C.水银 D.蒸馏水【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的概念进行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B、冰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C、水银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D、蒸馏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5.空气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化合物是()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的各成分的组成和性质分析回答.【解答】解:A、氧气属于单质,性质比较活泼.故A错误;B、氮气属于单质,性质稳定.故B错误;C、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性质很稳定,故C错误;D、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能与氢氧化钙、水等多种物质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6.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A.Cl2B.2N2C.Cu D.CO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有关物质、元素的意义属于宏观意义,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意义属于微观意义.完整叙述出上述符号的意义即可轻松作答.【解答】解:A、表示氯气;表示一个氯分子,即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故不选A;B、表示两个氮分子.只有微观意义.故选B;C、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表示铜.即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故不选C;D、表示二氧化碳;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即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故不选D.故选B【点评】物质、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即论种类,又论个数.因而符号前面出现化学计量数的也只有微观意义.表示相应的几个什么分子或几个什么原子或几个什么离子.7.钛是一种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的金属.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钛原子核内22个质子B.钛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C.钛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D.钛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时为稳定结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22,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外共有2+8+10+2=2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原子核外的22个电子分布在四个电子层上运动,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原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污垢,不宜用盐酸清洗的是()A.保温瓶内的水垢B.玻璃水槽内的黄色铁锈斑C.盛石灰水试剂瓶内壁的白膜 D.不锈钢茶杯内的茶垢【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水垢的主要成分及盛石灰水的瓶内壁上的白色固体都为碳酸钙,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而不锈钢是铁的合金,所以不能用盐酸来除茶垢.【解答】解:A、保温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会反应,即CaCO3+2HCl=CaCl2+H2O+CO2↑;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与盐酸时会发生如下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C、盛石灰水的瓶内壁上的白色固体为碳酸钙,能和盐酸反应;D、不锈钢茶杯的主要成分是铁,能和盐酸反应损坏茶杯,所以不能用盐酸除茶杯内的水垢.故选D【点评】知道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垢的成分也是解决这一题的关键;可见学知识就是要服务于生活实际.9.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金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B.为了使养分还田而将植物秸秆焚烧处理C.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D.对于人体的必需元素,摄入量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与防治;均衡营养与健康;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种类来分析;B、将植物秸秆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C、根据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进行解答;D、根据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解答.【解答】解:A、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B、将植物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故B错误;C、废旧塑料袋不可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故C正确;D、对于人体的必需元素,应适当摄入,并不是量越多越好,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相关生活及生产,利用这些物质的有关用途结合题目的要求可解决此题,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的范畴.10.根据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可推断X的化学式是()A.NO B.NO2C.N2O3D.NH3【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推断十字法.【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推断反应中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反应前反应后N原子 4 0H原子 12 12O原子 10 6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X的4个分子中含4个N原子和4个O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N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故选A.【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11.实验室制备并收集CO2,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定→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④⑤⑥.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A 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2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石灰水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稀盐酸与CaCO3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可采用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的方法,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D.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可以抓住概念进行举例快速判断推理是否正确,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的反应.【解答】解:A、中和反应必须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很多,如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等都不是中和反应,所以推理错误;B、一氧化碳为不成盐氧化物,不能和碱反应,所以推理错误;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并非二氧化碳使酸,故C推理错误;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为盐,溶于水呈碱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概念的推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概念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概念的识记及理解,以便灵活应用.14.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A.AgNO3、Cu(NO3)2、Fe (NO3)2B.Cu(NO3)2、Fe (NO3)2C.AgNO3、Cu(NO3)2D.Fe (NO3)2【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铜>银,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铁,即加入的铁粉过量.【解答】解:因为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铁粉,即所加的铁粉过量,那说明原混合溶液中的银和铜全部被置换出来,即滤液中肯定没有AgNO3、Cu(NO3)2,所以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Ag、Cu、Fe;因为铁和AgNO3、Cu(NO3)2反应时生成的是Fe(NO3),所以滤液肯定中有Fe(NO3)2.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要能应用必须先把金属活动顺序表熟练的掌握住,此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型.15.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K2SO4 BaCl2 NaNO3 NaClB.HCl Na2CO3 BaCl2 Na2SO4C.KOH Na2SO4 CuSO4 NaClD.KCl AgNO3 KNO3 NaCl【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不加其他试剂,则首先根据物质水溶液的颜色进行鉴别,然后将鉴别出来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混合,根据反应的现象进行鉴别.【解答】解:A、只有K2SO4和BaCl2能够反应,但是也难以区分哪一种试剂是K2SO4,哪一种试剂是BaCl2,故错误;B、HCl与Na2CO3反应产生气体,Na2CO3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另一种物质就是Na2SO4,故正确;C、CuSO4有色溶液,但是只能与KOH反应有沉淀生成,无法鉴别剩余的两种物质,故错误;D、AgNO3与KCl、NaCl反应,并都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错误;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是利用组内物质来鉴别,只要有气体、有沉淀生成就能鉴别开,或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16.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即可知道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大小;B、根据溶解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解答;D、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解答】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B、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错误;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正确;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交点表示的意义,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福建省厦门一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厦门一中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5分)1.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钛合金B.合成纤维 C.陶瓷 D.玻璃钢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可燃冰作燃料C.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D.氮气用作保护气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硝酸钾B.面粉 C.植物油D.大理石4.春天的一中校园,白花盛开,香气四溢,此现象说明()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在不断运动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倾倒液体C.称量NaCl固体D.过滤6.中国石墨烯制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石墨烯的性质类似于石墨,用石墨烯与铝合金可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下列对石墨烯和烯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B.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C.烯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7.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丁的化学式为H2O2B.丙中C、H、O的质量比为12:3:8C.一定浓度的丙溶液可作消毒剂D.该反应体现无机物可转化为有机物8.手机、手提电脑中使用的电池多为锂电池,锂电池具有质量轻、电量大等优点.锂电池内某个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B.反应前后Mn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生成物LiMnO2为氧化物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50℃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形成75g A的饱和溶液C.20℃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10.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C.可能只有甲烷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二、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75分)11.(11分)(2016•厦门校级二模)“宏微结合”﹣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图1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①从宏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_元素.为微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都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②试写出图1中c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③图2为图1中b对应一种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图你能获得的信息有______(任写一点)(2)图3表示氯和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Br的核外电子层数为______,由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______,氯气常用于自来水消毒,是因为氯气能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1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1)化学与饮食①科比退役成为最近的新闻热点,百家村的老太太们也在讨论着:…过去只听说有烤鱼、烤肉,最近听说有“烤鳖”…烤鱼、烤肉、烤鳖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______.②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______.(填“原子”或“分子”或“元素”)③洗涤剂可用来洗碗,是因为它对油污具有______作用.(2)化学与健康.①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小苏打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小苏打”的化学式______.13.化学与资源(1)水在实验室有不同用途.①图甲为电解水的装置图,其中a试管内产生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②图乙为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其中热水作用______.③“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2)开发利用和安全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①下列属于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的是______A.煤 B.天然气 C.生物质能②近年来厦门发生了多起煤气爆炸事故,大多是由于煤气泄漏引起的,罐装煤气常常加入一些具有臭味的气体,目的是______.14.(10分)(2016•厦门校级二模)地铁厦门﹣未来的“美丽厦门”之一,地铁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铝、铁等金属.(1)图1是在建地铁设计图片.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治炼金属铝,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CO气体模拟炼铁的原理,如图2所示.①.为了避免装置A中玻璃管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______.②.装置A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③.装置B除了吸收CO2气体外,还有______作用.(3)雨后的铁轨表面易产生锈迹,原因是______.(4)实验室常用盐酸除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5.(10分)(2016•厦门校级二模)有一包NaCl固体,其中可能含有Na2CO3、CaCO3、CuSO4(无水)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该固体中的成分和测定其中NaCl的质量分数,请你分析回答:根据以上实验可知:(1)由步骤①可知,该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_(写化学式).(2)步骤②中分离物质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该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3)有同学提出,不需要进行实验步骤③,也能判断出该固体成分,你认为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Ⅱ.测定该固体中NaCl的质量分数.另称取ag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加热让反应后的气体充分逸出,然后滴加足量AgNO3溶液,产生的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量为bg.(4)该固体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用含a、b代数式表示).16.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2)用高猛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3)实验室制取CO2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检验CO2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4)实验室若用配制5%的双氧水150g,需要30%双氧水(密度1.1g/cm3)______mL.(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7.(12分)(2016•厦门校级二模)老师带领五班的同学们探究CO2与碱的反应,请你一同参与.Ⅰ.同学们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与NaOH、Ca(OH)2都能发生反应.(1)分别向甲、乙两个瓶中注入少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说明CO2能与Ca(OH)2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2)下列实验现象中,一定能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a.U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 b.U型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 c.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没有发生改变.Ⅱ.博宇在另外的实验中,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图2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石灰水未变浑浊;有的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沉淀消失).【提出问题】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a.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b.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______.c.石灰水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与石灰水的浓度、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有关.【进行实验】如图3,①所用盐酸与分组实验相同;②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步骤1:分别取一定体积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混合配制成50mL溶液.步骤2:分别向50mL溶液中通入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记录现象.实验序号 V饱和石灰水/mLV蒸馏水/mL出现现象所需时间/s开始浑浊明显浑浊沉淀减少是否澄清① 50 0 19 56 366 持续通入CO28min以上,沉淀不能完全消失③ 30 20 25 44 128④ 20 30 27 35 67 89s后完全澄清⑤ 10 40 通3min以上,均无明显现象【解释与结论】(1)实验中,所用石灰水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实验序号).(2)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3)通过实验分析,猜想a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反思与评价】(4)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为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你的建议______.18.(10分)(2016•厦门校级二模)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方镁石中MgO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实验后得到一无色残液,取100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实验数据如表:【反应的方程式:MgCl2+2NaOH=Mg(OH)↓+2NaCl】2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4 12 16 28 32/g生成沉淀的质量/g 0 0.145 0.29 0.58 0.58(1)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写化学式).(2)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100g滤液中MgCl2溶质的质量分数.2016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5分)1.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钛合金B.合成纤维 C.陶瓷 D.玻璃钢【考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分析】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解答】解:A、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合成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玻璃钢是由玻璃与树脂混合成的,前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后者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玻璃钢是两种材料复合成的,正确.故选D.【点评】学生应了解复合材料的概念,认识复合并不是简单搭配,而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融合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可燃冰作燃料C.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D.氮气用作保护气【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应用了镁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误;B、可燃冰作燃料利用科可燃冰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C、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保护气,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硝酸钾B.面粉 C.植物油D.大理石【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硝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A错;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B错;D、大理石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D错.故选A.【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4.春天的一中校园,白花盛开,香气四溢,此现象说明()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在不断运动【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春天的一中校园,白花盛开,香气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倾倒液体C.称量NaCl固体D.过滤【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中国石墨烯制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石墨烯的性质类似于石墨,用石墨烯与铝合金可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下列对石墨烯和烯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B.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C.烯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考点】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碳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题意: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的化学性质,及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分析解答.【解答】解:A、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所以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正确;B、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错误;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正确;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信息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碳的化学性质、合金的特性,并能结合题意正确提取信息解答问题.7.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丁的化学式为H2O2B.丙中C、H、O的质量比为12:3:8C.一定浓度的丙溶液可作消毒剂D.该反应体现无机物可转化为有机物【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和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等.【解答】解: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2CO+4H2C2H6O+H2O,因此:A、丁的化学式为H2O,故说法错误;B、丙是C2H6O,其中C、H、O的质量比为24:6:16=12:3:8,故说法正确;C、丙是酒精,可以作为消毒剂,故说法正确;D、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都是无机物,产物酒精属于有机物,故说法正确;故选项为:A.【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能够考查知识运用能力.8.手机、手提电脑中使用的电池多为锂电池,锂电池具有质量轻、电量大等优点.锂电池内某个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B.反应前后Mn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生成物LiMnO2为氧化物【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A、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质量不变的原则来判断.B、根据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反应前后锰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判断.C、根据化合反应的定义判断.D、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判断.【解答】解: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而题中的电池的反应中MnO2最终参与了反应,所以不是催化剂,故选项错误.B、在二氧化锰中锰显+4价,在LiMnO2中锰为+3价,反应前后Mn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选项错误.C、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所以正确.D、在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LiMnO2中有三种元素,应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催化剂具有“针对性”,即催化剂针对某个化学反应来说,才有意义.例如,不能笼统地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或者催化剂是二氧化锰等;而应该表达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或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题中的二氧化锰做反应物,不是催化剂.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50℃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形成75g A的饱和溶液C.20℃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形成75gA的饱和溶液正确,因为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0g;20℃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不是B>C=A.【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形成75gA的饱和溶液正确,因为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0g,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20℃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不是B>C=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0.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C.可能只有甲烷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分析】根据各装置的作用进行分析,①装置可以检验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酸性气体,浓硫酸是用来吸收水分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二氧化碳.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排除了CO2;装置③增重1.8 g,说明生成了1.8g水;装置④增重2.2 g,说明生成了2.2g二氧化碳;根据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碳、氢元素的质量比,进而可以确定气体X的组成.【解答】解:A、气体X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无明显变化,说明一定不含二氧化碳,分析正确;B、该气体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装置③增重1.8 g,说明生成了1.8g水,1.8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8g××100%=0.2g;装置④增重2.2 g,说明生成了2.2g二氧化碳,碳元素的质量为2.2g××100%=0.6g,气体X中C:H=0.6g:0.2g=3:1;CH4中C:H=12:4=3:1;故X的组成可能是①只有甲烷,②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③可能同时含有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本情况违背题干“一种或者两种的前提”,排除.通过以上分析,此项错误,符合题意;C、通过以上分析,此项分析正确,不合题意;D、通过以上分析,此项分析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气体燃烧产生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说明该气体中既含有氢元素,也含有碳元素.但我们在确定气体的组成时,还要根据碳氢的质量比来确定混合气体的组成.二、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75分)11.(11分)(2016•厦门校级二模)“宏微结合”﹣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图1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①从宏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元素.为微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②试写出图1中c对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③图2为图1中b对应一种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图你能获得的信息有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任写一点)(2)图3表示氯和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Br的核外电子层数为四,由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氯气常用于自来水消毒,是因为氯气能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分析回答;②根据水通电生成了氧气分析回答;③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2)在原子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性质,根据氯气能与水的反应,写出溴单质(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①从宏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从微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②图1中c对应的反应可以是水通电生成了氧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③图2为图1中b对应一种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等.(2)图3表示氯和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溴原子的核外有四个电子层,该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氯气常用于自来水消毒,是因为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则溴单质(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答案为:(1)①氧元素,分子②2H2O2H2↑+O2↑ 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2)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l2+2NaOH═NaCl+NaClO+H2O【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能够从宏观和微粒两个方面正确认识物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1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1)化学与饮食①科比退役成为最近的新闻热点,百家村的老太太们也在讨论着:…过去只听说有烤鱼、烤肉,最近听说有“烤鳖”…烤鱼、烤肉、烤鳖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蛋白质.②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填“原子”或“分子”或“元素”)③洗涤剂可用来洗碗,是因为它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2)化学与健康.。
厦门中考化学试题3-中考.doc
:2016年厦门中考化学试题第3页-中考总结:话题作文与学期梳理课程特色:以写作问题为纲,以解决中高考语文写作问题和讲授踩分词为主,每节课仍会讲解2—3篇阅读题,作为对应练习和提高。
学习时,要求学生熟记理解每一讲的”地图内容”,以便考试时融会运用。
适合学员想扎实写作基础,稳固提高作文水平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一本通》第十五章:学期课程融汇与升华课程特色:以解决阅读问题为纲,融会踩分词和阅读答题要求,进行专题训练,侧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结合《中学语文知识地图踩分词》进行阅读答题运用,二是答题结构与题型,每节课中以阅读概括能力、理解表述能力、判定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题为引导进行学习。
适合学员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全面,想稳固提高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文言文必考140字》课程特色:全面地检测与分析学生考试丢分的问题,让学生清楚自己问题在哪,并且怎样改,通过思维训练,加以解决,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凭借一张知识地图,去解决所有的语文阅读写作问题。
适合学员想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成绩稳步提高的初中生赠送《学生优秀作品及点评指导(2.0版)》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
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
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课程特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
该课程两个重心:一是各类题型答题方法和技巧的分析,特别是易错点的点评;另一个方面是对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的训练。
适合学员阅读能力迅速提升的5—7级学生赠送《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小学版)课程特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
初中化学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化学考试题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初中化学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化学考试题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0题)1.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
这是因为金属具有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 D.光泽【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2.下列物质属于氮肥的是A.熟石灰B.硫酸钾C.过磷酸钙D.氯化铵【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3.下列过程仅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白磷自燃B.蜡烛燃烧C.干冰升华D.呼吸作用【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4.某同学体内缺少维生素,该同学饮食中需适量增加的食物是A.米饭、面条B.蔬菜、水果C.瘦肉、鸡蛋D.奶油、花生油【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5.粗盐提纯实验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6.含硫元素物质间发生转化:,其中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难度:基础知识点:各地中考评卷人得分7.新装修房室内存在甲醛(CH2O)、苯(C6H6)等有害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醛分子中含有水分子B.甲醛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40%C.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D.甲醛和苯都属于无机化合物【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常温下,稀释KOH溶液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C.足量粉末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9.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甲+乙→丙+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不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B.丙为盐、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C.甲、乙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D.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2016年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2016年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2分)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煤油作燃料B.石墨作铅笔芯C.铝作导线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2.(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测溶液pHC.氧气验满D.熄灭酒精灯3.(2分)盛碱液的试剂瓶若使用磨口玻璃塞,时间长了可能生成Na2SiO3而使瓶塞被粘住,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A.+6B.+4C.+2D.﹣24.(2分)201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下列关于此主题的做法正确的是()A.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B.加大农药的使用量,以减少昆虫的危害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D.自来水厂可用硫酸铜给饮用水消毒5.(2分)下列措施不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是()A.少用煤发电多用风力发电B.为个人购物方便,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C.在交通、建筑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6.(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CO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D.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7.(2分)下列选项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称量﹣计算﹣溶解﹣转液贴签B.计算﹣称量﹣溶解﹣转液贴签C.计算﹣称量﹣转液贴签﹣溶解D.计算﹣溶解﹣称量﹣转液贴签8.(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事实且书写正确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NaOH═Na2CO3+H2OB.用稀硫酸洗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Cu+H2SO4═CuSO4+H2↑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4Fe+3O22Fe2O3D.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2C+O22CO29.(2分)把X、Y、Z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X、Y表面有气泡产生,Z无变化;把X加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析出Y.则三种金属活动顺序为()A.Y>X>Z B.X>Y>Z C.Z>Y>X D.X>Z>Y 10.(2分)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B.a℃时,氯化铵与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C.将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会变为不饱和溶液D.40℃时,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质量分数约为39%的硝酸钾溶液11.(2分)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活泼金属:镁、铝、铜B.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碳﹣60C.氧化物:水、氧化铁、熟石灰D.混合物:空气、石油、甲烷12.(2分)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13.(2分)已知某钾盐可发生如下反应:4K2Cr2O74K2CrO4+2X+3O2↑,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是()A.CrO2B.CrO3C.Cr2O5D.Cr2O314.(2分)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
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化学试卷
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 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 .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 . 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D . 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2. (2分) (2016九上·济源期中) 现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老师让同学们判断其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碳.张达说:“这可能是二氧化碳”,李琳说:“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就能检验”.就张达的话来说,其属于实验探究过程中的()A . 猜想与假设B . 实验与事实C . 解释与结论D . 反思与评价3. (2分)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 . 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C .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D . 该反应中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4.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煤、石油、天然气、氢气都是化石燃料B . 胃酸过多引起胃病,可服用氢氧化钠治疗C . 10mL水与10mL乙醇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等于20mLD . 将铁钉分别浸入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中,通过现象可判断铁铜锌的活动顺序5. (2分)(2017·唐山模拟) 2009年“世界环境日”提出“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A . 大量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B . 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C .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D . 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6. (2分)(2018·松北模拟)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21%B .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总储水量的不足1%C . 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D . 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等7. (2分) (2016九下·市北月考) 科学家利用姜﹣泰勒(Jahn﹣Teller)效应改变了碳原子之间的距离,强迫C60分子形成了一种新的晶体结构,这种晶体结构表现出了绝缘体、超导体、金属和磁体的特性.科学家将其称作姜﹣泰勒(Jahn﹣Teller)金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姜﹣泰勒效应使C60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金属B . 新的晶体结构将有助于减少能量损失C . 新的晶体结构中碳原子之间没有间隔D . 新的晶体结构中碳原子停止运动8. (2分)(2016·常州) 密闭容器中盛有CH4、N2和O2的混合气,点火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的混合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则反应前混合气中N2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 . 28%B . 42%C . 54%D . 64%9. (2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是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分子、原子B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C .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 . 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10. (2分)(2017·清苑模拟) 如图是同学们利用大可乐瓶设计的储气装置(铁架台未画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打开止水夹a、b.气体从d管倒入储存在下面的瓶子里,水被压入上瓶B . 取用气体时,可通过控制止水夹a、b,靠水的重力方便地将气体排出C . 气体被储存在装置中,c导管也必须安装止水夹D . 该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二、填空与简答 (共5题;共27分)11. (3分)在通常情况下,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2016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分析
2016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水杯 B.纯棉毛巾 C.羊毛围巾 D.蚕丝被芯2.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A.贫血 B.夜盲症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3.下列与金属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能完全相同B.炼铁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常温下所有金属均为固态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4.下列关于“酒精温度遇冷读数下降”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停止运动 B.分子体积缩小C.分子间间隔减小D.分子种类发生变化5.下列化学用于与含义相符的是()A.Fe3O4﹣氧化铁B.2N﹣2个氮元素C.H+﹣1个氢离子D.Cl2﹣2个氯原子6.图中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的原子序数为11B.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7.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量取浓硫酸B.稀释浓硫酸C.装生锈铁钉D.倾倒稀硫酸8.以下实验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C.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划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天然气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10.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11.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HNO3和FeCl3B.NaOH和HClC.BaCl2和Na2SO4D.KOH和CuSO412.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与电解水的原理均可表示为:2H2O2H2↑+O2↑.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PH减小B.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少C.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D.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64分)13.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空气”.(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填名称).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填标号).(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温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体积,其主要成分是.(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填标号).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14.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①列车途径“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色.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写一种).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能走完全程.1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填标号).A.蔗糖和水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C.铁和氧化铜溶液(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g.(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①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为.②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16.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1)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2)下列对P点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填标号).A.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3)25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4)t2℃时,若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填“甲”或“乙”)物质饱和溶液.17.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①,②.(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取装置为(填标号,下同)和组合.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标号).(4)若用水将图2所示的氧气从瓶内排出,水须从(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5)实验室用碘化氢溶液测定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原理:H2O2+HI═2H2O+I2↓.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足量的碘化氢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2.7g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8.某固体粉末由Mg、MgO和Mg(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信息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实验过程】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步骤Ⅱ:倾斜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为55.6mL.步骤Ⅲ: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产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回答问题】(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2)①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填标号).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②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①通过步骤Ⅱ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通过步骤Ⅲ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g.②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反思】(4)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到以下结论,正确的有(填标号).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C.仅称量步骤Ⅱ中Y形管内药品减轻的质量,即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2016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水杯 B.纯棉毛巾 C.羊毛围巾 D.蚕丝被芯【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塑料水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B、纯棉毛巾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C、羊毛围巾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D、蚕丝被芯是用蚕丝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A.2.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A.贫血 B.夜盲症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分析】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人体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B、人体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C、人体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D、人体缺碘易引起甲状腺肿大;故选C.3.下列与金属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能完全相同B.炼铁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常温下所有金属均为固态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考点】生铁和钢;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铁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析】A.根据生铁、钢的性能回答,生铁硬而脆易断,钢较硬有良好的延性、展性和弹性;B.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C.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来分析;D.根据铁的锈蚀因素来分析.【解答】解:A.生铁硬而脆易断,钢较硬有良好的延性、展性和弹性.故错误;B.矿石炼铁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C.汞在常温下是液态的,故错误;D.铁生锈与水和氧气有关,所以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故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酒精温度遇冷读数下降”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停止运动 B.分子体积缩小C.分子间间隔减小D.分子种类发生变化【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是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缘故.故选:C.5.下列化学用于与含义相符的是()A.Fe3O4﹣氧化铁B.2N﹣2个氮元素C.H+﹣1个氢离子D.Cl2﹣2个氯原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A、氧化铁表示为Fe2O3,Fe3O4表示四氧化三铁,故选项错误;B、2N表示两个氮原子,2个氮元素是错误的,元素不能讲个数,故选项错误;C、1个氢离子表示为H+,故选项正确;D、2个氯原子表示为2Cl,Cl2表示一个氯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6.图中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的原子序数为11B.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11,故正确;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所以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故正确;C、由在周期表中的信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故正确;D、最外层电子数是1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错误;故选D.7.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量取浓硫酸B.稀释浓硫酸C.装生锈铁钉D.倾倒稀硫酸【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向试管中装铁钉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向试管中装铁钉,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烧杯口与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8.以下实验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C.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划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选项错误.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说明了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选项正确.C、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划,能比较两种金属的硬度,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选项错误.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均无明显变化,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故选:B.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天然气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中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C、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D、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C.10.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都是透明澄清的解答;B、根据铵态氮肥和碱混合会生成氨气进行分析;C、根据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成分及蛋白质的鉴别方法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硬水和软水都是透明澄清的,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是否澄清、透明进行区分,故错误;B、取样品,加入氢氧化钠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铵,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C、羊毛是天然纤维,含有蛋白质,涤纶是合成纤维,羊毛点燃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涤纶只会缩成一团,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D、一氧化碳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不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故正确.答案:A11.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HNO3和FeCl3B.NaOH和HClC.BaCl2和Na2SO4D.KOH和CuSO4【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分析】A、根据铁离子是黄色的解答;B、根据NaOH和HCl生成氯化钠和水解答;C、根据BaCl2和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解答;D、根据NaOH和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解答;【解答】解:A、HNO3和FeCl3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铁离子是黄色的,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错误;B、NaOH和HCl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得到无色溶液,故正确;C、BaCl2和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浑浊,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错误;D、NaOH和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错误.答案:B12.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与电解水的原理均可表示为:2H2O2H2↑+O2↑.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PH减小B.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少C.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D.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考点】电解水实验;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A、根据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质量减少,碱性增强解答;B、根据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减少解答;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钠元素质量不变解答;D、根据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解答.【解答】解:A、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质量减少,碱性增强,溶液的PH增大,故错误;B、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减少,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少,故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钠元素质量不变,故错误;D、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改变,故错误.答案:B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64分)13.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空气”.(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氢分子(填名称).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填标号).(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温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体积,其主要成分是液氧.(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氢气.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BC(填标号).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根据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解答;(2)①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解答;②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解答;(3)根据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原理解答;(4)①根据图示可知: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氢气解答;②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③根据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进行解答;(5)A、根据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止形成酸雨解答;B、根据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解答;C、根据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解答.【解答】解:(1)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2)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氢分子;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3)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液氮的沸点低,首先蒸发出来,氮气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体积,其主要成分是液氧;(4)①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氢气;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③氮元素反应前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反应前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化合价为﹣2价,反应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5)A、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止形成酸雨,故错误;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故正确;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答案:(1)混合物;(2)①氢分子;②C;(3)燃着的木条熄灭;液氧;(4)①氢气;②4NH3+5O24NO+6H2O;③属于.(5)BC.14.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①列车途径“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O+CO2=2NaHCO3.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写一个).(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AgNO3(写一种).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写一个).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CuO(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能走完全程.【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①根据紫色石蕊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进行分析;②根据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钠进行分析;③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2)①根据能与盐酸反应的盐有碳酸盐、硝酸银,能与碳酸钠反应盐有钙盐、钡盐、硝酸银进行分析;②根据“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所以5号站可以是活泼金属,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③根据盐酸会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金属氧化物、碱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1)①紫色石蕊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所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②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O+CO2=2NaHCO3;③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①能与盐酸反应的盐有碳酸盐、硝酸银,能与碳酸钠反应盐有钙盐、钡盐、硝酸银,所以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AgNO3;②“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所以5号站可以是活泼金属,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③盐酸会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金属氧化物、碱反应,所以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CuO.故答案为:(1)①蓝色;②Na2CO3+H2O+CO2=2NaHCO3;③Na2CO3+Ca(OH)2=CaCO3↓+2NaOH;(2)①AgNO3;②Fe+2HCl=FeCl2+H2↑;③CuO.1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C (填标号).A.蔗糖和水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C.铁和氧化铜溶液(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
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2016年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1.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房屋倒塌 C.火山喷发 D.山体滑坡2.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会明显减少的是()A.烧碱 B.浓盐酸C.浓硫酸D.生石灰3.位于江西丰城市洛市镇的昌丰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人重伤,4人轻伤,同学得知这一消息,开始讨论瓦斯的主要成分CH4的意义,下列四位同学中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B.C. D.4.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其类别与众不同的是()A.二氧化碳 B.冰水 C.水银 D.蒸馏水5.空气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化合物是()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6.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A.Cl2B.2N2C.Cu D.CO27.钛是一种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的金属.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钛原子核内22个质子B.钛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C.钛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D.钛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8.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污垢,不宜用盐酸清洗的是()A.保温瓶内的水垢B.玻璃水槽内的黄色铁锈斑C.盛石灰水试剂瓶内壁的白膜 D.不锈钢茶杯内的茶垢9.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金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B.为了使养分还田而将植物秸秆焚烧处理C.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D.对于人体的必需元素,摄入量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10.根据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可推断X的化学式是()A.NO B.NO2C.N2O3D.NH311.实验室制备并收集CO2,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质的方法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石灰水B.CaCl2溶液CaCO3稀盐酸C.FeCl2溶液CuCl2过量铁粉、过滤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A.A B.B C.C D.D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D.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14.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A.AgNO3、Cu(NO3)2、Fe (NO3)2B.Cu(NO3)2、Fe (NO3)2C.AgNO3、Cu(NO3)2D.Fe (NO3)215.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K2SO4 BaCl2 NaNO3 NaClB.HCl Na2CO3 BaCl2 Na2SO4C.KOH Na2SO4 CuSO4 NaClD.KCl AgNO3 KNO3 NaCl16.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8分)17.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用化学用语回答:①3个铜原子;②纯碱;③2个硫酸根离子;④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有非金属单质生成的置换反应:;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③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18.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生活问题:(1)为了全民的健康,卫生部推广使用强化加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单质”、“元素”或“原子”)(2)厨房食醋的pH (“<”、“=”或“>”)7.(3)农作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为了使农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应施加化肥的种类是肥.(4)房屋装修安装地漏时,上面有一个带孔的面板,它是利用化学中的原理,防止较大的杂物进入下水道而堵塞管道.(5)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其原理是.(6)日常生活中提倡喝白开水,是因为将水煮沸可以.19.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是迄今为止参展国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1)上海世博园上空飘浮着“鲸鱼”状巨大的系留气球,全天候为世博会安全保障、电视转播提供服务.为了安全,气球内充入的气体是.(2)世博金条已面世,成为收藏热点.俗语常言“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具有的化学性质.黄金和黄铜外观相似,你可以用哪种化学试剂来区分?.20.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R都是黑色粉末,(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略去).请回答:(1)D、G的化学式为:,;(2)若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则A的化学式为反应②的化学方为;(3)图中标出的九种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一定没有的物质类别是;(4)反应①~⑤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21.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都离不开实验装置.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装置A 可用于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制取氧气,制取时需要在管口放一团棉花,它的作用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已知氨气(NH 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NH 4Cl )和熟石灰[Ca (OH )2]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 (填“能”或“不能”)用来制氨气,收集氨气可用 (填字母)装置. (4)科学探究【查阅资料】小玲同学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钙(CaO 2)能分别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猜想】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②过氧化钙在空气中久置生成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钙或氢氧化钙或二者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实验一:选用上述实验装置B 进行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实验,收集一试管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取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 (填写一种试剂的名称)试液,发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猜想①是正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二:为探究猜想②是否正确,小玲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a .取在空气中久置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未见固体明显溶解b .向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未见明显的颜色变化 不存在氢氧化钙c .固体成分是碳酸钙实验步骤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2.实验室用稀硫酸中和50g氢氧化钠溶液.当溶液pH=7时,测得生成的溶液的总质量为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26%,试求:(1)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016年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1.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房屋倒塌 C.火山喷发 D.山体滑坡【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房屋倒塌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火山喷发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山体滑坡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会明显减少的是()A.烧碱 B.浓盐酸C.浓硫酸D.生石灰【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依次分析即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易潮解并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解答】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质量要增加,故错;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要减少,故对;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要增加,故错;D、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水,质量要增加,故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放置对于质量的影响,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有关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解决.3.位于江西丰城市洛市镇的昌丰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人重伤,4人轻伤,同学得知这一消息,开始讨论瓦斯的主要成分CH4的意义,下列四位同学中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B.C.D.【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瓦斯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H4,从组成和构成上分析其意义来解答.【解答】解:A、由化学式为CH4,则可表示甲烷这种物质,故A说法正确;B、由化学式为CH4,该物质属于非金属氢化物,则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则可表示1个甲烷分子,故B说法正确;C、由化学式为CH4,则该物质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C说法正确;D、由化学式为CH4,则该物质的1个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学生应明确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分析其意义,并注意在语言描述上的差别来解答.4.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其类别与众不同的是()A.二氧化碳 B.冰水 C.水银 D.蒸馏水【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的概念进行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B、冰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C、水银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D、蒸馏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5.空气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化合物是()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的各成分的组成和性质分析回答.【解答】解:A、氧气属于单质,性质比较活泼.故A错误;B、氮气属于单质,性质稳定.故B错误;C、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性质很稳定,故C错误;D、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能与氢氧化钙、水等多种物质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6.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A.Cl2B.2N2C.Cu D.CO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有关物质、元素的意义属于宏观意义,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意义属于微观意义.完整叙述出上述符号的意义即可轻松作答.【解答】解:A、表示氯气;表示一个氯分子,即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故不选A;B、表示两个氮分子.只有微观意义.故选B;C、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表示铜.即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故不选C;D、表示二氧化碳;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即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故不选D.故选B【点评】物质、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即论种类,又论个数.因而符号前面出现化学计量数的也只有微观意义.表示相应的几个什么分子或几个什么原子或几个什么离子.7.钛是一种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的金属.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钛原子核内22个质子B.钛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C.钛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D.钛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时为稳定结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22,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外共有2+8+10+2=2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原子核外的22个电子分布在四个电子层上运动,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原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污垢,不宜用盐酸清洗的是()A.保温瓶内的水垢B.玻璃水槽内的黄色铁锈斑C.盛石灰水试剂瓶内壁的白膜 D.不锈钢茶杯内的茶垢【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水垢的主要成分及盛石灰水的瓶内壁上的白色固体都为碳酸钙,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而不锈钢是铁的合金,所以不能用盐酸来除茶垢.【解答】解:A、保温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会反应,即CaCO3+2HCl=CaCl2+H2O+CO2↑;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与盐酸时会发生如下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C、盛石灰水的瓶内壁上的白色固体为碳酸钙,能和盐酸反应;D、不锈钢茶杯的主要成分是铁,能和盐酸反应损坏茶杯,所以不能用盐酸除茶杯内的水垢.故选D【点评】知道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垢的成分也是解决这一题的关键;可见学知识就是要服务于生活实际.9.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金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B.为了使养分还田而将植物秸秆焚烧处理C.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D.对于人体的必需元素,摄入量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与防治;均衡营养与健康;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种类来分析;B、将植物秸秆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C、根据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进行解答;D、根据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解答.【解答】解:A、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B、将植物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故B错误;C、废旧塑料袋不可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故C正确;D、对于人体的必需元素,应适当摄入,并不是量越多越好,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相关生活及生产,利用这些物质的有关用途结合题目的要求可解决此题,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的范畴.10.根据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可推断X的化学式是()A.NO B.NO2C.N2O3D.NH3【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推断十字法.【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推断反应中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反应前反应后N原子 4 0H原子 12 12O原子 10 6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X的4个分子中含4个N原子和4个O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N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故选A.【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11.实验室制备并收集CO2,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定→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④⑤⑥.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质的方法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石灰水B.CaCl2溶液CaCO3稀盐酸C.FeCl2溶液CuCl2过量铁粉、过滤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A.A 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2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石灰水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稀盐酸与CaCO3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可采用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的方法,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D.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可以抓住概念进行举例快速判断推理是否正确,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的反应.【解答】解:A、中和反应必须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很多,如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等都不是中和反应,所以推理错误;B、一氧化碳为不成盐氧化物,不能和碱反应,所以推理错误;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并非二氧化碳使酸,故C推理错误;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为盐,溶于水呈碱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概念的推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概念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概念的识记及理解,以便灵活应用.14.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A.AgNO3、Cu(NO3)2、Fe (NO3)2B.Cu(NO3)2、Fe (NO3)2C.AgNO3、Cu(NO3)2D.Fe (NO3)2【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铜>银,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铁,即加入的铁粉过量.【解答】解:因为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铁粉,即所加的铁粉过量,那说明原混合溶液中的银和铜全部被置换出来,即滤液中肯定没有AgNO3、Cu(NO3)2,所以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Ag、Cu、Fe;因为铁和AgNO3、Cu(NO3)2反应时生成的是Fe(NO3)2,所以滤液肯定中有Fe(NO3)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要能应用必须先把金属活动顺序表熟练的掌握住,此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型.15.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K2SO4 BaCl2 NaNO3 NaClB.HCl Na2CO3 BaCl2 Na2SO4C.KOH Na2SO4 CuSO4 NaClD.KCl AgNO3 KNO3 NaCl【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不加其他试剂,则首先根据物质水溶液的颜色进行鉴别,然后将鉴别出来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混合,根据反应的现象进行鉴别.【解答】解:A、只有K2SO4和BaCl2能够反应,但是也难以区分哪一种试剂是K2SO4,哪一种试剂是BaCl2,故错误;B、HCl与Na2CO3反应产生气体,Na2CO3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另一种物质就是Na2SO4,故正确;C、CuSO4有色溶液,但是只能与KOH反应有沉淀生成,无法鉴别剩余的两种物质,故错误;D、AgNO3与KCl、NaCl反应,并都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错误;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是利用组内物质来鉴别,只要有气体、有沉淀生成就能鉴别开,或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16.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即可知道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大小;B、根据溶解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解答;D、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解答】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B、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错误;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正确;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交点表示的意义,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8分)17.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用化学用语回答:①3个铜原子3Cu ;②纯碱Na2CO3;。
2016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2016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25分)本卷第1~5题各2分,第6~10题各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该选项涂黑.1.(2分)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营养素的是()A.鸡蛋B.馒头C.黄瓜D.菜籽油2.(2分)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3.(2分)“吸烟有害于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0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有害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A.尼古丁B.一氧化碳C.焦油D.甲醛4.(2分)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隔离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5.(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称量10.05g固体C.液体加热D.量取9.5ml液体6.(3分)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能实现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可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B.用天然气替代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作燃料,可解决温室效应C.可按溶解、结晶、过滤的操作顺序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D.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将导管伸到集气瓶底,可有利于气体的收集7.(3分)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下列关于CaC2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4C.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D.由一种金属元素和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8.(3分)下列可用于验证Fe、Cu、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A.Fe、Ag、CuSO4溶液B.Cu、Ag、FeSO4溶液C.Fe、Cu、H2SO4溶液D.Ag、FeSO4溶液、CuSO4溶液9.(3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厦门市2016中考化学真题卷一、选择题1、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闽南特色粽子的主要原料为大米、肉、海蛎干、食盐,主要原料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 )A .肉B .大米C .食盐D .海蛎干2、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闻气体气味C .塞进橡皮塞D .量筒读数3、“”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 .B .C .D .4、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Se的化合价为+3B .Se是一种金属元素C .n的值为6D .Se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5、早期治疗疟疾的原料是奎宁碱(化学式为C20H24N2O2),现在普遍使用的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奎宁碱分子含有一个氧分子B .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5:22:5C .奎宁碱和青蒿素都是氧化物D .奎宁碱和青蒿素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6、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A .使用过量的红磷B .把红磷改为蜡烛C .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D .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7、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温度升高使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B .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 .当一铜块的所有原子都被移出之后,该铜块的质量只减少一部分D .NaOH和KOH都具有碱性,其原因是在水中均能解离出OH-8、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相应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铁制品表明少量的铁锈用过量的硫酸长时间浸泡B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加入稍过量的稀盐酸C鉴别氢气和甲烷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D从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后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溶解固体,过滤后对滤渣进行洗涤、烘干A .AB .BC .CD .D9、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中CaO为催化剂B .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 .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D .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二、解答题10、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我国是最早生产钢铁的国家这一,“百炼成钢”是指将生铁转化为钢,其主要原理是降低生铁中__________(填符号)元素的含量;(2)黑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请完成配平(在方框内配上计量数,计量数“1”也要写):__________KNO3+__________S+__________C__________K2S+__________N2↑+__________CO2↑.(3)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4)反应获得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古诗“投泥泼水愈光明”:在高温条件下,炭与水蒸气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1、如图是燃料在使用过程做的碳循环示意图:(1)除了燃料燃烧释放大量CO2外,常见释放CO2的途径还有__________,空气中的CO2含量增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2)利用海水进行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2过多的问题,写出水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CO2可较长时间存在于深海,其原因是__________;(3)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6X C2H4+4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生物燃料(如酒精)可来源于植物体,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结合如图信息,从碳循环角度说出生物燃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
三、填空题12、水者,万物之本。
(1)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可用__________检验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水的用途:水是常用的溶剂。
①农业生产中,用质量分数7.1%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欲配制200g该营养液,需水__________g;KNO3在水中解离出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填符号);②KCl和KNO3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30℃时,两物质各取25g,分别用100g水充分溶解,再把两溶液降温到10℃,析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其析出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水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软化硬水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防止水污染,人人有责,举一例生活中防止水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
四、解答题13、可用带柄V形玻璃管完成以下实验:(1)如图1所示,往A处注入H2O2溶液,在B处下方加热使硫粉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C处后排放的目的是__________,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如图2所示,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若另取一相同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___。
五、填空题14、无机物甲、乙、丙经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反应皆为化合反应,且均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则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2)若反应皆为置换反应,且均在溶液中举行,甲、乙、丙都为金属,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3)若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乙为白色难溶物。
①若甲为常见的酸,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丙溶液为蓝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写一个);②若甲为常见的碱,且相对分子质量为74,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丙溶液为无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写一个)。
六、解答题15、用化学方法可制取纯净的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应用中和反应原理制取氯化钠固体。
(1)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_____色;(2)如图,往该烧杯中继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紫色,再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充分混合,过滤后得到无色滤液。
①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__________;②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3)用pH试纸测(2)中滤液的酸碱度,其操作方法: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__________,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4)若测得滤液pH为8,继续往滤液滴加稍过量的盐酸,目的是__________;蒸发该滤液以除去过量的盐酸,该操作利用的盐酸的性质是,继续蒸发滤液得到固体的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
16、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围绕燃烧实验开展相关研究。
探究一:氢气的燃烧实验(1)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从图1中选择仪器组装一套随开随停的发生装置,所需仪器为__________(填编号);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
(2)按图2操作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需用试管收集不同体积比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现用(1)中组装的正确装置制取氢气,如何用试管(假设试管容积为10mL)收集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写出其操作方法:__________。
(3)用不同体积比的混合气体做氢气的燃烧实验,结果如表:序号1234567氢气与空气体积比9:18:27:35:53:71:90.5:9.5点燃现象安静燃烧安静燃烧弱的爆鸣声强的爆鸣声强的爆鸣声弱的爆鸣声不燃烧不爆鸣分析上表信息,你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
探究二:可燃性粉尘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4)用如图3装置研究某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用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衡量,容器内壁的传感器可测出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
①实验过程中需改变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不能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列三种);②实验测得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与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的关系如图4所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
17、以下是金属锡纯度的一种测定方法:步骤i 将样品全部溶于盐酸生成SnCl2溶液;步骤ii 往所得SnCl2溶液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发生反应:SnCl2+2FeCl3═SnCl4+2FeCl2步骤iii 用K2Cr2O7溶液测定步骤ii反应生成FeCl2的质量。
现有金属锡样品1.20g,经上述方法测得生成的FeCl2质量为2.54g(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并回答:(1)样品溶于盐酸生成的SnCl2质量;(2)样品中锡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1%)博思福建省厦门市2016中考化学真题卷的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试题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选项A: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选项B: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选项C:食盐中主要含有氯化钠,氯化钠属于无机盐,不是糖类物质,故选项错误;选项D:海蛎干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2、答案:B试题分析:选项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选项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选项C:根据在试管口塞橡皮塞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选项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选项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选项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正确;选项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选项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3、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的概念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据此解答。
解:选项A:该物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则该物质表示的是化合物,故选项符合题意;选项B:该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则该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C:该物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则该物质表示的是单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D:该物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则该物质表示的是单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