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新闻与传播专硕综合大纲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学学科大纲

新闻传播学学科大纲

新闻传播学学科大纲新闻传播学学科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新闻学:新闻学的核心内容是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

它涵盖了新闻报道的原则、新闻写作的技巧、新闻伦理与法规等内容。

同时,也包括了对不同类型新闻报道的研究,如消息、特写、新闻评论等。

2. 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传播过程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

传播学不仅关注信息传递的过程,还关注这个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如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等。

3. 媒体学:媒体学主要研究媒体的内容、形式、技术和影响。

它涉及到对各种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的研究,包括它们的运作方式、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

4. 广告学:广告学主要研究广告活动的理论和实践。

它涉及到广告策略的制定、广告创意的设计、广告媒介的选择以及广告效果的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5. 公关学:公关学主要研究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它涉及到如何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如何应对和处理危机事件。

6. 数字媒体与社交媒体:随着数字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与社交媒体已成为新闻传播学的重要领域。

它涉及到数字媒体的原理、社交媒体的运行机制、数字内容的创作与推广等方面的内容。

7. 全球传播与跨文化传播:全球传播与跨文化传播主要研究信息的跨国流动和文化多样性。

它涉及到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与策略等内容。

8. 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学主要研究传媒产业的经济活动和规律。

它涉及到传媒企业的运营管理、传媒产业的政策法规等内容。

9. 传媒法与伦理:传媒法与伦理主要研究传媒行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

它涉及到对各种传媒内容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传媒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规范等内容。

10.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是新闻传播学的实践应用之一,它涉及到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传播效果,以及如何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与传扬专业综合能力(334)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扬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扬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扬专业的特点,科学、平等、确切、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和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新闻传扬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新闻传扬史、传扬学理论、新媒体概况、新闻学理论和传扬伦理与规矩等。

测试考生对新闻与传扬专业所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控制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

四、试题结构1、挑选题(20分);2、简答题(30分);3、论述题(40分);4、材料分析题(60分)。

五、考试内容一、中国新闻传扬史(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扬活动1.中国新闻传扬活动的历史渊源2.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新闻传扬活动及其形态(二)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中国近代报刊的发端2.近代报刊的初步发展3.在华外报网的社会影响与历史评价(三)民族报业的兴起与三次国人办报高潮1.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2.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3.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4.自由新闻体制与新闻事业的演变5.第三次国人办报高潮(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出生与发展2.革命按照地的新闻事业3.抗日民主按照地的新闻事业4.解放区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闻事业的历史意义(五)国统区的新闻统制与党营新闻事业1.国民党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与变化2.党营新闻事业的演变(六)国统区的民营新闻事业1.民营新闻事业的商业化探索2.民营新闻事业的时代转型3.民营新闻事业的步履维艰4.民营新闻事业的历史评价(七)沦陷区新闻事业的殖民化1.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2.沦陷区新闻法制的殖民性(八)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2.1956年全国新闻工作改革(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发展与调节2.新闻传扬业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十)“十年浩劫”中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艰巨发展2.新闻传扬业的反思(十一)改革展开以来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探索与改革2.新闻传扬业的日渐展开3.传扬生态与传扬格局的重构(十二)1949年以来台、港、澳的新闻传扬业1.台湾的新闻传扬业2.香港的新闻传扬业3.澳门的新闻传扬业二、外国新闻传扬史(一)古登堡与新闻事业萌芽1.古登堡与印刷术2.早期新闻形态:偶尔出版物3.新闻事业的萌芽:定期报刊的兴起(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最初发展1.星法院与新闻管制2.新闻事业的最初发展3.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三)18世纪:英国的荣誉1.英国的跃进2.笛福《评论》与斯威夫特《检查者》3.《闲话者》和《旁观者》(四)美国自立战争与言论自由确实立1.北美殖民地报业——富兰克林与曾格案2.自立战争宣传家3.杰弗逊与宪法《第一修正案》(五)法国大革命与报刊1.大革命与报刊2.《人权宣言》与言论自由(六)便士报的革命1.政党报刊的“黑暗时期”2.便士报的革命(七)大众报纸与黄色新闻1.大众报刊与大众文化2.普利策与“新式新闻事业”3.赫斯特与黄色新闻(八)广电简史1.广播与电视:发端2.美国广播:私有商业型模式确实立3.BBC:公共广播系统的建立4.六十年代的电视新闻5.解除管制与兼并浪潮(九)国际传扬:走向地球村?1.国际传扬2.全球新闻与信息流动3.国际新闻流向与世界传扬新秩序三、传扬学理论(一)传扬与传扬学1.关于传扬的认识2.传扬学的发展3.传扬学的研究主意4.传扬学研究的流派(二)信息、符号与传扬1.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中关于信息的基本概念2.信息传扬的过程研究3.符号学基本概念4.传扬中的符号使用(三)传者研究1.把关人研究2.媒介规范理论(四)媒介研究1.加拿大传扬学派的媒介理论2.媒介情境论3.李普曼媒介理论(五)受众研究1.大众受众理论2.使用与满意理论3.文化研究学派的受众研究(六)传扬功效1.传扬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2.传扬效果的产生与制约因素3.大众传扬的社会效果研究(七)人际传扬1.人际传扬的特点和功能2.人际传扬与人际关系3.人际传扬与媒介效应(八)组织传扬1.组织传扬的特点和作用2.组织内传扬3.组织外传扬(九)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1.大众传扬的定义、特点和社会功能2.大众传扬的生产和发展过程3.大众传扬的社会影响4.大众传扬与大众文化四、网络传扬(一)网络传扬基本概念1.网络系统构成的基本概念2.网络传扬的基本历程和趋势3.网络传扬的特性与属性4.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二)网络传扬的基本形态1.网络中的人际传扬2.网络中的群体传扬3.网络中的组织传扬4.网络中的大众传扬(三)网络传扬的典型形式1.传扬2.即时通讯工具3.网络社区传扬4.搜索引擎传扬5.社交媒体传扬6.APP应用传扬(四)网络传扬的文本1.网络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动力2.网络传扬的符号类型3.网络文本的总体特征(五)网络情景中的传扬者1.网络新闻传扬者的构成2.我国网络媒体的结构要素3.网络新闻传扬中的“把关人”(六)网络情景中的网民1.中国网民的规模与构成2.中国网民的需求3.网络环境与网民心理4.作为受众的网民的总体特征5.作为信息消费者的网络受众6.作为公民新闻主体的网民(七)网络传扬的结构1.网络传扬的结构2.网络传扬的信息传扬结构3.网络传扬的意见传扬结构4.网络舆论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八)网络传扬的效果1.网络传扬效果的表现方式及其复杂性2.网络传扬与议程设置3.网络传扬与沉默的螺旋4.网络新闻传扬效果评估五、新闻学理论(一)新闻定义1.新闻定义2.新闻定义的学术历史(二)新闻与宣传(三)新闻与舆论(四)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2.新闻价值的要素3.新闻价值在新闻实践中的影响因素(五)新闻真切1.新闻真切2.新闻真切在现实中的影响因素3.新闻失实的缘故和表现(六)新闻客观性原则1.客观性理念产生的背景与发展过程2.新闻客观性的内涵3.影响新闻客观传扬的因素(七)新闻体制1.新闻体制2.新闻体制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八)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2.新闻出版自由的相关法律实践3.在中国如何理解新闻出版自由六、传扬伦理与规矩(一)传扬伦理概述1.传扬伦理的理论渊源2.传扬伦理的普通原则(二)传扬中的伦理问题及伦理原则的运用1.真切性及其伦理边界2.新闻炒作3.有偿新闻4.图片伦理5.传扬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6.灾害报道(三)传扬法概述1.区别“法制”与“法治”2.新闻传扬法的渊源3.中西方新闻立法的历史(四)宪规矩范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言论、出版自由3.批评建议权和舆论监督(五)政府信息藏匿与国家秘密保护1.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藏匿制度2.保守国家秘密和保密法(六)传扬与司法1.司法藏匿和司法自立2.新闻报道与司法审判的平衡(七)传扬与公民权利1.传扬与名誉权2.传扬与隐私权3.传扬与肖像权4.传扬与著作权(八)新闻业的行政管理1.报纸、期刊2.广播电视3.互联网4.新闻记者。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超清解析全国通用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超清解析全国通用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超清解析(全国通用)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试大纲为国家颁布的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其中334为全国通用,重视实践和综合能力的考察,440为高校根据自己的学校的特色编写,往往注重基础知识和写作能力的考察。

然而,334的大纲由于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以及提供的参考书目的不完整,所以一份完整的334考试大纲解析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以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334专业综合能力为例。

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334的大纲参考书目为《传播学通论》,《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新闻媒体的自律与他律》。

然而研究发现,334大纲除了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可以再通论中找到之外,其余的知识点都无法在参考书中找到。

所以一份分完整的334考试大纲解析是多么的迫切和珍贵。

所以,为了方便参加全国新闻与传播专硕的学弟学妹们,行之记者根据自己亲身的考研的经验,以及求教学长学姐们,整理编写完成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现附上小部分截图展示:
资料很厚,A4纸,满满的400
凡是订购资料的学弟学妹们,即可赠送新闻传播专题知识点串讲。

(核心考点,十分重要!!!)
PS:订购行之记者全套资料,享受超值优惠和政治、英语、专业课电子资料,并在通过初试后进行复试指导。

愿考研的你们岁月静好,心想事成!。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2019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时间考试。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第一章传播第一节传播的概念一、传播概念的演变二、传播的定义第二节传播的基本分类一、自我传播(人内传播/内向传播)二、人际传播三、组织传播四、大众传播第二章传播者分析第一节大众传播者一、大众传播者的出现二、大众传播者的特点三、大众传播者的任务四、大众传播者的权利第二节大众传播者与“把关人”理论第三章受众分析第一节受众的分类及其特点一、分类二、特点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二、作为"市场"的受众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第三节受众对讯息的选择行为一、受众对于媒介的选择二、受众对传播活动的主动控制第四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二、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第四章信息与符号第一节对信息的基本认识一、定义二、信息与符号三、信息与讯息第二节信息的分类与特征一、信息的分类二、信息的特征第三节符号——内容的载体一、符号的定义二、符号与意义三、符号的基本功能四、符号的分类第四节语言符号一、语言符号的特点二、语言符号与文字符号三、语言符号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五节非语言符号一、物体非语言符号二、体态非语言符号三、伴随非语言符号四、时空非语言符号第五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二节网络与新媒体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第六章媒介理论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第七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二、媒介产业三、媒介组织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八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三、传播过程的特点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第九章传播效果分析第一节传播效果的概念一、传播效果的定义二、传播效果的分类第二节大众传播效果的评估一、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二、有限效果论三、适度效果论四、强大效果论五、关于效果评估的评论第三节提高传播效果的途径一、宣传的七种手法二、霍夫兰的说服策略三、卡特赖特的劝服原则四、赖平格尔的劝服设计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三、“培养”理论的外围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三、“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第十一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二、媒介伦理的失范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二、媒介与权利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新闻与传播专硕

《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新闻与传播专硕

《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新闻与传播专硕《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中新闻与传播专硕的部分内容如下:
1.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2. 就业前景:可在各类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图片社以及广告、公关、出版发行等部门从事新闻文字、声像、图片的采写、编辑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国家机关、文化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文化传播、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掌握新闻与传播的理论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与传播领域人才。

本考试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考生如获得新闻传播方面的全国、省、行业奖励,可适当加分。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侧重考察考生新闻传播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题型以简答、材料分析、写作为主。

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侧重考察基础知识,以新闻与传播史论基础知识为主,兼顾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

题型以选择、简答、论述题为主。

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传播媒介的界定. 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效果与效果研究. 媒介与说服. 媒介与议程. 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一、口语传播二、书写传播三、印刷传播三、电子传播四、数字多媒体传播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媒介产业的特点.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 媒介组织的类型. 媒介组织的结构. 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报纸的版面设计. 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科目。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比较扎实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较好掌握现代新闻传播理念和国际化视野,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对考生的具体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掌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相关知识点分析解决新闻传播相关实务问题。

二、考试范围
1.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2.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
3.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
4.网络媒体与新闻传播
5.网络中的用户
6.网络信息的整合形式
7.网络环境下的数据新闻与可视化传播
8.社会化媒体应用策略
9.网络传播的效果
10.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互动。

新闻与传播硕士334综合能力大纲

新闻与传播硕士334综合能力大纲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 传播媒介的界定
.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 效果与效果研究
. 媒介与说服
. 媒介与议程
.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2016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大纲及复习指导

2016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大纲及复习指导

2016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大纲及复习指导2015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大纲如下,16大纲将在9月公布, 凯程老师也会及时为同学们更新信息, 欢迎关注凯程教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22、癸丑报灾23、民初著名记者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5、《每周评论》26、《共产党》月刊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28、《向导》周报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40、《申报》的改革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42、斯诺与《西行漫记》43、范长江的新闻活动44、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4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6、《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47、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48、“拒检运动”49、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50、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52、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53、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5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55、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6、《人民日报》的改版57、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58、“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9、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二)外国新闻事业史1、手抄新闻2、古罗马《每日纪闻》3、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4、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5、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6、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7、便士报与廉价报刊8、本杰明·戴与《太阳报》9、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10、《泰晤士》报11、《费加罗报》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14、“三社四边”协定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17、斯克里普斯报团18、《纽约时报》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20、“扒粪”运动21、《真理报》22、日本广播协会(NHK)23、“白虹贯日”事件24、广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5、美国三大广播公司26、爱德华.莫罗27、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28、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一)绪论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二)新闻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异同(1)新闻与信息(2)新闻与舆论(3)新闻与宣传(4)新闻与历史(三)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2、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4)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2、新闻选择的标准(1)新闻价值标准(2)新闻宣传政策选择(3)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五)新闻真实性原则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4、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客观与公正原则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要求2、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3、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4、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七)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1、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媒体的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4)“公共新闻学”的产生及内涵3、坚持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八)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的协调统一(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1、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内涵(2)“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4、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1)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2)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1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

334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334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传播特征
传播特点 传播特点 传播特点 传播特征 新媒体
互联网及 数字 术
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 网络传播的 要类型
2
334
新闻
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 传播
第三章 第一节 一
媒介内容生产 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媒介 度 度及 功能
三 四 五
媒介 媒介
媒介的效果 1. 效果 2. 媒介 3. 媒介 4. 媒介
效果研究 说服 议程 教养
第四节 一
社会中的媒介 社会 科学 度 术 媒介环境 媒介发展


媒介的形态
发展
第一节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 口语传播 书写传播 三 三 四 五 第 一 传播 电子传播 数字多媒体传播 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 节 传统媒介及 纸及 广播及 三 第三节 一 电视及 特征
1. 媒介 2. 媒介 媒介产业 1. 作
度的类型
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 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 一 1. 2. 3. 4. 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纸的生产 纸的选题 纸的采 纸的版面 策划 编辑 计
纸的出版发行
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 解释 五 由各 填空等题型 考试方式 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时间考试 本科目满分 150 分
,少用或
用名词
5
第四章 第一节 一
媒介伦理
法规
媒介伦理知识 媒介伦理概述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媒介伦理的失范 1. 有偿新闻 新闻敲诈 租腐败 偏 道德问题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生产的业务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以及对相关伦理、法规等问题的理解水平。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I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I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第二部分传媒生产与传媒伦理、法规第一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1.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媒介产业的特点3.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媒介组织的类型2.媒介组织的结构3.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1.报纸的选题与策划2.报纸的采访与编辑3.报纸的版面设计4.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3.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二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二、媒介伦理的失范1.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3.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4.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1.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3.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二、媒介与权利1.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2.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3.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报刊业管理规制2.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新闻生产的实际操作、伦理法规的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

《新闻与传播学综合》科目大纲

《新闻与传播学综合》科目大纲

《新闻与传播学综合》科目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学综合》是2019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笔试合格后的考试环节之一。

该复试科目旨在检验考生在新闻传播学学科方面的素养与潜力,特别是对相关问题的领悟能力。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在新闻评论、新闻编辑、电视实务、网络传播、广告实务等方面的潜能或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本科目满分100分,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

答题方式为笔试。

考试时间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第一章新闻编辑第一节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第二节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第三节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第四节编辑策划第五节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第六节新闻稿件的修改第七节制作新闻标题第八节新闻稿的配置第九节版面和图片编辑第十节专刊与副刊编辑第十一节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第十二节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第十三节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第二章新闻评论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第二节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节新闻评论的类型第四节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五节新闻评论的选题第六节新闻评论的立论第七节新闻评论的论证第八节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第三章电视实务第一节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第二节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第三节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第四节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第五节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第六节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第七节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第八节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第九节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第十节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第四章网络传播第一节互联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第二节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第三节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第四节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第五节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第五章广告实务第一节广告与公共关系策划报告第二节广告市场调查的内容、范围和方法第三节产品认识、分析与定位第四节广告与公共关系战略设计第五节广告预算第六节广告策略第七节广告创意。

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

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

924应用传播①《电视收视率解析》刘燕南北京广播学院②《受众分析》刘燕南等译中国广播电视③《媒介经营管理》凌昊莹复旦大学④《媒体创意导论》宫承波中国广播电视⑤《文化创意产业总论》宫承波中国广播电视⑥《新媒体概论》宫承波中国广播电视\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传播学、国际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舆论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传播心理学、传媒生态学、传媒教育、传媒政策与法规、传媒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旨在考核考生的文科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认识和表达能力。

文史基础知识涵盖文科8门课程: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以世界近代史为主的世界史,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以欧美近现代文学为主的外国文学,语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政论写作旨在考核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一)中国古代文学1.古代文体古代文体演变脉络诗歌古代诗歌发展脉络散文古代散文发展脉络文笔韵文骈体文语录体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乐府赋词词的发展脉络散曲杂剧古代戏曲发展脉络诸宫调古代小说发展脉络笔记小品文2.先秦文学《诗经》古谣谚楚辞神话中国古代神话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先秦寓言3.秦汉文学《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枚乘与《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方朔贾谊晁错司马迁及其《史记》桓宽与《盐铁论》王充与《论衡》班固与《汉书》4.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李康《运命论》陈寿《三国志》杜预鲁褒《钱神论》陶渊明范晔《后汉书》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木兰诗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贽虞《文章流别论》葛洪《抱朴子》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搜神记》《世说新语》5.隋唐五代文学李白杜甫刘禹锡与《竹枝词》白居易与《新乐府》温庭筠词李煜词魏徴二疏初唐四杰文李华《吊古战场文》韩柳孙樵《读开元杂报》杜牧《阿房宫赋》段成式《酉阳杂俎》皮日休《皮子文薮》罗隐《谗书》唐宋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唐代传奇敦煌歌辞敦煌变文6.宋元文学婉约派柳永词李清照词辛弃疾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沈括《梦溪笔谈》陈亮宋代笔记文宋元话本白朴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三国志平话》7.明清文学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八股文刘基王世贞李贽与评点张岱《徐霞客游记》章回小说《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拟话本冯梦龙与“三言”凌蒙初与“二拍”汤显祖与《牡丹亭》桐城派阳湖派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全祖望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李汝珍《镜花缘》《东周列国志》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金圣叹毛宗岗李渔王夫之叶燮王士祯袁枚章学诚(二)中国近现代文学龚自珍魏源黄遵宪曾国藩和湘乡派梁启超和新民体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五四”新文学运动白话文学乡土文学左翼文学文艺大众化延安文艺座谈会解放区文学上海“孤岛”文学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鸳鸯蝴蝶派太阳社新月社叶圣陶茅盾朱自清闻一多冰心郭沫若老舍沈从文巴金欧阳予倩洪深曹禺《江格尔》《格斯尔传》《嘎达梅林》《格萨尔王传》阿凡提的故事《阿诗玛》《召树屯》(三)外国文学1.日本文学物语文学俳语夏目漱石井上靖德永直2.俄罗斯文学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法捷耶夫肖洛霍夫3.德国文学歌德海涅格林兄弟狂飙突进运动4.英国文学莎士比亚笛福司各特狄更斯萧伯纳伏尼契5.法国文学莫里哀卢梭巴尔扎克雨果梅里美乔治〃桑福楼拜左拉罗曼〃罗兰6.意大利文学但丁彼特拉克薄迦丘7.希腊文学伊索寓言荷马史诗希腊神话希腊悲剧8.美国文学霍桑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9.其他泰戈尔塞万提斯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四)汉语基础知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汉语规范化方言汉语方言区行话口语与书面语术语缩略语外来语成语谚语汉语的词类实词和虚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子和句子形式修辞学消极修辞积极修辞比喻及其类型比拟夸张反语语境语用学六书本字通假声符和意符元音和辅音四声(五)古代文献选读1.郑伯克段于鄢(《左传》)2.晏子不死君难(《左传》)3.说难(韩非)4.报任安书(司马迁)5.论治安策(贾谊)6.论贵粟疏(晁错)7.上皇帝书(徐乐)8.桃花园记(陶渊明)9.论说(刘勰)10.叙事(刘知几)11.原毁(韩愈)12.杂说四(韩愈)13.捕蛇者说(柳宗元)14.蝜蝂传(柳宗元)15.阿房宫赋(杜牧)16.书何易于(孙樵)17.六国论(苏洵)18.六国论(苏轼)19.六国论(苏辙)20.答谢民师书(苏轼)21.伤仲永(王安石)22.兴贤(王安石)23.读孟尝君传(王安石)24.卖柑者言(刘基)25.“书不可尽信”说(方孝孺)26.项脊轩记(归有光)27.长兴县编审告示(归有光)28.童心说(李贽)29.题孔子像于芝佛院(李贽)30.论文(袁宗道)31.《夜航船》序(张岱)32.柳敬亭说书(张岱)33.论“文章三境”(金人瑞)34.黄生借书记(袁枚)35.病梅馆记(龚自珍)(六)中国古代历史1.史前史和历史分期史前时期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北方农耕文化南方农耕文化传说时期三皇五帝三代: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和春秋五霸战国和战国七雄统一的封建王朝分裂的封建王朝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辽、金、西夏2.政治史李悝变法商鞅变法三家分晋初税亩合纵连横焚书坑儒蒙恬监修长城楚汉战争文景之治吴楚七国之乱推恩令盐铁之议党锢事件赤壁之战八王之乱肥水之战魏孝文帝改制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安史之乱永贞革新藩镇割据宋代的中央集权澶渊之盟王安石变法元代四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靖难之役厂卫张居正吏治改革阉党东林党城市民变明、清文字狱三藩及三藩之乱平定准葛尔加强西藏管辖金瓶掣签收复台湾统一台湾改土归流闭关政策陈胜、吴广起义赤眉、绿林起义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战争王小波、李顺起义方腊与钟相、杨么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玄烨萧何与曹参赵充国诸葛亮魏徵姚崇与宋璟范仲淹王安石岳飞文天祥戚继光3.社会经济屯田均田制常平仓盐法茶法漕运驿传户籍井田制铜铁器耦耕牛耕钱布白渠和灵渠都江堰市和市籍秦汉田租秦汉钱币:半两、五铢钱曹魏屯田占田课田制户调租庸调两税法隋唐钱币榷场交子、钱引、会子、关子钞元代海运鱼鳞图册黄册制度粮长制徽商一条鞭法旗地民田典卖摊丁入地(亩)银锭、制钱4.典章制度郡县制爵制三省六部御史台翰林院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书院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秦汉烽燧先秦刑法云梦汉律汉律隋、唐律令格式《大明律》《大清律例》八旗制度汉军八旗军机处理藩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5.民族蛮狄戎夷羌党项吐蕃匈奴肃慎渤海女真建州三卫鲜卑吐谷浑乌桓回鹘乌孙突厥色目人氐西南夷南诏大理三苗越壮族6.中外关系中外文化、经济交流丝绸之路市舶司古代中国的佛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南海交通西域诸国大宛康居月氏安息大夏身毒大秦张骞与班超遣隋使遣唐使隋、唐与国吐火罗萨珊朝波斯大食昭武九姓扶南真腊骠国郑和下西洋荷兰侵占台湾耶稣会教士倭寇佛郎机郑和马可〃波罗利玛窦7.文化先秦学校稷下学宫孔子与儒家先秦诸子墨子与墨家老子、庄子与道家孟子荀子韩非罢黜百家玄学理学乾嘉学派清今文经学《九章算术》祖冲之与圆周率《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神农本草经》张仲景华佗“药王”孙思邈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张衡李春和赵州桥纸的发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火药武器指南针沈括和《梦溪笔谈》皇史宬天一阁汲古阁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历史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纲目体会要断代史与通史左丘明与《左传》司马迁与《史记》刘知几与《史通》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三通”谈迁与《国榷》(七)中国近现代历史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法新约洋务运动甲午战争马关条约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辛亥革命同盟会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红军长征“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台湾光复解放战争(八)外国历史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地理大发现非洲奴隶贸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欧洲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殖民扩张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大革命欧洲1848年革命普法战争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北美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美国1787年宪法门罗主义美国排华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东方会议东京审判(九)政论写作政论写作要求考生写作一篇从思想、政治或社会伦理的角度分析、阐述有关问题的论说文。

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全面解析

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全面解析

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全面解析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全面解析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专业硕士招生的扶持力度,加强培养专业型人才,专业硕士因其侧重专业技能与实践等特点,正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2015考研报考总人数为164.9万,其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72.6万,比去年增加5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44%,相比2014考研增加了4个百分点。

那么,在目前已经设置的39种专业硕士中,我们对它们了解多少呢?同学们在报考专硕前对这些学科的专业院校排名及考试要求了解多少呢?在此,凯程老师整理了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考研信息,供备战考研的同学们参考!专业介绍: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简称:MJC.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院校排名:学校代码及名称排名得分10002中国人民大学1 8510033中国传媒大学2 8310246复旦大学10003清华大学3 7510486武汉大学10335浙江大学6 7310001北京大学7 7210284南京大学10487华中科技大学10384厦门大学10 7010252上海理工大学11 6910559暨南大学10248上海交通大学13 6810610四川大学10065天津师范大学15 6610269华东师范大学10532湖南大学10053中国政法大学18 6510285苏州大学10459郑州大学10497武汉理工大学10652西南政法大学10247同济大学23 6410491中国地质大学10593广西大学10611重庆大学10681云南师范大学10718陕西师范大学10730兰州大学10140辽宁大学30 6310200东北师范大学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大纲(2023年起适用)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大纲(2023年起适用)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课《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代码:334)考试大纲(2023年起适用)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我校新闻传播学学术型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科目之一。

旨在检验考生新闻传播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新闻传播学学术型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察学科范围(一)必考范围:新闻采访与写作(二)选考范围:新闻评论、视听传播、网络传播、广告实务(备注:选考的四个部分中由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择相应的部分)三、考试形式与答题时间(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1.必答部分,约占总卷面分数的50%;2.选答部分,约占总卷面分数的50%。

四、题型简答题、写作题、论述题、综合应用题五、参考书目1.《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

2.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12月。

3.郭小平:《视听新媒体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

4.钟瑛:《网络传播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

5.余明阳、陈先红、薛可:《广告策划创意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陈先红:《现代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9月。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新闻采访与写作(一)新闻基本要素(二)新闻价值判断与新闻报道策划(三)新闻采写特征与原则(四)新闻采访形式、采前准备、提问和交流艺术、现场观察与突破(五)新闻报道主要特点、构成要件、叙事结构(六)新闻报道文体及其特点(七)不同形态媒体写作特点二、新闻评论(一)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征(二)新闻评论中的观点、论据、叙事与论证(三)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四)新闻评论的选题、标题与语言(五)社论、述评与评论性按语(六)新闻评论的伦理三、视听传播(一)媒介融合下的视听传播变革(二)视听新媒体的界定、特征、演进规律与传播理论(三)视听新媒体的形态、业态与生态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四)移动传播:流动社会的视听传播与空间的流动化(五)屏幕文化:户外视听新媒体与现代都市空间建构(六)网络影视内容生产、传播与营销的创新案例(七)数字化广播:多元化的网络音频传播(八)短视频平台:视听内容与算法推荐(九)视听新媒体规制四、网络传播(一)互联网发展历史与趋势(二)网络传播方式及影响(三)主要网站类型及特征(四)网站的商业运营及其技巧(五)网络新闻评价及管理(六)网络舆论及其传播规律(七)网民及其活跃群体(八)网络管理及其中国特色五、广告实务(一)广告策划报告、广告调查的操作流程(二)产品认识、分析与定位(三)广告战略策划(四)广告创意的基本内涵、广告创意者的素质开发(五)广告文案创意的基本要求,主题创意的方法,结构创意、语言创意的基本形式、方法及技巧(六)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一般原理(七)公共关系的工作、公共关系的程序(八)公共关系的战略表现、公共关系的传播策略、传播工具(九)书中的案例评析。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模板】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模板】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40)着重考察考生对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的基本素养与能力,特别是掌握新闻学、广告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相关的重要理论、基本观点、方法、原理、应用技巧,以及研究和分析媒体行业发展现状及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新闻学概论》一、绪论1. 新闻学的定义、内容、历史2.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关系3.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二、新闻活动1.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2.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3. 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4. 新闻活动的渠道三、新闻1. 新闻的基本特点2. 新闻的定义3. 新闻的本源、要素及类别四、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1.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2.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3. 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类型及原因4. 新闻失实的防范五、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1. 信息的定义及特点2. 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3. 信息与客观性报道4. 宣传和新闻的关系5. 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6. 舆论的定义、特点及社会功能7.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六、新闻事业的诞生1.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2. 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3. 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4. 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七、互联网与新媒体1. 互联网与新媒体2. 互联网——一场新的传播革命。

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及其他传播形式、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移动终端、大数据、云存储3. 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

从“两个舆论场”到新老媒体互动、舆论新格局下舆论的新特点、互联网三大公害4. 争夺传播主导权——新传播革命的新课题。

议程设置、解读信息、舆论导向八、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1. 新媒体持续冲击大众传媒。

媒体转型与媒体融合。

2. 新闻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

新媒体彻底打破了新闻生产的垄断格局。

3. 新闻接收:从受众到用户。

媒体与受众关系的变化、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4. 新闻机构:从单一媒体到融合媒体。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大纲及实务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大纲及实务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新闻与传播基础理论与历史1.新闻学、传播学经典理论解释;2.新闻传播学经典理论家生平、理论及其理论价值解析;3.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历史与当代发展;4.新媒体与新媒体现象相关概念解释;5.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前沿概念、理论、现象解析;6.新媒体研究前沿问题解析;7.新闻传播学重要理论的研究应用与案例解析;8.媒介制度与社会结构;9.新媒体技术与内容生产;10.媒介的社会功能及其影响;11.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12.媒介与社会建构;13.新媒体与网络舆情;14.新媒体与文化建构;15.媒介效果与效果理论解读与应用;16.受众研究相关理论及其分析应用;17.新媒介技术与人的关系及其相关理论解读与应用;18.传统媒体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启示;19.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20.媒介伦理与法规相关概念、理论及其在媒介事件分析中的应用;21.新媒体与全球数字经济;22.传播与新媒体技术对全球社会权力、公正的作用于影响。

二、新媒体技术与新闻传播实务(一)新媒体技术实务1.新媒体的概念、特征、类型;2.新媒体编辑工作的特点和原则;3.新媒体编辑的职业特点和基本素养;4.新媒体信息编辑技巧与相关概念解析;5.广告策划与写作、新媒体广告的文案写作技巧;6.网页设计基础;7.大数据的概念;8.大数据与新闻传播、新媒体研究的关系;9.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与启示;10.沉浸式新闻报道所依托的技术,及其特征。

(二)新闻传播实务1.新闻评论的要素、类型、特点及应用;2.新闻评论的社会价值3.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4.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5.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7.新闻评论写作的规范和基本要素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9.深度报道的概念、特征与实操;10. 新闻采访的概念;11.新闻记者的采访素养、法律规范,及其采访伦理;12.新闻敏感与新闻价值;13.什么是新闻写作?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14.不同媒体平台的新闻写作要求是什么?15.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价值与地位;16.消息、通讯文体的写作;17. 网络新闻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18新闻评论与写作实操;19.新闻编辑工作内容及特点;20.新闻媒介定位与新闻产品设计;21.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22.新闻标题的制作;23.版面设计。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考试大纲(研究生招生考试属于择优选拔性考试,考试大纲及书目仅供参考,考试内容及题型可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范围,主要考察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和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理论、网络传播与新媒体概况、新闻学理论和传播伦理与法规等。

测试考生对新闻与传播专业所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

四、试题结构1、术语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4、材料分析题。

五、考试内容(一)中外新闻传播史1、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渊源及活动形态2、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3、民族报业的兴起与三次国人办报高潮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早期发展6、美国言论自由的确立及大众报纸的诞生与发展7、法国大革命与报刊8、广播电视简史9、国际传播与全球媒介的历史(二)传播学理论1.传播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与范畴2.传播理论溯源与流变3.传播学的规范理论4.传播学的经验主义理论5.传播学的批判主义理论6.后现代与性别传播理论7.西方传播理论的变迁8.中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三)网络传播与新媒体1.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形态2.网络传播的文本3.网络情景中的传播者、把关人及网民4.网络传播的结构5.网络传播的效果6.传播技术演进的社会文化意义7. 新媒体的概念与发展历程8. 新媒体技术与形态9. 新媒体传播实践10. 新媒体用户特征11. 新媒体相关理论模型(四)新闻学理论1.新闻本源2.新闻真实3.新闻价值4.新闻媒体5.新闻事业6.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7.新闻宣传8.新闻舆论9.新闻出版自由10.新闻人才与队伍11.新闻法治12.新闻道德(五)传播伦理与法规1、传播伦理概述2、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及伦理原则的运用3、传播法概述4、宪法规范5、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家秘密保护6、传播与司法7、传播与公民权利8、新闻业的行政管理。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考试大纲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考试大纲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
定考试大纲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近日公布了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根据新大纲,共分为两个部分,具体如下:
一、基础知识
此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

其中,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包含新闻传播的概念、属性和特点,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范式等内容;思想道德修养包括四个方面的知识:传统文化基础知识、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道德修养等。

二、专业能力
此部分包含五个方面的能力:新闻传播思维能力、新闻采编能力、新闻编辑能力、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分析及新闻评价能力等。

其中,新闻传播思维能力包括对新闻传播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闻采编能力包括新闻素材搜集、采访和撰写新闻稿件等;新闻编辑能力包括新闻产品策划和新闻稿件编辑等;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掌握多媒体编辑、网站建设、社交媒体推广等技能;数据分析及新闻评价能力包括掌握新闻数据分析方法和新闻评价标准等。

新大纲的发布,有助于规范研究生招生考试,提高考试质量,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研究生考生们需要按照大纲要求进行学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做好充分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
学统一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命题
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 报纸的版面设计
4. 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
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
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
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
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利
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四、考试题型与分值
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等题型。

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方式
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时间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