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琥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读准“树干、埋没、重重”等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3、通过学习, 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 语言的生动准确。

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通过学习, 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 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出示课题1.(出示树脂)知道上画的是什么吗?这种从树枝上渗透出的黏性液体, 我们称为(板书: 树脂)古代松树脂在地壳变化后, 被长期掩埋在泥沙里, 一万年后就形成松脂化石, 也叫作琥珀。

(板书: 琥珀)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琥珀有关。

不过文中介绍的可不是一般的琥珀, 而是一块奇异的琥珀。

(补全课题)谁来读课题?谁能读好课题?二、感受奇异, 大胆推测1.文中有一段这块琥珀近距离的描写, 就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边读边思考这块琥珀究竟奇异在哪?(板书: 苍蝇、蜘蛛)2、琥珀的种类很多, 有蜜珀、花珀、血珀等。

其中包裹昆虫的琥珀称为虫珀, 也叫灵珀。

灵珀是琥珀中最珍贵的, 像这种包裹两个完好昆虫的更是绝无仅有, 珍贵之极。

那这两个小家伙是如何跑进琥珀里的呢?德国科学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块琥珀推测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

(板书:推测)谁能说说推测是什么意思?(推测就是根据已知的事物进行想象。

)3.就请同学们也来根据这已知的事物想象一下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

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预设生: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约摸算来, 总有一万年了。

一天, 一只苍蝇在树林里飞累了, 停在一棵松树上。

一只蜘蛛看见了, 想把苍蝇当作美餐, 于是它慢慢爬过去。

正当蜘蛛扑过去的时候, 一滴松脂落下来, 把两个小东西一齐包在了里头。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结构:变序式教学步骤:一、以实物(人造琥珀)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五)回到第四段(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老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m.niubb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学生通过默读会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

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设计(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描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花粉对研究古代生态环境和生物进化的重要价值。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描述细腻,充满了科学性和趣味性。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科普知识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其科学价值可能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获取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其科学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其科学价值。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其科学价值,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图片和视频、教学课件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琥珀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琥珀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琥珀的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琥珀的外观。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让学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琥珀是如何形成的?琥珀中的昆虫和花粉有什么科学价值?”让学生阅读课文相关段落,寻找答案。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9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9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9篇《琥珀》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

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思、画、议、批注、交流等体验过程中感知、感悟课文内容。

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这块琥珀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

另外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在课外拓展延伸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读与写的结合,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l、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学会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4、学习诵读要领,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让学生在进行充分阅读基础上,说出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就文章内容发表见解。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3、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和思考的好习惯,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一. 教材分析《5琥珀》是一篇描写自然科学现象的课文。

通过讲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科学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学生对琥珀的形成过程可能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的珍贵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

2.难点:对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课文文本:打印或准备电子版的课文。

3.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的美观和独特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琥珀形成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3.操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共同探讨琥珀的形成过程。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阐述对琥珀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琥珀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启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琥珀》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类文章,它们共同指向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因此教师要在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多角度提问,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琥珀》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推测”的定义为“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本文正是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和内部形态,展开合理想象,编写的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玻璃棺材》一文改写的。

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初步具有品词析句的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通过四年级上册策略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作为重点的方法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积极地引导。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解决。

2.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这个过程,并且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感受到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3.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语言的文艺性。

【教学重难点】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这个过程,并且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感受到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准备】1.《跑跑镇》绘本2.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师:今天,王老师想先带你们去个小镇逛逛,好不好?这个小镇名叫跑跑镇,镇上的居民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奔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琥珀》这篇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中的情节,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2.能够正确朗读故事中的部分内容,掌握一些生字词的用法及意思。

3.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琥珀》这篇故事的内容和其中所表现的品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把握。

2.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2.黑板、粉笔3.录音机4.绘本《琥珀》5.卡片6.单词卡四、教学过程1. 热身引导老师播放动画片《琥珀》,引导学生轻松地进入故事情节的氛围。

2.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琥珀》故事的开头部分,对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进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故事学习1.阅读《琥珀》故事的主要内容,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重点讲解生字词,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的情节、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 情感体验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感受他们的心情和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5. 语言拓展通过词语搭配和造句练习,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6. 故事回顾对整个故事进行回顾总结,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的道理,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琥珀》这篇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理解和分析故事的情节、人物及主题,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故事情节的理解上,有部分学生仍表现较差,需要在故事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故事名称:《琥珀》•教学目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用法,简单描述故事内容•教学重难点:故事情节理解,生字词运用•教学过程:热身引导、故事导入、故事学习、情感体验、语言拓展、故事回顾七、作业布置1.课后背诵故事中的第二段文字。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琥珀 优质教案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琥珀 优质教案

5 琥珀【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科普作品语句表达的准确、严谨。

语言运用: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审美创造: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课前解析】关注语文要素: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类文章,它们共同指向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因此教师要在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多角度提问,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关注“推测”:《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推测”的定义为“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琥珀》这篇文章正是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和内部形态,展开合理想象,编写的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

关注表达方式:《琥珀》一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关注相关名词:松脂:松科植物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化石:地壳中包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关注拓展阅读:《乌拉波拉故事集》是一本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著作集,古怪老头儿乌拉波拉博士给孩子们讲了许多奇异的故事,有小水点的历险、梦游月球、海底救生、呆子怕鬼、太阳请假、世界末日等。

作者柏吉尔用童话的笔调,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因此这部科普作品又被称作“科学的童话集”。

【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教学重点】1.提出问题,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一、激情,引入新课揭示课题,提示学生注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琥珀”。

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2】篇〗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想要有科学依据,合理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价值及依据。

3、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的想象要科学合理,培养想象了。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17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17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17篇)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篇1教学目标:1、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得想像要科学、合理。

2、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像。

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1、齐读课题工:琥珀2、提问:你们见过真的琥珀吗?3、你们想了解琥珀吗?你们想从哪些方面了解琥珀?(出示CAI课件)站起来,大胆地说。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提得非常好,予明我们小朋友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聪明的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

下面我们看这块琥珀(出示CAI课件),俗语说,无巧不成书,世界真奇妙,竟有这么巧的事,两只活蹦乱跳的动物,竟同时被一滴松脂包在里面。

这就是今天课文里要介绍的琥珀。

下面我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刚才哪些同学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自由读课文)二、学习课文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通过读,大家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时间形成发现价值)2、好!说得非常准确。

下面我们分组合作学习,(出示CAI课件)合作要求:A选择你们组最感兴趣的1~2个问题进行讨论学习。

B你们组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C通过讨论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三、检查合作学习情况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课件)天气热时间漫长松脂球松树毛琥珀苍蝇、蜘蛛地壳变化这块琥珀是怎样发现的?海浪把琥珀冲到海岸上发现的条件小孩发现父亲识别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四、总结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发现和价值。

现在还有很多同学的问题在书上没有找到答案。

下面我们大胆地提出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解答,谁答的问题最多,最好,谁就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小灵通,大家想不想当?好!提问开始。

五、质疑问答,扩展知识⑴一问一答⑵大胆介绍⑶评比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体会和收获?七、作业(出示课件)1、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像,和大家交流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3篇2024〖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02教学过程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1.教师板书“琥珀”,齐读课题。

2.针对课题,大胆质疑。

预设:(1)什么是琥珀?(2)琥珀是什么样子的?(3)琥珀是怎样形成的?……3.学习生字“琥、珀”。

(1)仔细观察,发现特点。

仔细观察这两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王字旁、形声字。

(2)借助偏旁,学习生字。

王字旁与什么有关?根据偏旁猜一猜琥珀是什么。

出示琥珀的和资料,你猜对了吗?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

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

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3)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仅仅开课几分钟,我们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琥珀?真了不起!那么我们是怎么解决它的呢?预设:借助汉字的构字特点猜一猜;借助资料读一读。

4.交流:阅读时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预设1:字词的读音、意义类问题。

预设读音:扎zhā扎针zhá挣扎预设理解词语:晌午:(1)学生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老师指导。

俚语,文中指“中午,正午”。

预设2:难懂的句段。

预设句子: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

(1)教师点拨:自地球诞生以来,地壳就在不停地运动,导致地表陆地被海水淹没,这就是说,地壳发生了变化。

(板书:地壳变化)(2)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地壳发生变化的资料。

(3)教师点拨:地壳发生变化是化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提示:句段的理解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的就先解决,不能的先存疑,留待阅读学习时解决。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琥珀》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琥珀》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琥珀》优质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教授的是《琥珀》这篇文章,通过讲述琥珀的来历、特点及制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琥珀这种矿物,并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珍贵物质的认识。

同时,通过琥珀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祖国自然地理的热爱,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琥珀的来源、性质,掌握琥珀的制作方法及用途。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感知和逻辑能力进行探究。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激发学生对矿物和地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琥珀的特点、制作方法及用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独特性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琥珀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形式展示琥珀,引起学生对琥珀的兴趣,让学生猜测琥珀的来源和特点。

2. 学习琥珀的制作方法•介绍琥珀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讲解琥珀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琥珀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3. 探究琥珀的性质•指导学生用手摸琥珀的表面,了解琥珀的质地和光泽。

•通过实验展示琥珀在阳光下的折射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琥珀的神奇之处。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琥珀的用途及价值,鼓励学生就琥珀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想象和探讨。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继续探索琥珀的相关知识,可以进行调查研究或撰写小结,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琥珀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但在琥珀的性质和用途方面理解还有待加强。

教学中我可以加入更多案例分析和生活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优质教案,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深入的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琥珀的奥秘和价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感情和态度;–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品质;–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奇妙事物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1.通过琥珀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琥珀”是如何形成的;2.培养学生对琥珀这一自然物质的独特感受,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5琥珀》的教材和课后习题;2.索引卡、彩色笔、教师准备的相关图片或实物;3.粘贴板、课堂展示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琥珀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对琥珀的了解和想法。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5琥珀》,让学生跟读;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并展开讨论。

3. 激发思维1.提问:你们为什么觉得琥珀会成为一种宝石?请谈谈你们的想法;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写一段关于琥珀的小段落。

4. 巩固与拓展1.完成课后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或观察,写一篇关于“宝石”的文章。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琥珀这一独特的自然物质,引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2.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思维开阔,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3.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宝石的成因和特点,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

这是关于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题。

2.能够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的善良与勇敢。

3.能够运用合适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及主题。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

3.朗读训练,提高语音语调。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2.理解课文难词及生词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课(30分钟)1.听课文录音,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变化。

2.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学生跟读。

3.分组讨论,梳理故事主题及人物形象。

3. 拓展(15分钟)1.配合图片讨论宝玉的形象特点。

2.学生表演课文片段,体会人物情感。

3.听取学生对琥珀的理解并进行引导讨论。

4. 练习(20分钟)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练习。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提升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创作关于琥珀的小故事。

5.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故事主题和人物情感。

五、作业布置1.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宠物或朋友的小故事。

2.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故事主题•人物形象•重点词语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理解更加深入,朗读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文本中找到思想和启示。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其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琥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解读】《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

文章从一块琥珀的几个特征出发,推测出几千万年来琥珀形成的过程,告诉读者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

故事内容严谨科学,语言生动优美,想象细腻真切,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优秀科学小品文。

细读《琥珀》一文,可以发现作为科学小品文在内容与语言表达上的两个特征。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准“晌午、火辣辣、拂拭、每餐、渗出、划动、怒吼”等词。

2.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识琥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王字旁其实是玉字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

琥珀就是一种珍贵的宝石。

2.你见过琥珀吗?(琥珀是松脂的化石)看,这就是琥珀(欣赏)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下你看到的琥珀。

(晶莹透明美丽高贵)二、了解琥珀,初步把握课文内容1.出示预学单中学生觉得难读的词,你会想到文中哪些事物?课件出示:晌午火辣辣渗出松脂拂拭挣扎划动美餐怒吼澎湃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词语,通过预习,能不能运用关键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3.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什么是琥珀?课文出示最后一自然段,你发现了琥珀的样子了么?4.你获取了哪些有效信息?(解决问题,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5.课件出示一段资料,读一读,你又对琥珀有什么了解?(可以查阅资料)三、深入研读,聚焦重点1.自由读课文,聚焦课文2--12自然段。

2.琥珀的形成离不开(太阳松树蜘蛛苍蝇大海)事物,再读。

3.运用关键词,讲述琥珀的形成。

4.同桌合作讲述琥珀形成过程。

5.课本资料袋出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获取主要信息。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琥珀》的内容,感受琥珀的特点与美丽。

2.掌握生字词:琥珀、蜜蜂、盆地、胆小。

3.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

二、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的制作过程。

2.掌握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

2.琥珀与蜜蜂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课文《琥珀》教材及教辅资料。

2.粉笔、黑板。

3.班级学生个人琥珀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课的导入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二、教学1.朗读课文《琥珀》,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

2.解释生字词:琥珀、蜜蜂、盆地、胆小。

3.分组让学生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三、操练1.学生个人琥珀手工制作,加深对琥珀的理解。

2.请学生结合手工制作过程,再次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

四、总结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琥珀手工作品,并共同总结琥珀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同时掌握生字词的拼写及意义。

通过学生的手工制作,促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琥珀的制作过程,增强对课文的印象。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但在操练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在此次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对琥珀的兴趣,同时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琥珀的制作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琥珀》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琥珀》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琥珀》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琥珀的故事,通过描述琥珀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奇妙现象,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学习课文语言和拓展科学知识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奇妙的大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

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如“琥珀”、“松脂”等产生困惑,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一些科学知识如琥珀的形成过程有一定的疑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运用想象和推理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对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以便于教学演示。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方便学生跟读和理解课文。

3.科学知识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科学知识资料,以便于为学生解答疑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琥珀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琥珀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琥珀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古生物学家贾兰坡先生所写,课文描绘了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琥珀中保存的古老生物,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想象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所属的第二单元主题为“自然奥秘”,旨在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自然科学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科学概念和专业术语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和术语。

此外,学生对琥珀的了解可能局限于一些浅显的知识,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的科学价值;学会生字词,能正确理解并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的科学价值;学会生字词,能正确理解并运用。

2.教学难点: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科学术语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琥珀的外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边听边跟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

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

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

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晌(shǎng)午
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

(“拭”字不要多撇。

“餐”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五笔写成。

)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
预设:(1)那只苍蝇和蜘蛛当时在干什么?(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琥珀里的?(3)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写的是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被发现的,同时讲述了这块琥珀的价值。

)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形态和价值。

四、布置作业。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2.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同桌互相交流琥珀形成的过程。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二、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推测的合理性。

1.这块琥珀的形成始于几千万年前,作者是怎样知道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测)
出示句子: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推测,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作者根据这块琥珀作了哪些推测呢?你觉得这些推测科学合理吗?说出自己的理由。

(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

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天气非常炎热,气温越来越高。

)
请你读出气温的不同。

作者为什么推测天气很热?(因为只有天热,松树才会渗出大滴的松脂并不断滴下。

)
(2)松脂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请大家朗读第3~8自然段的内容,推测作者描写的小苍蝇和蜘蛛是什么样子的。

①小苍蝇很快乐。

(从“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可以想象到小苍蝇很快乐。

)
出示句子: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读出小苍蝇的快乐。

②小苍蝇停在松树上很放松。

(从“伸”“掸”“拂拭”这几个词,可以体会到小苍蝇很放松。

)
出示句子: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读出小苍蝇的放松。

③蜘蛛小心翼翼,很谨慎。

(“小心”一词,写出蜘蛛偷偷摸摸的样子。

)
出示句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读出蜘蛛的偷偷摸摸和小苍蝇面临的危险。

小苍蝇想好好地歇歇,蜘蛛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这个大祸就是——落下的一大滴松脂!它“刚好”落在树干上,把小苍蝇和蜘蛛包在里头,这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3)松脂继续滴下来。

一大滴松脂能形成松脂球吗?(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小家伙拼命挣扎,说不定还能挣扎出来。

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即使形成球,如果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
(4)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出示句子: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说明时间长)
出示句子: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

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说明时间漫长,沧海桑田,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
三、拓展延伸。

1.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到科学合理地推测的?(观察仔细,推测有据。

)
2.请你用“因为……所以……”来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

(因为这块琥珀是在海滩上发现的,而松脂只能在树林里产生,所以这里经历过剧烈的地壳运动。

因为要形成琥珀必须要有松树或柏树,所以在作者想象中,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

因为琥珀要有松树渗出的松脂,所以作者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

因为琥珀里有苍蝇和蜘蛛,所以证明远古时候就有苍蝇和蜘蛛了。

)
3.如果让你来推测,你会怎样描写小苍蝇和蜘蛛被松脂包裹住的过程?(在一片长满了松树的森林里,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风吹来,蜘蛛被风吹了下来,被树枝上的松脂粘住了脚。

松脂特有的香味引来了一只苍蝇,它好奇地飞到松脂旁,想尝尝松脂的味道。

一大滴松脂突然掉了下来,正好把蜘蛛和苍蝇包在一起,形成一个松脂球。

经过地质变化,几千万年以后,松脂球变成了化石,就形成了琥珀。

)
琥珀
形成松脂球:阳光、松脂、苍蝇、蜘蛛
变为化石: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1.抓住重点。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通过梳理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以及分析作者推测的依据,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

2.注重培养想象力。

在理解了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之后,再来自己推测小苍蝇和蜘蛛被包住的过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测能力。

3.注重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品读,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通过练习说话来积累语言,培养表达能力。

无论是读还是说,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