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主旨的探究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和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2. 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技巧,能够有效地提取和理解记叙文中的信息。

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记叙文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2. 记叙文的阅读技巧: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浏览和精读记叙文,如何提取和理解记叙文中的关键信息。

3.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不同类型的记叙文供学生阅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教授记叙文的阅读技巧。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任务驱动法: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践所学的阅读技巧。

4.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计划:1. 第1周: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2. 第2周:教授记叙文的阅读技巧,如何提取和理解记叙文中的关键信息。

3. 第3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 第4周:提供不同类型的记叙文供学生阅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5. 第5周: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记叙文探究主旨教案

记叙文探究主旨教案

记叙文探究主旨教学目标:1.从例文中总结出探究文章主旨角度及方法。

2.学会探究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篇文章的主旨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是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

如果说一篇文章的内容解决写了什么,主旨就是解决为什么写?比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事?为什么要写这些物?为什么要写这些景?主旨是文章的灵魂,请你们说说主旨运用到在记叙文哪些考点中?1、依据主旨探究题目2、依据主旨探究段落作用3、依据主旨探究人物4、依据主旨探究语言那主旨在记叙文中有哪些出题类型呢?二、出示考点考题:记叙文考点考题,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探究主旨呢?出示概括为四个字:情、理、义、趣。

好,我们从近三周的考试中探究文章的主旨的角度,并探究概括主旨的方法。

三、试题回顾;1、《母亲养蜗牛》周考一2016河南中招2、《唯有垂柳杨管别离》周考二2017河南中招3、《时光给我们宽容》周考三(2015秋社旗中考总结记叙文主旨探究的方法1、标题分析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

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文章的主旨。

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题目就能告诉读者如下初步信息:这篇文章是写来赞美白杨的。

故通过对标题的分析能初步确定文章主题。

2、要句分析法。

3、内容分析法。

概括大意,总结主旨。

4、形象分析法。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概括主旨。

5、背景分析法。

一些文章的写作会有时代的烙印,可从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入手来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比如鲁迅的文章的解读就需要去体会他所处的时代。

四、畅谈收获:记叙文探究主旨的角度及方法好,既然掌握了方法,那我们就试一下,看谁掌握的扎实,找的又快又好。

五、牛刀小试:见学案。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提高学生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2)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4.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与分析5. 记叙文中的情节安排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1)记叙文中人物描写与分析;(2)记叙文中情节安排与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篇精彩的记叙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记叙文,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 课堂讲解: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4.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记叙文,讲解人物描写与情节安排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篇记叙文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

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主旨的探究教案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主旨的探究教案设计

把握记叙文之主旨的探究
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阅读记叙文文章,了解主要故事情节。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人物、情节、环境,体会文章主旨。

2、中招考点:
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主旨探究考点)”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如:2013河南《放学》第11小题,分值4分,2014河南《看自行车的女人》第10小题,分值4分,2016河南《母亲养蜗牛》第11小题,分值4分。

本节主要讲记叙文之主旨的探究。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已有所了解,能根据文章内容了解主要情节,但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不太到位,对此类题的答题思路掌握的也不太好。

二、复习目标:
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的主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正课
四、小结:
答题技巧:
(1)归纳主旨:
下面是各类文章表达中心思想的一般句式:
a.本文记叙了----表达了(赞颂了)----精神(品质)(批判了----)(写人、记事类)
b.本文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类)
c.本文通过----故事,说明(告诉)了---道理。

(寓言、童话类)
(2)谈感悟及收获:先把握好中心,然后将其升华或深化,或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结合现实谈一谈重要性、必要性等。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主题、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的分析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记叙文阅读获取信息、提炼观点、发表见解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记叙文阅读技巧,提升阅读速度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记叙文的要素:主题、情节、人物、环境3. 记叙文阅读技巧:快速阅读、细致阅读、批判性阅读4. 记叙文阅读实践:短文分析、主旨提炼、观点发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要素和阅读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文阅读方法。

3. 实践训练法:布置记叙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记叙文阅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促进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第3-4课时:分析记叙文的要素3. 第5-6课时:教授记叙文阅读技巧4. 第7-8课时:进行记叙文阅读实践5. 第9-10课时:讲评记叙文阅读练习6. 第11-12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记叙文阅读交流与讨论7. 第13-14课时:总结回顾,查漏补缺8. 第15课时:布置课后记叙文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记叙文概念、要素和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2. 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记叙文阅读技巧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表达能力。

4. 课后任务: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基本概念与特点记叙文要素的分析方法记叙文阅读技巧的运用记叙文阅读实践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记叙文深层含义的解读批判性思维在记叙文阅读中的应用快速阅读与细致阅读的平衡七、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初中生水平的记叙文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教学卡片等。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赏析语言教案设计.doc_PDF压缩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赏析语言教案设计.doc_PDF压缩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赏析语言教案设计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中招考点: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语句赏析,加点词语表达的好处等,如:2013河南《放学》第9小题等,2010年河南《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第10小题。

本节主要如何语言赏析。

3、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语言的赏析已有所了解,能找出文章中精彩语句,但不会对精彩语句进行点评,答题思路不清。

二、复习目标: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语言赏析,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正课复习目标教学活动两类结构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语言赏析,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一、考察的角度与方式主要有1、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2、赏析修辞3、赏析细节描写4、以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二、请同学们默读并思考下面三个考题,说出有关语言赏析的常考题型,并试着总结做题方法。

(一)2014河南《看自行车的女人》《河南中考》第137页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分)(二)2013河南《放学》品读第7-11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分)(三)2100年河南中考《漓江情韵》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解析下列试题,总结答题思路。

(一)2014河南《看自行车的女人》《河南中考》第137页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分)参考答案: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

(1分)“旧迷彩服”1、从文中指“老式旧布鞋”“脚面晒得很黑”写出了她衣服的廉价、穿着的过时、工作的辛苦。

或:“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写出了她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惊恐。

‘教案’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教案’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交代及主题的突出。

2. 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如抓取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发展等。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记叙文。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速度和答题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记叙文,并准确答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记叙文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

2.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阅读心得和分析方法。

3. 采用练习法,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和模拟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2. 收集一些典型的记叙文文章,用于分析和讲解。

3. 准备教学PPT,包括记叙文的特点、阅读方法等要点。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交代,以及主题的突出。

3. 阅读方法指导:教授抓取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发展等阅读方法。

4. 案例分析:通过对典型记叙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阅读一篇记叙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6. 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分析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提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记叙文阅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价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3.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记叙文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广度。

2. 推荐一些优秀的记叙文阅读平台或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记叙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 记叙文中的重要信息提取与筛选4. 记叙文阅读策略分享5. 经典记叙文阅读练习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故事引入记叙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练习分析记叙文的结构,提取、筛选关键信息。

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记叙文时使用的策略。

5. 练习:提供经典记叙文供学生练习阅读,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程度。

3.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一篇课外记叙文,运用所学策略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策略。

3. 练习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拓展阅读:推荐优秀记叙文作品,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阅读,提升素养。

七、记叙文阅读技巧1. 快速浏览:整体把握记叙文的大意,抓住文章的主题。

2. 细致阅读:关注记叙文中的细节,理解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要素。

3. 分析人物:关注人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4. 解读通过预判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的针对性。

八、课堂练习1. 片段阅读:让学生阅读记叙文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2.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测试,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2. 学会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描写,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答题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3. 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4.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

2. 难点:如何运用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深入理解记叙文主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分析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问题,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记叙文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记叙文的结构。

3. 讲解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

4.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教授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一篇记叙文,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答题能力。

七、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针对性训练和辅导。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和解答问题,提高课堂氛围。

八、教学拓展1. 推荐优秀记叙文作品,让学生课后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2. 组织记叙文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3. 结合语文学科其他教学内容,如诗歌、散文等,进行跨学科教学。

‘教案’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教案’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记叙文实例分析4. 记叙文练习题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讨论,让学生回顾已学的记叙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以及阅读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选取一篇记叙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

4.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以及对答案的准确性。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改进。

五、教学资源1. 记叙文阅读教材或辅导书2. 记叙文练习题库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教案示例:【引入】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散文、小说等文体的阅读方法,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文体——记叙文。

请大家回顾一下,记叙文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呢?【讲解】1. 时间性:记叙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2. 情节性: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的发展变化,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3. 人物描写:记叙文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感状态。

4. 环境描写:记叙文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氛围,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实例分析】师:现在请大家阅读这篇记叙文《难忘的一件事》,大家边阅读边思考,这篇文章符合记叙文的哪些特点呢?【练习】师:请大家完成这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题目是:这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件?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文章通过哪些人物和情节来展现这个事件?【教学评价】师:请大家谈谈自己对这篇记叙文的看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第一篇: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整体把握记叙类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中心、人物性格、主要事件等);2.能捕捉、筛选记叙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人、事、景、情等),概括信息要点;3.理解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体会隐含其中的思想感情;4.赏析记叙类文章中的精彩词句(描写句、修辞句、有表现力的词语等);5.分析解说关键句段及主要写法的作用;6.通过联想、想象、评价等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运用。

复习方法:明确考点;讲析典型题例,总结解题方法;练习、检查;反馈、提高。

复习课时: 6课时第二课时复习目标:能捕捉、筛选记叙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人、事、景、情等),概括信息要点教学过程:一、考点透视在记叙类文章中捕捉、筛选重要信息主要体现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的变化;事情某一发展阶段,如起因、结果或情节的发展过程等;景物的特点及变化;叙事的线索、顺序、人称的变换乃至指出哪一处是伏笔、照应等等。

在阅读记叙类文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信息,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也就是依据题目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存精,去次留主,说到底,就是要把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要点挑选出来。

二、讲析典型题例,总结解题方法(一)出示典型题例(二)学生阅读文章并答题,教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三)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讲析典型题例(四)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捕捉、筛选、概括记叙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可分三步走: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

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

具体而言就记叙文来说,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一般可以非常容易地从原文中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

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

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2. 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答题技巧和得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形式和常见特点。

2. 记叙文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快速捕捉文章主题、理解情节发展、分析人物形象等方法。

3. 情节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的起承转合,理解记叙文的情节结构和作用。

4. 人物分析:教授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5. 环境分析:指导学生识别记叙文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记叙文阅读方法的应用。

2. 难点:情节、人物、环境的分析,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情节、人物、环境的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 练习法:提供中考真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讲解记叙文阅读方法。

2. 第二课时:分析记叙文的情节,理解情节的作用和意义。

3. 第三课时:分析记叙文的人物,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4. 第四课时:分析记叙文的环境,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5. 第五课时:批判性思维训练,提高答题技巧和得分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实例演示:通过分析具体的记叙文例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和分析方法。

3. 练习反馈:定期进行阅读练习,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和改正阅读中的误区。

4. 策略指导:教授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记叙文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

七、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记叙文,了解作者背景和文章大意。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能够准确判断记叙文。

2. 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提高阅读成绩。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a. 记叙文的定义b. 记叙文的特点: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叙述2.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a. 快速浏览,把握文章大意b. 细读重要段落,理解人物、事件、地点等关键信息c. 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d. 关注文章、开头、结尾,寻找答题线索3.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a. 人物描写题b. 事件概括题c. 观点态度题d. 细节理解题e. 推理判断题4. 记叙文阅读训练实例分析a. 选取中考真题,进行实例分析b.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解题步骤展示c. 分析错误选项,总结答题规律5. 记叙文阅读巩固练习a.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b.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进行讲解和解答c. 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针对性辅导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记叙文阅读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 利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记叙文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3. 中考真题模拟,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内容6. 记叙文中的重要概念与术语理解a. 叙述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b. 叙述手法:顺叙、倒叙、插叙、平叙c. 描写手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7. 记叙文中的人物分析a. 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区分b. 人物性格的分析与归纳c. 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与评价8. 记叙文中的事件与情节分析a. 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理解b. 情节的转折点及其作用c. 事件与情节的内在联系和主题的体现9. 记叙文的背景与主题分析a. 社会背景与时代背景对记叙文的影响b. 记叙文中的隐含主题与显性主题c. 主题的深化与延伸十、教学评价10.1 课堂讨论与问答,评估学生对记叙文概念与术语的理解程度。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教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教案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人物形象一、确定复习目的根据1、课程标准(1)、在通读课文根底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意义和作用。

(2)、观赏文学作品,有自己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体验;品尝作品中富于表现力语言。

2、中招考点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试题来看,考察学问点主要“(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是一个怎样人物?(3).×××有哪些优秀品质?(4).请用最简洁词语概括“××”形象内在特点;如:2011河南《漓江情韵》第12题,分值4分;2012河南中考《桥在水上》第11小题,分值4分;2015河南《滴水之恩》第9题,分值4分.3、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能简洁概括人物形象了,但缺少从全文考虑一个人整体形象,有时概括不全面,不知道结合文章内容去分析,对此类题答题思路与方法驾驭不好。

二、复习目的通过视察和解析记叙文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试题,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正课2、详细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留意以下几个方面:(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最能表达人物特性特征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描写,并深化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文学作品中人物,都是在特定环境下活动。

这里说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是指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衬托人物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外因。

结合详细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重要一环。

(3)、分析情节开展,概括人物性格。

情节原来就是人物行为和活动过来描写,也可以通过小说中人物眼睛去视察。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3)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2)运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快速捕捉记叙文信息的能力;(3)采用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记叙文的主题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激发阅读热情;(2)培养学生尊重作者,珍惜文字的价值观;(3)通过记叙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美好情感,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介绍记叙文的定义;(2)分析记叙文的特点:真实性、生动性、完整性等。

2.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1)叙事方法:顺叙、倒叙、插叙等;(2)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4)情感表达: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3)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在实际文本中的运用;(2)学生独立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激发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课堂讲解:(1)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3)运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快速捕捉记叙文信息的能力。

3. 课堂练习:(1)学生阅读指定记叙文,理解文意;(2)学生分析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3)学生评价记叙文的优点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记叙文,锻炼写作能力。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常见的表达方式。

2. 学会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大意。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记叙文。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的表达方式。

2. 记叙文的情节分析:学习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发展、冲突和高潮等要素。

3. 记叙文的人物分析:学习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人物关系等要素。

4. 记叙文的环境分析:学习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要素。

5. 记叙文的主题理解:学习如何理解和概括记叙文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情节分析、人物分析、环境分析和主题理解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记叙文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引起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情节分析、人物分析、环境分析和主题理解等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记叙文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5. 总结知识点: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改进意见。

六、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学习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如悬念、抑扬顿挫、对比等。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记叙顺序及作用教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记叙顺序及作用教案
记叙文——记叙依次及作用
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构造”
记叙文——记叙依次及作用(复习课)
一.复习目的确定根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在阅读课文根底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因为任何事情都是在肯定时间、肯定地点发生和开展,所以我们在阅读记叙文时要把握文章记叙依次并体会它作用。
2.中招考点:
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记叙依次考点)”试题来看,主要对该学问点考察,干脆或间接考试题常有。如:河南2015《滴水之恩》第一题按依次概括故事。
①从家返回途中,躺在卧铺上,她翻开没看完书,书签静静地夹在那里。拿下书签刚想夹在书后面,突然发觉书签上有几行字。她一愣,随及心底涌起宏大感动。。。。。。回到自己所在城市那个晚上,她找出保藏了二十年那些书签,一一摆放在眼前,静静地看,仿佛一道爱桥梁,从自己心开场,延长向那个遥远人儿心里。
第二题:请说明本文属于哪种记叙依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倒叙及其作用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惹事。
倒叙作用:(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爱好。
(2)避开叙事平板单调(平铺直叙)增加文章生动性、可续性。
例如:朱自清——《背影》
运用倒叙,开篇点题,用最难忘是父亲“背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绵绵情思。然后再细致叙写父亲背影,抒发了剧烈感情,使文章有波澜,避开平铺直叙。
例如:牛汉《我第一本书》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和二黄毛命运。
运用依次,要留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简单出现罗列现象。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务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局部提早外,其他仍是依次方法。
运用插叙肯定要听从表达中心思想须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当堂训练
【2016开封一模】 《爱是岁月书签》摘自《五年中考,三年模拟》P177,

【中小学资料】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线索的作用教案设计

【中小学资料】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线索的作用教案设计

记叙文的线索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中招考点: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记叙文的线索考点)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在把握记叙文的线索及作用的基础上补填情节、概括事件和说出题目的作用,如:2016河南中考《母亲养蜗牛》第8小题,分值4分,2014河南中考《看自行车的女人》第7小题,分值4分。

本节主要讲记叙文的线索。

3、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的线索已有所了解,能根据具体文章找出线索并能够说出其作用,但是记叙文的考察中没有出现单纯考线索及作用的试题,而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总体把握,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补填情节、概括事件和说出题目的作用,从而达到考察线索的目的。

学生对此类题题型把握不准,答题思路掌握的也不太好。

二、复习目标: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的线索题,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①,波澜顿起。

蜗牛逐渐长大,)②,波澜又起1)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或概括了老葛平时守桥,附:守桥葛俊康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

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就被惊呆了。

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的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

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

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

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

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

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

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

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

"说完,就往石桥下冲。

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

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目标: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规律,能独立、准确地阅读篇幅较长的记叙文体,能基本把握其阅读方法。

重点:记叙文的基本常识、阅读的基本题型及基本解答方法。

安排:一教时教程:一、导入:二、记叙文的基本知识:按一般文章体裁来分文章可分为记叙文(其中含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1 记叙文的种类:一般分记事为主的、记人为主的、写景为主的三种。

2 线索: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的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

其安排有(1)以时空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或人的感情等)、一事、一物为线索(一般贯穿文章的始终)。

如《藤野先生》明线为对藤野先生的崇敬的怀念,暗线为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3 记叙文的“六要素”:(略) 4 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1)叙述: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人物的经历、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进展、环境的摆设等。

常与描写交错使用。

叙述的手法(或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2)描写(见考标28页)对人物、事件、环境等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3)议论:对人或事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评价。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人或事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寄情于人、事、物中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两种。

三、小说的基本知识:文学作品可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等。

(1)“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情节的发展过程:(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环境可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4)小说的分类: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及小小说。

(5)小说的人物是作者虚构的。

四、散文:(1)按表达方式的侧重点的不同可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2)特点:形散而形不散(或形散神凝)。

【教育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主旨的探究公开课教案设计0

【教育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主旨的探究公开课教案设计0

把握记叙文之主旨的探究
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阅读记叙文文章,了解主要故事情节。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人物、情节、环境,体会文章主旨。

2、中招考点:
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主旨探究考点)”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如:2013河南《放学》第11小题,分值4分,2014河南《看自行车的女人》第10小题,分值4分,2016河南《母亲养蜗牛》第11小题,分值4分。

本节主要讲记叙文之主旨的探究。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已有所了解,能根据文章内容了解主要情节,但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不太到位,对此类题的答题思路掌握的也不太好。

二、复习目标:
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的主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正课
四、小结:
答题技巧:
(1)归纳主旨:
下面是各类文章表达中心思想的一般句式:
a.本文记叙了----表达了(赞颂了)----精神(品质)(批判了----)(写人、记事类)
b.本文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类)
c.本文通过----故事,说明(告诉)了---道理。

(寓言、童话类)
(2)谈感悟及收获:先把握好中心,然后将其升华或深化,或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结合现实谈一谈重要性、必要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记叙文之主旨的探究
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阅读记叙文文章,了解主要故事情节。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人物、情节、环境,体会文章主旨。

2、中招考点:
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主旨探究考点)”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如:2013河南《放学》第11小题,分值4分,2014河南《看自行车的女人》第10小题,分值4分,2016河南《母亲养蜗牛》第11小题,分值4分。

本节主要讲记叙文之主旨的探究。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已有所了解,能根据文章内容了解主要情节,但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不太到位,对此类题的答题思路掌握的也不太好。

二、复习目标:
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的主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正课
四、小结:
答题技巧:
(1)归纳主旨:
下面是各类文章表达中心思想的一般句式:
a.本文记叙了表达了(赞颂了)精神(品质)(批判了)(写人、记事类)
b.本文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类)
c.本文通过故事,说明(告诉)了道理。

(寓言、童话类)
(2)谈感悟及收获:先把握好中心,然后将其升华或深化,或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结合现实谈一谈重要性、必要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