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三物理高三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材分析.docx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能和动能定理》.doc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能和动能定理》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内容,此内容为本节的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动能和动能定理等两部分,属于掌握的范围,是在学习了"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的基础上的知识。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动能的概念,可结合初中学习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及动能定理的涵义。
动能定理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
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概念,能进行相关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2、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2)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学生从中领略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将详讲动能和动能定理,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动能定理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之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对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的清楚认识,知道不论外力是否为恒力,也不论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动能定理都成立,是本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要突破学生思维上的这一难点,设计实验是关键。
分析例题之后,让学生做一道题,大家使用的方法不同,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比较方便、灵活。
三、说学法:学生在学习这一节时,对动能公式比较容易掌握,但是要真正意义上理解动能定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要真正地理解动能定理,必须要循序渐进,遵循教学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从生活中众多实例出发,通过分析、感受真正体验动能定理的内涵,此外,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动手操作等环节,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意义学习。
高三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材分析
高三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材分析高三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材分析考点18动能和动能定理考点名片考点细研究:本考点的命题要点有:(1)动能及动能定理;(2)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3)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多物体的运动问题。
其中考查到的如:2016年全国卷第20题、2016年浙江高考第18题、2016年天津高考第10题、2016年四川高考第1题、201年全国卷第17题、201年海南高考第4题、201年天津高考第10题、201年东高考第23题、201年浙江高考第23题、2014年福建高考第21题、2014年大纲全国卷第19题、2014年北京高考第22题等。
备考正能量:本考点内容命题题型非常全面,既有选择题、又有实验题、也有计算题,以中等试题难度为主。
常以生产、科技发展为命题背景,可与动力学结合,也可以与电磁学结合考查。
预计今后依然会延续这些特点。
一、基础与经典1.NBA篮球赛非常精彩,吸引了众多观众。
比赛中经常有这样的场面:在临终场01 s的时候,运动员把球投出且准确命中,获得比赛的胜利。
若运动员投篮过程中对篮球做功为,出手高度为h1,篮筐的高度为h2,球的质量为,空气阻力不计,则篮球进筐时的动能为() A.gh1+gh2-B.gh2-gh1-.+gh1-gh2 D.+gh2-gh1答案解析根据动能定理,球获得初动能E0的过程有=E0-0,球离开手到进筐时的过程有-g(h2-h1)=E-E0,得篮球进筐时的动能E=+gh1-gh2,只有选项正确。
2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块,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物块通过A点和B点的速度分别是vA和vB,物块由A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力F对物块做的功为()A.>v-vB.=v-v.=v-vD.由于F的方向未知,无法求出答案 B解析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v-v,故选项B正确。
3 质量为10 g的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沿x轴做直线运动,力随坐标x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_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7.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动能的定义式,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②.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②.对比分析动力学知识与动能定理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能定理的归纳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能的概念和表达式。
2、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具与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ppt课件、黑板、粉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通过本章第一节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复习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和动能的定义。
重力势能:mgh P =E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例如:跑动的人、下落的重物。
二、新课教学思考:物体的动能与哪些量有关?情景1:让滑块A 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木块B 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A 滑下时所处的高度越高,碰撞后B 运动的越远。
情景2: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光滑的导轨上同一高度滑下,与木块B 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滑块质量越大,碰撞后木块运动的越远。
师:根据以上两个情景,说明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且随着速度和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动能的表达式应该满足这样的特征。
另外,物体能量的变化一定伴随着力对物体做功,所以我们还是从力对物体做功来探究物体动能的表达式。
(一)动能的表达式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设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 ,速度由v 1增加到v 2,如图所示。
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力F 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用m 、v 1、v 2表示)。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a F =又根据运动学规律 al v v 22122=- 得av v l 22122-= 则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21222122212221212)(2mv mv v v m a v v ma Fl w -=-=-⋅== (1)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出,“221mv ”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物理量,它的特殊意义在于:①与力对物体做的功密切相关;②随着物体质量的增大、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高中物理_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的第一课时,是整个动能定理教学中基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这节课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动能的表达式,,即研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教材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并没有通过实验探究,而是以陈述事实的方式引入,这点学生不是很好理解,所以本节课可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来引出动能的表达式,直观,形象,更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新课导入如果把图片更换成视频,龙卷风和海啸的巨大威力同学们将更真切的体会到,汹涌的海浪和高速的气流其中蕴藏的的巨大能量不言而喻,省去凭空的想象,以及动能的相对性的理解和现象解释播放短视频,更有真实感而且刺激感官,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今后教学中这一点不容小觑。
关于本节课的领悟,教学结构整体的设计还是比较到位的,也反映了自己对知识的把握和教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但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板书的设计与书写。
总之,本节课按照新课标准,着重体现了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物理思想与学习方法的教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优化课堂教学,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
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某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就对应着某种形式能量的变化。
在本章第一节“追寻守恒量”中,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也知道了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进一步明确了:物体的速度、质量越大,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加之前一节通过实验探究已经得出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是W∝v2(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所以学生到此已经具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基础,已有的认知经验就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思索物体动能的表达式和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从而为接下来的探究教学提供有效条件。
通过类比前面两种形式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方法,即通过研究力做功去认识能量得出能量表达式,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太大的障碍,更会水到渠成。
高中物理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七章第7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7节动能和动能定理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计算式.2.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2)教学重点动能定理及其应用.(3)教学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4)教学建议本节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同时考虑到初中已经学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容易接受.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清楚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较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解题的不同点:即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由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有时比较方便.导入一:师:在前几节我们学过,当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时候一定对应于某种能量形式的变化,例如重力做功对应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弹力做功对应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本节来探究寻找动能的表达式.在本章“1.追寻守恒量”中,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大家先猜想一下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生:应该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我们现在通过实验粗略验证一下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什么样的关系.(实验演示或举例说明)让滑块A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静止的木块月相碰,推动木块做功.师: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什么现象?生: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高度大时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师:说明什么问题?生:高度越大,滑到底端时速度越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大,对外做功的本领越强,说明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越多.师:让质量不同的木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看到什么现象?生:让质量不同的木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看到: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师:说明什么问题?生:相同的高度滑下,具有的末速度是相同的(可在物体后面连接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验证),之所以对外做功的本领不同,是因为物体的质量不同,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越强,也就是说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越多.师:那么把这个问题总结一下,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导入二:教师活动:通过上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那么物体的动能应该怎样表达?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介绍《动能和动能定理》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7节内容,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
教材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基本关系。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概念及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及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3)掌握运用动能定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及解题步骤。
2、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归纳总结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及步骤。
难点:熟练运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的力学问题。
二、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1、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具备了处理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
2、初中学段已经对动能有了初步了解,对功和能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3、通过三年多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执教本课内容时,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推理、探究、归纳、讨论学法:以探究性学习和学生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初中和本章第一节《追寻守恒量》中,我们已经清楚: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一)演示实验1、介绍实验装置:让小球A从光滑的斜面上滑下,与木块B相碰粘在一起,推动木块做功。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通用4篇)《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篇1课题动能动能定理教材内容的地位动能定理是功能关系的重要体现,是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因此是本章的重中之重。
在整个经典物理学中,动能定理又与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并称为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支柱。
也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因此学好动能定理对每个学生都尤为重要。
--思路导入新课──探究动能的相关因素(定性)──探究功与动能的关系(推理、演绎)──验证功和能的关系──巩固动能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
3.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处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探究和验证过程中掌握观察、总结、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3.经历科学规律探究的过程、认识探究的意义、尝试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演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探究验证培养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3.用简单仪器验证复杂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不畏艰辛敢于进取的精神。
4.领略自然的奇妙和谐,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
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演示实验的分析。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动能有了感性认识,在高中要定量分析。
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到定量。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通过前几节的学习,了解了功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了解了功能关系。
对物体做的功与其动能的具体关系还不清楚,这就是本节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式启发式、探究式、习题教学法、类比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仪器斜面、物块、刻度尺、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验证动能定理--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动能的概念动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动能和做功的关系。
[赏析]动能定理说课稿
[赏析]动能定理说课稿《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案例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七节的内容~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程序、课堂评价、板书设计和课后反思六个纬度作如下汇报:一、教材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
从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上~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义~2并深化理解第五节探究性实验中形成的结论, W,v通过例题,的分析~理解恒力作用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优越于牛顿运动定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和整合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计算~在例题,后~要补充合力功和曲线运动中变力功的相关计算, 通过例题,的探究~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初步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角度认识功。
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在尝试解决程序性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律。
1.教学地位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功和动能概念已经有了相关的认识~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2W,v到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将本节课设计成一堂理论探究课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为通过“动能定理”的学习~深化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在解释功能关系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为此设计如下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WW3(深化性理解的物理含义~区别共点力作用与多方物理过程下的表述形式,合合,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能和动能定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动能定理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它不仅揭示了功和能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它是功能关系的具体体现,也是后续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能量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功和能的关系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他们在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然而,高中生的思维已经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探究、理论推导等方式来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知道动能的表达式及单位。
(2)理解动能定理的内容,能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运用动能定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动能定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和表达式。
(2)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2、教学难点(1)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2)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材分析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材分析(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体现了物体对外做功本领的大小.2.表达式(1)推导:图5-7-1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速度增加 设某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 ,速度由v 1增加到v 2,如图5-7-1所示.这个过程中力F 做的功W =Fl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而v 22-v 12=2al ,即 l =av v 22122- 把F 、l 的表达式代入W =Fl ,可得F 做的功W =av v ma 22122)-( 也就是W =21mv 22-21mv 12 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出,“21mv 2”很可能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物理量.因为这个量在过程终了时和过程开始时的差正好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所以“21mv 2”应该就是我们寻找的动能表达式.上节的探究已经表明,力对初速度为零的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这也验证了我们的想法.(2)表达式:质量为m 的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的动能是E k =21mv 2. (3)单位:在SI 中的单位是焦耳(J )1 kg ·m 2/s 2=1 N ·m=1 J(4)是标量,无方向,无负值,且动能是状态量.(5)动能具有相对性,其值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二)动能定理1.推导:在上面推导得出动能的表达式后,前面设计的物理情景中恒力做的功W =21mv 22-21mv 12可写为:W =E k2-E k1 其中E k2表示该过程的末动能21mv 22,E k1表示该过程的初动能21mv 12.这个关系即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表达式W =E k2-E k1或写为:W =21mv 22-21mv 123.内容(语言表述)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4.说明:(1)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动能定理中的W即为合力做的功,它等于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2)本书中,动能定理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并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当物体受变力作用或做曲线运动时,我们仍可采用过去的方法,把过程分解成许多小段,认为物体在每小段运动中受到的是恒力,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这样也能得到动能定理.正因为动能定理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的情况,所以在解决一些实际的力学问题时,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因为功、动能的计算均与参考系有关,所以动能定理使用时十分强调各物理量选用同一参考系,无特殊说明,一般统一取地面为参考系.。
高中物理_《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课方案:1、对于动能的表达式的设计演示实验,让不一样质量的小球一起样的速度碰撞同一小车,察看小车的运动距离,以及让同一小球以不一样的速度去碰撞同一小车,察看小车运动的距离,经过上述实验,让学生总结并领会到影响动能的要素有质量和速度两个要素。
而后,类比重力势能的推导过程,运用功是能量转变的量度,从协力的功的角度去推导动能的表达式。
2、对于动能定理的设计是从功是能量转变的量度,在推导动能表达式的过程中,已经获取了协力功与动能的关系,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此处的功是协力的功,在设计推导的过程中,将水平面由圆滑变形到有摩擦力的状况,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动能的变化是与协力的功联系在一起的。
《动能和动能定理》学情剖析: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动能的观点 , 在本章第一节“找寻守恒量”中又进一步学习了动能的观点。
学生固然已经知道了动能的观点,研究了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但没有学习动能的表达式。
在本节课的教课中,需要第一联合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和运动学知识推导得出做功与动能变化的表达式,在这个基础上以及教师指引下,学生应从表达式中抽象出动能的观点,而高一学生的思想正处于从形象思想向抽象思想转变,抽象思想水平还比较低,所以抽象出动能表达式是教课的难点。
《动能和动能定理》成效剖析: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以及评测,学生对动能的观点理解的很到位,成效不错;对于动能定理的应用,基础性的问题掌握比较好,能娴熟应用功能关系来解决实质问题,个别学生仍是对协力的功这一点掌握不够坚固。
对于多过程问题,是个难点,在研究过程的选用上,部分学生仍是不可以优先选用全程这个简短的过程来解决问题。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材剖析:动能定理是力学中反应力的作用成效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
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本部分内容安排在共同必修模块 2 的“机械能和能源”部分。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运用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节以前,特意安排了“研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为学习动能、动能定理确立了基础。
最新整理高一物理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docx
最新整理高一物理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一、教材分析:动能定理是本章教学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
动能定理是一条适用范围很广的物理定理,但教材在推导这一定理时,由一个恒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变化,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然后逐步扩大几个力做功和变力做功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
这个梯度是很大的,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动能定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寻找物体动能的变化与那些力做功相对应。
二、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符号和表达式和符号,理解动能的概念,利用动能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表述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3、深化性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含义,区别共点力作用与多物理过程下动能定理的表述(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学公式推导动能定理2、理解恒力作用下牛顿运动定律与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异同点,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物理学中定性分析与定量表述的关系,学会用数学语言推理的简洁美。
2、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会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与适用范围,会利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通过上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功与速度变化的平方成正比。
问:动能具体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二)动能表达式的推导1、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所以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2、例;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受到的拉力为F,经过位移为X后速度变为V2.。
根据以上,可以列出的表达式:3、动能1.定义:_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式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⑴状态物理量→能量状态;→机械运动状态;⑵标量性:大小,无负值;(三)动能定理1、表达式:2、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该变量。
高中物理_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不同的功量度的是不同能量的变化。
这种基本观点和方法可以迁移到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学习中。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动能与动能定理内容的要求是“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
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本节课要求学生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能根据动能定理计算功或动能及其变化等。
动能定理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要求学生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比如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访问有关部门,收集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关系的数据,尝试用动能定理进行解释等。
人教版教材中,在“动能和动能定理”一节前安排了“追寻守恒量、功、功率、重力势能、探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等内容,特别是“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内容又是后面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等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是高中力学教学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影响动能的含义、动能大小的相关因素,但不知道动能大小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学生虽然已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但并不清楚动能的变化究竟与力做的功来有什么具体的关系。
由于本节内容对动能、动能定理的认识是从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计算,又伴随着理论探究,用一节课的时间学习一个概念,掌握一个定律,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2.理解动能定理。
【过程与方法】1.经历得出动能定理的理论探究过程;2.在具体实例的应用比较中,体验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动能概念与动能定理教学难点:理论探究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教学流程复习旧知→提出问题→理论探究→猜想类比→寻找规律→归纳总结→应用创新●教学过程一、通过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观看视频,请学生回忆初中物理学习过的动能的含义。
高中物理_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力图在教学中营造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创设更多的机会,也为教学活动中的“生成”搭建舞台。
其设计特色有二,其一,密切联系实际,从特殊简单问题到一般较复杂问题的循序渐进的研究;其二,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然的自主探索,推理,师生互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材分析:1.内容:《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二的第七章的第7节内容。
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某个力对物体做功就一定对应着某种能量的变化。
而在初二学生已知道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动能。
那么,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本节要研究的内容。
2.作用:本节内容是上一节内容的一个延伸,也是下一节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具有承前启后作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深化了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有了进一步地理解。
拓展了求功的思路并为用功能关系处理问题打开了思维通道。
作为力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的应用更是贯穿于以后的很多章节。
由于动能定理适用于恒力、变力做功,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必须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好它。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动能的概念,并知道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而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知道能量的转化可以通过力做功来实现,这为“动能”“动能定理”的推导埋下了伏笔。
但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再加上他们数学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较弱,所以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
四、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动能的符号、单位和表达式,会根据动能的表达式计算物体的动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三物理高三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材分析高三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材分析考点18动能和动能定理考点名片考点细研究:本考点的命题要点有:(1)动能及动能定理;(2)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3)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多物体的运动问题。
其中考查到的如:全国卷第20题、浙江高考第18题、天津高考第10题、四川高考第1题、全国卷第17题、海南高考第4题、天津高考第10题、山东高考第23题、浙江高考第23题、福建高考第21题、大纲全国卷第19题、北京高考第22题等。
备考正能量:本考点内容命题题型非常全面,既有选择题、又有实验题、也有计算题,以中等试题难度为主。
常以生产、科技发展为命题背景,可与动力学结合,也可以与电磁学结合考查。
预计今后依然会延续这些特点。
一、基础与经典1.NBA篮球赛非常精彩,吸引了众多观众。
比赛中经常有这样的场面:在临终场0.1s的时候,运动员把球投出且准确命中,获得比赛的胜利。
若运动员投篮过程中对篮球做功为W,出手高度为h1,篮筐的高度为h2,球的质量为m,空气阻力不计,则篮球进筐时的动能为()A.mgh1+mgh2-WB.mgh2-mgh1-WC.W+mgh1-mgh2D.W+mgh2-mgh1答案C解析根据动能定理,球获得初动能Ek0的过程有W=Ek0-0,球离开手到进筐时的过程有-mg(h2-h1)=Ek-Ek0,得篮球进筐时的动能Ek=W+mgh1-mgh2,只有选项C正确。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物块通过A点和B点的速度分别是vA和vB,物块由A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力F 对物块做的功W为()A.W》mv-mvB.W=mv-mvC.W=mv-mvD.由于F的方向未知,W无法求出答案B解析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W=mv-mv,故选项B正确。
3.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沿x轴做直线运动,力随坐标x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物体在x=0处,速度为1m/s,一切摩擦不计,则物体运动到x=16m处时,速度大小为()A.2m/sB.3m/sC.4m/sD.m/s答案B解析根据力F随x变化关系图象与横轴所夹图形面积表示功知,力F做功W =40J+20J-20J=40J。
由动能定理,W=mv2-mv,解得v=3m/s。
选项B正确。
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长木板,质量为M,在木板左端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f,给物块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L距离时,木板运动位移为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物块的动能为FLB.此时物块的动能为(F-Ff)LC.此时物块的动能为F(L+x)-FfLD.此时木板的动能为Ffx答案D解析考虑物块的动能,对物块列动能定理(F-Ff)(L+x)=mv2-0,所以A、B、C错误,对木板有:Ff·x=Mv2-0,故只有选项D正确。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地面H高处由静止释放,落到地面后继续陷入泥中h深度而停止,设小球受到空气阻力为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落地时动能等于mgHB.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中克服泥土阻力所做的功小于刚落到地面时的动能C.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mg(H+h)D.小球在泥土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mg(1+H/h)答案C解析小球下落高度为H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故其落地时的动能为(mg-f)H,选项A错误;设小球刚落地时的动能为Ek,小球在泥土中运动的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为W1,由动能定理得mgh-W1=0-Ek,解得W1=mgh+Ek,故选项B错误;若设全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功为W2,则mg(H+h)-W2=0,解得W2=mg(H+h),故选项C正确;若设小球在泥土中运动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F阻,则全程由动能定理得mg(H+h)-fH-F阻h=0,解得F阻=,故选项D 错误。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从山坡(粗糙)底部A 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h的坡顶B,获得的速度为v,A、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s,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重力所做的功是mghB.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是mv2C.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mv2+mghD.阻力对小车做的功是Fs-mv2-mgh答案B解析小车重力所做的功为-mgh,A错误。
由动能定理得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W=mv2,B正确。
根据动能定理Fs-mgh+Wf=mv2,其中Wf为负值,推力对小车做的功大于mv2+mgh,C错误。
阻力对小车做的功为-,故D错误。
7.(多选)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运动,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视为质点)轻放到传送带左端,则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过程中传送带对物体做功为mv2B.全过程中物体对传送带做功为-mv2C.物体加速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逐渐增大D.物体加速阶段摩擦力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恒定不变答案ACD解析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过程中,速率从零增大到v,根据动能定理知传送带对物体做的功为mv2,选项A正确;物体在传送带上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到右端,则物体相对传送带滑动过程的位移大小s1=t,对应的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大小s2=vt,得s2=2s1,全过程中物体对传送带做功为-fs2=-f·2s1=-mv2,选项B错误;物体加速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f·at′,即P′逐渐增大,选项C正确;物体加速阶段摩擦力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P=-fv,即P恒定不变,选项D正确。
8.(多选)汽车沿平直的公路以恒定功率P启动,经过一段时间t达到最大速度v,若所受阻力f始终不变,则在t这段时间内()A.汽车牵引力恒定B.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PtC.汽车加速度不断减小D.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mv2答案BC解析根据P=Fv知,速度不断增大,则牵引力不断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可知加速度不断减小,选项A错误,C正确;因功率P恒定,牵引力做功W=Pt,选项B正确;根据动能定理有W-fs=mv2-0,得W》mv2,选项D错误。
9.(多选)如图所示,斜面AB和水平面BC是由同一板材上截下的两段,在B 处用小圆弧连接。
将小铁块(可视为质点)从A处由静止释放后,它沿斜面向下滑行,进入平面,最终静止于P处。
若从该板材上再截下一段,搁置在A、P之间,构成一个新的斜面,再将铁块放回A处,并轻推一下使之沿新斜面向下滑动。
关于此情况下铁块的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铁块一定能够到达P点B.铁块的初速度必须足够大才能到达P点C.铁块能否到达P点与铁块质量有关D.铁块能否到达P点与铁块质量无关答案AD解析设A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动摩擦因数为μ,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有mgh-μmgcosθ·sAB-μmgsBP=0,得mgh-μmg(sABcosθ+sBP)=0,而sABcosθ+sBP=,即h-μ=0,铁块在新斜面上有mgsinα-μmgcosα=ma,由几何关系有sinα-μcosα==0,可知a=0,铁块在新斜面上做匀速运动,与铁块的质量m无关,铁块一定能够到达P点,选项A、D正确,B、C错误。
10.(多选)如图所示,用竖直向下的恒力F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拉动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物体沿水平面移动过程中经过A、B、C三点,设AB =BC,物体经过A、B、C三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kA、EkB、EkC,则它们间的关系是()A.EkB-EkA=EkC-EkBB.EkB-EkAEkC-EkBD.EkC《2EkB答案CD解析由动能定理得EkB-EkA=WAB,EkC-EkB=WB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的功为拉力的水平分力所做的功。
由几何关系可知,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平均分力大小大于从B到C过程中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平均分力大小,因此WAB》WBC,选项A、B错误,C、D正确。
二、真题与模拟11.2016·四川高考]韩晓鹏是我国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运动员。
他在一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沿“助滑区”保持同一姿态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1900J,他克服阻力做功100J。
韩晓鹏在此过程中() A.动能增加了1900JB.动能增加了2000JC.重力势能减小了1900JD.重力势能减小了2000J答案C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ΔEk=1900J-100J=1800J,故A、B均错误。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做的功,故C正确、D错误。
12.2016·浙江高考](多选)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
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质量为m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37°=0.6,cos37°=0.8)。
则()A.动摩擦因数μ=B.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C.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g答案AB解析滑草车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B点处有最大速度v,在上、下两段所受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f1=μmgcos45°,f2=μmgcos37°,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列方程:mg·2h-f1·-f2·=0解得:μ=,A项正确。
滑草车在上段滑道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列方程:mgh-f1·=mv2解得:v=,B项正确。
由式知:Wf=2mgh,C项错误。
在下段滑道上:mgsin37°-μmgcos37°=ma2,解得:a2=-g,故D项错误。
13.2016·全国卷](多选)如图,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P。
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设质点P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N,则() A.a=B.a=C.N=D.N=答案AC解析设质点在最低点的速度为v,根据动能定理,mgR-W=mv2,在最低点,向心加速度a==,A正确,B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N-mg=ma,则N=mg +ma=,C正确,D错误。
14.2015·全国卷]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
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
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