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微带天线
基于HFSS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
![基于HFSS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2c128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0.png)
基于HFSS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HFSS是高频仿真软件,其能够仿真高频电磁场的分布,从而为瘦电脑、微波天线、天线阵列等高频领域的设计提供重要帮助。
本文基于HFSS进行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旨在通过具体案例,介绍HFSS的基本使用方式及其在微波天线设计中的一些应用技巧。
矩形微带天线是一种基于微带线技术的天线,主要用于微波通信中的超宽频扁平天线设计,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
其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贴在基板上的金属天线贴片、地平面和基板。
其中,金属天线贴片构成了矩形的主体部分,用来发射和接收信号;地平面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主要是用来匹配阻抗以及吸收反射波;基板则是用来支撑整个天线结构的基础,同时也承担着微带线的传输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打开HFSS软件,并建立一个新项目。
在建立好项目之后,我们需要定义模型的参数。
这里我们定义了金属天线贴片的长度为15mm、宽度为10mm、介电常数为4.4,厚度为0.5mm的基板。
接着,我们需要定义微带线的宽度为1mm,介质常数为2.2。
接下来,我们需要在HFSS中创建一个矩形微带天线模型。
这个模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金属天线贴片、地平面和基板。
在创建金属天线贴片时,我们需要将其放置在基板的正中央,同时,地平面也需要和天线贴片紧密贴合在一起。
最后,将微带线连接到天线贴片的端口上即可。
完成以上步骤后,我们需要在HFSS中对矩形微带天线进行仿真,以评估其性能。
仿真结果显示,矩形微带天线的中心频率为8GHz,带宽为342MHz,增益为5dB。
在设计矩形微带天线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合适的天线尺寸可以有效地改善天线的性能。
其次,天线的形状也直接影响着天线的工作性能,一般而言,较长和较窄的天线可以提高其辐射效率和方向性。
最后,巧妙地设计微带线的长度和宽度,可以用来调整天线的工作频率和带宽。
总之,基于HFSS的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可以有效地为微波通信领域的工程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设计1:侧馈矩形微带天线
![设计1:侧馈矩形微带天线](https://img.taocdn.com/s3/m/57877f024a7302768e99397a.png)
背馈时
WG W 0.2g LG L 0.2g
侧馈时,基片宽度同上,长度要考虑馈线和匹配电路的配置而定
二、HFSS仿真设计:1、新建设计工程
二、HFSS仿真设计:2、定义设计变量
结构名称 辐射贴片 1/4波长阻抗 变换器 50Ω微带线 结构参数名称
长度 宽度 长度 宽度 长度 宽度 厚度
其中
Yin
2G G B 1, 1 2 Y Y T0 T0 cos ( z )
1 YT 0 ZT 0
Z为馈电点到天线边缘拐点处的距离,β是介质 中的相位常数
一、设计步骤:2、阻抗匹配
cos 2 ( z ) Z L Zin 2G
3.73
等效缝隙宽度
L 0.412h
c 2 f0 e
e 0.258 W / h 0.8
2L 30.21mm
e 0.3 W / h 0.264
0.75mm
辐射贴片长度
L
一、设计步骤:2、阻抗匹配
侧馈矩形微带天线输入阻抗计算公式 辐射电导
一、设计步骤:1、计算天线尺寸
由设计要求可知:f0=2.45GHz,εr=4.4,h=1.6mm 辐射贴片宽度
c 2 W 2 f0 r 1
1/2
37.26mm
1/2
有效介电常数
e
r 1 r 1
12h 1 2 2 W
1 G 120 2
0
k0W sin ( cos )tg 2 sin d 2
2
等效电纳
输入导纳
B
k0 L e ZT 0
ZT0是把天线视作传输线时的特性阻抗
基于HFSS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
![基于HFSS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b5191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e.png)
基于HFSS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HFSS (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 是一种用于电磁场仿真的专业软件,可广泛应用于微波、射频和毫米波电路及天线设计领域。
本文将基于HFSS软件,对矩形微带天线进行仿真与设计。
1. 矩形微带天线的原理矩形微带天线是一种常用的微带天线结构,其原理是通过在基板上制作一块金属片,再将其与微带馈源相连,形成天线结构。
当微带馈源传输电磁波信号时,金属片将产生共振现象,从而辐射出电磁波信号,实现天线的信号发射与接收功能。
在进行矩形微带天线设计时,需要确定一系列设计参数,包括天线的长度、宽度、基底材料以及微带馈源的位置等。
这些设计参数将直接影响到天线的工作频率、频带宽度、增益以及阻抗匹配等性能指标。
在进行矩形微带天线的仿真时,首先需要在HFSS软件中建立天线的三维模型。
通过设置好天线的设计参数,如长度、宽度、基底材料等,并对微带馈源进行建模。
接着,对天线的工作频率范围进行设置,进行频域分析,并评估天线的频率响应、阻抗匹配、波传输等性能指标。
根据仿真结果对天线设计参数进行优化,以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HFSS仿真,可以获得矩形微带天线的频率响应曲线。
该曲线反映了天线在不同频率下的辐射性能,包括驻波比、增益、辐射模式等。
通过对频率响应曲线的分析,可以确定天线的工作频率范围、频带宽度,并对天线的频率响应进行优化设计。
阻抗匹配是矩形微带天线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影响着天线与信号源之间的能量传输效率。
通过HFSS仿真,可以获取天线的输入阻抗参数,并进行阻抗匹配网络设计,以提高天线的能量利用率。
矩形微带天线的辐射模式是指天线在不同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分布情况。
通过HFSS仿真可以获取天线的辐射模式图,并分析天线的主辐射方向、辐射功率分布等,从而优化天线的辐射性能。
在进行矩形微带天线的仿真与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天线的设计参数进行调整与优化,以满足天线的性能指标要求。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设计与分析2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设计与分析2](https://img.taocdn.com/s3/m/dc0900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a.png)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设计与分析2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设计与分析2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的结构。
该天线由一个矩形微带辐射片和一根同轴馈线组成。
矩形微带辐射片通常是由导电材料制成,可以是金属或导电涂料。
同轴馈线则由内导体、绝缘层和外导体组成,在馈线的一端与微带辐射片相连接。
在设计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时,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天线的工作频率。
一般来说,天线的工作频率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确定。
例如,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我们需要根据通信频段来选择天线的工作频率。
确定了工作频率后,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天线设计公式来计算出天线的尺寸。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介绍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的尺寸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天线的工作波长。
根据光速和工作频率的关系,可以得到工作波长的值。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经验公式来计算矩形微带辐射片的尺寸。
例如,对于矩形微带辐射片的长度L,可以使用公式L=λ/2来计算,其中λ为工作波长。
而对于矩形微带辐射片的宽度W,可以使用公式W=c/(2*f*ε_r)^0.5来计算,其中c为光速,f为工作频率,ε_r为绝缘层的相对介电常数。
当得到了矩形微带辐射片的尺寸后,我们还需要计算同轴馈线的尺寸,以确保天线的匹配性能。
在天线设计完成后,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电磁仿真软件来对天线的性能进行分析。
常用的电磁仿真软件有CST、HFSS等。
使用这些软件,我们可以模拟天线在不同频率下的辐射模式、驻波比等性能指标。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优化天线的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性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天线的性能进行验证。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测量天线的辐射功率、驻波比、增益等性能指标,并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实验的验证,我们可以对天线的设计是否满足需求进行确认,并进一步优化设计。
综上所述,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与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性能优良的天线结构,以满足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的需求。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设计发展背景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设计发展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e4df485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0.png)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设计发展背景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是一种在通信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天线类型。
它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的优点,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雷达系统等。
本文将从设计发展背景、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对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计发展背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天线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天线设计往往受限于尺寸、重量和频率等因素,无法满足现代通信系统对小型、高性能天线的要求。
而微带天线由于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以及易于集成等特点,成为了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发展主要源于微带天线的研究。
早期的微带天线设计采用的是在介质基板上刻蚀导电图案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频率带宽较窄、辐射效率低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馈电方法来改善微带天线的性能。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是在传统的矩形微带天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通过在矩形微带天线的边缘上添加同轴馈线,将信号引入天线辐射元件,可以有效地提高天线的频率带宽和辐射效率。
这种设计方法不仅简化了天线的结构,还使得天线的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二、基本原理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同轴馈线将信号引入天线辐射元件。
同轴馈线由内导体、介质层和外导体组成,内导体负责传输信号,外导体起到屏蔽的作用。
在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中,内导体通常与天线辐射元件相连,外导体与地面相连。
天线辐射元件是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的关键部分,它负责将引入的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辐射出去。
常见的天线辐射元件有矩形贴片和补偿贴片等。
通过合理设计天线辐射元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可以实现对特定频率段的辐射,从而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三、设计方法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天线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设计两个方面。
天线结构设计包括天线辐射元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的确定。
这需要根据所需的频率和带宽来选择适当的天线形状,如矩形、圆形、椭圆形等,并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确定天线的尺寸。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设计发展背景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设计发展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b4f7397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8.png)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设计发展背景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和雷达系统的常见天线设计。
它的发展背景始于对于天线性能和尺寸的需求以及对于馈电方式的改进。
本文将探讨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发展背景,并介绍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传输质量和覆盖范围。
一直以来,人们对天线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需要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广的覆盖范围。
而天线的尺寸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因为大尺寸的天线难以安装和隐藏。
在过去,常见的天线设计采用的是同轴馈线的方式,其中馈线通过天线的中心点连接到辐射器。
然而,这种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同轴馈线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增加了天线的尺寸。
其次,同轴馈线的电流分布不均匀,导致辐射效率低下。
此外,同轴馈线还会引起辐射副瓣的产生,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的馈电方式,并提出了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概念。
矩形微带天线采用了微带线作为馈线,将其连接到辐射器的边缘。
这种设计不仅解决了同轴馈线的尺寸问题,还提高了辐射效率,并减少了辐射副瓣的产生。
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矩形微带天线设计是基于理论计算和仿真模拟的结果。
研究人员通过数值方法计算了天线的辐射特性,并进行了优化设计。
然而,由于计算模型的复杂性和计算资源的限制,这种设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具来设计矩形微带天线。
CAD工具可以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设计结果,并减少设计时间和成本。
研究人员可以在CAD工具中建立天线的几何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来评估其性能。
这种设计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并在天线设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除了设计方法的改进,研究人员还对矩形微带天线的结构和材料进行了优化。
他们通过改变天线的几何形状、增加天线的辐射面积以及使用新的材料来提高天线的性能。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设计发展背景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设计发展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831e265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0.png)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设计发展背景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的高性能天线。
它的设计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人们对于微带天线的研究刚刚起步。
由于微带线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并且具有较宽的频带和良好的辐射特性,成为了当时研究的热点之一。
然而,由于直接用同轴电缆馈电的矩形微带天线存在一些问题,如高阻抗不匹配和辐射效率不高等,使得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对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首先,他们发现通过在微带线结构上添加“配重块”,可以有效地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并且能够减小高阻抗不匹配的问题。
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成本低廉,因此被广泛采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矩形微带天线逐渐成为热门的研究对象。
为了进一步提高天线的性能,研究人员开始尝试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和材料。
例如,他们引入了厚度补偿技术,通过改变微带线的宽度和介质层的厚度来实现天线的宽带性能。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使用复合材料来提高天线的性能,如采用具有较高介电常数的低损耗聚合物填充加工技术,以提高天线的增益和辐射效率。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在移动通信、雷达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天线性能在多频段和宽带方面的优化。
他们通过调整天线结构参数、改变馈电方式、引入新的材料等手段,不断提高天线的频带扩展能力和辐射效率。
总之,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最初的简单结构到现今的高性能天线,其进化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对通信系统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的设计方法和材料的应用,以进一步提升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的性能,满足不断变化的通信需求。
基于HFSS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
![基于HFSS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00e6c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0.png)
基于HFSS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引言一、HFSS介绍HFSS(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即高频结构模拟器,是由美国ANSYS 公司开发的一款专业的高频电磁场模拟软件,广泛应用于微波、射频和毫米波领域的电磁场分析与设计。
HFSS具有强大的仿真分析能力和友好的图形界面,在微带天线设计与分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矩形微带天线基本结构矩形微带天线通常由辐射片和衬底板两部分组成。
辐射片通常由金属片构成,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方形等,其大小与频率密切相关;衬底板可以采用介电常数较大的材料,如FR-4等。
辐射片与衬底板之间通过馈电位置(如微带线)连接。
在设计矩形微带天线时,需要考虑到辐射片的尺寸、馈电位置、地平板的大小等因素,以确保天线具有良好的频率特性。
三、HFSS仿真流程1. 建立模型:在HFSS软件中,首先需要建立矩形微带天线的三维模型。
通过绘制辐射片和衬底板的几何结构,设置材料参数和频率范围等,建立完整的仿真模型。
2. 设置边界条件:在建立完仿真模型后,需要设置合适的边界条件。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开放边界(PML)作为边界条件,以消除边界反射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3. 设置激励:在模型建立完成后,需要设置合适的激励方式。
根据具体的仿真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如电压激励、电流激励等。
4. 设定仿真参数: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合适的仿真参数,如频率范围、网格精度、求解器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计算速度。
5. 进行仿真计算:当所有仿真参数设置完毕后,即可进行仿真计算。
HFSS软件会根据设定的参数进行电磁场分析与计算,得到相应的仿真结果。
6. 仿真结果分析:根据得到的仿真结果,对矩形微带天线的性能进行分析,并进行必要的优化设计。
通过不断的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最终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微带天线结构。
四、矩形微带天线设计优化1. 辐射片大小优化:辐射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微带天线的工作频率。
矩形微带天线设计
![矩形微带天线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7b938371fe910ef12df810.png)
矩形微带天线设计1、 技术参数:中心频率2.45GHz ,带宽60MHz 全向微带天线2、 参数计算: 1) 选择介质基片选择陶瓷基片εr =9.8,厚度h=1.27mm ,1.27mm 的基片有较高的天线效率,较宽 的带宽以及较高的增益。
2) 计算贴片宽度(1)通过公式(1)算出贴片宽度为w=0.02635m=26.35mm3) 计算贴片长度求得 8.9 , =0.543mm ,L=19.44mm4) 馈电点的计算w=26.35mm 122.45mmG r =20901⎪⎪⎭⎫ ⎝⎛λw =5.145×10-4β=153 cos 2(βz)=()z Y G2in = 5.145×10-2βz= cos -1(21045.15-⨯)=1.342求得:z=0.00877m=8.77mm 5)馈线的宽度和长度采用ADS 中的linecalc 工具来计算馈线的宽度和长度,计算结果为: 馈线的宽度应为:1.21mm ,长度应为:1.32mm 3、 建模及仿真 1) 建模在ADS 中建立矩形天线的模型2)仿真及结果分析Frequency M a g . [d B ]S11FrequencyP h a s e [d e g ]S11由上图可见,理论上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的符合还是相当不错的,中心频率大约在2.45GHz 左右只是中心频率处反射系数S11还比较大,从而匹配不理想,在2.45GHz 处,m1距离圆图上的坐标原点还有相当的距离。
在2.45GHz 下的输入阻抗是:Z0*(0.147-j0.517)=7.35-j25.85。
还需要对初始的设计图进行匹配优化设计工作,使其达到完全的匹配。
下图是天线总的2D 方向辐射图。
3)进行阻抗匹配为了进一步减小反射系数,达到较理想的匹配,并且使中心频率更加精确,可以在Schmatic 中进行匹配。
天线在3GHz 下的输入阻抗是:Z0*(0.147-j0.517)=7.35-j25.85,这可以等效为一个电阻和电容的串连。
矩形微带天线辐射原理
![矩形微带天线辐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a76e02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7.png)
矩形微带天线辐射原理矩形微带天线是应用于微波通讯和卫星通讯领域的一种重要天线类型,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制造和集成等优点,因此在现代通讯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矩形微带天线的辐射原理。
矩形微带天线是以介质板为基底,覆盖金属薄片形成的一种天线。
该天线的结构简单,由矩形金属片、有限大接地平面和微带线三部分组成。
矩形金属片是天线的辐射元件,微带线则是天线的馈电元件,而有限大接地平面则是支持元件。
当微带线输入一定的高频信号到矩形微带天线馈电端口时,矩形金属片表面产生了电流,并在空间中辐射着电磁波。
矩形微带天线的辐射特性与其尺寸和形状有关,当其尺寸大小和形状符合一定的条件时,矩形微带天线可以实现有效的辐射。
矩形微带天线的辐射特性受其电路模型的影响,该模型包括天线的电容、电感和阻抗等参数。
天线的电容主要是由矩形金属片和地面之间的电容组成,电感则由微带线和矩形金属片之间的电感构成。
当微带线输入高频信号时,电容和电感之间的能量交换导致了天线表面电流和电场的变化,从而产生了辐射。
矩形微带天线的辐射主要集中在其表面附近,并具有方向性。
其辐射图案形状通常呈现出方向性较强的近似圆柱形,随着频率的变化而改变。
同时,由于矩形微带天线的简单结构和易于制造的特性,可以通过优化其尺寸、形状和馈电位置等参数,来实现不同频段下的较为理想的辐射特性,进而满足不同通信需求的要求。
总之,矩形微带天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通讯领域的重要天线类型,其辐射原理基于微带线输入高频信号激励矩形金属片在空间中产生电流和电场,实现电磁波的辐射。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优化其尺寸、形状和馈电位置等参数,来实现不同频段下的较为理想的辐射特性,满足不同通信需求的要求。
基于HFSS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
![基于HFSS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9a2f3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c.png)
基于HFSS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HFSS(高频结构模拟软件)是一种专业的电磁场仿真软件,可以用于电磁场分析和天线设计。
在通信领域,天线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微带天线是一种常用的天线结构之一。
本文将基于HFSS软件对矩形微带天线进行仿真与设计,以探讨其性能和特点。
矩形微带天线是一种常见的微带天线结构,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并且在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矩形微带天线的主要结构是由金属贴片和衬底组成,金属贴片通常被设计成矩形或正方形,可以直接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板上加工制作。
由于其结构简单并且性能良好,所以矩形微带天线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在HFSS软件中进行微带天线的仿真与设计,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建立仿真模型:首先需要建立微带天线的三维模型,包括金属贴片和衬底。
在HFSS软件中,可以通过绘制结构、设置材料参数、定义边界条件等步骤来完成模型的建立。
2. 定义仿真参数:在建立好仿真模型后,需要定义仿真的频率范围、激励方式、网格密度等参数,以确保仿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进行仿真分析:在设置好仿真参数后,可以进行频域分析或时域分析,得到微带天线的S参数、辐射场分布等重要信息,从而评估微带天线的性能。
4. 优化设计:根据仿真结果,可以对微带天线的结构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更好的性能指标,比如增益、带宽、驻波比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HFSS软件中对矩形微带天线进行全面的仿真与设计,为微带天线的工程应用提供良好的设计基础和技术支持。
接下来,将从两个方面对基于HFSS的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HFSS仿真分析在HFSS软件中对矩形微带天线进行仿真分析,主要是评估其性能指标和辐射特性。
常见的性能指标包括带宽、增益、辐射方向图、驻波比等。
对于微带天线的带宽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
带宽的宽窄直接关系到天线的频率覆盖范围,在通信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带金属光栅缝隙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设计
![带金属光栅缝隙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bf2ec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7.png)
带金属光栅缝隙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设计一、概述在电磁波通信领域中,微带天线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天线类型。
它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安装、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雷达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等领域。
而带金属光栅缝隙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作为一种改进型的微带天线,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二、研究背景传统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结构简单,但在频率调谐范围有限,而且辐射效率不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改进型的微带贴片天线结构,其中带金属光栅缝隙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是一种新型的设计方案。
该设计通过在贴片天线的金属板上加工一定间距的金属光栅缝隙,可以有效地扩大其频率调谐范围,并提高辐射效率,因此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三、设计原理带金属光栅缝隙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设计原理是通过金属光栅缝隙的添加,改变了原有的微带贴片天线的电磁场分布和谐振频率,从而实现了对天线性能的优化。
光栅缝隙的加入能够改变贴片天线的电磁场分布,从而使得天线在更宽的频率范围内拥有良好的谐振特性。
光栅缝隙的加入还可以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增强其信号传输性能。
四、设计步骤1. 设计天线的工作频率:首先需要确定天线所需工作的频率范围,通常可以根据具体的通信系统要求来确定。
2. 计算天线的尺寸和参数:根据所选定的工作频率,利用天线设计软件或者公式计算出天线的尺寸和参数,包括贴片的长度、宽度,介质板的相对介电常数等。
3. 设计金属光栅缝隙的结构:根据天线的设计要求,确定金属光栅缝隙的结构,包括光栅缝隙的宽度和间距等参数。
4. 制作天线样品并测试:根据设计好的尺寸参数,制作出天线样品,并进行频率特性测试和辐射效率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优化天线的设计参数,直至满足要求。
五、设计优化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光栅缝隙的结构和天线的尺寸参数来优化天线的性能。
具体的优化手段包括改变光栅缝隙的宽度和间距,调整贴片的尺寸和介质板的相对介电常数等。
六、应用前景带金属光栅缝隙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表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矩形微带天线阻抗和宽度
![矩形微带天线阻抗和宽度](https://img.taocdn.com/s3/m/6fae001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2.png)
矩形微带天线阻抗和宽度矩形微带天线是一种常见的微带天线类型,具有许多优异特性。
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了解矩形微带天线的阻抗和宽度对天线性能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矩形微带天线的阻抗特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宽度,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指导。
首先,我们来聊聊矩形微带天线的阻抗。
阻抗是衡量天线电气特性的重要参数,它决定了天线与发射线路或接收线路之间的匹配程度。
对于矩形微带天线而言,阻抗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天线的几何尺寸和介质特性。
对于矩形微带天线来说,其长度和宽度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天线的宽度对阻抗具有更大的影响。
当宽度增大时,阻抗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当宽度减小时,阻抗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因此,在设计矩形微带天线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宽度来控制阻抗。
此外,介质特性也对矩形微带天线的阻抗起到一定的影响。
介质常数和介质厚度是影响阻抗的两个重要因素。
当介质常数增加时,阻抗也会相应增加;当介质厚度增加时,阻抗则会下降。
因此,在选择天线的介质材料时,需要考虑其特性对阻抗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谈谈矩形微带天线的宽度选择。
宽度是决定矩形微带天线工作频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设计天线时,我们希望能够选择合适的宽度,以使天线的共振频率与系统所需的工作频率相匹配。
一般来说,当天线的宽度增大时,其共振频率会下降;当宽度减小时,共振频率则会上升。
因此,在选择矩形微带天线的宽度时,需要根据所需的工作频率来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设计师可以通过计算和仿真来确定最佳的宽度。
此外,矩形微带天线的宽度还会影响其辐射效率和带宽。
较宽的天线宽度通常具有更高的辐射效率和更宽的工作带宽,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较低的方向性和较大的杂散辐射。
因此,在选择宽度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设计要求和系统性能。
总结起来,矩形微带天线的阻抗和宽度是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
了解阻抗和宽度的影响规律,可以指导我们在设计矩形微带天线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优化。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设计发展背景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设计发展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9fa3709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a.png)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设计发展背景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天线设计。
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制作简单等优点,因此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传统的天线设计中,常使用同轴馈线来进行天线的馈电。
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天线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天线的性能,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新的设计思路。
其中一种重要的设计思路就是采用矩形微带天线。
矩形微带天线是一种基于微带线技术的微小尺寸天线。
与传统的同轴馈线相比,矩形微带天线的尺寸更小,可以方便地集成到各种设备中。
同时,矩形微带天线的制作也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因此,矩形微带天线成为了天线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中,馈电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馈电方式是通过同轴馈线将信号传输到天线上。
然而,同轴馈线存在着传输损耗大、制作复杂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开始尝试将同轴馈线替换为其他形式的馈电方式。
其中一种常见的馈电方式是同轴馈电。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的馈电方式与传统的同轴馈线有所不同。
它通过在天线的底面和顶面之间制作一条金属线来实现馈电。
这种馈电方式不仅可以减小传输损耗,还可以方便地进行天线的调整和优化。
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初,人们主要关注天线的基本性能参数,如频率带宽、增益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天线的多频段工作和天线的小型化设计。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设计方法和结构。
例如,通过调整天线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可以实现天线的宽频工作。
同时,研究者们还尝试将多个天线进行集成,以实现天线的多频段工作。
这种多频段设计方法为无线通信设备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研究者们还致力于将同轴馈电矩形微带天线应用于新的领域。
例如,通过将天线与其他传感器结合,可以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建立。
这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矩形微带天线设计与阻抗匹配网络
![矩形微带天线设计与阻抗匹配网络](https://img.taocdn.com/s3/m/cf70ca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5.png)
矩形微带天线设计与阻抗匹配网络矩形微带天线设计与阻抗匹配网络引言:微带天线是一种工作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天线结构,其具有小型化、轻量化、易于集成电路等优点,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阻抗匹配网络作为微带天线的关键部分,对于天线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主要对矩形微带天线设计及其阻抗匹配网络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为了确定矩形微带天线的结构参数和工作频率,需要进行天线的几何构造和电磁参数的计算。
首先,确定天线的长度和宽度,通过优化设计得到最佳的工作频率。
在设计中,天线长度可以用来调节天线的谐振频率,而天线宽度则是用来控制天线的输入阻抗。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不同尺寸的矩形微带天线结构。
然后,通过天线的电磁参数计算,包括互感、电感、电容等等,可以确定天线在所选频率下的输入阻抗和谐振条件。
二、矩形微带天线的阻抗匹配网络设计:矩形微带天线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导致其输入阻抗常常不匹配。
为了提高天线的实际效能,需要设计适当的阻抗匹配网络,将天线的输入阻抗与发射/接收端的信号源阻抗进行匹配。
阻抗匹配网络的设计目标是使天线输入阻抗与信号源的阻抗相等,从而减小反射损耗,提高天线的效率。
常见的阻抗匹配网络包括LC网络、T型网络和π型网络等。
三、矩形微带天线的性能评估:对于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和阻抗匹配网络的优化,需要进行性能评估。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输入阻抗、驻波比、增益、辐射方向性等。
其中,输入阻抗是确保天线和信号源匹配的重要指标,驻波比则体现了天线的效率和信号的传输质量,增益则是反映了天线的辐射能力。
四、矩形微带天线设计的实例分析:为了验证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与阻抗匹配网络的有效性,我们设计了一个具体的实例。
通过模拟软件和硬件实验的手段,我们得到了矩形微带天线在设计频率下的输入阻抗和驻波比。
然后,通过调整阻抗匹配网络,使得天线的输入阻抗与信号源的阻抗相匹配。
最后,评估天线的增益、辐射方向性等性能指标。
基于HFSS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
![基于HFSS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bb877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15.png)
基于HFSS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摘要】本文基于HFSS软件,对矩形微带天线进行仿真与设计,通过分析HFSS仿真原理和矩形微带天线设计原理,提出了HFSS仿真与设计流程。
对参数进行优化分析,进行性能评估与实验结果比对。
最后总结了HFSS矩形微带天线的仿真与设计,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探讨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意义重大,可以为微带天线的设计与应用提供重要参考,推动通信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矩形微带天线、HFSS仿真、设计、原理、流程、参数优化、性能评估、实验结果、总结、展望、研究成果、应用。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矩形微带天线是一种常见的微波天线类型,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天线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研究人员对矩形微带天线的性能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基于HFSS仿真技术的矩形微带天线设计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HFSS是一种常用的高频电磁场仿真软件,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微波元器件的电磁场分布和特性。
通过HFSS仿真可以快速评估不同设计参数对矩形微带天线性能的影响,为设计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本研究旨在通过HFSS仿真与设计,对矩形微带天线进行参数优化分析,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与实验验证。
通过探究HFSS矩形微带天线的仿真与设计流程,为进一步优化微波天线设计提供参考。
本研究将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总结HFSS矩形微带天线的仿真与设计经验,并展望未来对矩形微带天线设计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1.2 研究意义通过对矩形微带天线的仿真与设计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天线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为设计更加优秀的微带天线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参数优化分析和性能评估,可以提高矩形微带天线的性能,并且在实际工程中实现更好的应用效果。
矩形微带天线的仿真与设计研究也有助于推动天线技术的发展,促进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
本文研究的矩形微带天线仿真与设计对于推动通信技术和天线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微带天线的性能和应用效果,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用价值。
设计1:侧馈矩形微带天线
![设计1:侧馈矩形微带天线](https://img.taocdn.com/s3/m/b20040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3.png)
此外,侧馈矩形微带天线与其他天线的集成和共形设计也将成为未来 研究的热点,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当微波信号通过侧馈网络传输到 辐射贴片上时,在辐射贴片上形 成电磁波,通过与接地板的相互 作用,形成定向的电磁波辐射。
侧馈矩形微带天线的优缺点
优点
侧馈矩形微带天线具有体积小、重量 轻、易于集成等优点,同时其结构简 单、易于加工和制作,成本较低。
缺点
侧馈矩形微带天线的带宽较窄,且其 辐射效率受介质基片的影响较大,因 此在一些需要宽频带和高效辐射的应 用中受到限制。
设计1:侧馈矩形微带天 线
• 引言 • 侧馈矩形微带天线的基本原理 • 侧馈矩形微带天线的仿真与优化 • 侧馈矩形微带天线的实际制作与测试 • 侧馈矩形微带天线的应用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微带天线简介
微带天线是一种由微带线或带状线构 成的平面天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 、易于集成等优点。
它利用微波传输线原理,将辐射元件 和传输线集成在同一平面上,通过电 磁辐射实现信号的传输。
03
稳定性
材料稳定性对侧馈矩形微带天线的长期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选择
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的材料,可以确保天线在各
种环境条件下稳定工作。
侧馈矩形微带天线的制作工艺
工艺流程
制作侧馈矩形微带天线需要遵循一定的工艺流程。首先,在选定的基材上均匀涂覆一层导 电层,然后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形成天线结构。接下来,进行必要的金属化处理和连接 器安装,最后进行测试和调整。
侧馈矩形微带天线的现状与成果总结
侧馈矩形微带天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的天线类型,具有低剖面、易于 集成和易于制造等优点。
矩形微带贴片天线
![矩形微带贴片天线](https://img.taocdn.com/s3/m/886df7e9dd88d0d232d46a06.png)
矩形微带贴片天线
一、天线结构
接地平面大小2cm×2cm,衬底大小1.6cm×1.2cm×0.08cm,贴片大小1.2cm×0.8cm。
接地平面与衬底都采用电导率有限的材料(σ在HFSS软件中已定义),衬底采用εr=2.65的材料。
天线正中用半径0.05cm,长度0.08cm的铜线穿过衬底连接贴片和接地平面。
在接地平面正中再开一个半径为0.1cm的圆孔作为入射波端口,计算电压的积分线沿绿色轴即x轴方向。
如下图所示。
二、天线远场辐射方向图
天线工作在12GHz频率下。
Φ=0°时的子午面方向图。
Φ=90°时的子午面方向图。
Θ=60°时的水平面方向图。
Θ=90°时的水平方向图。
Θ=120°时的水平方向图。
三、天线参数
Peak Directivity=4.9624,
Peak Gain=5.6474,
Radiated Power=2.75368e-007W,
Accepted Power=2.41965e-007W,
Incident Power=1W,
Radiation Efficiency=1.138。
四、问题
计算入射端口的S矩阵参量可得S11=-1,同时由上面的天线参数也可发现只有很少能量进入天线向外辐射,这是什么原因
呢?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微带天线简介微带天线的概念首先是有Deschaps于1953年提出来的,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Munson和Howell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造出了实际的微带天线。
微带天线由于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易于制造等优点,现今已经广泛应用于个人无线通信中。
上图是一个简单的微带贴片天线的结构,由辐射元、介质层和参考地三部分组成。
与天线性能相关的参数包括辐射元的长度L、辐射元的宽度W、介质层的厚度h、介质的相对介点常数ε和损耗正切tanδ、介质的长度LG和宽度WG。
图中所示的天线是采用微带线来馈电的,本次我要设计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采用的是同轴线馈电,也就是将同轴线接头的内芯线穿过参考地和介质层与辐射元相连接。
对于矩形贴片微带天线,理论分析时采用传输线模型来分析其性能。
矩形贴片微带天线的工作模式是TM 10模,意味着电场在长度L 方向上有λg /2的改变,而在宽度W 方向上保持不变,如图所示,在长度方向上可以看成有两个终端开路的缝隙辐射出电磁能量,在宽度方向的边缘由于终端开路,所以电压值最大电流值最小。
从图中可以看出微带线边缘的电场可以分解成垂直参考地的分量和平行于参考地的分量两部分,两个边缘的垂直电场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平行电场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远区辐射电场垂直分量相互抵消,辐射电场平行于天线表面。
假设矩形贴片的有效长度设为L e ,则有L e =λg /2式中,λg 表示导波波长,有λg =λ0/ε式中,λ0表示自由空间波长;εe 表示有效介电常数,且εe =21)121(2121-+-++w h εε式中,εr 表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h 表示介质厚度;w 表示微带贴片的宽度。
因此,可计算出矩形贴片的实际长度L ,有L=L e -2ΔL=λ0/e ε-2ΔL=2102-ef c εΔL 式中,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f 0表示天线的工作频率;ΔL 表示等效的辐射缝隙的长度,且有ΔL=0.412h()()()()8.0264.0258.03.0++-+h W h W εε 矩形贴片的宽度W 可以由下式计算,W=212102-⎪⎭⎫ ⎝⎛+εf c对于同轴线馈电的微带贴片天线,在确定了贴片长度L 和宽度W 之后,还需要确定同轴线馈点的位置,馈点的位置会影响天线的输入阻抗。
在微波应用中通常是使用50Ω的标准阻抗,因此需要确定馈点的位置使天线的输入阻抗等于50Ω.对于如图所示的同轴线馈电的微带贴片天线,坐标原点位于贴片的中心以 (x f ,y f )表示馈点的位置坐标。
对于TM 10模式,在W 方向上的电场强度不变,因此理论上的W 方向上的任一点都可以作为馈点,为了避免激发TM 1n 模式,在W 方向上的馈点的位置一般取在中心点,即y f =0在L 方向上电场有λg /2的改变,因此在长度L 方向上,从中心点到两侧,阻抗逐渐变大;输入阻抗等于50Ω时的馈点可以由下式计算,x f =)(2L L ξ 式中, )121(212121)(l h L +--++=εεξ上述分析都是基于参考地平面是无限大的基础上的,然而实际设计中,参考地都是有限面积的,理论分析证明来了当参考地平面比微带贴片大出6h 的距离时,计算结果就可以达到足够的准确,因此设计中参考地的长度L GND 和宽度W GND 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即可,L GND ≥L+6hW GND ≥W+6h二.设计指标和天线结构参数计算我这次设计的矩形微带天线工作于ISM 频段,其中心频率为2.45GHz ;无线局域网(WLAN )、蓝牙、ZigBee 的无线网络均可以工作在该频段上。
选用的介质板材为Rogers R04003,其相对介电常数εr =3.38,厚度h=5mm ;天线使用同轴线馈电。
微带天线的三个关键参数如下:工作频率f 0=2.45GHz ;介质板材的相对介电常数εr =3.38;介质厚到h=5mm 。
1.矩形贴片的宽度W把c=3.0×108m/s ,f0=2.45GHz ,εr =3.38带入,可以计算出微带天线矩形贴片的宽度,即W=0.0414m=41.4mm 2.有效介电常数εr把h=5mm ,W=41.4mm ,εr =3.38带入,可以计算出有效介电常数,即εe =2.953.辐射缝隙的长度ΔL把h=5mm ,W=41.4mm ,εe =2.95带入,可以计算出微带天线辐射缝隙的长度,即ΔL=2.34mm4.矩形贴片的长度L把c=3.0×108m/s,f0=2.45GHz,εe=2.95,ΔL=2.34mm带入可以计算出微带天线矩形贴片的长度,即L=31.0mm5.参考地的长度L GND和宽度W GND把h=5mm,W=41.4mm,L=31.0mm分别带入,可以计算出微带天线参考地的长度和宽度,即LGND ≥61.8mm WGND≥71.4mm6.同轴线馈点的位置坐标(x f,y f)把εr=3.38,W=41.4mm,L=31.0mm分别带入,可以计算出微带天线同轴线馈点的位置坐标(xf ,yf),即x f =9.5mm y f =0mm三.HFSS设计与建模概述我本次所设计的天线使用同轴线馈电的微带结构,HFSS工程可以选择模式驱动求解类型。
在HFSS中如果需要计算远区辐射场,必须设置辐射边界或者PML 边界表面,这里使用辐射边界条件。
为了保证计算的准确性,辐射边界表面距离辐射源通常要大于1/4个波长。
因此使用了辐射边界表面,所以同轴馈线的信号输入/输出端口位于模型内部,因此端口激励方式需要定义为集总端口激励。
天线的中心频率为2.45GHz,因此设置HFSS的求解频率为2.45GHz,同时添加1.5~3.5GHz的扫描设置,分析天线在1.5~3.5GHz频段内的回波损耗或者电压驻波比。
如果天线的回波损耗或者电压驻波比扫频结果显示谐振频率没有落在2.45GHz上,还需要添加参数扫描分析,并进行优化设计,改变微带贴片的尺寸和同轴线馈点的位置,以达到良好的天线性能。
1.微带天线建模概述使用HFSS设计的微带贴片天线模型如下,模型的中心位于坐标原点。
参考地和微带贴片使用理想导体来代替,在HFSS中可以通过给一个二维平面模型分配理想导体边界条件的方式来模拟理想薄导体。
参考地放置于坐标z=0≥61.8mm,的xOy平面上,由前面计算出的参考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长度LGND≥71.4mm,我所取的参考地的长度和宽度都取了90mm。
介质层位于参考宽度WGND地的正上方,其高度为5mm,长度和宽度都取80mm。
微带贴片放置与z=5的xOy 平面,由前面计算出其长度和宽度的初始值分别为L=31.0mm,宽度W=41.4mm;设置其长度沿着x轴方向,宽度沿着y轴方向。
使用半径为0.5mm的圆柱体模拟同轴馈线的内芯,圆柱体与z轴平行放置,由前面计算可知圆柱体的底面圆坐标位于(9.5,0,0);设置圆柱体材质为理想导体(pec);圆柱体顶部于微带贴片相接,底部与参考地相接;在与圆柱体相接的参考地面上需要挖出一个半径为1.5mm的圆孔,作为信号输入输出端口,该端口的激励方式设置为集总端口激励。
在模型建好之后,在设置辐射边界条件。
辐射边界表面距离辐射源通常需要大于1/4波长,2.45GHz时自由空间中1/4波长约为35mm,所以在这里设置辐射边界表面距离微带天线模型35mm,整个微带天线模型的长×宽×高为90mm×90mm×5mm,所以辐射边界表面的长×宽×高可以设置为160mm×160mm×75mm。
为了方便后续参数扫描分析和优化设计,在建模时分别定义设计变量Length、Width和Xf来表示微带贴片的长度、宽度和同轴线的馈点位置。
2.HFSS设计环境概述求解类型:模式驱动求解建模操作建模原型:长方体、圆柱体、矩形面、圆面模型操作:相减操作边界条件和激励边界条件:理想导体边界、辐射边界端口激励:集总端口激励求解设置求解频率:2.45Ghz扫频设置:快速扫频,扫频范围为1.5~3.5GHzOptimetrics参数扫描分析优化设计数据后处理:S参数扫频曲线、VSWR、Smith圆图、天线方向图、天线参数四.新建HFSS工程1.运行HFSS并新建工程双击桌面上的HFSS快捷方式,启动HFSS软件。
HFSS运行后,会自动新建一个工程文件,选择主菜单【File】>【Save As】命令,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Rename】命令项,把设计文件重新命名为Patch。
2.设置求解类型设置当前设计为驱动求解类型。
从主菜单栏选择【HFSS】>【Solution Type】,打开如图所示的对话框,选择Driven Modal单选按钮,然后单击ok按钮,退出对话框,完成设置。
五.创建微带天线模型1.设置默认的长度单位设置当前设计在创建模型时使用的默认长度单位为毫米。
从主菜单栏选择【3D Modeler】>【Unite】命令,打开如图所示的“模型长度单位设置”对话框。
在该对话框中,Select unite项选择毫米单位(mm),然后单击ok按钮,退出对话框,完成设置。
2.建模相关选项设置从主菜单栏选择【Tools】>【Options】>【Modeler Options】命令,打开3D Modeler Options对话框,选中Drawing选项卡界面的Edit properties of new primitive复选框,如图所示。
然后单击确定按钮,退出对话框,完成设置。
3.创建参考地在z=0的xOy面上创建一个顶点位于(-45mm,-45mm),大小为90mm×90mm 的矩形面作为参考地,命名为GND,并分配理想导体边界条件。
(1)查看工具栏,确认三维模型窗口的当前工作平面为xOy面,即工具快捷方式处显示。
(2)从主菜单栏选择【Draw】>【Rectangle】命令,进入创建矩形面模型的状态。
在三维模型窗口的任一位置单击鼠标左键确定一个点;然后在xy面上移动鼠标光标,在绘制出一个矩形后单击鼠标左键确定第二个点,此时弹出矩形面“属性”对话框。
(3)单击该对话框的Command选项卡,在Position项对应的Value值处输入矩形面起始点坐标(-45,-45,0),在XSize项对应的Value处输入矩形面的长度90,YSize项对应的Value值输入矩形面的宽度90;然后单击对话框的Attribute 选修卡,在Name项对应的Value值处输入矩形面的名称GND,单击Transparent 项对应的Value值按钮,设置模型透明度为0.6,单击确定按钮结束。
(4)按下快捷键Ctrl+D(或者在菜单栏中【View】>【Fit All】>【Active View】),适合窗口大小全屏显示创建的矩形面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