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考试知识点总结1. 中医的起源和发展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治病经验。

其发展和完善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2. 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脏腑学说、精气神学说等。

这些理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导原则,贯穿于中医的各个方面。

3.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综合分析,辨别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及病机,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4. 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饮食调理、气功疗法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药学1. 中药的基本认识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

中药分为中草药和中药饮片两大类,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2. 中药制剂中药制剂是中药通过一定的加工和配伍而成,包括丸剂、散剂、膏剂等。

不同的制剂适用于不同的病症和治疗方式。

3. 中药药性与归经中药的药性包括寒热、温凉、滋补、泻下等,归经则是中药所属的脏腑经络。

了解中药的药性归经,有助于临床运用中药。

4. 中药药理作用中药对人体有着复杂的药理作用,包括药效、毒性、副作用等。

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有利于合理应用中药,减少不良反应。

三、中医诊疗学1. 中医病因病机中医病因病机是指中医对于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的认识。

掌握病因病机,有利于科学分析疾病,明确治疗方向。

2. 中医证候辨识中医辨证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

要准确辨识各种证候,包括寒热证、虚实证、表里证等,并据此进行具体的治疗方案。

3. 中医脏腑病变中医脏腑学说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通过脏腑学说可以理清病理变化的发展轨迹,为中医临床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4.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原则包括辨证施治、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等。

掌握中医治疗原则,有利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知识点汇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知识点汇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知识点汇总一、中医基础理论。

1. 阴阳学说。

-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 阴阳的特性。

- 相关性: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上,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 普遍性:凡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皆可划分阴阳,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等。

- 相对性: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如昼为阳,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

-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对立制约: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 互根互用: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并且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还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载气。

- 交感互藏: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 消长平衡: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如四季气候的变化,从冬至春及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阳长阴消”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热逐渐变寒,是“阴长阳消”的过程。

- 相互转化: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虚寒危象,这种病征性质的转化,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

2. 五行学说。

- 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 五行的特性。

- 木曰曲直: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

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学知识梳理

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学知识梳理

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学知识梳理在执业医师考试中,中医学知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考生来说,系统地梳理和掌握这些知识是成功通过考试的关键。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对执业医师考试中的中医学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

首先是阴阳五行学说,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五行则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理解阴阳五行,有助于我们把握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藏象学说也是重点之一。

心主血脉和神明,肺主气司呼吸,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藏精主生殖。

每个脏腑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

比如,心的气血不足可能导致心悸、失眠;肺的宣发肃降失常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血具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津液起着滋润濡养的作用。

气血津液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其失调会引发各种病症。

病因病机方面,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劳逸、痰饮瘀血等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了解病因病机,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获取病情信息;闻诊依靠听声音和嗅气味来判断;问诊则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

比如,脉象中的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知识的学科。

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归经、升降浮沉等。

例如,麻黄性温,味辛,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等功效。

方剂学是关于方剂的组成、用法、功效等的学问。

经典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小柴胡汤等,都有其特定的组成和适用病症。

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和变化规律,能够灵活运用方剂治疗疾病。

中医内科学涵盖了多种内科疾病的诊治。

像感冒、咳嗽、哮病、喘证、心悸、胸痹、不寐、胃痛、泄泻等。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45条必背知识!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45条必背知识!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45条必背知识!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

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①阴阳的对立制约;②阴阳的互根互用;③阴阳的消长平衡;④阴阳的相互转化。

10.阴阳的对立制约:正常者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反常者,则如“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1.阴阳的互根互用:“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12.阴阳的消长平衡:“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13.阴阳的相互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14.“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2024年临床执业医师中医学基础知识点

2024年临床执业医师中医学基础知识点

选择题:中医学中,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 阴阳的对立制约B. 阴阳的互根互用C. 阴阳的消长平衡D. 阴阳的相互转化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学中的五行?A. 金B. 木C. 水D. 土E. 冰(正确答案,冰不属于五行之一,而是水的一种形态)中医学中,脏腑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B. 五脏六腑的相互关系C. 五脏六腑与形体的联系D. 五脏六腑与情志的关系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下列哪项是中医学中“气”的基本含义?A. 体内的营养物质B. 推动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力(正确答案)C. 呼吸的气体D. 体内的水分E. 体内的温度中医学中,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A. 心B. 肝C. 脾(正确答案)D. 肺E. 肾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学中津液的功能?A. 滋润和濡养作用B. 化生血液C. 调节体温D. 排泄废物(正确答案,排泄废物是脏腑功能之一,非津液功能)E. 调节体液平衡中医学中,经络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A. 十二经脉B. 奇经八脉C. 十五络脉D. 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下列哪项是中医学中“证”的概念?A. 疾病的名称B. 疾病的病因C. 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正确答案)D. 疾病的症状E. 疾病的预后中医学中,望诊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观察病人的神色B. 观察病人的形态C. 观察病人的舌苔和舌质(正确答案,属于舌诊内容,非望诊全部)D. 观察病人的排泄物E. 观察病人的分泌物。

中医执医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医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医知识点总结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医执业医师在执业过程中需要掌握大量的中医知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技术和保健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一、中医基础理论1. 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系统、脏腑学说、气血津液等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阐释了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贯穿于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之中。

2.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包括外感病因、内伤病因、七情病因等多种病因理论,以及病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中医强调“治未病”、“辨证施治”,对病因病机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论体系。

3.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脉诊等内容。

中医诊断强调全面综合分析,注重对病情的静态和动态观察,通过辩证施治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二、中医临床技术1. 中医辩证施治中医辩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方法,要求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确判断其病证的属性和发展规律,选取适宜的治疗方法。

2. 中医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包括针刺、灸法、刮痧、拔罐等多种技术,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祛除病邪,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3. 中医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是中医的另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包括中草药、中药制剂、中成药等多种药物形式,可以调理脏腑、扶正祛邪、温补肾阳、清热解毒等。

4. 中医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通过按摩穴位、推拿柔痹,可以改变经络气血、调和脏腑,促进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的作用。

5. 中医气功疗法中医气功疗法是中医保健和治疗的一种特殊方法,包括气功调息、气功导引、气功调养等技术,可以调和气血、陶冶性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三、中医保健知识1.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强调“治未病”,注重保健养生,包括起居调摄、饮食调养、情志调理、运动锻炼等多种方法,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汇总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一平喘固本汤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扶阳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精华汇总中医内科速记中医内科笔记(中医很多选择是对证型方药的考 试,所以有基础的一背这个歌很多主方药就能记下 来,对考试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病证一个歌就能把 它的证型方药记下来。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香蕾,阴虚蕨蕤气参苏。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蕾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一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蕨蕤汤化裁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痰湿二三痰热清,肝火 蛤泻肺阴沙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 散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一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一二陈平胃散合 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 泻白散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虚哮 固本肺脾六,肺肾两虚生金水。

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 青龙汤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 半夏汤4、味5、6、7、—刖八、、四、喘证:喘寒麻华肺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 生脉肾虚匮,喘脱参附送锡丹。

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一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一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证6、肺气虚耗证7、肾虚不纳证8、正虚喘脱证 黑锡丹,配合蛤蛤粉五、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苇痈溃梗复清肺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一银翘散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六、肺捞:肺捞阴方月华丸,虚火百合秦充汤,气阴 保真苓术数,阴阳俱损大造丸。

中药职业医师知识点总结

中药职业医师知识点总结

中药职业医师知识点总结1.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职业医师需要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中的理论体系和医学知识。

理解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才能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到指导作用。

2.中医诊断:中医职业医师需要熟悉中医诊断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身体表现,倾听患者的主诉和症状,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生活习惯,以及对患者的脉象进行切诊,最终得出病因、病机和病情辨识的结论。

3.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职业医师需要掌握中医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拔罐、艾灸、中药膏方、中药煎剂等治疗技术。

中医治疗方法强调个体化治疗,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达到调理阴阳、平衡气血的目的。

4.现代医学基础知识:中医职业医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对中医职业医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5.中医临床工作能力:中医职业医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医临床工作能力,包括对患者的病史采集、症状分析、辨证施治等能力。

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言语和体态,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和病证表现,进而进行辩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6.科研能力:中医职业医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包括对中医临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能力。

通过临床实践和病历数据的积累,中医职业医师能够积累临床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和科研能力。

7.常规医学诊断与治疗技能:中医职业医师需要了解现代医学的常规诊断和治疗技能,包括检查方法、检验技术、影像学技术、手术技能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能够为中医职业医师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方案,提高临床诊治的水平。

8.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中医职业医师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包括中医药法、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医职业医师应遵循的诊疗伦理规范。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各单元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各单元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各单元引言概述:中医执业医师笔试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考试,对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各单元的内容。

正文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1.1 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1.2 中医诊断学:介绍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

1.3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解析中医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病理机制。

2. 中医诊疗技术2.1 中医药治疗:介绍中药的常用药物、药性、功效等,以及中药的配伍禁忌。

2.2 针灸疗法:讲解针灸的基本原理、穴位选择和操作技巧。

2.3 中医推拿按摩:介绍推拿按摩的手法、作用和适应症。

3. 中医方剂学3.1 中药方剂的分类和应用:介绍中药方剂的分类、组成和应用范围。

3.2 方剂的配伍原则:讲解方剂组方的原则,如四气调和、五味调和等。

3.3 方剂的煎煮方法:详细介绍中药煎煮的步骤、时间和注意事项。

4. 中医药学4.1 中药材的鉴别:介绍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性味归经等鉴别方法。

4.2 中药贮藏与加工:讲解中药的贮藏方法和加工工艺。

4.3 中药药理学:解析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5. 中医养生保健5.1 中医养生原理: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中医饮食调养:讲解中医饮食调理的原则和常见调理方法。

5.3 中医养生保健技巧:详细介绍中医养生保健的一些技巧,如按摩、气功等。

总结: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各单元内容繁多,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诊疗技术、方剂学、药学以及养生保健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执业医师能够更好地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进行临床工作,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这也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的通过不仅是医生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保障。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分享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分享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分享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是中医学专业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主要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诊断学、治疗学、预防保健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以下是一些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点分享:1. 中医学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学理论、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医病名、中药学基础知识等方面的知识。

2. 中医临床基础知识: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中医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熟悉中医四诊法、中医脉诊、舌诊、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3. 中医药方剂知识:包括中医药方剂的理论知识、方剂的配伍禁忌、方剂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熟悉常用中药方剂的组成、功效、适应症、用法用量等。

4. 中医临床技能:包括针灸技能、推拿按摩技能、中医外治技能等方面的技能。

考生需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熟悉针灸穴位的定位和操作方法,掌握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和操作要领。

5. 鉴别诊断技能:包括中医辨证、辨证论治的鉴别诊断技能。

考生需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辨证和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中药方剂。

6. 临床安全知识:包括医学伦理、中医药安全知识、医疗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伦理道德规范,具备预防和应对医疗事故的知识和技能。

7. 其他相关知识:包括中医预防保健、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了解中医预防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常见疾病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考点,具体考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考试机构和考试内容有所差异。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要求,重点复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刷题等方式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解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速记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速记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速记汇总一、知识概述《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速记汇总》①基本定义: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就像是一个大宝藏,这里面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等好多方面的知识,是成为合格中医执业医师必须要掌握的东西。

②重要程度:在中医这个学科里,它就像基石一样,要是没有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就像盖房子没有好的砖头一样,就当不了中医执业医师,也没法很好地治病救人。

③前置知识:首先得有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因为中医跟咱们中国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像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得先懂,这就好比学外语得先认识字母一样。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价值超大。

比如说一个病人来看病,你要是懂得中医执业医师的这些知识,就能从整体上分析他的病症,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像有个人老是觉得疲惫、手脚冰凉,你通过中医知识知道是肾阳虚,就可以开药调理。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是树干,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啊都是树枝,而中医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学科就是树枝上的叶子,它们相互联系。

②关联知识:比如中医诊断学里面的辩证方法和中医内科学的病症是相互关联的。

你只有准确诊断,才能好好治病。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很多。

比如中医经典著作中的条文理解起来就比较难,像《黄帝内经》里的一些话很古奥。

难点就是要准确理解,关键在于多读、结合案例去理解。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超级重要。

像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学说,它在好多传统题型、病例分析题型里都会考到,而且占分比重还不小。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 阴阳学说】①概念辨析:阴阳就是把世界上的事物分成对立统一的两类。

就像白天和黑夜,男性和女性,阳代表积极、向上、温热的东西,阴就代表消极、向下、寒冷的东西,是一种对世界的朴素认识。

②特征分析:主要特点就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比如说有热就有冷,没有冷也就体现不出热来了。

③分类说明:在人体上,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上部属阳,下部属阴。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笔记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笔记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笔记总结一、中医基础理论。

1. 阴阳学说。

-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 阴阳的特性: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可分性、转化性)、规定性。

- 阴阳的相互关系:对立制约(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互根互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交感互藏(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相互依存,相互蕴藏)、消长平衡(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此消彼消、此长彼长)、相互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在医学中的应用: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如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等)、生理功能(物质属阴,功能属阳,物质与功能的阴阳互根)、病理变化(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等)以及疾病的诊断(色泽鲜明为阳,晦暗为阴等)和治疗(“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等)。

2. 五行学说。

- 五行的概念: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 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五行制化: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

如木生火,火生土,而木又克土,这种生中有克的关系就是制化。

- 在医学中的应用:阐释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如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即肝藏血以济心等)、病理变化(如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等,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等)。

3. 藏象学说。

- 五脏。

-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主神明(又称心藏神,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是评估中医执业能力的重要考试之一。

想要顺利通过考试,必须对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准备。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重点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核心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学说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医诊断方法、辨证论治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二、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熟悉中医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诊断方法。

同时,还需要学会辨别病证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掌握相关的辨证方法和技巧。

三、中医方剂学中医方剂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重中之重。

考生需要掌握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等基本知识,熟悉常用中药及药方的组方原则和配伍禁忌。

此外,还需要熟悉中药的煎煮方法和药物的贮存要求,并了解中药的副作用和毒性。

四、中医针灸学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的针灸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针灸的基本理论、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熟悉常用的针灸穴位及其功能。

同时,还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针灸方法和疗程,熟悉针灸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等。

五、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诊治原则,了解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病证特点及辨证施治法。

此外,还需要学会运用中药和针灸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六、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也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治疗原则,熟悉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病证特点及辨证施治法。

对于一些常见的外伤和手术后并发症,考生也需要了解并能够进行相应的中医治疗。

七、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妇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熟悉常用的中药方剂和针灸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妇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鸭题榜汇总|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1.气随血脱者为:大量出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淋漓,脉微欲绝。

2.气不摄血者为:面色淡白,而无华气短乏力,漏下不止,舌淡,脉细弱。

3.气滞血瘀的临床表现可有:胸胁胀闷窜痛,胁下痞块,剌痛拒按,舌紫暗,脉涩。

4.气血两虚的临床表现可有:眩晕,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

5.气虚血瘀的临床表现可有:面色暗晦,身倦乏力,剌痛拒按,舌淡暗,脉沉涩。

6.肝气上逆的临床表现是:眩晕、昏厥、呕血。

7.气滞的临床表现是:胀闷、疼痛。

8.痰迷心窍可致:神志昏糊,或癫或痫。

9.痰停经络可致: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10.痰滞胃脘可致:脘闷纳呆,恶心呕吐。

11.痰滞于胃则:眩晕呕恶。

12.痰滞经络则:肢体麻木。

13.痰结皮下肌肉则:痰核瘰疬。

14.胸胁胀闷作痛是由于:饮停于胸胁。

15.咳嗽气喘不能平卧是由于:饮停于肺。

16.痰饮内停见:渴喜热饮。

17.热盛津伤见:口渴喜饮。

18.肝火炽盛多见:弦数脉。

19.食积内热多见:滑数脉。

20.肺热壅盛为:咳嗽气喘,咯痰黄稠。

21.肺痈为:咳嗽胸痛,咯吐脓血脓臭痰。

22.燥邪犯肺为:咳嗽,痰少粘稠难咯。

23.小便混浊如米泔多属:中气下陷。

24.黄疸色晦暗如烟薰多属:寒湿困脾。

25.阴挺多属:中气下陷。

26.水肿来势较缓,按之没指,肢体沉重,胸闷纳呆者多因:湿邪困脾。

27.头面浮肿,继而遍及全身,恶风发热者多因:风水相搏。

28.女子宫寒不孕是:肾阳虚。

29.男子滑精早泄是:肾气不固。

30.女子经少经闭或崩漏是:肾精虚。

31.肝气郁结的诊断依据是:胸胁胀痛而走窜。

32.胸痹的诊断依据是:胸痛彻背时作时休。

33.痰热蕴肺的诊断依据是:胸痛而咳吐脓血痰。

34.头晕昏沉,胸闷,苔腻脉滑的病机是:痰湿内阻。

35.头晕胀痛,头重足飘的病机是:肝阳上亢。

36.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的病机是:气血两虚。

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综合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综合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综合总结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基本理论、中医经典文献等。

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中医经典文献是中医理论的重要依据,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著作。

考生需熟悉这些理论知识,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2.中医诊断学:包括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等。

中医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诊断方法的技巧和应用,能够根据病情进行全面系统的诊断。

3.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病因病机学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包括外因内因、六淫七情等。

外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内因包括饮食、劳倦、情志等。

考生需了解这些病因病机对人体的影响及其临床表现。

4.中医治疗学:包括中医治疗方法和方剂学。

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治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方剂学是中医临床应用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熟悉常用的中药方剂及其配伍原则。

5.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包括中医养生理论、饮食调养、运动保健等。

考生需了解中医养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如何进行饮食调养和运动保健。

6.中医法律伦理:中医执业医师需要遵守中医行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保守病人的隐私,依法进行医疗活动。

考生需要了解中医法律伦理的相关知识,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综上所述,中医执业医师需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治疗学、中医养生保健和中医法律伦理等知识点。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够正确地进行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因此,中医执业医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的需求。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重点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重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旳重要特点——整体观、辨证论治整体观——人体是一种有机旳整体: 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人与社会环境旳统一性均为外环境1、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种以心为主宰, 五脏为中心旳有机整体辨证论治——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旳基本原则(强调辨证论治, 也讲究辨病与辩证结合)病: 疾病, 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 人体正气与之抗争引起旳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旳一种完整旳异常生命过程。

——反应某一疾病全过程旳总体属性、特性、规律证: 证候, 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旳病理概括——反应病机症:症状和体征旳总称, 是疾病过程中体现出旳个别、孤立旳现象——病人自我描述和医生体格检查发现旳现象(可以是假象)同病异治——同一种病, 发病旳时间、地区不一样, 或所处旳疾病旳阶段或类型不一样, 或病人体质差异, 反应出不一样旳证候, 治疗则不一样异病同治——不一样旳疾病, 在其发展变化旳过程中出现了大体相似旳病机, 大体相似旳证, 故采用大体相似旳治法方药证同则治同, 证异则治异——辨证论治旳精神实质精气学说1.精: 构成宇宙旳极其细微旳物质, 概念首见《道德经》, 源于“水地说”气:存在于宇宙中旳不停运动且无形旳极其细微旳物质, 源于“云气说”精、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旳最基本旳物质2.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旳本原精气在不停运动和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互相联络旳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精气是人生命旳本原)精气旳运动形式——气机阴阳学说1、阴阳含义——对自然界互相关联旳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旳概括基本内容(理解, 必考, 留心举例)阴阳旳一体观——1)阴阳在一种统一体中协调共济、2)阴阳互相依存、3)阴阳互藏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相制约、互相斗争、互相排斥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 阴阳互相依存, 互为主线, 每一方都将相对旳一方旳存在作为自己存在旳前提和条件。

如: “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阴阳互用: 阴阳互相滋生、增进和助长旳关系。

中医执业医师助理考试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助理考试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助理考试笔记一、中医基础理论1. 阴阳学说这阴阳啊,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是一种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阴呢,就像是夜晚那种比较安静、寒冷、内敛的感觉。

比如说女性属阴,那女性的身体特点往往比较柔和。

阳呢,就像白天,充满活力、温热、外向。

男性属阳,就比较强壮有力啦。

在人体里,脏腑也分阴阳呢。

像心、肺就属阳,肝、脾、肾就属阴。

这阴阳要是平衡了,人就健康,要是不平衡,就容易生病,就像天平歪了一样。

2. 五行学说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

木呢,就像春天的树木,充满生机,它对应的是肝。

火就像夏天的太阳,很热很旺,对应心。

土就像大地,厚实稳重,对应脾。

金就像秋天的金属,锋利又收敛,对应肺。

水就像冬天的河流,寒冷又滋润,对应肾。

它们之间还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呢。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呢,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五行的关系要是乱了,身体也会出毛病。

3. 藏象学说先说说心吧,心可不光是泵血的器官哦。

在中医里,心主神明,就像身体里的老大,管着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呢。

要是心出问题了,可能就会失眠、心烦意乱啥的。

再看肝,肝主疏泄,就像身体里的交通警察,调节着气的运行。

要是肝气不舒,人就容易生气、郁闷,还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呢。

脾主运化,就像身体里的粮食加工厂,把吃进去的食物变成营养物质。

要是脾不好,就会没胃口,吃啥都不香。

肺主气司呼吸,就像身体里的换气扇,把新鲜空气吸进来,把浊气排出去。

肾主藏精,就像身体里的宝藏库,藏着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对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可重要了。

二、中医诊断学1. 四诊望诊就是看啦。

看人的面色、舌苔啥的。

比如说一个人脸色苍白,可能就是气血不足。

舌苔要是厚腻,可能就是脾胃有湿气。

闻诊呢,就是听声音和闻气味。

声音洪亮的人,一般身体比较好。

要是有口臭,可能是胃里有热。

问诊就很重要啦,要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啥的。

比如说病人说头疼,那得问是哪个部位疼,是刺痛还是胀痛,疼了多久了等等。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常见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常见知识点总结

定义:针灸推拿 学是中医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通 过针刺、艾灸、 推拿等手段治疗 疾病。
适应症:适用于 多种疾病,如疼 痛、肌肉紧张、 神经功能失调等。
注意事项:针灸 推拿治疗需由专 业医师操作,患 者不可自行尝试。
发展历程:针灸 推拿学有着悠久 的历史,随着现 代医学的发展, 针灸推拿学也在 不断创新和完善。
中药方剂由君、臣、佐、使 四部分组成
臣药协助君药,增强治疗作 用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
作用
佐药有协助臣药治疗作用, 或制约君药、臣药的毒性或
烈性
中药药理: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 中药毒理:中药的毒副作用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用药安全。 中药配伍: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禁忌,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的方法和作用,以提高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百会穴:主治头痛、眩晕、健忘等症 合谷穴: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牙痛等症 足三里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等症 三阴交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疾病
针刺治疗:通过针刺穴位,刺激经络,调和 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艾灸治疗: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在 穴位上施灸,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 用。
病机:指疾病发生、发 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 理,包括正邪相争、阴 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 失常等
望诊:观察病人 的神态、色泽、 形态等,以判断 病情
闻诊:通过听病 人的声音,辨别 病情
问诊:询问病人 的症状、病史等, 以了解病情
切诊:通过触摸 病人的脉搏、肌 肤等,以判断病 情
中药基本知识概述
中药分类与命名
实践技能考试中,体格检查是必考项目之一,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辅助检查是实践技能考试中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掌握各种常见检查的方法、正常值及 临床意义。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概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就是为了考察一个人是否具备成为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而设置的知识内容。

这些内容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好多方面。

比如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关于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等最基本观念的知识。

②重要程度:这可是决定你能不能合法当中医给人看病治病的关键啊。

要是不过这个考试,就不能叫执业医师,只能算是爱好者。

从学科上讲,这些知识点是中医体系大厦的基石,掌握不好,后面深入学习中医知识、应用中医技术都是空中楼阁。

③前置知识:首先你得有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例如对阴阳五行概念得有点感觉。

因为中医很多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之上的。

还有基本的生物常识,最起码得知道人体的基本结构啥的,不然你怎么理解中医里的脏腑概念呢。

比如你得知道肝在人体的大概位置,虽然中医里的肝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里的肝脏,但有个基本认知对学习中医是有帮助的。

④应用价值:比如说学了中医诊断学的知识,你就能通过观察人的面色、舌苔,询问病人的症状等方式来判断一个人大概是哪里生病了。

这对临床治病特别有用。

就像家里有人感冒了,你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从而决定给喝姜汤还是吃清热解毒的药。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拿中医内科来说,它就像一棵大树的一个大分枝,大树的根基是中医基础理论等这些更基础的知识。

像在中医内科中又分为各个系统疾病的诊疗知识,像心系疾病、肺病系疾病等,这些又各自连接着方剂学、中药学等树枝,是一个完整又复杂的知识网络。

②关联知识:中医诊断学和方剂学就关联特别紧密。

你诊断出病人是某种证型,比如脾虚证,就需要用对应的方剂,像参苓白术散之类的。

所以诊断是开方的前置步骤,方剂是诊断后的解决手段。

③重难点分析:难点可能在中医经典条文的理解上。

像《伤寒论》里面那些条文,条文很简洁但是包含的意思却很复杂深邃。

重点的话,每种疾病的辩证论治肯定是重点。

中医执业医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知识点总结中医执业医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诊断学知识、中医治疗学知识等。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分析和讨论。

一、中医基础理论知识1. 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

中医执业医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才能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执业医的基本功,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方法。

中医执业医需要通过望、闻、问、切的综合分析,准确判断病人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3. 中医药学中医药学是中医执业医的核心知识,包括中药学、方剂学、药物治疗学等内容。

中医执业医需要了解各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用量、禁忌等,熟悉常用中药方剂,并能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制定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4. 中医针灸学针灸学是中医执业医的重要技能,包括经络穴位、针灸操作技巧、针灸治疗原理等内容。

中医执业医需要熟练掌握针灸操作技能,准确找准穴位,合理运用针灸疗法,达到治疗的目的。

5.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是中医执业医的重要理论,包括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起居养生、心理养生等内容。

中医执业医需要根据中医养生学的原理,指导病人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二、中医诊断学知识1. 中医的病因病机学说中医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外因、内因、七情、饮食、劳倦、过劳等病因,阴阳失调、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等病机。

中医执业医需要了解各种病因病机的发生原理,从而指导诊断和治疗。

2. 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内容,通过望、闻、问、切的综合分析,将病证归类为八纲、九候、辨虚实、辨寒热等辨证类型,然后选择相应的治疗法则。

中医执业医需要掌握各种辨证方法,准确辨证,灵活运用治疗法则,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3. 中医诊断技能中医诊断技能是中医执业医的关键能力,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退,以心悸胸闷兼气虚证为特征;
• 心阳虚证是在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的心阳功
能低下,伴有心痛、畏寒肢冷等虚寒为特征;
• 心阳暴脱证是在心阳虚证的基础上突然出现虚
脱亡阳症状,即亡阳。
心火亢盛证(神志症状+实火内炽
失眠、烦躁、狂谵 舌尖红绛、舌疮,脉数)
• 概念:是心火内炽所表现的证候。 • 病因:七情郁结,气郁化火,火热之邪内侵,过
2)运化水湿:湿、肿、饮、痰。
3)升清:营养物的分布——眩晕无力
4)内脏位置的恒定——内脏下垂
5)统血:尿、便、皮下出血、崩漏。
6)
开窍于口:口不仁,食欲改变。
脾气虚证(食少腹胀、便溏
及气虚证)
• 概念:由于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
候。亦称脾失健运证。
• 病因:1饮食不节 2劳倦过度 3忧思日久,损伤
熟悉气血津夜的功能和四个
基本虚症的表现
1气虚 元气虚神疲乏力;宗气虚气短息弱,声低懒
言,头晕目眩,舌淡脉虚;卫气虚自汗易感冒
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
肺气虚:咳喘无
力、易于感冒、痰白清稀
脾气虚:食少
腹胀便溏
肾气虚:二便、胎元、精关、
经带不固,呼多吸少
2血虚 (一黄
五白加病位) 面色萎黄五白:面色、唇、睑、
生不足,肺失充养
气虚症状¡ª¡ª神疲体倦,面色淡白,或有自汗,
畏风,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弱;
肺气虚 ¡ª¡ª咳喘无力,动则益甚,咳痰清稀,
少气短息,语声低怯。
肺阴虚证(干咳或痰少而粘
和阴虚内热)
• 概念:由于肺阴不足,失于清肃,虚热内生所表
现的证候。
病因1)久咳不愈,耗损肺阴,渐致肺阴亏虚2)
和2)风温之邪化燥伤津
分类:初秋感燥,燥偏热,多病温燥; 深秋感燥,
燥偏寒,多病凉燥。
燥伤津液¡ª¡ª口、唇、鼻、咽干燥,便干溲少; 燥伤肺津¡ª¡ª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甚则胸痛,
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咯血;
外感表证¡ª¡ª发热,微恶风寒,苔薄而干燥少津,
无汗脉浮紧、或少汗脉浮数。
肺热炽盛证(肺系症状和里实
候。
• 病因:外感风热之邪,侵犯肺卫。 风热表证¡ª¡ª身热、微恶寒,口微渴,咽喉疼痛,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肺受热症¡ª¡ª咳嗽、痰稠色黄,鼻塞,流浊涕。
风热犯肺证与风热表证鉴别
燥邪犯肺证(肺系症状
及干燥少津)
概念:外界燥邪侵犯肺卫,肺系津液耗伤。
病因:1)秋令之季,感受燥邪,耗伤肺津,肺卫失
的证候。
• 病因: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肺卫,肺气失宣。 风寒表实¡ª¡ª微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舌苔
薄白,脉浮紧;
肺受风寒¡ª¡ª咳嗽、咳痰清稀色白,鼻塞,流清
涕。
风寒犯肺证与
风寒表证
鉴别
表证轻微甚至不明显
恶寒发热
等表证为主
咳嗽为主症
咳嗽没有
或轻微
风热犯肺证:咳嗽和风热表
证。
• 概念:风热邪气侵袭肺系,肺卫受病所表现的证
痰火扰神证(神志异常和痰火内
盛。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概念:由于火热痰浊侵扰心神,表现以神志异常为
主的证候。
病因:1情志郁滞化火,煎液为痰 2外感湿热之邪,
蕴成痰火 3外感热邪,灼津为痰
火热症状¡ª¡ª发热烦躁,面赤口渴,气
粗,便秘尿黄;
外感热病 痰热症状¡ª¡ª吐痰色黄,或喉间痰鸣,
胸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龈、甲淡白无华 + 脉细无力
头目失养,头晕眼花;筋失所养,手足麻木;心神
失养,心悸、失眠;冲任不足月经少、闭经
心血虚: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 + 血虚

肝血虚(筋脉目爪失养+血虚证)头晕目眩,面白无
华,爪甲不荣,视物模糊或夜盲,或见肢体麻木,
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润动,或见妇女月
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舌淡,脉细
肺病的常见症状
1主气司呼吸:气短、气急、咳喘、咯血;
2
主宣发、通调水道:汗、尿、肿、痰;
3居上焦胸中:胸痛;
4
开窍于鼻:鼻痛、鼻干。 大肠病常见症状 传化
糟粕,主津:便秘、泄泻
肺气虚证(咳喘无力、吐痰
清稀及气虚见症)
概念:由于肺的物质不足,表现为功能减弱,其主
气、卫外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病因 1)久病咳喘,耗伤肺气2)脾虚水谷精气化
3神志: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躁狂、
神昏、神识错乱;
4舌:舌尖红、绛、起刺、舌疮;5脉:细微、结代
或促
B小肠病的常见症状
1泌别清浊:大便失调、小便短赤;2坠入阴囊:疝
气。
心血虚证(心悸、失眠及血虚证)
• 概念:由于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而表现的证
候。
• 病因:1脾虚生血之源亏乏 2失血过多 3久病失
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 气滞心脉¡ª¡ª疼痛而胀,胁胀,常喜太息,舌淡
红,脉弦。
痰蒙心神证(神志异常伴有痰浊内
壅 痰鸣或吐痰涎、苔腻、脉滑)
• 概念:痰浊蒙蔽心神,神志异常为主症的证候。 • 病因:感受湿浊酿痰情志不遂,气郁生痰,痰浊
挟肝风内扰
• 临床表现:意识模糊,精神抑郁,或突然昏仆,
脉滑,痰厥、癫证、癫痫。
重、病程长,及时治疗预后佳
痰热壅肺证(咳喘 、痰多及
里实热证)
概念:痰热互结,壅闭于肺,致使肺失宣降而表现
的肺经实热证。又称痰热阻肺证。
病因1)外邪犯肺,郁而化热,热伤肺津,炼液成痰 2)素有宿痰,内蕴日久化热,痰与热结壅阻于 肺
热的症状¡ª¡ª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火扰心¡ª¡ª神昏谵语。

轻症¡ª¡ª心烦不寐,痰多胸闷;
内伤杂病 重症¡ª¡ª狂越妄动,打人毁物,胡言乱语,
哭笑无常。
高热、痰盛、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脉滑数。心
烦失眠或神志狂乱
瘀阻脑络证(头痛、头晕及
瘀血证)
概念:由瘀血犯头,阻滞脑络,表现为头痛、头晕
为主症的证候。
病因:头部外伤,久病入络,瘀血内停,阻塞脑络
温喜按、
• 肾阳虚:性机能减退 阳痿、宫寒不孕 腰膝酸
冷,形寒肢冷,下肢为甚等虚寒之象
心病辨证 生理
功能
• 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与小肠互
为表里。
1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2心主神明,
为人体精神和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
A心病的常见症状
1心脏本身:心悸、怔忡、心痛、胸闷;
2血:
面色无华、暗晦;
脾土 4禀赋不足,素体虚弱
5年老体衰 6大病初愈,调养失慎证
气虚症状¡ª¡ª肢体倦怠,形体消瘦,神疲乏力,
阳虚证)
• 概念:由于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虚寒内生。 病
因:心气虚进一步发展。
气虚症状——气短、神疲乏力,自汗,面色淡白,
脉微,或沉迟无力;
阳虚症状 心的症状
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 心悸怔忡、胸闷或疼痛,脉结、代。
心阳暴脱证(心阳虚和亡阳)
• 概念:心阳衰极,阳气暴脱的危重证候。
病因:心阳虚证进一步发展,寒邪暴伤心阳,痰
痨虫蚀肺,耗伤肺阴3)燥热伤肺,耗伤肺阴
阴津不足¡ª¡ª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 肺津不足¡ª¡ª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
声音嘶哑;
阴虚内热¡ª¡ª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
痰中带血,脉细数。
风寒犯肺证(咳嗽,痰液清
稀和风寒表证)
• 概念: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肺表,肺卫失宣所表现
瘀阻塞心窍
1心阳虚证 心悸怔忡 + 阳虚证 2严重阳虚 四
肢厥冷、面色苍白; 3阳气外脱 突然冷汗淋漓,
脉微欲绝;4宗气衰弱 呼吸微弱;
5心神失养 神志模糊 、昏迷不醒;6心血瘀阻 口唇
青紫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证
• 三证皆以心气不足为基础,是心的功能减退由轻
到重、由重到衰的三个发展阶段。
• 心气虚证是心的物质基础不足,表现为心功能的
热证)
概念:邪热内盛于肺,肺失清肃而出现的肺经实热
证候。
病因:1)风热犯肺2)风寒化热犯肺
里实热证¡ª¡ª壮热,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大便
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热壅肺症状¡ª¡ª咳嗽,气喘,鼻煽气灼。 • 风热犯肺证:冬春、咳嗽痰稠色黄、风热表证,
病情轻、病程短,预后佳
• 燥邪犯肺证:秋季、干咳少痰质粘、干、表证 • 肺热炽盛证:冬春、咳喘痰黄高热、热象,病情
养 4劳心耗血
• 血虚症状——头晕健忘,面色萎黄或淡白,唇、
甲淡白,舌淡白、脉细弱;
• 血不养心——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心阴虚证(心悸失眠及阴虚证)
o 概念: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o 病因:1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 2热病后期耗
伤阴液 3 肝肾等脏阴亏累及于心
1心神失养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2阴虚内热 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发红,
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鉴别 心血虚、心阴虚证 二证均属心之阴血
不足,故均以心悸失眠为主症。
• 心血虚证 是物质的不足,即血对心的濡养功
能不足,兼有血虚不荣而致的面唇、爪甲及舌质
的淡白; 心阴虚证是功能的低下,阴阳失调,
常伴有阴虚而生内热的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
肾阴虚: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
强易举、遗精,女子经少、闭经或见崩漏
4 阳虚 气虚 自汗,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头晕目眩 + 寒象 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