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综合总结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精华汇总中医内科速记中医内科笔记(中医很多选择是对证型方药的考试,所以有基础的一背这个歌很多主方药就能记下来,对考试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病证一个歌就能把它的证型方药记下来。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香薷,阴虚葳蕤气参苏。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痰湿二三痰热清,肝火蛤泻肺阴沙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虚哮固本肺脾六,肺肾两虚生金水。

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6、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7、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喘寒麻华肺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喘脱参附送锡丹。

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6、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7、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8、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苇痈溃梗复清肺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六、肺痨:肺痨阴方月华丸,虚火百合秦艽汤,气阴保真苓术数,阴阳俱损大造丸。

中医执业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考试知识点总结1. 中医的起源和发展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治病经验。

其发展和完善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2. 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脏腑学说、精气神学说等。

这些理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导原则,贯穿于中医的各个方面。

3.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综合分析,辨别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及病机,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4. 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饮食调理、气功疗法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药学1. 中药的基本认识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

中药分为中草药和中药饮片两大类,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2. 中药制剂中药制剂是中药通过一定的加工和配伍而成,包括丸剂、散剂、膏剂等。

不同的制剂适用于不同的病症和治疗方式。

3. 中药药性与归经中药的药性包括寒热、温凉、滋补、泻下等,归经则是中药所属的脏腑经络。

了解中药的药性归经,有助于临床运用中药。

4. 中药药理作用中药对人体有着复杂的药理作用,包括药效、毒性、副作用等。

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有利于合理应用中药,减少不良反应。

三、中医诊疗学1. 中医病因病机中医病因病机是指中医对于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的认识。

掌握病因病机,有利于科学分析疾病,明确治疗方向。

2. 中医证候辨识中医辨证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

要准确辨识各种证候,包括寒热证、虚实证、表里证等,并据此进行具体的治疗方案。

3. 中医脏腑病变中医脏腑学说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通过脏腑学说可以理清病理变化的发展轨迹,为中医临床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4.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原则包括辨证施治、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等。

掌握中医治疗原则,有利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知识点汇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知识点汇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知识点汇总一、中医基础理论。

1. 阴阳学说。

-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 阴阳的特性。

- 相关性: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上,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 普遍性:凡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皆可划分阴阳,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等。

- 相对性: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如昼为阳,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

-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对立制约: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 互根互用: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并且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还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载气。

- 交感互藏: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 消长平衡: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如四季气候的变化,从冬至春及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阳长阴消”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热逐渐变寒,是“阴长阳消”的过程。

- 相互转化: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虚寒危象,这种病征性质的转化,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

2. 五行学说。

- 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 五行的特性。

- 木曰曲直: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完全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完全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综合〕01-中医内科学1、感冒的根本病因——风邪。

2、“风者百病之始也〞——出自【素问?骨空论】3、‘感冒’一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4、‘辛温’与‘辛凉’的立论——出自【丹溪心法】5、感冒与风温的鉴别特征——前者少传变、热度低。

后者传变、热度高、汗后热复。

6、感冒与咳嗽的病机鉴别——感冒:肺气失宣、卫表不和。

咳嗽:肺气上逆。

7、感冒与咳嗽的小病历鉴别特征——有表证那么属于感冒。

8、‘咳嗽’一词——出自【内经】。

9、“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出自【素问?咳论】。

10、“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出自【景岳全书】。

〔此立论首先提出者——明?张介宾〕11、咳嗽——是中医内科的单一病种,也包括西医多种疾病的病症。

12、内伤咳嗽的根本病理因素〔病理产物性病因〕——痰;火。

〔注意与脏腑失调病因相区别。

〕13、明确‘哮’与‘喘’的鉴别——始于【医学正传】明?虞抟。

提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的鉴别特点。

14、“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出自【金匮要略】。

——是论述‘哮病’的内容〔干扰答案常见‘咳嗽’、‘咳喘’、‘哮喘’〕15、‘哮喘’——始见于【丹溪心法】。

提出“哮喘专主于痰〞。

16、哮病的病机特征——宿痰伏肺〔夙根学说〕,外邪引动。

17、哮与喘的关系——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18、哮与喘的鉴别:〔哮多兼喘;喘未必哮〕〔哮分寒热;喘分虚实。

〕哮:病名;声响;阵发;呼吸有声;R↑;突然、反复发作喘:病症;气息;持久;呼吸困难;R↑↑;陈旧、持续发作〔急、慢性、迁延性〕19、哮病的治疗原那么——发时治标〔祛痰理气〕;缓时治本〔扶正祛邪〕。

20、哮病——多责之于肺、脾、肾。

喘病——多责于肺、肾。

21、喘病的虚实鉴别:实证:邪气壅肺;痰浊阻滞。

肺气上逆。

气急声高、有力、深长;呼出为快;虚证:肺肾缺乏;气失摄纳。

肺气上逆。

气怯声低、无力、短促;深吸为快;22、喘病——始见于【内经】。

中医执医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医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医知识点总结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医执业医师在执业过程中需要掌握大量的中医知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技术和保健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一、中医基础理论1. 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系统、脏腑学说、气血津液等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阐释了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贯穿于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之中。

2.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包括外感病因、内伤病因、七情病因等多种病因理论,以及病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中医强调“治未病”、“辨证施治”,对病因病机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论体系。

3.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脉诊等内容。

中医诊断强调全面综合分析,注重对病情的静态和动态观察,通过辩证施治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二、中医临床技术1. 中医辩证施治中医辩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方法,要求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确判断其病证的属性和发展规律,选取适宜的治疗方法。

2. 中医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包括针刺、灸法、刮痧、拔罐等多种技术,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祛除病邪,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3. 中医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是中医的另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包括中草药、中药制剂、中成药等多种药物形式,可以调理脏腑、扶正祛邪、温补肾阳、清热解毒等。

4. 中医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通过按摩穴位、推拿柔痹,可以改变经络气血、调和脏腑,促进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的作用。

5. 中医气功疗法中医气功疗法是中医保健和治疗的一种特殊方法,包括气功调息、气功导引、气功调养等技术,可以调和气血、陶冶性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三、中医保健知识1.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强调“治未病”,注重保健养生,包括起居调摄、饮食调养、情志调理、运动锻炼等多种方法,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中医执考重要知识点(中药)

中医执考重要知识点(中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要知识点(中药)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1.四气寒、热、温、凉2.平性药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和缓的一类药3.寒凉药和温热药的适应证寒凉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温热药: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4.五味的作用酸(能收能涩)——收敛、固涩苦(能泄能燥能坚)——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甘(能补能和能缓)——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辛(能散能行)——发散、行气行血咸(能下能软)——泻下通便、软坚散结淡(能渗能利)——渗利小便5.有通泻大便作用的是?苦6.药物的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7.归经理论的形成是以什么为基础?脏腑经络8.主要概括药物的药性和作用的是?四气五味9.芳香药多具有哪种味?辛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1.七情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2.麻黄与桂枝配伍属于?相须3.附子与干姜配伍属于?相须4.石膏与知母配伍属于?相须5.黄芪与茯苓配伍属于?相使6.大黄与芒硝配伍属于?相使7.石膏与牛膝配伍属于?相使8.生姜与半夏配伍属于?相杀9.半夏与生姜配伍属于?相恶10.人参与莱菔子配伍属于?相恶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1.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藻戟遂芫俱战草——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诸参辛芍叛藜芦——藜芦反细辛、芍药、各种参(除了太子参)2.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3.妊娠禁用药物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雄黄、砒霜4.妊娠慎用药物桃仁、红花、牛膝、大黄、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1.中药的煎煮方法有哪些?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烊化)、泡服(焗服)、冲服、煎汤代水2.麝香的煎煮方法有哪些?冲服、另煎3.蒲黄、旋覆花等药入煎剂宜?包煎第五单元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有?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2.发散风热药有?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3.麻黄的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4.发散风寒药主要归经肺经、膀胱经5.桂枝的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6.桂枝的归经心经、肺经、膀胱经7.桂枝的六大功效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8.发散风寒药中哪两种药具有解鱼蟹毒的作用?紫苏叶、生姜9.生姜的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10.生姜对治疗哪种呕吐最为合适?胃寒呕吐11.姜汁炮制药物的目的增强止呕功效12.香薷的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3.“夏月麻黄”“夏月解表之要药”是?香薷14.“喘家圣药”是?麻黄15.“呕家圣药”是?生姜16.荆芥的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17.风寒、风热均能治的发散风寒药是哪两种?荆芥、防风18.防风的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19.“治风通用之品”“风中之润剂”是?防风20.羌活的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21.羌活善于治疗哪条经头痛?太阳经22.独活善于治疗哪条经头痛?少阴经23.白芷的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24.通鼻窍的中药有哪些?细辛、辛夷、白芷、苍耳子25.白芷善于治疗哪条经头痛?阳明经26.哪些药善于治疗阳明经头痛?白芷、葛根27.细辛的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28.哪些药具有温肺化饮的功效?细辛、干姜29.细辛善于治疗哪条经头痛?少阴经30.治疗少阴经头痛的药有哪些?细辛、独活31.藁本的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32.解表药中具有祛风、胜湿止痛的有哪些?藁本、防风、羌活、独活、苍耳子33.善于治疗厥阴经头痛的药是?吴茱萸34.苍耳子的功效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35.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是?辛夷36.中药中具有透疹作用的是?升麻、葛根、紫草、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37.薄荷的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38.在发散风热药中,具有清利头目功效的药有哪些?薄荷、蔓荆子39.在发散风热药中,具有利咽透疹功效的药有哪些?薄荷、牛蒡子、蝉蜕40.在发散风热药中,具有疏肝功效的药有哪些?薄荷、柴胡41.牛蒡子的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42.蝉蜕的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43.中药中内风、外风均可驱的有哪些?天麻、防风、蝉蜕、僵蚕、蕲蛇44.桑叶的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45.菊花的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46.蔓荆子的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47.柴胡的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48.中药中能升举阳气的有哪些?柴胡、升麻、葛根、黄芪49.升麻的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50.葛根的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51.“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是?葛根52.解表药中治疗肝郁脾虚之泄泻的是?防风53.治疗太阳经头痛的中药有哪些?羌活54.治疗少阴经头痛的中药有哪些?细辛、独活55.治疗阳明经头痛的中药有哪些?白芷、葛根56.治疗少阳经头痛的中药有哪些?柴胡、黄芩57.治疗厥阴经头痛的中药有哪些?吴茱萸58.治疗太阴经头痛的中药有哪些?苍术第六单元清热药1.石膏的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2.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的是哪两种药?石膏、升麻3.知母的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4.芦根的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5.清热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6.清热泻火药有?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7.清热燥湿药有?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8.清热解毒药有?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白花蛇舌草、大血藤、败酱草9.清热凉血药有?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10.清虚热药有?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11.芦根治疗哪种呕吐?胃热呕吐12.天花粉的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13.淡竹叶的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14.栀子的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焦栀子凉血止血15.清热泻火药中具有除烦作用的药有哪些?石膏、芦根、淡竹叶、栀子16.夏枯草的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17.决明子的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18.治疗瘰疬肿结之要药是?夏枯草19.镇肝、凉肝之要药是?石决明20.黄芩、黄连、黄柏的功效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21.黄芩、黄连、黄柏共同的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最强的是?黄连22.治疗湿热泻痢之要药是?黄连23.龙胆的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24.秦皮的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25.苦参的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26.金银花的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27.连翘的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28.治疗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的是?金银花29.“疮家圣药”是?连翘30.穿心莲的功效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凉血,消肿31.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的功效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32.治疗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是?大青叶33.贯众的功效清热解毒,止血,杀虫34.蒲公英的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35.“乳痈良药,通淋妙品”是?蒲公英36.紫花地丁的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37.治疗疔疮要药的是?紫花地丁38.土茯苓的功效解毒,利湿,通利关节39.治疗梅毒要药是?土茯苓40.鱼腥草的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41.治疗肺痈要药是?鱼腥草42.射干、山豆根的功效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43.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是?射干44.白头翁的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45.治疗热毒血痢的良药是?白头翁46.清热解毒药中能凉血止痢的是哪些药?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金银花47.马齿苋的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48.鸦胆子的功效清热解毒,止痢,截虐,腐蚀赘疣49.清热解毒药中哪味药既能治疗痢疾,又能治疗疟疾?鸦胆子50.白花蛇舌草的功效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51.大血藤的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52.清热解毒药中哪两味药能治疗肠痈?大血藤、败酱草53.败酱草的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54.生地黄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55.玄参的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56.清热、凉血、止血的要药是?生地黄57.牡丹皮的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58.治疗无汗骨蒸之要药是?牡丹皮59.治疗有汗骨蒸之要药是?地骨皮60.能凉血、活血的中药有哪些?大黄、丹参、牡丹皮、赤芍、紫草、郁金、大蓟、小蓟、茜草61.赤芍的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62.紫草的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消斑,解表透疹63.能预防麻疹的中药是?紫草64.水牛角的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65.青蒿的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虐66.治疗疟疾之良药的是?青蒿67.地骨皮的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68.白薇的功效清虚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69.银柴胡的功效清虚热,除疳热70.胡黄连的功效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第七单元泻下药1.泻下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2.攻下药有哪些?大黄、芒硝、番泻叶3.润下药有哪些?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4.峻下逐水药有哪些?甘遂、牵牛子、巴豆霜5.大黄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除湿退黄6.攻下药中哪味药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大黄7.大黄尤治哪种便秘?实热便秘8.攻下药中哪味药为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9.芒硝的功效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10.番泻叶的功效泻热行滞,通便,利水11.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功效火麻仁:润肠通便郁李仁:润肠通便,下气利水松子仁:润燥滑肠,润肺止咳12.甘遂的功效泻下逐饮,消肿散结13.牵牛子的功效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14.巴豆霜的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15.巴豆霜尤治哪种便秘?寒积便秘第八单元祛风湿药1.祛风湿药分为?祛风寒湿药、祛风湿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2.祛风寒湿药有哪些?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乌梢蛇3.独活的功效祛风湿,通痹止痛4.独活善治哪的风湿痹痛?下半身5.独活治哪的头痛?少阴头痛羌活治哪的头痛?太阳经头痛6.威灵仙的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7.哪味药是治疗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8.川乌的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9.川乌善治什么邪偏胜之风湿痹痛?寒邪偏盛10.蕲蛇的功效祛风,通络,止痉11.截风要药为?蕲蛇12.乌梢蛇的功效祛风,通络,止痉13.木瓜的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14.祛风湿药中能治疗吐泻转筋的药是?乌梢蛇15.祛风湿热药有哪些?秦艽、防己、豨莶草、络石藤16.秦艽的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17.称为风药之润剂的哪两种药是?防风,秦艽18.祛风湿药中治虚热要药是?秦艽19.哪味药为风湿痹症湿热偏盛及湿热身痛要药?防己20.豨莶草的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解毒21.祛风湿药中能治高血压的是?豨莶草22.络石藤的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23.祛风湿强筋骨药有哪些?五加皮、桑寄生、狗脊24.五加皮、桑寄生、狗脊的功效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25.在祛风湿药中治疗小儿行迟的药是?五加皮第九单元化湿药1.化湿药分为?解暑、燥湿力强、行气温中2.化湿药中芳化湿浊要药是?广藿香3.化湿药中能治疗湿浊呕吐的是?广藿香4.广霍香与佩兰的功效广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5.苍术的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6.化湿药中治湿阻中焦之要药的是?苍术7.化湿药中治疗夜盲症的是?苍术8.厚朴的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9.化湿药中消除胀满的要药是?厚朴10.砂仁的功效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11.化湿药中醒脾调胃要药是?砂仁12.豆蔻的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第十单元利水渗湿药1.利水渗湿药分为?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2.利水消肿药包含?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3.茯苓的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4.利水渗湿药中利水消肿之要药是?茯苓5.猪苓的功效利水渗湿6.薏苡仁的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7.利水消肿药中,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的两味药是?茯苓、薏苡仁8.泽泻的功效利水渗湿,泄热9.泽泻加哪味药能治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头目晕眩?白术10.利尿通淋药包含?车前子、滑石、瞿麦、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11.车前子的功效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12.滑石的功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13.瞿麦的功效利尿通淋,活血通经14.地肤子的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15.海金沙的功效利尿利湿,通淋止痛16.利水渗湿药中诸淋涩痛之要药是?海金沙17.石韦的功效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18.萆薢的功效利湿去浊,祛风除痹19.利湿退黄药包含?茵陈、金钱草、虎杖20.茵陈的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21.利水渗湿药中治湿热黄疸之要药是?茵陈22.金钱草的功效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23.虎杖的功效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24.善治热淋的是哪味药?瞿麦25.善治石淋的是哪味药?金钱草26.善治血淋的是哪味药?石韦27.善治膏淋的是哪味药?萆薢第十一单元温里药1.附子的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2.附子回阳救逆,与哪味药相须为用?干姜3.“回阳救逆第一品药”是?附子4.干姜的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5.肉桂的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6.温里药中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是?肉桂7.吴茱萸的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8.温里药中治肝寒气滞诸痛要药是?吴茱萸9.小茴香的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10.丁香的功效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11.温里药中治胃寒呕吐之要药是?丁香12.高良姜的功效温中止呕,散寒止痛13.花椒的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第十二单元理气药1.陈皮的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2.理气药中治痰要药是?陈皮3.青皮的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4.枳实的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痞5.枳实加哪味药能治胸阳不振之胸痹?薤白6.木香的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7.理气药中哪味药为行气止痛之要药?木香8.理气药中哪味药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木香9.川楝子的功效疏肝泻热,行气止痛,杀虫10.乌药的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11.香附的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12.妇科调经之要药是?香附13.“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是?香附14.佛手的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15.薤白的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16.檀香的功效行气温中,开胃止痛17.大腹皮的功效行气导滞,利水消肿第十三单元消食药1.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2.焦四仙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焦槟榔3.山楂、神曲、麦芽的功效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神曲:消食和胃麦芽: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回乳消胀4.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鸡内金:消食健胃,固精止遗,通淋化石第十四单元驱虫药槟榔的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虐第十五单元止血药1.止血药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2.凉血止血药包含?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3.大蓟、小蓟的功效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4.大蓟、小蓟,哪味药的解毒散瘀消肿力强?大蓟5.地榆的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6.地榆配哪种药治便血、痔血的效果好?槐花7.治水火烫伤之要药是?地榆8.槐花的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9.侧柏叶的功效凉血止血,祛痰止咳,生发乌发10.白茅根的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11.化瘀止血药包含?三七、茜草、蒲黄12.三七的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13.“伤科要药”是?三七14.“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是?三七15.茜草的功效凉血,祛瘀,止血,通经16.妇科调经要药是那两味药?茜草、香附17.蒲黄的功效止血,化瘀,通淋18.收敛止血药包含?白及、仙鹤草、血余炭19.白及的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20.收敛止血要药是?白及善于收敛哪里出血?脾胃出血21.仙鹤草的功效收敛止血,截虐,止痢,解毒,补虚22.血余炭的功效收敛止血,化瘀,利尿23.温经止血药包含?艾叶、炮姜24.艾叶的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外用祛湿止痒25.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是?艾叶26.温经止血之要药是?艾叶27.安胎要药是?艾叶28.炮姜的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第十六单元活血化瘀药1.活血化瘀药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2.活血止痛药包含?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3.川芎的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4.“血中之气药”为?川芎5.“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调经水”是?川芎6.延胡索的功效活血,行气,止痛7.治一身上下诸痛的是?延胡索8.郁金的功效活血止痛,利水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9.姜黄的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10.长于行肢臂(上半身)而除痹痛的是?姜黄11.乳香的功效活血定痛,消肿生肌12.活血调经药包含?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13.丹参的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14.红花的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15.桃仁的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16.益母草的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17.牛膝的功效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18.鸡血藤的功效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19.活血疗伤药包含?土鳖虫、骨碎补20.土鳖虫与骨碎补的功效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骨碎补:活血止痛,补骨强骨;外用消风祛斑21.破血消癥药包含?莪术、三棱、水蛭22.莪术、三棱的功效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23.水蛭的功效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第十七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1.化痰止咳平喘药分为?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2.温化寒痰药包含?半夏、天南星、芥子、旋覆花、白前3.半夏的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4.天南星的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散结消肿5.善治经络之风痰的是?天南星6.芥子的功效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7.善除皮里膜外之痰的是?芥子8.旋覆花的功效降气,消痰,行气,止呕9.白前的功效降气,祛痰,止咳10.清化热痰药包含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海藻11.川贝母、浙贝母的功效川贝母:润肺止咳,清化热痰,散结消痈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12.瓜蒌的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13.竹茹的功效清化热痰,除烦,止呕14.前胡的功效降气化痰,散风清热15.桔梗的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16.“独归肺经”的是?桔梗17.“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的是?桔梗18.海藻的功效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19.竹沥的功效清热豁痰,定惊利窍20.天竺黄的功效清热豁痰,凉心定惊21.止咳平喘药包含?苦杏仁、紫苏子、百部、桑白皮、葶苈子22.苦杏仁的功效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23.紫苏子的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24.百部的功效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25.桑白皮、葶苈子的功效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第十八单元安神药1.功效“养心安神”的是?酸枣仁、柏子仁、莲子2.功效“宁心安神”的是?远志、茯苓3.功效“清心安神”的是?朱砂、百合4.功效“解郁安神”的是?合欢皮5.功效“潜阳安神”的是?磁石+龙骨、牡蛎6.功效“镇静安神”的是?磁石+龙骨、琥珀、珍珠母7.功效“养血安神”的是?大枣、首乌藤、龙眼肉8.朱砂的功效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9.磁石的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10.龙骨的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收湿敛疮11.琥珀的功效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12.酸枣仁的功效养心益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13.柏子仁的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14.合欢皮的功效解郁安神,活血消肿15.远志的功效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16.安神药中能治肝血不足之失眠的是?酸枣仁17.安神药中能交通心肾的是?远志第十九单元平肝息风药1.平肝息风药分为?平抑肝阳药、息风止痉药2.平抑肝阳药包含?石决明、珍珠母、牡蛎、赭石、蒺藜3.石决明的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4.平肝息风药中凉肝镇肝之要药的是?石决明5.珍珠母的功效平肝潜阳,明目退翳,安神定惊6.牡蛎的功效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7.赭石的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8.蒺藜的功效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9.息风止痉药包含?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10.羚羊角、牛黄的功效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牛黄:凉肝息风,清心豁痰,开窍醒神,清热解毒11.善于治“痰火闭”的是哪味药?牛黄12.善于治“痰闭”的是哪两味药?远志、石菖蒲13.钩藤的功效息风定惊,清热平肝14.天麻的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15.平肝息风药中治疗眩晕头痛之要药的是?天麻16.地龙、僵蚕的功效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17.全蝎、蜈蚣的功效全蝎: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蜈蚣: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第二十单元开窍药1.麝香的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2.开窍药中醒脑回苏之要药的是?麝香3.冰片、苏合香的功效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苏合香:开窍,辟秽,止痛4.石菖蒲的功效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和胃第二十一单元补虚药1.补虚药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2.补气药包含?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蜂蜜3.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的功效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党参:健脾益气,养血生津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4.补“肺脾”之气的是?人参、太子参、党参、黄芪(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山药)5.黄芪的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6.白术的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7.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是?白术8.山药的功效补肺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9.白扁豆的功效健脾化湿,和中消暑,解毒10.甘草的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11.补“肺脾肾”之气的是?山药12.补“肺脾心”之气的是?甘草13.蜂蜜的功效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疮14.大枣的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中药职业医师知识点总结

中药职业医师知识点总结

中药职业医师知识点总结1.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职业医师需要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中的理论体系和医学知识。

理解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才能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到指导作用。

2.中医诊断:中医职业医师需要熟悉中医诊断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身体表现,倾听患者的主诉和症状,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生活习惯,以及对患者的脉象进行切诊,最终得出病因、病机和病情辨识的结论。

3.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职业医师需要掌握中医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拔罐、艾灸、中药膏方、中药煎剂等治疗技术。

中医治疗方法强调个体化治疗,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达到调理阴阳、平衡气血的目的。

4.现代医学基础知识:中医职业医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对中医职业医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5.中医临床工作能力:中医职业医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医临床工作能力,包括对患者的病史采集、症状分析、辨证施治等能力。

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言语和体态,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和病证表现,进而进行辩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6.科研能力:中医职业医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包括对中医临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能力。

通过临床实践和病历数据的积累,中医职业医师能够积累临床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和科研能力。

7.常规医学诊断与治疗技能:中医职业医师需要了解现代医学的常规诊断和治疗技能,包括检查方法、检验技术、影像学技术、手术技能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能够为中医职业医师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方案,提高临床诊治的水平。

8.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中医职业医师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包括中医药法、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医职业医师应遵循的诊疗伦理规范。

完整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总结

完整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总结

完整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总结中药学第一单元: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有很多种,包括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和XXX。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等。

二、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也有很多种,比如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和淡豆豉。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平抑肝阳等。

第二单元: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有很多种,包括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和决明子。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清热泻火、生津润燥、除烦止渴等。

二、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也有很多种,比如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和白鲜皮。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清热燥湿、泻火除蒸、杀虫利尿等。

三、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有金银花和连翘。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

3.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缓解喉咙疼痛。

4.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除色斑,清肝泻火,缓解惊慌不安。

5.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6.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7.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8.土茯苓:解毒除湿,缓解关节疼痛。

9.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10.射干:清热解毒,祛痰缓解喉咙不适。

11.XXX:清热解毒,缓解喉咙不适,止血。

12.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13.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缓解腹泻。

14.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15.熊胆:清热解毒,缓解风热,清肝明目。

四、清热凉血药1.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润燥。

2.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3.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适用于汗骨蒸症。

4.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与藜芦相反。

5.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6.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缓解惊慌不安,需煎煮至少3小时。

五、清虚热药1.青蒿:清透虚热,凉血除湿,解暑,截疟。

2.XXX: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疔疮。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常考知识考点总结(内科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常考知识考点总结(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执业医师常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篇肺系病证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第二篇心系病证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惊悸和怔忡的鉴别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方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方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伤寒,金匮,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痴呆和癫证的鉴别癫狂的基本病机!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第三篇脾胃系病证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胃痛寒邪客胃证肝气犯胃证胃阴不足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肝失疏泄犯胃乘脾可导致胃痛呕吐泄泻,其病机治法和主方有何异同呕吐病位病因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原则:和胃降逆止呕呕吐治疗的证型治法和主方口壹膈的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 辨证论治证型主方呃逆的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呃逆治疗原则:理气和胃,降逆止呃泄泻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与肝肾密切相关泄泻基本病机其病理因素离不开湿泄泻治疗原则:健脾化湿暴泻:湿盛为主重用化湿;久泻:脾虚为主当以健脾泄泻湿热伤中证肝气乘脾证脾胃虚弱证肾阳虚衰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痢疾的临床特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粘冻痢疾的基本病机:邪蕴肠腑,气血雍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辨证要点:辨虚实;辨气血湿热痢疫毒痢阴虚痢休息痢的治法和主方刘和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有关便秘肠胃积热证阴寒积滞证阳虚寒凝证的治法和主方第四篇肝胆系病证胁痛的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及肾有关基本病机:肝气郁滞,络脉失和胁痛的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实多虚少(实证——虚证——)胁痛辨证要点:辨在气在血,辨属虚属实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胁痛肝气郁结证肝络失养证的治法和主方黄疸的临床特征病位:脾胃肝胆基本病机:湿邪困遏,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肌肤病理性质:阳黄:湿热阴黄:寒湿辨证以阴阳为纲阳黄热重于湿湿重于热疫毒炽盛证的主方阴黄寒湿阻遏证的主方阳黄阴黄急黄的鉴别积聚的病位:肝脾基本病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积证的治疗原则:初期消散中期消补兼施后期养正除积鼓胀与水肿的鉴别鼓胀的病位:在肝脾,久则及肾基本病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鼓胀证治的证型和主方关于逐水法应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头痛辨证要点:辨外感与内伤;辨头痛的部位:(——)头痛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肝阳证瘀血证痰浊证的主方眩晕病理性质:虚实夹杂,以虚者居多眩晕痰浊中阻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素问》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速记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速记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速记汇总一、知识概述《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速记汇总》①基本定义: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就像是一个大宝藏,这里面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等好多方面的知识,是成为合格中医执业医师必须要掌握的东西。

②重要程度:在中医这个学科里,它就像基石一样,要是没有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就像盖房子没有好的砖头一样,就当不了中医执业医师,也没法很好地治病救人。

③前置知识:首先得有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因为中医跟咱们中国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像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得先懂,这就好比学外语得先认识字母一样。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价值超大。

比如说一个病人来看病,你要是懂得中医执业医师的这些知识,就能从整体上分析他的病症,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像有个人老是觉得疲惫、手脚冰凉,你通过中医知识知道是肾阳虚,就可以开药调理。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是树干,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啊都是树枝,而中医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学科就是树枝上的叶子,它们相互联系。

②关联知识:比如中医诊断学里面的辩证方法和中医内科学的病症是相互关联的。

你只有准确诊断,才能好好治病。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很多。

比如中医经典著作中的条文理解起来就比较难,像《黄帝内经》里的一些话很古奥。

难点就是要准确理解,关键在于多读、结合案例去理解。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超级重要。

像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学说,它在好多传统题型、病例分析题型里都会考到,而且占分比重还不小。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 阴阳学说】①概念辨析:阴阳就是把世界上的事物分成对立统一的两类。

就像白天和黑夜,男性和女性,阳代表积极、向上、温热的东西,阴就代表消极、向下、寒冷的东西,是一种对世界的朴素认识。

②特征分析:主要特点就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比如说有热就有冷,没有冷也就体现不出热来了。

③分类说明:在人体上,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上部属阳,下部属阴。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笔记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笔记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笔记总结一、中医基础理论。

1. 阴阳学说。

-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 阴阳的特性: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可分性、转化性)、规定性。

- 阴阳的相互关系:对立制约(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互根互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交感互藏(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相互依存,相互蕴藏)、消长平衡(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此消彼消、此长彼长)、相互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在医学中的应用: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如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等)、生理功能(物质属阴,功能属阳,物质与功能的阴阳互根)、病理变化(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等)以及疾病的诊断(色泽鲜明为阳,晦暗为阴等)和治疗(“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等)。

2. 五行学说。

- 五行的概念: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 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五行制化: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

如木生火,火生土,而木又克土,这种生中有克的关系就是制化。

- 在医学中的应用:阐释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如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即肝藏血以济心等)、病理变化(如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等,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等)。

3. 藏象学说。

- 五脏。

-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主神明(又称心藏神,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鸭题榜汇总|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1.气随血脱者为:大量出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淋漓,脉微欲绝。

2.气不摄血者为:面色淡白,而无华气短乏力,漏下不止,舌淡,脉细弱。

3.气滞血瘀的临床表现可有:胸胁胀闷窜痛,胁下痞块,剌痛拒按,舌紫暗,脉涩。

4.气血两虚的临床表现可有:眩晕,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

5.气虚血瘀的临床表现可有:面色暗晦,身倦乏力,剌痛拒按,舌淡暗,脉沉涩。

6.肝气上逆的临床表现是:眩晕、昏厥、呕血。

7.气滞的临床表现是:胀闷、疼痛。

8.痰迷心窍可致:神志昏糊,或癫或痫。

9.痰停经络可致: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10.痰滞胃脘可致:脘闷纳呆,恶心呕吐。

11.痰滞于胃则:眩晕呕恶。

12.痰滞经络则:肢体麻木。

13.痰结皮下肌肉则:痰核瘰疬。

14.胸胁胀闷作痛是由于:饮停于胸胁。

15.咳嗽气喘不能平卧是由于:饮停于肺。

16.痰饮内停见:渴喜热饮。

17.热盛津伤见:口渴喜饮。

18.肝火炽盛多见:弦数脉。

19.食积内热多见:滑数脉。

20.肺热壅盛为:咳嗽气喘,咯痰黄稠。

21.肺痈为:咳嗽胸痛,咯吐脓血脓臭痰。

22.燥邪犯肺为:咳嗽,痰少粘稠难咯。

23.小便混浊如米泔多属:中气下陷。

24.黄疸色晦暗如烟薰多属:寒湿困脾。

25.阴挺多属:中气下陷。

26.水肿来势较缓,按之没指,肢体沉重,胸闷纳呆者多因:湿邪困脾。

27.头面浮肿,继而遍及全身,恶风发热者多因:风水相搏。

28.女子宫寒不孕是:肾阳虚。

29.男子滑精早泄是:肾气不固。

30.女子经少经闭或崩漏是:肾精虚。

31.肝气郁结的诊断依据是:胸胁胀痛而走窜。

32.胸痹的诊断依据是:胸痛彻背时作时休。

33.痰热蕴肺的诊断依据是:胸痛而咳吐脓血痰。

34.头晕昏沉,胸闷,苔腻脉滑的病机是:痰湿内阻。

35.头晕胀痛,头重足飘的病机是:肝阳上亢。

36.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的病机是:气血两虚。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精华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精华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精华(一篇价值过百万的屮医日志请把它背下来1、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

2、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

3、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4、阴中约的是:动极者镇之以粉。

9、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屮求阳。

10、说明阴阳转化的是:热极生寒脏是:心。

12、称“阴中之阳”的脏是:肝。

13、称“阴中之阴、的脏是:肾。

14、称“阳中之阴”的脏致证候是:实寒证。

16、阴偏衰所致证候是:虚热证。

17、阳偏胜所致证候是:实热证ol8、阳偏19、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法是:阳中求阴。

20、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阴病治阳。

21、根据阴是:热者寒之。

22、适用于阳偏胜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23、“木”的特性是:曲直。

24、“水”的特性的音是:商音。

26、属于“水”的音是:羽音。

27、木的“所不胜”之行是:金。

28、水的“所胜“之行为:水。

30、火的母行为:木。

31、木的“所不胜“之“子”是冰。

32、木的“母“之“所胜“是:火。

乘。

34、肝病传心的是:母病及子。

35、肺病及肾是:母病及子。

36、木火刑金是:相侮。

37、于:相乘。

38、“水气凌心”属于:相乘。

39、喜胜:悲。

40、恐胜:喜。

41、属于“火“的是:喜。

指:脾。

58、“主气之枢”指:肺。

59、“生痰之源”指:脾。

60、“贮痰之器”指:肺。

61、主行血的是:脾。

63、朝百脉的是:肺。

64、主生血的是:脾。

65、通调水道的是:肺。

66、运化水液的是心。

68、主藏血的是:肝。

69、司呼吸的是:脾。

70、主纳气的是:肾。

71、主疏泄的是:肝。

运行关系最密切的是:心。

83•心的功能为:行血。

84、肝的功能为:藏血。

85、肾的功能为:主气。

87、称为刚脏的是:肝。

88、称为娇脏的是:肺。

89、“中正之官“指:胆。

90、“受盛之官的是:大肠。

92、“主液”的是:小肠。

93、主受纳的是:胃。

94、主化物的是:小肠。

95、“水谷之官”指:膀胱。

97、有“精血同源”关系的是:肝肾。

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综合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综合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综合总结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基本理论、中医经典文献等。

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中医经典文献是中医理论的重要依据,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著作。

考生需熟悉这些理论知识,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2.中医诊断学:包括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等。

中医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诊断方法的技巧和应用,能够根据病情进行全面系统的诊断。

3.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病因病机学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包括外因内因、六淫七情等。

外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内因包括饮食、劳倦、情志等。

考生需了解这些病因病机对人体的影响及其临床表现。

4.中医治疗学:包括中医治疗方法和方剂学。

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治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方剂学是中医临床应用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熟悉常用的中药方剂及其配伍原则。

5.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包括中医养生理论、饮食调养、运动保健等。

考生需了解中医养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如何进行饮食调养和运动保健。

6.中医法律伦理:中医执业医师需要遵守中医行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保守病人的隐私,依法进行医疗活动。

考生需要了解中医法律伦理的相关知识,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综上所述,中医执业医师需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治疗学、中医养生保健和中医法律伦理等知识点。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够正确地进行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因此,中医执业医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的需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中医执考考生复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一、舌诊(1)舌诊的内容①望舌质(舌体);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②望舌苔;望苔质、苔色。

(2)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位置正中,台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3)望舌质(体)1、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

①有神:舌色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主病轻,预后良好。

②失神:舌色晦暗,舌质柘涩,舌体活动欠灵-主病理,预后较差。

2、舌色:①淡白舌:虚证、寒证、气血两亏。

②红舌:热证。

③绛舌:外感温病热入营血,内伤阴虚火旺,血瘀。

④紫舌: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寒凝血瘀。

⑤青舌:主寒凝阳郁,瘀血。

3、舌形:o老舌:实证o嫩舌:虚证。

o胖大舌:因水淡痰饮,阻滞所致,舌淡白,胖嫩,苔水滑:脾胃湿盛虚浊相搏上渍。

脾肾阳虚,舌质红,胖大,苔黄腻。

o肿胀:a、心脾有热,气血上壅引起的-舌鲜红,伴疼痛,肿胀b、邪热夹酒毒上壅-舌紫c、中毒致血液凝滞-毒紫晦暗。

o瘦薄: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o点舌:均为热毒炽盛,深入血点a、红点-主温毒、热毒、湿热。

b、白点:主脾胃气虚而热毒入冲,将糜烂。

c、黑点:主血热而气血壅滞。

o芒刺:热邪内结,邪热亢盛。

o痰斑:外感热入营血,内伤引起血瘀。

o裂纹:主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o光滑:胃气将绝之候,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o齿痕:主脾虚、气虚、湿盛。

o舌下络脉:将舌尖翘起,舌底脉细可见,舌系带两侧,当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

o正常:脉络不粗,不分枝、瘀点。

oif舌下紫或紫黑小疱:肝郁失疏,痰血阻络。

oif络脉青紫且粗张:寒凝血瘀or痰热内阻(意义与青紫舌相似)。

4、舌态:①强硬:内伤痰吐内阻,中风先兆。

②颤动:虚损、动风。

气血两虚、热极动风。

③歪斜:中风or中风先兆。

风邪中络or风痰阻络。

④痿软: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己极医,学教育网整理。

⑤吐舌:疫毒攻心或or正气己绝。

中医执业医学知识点

中医执业医学知识点

中医执业医学知识点近年来,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渐渐受到了认可和重视。

作为世界上唯一综合性医学体系,中医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其在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健康保养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在中医执业医学领域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被重视和掌握。

1.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执业医学的核心,包括中医的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以及四诊合参等。

五行学说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受到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阴阳学说则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阐述了阴阳平衡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经络学说讲述了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作用,指导了中医针灸治疗的实践。

2.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即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闻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判断病情)、问诊(通过与患者的交谈来获取病情资料)、切诊(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来判断病情)。

中医的诊断方法注重综合分析,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患者的病情,并综合评估做出判断。

3. 中医方剂中医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中医药学中通过复方药物组合实现特定治疗目的的重要手段。

中医方剂根据不同疾病和病情以及体质,选择不同的草本植物、动物组织或矿物质进行炮制,制成颗粒、丸剂、散剂等形式供患者服用。

中医方剂通常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虚扶正等功效,通过调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效果。

4. 中医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它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激,调整人体气血的运行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中医针灸疗法主要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等技术。

其中,针刺是最常见和常用的疗法,通过有针刺激来调节人体经络、脏腑的功能,以实现治疗目的。

总的来说,中医执业医学的知识点涉及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方法、方剂和针灸疗法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点既有理论性的基础,又有实践性的应用,需要医生对中医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并结合实际进行临床应用。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常见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常见知识点总结

定义:针灸推拿 学是中医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通 过针刺、艾灸、 推拿等手段治疗 疾病。
适应症:适用于 多种疾病,如疼 痛、肌肉紧张、 神经功能失调等。
注意事项:针灸 推拿治疗需由专 业医师操作,患 者不可自行尝试。
发展历程:针灸 推拿学有着悠久 的历史,随着现 代医学的发展, 针灸推拿学也在 不断创新和完善。
中药方剂由君、臣、佐、使 四部分组成
臣药协助君药,增强治疗作 用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
作用
佐药有协助臣药治疗作用, 或制约君药、臣药的毒性或
烈性
中药药理: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 中药毒理:中药的毒副作用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用药安全。 中药配伍: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禁忌,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的方法和作用,以提高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百会穴:主治头痛、眩晕、健忘等症 合谷穴: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牙痛等症 足三里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等症 三阴交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疾病
针刺治疗:通过针刺穴位,刺激经络,调和 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艾灸治疗: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在 穴位上施灸,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 用。
病机:指疾病发生、发 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 理,包括正邪相争、阴 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 失常等
望诊:观察病人 的神态、色泽、 形态等,以判断 病情
闻诊:通过听病 人的声音,辨别 病情
问诊:询问病人 的症状、病史等, 以了解病情
切诊:通过触摸 病人的脉搏、肌 肤等,以判断病 情
中药基本知识概述
中药分类与命名
实践技能考试中,体格检查是必考项目之一,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辅助检查是实践技能考试中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掌握各种常见检查的方法、正常值及 临床意义。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概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就是为了考察一个人是否具备成为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而设置的知识内容。

这些内容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好多方面。

比如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关于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等最基本观念的知识。

②重要程度:这可是决定你能不能合法当中医给人看病治病的关键啊。

要是不过这个考试,就不能叫执业医师,只能算是爱好者。

从学科上讲,这些知识点是中医体系大厦的基石,掌握不好,后面深入学习中医知识、应用中医技术都是空中楼阁。

③前置知识:首先你得有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例如对阴阳五行概念得有点感觉。

因为中医很多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之上的。

还有基本的生物常识,最起码得知道人体的基本结构啥的,不然你怎么理解中医里的脏腑概念呢。

比如你得知道肝在人体的大概位置,虽然中医里的肝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里的肝脏,但有个基本认知对学习中医是有帮助的。

④应用价值:比如说学了中医诊断学的知识,你就能通过观察人的面色、舌苔,询问病人的症状等方式来判断一个人大概是哪里生病了。

这对临床治病特别有用。

就像家里有人感冒了,你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从而决定给喝姜汤还是吃清热解毒的药。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拿中医内科来说,它就像一棵大树的一个大分枝,大树的根基是中医基础理论等这些更基础的知识。

像在中医内科中又分为各个系统疾病的诊疗知识,像心系疾病、肺病系疾病等,这些又各自连接着方剂学、中药学等树枝,是一个完整又复杂的知识网络。

②关联知识:中医诊断学和方剂学就关联特别紧密。

你诊断出病人是某种证型,比如脾虚证,就需要用对应的方剂,像参苓白术散之类的。

所以诊断是开方的前置步骤,方剂是诊断后的解决手段。

③重难点分析:难点可能在中医经典条文的理解上。

像《伤寒论》里面那些条文,条文很简洁但是包含的意思却很复杂深邃。

重点的话,每种疾病的辩证论治肯定是重点。

中医执业医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知识点总结中医执业医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诊断学知识、中医治疗学知识等。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分析和讨论。

一、中医基础理论知识1. 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

中医执业医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才能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执业医的基本功,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方法。

中医执业医需要通过望、闻、问、切的综合分析,准确判断病人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3. 中医药学中医药学是中医执业医的核心知识,包括中药学、方剂学、药物治疗学等内容。

中医执业医需要了解各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用量、禁忌等,熟悉常用中药方剂,并能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制定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4. 中医针灸学针灸学是中医执业医的重要技能,包括经络穴位、针灸操作技巧、针灸治疗原理等内容。

中医执业医需要熟练掌握针灸操作技能,准确找准穴位,合理运用针灸疗法,达到治疗的目的。

5.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是中医执业医的重要理论,包括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起居养生、心理养生等内容。

中医执业医需要根据中医养生学的原理,指导病人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二、中医诊断学知识1. 中医的病因病机学说中医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外因、内因、七情、饮食、劳倦、过劳等病因,阴阳失调、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等病机。

中医执业医需要了解各种病因病机的发生原理,从而指导诊断和治疗。

2. 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内容,通过望、闻、问、切的综合分析,将病证归类为八纲、九候、辨虚实、辨寒热等辨证类型,然后选择相应的治疗法则。

中医执业医需要掌握各种辨证方法,准确辨证,灵活运用治疗法则,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3. 中医诊断技能中医诊断技能是中医执业医的关键能力,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综合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知识点综合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解析一网尽!在线做题就选针题库:
一、血象
红细胞沉降率和结核菌素试验
部分患者有轻度至中度贫血,后者多见于病程较长而病变活动的患者,特别是干酪型或有并发症者。

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稍偏高,少数偏低。

腹腔结核病灶急性扩散者或干酪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可作为病变活动的简易指标,在本病活动期一般增快,病变趋于静止时逐渐正常。

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对诊断本病有帮助,但在粟粒型结核或重症病人反而可呈阴性。

二、腹水检查
腹水为草黄色渗出液,静置后自然凝固,少数呈血性。

偶见乳糜性,比重一般超过1.016 ,蛋白含量在30g/L,白细胞计数超出5×108/L(500/ul),以淋巴细胞为主。

但有时因低蛋白血症,腹水性质可接近漏出液,必须结合全面进行分析。

近年主张对感染性腹水的判断应增加实验诊断指标,腹水葡萄糖<3.4mmol/L,pH<7.35时,指示细菌感染,特别是腹水腺苷脱氨酶活性增高时,
提示结核性腹膜炎。

本病腹水的一般细菌培养阴性,浓缩找到结核杆菌的阳性机会很少,结核菌培养的阳性率也低,但腹水动物接种阳性率可达50%以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胃肠X线检查
钡餐检查如发现肠粘连、肠结核、肠瘘、肠腔外肿块等现象,对本病诊断有辅助价值。

腹部平片有时可见到钙化影,多系肠系膜淋巴结钙化。

四、腹腔镜检查
有腹膜广泛粘连者禁忌检查。

一般适用于有游离腹水的患者,可窥见腹膜、网膜、内脏表面有散在或集聚的灰白色结节,浆膜失去正常光泽,混浊粗糙,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

如何系统复习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材料
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

”这话说得很精辟,它充分说明了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性。

这也正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前总要有一个系统复习阶段的原因。

具体说,系统复习能够让记忆重现,使知识得以巩固;能够查漏补缺,使知识更加完整;能够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完成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能够综合运用,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使知识实用化。

那么,怎么进行系统复习呢?
经过看书、笔记、作试卷,围绕中心问题阅读
一定要以考纲和课本为主,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领会。

阅读前可尽量采取回忆的办法,阅读速度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要边读边想,有了心得就及时记下来。

总之,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俯而读,仰而思”,以思为主。

整理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系统复习笔记
整理复习笔记是实现知识由“繁而杂”向“少而精”转化的好办法。

做得好,能够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薄薄的几页纸;把一个复杂的专题变成一张系统表;把容易
混淆的概念或不易记忆的内容改造成醒目的图示。

总之,把书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表述,变成各式各样的笔记形式,如果再使用彩色笔标记各种特殊符号,就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了。

有了系统的复习笔记,时常拿出来看看,能够起到提纲挈领、强化记忆的作用。

因为一看复习笔记,就能迅速抓住知识的全局、重点、难点以及内在联系,又由于是自己整理的,因此印象格外深刻。

毫不夸张地说,系统的复习笔记是极难得的学习备忘录,为自己复习阶段或临考前的复习提供了很有使用价值的资料。

另外,有了整理复习笔记的愿望,复习起来会更专心,因为你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把已经形成的“知识网”,用最形象、最简明、最醒目的形式
表现出来。

这种考虑本身就推动了复习时的思考。

没有整理复习笔记的愿望,系统复习时就容易分心。

整理复习笔记应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①复习笔记要尽量反映知识的系统性,特别应当把重点概念和原理的联系与区别反映出来,做到一看见笔记,就能够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某个专题的知识,即能够把“知识网”展现出来;
②复习笔记要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力戒变成课本或课堂笔记的再现;③复习笔记要适合自己使用,具备个人特点,掌握得好,记得牢的地方,笔记能够简单些,甚至只用一、两个字表示即可;而自己掌握得不好,记得不牢的地方,要详细一些;以前理解不深或曾经有过错误的地方,就更要详细一些;因为是自己整理自己看,因此还能够用一些符号或简称,使笔记更加实用;
④复习笔记是自己心血和劳动的结晶,又是知识的精华,一定要保存好,以便随时取用;经过多次使用,直到记熟为止。

从这个意义上讲,整理和使用复习笔记,正是为了最终不要复习笔记。

许多人正是在重复的学习过程中,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使笔记越来越精练,直到抓住知识的精髓,最后完全离开笔记。

多年的实践证明,在考前复习时,只翻看自己平时整理好的高度浓缩而且又经过升华的复习笔记就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