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地内镜治疗

合集下载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下治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下治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下治疗李萍;刘冰熔【摘要】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GVB) is the most severe and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liver cirrhosis,which can lead to hepatic encephalopathy,uncontrolled hemorrhagicshock.Endoscopic treatment is currently the most widely us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aricose veins rupture hemorrhage.The clinical hemostatic rat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sinc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ndoscopic varicealligation,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tissue glue injection,titanium-clip,self-expandable metal stents,argon plasma coagulation,spray endoscopic hemostatic agent,combination therapy,et al.The treatment method,treatment mechanism,indications,clinical healing,complication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肝硬化最严重,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肝性脑病、失血性休克等.内镜下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预防和治疗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方法.经内镜套扎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组织胶注射、金属钛夹止血、自膨式金属支架、氩离子凝固术、内镜下喷洒止血剂、联合治疗等方法自应用以来,止血成功率取得很大提高.该文主要总结以上各个治疗方法,就其机制、适应证、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情况作一概述.【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8(027)001【总页数】6页(P105-110)【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内镜套扎;硬化治疗;组织胶;钛夹;自膨式金属支架【作者】李萍;刘冰熔【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2肝硬化发展至失代偿期时,患者可出现明显的门静脉高压,门-体侧支循环开放、腹水、脾功能亢进及脾大等,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GVB)是内科急症,一旦出血量 6 h内达1 000 ml,可迅速诱发肝性脑病,死亡率15%~20%[1],积极治疗是改善肝硬化EGVB患者生命及预后的重中之重。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
总结词
通过注射硬化剂到曲张的静脉,使血管发生炎症并逐渐闭塞,达到止血和预防出血的目 的。
详细描述
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内镜治疗方法,通过注射硬化剂到曲张的静脉,使血管 发生炎症并逐渐闭塞,达到止血和预防出血的目的。常用的硬化剂包括乙氧硬化醇、鱼 肝油酸钠等。该方法操作简便,止血效果良好,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
对于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 的风险较高,需谨慎评估。
凝血功能障碍
患者存在凝血障碍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内 镜治疗可能导致出血不止或加重出血。
患者不合作
患者对内镜治疗存在恐惧或不合作,可能影 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04
内镜治疗的疗效与预后
短期疗效
止血效果
内镜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急 性出血,降低早期再出血 风险。
和闭塞曲张血管的目的。
套扎治疗
通过套扎曲张静脉,使其缺血 坏死,从而达到止血和预防出
血的目的。
组织粘合剂治疗
使用组织粘合剂注射,使曲张 静脉闭塞,达到止血和预防出
血的目的。
射频消融治疗
利用射频能量使曲张静脉内皮 细胞凝固坏死,达到止血和闭
塞曲张血管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研究进展
1 2 3
内镜治疗技术的改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治疗肝硬化食道胃底 静脉曲张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如使用更加细小 的硬化剂、组织粘合剂等。
03
内镜治疗的适应症与禁 忌症
适应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治疗适用于控制急性出血,降低病死率。
预防再出血
对于已经发生过出血的患者,内镜治疗可以预防再次出血的风险。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0例临床护理

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0例临床护理

态, 减少 了因情绪 激动 引起 的再 出血 。护 理人 员及早 采取 预 防措施 、 及早改进措施 , 使容 易出现的肺 内感 染 、 泌尿系感染 、 压疮 、 便秘等并 发症 和再 出血 的发生 率显 著减 少。预见性 护 理程序体现 了护士的 自身价值 , 调动其 工作及学 习积极性 , 提 高工作能力 , 利于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 有 促进早 日康复 。
食管 胃底静脉 曲张 是消化 内科 常见 的急 症 , 是肝 硬化 门 脉高压患者最常见 的并 发症 和主要 死亡原 因之一 , 重威 胁 严
迫局部 , 防止针眼出血。若针 眼出血 , 曲张 静脉上 方加 注 1 在 次, 避免 同一水平反复多点注射 , 总剂量不得超过 3 l 0m 。
重视病情而不重视 患者 , 护理 工作 以单纯完 成 医嘱和各 种技
[ ] 刘秀苓. 网膜 下腔 出血的护理和探讨 [ ] 护士进修 杂 1 蛛 J.
志 ,97 1 ( )4 . 19 ,2 2 : 3
术操作为 目标 , 动执行 医嘱 , 被 缺乏 主动性 和身 心护 理 的整 体 性 。蛛网膜下腔 出血患者 由于长期 卧床 , 易出现肺 内感染 、 容
敏史等 , 完善 各项 检查 , 明确 手 术适 应证 、 禁忌 证 , 前禁 食 术
8h 禁饮 4h 术前 3 i 内注射地西泮 1 g建立静脉通 、 , 0mn肌 0m ,
1 1 临床 资料 .
本 组食 管 胃底 静 脉 曲张 急性 出血 患 者 2 0
路 。术前 向患者耐心解 释手 术 的 目的 、 方法 、 全性 、 安 操作 方 法等, 介绍已往成功治疗病例 , 减轻患者 紧张 、 惧心理 , 恐 取得 患者信任 , 保持 良好心态接受 治疗 。 3 2 术中护理 . 指导 患者保 持左侧 卧位 , 尽量放 松 。当胃镜 插入咽喉部 时 , 患者 做吞 咽 动作 , 口呼 吸, 嘱 张 减少 恶 心、 呕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指南.总结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指南.总结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指南概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胃病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门脉高压综合征引起的。

门脉高压综合症是指门脉或其分支局部或全部梗阻,血液不能流入门静脉,压力随之上升,导致胃肠道静脉曲张、脾脏静脉曲张和腹壁静脉曲张等症状。

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引起的常见病之一。

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通常是通过胃肠道内镜检查进行的,检查时,一般会见到食管黏膜下出现粗大的静脉团,以及胃底出现大小不等的静脉曲张血管。

此外,还可以通过超声胃镜、CT检查和MRI等辅助检查手段来诊断。

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门脉高压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盐类等。

其中,利尿剂主要是通过利尿和盐分排泄,减轻肝脏的负担,降低门脉压力;而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盐类则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进而减轻门脉的压力。

内镜下治疗内镜下治疗是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

其中,常见的内镜下治疗方法包括:空气梗阻、绑扎术、硬化剂注射术和组织黏合剂注射术等。

空气梗阻法空气梗阻法是指通过向曲张血管中注入气体,使血管内形成减压胶囊,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这种方法通常是在内镜下使用的,操作简单,无需局麻,适用于初期的静脉曲张。

绑扎术绑扎术是指在曲张静脉的基底部位以弹力绳绑扎,使静脉近端闭塞,远端形成血栓堵塞,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重度静脉曲张。

硬化剂注射术硬化剂注射术是指通过向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使其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血栓,达到止血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重度静脉曲张。

组织黏合剂注射术组织黏合剂注射术是指通过向曲张静脉内注射组织黏合剂,使其与静脉内膜黏合,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重度静脉曲张。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静脉曲张的最后一道工序。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门体分流术、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和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切除术等。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镜下诊治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镜下诊治

者 的急诊硬化治疗止血成功率为8. ~ 8 。 1 % 9. 6 0 我 院从 18 年 至2 0 年 共 进行 急诊 治 疗79 ,急 诊 97 05 1次
止 血 率达9 %。Agaw l 报 道 了1例 妊娠 妇女 肝 7 gr a 7 硬 化 并发 曲张 静脉 出血 , 经硬 化治 疗 ,82 8.%的患 者 出血 终止 。Y ch 等 报道 8 例 小儿 曲张静 脉 出血 aha 6 的治疗 , 止血 成功 率为 10 其 0 %。 3 .曲张静 脉 根 除 情 况 :I 的 曲 张静 脉 根 除 率 ES
四、 胃底静脉 曲张 出血 的 内镜下 治疗 胃底 静 脉 曲张 分 为 :1 胃贲 门部 的静 脉 曲张 ; ()
( ) 胃贲 门 胃底 部 的静脉 曲张 ;3 胃底 部 的孤 立 2 ()
压迫止血或先行生长抑素持续静脉给药,在1 A 2h
右 行套 扎 治疗 ,会减 少 胃 内存血 对 套 扎器 的影 响 。 发 现 出血 点或 血 栓 头 时应该 在 出血 位 点 的下 方进 行 套 扎 , 现 交 通支 可 以在 交 通支 上 加 固套 扎 。 直 发 接 正 对 出血 点或 血 栓 进 行 套 扎 ,是 非 常危 险 的 操 作, 因为在 负压 吸 引 时会 引发 大 出血 。 在处 理 出血
认 为 , 扎 治疗 不 宜用 在 出血 点位 于 齿 状 线1c 套 m以 下 的食 管 胃底 静脉 出血 患者 的 急救 。 1套 扎 治疗 的机 制 :V 出现 于2 世 纪8 年代 , . EL 0 0 其 原 理 就 是 将 套 扎 的皮 圈拉 开 后 直 接 放在 与 内镜 前 端 紧 密连 接 的透 明 帽上 , 用 负压 将 曲张静 脉 直 利
腹 肌 较 紧 的腹 水 征 。

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

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

・1 疗食 管 胃静脉 曲张 的效果分析
张欣 宋瑛 庄坤 左利平 韩坤 楚有 良 余剑华 张宁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 镜下套扎、 硬化剂、 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
择 有食管 、 胃静脉 曲张破裂 出血史 的患者 1 7例 , 0 进行 胃镜 检查 , 依据 L R 分型结果 选择 内镜下 套 D f 扎、 硬化剂或者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胃静脉 曲张并随访 。结果 进行 内镜下套扎治疗 5 2例 , 硬化剂治 内 疗 1 8例 , 织粘 合剂治疗 8例 , 组 硬化剂加组 织粘 合剂治疗 1 5例 , 未进行 内镜下治疗 1 4例 。 结论
p r r d i 0 a in swi h itr fe o h g a n a t c v r e e r a e Ac o d n o L e f me n 1 7 p t t t t e h s y o s p a e la d g sr a i s h mo r g . c r ig t DRf o e h o i c h
c a sf a in r s l ,s lc n o c p c v r e ll a in,s lr t e a y o o lw— p o is e a h s e n l s i c t e ut i o s ee t e d s o i a i a i t c g o c eo h r p r flo u f t u d e i s i s v te t n fe o h g a n a t c v r e . Re u t E d s o i a ie ll ai n f rt e r ame to 2 r ame to s p a e la d g s i a i s r c sl s n o c p c v r a i t o h te t n f5 c g o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中华消化内镜学会2000年3月1日至3日在昆明通过)(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198-199)一、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一)记录方法1.形态(Form,F)F。

:EV已消失(作为治疗后的描述)F。

:EV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F2:EV呈蛇形迂曲隆起F。

:EV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附记:如EV不同形态同时存在,应选择最重的记录。

2.基本色调(color,C)(1)白色静脉曲张(white varices,Cw)(2)蓝色静脉曲张(blue varices,CB)3.红色征(red color sign,RC)无红色征RC(一);有红色征RC(+):表现为红斑,红色条纹,血泡样。

4.部位(location,L)EV最重的部位,以其与门齿的距离分为:食管下段(locus inferior,Li);食管中段(locusmedialis,Lm);食管上段(1locus superior,Ls)。

附记:伴发食管炎(esophagitis,E)有/无(+/-)粘膜糜烂。

(二)EV内镜分级(grade,G)标准按fl~EV的形态及出血的危险程度分轻、中、重3级。

见表1。

表1 食管静脉曲张(EV)分级(grade,G)标准分级(度) EV形态(F) EV红色征(RC)轻度(G I) EV呈直线形或略有迁曲(F1) 无EV呈(F1) 有中度(GⅡ) Ev呈蛇形迁曲隆起(F2) 无EV呈(F1) 有重度(GⅢ) EV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F3) 无或有二、胃静脉曲张(gastric Varices,GV)记录方法:胃底静脉曲张的部位(Lg)。

1.胃贲门部的静脉曲张(gastric cardia,Lg-C)。

2.离开胃贲门部的孤立(或瘤样)的静脉曲张(gastric fundus,Lg-f)。

附记:(1)有糜烂E(+),无糜烂E(一);(2)RC:有RC(+),无RC(一);(3)Lg(+)-(-):指GV经内镜治疗后消失;Lg:E(+)-E(-)表明有效;RC(+)-RC(-)表明有效;(4)红色血栓有/无;白色血栓有/无。

内镜下两种治疗方法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分析

内镜下两种治疗方法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分析

内镜下两种治疗方法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分析【摘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急性出血疾病,内镜下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方式。

本文对传统内镜下止血方法和新型内镜下治疗方法进行了止血效果分析和对比,包括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研究发现,新型内镜下治疗方法在止血效果方面具有优势,同时也更安全可靠。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推广新型内镜下治疗方法,并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效果,传统治疗,新型治疗,对比分析,疗效比较,安全性比较,未来研究方向,临床意义,推广价值。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食管下端静脉曲张与胃底静脉曲张相连成环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主要并发症是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内镜下治疗是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之一。

目前常用的内镜下止血治疗方法包括硬化剂注射、凝固治疗和夹闭止血等。

传统内镜下治疗方法存在着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病人痛苦大等缺点,因此寻求新型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一些新型内镜下治疗方法如内镜下激光治疗、内镜下黏膜下电切术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比较传统内镜下治疗方法和新型内镜下治疗方法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评估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内镜下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探讨各自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比较传统内镜下止血治疗方法和新型内镜下治疗方法的止血效果,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2. 探讨两种方法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3. 分析两种方法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适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4. 探讨内镜下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启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进展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进展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546-01食管胃底静脉患者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消化系统重危急症,死亡率高。

肝硬化患者的曲张静脉出血年发生率为5%-15%,首次出血病死率达20%-40%,再出血率为50%-80%,病死率为30%-70%。

近年来由于内镜技术迅速发展,内镜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已经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内镜治疗的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1 门脉高压的产生机制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th)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直接原因。

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比较公认的有“前向血流学说”和“后向血流学说”,前者认为内脏高动力循环,门脉血流量增加,门脉主动性充血;后者认为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门脉被动淤血。

所以门静脉的阻力和血流量增加是形成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基础。

如今,分子、基因水平是研究发展方向。

2 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现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包括首次出血的预防、急性出血的控制和再出血的预防。

在治疗方法不断改进的同时,内镜治疗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学术界认可。

2.1 首次出血预防中的内镜治疗:经内镜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和经内镜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术(eis)是治疗静脉曲张的常用方法,但均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故目前并不主张对所有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预防性内镜治疗。

众多学者将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形态呈f2或f3级患者作为内镜预防治疗的对象。

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evl、普萘洛尔及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ismn)对肝硬化伴f2-f3级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预防初次出血的效果显示:evl组在随访19.7±17.6个月后实际出血率及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在2年内出血风险及副作用明显低于普萘洛尔组及ismn组[1]。

因此对不耐受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无效的静脉曲张的患者,套扎治疗为良好的治疗选择。

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

➢ 初次压迫维持6-12小时,以后每4-6小时放气30分钟后 再注气.避免压迫粘膜发生缺血坏死.
➢ 定期抽吸食管,胃腔内的引流液.观察和详细记录颜色, 量和性质.评估出血是否停止.
➢ 气囊一般压迫3-4天,如继续出血可适当延长. ➢ 观察牵引装置,防止因胃囊充气不足或破裂致食管囊向
上移位造成窒息,一旦发生即放松牵引物并抽出食管囊 气体,拔管.
色,伴有肠鸣音亢进; • 周围循环衰竭经治疗后无改善或波动 •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 计数持续
升高
• 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升高. • 既往有大出血史、本次出血量大、24小时内反复大量
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明显的高血压或动 脉硬化者,再出血可能性大 • 出血后48小时以上未再继续出血,再出血可能性小;
血,或压力过高引 起组织坏死.
➢ 定时做好鼻腔和口腔的护理. ➢ 出血停止24小时后在气囊放气情况下,继续观察24小时,
如未再出血,即可拔管. ➢ 拔管前嘱病人口服石蜡油20-30毫升后轻柔拔管.
做好安全防护
叮嘱病人家属在床旁守护,防止坠床,摔伤,碰伤 等意外发生。
心理护理
及时对病人疏导,解释和支持,减轻其紧张,抑郁,恐惧 心理.尽快清理呕吐物及排泄物,做好健康宣教,安慰鼓 励病人.增强其治病信心.
典型病例讨论
消化张贞
• 姓名:王小弟 性别:男 年龄:48
患者确诊肝硬化2年余,外院胃镜示:重度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行内镜下治疗收入我 科。
饮食原则
避免粗糙、坚硬、油炸、带刺带骨头、强烈刺激 的食物,如:辣椒、鱼刺、碎骨等。勿吃得过 饱,一口进食过多。
• 我科关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有哪些?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陈明锴邓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武汉,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陈明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 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 EGVB )是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高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其病情凶险,首次出血病死率为20%-40 %,再出血发生率为50 %-80 %,病死率为30 %-50 %[1] 。

到目前为止,除肝脏移植外尚无公认、高效的对因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收到一定效果[2-3] , 内镜检查不仅可明确疑诊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因和出血部位,评估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还可行内镜下治疗。

目前常用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方法包括:曲张静脉内组织粘合剂注射术、曲张静脉硬化治疗术( 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 ,EIS )、曲张静脉套扎术 ( 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 ,EVL ),上述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亦可联合应用;本文结合内镜下静脉曲张的治疗指南及笔者的临床实践,简要介绍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几种主要治疗方案。

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因及分型1.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多继发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及区域性门脉高压,在我国以各种肝炎后肝硬化为多,而区域性门脉高压包括脾胃区门脉高压,占门脉高压各种病因的5% ,其中又以为胰源性和肿瘤性为多;尸检时发现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为0.05%~0.5% ,是西方国家肝外门脉高压的首要原因;17%~25% 的骨髓纤维化患者合并门脉高压;另外还有特发性门脉高压、窦周纤维化、先天性肝纤维化、肝脏实质病变和肝静脉阻塞等[4] 。

1.2 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分型:目前国际上常用日本门静脉高压研究会的FLCE 分类和欧洲PALMER 分型,上述方法从形态、基本色调、红色征、病变部位几个方面描述记录曲张静脉。

胃静脉曲张的表现与内镜治疗

胃静脉曲张的表现与内镜治疗

D D yV N 3胃静脉曲张的表现与内镜治疗肝硬化患者80%以上存在门脉高压症,50%确诊时内镜检查存在食管静脉曲张(Esop h ageal Varices ,EV),病史10年以上者,EV 发生率高达90%[1],其中,胃静脉曲张(Gastric Var ices ,GV)合并发生率各家报道有较大差异,大约为20%左右[2]。

1胃静脉曲张的分类与特点1.1胃静脉曲张的分类GV 用内镜检查结果分类,以往提出的几种GV 的分类法中,被广为接受的是Sarin ’s 分类法[3],它基于GV 的解剖位置、与EV 的关系、静脉曲张的原发性(GV 为初始即发现的)与继发性(GV 出现在EV 消失后)而分类。

按照这一分类法,GV 分为两个主要类型:(1)胃食管静脉曲张(GOV):这些静脉曲张延伸超过胃食管结合部,与食管静脉曲张同时并存。

又可分为两型:第一型(GOV1):食管静脉曲张沿胃小弯侧延伸至胃食管交界处以下2~5cm ,这种静脉曲张较直;第二型(GOV2):静脉曲张沿胃底延伸超过胃食管结合部。

表现为长的、曲折的和贲门部结节样隆起;(2)孤立性胃静脉曲张(IGV):GV 在EV 缺如时称为“孤立性”GV 。

依照他们的位置可分为:第一型(IGV1):曲张静脉位于胃底部,距贲门几厘米范围内;第二型(IGV2):包括胃任何部位的异位静脉曲张,如在胃窦部、幽门部或胃体或十二指肠第一段。

1.2GV 的自然病史GV 患者可以无症状,只在偶然检查、上消化道出血(UGI)或伴有肝性脑病时发现。

将近3/4的患者,GV 是在EV 治疗、门脉高压患者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发现的。

只有1/4的患者出现GV 出血。

1.3GV 出血率与危险性一般认为GV 出血率少于EV 出血率。

出血率还取决于GV 的类型。

以往报道的GV 出血的发生率23%~43%之间[3~6]。

年出血危险因素(出血总次数/第一次至最后一次出血的间隔)EV 高于GV(4.3±0.4vs 2.0±0.6,P <0.01);胃和食管静脉曲张的出血次数,其平均值是相似的(2.14±1.03vs 2.3±1.8)。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PPT课件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PPT课件

分两类:单环、多环。
三个部分组成:透明外套,上有多个橡皮圈;牵拉线;操 作手柄。
操作方法:确定部位,持续负压吸引,一片红时,旋转手 柄释放套圈。
食 扎管 术静
脉 曲 张 套
食 管 静 脉 曲 张 套 扎 术
注意事项
套扎区域在齿状线1-5cm。 套扎力求完全、彻底,否则影响疗效,甚至大出血。 每条静脉套扎1-2点即可。 如有红色征、糜烂应避开,并在远端套扎,否则术后出血。 重度胃底静脉曲张,不宜单纯扎食道静脉。 套扎点不要选择同一水平上。
EVL:止血率高,并发症少。重度曲张静脉易圈套结扎, 但轻度较困难。缺点是有交通支形成者,单纯结扎疗效不 佳,再出血率高。
EVS:出血复发率低,对食管壁纤维化及预防曲张静脉形 成效果好。缺点是并发症多。
推荐方案:首次大出血采用EVL、EVS联合治疗。先行EVL、 2周后EVS治疗。
并发症
一过性吞咽困难 一般24小时内缓解
食管溃疡 95%形成局部浅溃疡,深溃疡,穿孔少见。
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 橡皮圈过早脱落,套扎局部静脉破溃。少见,但后果严 重,需急诊手术或气囊压迫止血
EVL、EVS联合应用和时机选择
重度曲张静脉采用EVL、EVS联合应用可起互补作用,提高 止血效果和远期疗效,减少并发症。
其他并发症
胸骨后痛、吞咽困难、低热、胸腔积液。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概况和作用机制
1986年首次报道。 结扎后,固有肌完整,粘膜及粘膜下缺血坏死,1-4天内 有急性炎症反应、血栓形成、肉芽组织增生及坏死粘膜脱 落,形成浅溃疡,随后瘢痕形成,曲张静脉消失。 7-14天橡胶圈脱落,静脉消失。结扎后2周食管壁浅层有 纤维化形成,4周侧支循环开始建立,12周程度最重。

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地位

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地位
步, 但 文献报道 6 周 内患 者的病 死率仍 可达 1 5 %t 2 1 。 内
风险分级 的信息 , 且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仍需 进一步研 究验证 , 故未推荐作为常规筛查 。
二、 内镜治疗方法
镜 治疗技术 由于疗 效显著 、 并 发症少 、 耐 受性好 等特
点, 在食管 胃静脉 曲张的治疗和预 防过程 中有着极 为 重要 的地位 。 本文介绍 了国内外有关食管 胃静脉 曲张 的筛查 、 预防初 次出血 、 急诊止 血 和预 防再 出血 等方
效果 , 疗效肯定
是异位 栓塞 、 排胶时 的溃疡形 成 、 冉 出血和损 伤 内镜 设备 。 内镜技术 成熟 , 效果肯定 , 短期疗效 佳 , 虽然 不能
学技术 i 等奖 、 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 、 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管 胃静脉 曲张 的金标 准 ,不但 能确定 静脉 曲张 的有
简单快捷 , 疗效显著 , 并发症 少 , 最危险 的并 发症 是套
作 者 单位 :2 0 0 0 3 2 上 海 市 复 旦 大 学 附 属 中 山 医 院 消化 科 , 复旦大学循证 医学 中心 第一作者 : 陈世耀 男 , 主任医师 、 教授 , 复旦 大学 中山医院 内科
无, 而且 还可 以显示 曲张静 脉的直径 、 范 围和粘 膜色 泽, 从 而对患者进 行 出血危 险程度 的分级 , 以进 一步
肿大 、 腹腔 积液等 一系列变 化 , 其 中食 管 胃底静 脉 曲
张是最 常见的临床表现… 。曲张静脉破裂导致上 消化
制 定个体化 的治疗方 案 。其他 的无创筛查方 法包括
狭窄、 发热 、 胸痛等并发症 ; ( 2 ) 套 扎术 : 用橡皮 圈结 扎 含有 曲张静脉 的食管粘膜 , 以物理方法阻 断曲张静脉 血流, 随后 在套扎 处有静 脉血 栓形成 、 组织 坏死 并逐 渐纤 维化 达到止血和减 少再 出血 的 目的 , 套扎术 操作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治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治疗
血点结扎。后同样方法EIS ,一周后复查。未消 失者再追加硬化治疗。
贲门部胃静脉曲张的治疗
贲门部胃 静脉曲张 的EVL-EIS 并用法
组织粘合剂治疗适应症
急性胃静脉曲张出血; 胃底静脉曲张虽然无出血,但食管静脉曲
张出血且需要内镜治疗者; 胃静脉曲张有红色征或表面糜烂且有出血
史(二级预防);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后出血的补救治疗。
胃底组织胶注射原理
氰基丙 烯酸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聚合反应
固体栓子
止血
组织粘合剂治疗方法
注射NBCA 后再注射 1.4ml
选点后V 内注射1ml
注射前 预充1.3ml
• 三明治夹心注射方法。 目前最好的注射方法。 • 总量根据胃曲张静脉的 大小估行,最好一次将曲 张静脉闭塞。
注:1-2周可重复注射。 1周、2周、1月、3月及6月复查胃镜。 可重复治疗至胃静脉闭塞。
术后治疗
准确执行医嘱,保持两条静脉通路通畅,术后24~ 48 h持续使用输液泵入奥曲肽降降门脉压力,补充 血浆、白蛋白以利套扎形成的静脉球脱落愈合。输 液速度不能过快,量不宜过多。
术后饮食护理
术后7-10天是复发出血的高危期,在绝大多数复发出血患者中, 80%以上是由饮食不当而引起。所以饮食护理至关重要。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示意图
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拔针后出血
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消失
贲门部胃静脉曲张的治疗
1. 无出血的贲门部GV:依大小先结扎1-3点,后
在结扎处注2-3ml硬化剂,结扎周围每点注硬化 剂3ml。1周后若有残留追加EIS,直至曲张静脉 消失。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

显效率为77.36%,总有效率为100%。二组之间用Ridit分析检验
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聚桂醇注射液对治疗食管曲张静脉 具有较好的疗效,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无显著差异。
聚桂醇注射液1%乙氧硬化醇
Lauromacrogol Injection
4、治疗量及疗程评价
类 别 平均治疗次数 每次平均药量(ml) 疗程平均药量(ml) 3.85±1.26 3.98±1.10 >0.05 20.96±5.84 20.01±6.44 >0.05 80.69±32.36 79.67±29.50 >0.05
随机对照组进口药为 3.77%,国产药为 11.32%,二组间无显 著差异。内镜硬化治疗后,于疗程内再发出血即注射点糜烂或溃 疡引起再发出血,早期出血均经再次硬化治疗后止血成功。
晚期再发出血率
疗程结束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对照组为6个月,试验组为 8个月。随访期间再发出血率对照组为9.43%,实验组为15.09%, 二组间无显著差异。
聚桂醇注射液1%乙氧硬化醇
Lauromacrogol Injection
随 机 对 照 分 析
1、急诊止血率
可见曲张静脉出血经注射硬化剂后达到立即停止(包括急诊 出血和早期再发出血止血)。
类别
对照组(53) 试验组(53) P值
急诊出血
11 17 >0.05
急诊止血
11 17 >0.05
止血率
100% 100%
临 床 验 证
• • •
验证单位 疗效标准 不良反应分析
• • •
验证方法
随机对照分析 验证结论
聚桂醇注射液1%乙氧硬化醇
Lauromacrogol Injec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胃底静脉曲的镜治疗明锴邓琴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430060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明锴食管胃底静脉曲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 EGVB)是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高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其病情凶险,首次出血病死率为20%-40%,再出血发生率为50%-80%,病死率为30%-50%[1]。

到目前为止,除肝脏移植外尚无公认、高效的对因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管胃底静脉曲的镜下治疗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收到一定效果[2-3] ,镜检查不仅可明确疑诊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因和出血部位,评估静脉曲的严重程度,还可行镜下治疗。

目前常用于食道胃底静脉曲镜下治疗的方法包括:曲静脉组织粘合剂注射术、曲静脉硬化治疗术(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曲静脉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上述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亦可联合应用;本文结合镜下静脉曲的治疗指南及笔者的临床实践,简要介绍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镜下几种主要治疗方案。

1.食管胃底静脉曲的病因及分型1.1食管胃底静脉曲的病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出血多继发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及区域性门脉高压,在我国以各种肝炎后肝硬化为多,而区域性门脉高压包括脾胃区门脉高压,占门脉高压各种病因的5%,其中又以为胰源性和肿瘤性为多;尸检时发现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为0.05%~0.5%,是西方国家肝外门脉高压的首要原因;17%~25%的骨髓纤维化患者合并门脉高压;另外还有特发性门脉高压、窦周纤维化、先天性肝纤维化、肝脏实质病变和肝静脉阻塞等[4]。

1.2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的分型:目前国际上常用日本门静脉高压研究会的FLCE分类和欧洲PALMER分型,上述方法从形态、基本色调、红色征、病变部位几个方面描述记录曲静脉。

中华医学会消化镜学分会[5]根据食管静脉曲(esophageal varices,EV)的大小,将其分为3度:Ⅰ度指食管腔注气时曲静脉塌陷消失者;Ⅱ度指介入Ⅰ度和Ⅲ度之间者;Ⅲ度指曲静脉堵塞管腔者;根据食管曲静脉的形态及有无红色征(曲静脉表面红斑、红色条纹和血泡),将其出血危险性分为3级。

但是,以上几种分型并不能为镜下治疗方案及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良好的指导意义,近年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的是LDRf分型方法[6]。

该分型区别于其他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对治疗方法与时机的选择给出建议;位置(Location,L),代表曲静脉所发生的位置;直径(Diameter,D),表示所观察到曲静脉最大的直径;危险因素(Risk Factor,Rf),表示观察到的曲静脉出血的风险指数。

静脉曲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有:(1)红色征(Red color Signs,RC);(2)肝静脉契压(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研究表明当HVPG>12 mmHg时曲静脉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3)糜烂;(4)血栓;(5)活动性出血。

2.静脉曲镜治疗原则根据2007年AASLD 实践指南[10]及2009年中华医学会消化镜学分会对食管胃静脉曲镜下诊断治疗规试行方案[5]并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对食管胃底静脉曲镜下治疗时机的选择及治疗前后相关准备和处理进行了如下总结:2.1镜治疗的选择时机:对食管静脉曲者,原则上都应先采用药物降低门脉压力,输血输液改善全身状况,必要时三腔管气囊压迫止血;出血停止、生命指征稳定后应尽早行镜检查,确定静脉曲的围、严重程度,以便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静脉曲部位不广泛,程度属轻或中度,曲静脉迂曲不严重者,可首选镜治疗;既往已做过分流或断流手术又复发出血者,或伴有肝癌的静脉曲出血者应均应行镜治疗。

食管胃底静脉曲的镜下治疗通常用于2级预防,但对于肝功能Child B、C 级合并中度以上食管胃底静脉曲的患者,取得患者同意后可行1级预防。

2.2术前患者准备:术前充分沟通谈话,说明手术并发症的严重后果,并发症发生率约10% ;建立静脉通道,酌情备血,对大量出血者术前可先行输血、输液等抗休克治疗;酌情应用降门脉压药物如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有条件者术前CT 门脉成像(从隆突向下)了解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气管插管麻醉条件下完成操作最理想;术前器械准备:最好使用带附送水功能的镜,术前应检查角度钮;备三腔二囊管、套扎器、组织粘合剂、硬化剂、注射针、高渗糖、碘油、硅油若干。

2.3术后处理:常规禁食水24-72h,口服胃粘膜保护剂,静脉应用PPI、生长抑素、止血药、抗生素;24小时床头太高30度,以减少酸对胃底和食管下段血管的作用;胸腹X线,排除肺门栓塞并观察胃底组织胶的分布。

3.食管静脉曲镜下治疗方案3.1曲静脉组织粘合剂注射术组织粘合剂又称组织胶,是一种快速固化水样物质,与血液接触后即发生聚合反应,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主要用于治疗胃底静脉曲,静脉注射的组织胶与血液接触后即发生聚合反应,可有效闭塞曲血管并迅速控制曲静脉活动性出血。

常用组织胶为N-T基-2-氰丙烯酸盐等,胃底曲静脉组织胶注射的主要并发症为门静脉、肺静脉及颅静脉等异位栓塞,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可危及生命,此外,排胶时消化道出血也是其常见并发症;Ai-Ai J等[7]有关组织胶注射术后的随访结果显示组织胶注射术能安全有效的预防短期和长期胃静脉曲出血,在随访时间生存率大于70%。

目前,组织胶注射最常使用“治夹心”法,先注入碘油或高渗糖,接着注入组织粘合剂,再注入碘油,根据我们的实践推荐使用高渗糖-组织胶-碘油法,此改良“治”法能有效降低碘油栓塞的风险。

组织胶的用量,笔者的经验是根据曲静脉的大小选择合适剂量,通常直径1cm的血管注射1ml,注射量过大可能增大异位栓塞风险,量不足则达不到止血和闭塞的目的,易引起再次出血。

3.2曲静脉硬化治疗术镜下硬化治疗术(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是将硬化剂直接注射入曲的静脉,造成局部血管皮无菌性损伤,从而闭塞曲的静脉,还可在曲静脉旁注射,以产生粘膜下的纤维化,反复治疗可逐渐使曲静脉管腔缩小和血管闭塞消失。

常用的硬化剂有乙氧硬化醇、鱼肝油酸钠等,最近研制的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化学名为聚氧乙烯桂醇醚,具有有效控制出血及消除食管静脉曲的作用;不同的硬化剂在止血、消除静脉曲及副反应上有所不同,常见并发症为出血、异位栓塞、食管溃疡、食管狭窄、感染、胸痛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等[8]。

常用操作方法有单纯镜徒手操作法和镜末端附加气囊硬化剂注射法,亦有专家偏好使用透明帽下注射;注射方法有静脉注射和静脉旁+静脉注射。

目前硬化剂用量无统一,方案[5]推荐每点注射3-10ml, 亦可根据静脉曲程度酌情增减,总量通常不超过40ml,每次1-4点。

3.3曲静脉套扎术镜下曲静脉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是通过结扎曲静脉,使套扎处静脉血管缺血、狭窄、血管闭塞后形成纤维化,达到止血效果。

此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作用迅速、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等优点,是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出血的一种确切有效的方法,通过反复多次套扎可使曲静脉消除或明显变细能明显降低再出血率,该治疗方法对门脉血流量和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目前临床应用的有多环套扎器、尼龙圈套器、单发套扎器等,其中以多环套扎器使用最为广泛。

套扎后坏死脱落时间约1-2周,一般每2周进行1次,术后1周左右因局部溃疡可造成大出血、皮圈脱落、曲静脉机械切割出血等,术后近期致命性大出血常与胃曲静脉压力加大导致破裂出血有关。

食管静脉曲伴明显胃底静脉曲或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大量腹水、黄疸以及近期硬化剂治疗后不推荐单独行EVL治疗;通常EVL不用于胃底静脉曲的治疗,因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显示[9]EVL操作风险比EIS小,因此,对于初次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的患者,推荐首选EVL 方法;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指南推荐,首选EVL治疗急性静脉曲出血及预防再出血[10],镜下食管静脉曲套扎治疗不需注射硬化剂,因而避免了已知的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相关并发症,且很少诱发菌血症,已被认为是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出血的首选方法。

当然,EVL也有其局限性,如反复套扎后操作难度加大,对侧支循环穿通支的治疗效果不如EIS等。

3.4联合序贯治疗近年来国外对EVL和EIS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出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临床上多倾向于将EVL与EIS同时或先后进行;研究表明[11-12]镜下EVL和EIS联合序贯治疗优于单一治疗,且并发症及发生率明显降低。

我们的实践表明,对于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的患者,首次组织粘合剂治疗联合密集套扎1月后,复查胃镜如仍有明显的静脉曲可行EIS术,第1次硬化治疗后1周,再行第2次、第3次硬化治疗,直至曲静脉消失或基本消失。

建议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胃镜,每隔3个月复查第2、第3次胃镜,再间隔6个月后复查第4次胃镜并保持随访;研究表明联合序贯治疗不次于外科择期手术的长期疗效,创伤小、恢复快,有望成为食管胃底静脉曲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4.随访计划由于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的治疗并非对因治疗,因此随访尤为重要。

所有行镜下治疗的患者均应进行随访,根据笔者的经验,对于单纯EVL,15-30天第一次随访,此后每隔1月镜复查一次,一般经过3-5次EVL食管静脉曲基本或完全消失,然后每3-6月随访一次直至终身;对于EVL+组织胶,15-30天第一次随访,此后每隔1月镜复查或治疗一次,直至食管胃底静脉曲基本或完全消失,在此期间应注意排胶情况(3月-2年),然后每3-6月随访一次直至终身;对于EVL+EIS续贯治疗,可先行1-2次套扎后再进行EIS,也可联合使用血管旁硬化、血管硬化、齿状线封闭、食管下段粘膜硬化技术,EIS后5-7天随访治疗,之后每1周治疗一次,直至食管静脉曲基本或完全消失,然后每3-6月随访一次直至终身。

5.小结食管胃底静脉曲出血(EGVB)是门脉高压症的常见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

镜下治疗是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急性出血和预防再出血的最重要的手段。

近年来,EVL、EIS、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等镜治疗方法发展迅速,使EGVB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再出血率明显下降;目前EVL、EIS、组织胶注射术的疗效已获公认,不同镜治疗方法联合,优势互补,在急诊止血率、近期再出血率要优于单一方法治疗[11-12]。

总之,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破裂出血安全、方便、创伤小,是首选治疗方案。

随着镜下治疗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推广,镜下各种方法联合序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破裂出血的作用必将越来越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