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衔接1. 数学知识的渗透性小学数学作为学习的起点,其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有渗透性,即在学习初中数学时,小学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仍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中学习的数学运算、几何图形、分数等概念,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都会有所延续和深化。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衔接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便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知识的递进性3. 过渡知识的重要性在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之间,存在一些过渡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学习的分数知识对于初中的代数学习非常重要;小学学习的整数知识对于初中的方程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过渡性知识的掌握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这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后续学习的挑战。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小学数学教学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兴趣方面的效果。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出发,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1. 注重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这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需要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灌输与机械化训练。
学生也需要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和实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3. 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实践能力则是学生学习的保障。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1. 温故知新,巩固基础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温故知新,巩固基础。
小学数学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面积等等,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基础。
在初中阶段,学校应该安排相关的复习课程,让学生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巩固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
只有基础牢固,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
2. 强化思维训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主要是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算技能的训练,而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更多的思维和逻辑训练。
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过程中,学校应该适当加强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学校应该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
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开设衔接班,加快学习进度,让他们提前接触初中数学的知识;对于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可以加强基础训练,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4. 注重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中,不仅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数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更多抽象的概念和更复杂的数学内容,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拓展性课程或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数学的更深层次的知识,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这样可以为学生顺利完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过程中,学校还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持者和指导者,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激励。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1. 引言1.1 导言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打下和训练,包括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基本运算,同时也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代数和几何内容。
而初中数学则更加注重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更加深入和复杂。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有效的衔接才能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连贯性和递进性,避免出现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困难等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要建立完善的数学基础。
小学阶段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打下和巩固,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和成就感。
要加强沟通与对接。
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师要加强沟通,共同探讨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矛盾,确保学生顺利过渡。
要梳理知识体系。
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要有机衔接,循序渐进,不能出现知识跳跃和断层,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延续和完整性。
要引入新思维方式。
初中数学注重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为初中数学的学习做好铺垫。
要拓展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注重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几点建议,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将更加顺畅,学生的数学学习将会更有序、更高效。
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建立数学基础建立数学基础是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关键。
在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包括了解数字的概念、掌握基本算术运算、熟练运用数学符号等。
这些基础知识将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老师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邵美琴(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215600)1.问题的提出与现状分析最近在网上浏览到部分小学毕业生家长提出的一个问题:如何做好孩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的衔接?得到的交流性回答有:(1)暑假时在家里自学就可以了,初中数学很简单.(2)看看初中课本吧,初中数学教材由浅到深,不用担心.(3)初中数学会概括地讲一些小学数学的知识,开学后认真学习就可以了.按老师说的去做,关键要有兴趣和信心.(4)数学与语文不同,短时间内强化训练是可以快速提高的,家长可以辅导孩子,或报个好点的补习班.现实状况又如何呢?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后,数学教学的要求和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有部分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也不像小学那么优秀,久而久之,在数学上掉下队来,尤其到了八年级情况更是严重.有些家长和小学老师都反应说:有些孩子在小学数学成绩很优秀的,到初中怎么下滑那么快呀?初中老师更是迷茫:现在的小学生数学基础怎这么弱?进入初中以后根本就不会学习呀!另一种现象是:初、高中学生的学习的衔接问题普遍受到了学者、老师、家长的关注,有的高中在新生录取报到时,就发放了许多初、高中衔接的教材,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学习,帮助他们尽快地度过学习的困难期.而小学与初中学生学习的衔接问题就没有那么令人关注了.2.产生衔接不当的主要原因2.1 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上衔接不够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要求掌握的程度较低,书面作业大多是抄写的内容,需要动脑思考解决的问题较少.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较快,学习时间延长,难度加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了学习的基本能力,很多问题无法从书本找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和懒于动脑的学生就无法完成作业.例如:小学数学中数的部分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而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增加了“负数”,有理数的计算有了符号的变化,对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显变高了.接踵而至的绝对值、相反数、数轴有了一些抽象思维的要求,部分学生更是丢三拉四,无从下手.进入八年级又引入了无理数、实数概念,与其相关的综合题也越来越复杂.另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初中,除了数的概念扩充到了实数外,还有了式的运算.从小学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到中学进一步研究数字与字母的运算,以及在此基础上研究代数式的运算及其关系(相等与不等),由此逐步推进到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个阶段变化较大,由具体到抽象,学生比较难适应.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阶段,要积累一些“半形式化的运算”的经验,以便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在注重中小学衔接方面也是作了一定努力的,如解方程的处理,原来完全按四则运算的关系来解,现在改为按等式性质来解,这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是有利的.2. 2 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机械记忆,很多知识是通过背诵来获取的.初中学生的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当然仍有一些机械性的记忆.目前的小学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直观,语言通俗、易懂,很多知识是通过卡片、表格来给出的,趣味性强,结论也很容易记忆.而初中教材的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有些知识往往通过类比、归纳给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要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入探究,对七年级新生而言,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2.3教学方式上的变化在小学里,学生认知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知来获取知识的,课堂上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活动,会尽可能地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感知、直接地获取知识.初中数学知识比较广泛,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完善、推广和引申,对十三、四岁的初中生而言要求比较高、信息比较广、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初中教师除了重视直观、形象教学外,更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老师的精讲和学生的演练.例如: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的初步知识,而到了初中阶段,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等内容,认知方式也从直观感知到“说一点理”、“说明”、“证明”等逻辑论证过渡.2.4中、小学老师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中小学之间相对封闭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很少有初中教师主动去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更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因而常常埋怨:“现在的小学怎么会这样?知识点教得那么死板,到了初中想扭转都不行;有些知识初中还要学,小学却都教了,那我们还要教什么?”等等.小学教师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中也很少去想我目前教什么,学生以后会学什么?而是总是以为:我们辛辛苦苦地工作,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几乎有问必答,我们都是他们心目中的知心人.初中教师不能用学校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学.试想在这种状况下,“衔接”的问题又从何谈起?3.抓好衔接教育的建议与对策3.1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1)在学生刚升入初中的头几个月,学校要注重创设宽松的班级环境,建立和睦的师生、生生关系,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要注重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在衔接教学中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使他们懂得自己长大了,成为中学生了,认识的朋友更多了,学习的知识更丰富了,自己的眼界也将变得更为开阔了.再次,要加强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集体荣誉感,形成好的班风、学风,为今后持久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刚入初中的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学习往往仍是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习惯便成了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再次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按时预习、复习和小结,适当选读一些课外读物、报刊,培养兴趣、开阔视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特别是在老师对概念的讲解、例题分析的时候要学会倾听,在课堂上既要独立思考,也要懂得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要及时总结解题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积累一些解题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智慧,必要的时候还要记一些课堂笔记、心得体会.3.2抓好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数学课程、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初中新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在学法上应注意研究小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吸取其优点,抓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比较顺利、自然、快捷地完成由小学向初中的衔接.(1)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初中数学是以小学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各章内容又是从初中学习的客观需求出发是的,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与提高,因此,在初中学习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重对初中与小学、前一节与后一节中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区别.(2)加强学生课前自学的指导在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对将要学习内容做个全面的了解—--从哪一点切入,包含哪些知识、各知识点间有何联系,让学生有个大概的轮廓,事先明确明天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必将产生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习的主动性必将增强,为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待到正式上课时,学生就会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缩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指导好初中新生的课前预习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具体操作时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每天要有明确的任务,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简单例题,完成部分练习题;其次,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和思考题,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再次,每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对预习内容作必要的检查,也可以让学生互查,让所有学生都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3)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学生是知识的积极构建者,而教师是学生构建认知的支持者、导引者.为此,需要创建一个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要精心布局.例题的选择要充分体现基础性、典型性、示范性、层次性,老师的讲解要清晰、流畅、科学,书写要规范,设问要恰当,并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小结,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适时渗透一些数学思想与方法.学生活动中,该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该让学生回答的让学生回答;该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该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该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该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主动去获取知识、巩固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3.2改变教学观念,明确育人目标义务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通盘考虑的育人目标,中小学老师都应当清楚,我们的教学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奠基.因而,小学老师要克服短期行为,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初中老师要面对现实,不埋怨,不推卸责任,结合学生的差异,寻找一种既有利于分类推进,又不伤害基础教差的学生的自尊心的教学方法,必要时可采用分层教学,给学生一个适当的“缓冲期”让学生逐步适应中学的教学要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初中、小学老师可走进对方的课堂,互相听课、评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协调的、合作的伙伴关系,为以后的衔接教学做好心理准备.总之,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中小学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学生平稳度过中小学的衔接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使紧张、难忘的中小学学习阶段成为学生培养人格、塑造人生的重要阶段.。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对策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对策【摘要】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实现良好的衔接,可以通过建立基础知识桥梁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同时强化过渡知识点,引入现实生活案例,加强数学思维培养以及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基础知识,还能够为他们顺利进入初中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希望未来能够更加重视这一环节,加强教育教学的衔接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关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建议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共同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有效衔接、基础知识、过渡知识点、现实生活案例、数学思维培养、学习方法、重要性、发展展望、总结、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在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面临着许多挑战。
小学数学通常以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为主,而初中数学更加注重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顺利过渡并建立数学学习的连贯性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本的算术运算、几何图形、分数等内容,这为进入初中数学奠定了基础。
由于教学内容的跨度较大,学生往往在过渡阶段遇到困难,无法顺利掌握初中数学的新知识。
如何有效地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到断裂和困惑,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建立起有效的数学知识桥梁,强化过渡知识点,引入现实生活案例,加强数学思维培养,注重学习方法指导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要求。
1.2 问题意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问题意识:在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的阶段,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浅谈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一)教学内容的衔接(1)进行“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扩充到有理数,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
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负数的概念,二是在复习简易方程时,适当补充移项、去括号等相关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进行“数”与“式”的过渡。
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六年级接触到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
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
如何使学生适应?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一些困惑。
不同的字母比如a、b、c认为表示的数一定不相同,因而还要对学生讲清字母可以表示某些东西,不同的字母或表达式可以表示相同的东西。
可以把字母看成具体事物,也可以把字母看成未知数,可以把字母看成是可以取不同值的广义数等。
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等式与方程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3)进行解答方法上的过渡。
算术与方程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这两种是不同的方法,算式表示一个计算过程,用算术方法解实际问题时,算式中只含已知数而不含未知数。
而代数中设未知数或列方程时,首先需要用式子表示问题中有关的量,这些式子实际上也是算式,只是其中可能含有字母(未知数)。
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等量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既含有己知数,又含有未知数,由于方程中可以用未知数与已知数一起表示相关的量,所以方程的应用更为方便,这正是用字母表示数带来的好处。
在小学,解应用题采用算术解法,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进入初中后,则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摘要】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应重视建立数学知识的延续性和渐进性,引导学生逐步扩展和深化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的过渡和衔接教学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
只有通过有机衔接和连续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更好地应对未来学习挑战。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是数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有效衔接,数学知识,基础知识,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深入内容,过渡教学,数学教育,学习挑战1. 引言1.1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在数学教育中,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种衔接关系着学生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和渐进性,对于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出现断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困惑和障碍,影响他们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和学习兴趣。
建立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一环。
在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过渡阶段,学校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通过巩固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需求。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需要逐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初中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逐步接触更深入的数学内容,也是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接触更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让他们在过渡阶段逐渐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
提供有效的过渡和衔接教学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过渡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小学到初中的转变,为他们打下扎实的数学学习基础。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只有形成有机衔接和连续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衔接的若干问题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衔接的若干问题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是数学教育的两个重要阶段,小学数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概念和计算能力,而初中数学则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之间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下面将就几个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问题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和比较、数字的运算、面积和体积的认识等基础知识,而初中数学则主要包括代数、几何、函数等更高级的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对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解决方法: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回顾小学数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
学生也可以自主学习小学数学的复习资料,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解决方法: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思路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也要主动思考问题,多做一些综合性的数学应用题,逐渐转变思维方式。
三、题目难度的提升问题
小学数学题目通常较为简单,而初中数学题目则难度较大。
学生可能会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面临题目难度的提升问题。
解决方法: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题目的难度,渐进式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要养成多做题、多思考的习惯,通过不断的练习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四、知识点的延伸问题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有所延伸,初中数学会涉及到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学生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
解决方法: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点。
学生可以多参加一些数学兴趣班或课外辅导,拓宽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策略初探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策略初探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变得愈发重要。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策略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1. 了解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要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教师和家长们需要深入了解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主要包括数与计算、几何与图形、数据与图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而初中数学则涉及到代数、函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更加深入和抽象的内容。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不同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重点和难点,为教学衔接提供有效的指导。
2. 教师间的沟通与协作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们之间的紧密沟通和协作。
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师们应该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数学教学的衔接策略,相互交流经验和教学成果。
通过教师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渐进式、顺畅地完成数学学科的过渡。
3. 跨学段教学目标的明确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教学衔接中,需要明确跨学段教学目标。
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师们应该共同确定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确保学生学习得到良好的过渡和延续。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目标地前进。
4.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教学衔接中,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主,而初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示范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5. 跨学段教学内容的串联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中,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有机的串联。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有很多教学内容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因此教师们可以通过串联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的有效衔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之一。
下面是几点建议,帮助提高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效果。
1. 重视基础知识的建立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
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基础素养。
学生也需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2. 温故知新初中数学内容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更加抽象和复杂,因此在开始初中数学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对小学数学的内容进行温故,回顾小学的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
3. 引入新概念和拓展在复习小学数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逐步引入初中数学的新概念和拓展内容。
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4. 加强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注重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建立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的衔接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小学知识的逐步引入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建立,温故知新,引入新概念和拓展,加强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数学学习的连续性。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阶段,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浅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家长最常提的一个词是“考试”,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关注三句话不离“基础好好学,考试有底气”。
但留心观察会发现,家长与教师对学期过渡、教学阶段过渡等都不太在意,忽视了过渡、衔接对于学生学习状况的影响。
本文从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过渡入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衔接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标签: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阶段,较为明显的变化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的不同,因此,很大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会出现不适现象。
因此,教师需要对合理过渡引起重視,尤其是理性学科的知识衔接,阶段不同难度也不同,学生极易因为难度过大而产生排斥心理,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衔接工作,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学习环境及教学难度的变化。
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一)衔接研究的缺位目前大部分小学与初中进行学科教学衔接时都存在教学研究共同体的缺失问题,导致学生在明显变化的教学环境中出现学习心理、学习态势不适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与初中教师团队之间缺乏交流或交流较少,教师几乎都是从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的传授,缺少全局意识,学生在突变的教学模式中难以适应教学方法、解题引导、管理方式的变化,再加上初中教师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仅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进行学科知识点的复习、衔接、过渡,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也会对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和现象茫然无措,从而无法真正有效导入知识教学。
(二)教学方式的差异学生在小学时期与初中时期的学习心态是明显不同的。
细观小学阶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可以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而言更依赖教师,教师在对学生的引导方面也更为多频,重在指导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理解,教学方式相对“幼稚化”,对学生更耐心。
进入初中阶段后,随着学习科目及学习内容的增多,教师的教学节奏即使适当放缓也是有一定程度的严格把控,对于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而言,很容易在短暂的落后之后形成长期落后,最终出现学习分化现象;教师的教学也相对集中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对于知识的串联讲解、合理衔接更为“理性化”,与小学的知识讲授相比,更讲究教学方法的逻辑性、思维性,并且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对策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对策【摘要】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对学生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设立数学过渡课程、加强师资培训、开展跨校合作、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以及设立数学学习桥梁项目等方面提出对策。
这些措施有助于建立完善的数学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发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文章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呼吁教育部门和学校重视小学与初中数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以推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有效衔接、数学过渡课程、师资培训、跨校合作、信息化手段、数学学习桥梁项目、数学教育体系、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效性提升。
1. 引言1.1 为什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需要有效衔接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初中阶段则是对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拓展和运用。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并适应初中数学学习,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需要有效衔接。
有效的数学衔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避免出现知识和能力的断层,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数学衔接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其持续学习并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课程内容和难度的不连贯,学生在过渡阶段容易出现知识断层和学习困难的现象。
急需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弥补这一不足,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1.2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包括: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之间存在较大的断层,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往往难以顺利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更加注重概念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能力,这种转变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困惑和挫折;由于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不足,教学内容的衔接不够顺畅,学生容易出现学习的断裂现象,影响了数学教育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精华版)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我常听中学老师说,很多同学学校时成果很好,到中学成果明显下降,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据我的体会所知:搞好中学校数学教学的连接,使中学校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同学的数学学问和才能都街接自如,这是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数学老师应当把学校与中学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讨论,搞好新旧学问的架桥铺路工作,把握新旧学问的连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同学顺当过度,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熟悉:一,要熟悉中学校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中学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学校数学侧重是打下数学的基础;; 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其内容主要; 基本的图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形熟悉及简洁的周长,; 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面积与体积运算; 以及简洁的代数学问等;中学数学就侧重于培育学生的数学才能,包括运算才能,自学才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才能,抽象规律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学问,系统学习代数学问,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 仍有简洁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二,做好教学内容的过渡1,从“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 学校数学中,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学问,即正有理数;而升入中学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接踵而至的就是肯定值,相反数,数轴等一些问题;运算关系也由原先的四就运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①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负数的概念;在一年级“0 的熟悉”中我补充了0 的意义:表示无;表示起点;表示分界点;由此引入了负数,以及简洁的运算;一天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对他爸说:“爸,11 减14 等于几?”,老公笑笑说:“不知道!”“我知道等于-3 ;”- ’老公对我说:“你弄得太复杂了吧!”儿子满意的说:“我知道,用大数减小数,再添个‘号;”我笑了;②,在复习简易方程时,适当补充移项,去括号等相关学问,以拓宽同学的学问面;运算7 ×(12-3 )+15=中,强调,去括号要看是否变号;移项要变号;2,从“数”到“式”其实,中学学习的内容多是学校内容的扩展,有很多关联的;只要从小六到初一的过度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分,在学问间架起连接的桥梁,也为后面的更多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在众多的考试面前不乱阵脚,游刃有余;这同学在熟悉上由详细到抽象;如何使同学适应?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留意引导同学把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同学会感到一些困惑;不同的字母比如a,b,c 认为表示的数肯定不相同,因而仍要对同学讲清字母可以表示某些东西,不同的字母或表达式可以表示相同的东西;可以把字母看成详细事物,也可以把字母看成未知数,可以把字母看成是可以取不同值的广义数等;另一方面又要留意挖掘中,学校数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等式与方程等,引导同学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分,在学问间架起连接的桥梁,从而搞好学问间的过渡;3 ,从“算术法”到“方程” 学校的应用题大多都可以用算术法来解题,所谓“算术法”就是指一个全部由数字和符号构成的式子,自初一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见到应用题第一反应就是设未知数列方程,而把例如:是原先的“算术法”忘得干干净净;这是由于,用算术法来解应用题大多要用逆向思维,而方程所用的大多是正向思维,比较便利;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要设计好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过渡的情形,如有这样一道题:“比一个数的 3 倍多5 的数是29,求这个数;前者的特点是逆推求解,列出算式为(29-5 )÷3,而后者就是顺向推导,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同学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让同学对比两种解法的优越性,从而体验方程解法的优势,让同学明白有些问题用算术解法是不便利的,熟悉到方程是更便利,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使同学感受到列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领悟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面积公式的扩展应用有很多面积公式,在中学,甚至高中都有应用;只要老师适当的扩展引导,同学就可以轻松的跨上一个台阶;比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就让同学体验了一次次胜利的惊喜,同时获得了县培训中心的老师们的好评;在《梯形的面积公式的应用》中,我引入了小高斯的故事,讲了高斯的算法,(1+100)×100÷2=5050 引出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 首数+尾数) ×项数÷2; 通过对比梯形的面积公式S=(a+b) ×h÷2,同学不难发觉:其实完全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去求等差数列的和;另外,我仍通过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勾股定理,并应用到解一些复杂的题型中;这样不仅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好,培育了同学的探究创新精神;也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铺垫了宽阔的道路;三,教学方法上的连接学校数学教学中,老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中学,相对来说老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形看,学校生是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同学进入初一后,老师必需结合同学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同学的熟悉结构和熟悉规律动身,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连接;(1)查缺补漏,搭好阶梯,留意新旧学问的连接“代数初步学问”是以学校数学中的代数学问为基础的.从用字母表示数始终到简易方程,在学校高年级数学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学校数学中的代数学问的比较系统的归纳与复习,但本章内容又是从中学代数学习的客观需要动身的,不是学校学问的简洁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应留意发挥本章承上启下的作用,搞好新旧学问的连接.(2)从详细到抽象,特别到一般,因材施教,改进教法.同学进入中学后,需逐步进展抽象思维才能.但初一新生在学校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假如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一下子讲得过多,过快,过于抽象,过于概括,而仍要尽量地采纳一些实物教具,让同学看得清晰,听得明白,逐步向图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最终向抽象思维过渡.四,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连接(1)连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刚从学校升上初一,学校里的很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当连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积极,声音洪亮,积极举手发言等.(2)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一同学基于学校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须逐步培育同学自学才能,指导同学预习,复习和小结,适当选读课外读物,培育爱好,开阔视野.最终,由于学校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到了中学,学习科目倍增,内容不断加深,故此,在初一的数学教学中必需留意中学校数学的连接,指导同学顺当由学校数学过渡到中学数学由以上四点看来,中学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不同之处主要表达在学问范畴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要学好中学数学,肯定要让自己的思维更富规律性,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随着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教学衔接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热点话题。
如何有效地将小学阶段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初中数学知识进行衔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教师的专业能力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是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方面。
小学数学主要教授基本的四则运算、几何形状、分数等基础知识,而初中数学则涉及代数、平面几何等更为深入的知识。
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重视数学基础的打牢,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然而,很多小学数学教材存在内容重复、内容跳跃等问题,导致学生在面对初中数学知识时无法顺利过渡。
因此,教材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的关系,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避免内容的重复和跳跃。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差异。
小学数学强调学生的发现与探究,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而初中数学更加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因此,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转变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连续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然后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初中数学的代数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代数概念,结合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三、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保证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熟悉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大纲,能够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如何做好小升初数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小升初数学的衔接小升初数学的衔接是指从小学到初中数学知识的转换和过渡,是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做好小升初数学的衔接。
一、了解小升初数学的要求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主要是以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为主,而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则更加注重理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小升初数学的要求,了解哪些知识点在初中会涉及到,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二、巩固基础知识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对于初中的数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衔接阶段,我们要重点巩固小学知识。
可以通过复习和总结小学课本中的知识点,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夯实基础。
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如小数、分数、整数等,要确保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
三、扩展思维能力初中数学学习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衔接阶段,我们要从数学思维方面提前培养学生的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逻辑思维题、推理题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此外,还可以尝试解答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小学数学学习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
而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更多地主动探究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衔接阶段,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拓展活动、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在小升初阶段,学生除了学习小学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学习初中的其他科目。
因此,我们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不要过分沉迷于数学学习,忽视其他科目的学习。
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各科目都能得到合理的学习和提高。
六、多进行综合练习和考试在小升初数学的衔接阶段,加强综合练习和模拟考试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综合练习和考试,学生可以更好地检测自己的数学水平,找出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提高。
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研究
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研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既要让小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又要让初中生顺利地接轨高中数学学习。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希望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有所启示。
1.强化基础、扎实功底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前提,如果基础不扎实,就难以应对初中数学学习的挑战。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同时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基本功,比如精度、速度和手算能力,通过日积月累,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衔接知识、梳理重点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存在着一些知识的衔接和过渡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突出这些衔接和过渡点,比如几何初步、分数和小数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同时要分析一些难点、重点的问题,梳理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得到系统、全面地学习。
3.培养兴趣、激发潜能小学数学教育中,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比如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际应用和数学建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4.有机结合、整合知识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的知识点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很多知识点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整合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内在联系。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将不同知识点融汇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可以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整合不同的知识点,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最核心的是要强化基础、衔接知识、培养兴趣、整合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步提高,从而更好地迎接高中数学学习的挑战。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1. 引言1.1 介绍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关系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的衔接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延续关系。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主要以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和初步的几何知识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初中数学则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包括代数、几何、函数等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更加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不仅意味着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平稳过渡,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出现知识的断层和学习的困难。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两者之间的衔接,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形成连贯的学习过程。
学生也需要逐步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方式和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通过有效的衔接,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1.2 重视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重视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衔接起来,让学生能够顺利过渡,避免出现知识断层和学习困难。
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如果在小学阶段就忽视了与初中数学的衔接问题,那么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重视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
为了有效地解决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的关联性和持续性。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确保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初中数学的进阶知识之间能够有机地连接起来。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引导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重视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数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只有通过加强教师的师资培训和教学资源的支持,才能有效地解决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的衔接问题,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浅谈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赵继凤(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六道河中心小学,河北承德067300)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它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字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
初中数学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应用能力。
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的基本特征(一)学生主体地位更为明显目前的教学环节强调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这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断实践和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索实践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机会。
整个教学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组织和引导,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和分析问题。
(二)教学的趣味化特征表现较为明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小学数学课程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
由于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对新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数学表现出更多的趣味性特征,更注重周围环境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知识,以增加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小学生可以积极探索这些丰富有趣的知识。
(三)教授基本数学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与高等教育不同,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数学主要强调数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能力,其教学目的是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是针对所有学生的。
在教材的选择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二、初中数学的基本特征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
在教学内容上,初中数学也比小学数学有了很大的拓展。
初中数学引入了平面几何、二元方程等方面,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摘要】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
要建立数学基础知识的桥梁,梳理小学和初中数学概念的脉络,确保学生学有所获;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从基础应用到综合应用,提升数学素养;要引导学生建立数学兴趣和自信心,在学习中享受数学乐趣;加强师生沟通与合作,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学生逐步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
只有加强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数学教育。
通过这些有效衔接的措施,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有效衔接、建立基础、培养思维、解决问题、建立兴趣、自信心、师生沟通、合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数学学习、持续发展、数学教育、高质量。
1. 引言1.1 为什么需要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在教育教学领域,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至关重要。
这是因为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初中数学则是数学学习的延伸和深化阶段。
如果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没有有效的衔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断层,导致学习困难和学习兴趣的丧失。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建立数学的基础框架。
而初中数学则更加注重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深度。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坚持学习下去。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对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持续发展和实现更高质量的数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加强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有效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无论是从教师、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材的角度看,中小学数学教育都存在客观的差异.因此,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如何实现中小学的平稳、顺利过渡,是摆在中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一、教学内容的衔接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联系,找出衔接点,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基础。
如在数与代数方面,小学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在由数的认识与运算过渡到代数式的认识与运算;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为由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逐渐过渡。
这种飞跃给学生认识带来了困难,迟迟内化不了老师所讲解的内容。
集中复习一些与初中数学紧密联系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
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学生进入七年级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认识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是建立在简单、直观、可塑的形象思维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直观形象的引导产生对比、分析,进行简单的归纳,而初中数学教学则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维并不是把知识的结论简单告知学生,让学生去记、去背,然后再去套模式,想套路去解决数学问题,而是通过构建,形成知识点,蕴含或产生知识的背景,让学生相互讨论,自我尝试,归纳、总结知识特点和规律,自主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四、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衔接继续保持小学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刚从小学升上七年级,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
其次,小学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到了中学,学习科目倍增,内容不断加深,故此,在七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指导学生顺利由小学数学过渡到中学数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邵美琴(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215600)
1.问题的提出与现状分析
最近在网上浏览到部分小学毕业生家长提出的一个问题:如何做好孩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的衔接?得到的交流性回答有:(1)暑假时在家里自学就可以了,初中数学很简单.(2)看看初中课本吧,初中数学教材由浅到深,不用担心.(3)初中数学会概括地讲一些小学数学的知识,开学后认真学习就可以了.按老师说的去做,关键要有兴趣和信心.(4)数学与语文不同,短时间内强化训练是可以快速提高的,家长可以辅导孩子,或报个好点的补习班.
现实状况又如何呢?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后,数学教学的要求和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有部分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也不像小学那么优秀,久而久之,在数学上掉下队来,尤其到了八年级情况更是严重.有些家长和小学老师都反应说:有些孩子在小学数学成绩很优秀的,到初中怎么下滑那么快呀?初中老师更是迷茫:现在的小学生数学基础怎这么弱?进入初中以后根本就不会学习呀!另一种现象是:初、高中学生的学习的衔接问题普遍受到了学者、老师、家长的关注,有的高中在新生录取报到时,就发放了许多初、高中衔接的教材,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学习,帮助他们尽快地度过学习的困难期.而小学与初中学生学习的衔接问题就没有那么令人关注了.
2.产生衔接不当的主要原因
2.1 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上衔接不够
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要求掌握的程度较低,书面作业大多是抄写的内容,需要动脑思考解决的问题较少.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较快,学习时间延长,难度加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了学习的基本能力,很多问题无法从书本找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和懒于动脑的学生就无法完成作业.例如:小学数学中数的部分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而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增加了“负数”,有理数的计算有了符号的变化,对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显变高了.接踵而至的绝对值、相反数、数轴有了一些抽象思维的要求,部分学生更是丢三拉四,无从下手.进入八年级又引入了无理数、实数概念,与其相关的综合题也越来越复杂.另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初中,除了数的概念扩充到了实数外,还有了式的运算.从小学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到中学进一步研究数字与字母的运算,以及在此基础上研究代数式的运
算及其关系(相等与不等),由此逐步推进到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个阶段变化较大,由具体到抽象,学生比较难适应.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阶段,要积累一些“半形式化的运算”的经验,以便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在注重中小学衔接方面也是作了一定努力的,如解方程的处理,原来完全按四则运算的关系来解,现在改为按等式性质来解,这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是有利的.
2. 2 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机械记忆,很多知识是通过背诵来获取的.初中学生的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当然仍有一些机械性的记忆.目前的小学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直观,语言通俗、易懂,很多知识是通过卡片、表格来给出的,趣味性强,结论也很容易记忆.而初中教材的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有些知识往往通过类比、归纳给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要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入探究,对七年级新生而言,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2.3教学方式上的变化
在小学里,学生认知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知来获取知识的,课堂上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活动,会尽可能地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感知、直接地获取知识.初中数学知识比较广泛,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完善、推广和引申,对十三、四岁的初中生而言要求比较高、信息比较广、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初中教师除了重视直观、形象教学外,更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老师的精讲和学生的演练.例如: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的初步知识,而到了初中阶段,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等内容,认知方式也从直观感知到“说一点理”、“说明”、“证明”等逻辑论证过渡.
2.4中、小学老师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
中小学之间相对封闭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很少有初中教师主动去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更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因而常常埋怨:“现在的小学怎么会这样?知识点教得那么死板,到了初中想扭转都不行;有些知识初中还要学,小学却都教了,那我们还要教什么?”等等.小学教师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中也很少去想我目前教什么,学生以后会学什么?而是总是以为:我们辛辛苦苦地工作,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几乎
有问必答,我们都是他们心目中的知心人.初中教师不能用学校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学.试想在这种状况下,“衔接”的问题又从何谈起?
3.抓好衔接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3.1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
(1)在学生刚升入初中的头几个月,学校要注重创设宽松的班级环境,建立和睦的师生、生生关系,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要注重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在衔接教学中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使他们懂得自己长大了,成为中学生了,认识的朋友更多了,学习的知识更丰富了,自己的眼界也将变得更为开阔了.再次,要加强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集体荣誉感,形成好的班风、学风,为今后持久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刚入初中的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学习往往仍是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习惯便成了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再次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按时预习、复习和小结,适当选读一些课外读物、报刊,培养兴趣、开阔视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特别是在老师对概念的讲解、例题分析的时候要学会倾听,在课堂上既要独立思考,也要懂得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要及时总结解题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积累一些解题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智慧,必要的时候还要记一些课堂笔记、心得体会.
3.2抓好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数学课程、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初中新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在学法上应注意研究小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吸取其优点,抓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比较顺利、自然、快捷地完成由小学向初中的衔接.
(1)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初中数学是以小学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各章内容又是从初中学习的客观需求出发是的,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与提高,因此,在初中学习中应注意新旧知
识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重对初中与小学、前一节与后一节中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区别.
(2)加强学生课前自学的指导
在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对将要学习内容做个全面的了解—--从哪一点切入,包含哪些知识、各知识点间有何联系,让学生有个大概的轮廓,事先明确明天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必将产生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习的主动性必将增强,为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待到正式上课时,学生就会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缩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指导好初中新生的课前预习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具体操作时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每天要有明确的任务,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简单例题,完成部分练习题;其次,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和思考题,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再次,每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对预习内容作必要的检查,也可以让学生互查,让所有学生都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3)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学生是知识的积极构建者,而教师是学生构建认知的支持者、导引者.为此,需要创建一个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要精心布局.例题的选择要充分体现基础性、典型性、示范性、层次性,老师的讲解要清晰、流畅、科学,书写要规范,设问要恰当,并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小结,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适时渗透一些数学思想与方法.学生活动中,该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该让学生回答的让学生回答;该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该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该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该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主动去获取知识、巩固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3.2改变教学观念,明确育人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通盘考虑的育人目标,中小学老师都应当清楚,我们的教学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奠基.因而,小学老师要克服短期行为,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初中老师要面对现实,不埋怨,不推卸责任,结合学生的差异,寻找一种既有利于分类推进,又不伤害基础教差的学生的自尊心的教学方法,必要时可采用分层教学,给学生一个适当的“缓冲期”让学生逐步适应中学的教学要求.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初中、小学老师可走进对方的课堂,互相听课、评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协调的、合作的伙伴关系,为以后的衔接教学做好心理准备.
总之,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中小学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学生平稳度过中小学的衔接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使紧张、难忘的中小学学习阶段成为学生培养人格、塑造人生的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