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的认定及其免责范围
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
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合同书/协议书甲方:(甲方名称)地址:联系人:电话:电子邮件:乙方:(乙方名称)地址:联系人:电话:电子邮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以下事项达成一致并签订本合同:一、合同目的本合同旨在明确双方在合作或交易过程中,当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影响合同执行时的相关责任义务及权益保护事宜。
二、不可抗力定义1. 不可抗力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其他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影响任一方履行合同义务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地震、台风、洪水、火灾、战争、黑客攻击、电力中断、恶劣天气等突发事件。
2. 不可抗力的发生应符合以下条件:无法预见、无法避免、无法克服。
三、不可抗力事件1. 当一方认定自身或另一方遭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时,应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并提供能够证明的相关证据。
2. 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受影响的一方应立即采取一切必要的合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损失,并尽力向另一方提供必要协助。
四、不可抗力的影响1. 当一方遭遇不可抗力事件时,其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会暂时免除或者暂缓执行,直到不可抗力事件消除或者能够克服为止。
2. 不可抗力事件影响之下,双方将以诚信、合作的态度重新洽谈并协商解决相关问题,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免责条款1. 当一方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无法或延迟履行合同义务时,该方不承担违约责任,也不应为此支付违约金或赔偿金。
2. 在不可抗力期间,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
并且,双方同意在不可抗力事件消除或克服后,恢复履行合同义务。
六、其他事项1. 本合同的有效期为(起始日期)至(终止日期)。
2. 本合同的执行、解释和争议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3. 本合同自双方盖章或签字之日起生效,任何修改或补充应经双方书面协议,并得到双方授权代表的签署。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签字)日期:乙方:(盖章/签字)日期:。
不可抗力免责条款
不可抗力免责条款合同书甲方(以下简称“甲方”)地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地址:联系电话:鉴于:1. 甲方与乙方拟订合同,合同主要内容为 __________(在此处填写合同内容);2. 由于合同涉及到的执行期间和履行过程中,可能会遭遇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合同的履行;3. 为了明确双方在不可抗力情况下的权利和义务,特订立本不可抗力免责条款。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不可抗力的定义1. 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签订后,因外部原因或不受任何一方控制的事件或情况,导致任何一方无法按约定履行合同或使其履行的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第二条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1. 不可抗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风暴等;(2)战争、军事行动、政府限令、动荡不安政治局势;(3)法律法规变更、政府命令、政策变化等行政行为;(4)罢工、骚乱、社会动乱等不可预测的事件;(5)电力中断、网络故障、黑客攻击等技术故障/事故。
第三条不可抗力对合同履行的影响1. 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甲、乙双方均可暂时免除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期间的履行义务,但应尽快通知对方,并采取合理措施减少损失。
第四条不可抗力事件后的协商解决和后续合作1. 如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双方应立即通知对方,并及时协商解决方案,以减少损失,并尽快恢复合同的履行。
2. 双方共同努力解决不可抗力事件,确保合同履行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第五条争议解决和法律适用1. 对于不可抗力事件引起的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2. 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有权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条合同的其他内容1. 本条款为合同的不可抗力免责条款,应视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与合同其他内容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签名:签名:日期:日期:。
产品销售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
产品销售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在产品销售合同中,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对于保护双方的权益、规避风险以及解决纠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品销售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
一、不可抗力条款1. 定义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签订后,由于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和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一方或双方无法履行合同责任的情形。
通常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战争、政府行为(法令、政策变化等)、罢工等无法控制的因素。
2. 适用条件在合同中,应规定明确的适用条件,以确保不可抗力条款的有效性。
例如,一方当事人在遭遇不可抗力情况时,应尽快将情况通知对方当事人,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3. 不可抗力的影响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不能履行合同责任的一方将免于承担违约责任。
双方应在不可抗力解除后协商解决合同的变更、终止或其他合适的方式。
二、免责条款1. 定义免责条款是为了限制或排除一方或双方因特定原因而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
免责条款通常列举明确的情形,例如产品质量问题、使用不当等。
2. 适用范围免责条款应具体明确适用的范围和情形。
例如,对于产品销售合同,免责条款可以规定仅对于由于生产过程中的缺陷导致的损失免责,或者对于非正常使用造成的损害不负责等。
3. 免责的限制尽管免责条款可以有效限制一方或双方的责任,但在某些情况下,法律规定可能会对免责条款进行限制。
因此,在制定免责条款时,应确保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三、不可抗力与免责的区别在合同中,不可抗力与免责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有时也存在重叠。
不可抗力是指由于无法预见和避免的客观原因导致无法履行合同责任,而免责是指限制或排除因特定原因而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
不可抗力通常指外部因素,例如自然灾害、战争等,而免责条款则更关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产品质量、使用不当等。
四、合同履行与风险分担产品销售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对于合同履行和风险分担起着关键作用。
项目中的不可抗力及免责条款解析
项目中的不可抗力及免责条款解析项目合作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例如自然灾害、战争、政府限制等,这些情况对项目的正常执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合同中通常会包含不可抗力及免责条款,以保障双方的权益。
本文将对项目中的不可抗力及免责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一、不可抗力条款1. 定义和范围不可抗力是指那些在合同签订时是不能预见的、无法控制的、无法避免或克服的客观情况。
例如地震、洪灾、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政府管制、罢工等人力不可抗力。
2. 影响不可抗力事件会对项目的正常执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延期交付、无法完成工作等情况。
此时,不可抗力条款将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 生效条件为了确保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生效,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必须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履行;(2)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无法通过合理努力避免或克服;(3)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无法通过合理调整项目计划或成本来解决。
4. 不可抗力事件的通知和证明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一方应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范围内提供证明材料。
例如,自然灾害可以通过相应的官方通告或专业机构的证明来证实。
5. 不可抗力事件对合同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可抗力事件会导致合同的暂时或永久中止,双方不承担违约责任或损失赔偿责任。
但是,根据具体情况,合同可能会根据双方协商的结果进行适度的调整或修订。
二、免责条款1. 定义和范围免责条款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一方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无法履行合同规定的前述义务,从而免除违约责任。
2. 免责条款的规定事项免责条款通常会明确规定以下事项:(1)免责的情况:列举可能发生的不可抗力事件,并界定何种情况下可以适用免责条款;(2)免责的时限:规定在发生免责情况后,双方要及时通知对方,并在一定时限内提供证明材料;(3)损失分担:表明在免责情况下,双方互相不承担损失赔偿责任。
3. 免责条款的限制免责条款并非一刀切,具体适用范围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约定,并受法律的制约。
合同的合同不可抗力和合同合同免责条款
合同的合同不可抗力和合同合同免责条款一、引言在商业和法律领域,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规范了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由于某些不可预测的情况,合同履行可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如战争、自然灾害等。
为了防止不可预见的风险,合同通常会包含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
本文将就合同的合同不可抗力和合同免责条款进行探讨。
二、合同不可抗力条款合同不可抗力条款是指当出现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能克服的外部因素时,影响合同的履行,从而使得一方或双方免除责任的规定。
不可抗力是指合同当事人无法控制的原因,如战争、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等。
合同不可抗力条款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定义:明确不可抗力的范围和含义,以避免争议。
2. 通知义务:当一方不能履行合同时,应向对方及时发出通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3. 中止或延期履行: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合同的履行可以中止或延期,待不可抗力事件消除后再履行合同。
4. 终止合同:当不可抗力事件持续时间过长,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时,合同可以被终止。
5. 分担风险:合同不可抗力条款通常会规定各方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三、合同免责条款合同免责条款是指一方或双方在合同中声明,在特定情况下,不承担责任或减少责任的条款。
合同免责条款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责任限制:明确约定责任的范围和限度,以防止对方过度索赔。
2. 违约责任豁免:规定一方不承担因违约行为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使其豁免违约的风险。
3. 免除责任的情形:列举可能免责的情形,如不可抗力、第三方行为等。
4. 协商解决争议:约定当发生争议时,双方应采取协商解决的方式,避免法律纠纷。
四、合同的重要性与法律效力合同作为一种法律文件,旨在确保合同各方之间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合同具有以下重要性与法律效力:1. 约束力:合同的各项条款对合同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旦违约则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信任与合作:合同的签订体现了各方之间的互信与合作意愿,有助于构建稳定的商业关系。
不可抗力的认定及其免责范围
不可抗⼒的认定及其免责范围⼀、不可抗⼒的认定我国《民法通则》第153条及《合同法》第117条第⼆款规定,不可抗⼒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某⼀情况是否属不可抗⼒,应从以下⼏个⽅⾯综合加以认定:1、不可预见性。
法律要求构成不可抗⼒的事件必须是有关当事⼈在订⽴合同时,对这个事件是否会发⽣是不可能预见到的。
在正常情况下,对于⼀般合同当事⼈来说,判断其能否预见到某⼀事件的发⽣有两个不同的标准:⼀是客观标准,就是在某种具体情况下,⼀般理智正常的⼈能够预见到的,合同当事⼈就应预见到;如果对该种事件的预见需要有⼀定专门知识,那么只要具有这种专业知识的⼀般正常⽔平的⼈所能预见到的,则该合同的当事⼈就应该预见到。
另⼀个标准是主观标准,就是在某种具体情况下,根据⾏为⼈的主观条件如年龄、智⼒发育状况、知识⽔平,教育和技术能⼒等来判断合同的当事⼈是否应该预见到。
这两种标准,可以单独运⽤,但在多种情况下应结合使⽤。
2、不可避免性。
合同⽣效后,当事⼈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尽管采取了及时合理的措施,但客观上并不能阻⽌这⼀意外情况的发⽣,这就是不可避免性。
如果⼀个事件的发⽣完全可以通过当事⼈及时合理的作为⽽避免,则该事件就不能认为是不可抗⼒。
3、不可克服性。
不可克服性是指合同的当事⼈对于意外发⽣的某⼀个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不能克服。
如果某⼀事件造成的后果可以通过当事⼈的努⼒⽽得到克服,那么这个事件就不是不可抗⼒事件。
4、履⾏期间性。
对某⼀个具体合同⽽⾔,构成不可抗⼒的事件必须是在合同签订之后、终⽌以前,即合同的履⾏期间内发⽣的。
如果⼀项事件发⽣在合同订⽴之前或履⾏之后,或在⼀⽅履⾏迟延⽽⼜经对⽅当事⼈同意时,则不能构成这个合同的不可抗⼒事件。
构成⼀项合同的不可抗⼒事件,必须同时具备上述四个要件,缺⼀不可。
⼆、不可抗⼒的分类哪些事件属不可抗⼒,我国法律没有作出具体列举式的规定。
理论界将其划分为三类:(1)⾃然灾害。
尽管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类逐步提⾼对⾃然灾害的预见能⼒(如预测地震、台风),但是,⼈类仍⽆法抗拒它。
工程合同中因不可抗力
工程合同中因不可抗力
一、不可抗力定义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以及社会事件如战争、动乱、政府行为等。
这些情况对合同履行产生重大
影响,使得一方或双方无法按合同约定的条件和时间履行义务。
二、通知义务
遇到不可抗力情形时,受影响方应在事件发生后的合理时间内向对方通报事件的发生,并
尽可能提供相关证明。
同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三、免责范围
在不可抗力情形下,受影响方可在一定范围内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但该免责仅限于不可
抗力事件直接影响的部分。
一旦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双方应继续履行合同。
四、责任分担
若不可抗力导致部分工程损坏,双方应根据实际损失协商解决修复或赔偿事宜。
若不可抗
力导致整个工程无法继续,则应根据合同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损失分配。
五、合同解除
如果不可抗力事件持续时间超过合同规定的期限,或者事件的影响达到使合同目的无法实
现的程度,任何一方均有权提出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需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并提供相应证明。
六、争议解决
因不可抗力引起的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依法申请调解、
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其他约定
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可抗力条款进行补充和修改,以使其更符合特定工程的实际
需要。
所有补充和修改都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经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确认。
二手房买卖合同的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
二手房买卖合同的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概述:本文旨在对二手房买卖合同中的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进行详细论述,使买卖双方了解并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
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签订后,由于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和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下,对合同履行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
在此情况下,本文将阐述在合同中如何规定不可抗力以及相关的免责条款。
一、不可抗力的定义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签订后,由于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和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下,对合同履行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
这些外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战争、政府行为、社会动乱等。
在不可抗力发生期间,合同的履行可能会受到限制,甚至无法履行。
二、不可抗力的规定为保护买卖双方的利益,合同中通常会规定不可抗力的范围和影响。
常见的不可抗力情况包括洪水、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恐怖袭击等人为灾害。
合同将在不可抗力发生时给予一方或两方适当的豁免权,以减轻或消除因不可抗力事件而带来的损失。
三、免责条款的制定在合同中,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免责条款约定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的责任免除情况。
这些条款通常会规定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买卖双方暂停或终止合同的权利,以及在此期间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同时,免责条款还可以明确双方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通过协商解决争议的方式,以保障相对平等的地位。
四、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的有效性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的有效性取决于具体合同中的规定以及法律和相关法规的要求。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应当具备合法性、合理性和公平性。
同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也会对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提供一定的规范和制约。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买卖双方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并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
五、合同解除和争议解决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买卖双方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暂停履行合同或解除合同。
合同解除后,双方应当根据约定进行款项的退还或赔偿的支付等处理。
对于因不可抗力导致利益损失的争议,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解决。
保险法第16条不可抗辩适用范围的理解
保险法第16条不可抗辩适用范围的理解保险法第16条规定了不可抗力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它的发生对于一方履行合同的义务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影响,使其不能按照约定履行合同。
不可抗力是一种特殊的免责事由,它在法律上使当事人从其义务履行的责任中免除。
根据保险法第16条的规定,不可抗力情形包括战争、战争威胁、动乱、暴动、罢工、骚乱、恐怖活动、地震、海啸、火灾、洪水、台风、暴雨、雪灾、冰雹、雷电和其他自然灾害等。
首先,不可抗力的适用范围并不仅限于以上列举的情形,而是包括其他类似的自然灾害等情况。
这些自然灾害是人力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造成的,对于当事人来说,是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也是不能通过常规措施加以克服的。
例如,地震、洪水、台风、暴雨等天灾往往都是突发的,人们很难提前预知,更无法避免其发生。
其次,不可抗力情形还包括战争、动乱、罢工、恐怖活动等人为因素所致的事件。
这些人为因素往往也是意外的,不能预见和控制的。
例如,战争、恐怖活动常常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包括房屋倒塌、建筑物损毁等,对保险合同的履行产生直接影响。
不可抗力的发生对于保险合同的履行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影响,导致当事人不能按照约定履行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合同的履行责任就会被免除。
不可抗力免责是基于公平与合理的考量,旨在保护当事人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的合法权益,使其免于由于不可抗力事件而承担过大的经济损失。
然而,不可抗力并非一刀切的适用于所有情况。
根据保险法第16条的规定,当事人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应及时通知对方,并应依法采取相应措施尽力减少可能的损失。
这意味着当事人面临不可抗力事件时,不能无所作为,而应积极采取措施来减少损失,并与对方及时沟通。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具体的行动将根据不可抗力事件的性质而定,例如地震发生后,保险人可以采取赔偿措施来减轻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
另外,当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时,应及时报案并尽快提供相应证据。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更好界定免责范围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更好界定免责范围在商业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它旨在当出现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时,为合同当事人提供一定的免责保护。
然而,如何在范本中准确、清晰地界定不可抗力的免责范围,却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不可抗力,通常被理解为超出当事人控制范围、无法通过合理努力予以避免或克服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社会事件,如战争、暴乱、恐怖袭击;政府行为,如政策变更、法律法规的颁布;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重大事件,如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
为了更好地界定免责范围,首先需要明确不可抗力事件的定义和范围。
在范本中,应当以具体而明确的语言描述可能构成不可抗力的事件类型。
不能使用过于模糊或宽泛的表述,以免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争议。
例如,仅仅说“不可抗力包括不可预见的重大事件”是不够的,而应具体列举出常见的不可抗力事件,如“地震、台风、政府颁布的紧急禁令等”。
在界定免责范围时,还应当考虑事件与合同履行不能之间的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只有当不可抗力事件直接导致了合同的无法履行或部分无法履行,才能适用免责条款。
如果合同履行不能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当事人自身的过错或疏忽,那么就不能单纯地将责任归咎于不可抗力。
比如,一家企业因为地震导致工厂受损而无法按时交付产品,但调查发现,其实在地震前该企业就存在生产管理混乱、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那么就不能完全以地震这一不可抗力事件来免除其违约责任。
时间因素也是界定免责范围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对合同履行产生影响的时间范围都需要明确。
如果不可抗力事件在合同履行期限之后发生,那么就不能以此作为免责的理由。
同时,对于不可抗力事件持续的时间以及在其影响消除后当事人应当恢复履行合同的时间,也应当在范本中有清晰的规定。
进一步来说,明确通知义务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一方认为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并可能影响合同履行时,应当及时通知对方。
借款中的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
借款中的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在借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不可抗力的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借款人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中规定的还款义务。
为了确保借款双方的权益,并减少由于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损失,借款合同中通常会包含不可抗力条款和免责条款。
本文将针对借款中的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进行详细论述。
一、不可抗力的概念和范围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下,严重影响一方或双方债务履行的情况。
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不可抗力通常包括自然灾害、战争、政府行为、罢工、突发疾病等情况。
二、不可抗力的影响在借款合同中,不可抗力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借款人无法按时履行还款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借款人可以主张免除或延期履行还款义务。
不可抗力使得借款人在一定程度上免除了对借款的还款责任,并可以在不可抗力事件终止后重新恢复履行合同义务。
三、免责条款的意义和内容为了进一步保护借款人的权益,在借款合同中往往包含有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通常规定了在借款人由于不可抗力而无法履行义务时,对其责任的免除范围和免除的时间。
该条款的存在可以使得借款人在不可抗力事件中免受合同违约责任,减少相关的法律风险。
在制定免责条款时,应当明确免责的条件和免责的范围。
例如,当借款人面临突发疾病不可抗力事件时,免责条款可能规定只有在经医院证明确实无法办理还款手续时,借款人才能获得免责;免责范围则可能包括只减免或者延期履行还款义务,而不提供完全免除债务的解决方案。
四、注意事项和风险防范在签订借款合同之前,借款人应认真审查和了解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的内容,并确保对自身的利益保护有一定的了解。
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以免产生误解和纠纷。
此外,借款人在遇到不可抗力事件时,不能单方面宣称不可抗力,而是应积极与出借人协商解决办法,确保双方权益的平衡。
不可抗力事件对于借款合同的履行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双方应通过协商和合作来寻求最优解决方案,以免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bukekangli)的认定及其免责范围不可抗力是一项免责条款,是指买卖合同签订后,不是由于合同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发生以外事件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者推迟履行合同。
一、不可抗力(bukekangli)的认定(法律快车)我国《民法通则》第153条及《合同法》第117条第二款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某一情况是否属不可抗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加以认定:1、不可预见性。
法律要求构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须是有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对这个事件是否会发生是不可能预见到的。
在正常情况下,对于一般合同当事人来说,判断其能否预见到某一事件的发生有两个不同的标准:一是客观标准,就是在某种具体情况下,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够预见到的,合同当事人就应预见到;如果对该种事件的预见需要有一定专门知识,那么只要具有这种专业知识的一般正常水平的人所能预见到的,则该合同的当事人就应该预见到。
另一个标准是主观标准,就是在某种具体情况下,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条件如年龄、智力发育状况、知识水平,教育和技术能力等来判断合同的当事人是否应该预见到。
这两种标准,可以单独运用,但在多种情况下应结合使用。
2、不可避免性。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尽管采取了及时合理的措施,但客观上并不能阻止这一意外情况的发生,这就是不可避免性。
如果一个事件的发生完全可以通过当事人及时合理的作为而避免,则该事件就不能认为是不可抗力。
3、不可克服性。
不可克服性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对于意外发生的某一个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不能克服。
如果某一事件造成的后果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努力而得到克服,那么这个事件就不是不可抗力事件。
4、履行期间性。
对某一个具体合同而言,构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须是在合同签订之后、终止以前,即合同的履行期间内发生的。
买卖中的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
买卖中的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在买卖中,不可抗力是指当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由于遭受到不可预见、不可控制、不能克服的外部事件影响而导致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而免责条款则是为了在合同中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而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时进行责任免除或减轻的约定。
本文将就买卖中的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进行探讨。
一、不可抗力的含义及种类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遭遇到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不可克服的外部环境因素,从而导致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
不可抗力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战争、政策法规变化等。
对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合同当事人应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并及时通知对方。
在买卖合同中,不可抗力的发生会对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产生影响。
买方可能无法按时支付货款,卖方可能无法按时交付货物。
为此,合同当事人常常会在合同中增设免责条款以减轻因不可抗力事件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二、免责条款的作用与效力免责条款是为了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能够对合同当事人进行责任免除或减轻的约定。
免责条款是合同的一部分,具有法律效力。
免责条款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买卖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应当明确约定不可抗力事件的具体范围和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影响。
例如,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卖方可能无法按时交付货物,此时免责条款可以减轻卖方的义务,免除其对延迟交货所产生的违约责任。
然而,免责条款并不能完全免除当事人的责任,当事人仍需努力采取适当措施减少不可抗力事件对对方造成的损失。
三、合同当事人应采取的措施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合同当事人应合理应对,采取切实措施减轻不可抗力事件对对方的影响。
以下是合同当事人应采取的一些常见措施:1.及时通知对方:当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时,当事人应该及时向对方通知,并说明不可抗力事件对合同履行的影响。
2.寻求协商解决方案: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合同当事人应积极主动地与对方协商,寻找解决方案,减少对方的损失。
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的认定及其免责范围来源:房地产门户-搜房网作者:日期:2007-09-03 我来说两句(0条)一、不可抗力的认定我国《民法通则》第153条及《合同法》第117条第二款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某一情况是否属不可抗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加以认定:1、不可预见性。
法律要求构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须是有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对这个事件是否会发生是不可能预见到的。
在正常情况下,对于一般合同当事人来说,判断其能否预见到某一事件的发生有两个不同的标准:一是客观标准,就是在某种具体情况下,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够预见到的,合同当事人就应预见到;如果对该种事件的预见需要有一定专门知识,那么只要具有这种专业知识的一般正常水平的人所能预见到的,则该合同的当事人就应该预见到。
另一个标准是主观标准,就是在某种具体情况下,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条件如年龄、智力发育状况、知识水平,教育和技术能力等来判断合同的当事人是否应该预见到。
这两种标准,可以单独运用,但在多种情况下应结合使用。
2、不可避免性。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尽管采取了及时合理的措施,但客观上并不能阻止这一意外情况的发生,这就是不可避免性。
如果一个事件的发生完全可以通过当事人及时合理的作为而避免,则该事件就不能认为是不可抗力。
3、不可克服性。
不可克服性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对于意外发生的某一个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不能克服。
如果某一事件造成的后果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努力而得到克服,那么这个事件就不是不可抗力事件。
4、履行期间性。
对某一个具体合同而言,构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须是在合同签订之后、终止以前,即合同的履行期间内发生的。
如果一项事件发生在合同订立之前或履行之后,或在一方履行迟延而又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时,则不能构成这个合同的不可抗力事件。
构成一项合同的不可抗力事件,必须同时具备上述四个要件,缺一不可。
二、不可抗力的分类哪些事件属不可抗力,我国法律没有作出具体列举式的规定。
合同的不可抗力免责条款
合同的不可抗力免责条款一、定义1.1 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是指不能预见、不能克服或不能避免,并且对一方或双方履行合同产生重大影响的,不属于该方控制范围内的事件。
1.2 本合同所指的不可抗力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等)、战争、骚乱、暴动、政府行为(如征用、扣押、褫夺或其他政府行为)、恐怖主义活动、罢工、劳资纠纷以及其他无法合理预见、无法克服或无法避免的事件。
二、免责原则2.1 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受影响的一方将被免除履行合同所产生的责任和义务,但仍需立即通知对方,并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尽量减少不可抗力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
2.2 不可抗力事件仅使合同中受影响的部分暂时或永久不能履行,而不会导致合同的全部或部分无效。
三、通知义务3.1 当一方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导致无法或延迟履行合同时,应及时向对方发出书面通知,详细说明不可抗力事件的性质、原因和影响,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3.2 在不可抗力事件属于持续性事件的情况下,受影响的一方应在每次事件变动时及时更新通知。
四、合理调整4.1 在不可抗力事件结束后,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实现本合同的履行。
4.2 若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双方履行合同变得不可能或完全失去意义,则双方应协商解除合同或重新商定合同内容。
五、争议解决5.1 如因不可抗力事件引发的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5.2 如争议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则应提交至双方约定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六、其他规定6.1 本条款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
6.2 双方应履行本合同并切实履行在本条款中规定的义务。
6.3 本合同的任何修改或补充应以书面形式,并由双方严格遵守。
总结:本合同的不可抗力免责条款旨在规定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该条款,不可抗力事件使得受影响的一方暂时或永久地免除了合同的履行责任,但仍需及时通知对方,并采取合理措施减少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
货物运输中的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
货物运输中的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在货物运输过程中,不可抗力是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之一。
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战争、政府干预等。
由于不可抗力事件可能对货物运输过程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货物运输合同中,通常会包含免责条款,以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协调。
本文将探讨货物运输合同中关于不可抗力与免责的条款。
1.不可抗力的定义和范围货物运输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通常会对不可抗力进行定义和界定。
一般而言,不可抗力是指那些无法控制和预见的事件,这些事件是由于自然因素或其他人力无法克服的原因而产生的,如地震、洪水、火灾、战争等。
合同中可能对不可抗力的事件进行具体列举,以使各方在发生此类事件时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属于不可抗力范围。
2.免责条款的内容货物运输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一般会对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损失或延误进行免责。
免责条款可能涵盖以下内容:a)货物损失或破损:由于不可抗力事件引起的货物损失或破损,承运人或物流公司在合同中可要求免责。
然而,免责并不意味着承运人或物流公司完全不承担责任,通常还会对此类情况进行一定的赔偿或保险安排。
b)运输延误: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可能会导致货物运输延误。
此时,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可以使承运人或物流公司免除因延误而产生的违约责任。
3.风险分担原则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涉及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风险分担原则。
在货物运输合同中,风险分担应该是公平合理的,既要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又要考虑不可抗力事件对双方造成的损失。
一般而言,货物运输合同中的风险分担原则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a)双方共同承担: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双方应共同承担风险。
这意味着承运人或物流公司可能不必对所有损失负责,同时货主或委托人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b)合理补偿:承运人或物流公司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货主或委托人进行合理的补偿。
这有助于平衡双方在不可抗力事件中的利益。
c)提前告知:双方应提前约定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方式,并及时通知对方。
运输中的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
运输中的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运输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活动,为国家和全球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会对运输过程造成不可预见的干扰和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确保运输双方的权益,运输合同中通常包含了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
本文将就运输中的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进行探讨,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一、不可抗力的定义和适用范围不可抗力,又称“力不可胜”的意思,是指运输过程中的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外部力量。
这些外部力量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政府行为(战争、封锁、禁运等)、社会事件(罢工、暴乱等)以及其他不能预测和控制的情况。
在运输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通常用于规定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对运输双方的权益和责任产生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不可抗力的适用范围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不可抗力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突发性、无法预见性、无法克服性和无法避免性。
二、免责条款的作用和要点免责条款是运输合同中的一种约定,通常用于规定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运输方对于由此产生的损失或延误不承担责任。
免责条款的目的是保护运输方,减少其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所面临的风险和责任。
免责条款在运输合同中的设置要点如下:1. 明确列举不可抗力事件:免责条款应当明确列举可能发生的不可抗力事件,以确保对运输方的免责范围进行清晰界定。
2. 证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免责条款通常要求运输方在遇到不可抗力事件后能够提供证据以证明事件的发生,以确保免责权利的有效行使。
3. 合理通知义务:免责条款通常要求运输方在遇到不可抗力事件后及时通知另一方,以便于进行协调和解决相关问题。
4. 共同努力原则:免责条款通常要求双方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共同努力,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和延误,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协助。
三、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的约束力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在运输合同中的约束力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当地法律法规来确定的。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确保双方在交易中的权益和责任。
然而,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一方可能无法履行合同义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合同通常会包含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以减轻一方由于不可抗力而导致的合同不履行所承担的责任。
本文将就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进行深入探讨。
一、不可抗力的定义和适用范围不可抗力是指由于外部不可预测且不可避免的事件或情况,使得合同的履行变得不可能或者严重困难。
这些事件或情况可能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战争、政府行为、罢工、暴动等。
不可抗力是一种法律概念,其适用范围在不同的司法管辖区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合同中引入不可抗力条款可以为合同当事人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提供法律保护。
该条款通常规定了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双方的履行义务将会暂时或永久地免除或推迟。
二、免责条款的作用和要素免责条款是合同中的一种约定,其目的是规定在特定情况下,一方免于承担由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损失或责任。
免责条款通常需要包含以下要素:1.明确约定:免责条款应明确约定适用的情况,例如在合同中明确列举不可抗力因素,并阐明其如何影响合同履行。
2.不可抗力关联:免责条款应与不可抗力紧密相关,并表明免责条款只适用于不可抗力引起的情况。
3.合理性和公正性:免责条款应遵循合理和公正原则,以确保合同中的权益平衡。
不能存在不合理或恶意免责的情况。
三、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的编写在合同中编写不可抗力和免责条款时,应该充分考虑具体的交易背景和法律要求。
以下是一些建议:1.明确约定不可抗力因素:在合同中明确列举可能引起不可抗力的因素,避免模糊和不清晰的表述。
2.界定不可抗力的影响:具体说明不可抗力事件对合同履行的影响,并明确规定相应的履行义务的免除或推迟。
3.合理和公平:确保免责条款不损害他方的合法权益,并合理平衡双方的责任和风险。
4.通知义务:约定一方在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有关不可抗力事件的证明文件。
工程劳务分包范本中的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
工程劳务分包范本中的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总包方将某一部分工程交由分包方承担的合同形式。
在合同中,不可抗力与免责条款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旨在规定当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时,双方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以工程劳务分包范本为基础,探讨其中关于不可抗力与免责的条款。
一、不可抗力的定义与范围不可抗力是指不受合同双方控制、无法预见或者在合同签订时可以预见但无法避免的客观情况,如战争、地震、台风、火灾、罢工等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
在工程劳务分包合同中,不可抗力的定义应包括上述各种情况,并且应明确指出当事人对不可抗力事件的责任和义务。
二、不可抗力的影响与处理方式当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时,对双方的合同履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合同中约定相关的处理方式。
通常情况下,工程劳务分包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会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定:1. 责任免除: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任何一方因此未能履行合同义务,都不承担违约责任。
2. 合同终止: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合同可以终止,双方不再受合同约束。
3. 协商解决:双方应友好协商,共同寻找解决不可抗力事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的方式,以确保合同的继续履行。
三、免责条款的约定除了不可抗力条款外,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还应包含免责条款,以规定因一方违约或履行不当而引起的责任和后果。
免责条款需要充分考虑合同履行的各个环节,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以防止一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损失由另一方承担。
1. 分包方的免责:分包方在履行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过程中,若因设计方案、材料提供方或指挥方的原因而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或进度延误,分包方可免除相关责任。
2. 总包方的免责:总包方在履行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过程中,若因分包方的原因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或进度延误,总包方可免除相关责任。
四、合同解除与争议解决在工程劳务分包合同中,除了不可抗力条款与免责条款外,还需要规定合同解除的条件和争议解决的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合同对于解除条件的约定可以有所不同,争议解决方式通常包括仲裁或诉讼。
什么是不可抗力和其免责效力
什么是不可抗⼒和其免责效⼒在法律规定中“不可抗⼒”往往可以给我们带来免责的效⼒,那么,什么是不可抗⼒和其免责效⼒?店铺⼩编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和⼩编⼀起看看吧。
什么是不可抗⼒和其免责效⼒不可抗⼒是⼀项免责条款,是指签订后,不是由于合同当事⼈的过失或疏忽,⽽是由于发⽣了合同当事⼈⽆法预见、⽆法预防、⽆法避免和⽆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或不能如期履⾏合同,发⽣以外事件的⼀⽅可以免除履⾏合同的责任或者推迟履⾏合同。
所谓不可抗⼒,在我国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当事⼈⾃⾝能⼒不能抗拒也⽆法预防的客观情况或事故。
不可抗⼒可以是⾃然原因酿成的,也可以是⼈为的、社会因素引起的。
前者如地震、⽔灾、旱灾等,后者如战争、政府禁令、罢⼯等。
不可抗⼒所造成的是⼀种法律事实。
当不可抗⼒事故发⽣后,可能会导致原有经济法律关系的变更、消灭,如必须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也可能导致新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产⽣,如财产投保⼈在遇到因不可抗⼒所受到的在保险范围内的财产损失时,与保险公司之间产⽣出赔偿关系。
当不可抗⼒事故发⽣后,遭遇事故⼀⽅应采取⼀切措施,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在订⽴买卖合同时,⼀般都订有不可抗⼒条款,其内容包括:不可抗⼒内容;遭到不可抗⼒事故的⼀⽅,向另⼀⽅提出事故报告和证明⽂件的期限和⽅式;遭遇不可抗⼒事故⼀⽅的责任范围。
如因不可抗⼒使合同⽆法履⾏,则应解除合同。
如不可抗⼒只是暂时阻碍,则⼀般采取延期履⾏合同的⽅式。
凡发⽣不可抗⼒事故,当事⽅已尽⼒采取补救措施但仍未能避免损失的情况下,可不负赔偿责任。
不可抗⼒主要包括以下⼏种情形: (1)⾃然灾害、如台风、洪⽔、冰雹; (2)政府⾏为,如征收、征⽤; (3)社会异常事件,如罢⼯、骚乱。
在不可抗⼒的适⽤上,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约定不可抗⼒条款,不影响直接援⽤法律规定; (2)不可抗⼒条款是法定免责条款,约定不可抗⼒条款如⼩于法定范围,当事⼈仍可援⽤法律规定主张免责;如⼤于法定范围,超出部分应视为另外成⽴了免责条款; (3)不可抗⼒作为免责条款具有强制性,当事⼈不得约定将不可抗⼒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不可抗力的认定
我国《民法通则》第153条及《合同法》第117条第二款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某一情况是否属不可抗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加以认定:
1、不可预见性。
法律要求构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须是有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对这个事件是否会发生是不可能预见到的。
在正常情况下,对于一般合同当事人来说,判断其能否预见到某一事件的发生有两个不同的标准:一是客观标准,就是在某种具体情况下,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够预见到的,合同当事人就应预见到;如果对该种事件的预见需要有一定专门知识,那么只要具有这种专业知识的一般正常水平的人所能预见到的,则该合同的当事人就应该预见到。
另一个标准是主观标准,就是在某种具体情况下,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条件如年龄、智力发育状况、知识水平,教育和技术能力等来判断合同的当事人是否应该预见到。
这两种标准,可以单独运用,但在多种情况下应结合使用。
2、不可避免性。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尽管采取了及时合理的措施,但客观上并不能阻止这一意外情况的发生,这就是不可避免性。
如果一个事件的发生完全可以通过当事人及时合理的作为而避免,则该事件就不能认为是不可抗力。
3、不可克服性。
不可克服性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对于意外发生的某一个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不能克服。
如果某一事件造成的后果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努力而得到克服,那么这个事件就不是不可抗力事件。
4、履行期间性。
对某一个具体合同而言,构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须是在合同签订之后、终止以前,即合同的履行期间内发生的。
如果一项事件发生在合同订立之前或履行之后,或在一方履行迟延而又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时,则不能构成这个合同的不可抗力事件。
构成一项合同的不可抗力事件,必须同时具备上述四个要件,缺一不可。
二、不可抗力的分类
哪些事件属不可抗力,我国法律没有作出具体列举式的规定。
理论界将其划分为三类:(1)自然灾害。
尽管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逐步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见能力(如预测地震、台风),但是,人类仍无法抗拒它。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阻碍着合同的履行。
(2)政府行为。
合同当事人往往很难预见政府的政策,法律或行政措施的变化,若当事人在合同签订之后,政府颁布新的政策、法律或采取新的行政措施,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应免除债务人不履行合同的责任。
如政府干预、禁令、禁运等等。
(3)社会异常事件。
主要是指阻碍合同履行的一些偶发事件,如战争、罢工、骚乱等。
各国对不可抗力事件的规定,宽严不一。
一般地说,将自然灾害、战争、严重的动乱和灾害性事故看成不可抗力事件是各国一致的,而对上述事件以外的人为障碍,如政府干预、不颁发许可证、计划变更、罢工、市场情况的剧烈变动,以及政府禁令、禁运行政行为等归入不可抗力事件则常引起争议。
这种区别是由于各国法律传统、习惯和法律意识的不同而导
致的。
英美法系的各国一般将不可抗力条款称为“合同落空”条款,英国的法律和判例往往将下列情况作为“合同落空”处理:(1)标的物灭失;(2)属人合同的当事人死亡;(3)标的物不存在;(4)违法;(5)情况发生根本性变化;(6)政府实行封锁禁运和拒发进出口许可证。
大陆法系一般将不可抗力条款归在“情势变迁条款不”之下。
法国法院对以“情势变迁”为由要求免除履行义务的抗辩要求很严,一般不轻易接受。
其判例认为,只有发生不可归咎于债务人的不可预知情况并使债务人在相当期间内不可能履行合同的障碍,才能解除债务人的履行义务。
即使发生罢工、进出口限制、政府征用等意外事件,也要考虑具体的案情。
三、不可抗力的免责范围
我国《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合同法》第117条也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由于上述规定不够具体、明确,司法实践中一些地方对“免除责任”的范围作了扩大,从而损害了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笔者认为,确定不可抗力的免责范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1、不可抗力免除的责任仅限于违约责任。
不可抗力作为违约责任的法定免责条件,是现代各国法律的通例。
例如《法国民法典》第1148条规定:“如债务人系因不可抗力或事变而未履行给付或作为债务,或违反约定从事禁止的行为时,不发生赔偿损害的责任”。
因此,我们在界定“免除责任”的范围时也应作相类似的理解,不能任意扩大。
譬如买卖合同中卖方收取定金后遭遇不可抗力,致合同不能履行,卖方可免除双倍返还定金的违约的责任,但不能扩大到卖方返还原定金的义务也可以一同免除。
2、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不当然是全部免除违约责任。
应视不可抗力的影响程度分别处理:如果不可抗力已使合同债务人的履行成为不可能,则应解除双方当事人的合同,并免除债务人的违约责任;如果不可抗力只造成合同债务人的履行部分不能,则应变更合同内容,免除违约方的部分违约责任;如果不可抗力仅造成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暂时困难,则可要求债务人迟延履行,但免除迟延履行的违约责任。
3、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当事人怠于履行通知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仍应承担违约责任。
我国合同法规定,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当事人应将不可抗力的事实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并应提供有关机构关于不可抗力的有效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