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潜叶蝇类-2
杀虫剂防治蔬菜潜叶蝇
![杀虫剂防治蔬菜潜叶蝇](https://img.taocdn.com/s3/m/06a64e0b79563c1ec5da711a.png)
・・・・・・ ・・… … ( 1 ) ・・・ ・・・・・・
防效(一理1 }xG鬃翁x-1 治果 ) L ; AV*iX0 % 丝 警 QR R 0 0 o" C V C -疆 0 i I . - I f -
或
(2)
防效(一 霎薯僵黯黔签 治果 )卜 昌肇纂 %( 纂翡贵)0 馨X 1 0
小 区试 验 及 药 效 评 价 。 2 试验条件
2 1 试验对象和作物、 . 品种 的选择 试验对象 为蔬菜 、 花卉、 烟草上的美洲斑潜蝇 、 南美斑潜 蝇、 三叶草斑潜蝇等潜叶蝇类害虫。 试验作物 主要为蔬菜 、 花卉、 烟草等 , 记录试验作物 品种 名称 。 22 环境条件 . 试验应集 中在种植黄瓜 、 番茄、 豆类 蔬菜 的地区进行 。所 有试验小 区的栽培 条件 ( 如土壤类 型 、 肥 料、 耕作情况、 行距 、 水深) 应均匀一致 , 符合当地科学 的农业 实践 ( A ) 且 G P.
试验设计和安排 3 1 药荆 .
3 11 试验药荆 .. 注 明药剂 的商 品名或代号 、 通用名、 中文名 、 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家 。试验处理不少 于三个剂量 或依 据协议规定 的用药剂量 。 3 12 对照药剂 . . 对照药剂应是 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 中证明有较好 药效 的产品 。一般情 况下, 照药剂 的类 型和 对 作用方式应与试验药剂相近 , 使用当地 常用 剂量, 并 特殊情况可视试验 目的而定。 32 小区安排 . 32 1 小区排列 .. 试验药剂 对照药剂和空白对 照的小区处 理采用 随机区组排列 , 、 特殊情况应加以说明。 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 小区面积 1 . :5 _5 砰 。小区内植株数应达到 2 株一3 株 。温室不小于 8耐 . 围设保护株 。 2 0 0 0 周 重复次数 最少 4次重复。如在 温室 中, : 使用单个棚室时 . 可重复 3 。 次 33 施药方法 . 331 使用方法 .. 施药应与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 。施药方法通常在标签上已注明或按协议要求进行。
蔬菜潜叶蝇综合防治技术
![蔬菜潜叶蝇综合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b8f7aa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b.png)
科普惠农科普惠农植物医生ZHI WU YI SHENG蔬菜潜叶蝇综合防治技术徐金龙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绥化152000摘要:蔬菜潜叶蝇的为害严重影响蔬菜品质,降低蔬菜产量。
根据棚室及露地蔬菜潜叶蝇发生的特点,分析影响蔬菜潜叶蝇发生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蔬菜潜叶蝇;发生因素;防治技术近年来,随着保护地和露地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蔬菜虫害发生面积也逐年扩大,且为害加重,呈上升趋势。
蔬菜潜叶蝇为害大棚和露地蔬菜,以黄瓜、番茄、菜豆等大宗蔬菜受害严重。
蔬菜受害后,叶面造成各种虫道,轻者植株发育迟缓、减产,严重者整个叶片布满虫道,引起叶片枯死、脱落,甚至绝收,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蔬菜潜叶蝇的为害,保证人们的食用需求和增加蔬菜种植户收入,研究蔬菜潜叶蝇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分析影响蔬菜潜叶蝇发生的各种因素,结合田间试验、示范,总结出“以高效、低毒药剂防治与农业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技术,防治效果较好。
1.形态特征1.1成虫体长2~3mm ,翅展5~7mm 。
头部黄褐色。
触角短小,黑色。
胸部隆起,背面有4对背中鬃。
前翅半透明,白色带有紫色闪光。
胸部和腹部灰黑色。
1.2卵卵长约0.3mm,长椭圆形,淡灰白色,表面有皱纹。
卵产在叶片组织内。
1.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3mm ,蛆形。
初为乳白色,后变为黄白色,头小。
口钩黑色。
前胸和腹部末节的背面各有管状突起的气门1对,腹末端斜截形。
1.4蛹蛹长约2mm ,椭圆形。
初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褐色。
2.为害特点潜叶蝇以幼虫潜入寄主叶片表皮下,曲折穿行,取食叶肉,造成不规则灰白色线状隧道。
为害严重时,叶片上布满蛀道,尤以植株基部叶片受害最重。
一张叶片常有几头到几十头幼虫,叶肉全被吃光,仅剩两层表皮,受害植株提早落叶,影响蔬菜的品质。
3.发生规律蔬菜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是蔬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主要为害油菜、白菜、番茄、豌豆、蚕豆、甘蓝、萝卜、莴苣、西瓜、甜瓜、葱、蒜、马铃薯等。
园艺昆虫学-潜叶性害虫
![园艺昆虫学-潜叶性害虫](https://img.taocdn.com/s3/m/f94321f10242a8956bece473.png)
四、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严防向保护区传播。严禁带叶。卵抗低温:放入
温室3-4天,让卵孵化,再置于0℃处贮藏几天。
薰蒸:溴甲烷 2、农业防治——清洁田园,深翻土地(将蛹埋至土壤深处),大
水漫灌(提高蛹死亡率),种植抗虫品种,保护地栽培(防止潜
叶害虫的侵入)
3、药剂防治
潜叶性害虫 Leafminers
潜叶性害虫——是指以幼虫潜入叶内取食组织(叶肉)残 留表皮危害的昆虫。鳞翅目潜叶蛾类和双翅目潜叶蝇类。
危害特点:虫体微小,周期短,繁殖力强,隐蔽取食,早 期不易发现,不易防治。
主要类群:
鳞翅目——潜叶蛾类:
叶潜蛾科的柑橘潜叶蛾、
细蛾科的金纹细蛾、
潜叶蛾科的菊花潜叶蛾、旋纹潜叶蛾、桃潜叶蛾等。
体型、平板型等多种。除水盆型、网状倒臵双锥型外,
其他形式在使用时均需在内壁涂上粘虫胶,用于粘捕害
虫,不使其逃逸。 在果园内一般悬挂在树上,在调运现场一般搁臵于 离地1-2米的物体上。每天需查虫一次.并根据诱集剂 的有效期调换诱芯或加添诱集剂。
A
B
C
D
E
F
柑桔潜叶蛾 成虫:体长宽1.5×0.4mm,全体银白色。 触角丝状14节。前翅披针形,缘毛较长, 翅基部有2条黑褐色纵纹,长度为翅长的1 /2,两黑纹基部相接,一条靠翅前缘,一 条位于翅中央,2/3处有"Y" 形黑斑纹, 顶角有一大圆形黑斑,斑前有一小白斑点。 后翅针叶形,缘毛较前翅长。足银白色, 胫节末端有l大距。 卵 扁圆形,无色透明,直径0.25mm。 幼虫: 体黄绿色,初孵幼虫体长0.49~ 0.88mm,胸部节1、2节膨大近方形,尾端 尖细,足退化。老熟幼虫体扁平,纺锤形, 长约4毫米,胸腹部背面背中线两 侧有4个 凹陷孔,排列整齐。腹部末端尖细,具1对 细长的铗状物。 预蛹和蛹: 预蛹长筒形,约3mm,胸腹 部 二、三节较大,第一和六至十节两侧均有 肉质突起,蛹体长宽2.1×0.4mm,均 为纺 锤形,初为淡黄色,后为深黄褐色。腹部 末节后缘两侧有明显的肉刺1个。
园艺植物昆虫学19-潜叶类害虫
![园艺植物昆虫学19-潜叶类害虫](https://img.taocdn.com/s3/m/062bfd8727d3240c8547ef45.png)
潜叶害虫 南美斑潜蝇
一、分布与为害 寄主:该虫寄生植物范围相当广泛。已明确的寄主植物已达39科287种,
发现主害作物13科35种。 最嗜食作物包括豆科、葫芦科、茄科、菊科、苋科、石竹科等,如豇
豆、菜豆、蚕豆、丝瓜、黄瓜、南瓜、西葫芦、芹菜、番茄、茄子、 辣椒、雍菜、马铃薯、烤烟、菊花、满天星、也为害小麦、大麦和玉 米等粮食作物和田间杂草繁缕以及其他豆科、十字花科等杂草。
卵产于叶肉中,主要随寄主植物的叶片、茎蔓、甚至鲜切花的调运 而传播
潜叶害虫 美洲斑潜蝇
为害特点:
潜食叶片,致叶正面现斑块条状白色潜道,且潜道末端渐大略呈红褐 色。
成虫利用产卵器将卵产在叶片正面,孵化后幼虫即在叶片中潜食叶肉, 使叶片产生白色潜道,破坏叶片中叶绿体细胞,影响光合作用。叶内 幼虫多时,致整个叶片发白或腐烂。
潜叶害虫 美洲斑潜蝇
(3)采用灭蝇纸诱杀成虫
在成虫始盛期至盛末期,每667平方米设置15个诱杀点,每个点放置1张诱 蝇纸诱杀成虫,3~4天更换一次。
(4)用药
在受害作物某叶片有幼虫5头时,掌握在幼虫2龄前(虫道很小时),喷洒98%巴丹原 粉1500~2000倍或1.8%爱福丁乳油3000~4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5% 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
一、分布与为害
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
双翅目,潜蝇科。别名斑潜蝇。
在新北区、北半球温带地区。近年已蔓延到欧洲和亚洲。1994年
我国随引进花卉该虫进入云南昆明,从花卉圃场蔓延至农田。现云南、
贵州、四川、青海、山东、河北、北京等省市已有为害蚕豆、豌豆、
小麦、大麦、芹菜、烟草、花卉等的报道。是危险性特大的检疫对象。
潜叶害虫
![潜叶害虫](https://img.taocdn.com/s3/m/117353cf89eb172ded63b767.png)
一、菊潜叶蝇(一)寄主菊潜叶蝇学名Phytomyza syngenesiae Hardy双翅目,潜叶蝇科,别名夹叶虫、菊植潜叶蝇。
主要为害菊花、大丽花、瓜叶菊、甘野菊及菊科杂草等100多种植物等。
该虫食性杂。
分布我国南方、北方均有发生。
(二)为害特点主要以幼虫潜入叶肉钻蛀为害,形成白色线状不规则虫道,潜道纵横交错。
造成叶肉被吃光,引起叶片枯萎。
雌虫用产卵器刺破叶组织产卵,及雌雄成虫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造成许多白点。
幼虫和成虫通过取食还可传播病害,特别是病毒病。
(三)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2mm,翅展4—5mm,雄虫略小。
体灰色至灰黑色,复眼红褐色至黑褐色。
体上被有稀疏刚毛。
翅一对,无色透明,有紫色闪光,后翅退化。
足黑色,腿节端部黄色。
雌成虫腹部末端有漆黑色的粗壮产卵器,雄成虫腹部末端有一对明显的抱握器。
卵长约0.3mm,椭圆形,乳白色,略透明。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2.5mm,长圆筒形,蛆状,黄白色或鲜黄色。
蛹长约2mm,纺锤形,黄褐色,羽化前黑褐色。
(四)生活习性1年发生世代数随地区而异。
南方年发生10余代,华北地区年发生4-5代。
北方以蛹越冬,南方无固定的越冬虫态。
在浙江一带3月下旬成虫出现,4-5月发生较多,危害较重,夏季发生少,秋季又有发生,但数量不多。
在北京一带成虫于翌年4月出现。
成虫白天活动,交尾、把卵产在叶背近叶缘组织里,每雌产卵45-90粒。
幼虫孵化后即可取食,幼虫潜食叶肉,老叶先受害,严重时1叶上有数十条潜道造成全叶枯黄。
老熟幼虫在隧道末端化蛹,每年春夏之间受害重,秋季也为害,条件适宜时1个月即可完成一代(五)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药用植物或花卉附近的豆科、十字花科、菊科杂草要及时清除,以减少虫源。
(2)发现受害叶及时摘除。
(3)药用植物或花卉附近的豆科、十字花科、菊科杂草要及时清除,以减少虫源2、物理防治3、生物防治4、化学防治在幼虫潜叶为害初期及时喷洒20%除尽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1.8%爱比菌素乳油4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水稻潜叶蝇的防治技术
![水稻潜叶蝇的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2ac527331b765ce050814c2.png)
四 、 治技 术 防 1 清除杂草 : . 由于此虫第一代和 第三 、 四代幼 虫在 稻 田排水渠 和附近洼地及池塘 内杂草上为害, 所以清 除 这 些 杂 草 , 减 轻 害 虫 的 有效 方 法 之 一 , 是 应在 秋末 、 初 春 将上述 杂草 铲除 , 即可减轻潜 叶蝇的危害 。 2 浅水灌溉 : . 据研 究认为 , 在潜 叶蝇发生期( 第二代 成 虫产卵及 幼虫期 ) 浅水 灌溉 , 可使 稻苗生长 健壮 、 直 立, 可减少成虫产卵机会和造成幼虫因缺水 而失 去存活
草。
潜 叶蝇 以 幼 虫 潜 食 叶 肉 , 叶 片少 则 有 虫2 头 , 每 ~3 多 则 7 8 , 生 早 而 多 时 , 成 稻 叶枯 死 、 烂 , 响 ~ 头 发 造 腐 影 水稻 正 常 生 育 而造 成 减 产 , 以致 造 成 稻 苗 大批 枯 死 。 被害状识别 主要发生于插秧后的稻苗上, 幼虫钻人叶 内潜食叶 肉 , 留上 、 表皮 , 残 下 便受 害叶片 呈现不规则 的 白色条 斑 , 其 中 可 见 乳 白 色 至 黄 白 色 长 形 无 足 的 小 蛆 形 幼 在 虫 , 期 还 可 见 小 而 长 的 褐 色 至 黄褐 色 多 节 的 长条形 两 后 头 尖 的 蛹 。 发 生 量 多 、 害 重时 可 造 成 稻 叶 枯 死 、 烂 , 危 腐 造成成 片枯萎 。 二、 危害虫态鉴定 潜 叶蝇属双翅 目、 水蝇科 。 幼虫 : 长36 米左右 , 筒形 , 体 .毫 圆 稍扁 平 , 、 两 头 尾 端 较细 , 无足的蛆形幼 虫。体乳白色至黄 白色 , 3 由l 节 组 成 , 钩 及 齿 节 片 均 为 黑 色 , 体 节 有 黑 褐 色 短 剌 带 口 各 围绕 , 种短 刺带在腹面较宽 , 这 并稍有突起 , 恰似足状 。 尾端呈截断状 , 个黑褐 色突起 , 有2 突起 由2 个节构成 , 先 端 尖 锐 , 突起 为 中 心 , 生 黑 褐 色 短 剌 , 成 同 心 圆 以 轮 形
潜叶蝇的发生与防治
![潜叶蝇的发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ee2379b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08.png)
潜叶蝇的发生与防治杨红峡【摘要】潜叶蝇是一种多食性的害虫,甚至其中部分为入侵生物种.本文就潜叶蝇田间常见种的鉴定、主要为害特征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述评,为生产实践提供指导.【期刊名称】《青海农林科技》【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37-39,59)【关键词】潜叶蝇;发生;防治【作者】杨红峡【作者单位】青海艺通生态治理有限公司,青海西宁8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41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主要以幼虫在植物叶片或叶柄内取食,形成的线状或弯曲盘绕的不规则虫道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我国是世界上蔬菜潜叶蝇类害虫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幅员辽阔和多样化的地理环境为多种潜叶蝇的分布和危害提供了条件。
目前我国的主要潜叶蝇类害虫有: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南美斑潜蝇L.huidobrensis、三叶草斑潜蝇L.trifolii、番茄斑潜蝇L.bryoniae、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葱斑潜蝇L.chinensis 等,对我国经济作物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尤其是近年来入侵的外来斑潜蝇( 前4 种) ,它们的迅速扩散危害加剧了潜叶蝇在我国的危害态势。
其中,美洲斑潜蝇是为害园艺植物最重要的多食性种类[1,2]。
潜叶蝇虫体很小,在田间很难通过昆虫形态观察来辨别,通过比较叶片的危害症状,叶片潜道的部位、形状、颜色,潜道内虫粪的排列方式等特征,对4 种潜叶蝇进行田间识别,如下表[3,4]。
2.1 豌豆潜蝇豌豆潜蝇为春秋多发型,豌豆彩潜蝇较喜低温,在大田中发生最早,秋末发生期最长[5]。
豌豆彩潜蝇又名豌豆潜叶蝇、油菜潜叶蝇、菠菜潜叶蝇、豌豆植潜蝇。
分布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其他各省均有发生。
主要危害小白菜、油菜、莴苣、菜花、生菜、水萝卜及处于苗期的架豆、豇豆、黄瓜等蔬菜,以叶菜类小白菜、油菜、生菜被害最重 [6]。
油菜潜叶蝇,田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以个体群形式存在[7]。
蚕豆潜叶蝇的防治方法
![蚕豆潜叶蝇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b1bf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3.png)
蚕豆潜叶蝇的危害等级与影响评估
根据蚕豆潜叶蝇的密度和危害程度, 可以将危害等级分为轻度、中度、重 度三个等级。
VS
轻度危害时,叶片出现少量白斑,对 蚕豆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小;中度危害 时,叶片出现较多白斑,部分叶片枯 萎或脱落,对蚕豆产量和品质产生一 定影响;重度危害时,大部分叶片枯 萎或脱落,对蚕豆产量和品质产生严 重影响。
生物防治方法
天敌控制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可有 效控制潜叶蝇的种群数量。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Bt等,在潜叶蝇 幼虫孵化高峰至钻蛀前喷施,可有效防治潜 叶蝇。
化学防治方法
土壤处理
在播种前,使用5%辛硫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可有效 杀死土壤中的虫卵。
药剂喷雾
在潜叶蝇幼虫孵化高峰至钻蛀前,使用2.5%溴氰菊酯乳 油、40%乐果乳油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诱杀 。
对未来防治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监测
综合防治
加强对蚕豆潜叶蝇的监测,及时掌握虫情 ,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生物、化学、农业、物理等多种方法 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技术培训
政策支持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治 技能。
政府应加大对蚕豆潜叶蝇防治工作的支持 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蚕豆潜叶蝇的防治方法
2023-11-10
CATAL述 • 蚕豆潜叶蝇的生物学特征 • 蚕豆潜叶蝇的危害与症状识别 • 蚕豆潜叶蝇的防治方法 • 防治效果的评估与监测 • 结论与展望
01
CATALOGUE
蚕豆潜叶蝇的概述
蚕豆潜叶蝇的定义
蚕豆潜叶蝇,又称油菜潜叶蝇,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 区,包括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
江苏如皋市潜叶蝇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江苏如皋市潜叶蝇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5a088c126fff705cc170a97.png)
1 . 2 全 年发生 。但 以春季为主
潜叶 蝇全年 消长趋 势 :总体 来讲 ,潜叶蝇 春季发 生危 害较 重 ,秋 季轻 ,春季重 于秋 季 ,夏季 受高温 抑制 ,潜 叶
蝇危害轻 。
1 潜叶蝇发 生危害特点
1 . 1 潜叶蝇种类 多 。但 具优势种群
潜 叶蝇 在 如皋 地 区种 类有 豌豆 潜 叶蝇 、美洲 斑 潜蝇 、
第 一作者 简介 :袁红银( 1 9 8 2 - ) ,女பைடு நூலகம்农艺师;从事农作物病虫
斑潜叶蝇产生 的虫粪于虫道两边短线状双行排列 ,其老熟幼 虫咬破叶片表皮后于破孔处化蛹 ,蛹多从破孔处滚落地 面。 寄主 区别 :豌豆潜 叶蝇 主要寄 主有 豌豆 、茼蒿 、油菜
月份 ,叶 被害 率 呈逐 渐升 高趋 势 ;5~ 6月 份 ,随 着温 度 的升 高 ,危 害程 度陡 然加 重 ,甚 至 叶 片上几 乎布 满 虫道 。 但 6月上 中旬后 ,活虫量 有所下 降 ,呈 消退趋 势。秋季 发 生偏 轻 ,叶被 害率 低 于 2 5 %,单 叶虫 道数 小 于 3 . 0 。冬 季 整体 发生轻 ,仅在 个别大 棚 中重 发。豇豆 等寄主 上潜叶 蝇 消长趋势 与刀豆田一致 。 豌豆潜 叶蝇和 美洲斑 潜蝇 全年发生 趋势大 致如 图 2所 示 ,比较两者 可 见 ,消长趋 势基 本一致 ,但春 季前者 发生 早于 后者 ,秋 季前 者迟于 后者 ,可能 因为豌豆潜 叶蝇适 宜 的温度低 于美洲斑潜蝇 。
关键 词 :潜叶蝇 ;发生特 点 ;防 治对 策
潜叶蝇 是如 皋市 重要害 虫之一 ,其种 类多 ,其 中豌 豆 潜 叶蝇和 美洲斑 潜蝇 为优势 种群 。潜 叶蝇 寄主广 泛 ,可 在 豌豆 、茼蒿 、豇豆 、刀豆等 2 0多种蔬菜及 油莱作物上取 食 为 害。成 虫 戳破 叶 片表 皮产 卵 ,幼虫 在 叶片 内取 食 叶 肉, 形成 曲曲折折的虫 道 ,影响叶片 光合作用 ,降低作物品质 。 在发 生盛 期 1 张叶 片常 寄生有 几头至 几十头 虫蛹 ,叶面 布 满虫道 ,叶肉被取食殆 尽 ,降低 叶菜 类品相与 品质。豆类 、 蔬 菜 留种 田 因潜叶 蝇 为害 ,常 出现 叶片 早落 ,影 响结 荚 ,
潜叶、潜皮害虫
![潜叶、潜皮害虫](https://img.taocdn.com/s3/m/9670f102f8c75fbfc67db25c.png)
潜叶蝇类
双翅目中的幼虫潜食植物叶片的一类害虫。植 物叶片受害后,叶片出现灰白色弯曲的线状蛀 道或上下表皮分离的疱状斑块。
为害园艺植物的潜叶蝇类害虫主要有潜蝇科的 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豌豆潜叶蝇和花蝇 科的葱斑潜蝇、菠菜斑潜蝇等。
美洲斑潜蝇
属双翅目,芒角亚目,潜蝇科,又名蔬菜斑潜 蝇、美洲甜瓜斑潜蝇、苜蓿斑潜蝇。
的规律性,随着幼虫的成熟,隧道逐渐加宽。
幼虫分3龄,第三龄幼虫的食量最大,为
害时可见黑色口针来回刮动叶肉。
老熟幼虫在化蛹前常常爬出潜叶隧道或咬
一小孔爬出。多数在叶背面化蛹,叶正面的较
少,也有从叶面落入土表化蛹。老熟幼虫爬出
叶片后一般几小时内完成化蛹。
防治方法
1、 检疫措施: 严格检疫,防止该虫蔓延。
分布: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湖北、四川、 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台湾
寄主:马铃薯、茄子、番茄、青椒等茄科蔬菜 及烟草等。曼陀罗、天仙子、洋金花、酸浆、 莨岩、颠茄及其它野生茄科杂草。
危害特点:
以幼虫危害叶片,潜入叶内,沿叶脉蛀食 叶肉,仅留上下表皮,呈半透明状,严重时嫩 茎、叶芽也被害枯死,幼苗可全株死亡。
幼虫孵化后,在叶组织内潜食为害,串成 弯曲隧道,并将粪粒充塞其中,叶受害后枯死 脱落。幼虫老熟后在叶内吐丝结白色薄茧化蛹。
5月上中旬发生第一代成虫,以后每月发生 1代,最后 1代发生在11月上旬,陆续越冬。
防治措施
1.搞好虫情预测预报 农技和植保人员通过田间调查,预测成
虫、幼虫的发生期和发生程度,及时发布虫 情预报,组织及时喷药防治。
区。小盾片鲜黄色。
前翅中室小,M 3+4脉前段长度为基段长度的 3~4倍,腋瓣黄色,缘毛色暗。足的腿节和基 节黄色,胫节和跗节色较暗。腹部大部分为黑 色,背板两侧为黄色。
蔬菜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二)-潜叶蝇
![蔬菜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二)-潜叶蝇](https://img.taocdn.com/s3/m/17f148f7482fb4daa48d4b85.png)
蔬菜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二)-潜叶蝇蔬菜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二)-潜叶蝇甜46,es2oo3/8蕴巢产的因子之一.蔬菜作物大多喜钾肥,与蔬菜大量吸收硝态氮有关,NO’是阴离子,作物吸收阴离子时必须大量吸收钾这样的阳离子,以达到体内的离子平衡.大多数蔬菜作物吸收钾量高于氮,若仅以有机肥形式来补充钾素,是远远不能满足蔬菜生产需要的,适当增加钾肥量,可以较少投入,达到提高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减少硝酸盐的积累,维持生态系统中氮的正常平衡,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蔬菜对氮肥需求量很大,缺少氮肥将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但过量施入氮肥也能降低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影响蔬菜可持续生产,因此施用氮肥要适量,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最好根据土壤肥力和蔬菜产量及蔬菜I巴特性,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使其配比合理.另外,针对蔬菜对钙,镁,硫肥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特点,要补充施用钙,镁,硫肥既可作和微肥.对这些中微量元素, 为基肥施入来补充,又可通过根外追施硫酸亚铁,硼砂,氯化钙等微肥来补充,避免因其缺乏而造成产量下降,病害增加.3.改进施肥方法(1)根据肥料化学性质确定施肥方法,避免不科学施肥,造成高投入低产出.可针对肥料性质进行期巴, 即:深施氮钾肥,集中施或和有机肥掺和一块施用磷肥,叶面喷施微肥.(2)因蔬菜种类而施,叶菜类在结球期要保证氮钾充足供应;茄果类对钾钙镁等需求量大,果实生长期应保持充足养分供应,特别是钾肥供应,故应在旺盛生长前期及时追肥;根菜类,食用根茎膨大前期是吸收养分高峰期,应注意追施磷钾肥和硼肥.4.其他由于温棚蔬菜种植种类单一,复种指数高,重茬严重,土壤中营养元素损耗极不平衡,且病虫害严重,故应注意休养.可与大田的豆科和禾本科作物适当轮作,以平衡土壤中养分,降低病虫积累,避免温棚内土壤条件恶化.同时在夏伏时,温棚蔬菜淡季,可揭开棚膜,停止生产,接受太阳曝晒和雨水淋洒,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耕层盐类浓度.在我国蔬菜上主要有4种潜叶蝇,分别是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和豌豆彩潜蝇,其中前3种斑潜蝇是1994年以后从国外陆续传人我国并在蔬菜上危害的, 豌豆彩潜蝇是我国的自然种.在3种传人的斑潜蝇中,开始传人时以美洲斑潜蝇为主要危害蔓延种,2,3 年以后南美斑潜蝇种群迅速增殖, 逐渐与美洲斑潜蝇成为主要交替危害种,番茄斑潜蝇属于阶段性危害种.豌豆彩潜蝇属于常年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危害种.现将这4种潜叶蝇的有关田间识别资料整理如下(见图1,2,3,4).一美洲斑潜蝇成虫体长2—2.5mm,体色亮黑,小盾片鲜黄色,比南美斑潜蝇大,头部鲜黄色,腹部每节黑黄相间,体侧面观黑黄色,约各占一半.幼虫体长2.5,3mm,体色鲜黄色,隧道在叶正面,幼虫在栅栏组织中钻蛀,隧道逐渐加粗,透过叶面可看到幼虫轮廓,幼虫老熟后主要从叶正面钻出叶片,翻滚落入土中化蛹.蛹长2,2.5mm,浅黄至橙黄色.图1美洲斑潜蝇二,南美斑潜蝇成虫体长2.5,3mm,体色亮黑色,小盾片黄白色区域较美洲斑潜蝇小,头部黄白色,腹部每节黄黑相石宝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 l0oO89,电话:010.51503439盔袭趣彻豫护~egetables2003/8间,体侧面观黑黄色约各占一半.幼虫体长3,3.5mm,体色黄白色,隧道在叶正反两面,幼虫在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中交替钻蛀,无论是叶背面或叶正面观察隧道均是时隐时现,老熟后主要从叶背面钻出叶片, 一部分倒挂在叶背面化蛹,一部分入土.蛹长2.5,3mm,浅褐至深褐色.图2南美斑潜蝇三.番茄斑潜蝇成虫体长2,2.5mm,前胸背板和中胸背板中部亮黑色,头部和小盾片及其余胸部鲜黄色,腹部黑黄相间,体侧面观,黄色占4/5.幼虫图3番茄斑潜蝇潜叶蝇石宝才体长2.8,3.3mm,体色近透明,黄白色,隧道在叶正面,幼虫主要在栅栏组织中钻蛀,隧道逐渐加粗,但在隧道中很难看见幼虫的轮廓,即便是用针将隧道的上表皮挑破,也不容易发现幼虫.蛹长2,2.5mm,浅黄至金黄色,落入土中化蛹.四,豌豆彩潜蝇成虫体长2,2.5mm,全体黑褐色.幼虫体长3ram,体色黄白色,在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交替钻蛀,隧道在叶正反两面,无论是叶正面或叶背面观察隧道都时隐时现,幼虫老熟后在隧道内化蛹,不钻出叶片. 蛹长2,2.5ram,白色至褐白色.图4豌豆彩潜蝇五.防治方法1.低温冷冻囊垡即在冬季1月份育苗之前,将棚室敞开暴露在低温环境中7,10d,自然冷冻,消灭越冬虫源.2.高温闩|-I即在夏季高温换茬时将棚室密闭7,10d,具体方法是在上茬作物收获完成后,先不清除遗留残株,即将棚室全部封闭,昼夜不开缝,使在晴天温度达60,70?, 杀死大量病虫源.待处理完毕时再清除棚内残株,既省工,省力,又防止虫源扩散到露地.3.覆盖防虫同在秋季和春季的保护地的通风口处设置防虫网, 防止露地和棚内的虫源交换.4.番挂黄袄诱杀成虫即在保护地内架设黄板诱杀保护地中的斑潜蝇成虫,如能保持黄板的悬挂高度始终在作物生长点上方20Cm并保持黄板的粘着性,可收到很好的效果.5.药剂防治(1)烟剂熏杀成虫即在保护地内发生数量大时使用,具体方法是每567m2用10%敌敌畏烟剂500g, 或氰戊菊酯烟剂(按说明用量)熏杀成虫,见效快,但一般要连续用2, 3次.(2)叶面喷雾杀幼虫在上述方法没能控制危害时可采用此法,具体方法是采用植物源杀虫剂和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叶面进行喷雾:如果是美洲斑潜蝇和番茄斑潜蝇则需对叶正面喷雾,如果是南美斑潜蝇则需对叶的正反两面进行喷雾.具体的药剂有除虫脲3000倍液,灭幼脲2500倍液,除尽5000倍液,卡死克1000倍液,烟百素500倍液,斑潜净1500倍液,阿维菌素3000—5000倍液.。
潜蝇科
![潜蝇科](https://img.taocdn.com/s3/m/43ee90e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c.png)
完全变态。大部分种类以幼虫为害植物的叶或根茎,潜食造成隧道,致使叶片枯死。老熟幼虫在隧道中化蛹 或钻出隧道在叶面上化蛹。以蛹在土中越冬。在中国北方1年发生数代,在南方发生10代以上,在春季为盛发期。 少数种类寄生同翅目昆虫。
危害
危害原因
危害种类
为害特点
在中国的重要农业害虫:
潜蝇科①豌豆植潜蝇(豌豆潜叶蝇),头部前方黄色,体青灰色,雌雄虫额宽为头宽之半,眶毛1行,向前方 弯曲,上眶鬃2对,等长;下眶鬃1对,向内方弯曲;颊高为复眼高的 1/3,触角黑色,第 3节圆形,触角芒裸。 胸部背面的中鬃或毛常全缺;背中鬃4,粗长。翅的前缘脉仅达第4、5合径脉处,亚前缘脉端部有1褶痕。足黑色。 幼虫潜叶,潜道为不规则线状。
②为害大豆的种类有豆秆黑潜蝇,豆根蛇潜蝇,菜豆蛇潜蝇,豆叶东潜蝇。
潜叶蝇形态特征
![潜叶蝇形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a7d56f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2.png)
潜叶蝇形态特征
潜叶蝇形态特征
潜叶蝇属于翅膀动物,是由一种特殊的触角组成的昆虫目。
其特征为:
外观特征:潜叶蝇体长,头小,大部分带有着较宽的绿色翅膀。
身体长条状,振毛细小,有光泽,有时会带有浅褐色和其他颜色的斑点。
体型特征:潜叶蝇体长4-8毫米,翅膀较大,宽度在2-4毫米左右,有顶翅和初翅,腹部有明显的节状结构。
趾也可以按照体形大小来分类,一般有2-6趾按形状来划分。
触角特征:潜叶蝇的触角的形状有两种,一种是简单的棍状,一种是特殊的蝶状,其特征是带有一个上下双重的蠕虫形状,棍状的触角有十二节,蝶状的触角头有六节,额头有八节。
生态环境:潜叶蝇喜欢温度潮湿的环境,一般生活在沿海地区,大多数集中在岸边的石灰岩及岩膜上,也可以生活在大海底的潮湿物品中,也可以在淡水湖泊中生活。
食性习惯:潜叶蝇以蚁类、蝇类、蛆类及其他小昆虫为食,也可以以植物的花蜜作为食物来源。
- 1 -。
蔬菜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二)--潜叶蝇
![蔬菜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二)--潜叶蝇](https://img.taocdn.com/s3/m/747bba4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7.png)
蔬菜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二)--潜叶蝇
石宝才
【期刊名称】《蔬菜》
【年(卷),期】2003(000)008
【摘要】@@ 在我国蔬菜上主要有4种潜叶蝇,分别是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和豌豆彩潜蝇,其中前3种斑潜蝇是1994年以后从国外陆续传入我国并在蔬菜上危害的,豌豆彩潜蝇是我国的自然种.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石宝才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1000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
【相关文献】
1.蔬菜4种潜叶蝇的为害识别与综合防治 [J], 吴健华;许海霞;吉用铨;周小丽
2.水稻潜叶蝇与水稻负泥虫的识别与防治 [J], 张秀玲
3.菠菜潜叶蝇的识别与防治 [J], 赵胜荣;高宇;罗金燕;唐云;卢会祥;黄超;李育民;方朝阳;李惠明
4.菠菜潜叶蝇的识别与防治 [J], 赵胜荣;高宇;罗金燕;唐云;卢会祥;黄超;李育民;方朝阳;李惠明
5.水稻潜叶蝇和负泥虫的识别与防治 [J], 白艳华;苗吉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葱潜叶蝇
![葱潜叶蝇](https://img.taocdn.com/s3/m/4fe6692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7.png)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头部黄色,头顶两侧有黑纹,复眼红黑色,周缘黄色,单眼三角区黑色。触角黄色, 芒褐色。胸部黑色,有绿晕,具淡灰色粉,肩部、翅基部及胸背的两侧浅黄色。小盾片黑色,翅脉褐色,平衡棒 黄色。腹部黑色,各关节处淡黄色或白色。
卵:长椭圆形,长约0.3毫米,乳白色。
幼虫:共3龄,老熟幼虫体长4毫米左右,淡黄色,细长圆筒形的蛆,尾端背面有后气门突1对,体壁半透明, 绿色,内脏从外面隐约可见。
葱潜叶蝇
潜蝇科动物
01 形态特征
03 防治方法
目录
02 发生规律 04 为害特点
葱潜叶蝇为双翅目,潜蝇科的一种昆虫。分布在中国的华北、西北地区;主要为害葱、洋葱、韭菜等蔬菜。 幼虫在叶组织中蛀食成隧道,呈曲线状,严重时成乱麻状,影响作物生长。在辽宁省南部及华北地区1年发生4-5 代,江西省12-13代,福建省13-15代,广东省18代,且世代重叠发生。
2.当幼虫开始为害时,及时用40%乐果乳油和80%敌敌畏乳油(1:1)对水2000倍液除治。如用25%喹硫磷乳油 2000倍除虫,须在收获前15天停止使用,以免商品菜残毒超标。
敌百虫、乐果、敌敌畏、喹硫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害特点
葱潜叶蝇以幼虫在叶片组织中潜食叶肉,形成迂回曲折虫道,呈曲线状或乱麻状,被害处仅剩上下表皮,严 重时可使全叶枯萎,产量下降。
葱潜叶蝇形态(图1)蛹:长2~3毫米,褐色,圆筒形略扁,后端略粗 。
发生规律
发生规律1年发生5~6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羽化,7~8月份盛发,危害严重,直至9~10月 份尚继续危害。10月下句至11月上旬前后化蛹越冬。成虫具日出性,活泼。以上午8~11时、下午3~5时最为活跃, 飞翔于葱株间或栖息于叶筒端。成虫寿命5~15天,产卵一般在上午8~11时,每头雌蝇可产卵数十粒 。在辽宁省 南部及华北地区1年发生4-5代,江西省12-13代,福建省13-15代,广东省18代,且世代重叠发生。以蛹越冬或越 夏。成虫活泼,飞翔于葱株间或栖息于叶筒端。幼虫在叶组织中的隧道内能自由进退,并在叶筒内外迁移为害部 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诱杀防治
利用黄板或粘蝇纸板,诱杀斑潜蝇 成虫。每亩(667m2)设15个诱集点。方 法见蚜虫的防治。
4.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防虫网罩扣蔬菜。
5.生物防治
⊕ 保护利用天敌。科学使用杀虫剂。 ⊕ 释放寄生蜂(潜蝇姬小蜂)。 ⊕ 使用生物制剂:1.8%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
美洲斑潜蝇的主要天敌有潜蝇姬小蜂(外 寄生)、潜蝇茧蜂和反颚茧蜂(内寄生)等 寄生蜂均寄生幼虫。
五、菠菜潜叶蝇
幼虫在叶内 取食叶肉, 仅留上下表 皮,并形成 较宽的隧道, 虫道连片成 块状,内有 虫粪。
(三)潜叶蝇类的综合防治
1、植物检疫: 注意三叶草斑潜蝇。 2、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收获后清除露地和保护地的 植株残体;于危害早期摘除虫叶或老叶。 ⊕美洲斑潜蝇化蛹时,在露地适时浇透水, 杀死大量蛹。 ⊕换茬前,深翻土地,将蛹埋入土壤深处。 ⊕调整蔬菜品种的布局来防治潜叶蝇
注意与美洲斑潜蝇的区别:
形态上: 危害寄主和症状上:喜食植物 发生规律上:
四、豌豆潜叶蝇(豌豆彩潜蝇)
(一)寄主和危害 寄主:豌豆、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十字花科蔬菜
等,尤其是留种的植株。
危害:幼虫在叶背面危害,虫道弯 曲呈线状,白色,虫道内粪便(黑色) 呈颗粒状。
豌豆潜叶蝇危害特点
(二)发生规律 1、世代和越冬 5代/年,以蛹在寄主残体上越冬。 2、发生时间
3.重要生物学
(1)成虫 ➢ 羽化节律—8—11时 ➢ 补充营养 取食痕 ➢ 活动节律—白天活动,8-14时活动较盛 ➢ 产卵规律—当天产卵,产卵具边缘效应、方
向性和危害性。一般从植株下部向上部逐渐产卵 ( 为什么?)
产卵高峰—羽化后的3 - 7天。
产卵位置—叶正面表皮下,留下产卵痕, 在叶正面有许多失绿斑点。
间隔7天1次,连续防治4-5次。防 治成虫以上午8时施药最好,防治幼虫以 1-2龄期施药最佳。
单独防治幼虫
除上述杀虫剂外,可用10%灭蝇胺悬浮剂 600-800倍,2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1000-2000 倍,危害初期、虫道细而短时使用。7-10天喷 第二次,注意喷药质量。
虫道和虫粪特点
(二)发生规律 1.世代和越冬 华南地区20余代/年,无休眠现象。北方
9—12代/年,露地无法越冬,或以少量蛹在土 中越冬,保护地内可正常发育、繁殖和危害。
2.发生经过 露地一般从5月开始发生,危害期在6—9
月,盛期在7—8月,世代重叠严重。露地条件 下越冬时间:10/下。
保护地11月—翌年5月发生与危害。
3. 天敌
多种寄生性天敌,如潜蝇茧蜂、姬小蜂、姬蜂、 反颚茧蜂等。捕食性天敌有蜘蛛,蚂蚁等。
二、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一)分布和危害
1.分布:主要分布美洲,巴西、美国、加拿 大、墨西哥等。亚洲、欧洲皆有分布。我国 于1993年在广东、海南发现。目前全国除西 藏外普遍发生。
第四节 蔬菜潜叶蝇
一、概述 1. 种类
菠菜潜叶蝇 大豆潜叶蝇 豌豆彩潜蝇 大葱斑潜蝇 番茄斑潜蝇 南美斑潜蝇(拉美斑潜蝇) 美洲斑潜蝇 三叶斑潜蝇(检疫对象)
2. 发生危害特点
(1)体小,繁殖力强,飞翔能力强,传播能力强, 随蔬菜的调运、进出口传播。
(2)抗高温、抗药性强。 (3)保护地栽培,为其安全越冬和虫源积累创造了 良好的环境。 (4)除直接危害(形成弯曲虫道和虫斑)外,成虫 取食或产卵造成一定危害。
防治成虫和幼虫—— 氯氰菊酯、毒死蜱、 辛硫磷等中、低毒农药。
40%绿菜宝乳油(齐敌畏) 1000-1500倍液; 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 800-1000倍液; 18%杀虫双水剂300倍液; 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 1000倍液; 10%氯氰菊酯乳油 3000倍液; 2.5%功夫 乳油 2000-3000倍液; 5%氟虫脲(卡死克)乳油 l000-2000倍液
(2)寄主植物:寄主的选择性—喜食豆科、葫芦科 蔬菜,但不喜欢苦瓜;在番茄、茄子和辣椒上取 食死亡率较高;不喜欢伞形花科和百合科蔬菜, 如芹菜、葱蒜类。
(3)栽培制度:不同蔬菜连作或邻作、轮作对该害 虫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4)天敌:多种姬小蜂、茧蜂等。
三、南美斑潜蝇
Liriomyza huidobrenisis
2.寄主:22科、110多种植物,主要有蔬菜、 花卉、棉花和许多杂草。在蔬菜中,主要危 害豆科、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蔬菜。
3、危害症状
幼虫在表皮之间潜行危害,形成弯曲的虫 道(由细变粗),黑色虫粪在蛀道内左右断续 排列。严重发生时,虫道遍布整个叶片,造 成叶片枯死,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并使叶片 失去食用价值。
世代 越冬代 第一代
第二代
发生危害时间 4月份成虫出现 4月份幼虫危害
5月份幼虫危害
危害寄主
豌豆、留种株蔬 菜和春播菜苗叶 片 多种蔬菜和其他 植物。
3、生物学特性 (1) 产卵:从叶背面叶缘处产卵,留下 产卵痕,略肿大。
(2) 幼虫危害:虫道弯曲呈线状,白色, 虫道内粪便呈颗粒状。
(3) 幼虫化蛹:在叶背虫道内化蛹,不 爬出虫道。
➢ 趋性—对橙黄色有趋性
取食痕和产卵痕
(2)幼虫
危害部位:叶片正面蛀入,在叶肉的栅 栏组织中取食。
危害症状:蛇行蛀道,从细到粗,分布 于整个叶面;虫粪在蛀道内两侧呈断续交替 排列。
化蛹特点:老熟幼虫爬出虫道在叶面或 落入土壤化蛹,大多落入土中化蛹。
4.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象因素: 温度—耐高温(36℃为上限),不耐低温。 湿度和降雨—蛹怕湿,降雨使虫口下降。
荷兰、美国已将姬小蜂商品化生产,并 销往欧洲各国及日本等地。姬小蜂除寄生寄 主外,还可刺杀取食斑潜蝇1、2龄幼虫。 20℃条件下l头雌蜂约刺杀取食70头幼虫,寄 生290头幼虫,可人工饲养释放姬小蜂,防治 效果好。
6、化学防治
注意问题: ⊕ 选择防治虫态。 ⊕ 喷药质量。叶片正反面,喷药部位。 ⊕ 喷药时间问题(1天中的喷药时间)。 ⊕ 防治指标和标志(虫道细而短时)的使用。 ⊕ 发生世代多,危害时间长,做好测报工作。 及时防治,在连续多次防治时,要注意杀虫剂 的轮换使用或混用,以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及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