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公崇拜中的民族传统价值观论文
浅谈关公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34浅谈关公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刘春梅/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文保管所摘 要: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关公精神在新时代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它其中所表达的“忠、义、仁、勇、礼、智、信”再一次在新时代发挥它独特而明确的导向作用。
深入研究推广发扬关公精神无疑可以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更有利于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与进一步建设发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的目标。
关键词:关公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关羽”—三国时期真实的历史人物和民间信仰。
一直以来被不仅被历代统治者所赞扬和传颂,还受到广大民众的追捧。
经过历史沉淀,关公精神愈发发展为一种被铭刻在中华民族人民骨子里的精神崇拜与信仰。
长久以来,关公精神作为中华传统精神的一部分引导人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新时代更是被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登上新时代的舞台。
在古代被儒释道三教大力宣扬的精神典范再现当代又散发出它鲜活的生命力为新时代时代服务。
一、关公精神的由来三国名将关羽,字云长,山东解州(今山西运城)人。
关羽戎马一生,南征北战,成为蜀汉王朝“五虎上将”之首,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为三国历史其实关羽生平仅此而已,但自唐代后,关羽被历代帝王不断加封,与此同时关于关羽降妖除魔祛病消灾的神话传说也在民间广泛流传[1]。
随着统治阶级进一步加封其宋封王,明封大帝等头衔,加之民间传说和各教派的宣扬,关公形象不断升级,进而神圣化。
无论国内外关公庙比比皆是,信仰关公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所有信仰的人民都可以在关公身上找到其所追捧的闪光点—诚信、忠义、智慧、奉献等等优秀的品质。
正所谓“义勇倾三国,祠堂遍九州”更是关公大受欢迎的体现。
从传统到现代,无数国人心中总存留着一个侠肝义胆、霸气威武的关公形象,可以毫不谦虚的说,关公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不亚于孔孟。
至今海内外华人,仍然有关老爷、关帝君、武圣人、关帝公、关圣、恩主公、帝祖公等敬称这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伦理、哲学、民俗一起相互作用,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关公崇拜实际上隐藏着的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
神文化背后的儒学价值观——关于关公信仰的解读
神文化背后的儒学价值观——关于关公信仰的解读神文化背后的儒学价值观——关于关公信仰的解读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山西河东解良人,是三国时期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名将。
关羽的事迹,较可信的记载是《三国志》。
而广泛流传却是明初文学巨著《三国演义》及民间戏曲作品。
统观三国,名士如流,战将如云,除神机妙策的诸葛亮称“智圣”外,能称圣的就是关羽。
在民间的“道统”中,因其仁义,被尊为“忠义”之神;扬其勇义,尊为“勇武”之神;取其信义,尊为“善财”之神;爱其学义,尊为“尚学”之神。
形成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出现了信仰和崇拜关羽的“关公文化”。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桩奇事。
所谓关公文化,其实是中国儒家价值观,借助通俗小说普及,通过中国特有的文化结构表现出来的结果。
研究关公文化,可以探索上层传统精英文化“下放”到民间所经历的流变和折射出的文化现象过程,为破解神文化的秘密,提供一个重要的案例一儒家价值观贯穿关公文化的精神内核1、好习儒学经典《春秋》,是关羽被神化的理念前提无论是供奉关羽祠祀庙宇,还是史书古籍,关羽的塑像与画像多是头戴夫子帽,面色亦红,身着绿袍,孜孜不倦,一手捋长须,一手执《春秋》的形象。
《三国志演义》多处提到,戎马一生的关羽,常读儒经《春秋》,爱不释卷。
最动人的造型是在古城,他让两嫂居室内,自己秉烛达旦在户外读《春秋》。
另在第二十七回中胡班领令王植,欲以干柴引火烧死关羽时就曾窥见“关公左手绰髯,凭几于灯下看书。
”演义》中的故事带有浓墨重彩的艺术加工的话,他的喜爱《春秋》,如果说关羽在《学而不厌的精神则是真实的。
刘宋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在《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皆上口”。
《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中,当鲁肃代周瑜时,连关羽的对手吕蒙将军也评价:“关羽实虎熊也”,而且“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皆上口,梗亮有雄传,然性颇自负,好凌人。
”此外,专家还从其家学渊源,来佐证关羽的谙熟《春秋》的史实,在山西解州关羽故居出土记载关羽祖父的碑刻中,其祖父石磐,“公冲穆好首,研究《易传》《春秋》。
文化研究论文-关公崇拜与关公文化
文化研究论文-关公崇拜与关公文化关公崇拜与关公文化在中国,供奉文圣孔子的文宣王庙有很多,过去在各个城邑都有这类建筑。
而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
清代一朝,仅北京一地,关庙就有116座。
而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
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关公是一种精神。
不然,在中国以至海外为何有这样多的关公庙。
在国内所有的关庙建筑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有五六处: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荆州关帝庙,河南许昌霸陵桥关帝庙,山西关羽故里常平关帝庙等等。
而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宏伟的,就是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解州的关帝庙了,它堪称天下第一关庙。
当海外华人来到解州关帝庙,面对蔚为壮观的大殿牌坊,许多人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我们终于找到了祖庙,这才是真正的关帝庙啊〜”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代,宋明两朝盛极一时,清康熙四十一年毁于一场大火,以后历经10多年才得以修复。
这座关帝庙分为南北二部,南部为结义园,四周桃林繁茂,春季花绽如锦,使人们俨然置身于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情景之中;北部是正庙,庙内一切均按帝王体制兴建。
过雉门,穿午门,越御书楼,便至崇宇殿。
崇宇殿是奉祀关帝的主殿,四周是高大宽敞的回廊,廊下撑有26很精雕蟠龙石柱。
在中国,除山东曲阜孔庙外,只有这座关庙可以配有龙饰。
殿外门槛的石板上有一个硕大的脚印深深嵌入石中,传说是关公送客时踩下的,而另一只脚印却留在了中条山上。
由崇宇殿出来再往后走,过了后宫,便是春秋楼。
春秋楼乂名麟经阁,四周共有108个窗扇,据说是代表山西所辖的108县。
这位头戴王冠,身穿龙袍,被历代帝王奉为“义炳乾坤”、“万世人极”的关圣帝君,最早也是一个普通凡人。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生活于东汉三国时代,祖籍河东解县宝池里下冯村,也就是今天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
据民间传说,关羽最早并不姓关,因他杀了人才更名改姓。
那年关羽刚19岁,他从下冯村来到解州城,想求见郡守,陈述自己的报国之志。
论关公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悲哀的。关公信仰正是 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关公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它蕴 含 着 中 国传 统 价 值 理念 。研 究 关 公
公信仰 , 信仰者之众 , 地域 之广 , 领域 之宽 , 让 人叹
服 。不 但 全球华 人 竞 相 推崇 , 众 多外 国名 人 政 客 也 奉 之 为圣 贤 。国 内 外 关 帝 庙 比 比 皆是 , “ 义 勇倾 三
第 1 5卷
第 2期
河 南 司 法 警 官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He n a n J u d i c i a l Po l i c e Vo c a t i o n l a Co l l e g e
2 0 1 7年 6月
J u 2 0 1 7
助澜 的重要作 用 。就这 样 , 统治 阶级 的加 封 、 三大宗
且为广大民众所普遍接受 , 同时又为儒 、 释、 道三教
所 大力 弘扬 的一种 具有 中 国特 色 的信仰 典范 。一个
教的神化 、 民间传说的升华和文学作品的渲染最终
成就 了关 羽 由人 到圣 、 由圣 到帝 、 由帝 到神 的华 丽转 身, 与之相 伴 的是华 夏 民族前 无古 人 、 后 无来 者 的关
人物的关羽生平仅此而 已, 然而 , 自 唐代 以后 , 关羽
被历 代帝 王 不 断 加 封 , 宋封 王、 明封 大 帝 。与 此 同 时, 关 于关 羽降妖 除魔 、 祛 病消灾 的神 话传 说也 在 民
间广泛流传 。欲借助关羽的广泛影响而促进 自身的
发展 , 三大 宗教也 逐 步把 其 纳 人体 系 , “ 以托 梦 显 灵 与佛教 结缘 , 以降神靖妖 为 道教祈 禳 , 以忠 义孝友 被
论关羽崇拜的文化意义
论关羽崇拜的文化意义孟祥荣(荆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关羽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早已成为朽骨;但一个文化的关羽却依然生命之树常绿。
千百年来,无论政权如何更迭,江山怎样代换,关羽却越发被人推上神坛,为帝为圣,始终不曾受过冷遇,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风景。
关羽文化奇景的出现,虽说是多方的合力共造,但历史为什么就选择关羽,却不能不让我们注目于这一历史性选择的文化土壤,去审视关羽崇拜的文化价值。
关羽崇拜是农耕文化的产物。
许多文化学者在论述文化的地理环境时,把人类分为大陆民族和海洋民族,认为典型的海洋民族国家,它的生存空间狭小,所以就尽其力地利用海洋的优势,向外扩展,因而商业发达,人员交流方便,思维的空间也显得广阔。
而大陆民族则正相反,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土地,土地就是他们的生命。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我们的先祖也像其他的生活在贫瘠地区的民族一样,在一块广袤却不丰腴的土壤上挣扎生存。
地理的限制,使他们没有向外扩展的野心,而养成一种独自经营,安土重迁,乐天知命的国民性格。
他们关注的两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境内民族的矛盾,以及怎样最有效的分配境内有限的资源和最起码的生存。
他们中间的领导者不是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去应付自然的挑战和强迫自然服从人的意志上,而是过份地关注人们之间的生存秩序,努力地调整各色人等之间的关系。
他们构筑了一个伦理的世界。
伦理的社会中的伦理文化,就发展出一整套的价值观念,形成了一整套少有变化的价值体系。
在这种农耕社会当中,天不变道亦不变,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是重农抑商,重义轻利,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以及重自然轻人为的价值观。
宗教虽然说有着广泛的影响,但宗教所占的地位并不像在西方那样显著,宗教情绪也不像西方人那样强烈。
重现实讲实际的文化性格,使中国呈现出虽然造了许多神、信仰了许多神,却没有一尊能统摄天下生灵的元神和主神的现象。
神明也有着地方主义的倾向,也显出了明显的行业特点。
尽管本土的儒教、道教和外来的佛教都有着维系社会和人心的独特手段,但无论哪一种宗教,哪种文化都无法涵括所有的人。
义——关公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义——关公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摘要] 关公是穿越了中国历史数千年依然被广为敬仰的道德额偶像,在后世附加给关公的高尚品质中,囊括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最优秀的品质:忠、义、仁、勇、礼、智、信等内容,其中,最为中国人敬慕的是他“义”的楷模与化身。
本文探讨了中国人对“义”的理解与关公何以称“义绝”以及对其信仰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关公义关公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也是最具完美人格的道德英雄,对关公的崇信和敬慕是中国历史中最为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
他从群雄纷争中的一名武将到武庙主祀,从封建社会中后期的道德楷模到士农工商、帝王将相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为何中国历史会穿越千年数代共同塑造了这样一个英雄?又是何原因使关公信仰经久不息,至今传颂呢?从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关公被封为“忠惠公”开始,关公被历代统治者尊崇,神格地位不断飞升,到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年)其封号已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可见其神格地位之崇高。
从关公封号的不断攀升中可以看出,在后世附加给关公的精神品质中,基本囊括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最优秀的品质:忠、义、仁、勇、礼、智、信等内容,正是这些中国人所最为推崇和敬慕的高贵品质在关公身上的集中体现,使其成为道德准则的最高表率。
而这将近二十个封号中,与“义”相关的就有六个:北宋宣和五年敕封“义勇武安王”,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封“壮缪义勇武安王”,南宋淳熙十四年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文宗天历元年封“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清道光八年被崇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还为其御书“义炳乾坤”匾以赐。
不难看出,在后世附加给关公的精神品质中“义”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份额。
一、“义”的含义“义”,作为一种范畴和理论,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一个道德概念,是做人的最高标准。
那么,什么是“义”呢?一般而言,“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表现,指公正、合理而应当的德行和道理。
关公崇拜中的民族传统价值观论文
浅析关公崇拜中的民族传统价值观论文————————————————————————————————作者:————————————————————————————————日期:浅析关公崇拜中的民族传统价值观【摘要】关公崇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是民间英雄崇拜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范畴,是对被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关圣、关帝、武圣等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云长的崇奉和膜拜。
本文首先对价值观的概念进行定位,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出发,揭示出民族传统价值观与关公崇拜的关系。
其次对什么是关公崇拜进行总体界定,进而分析出关公崇拜产生的四个主要原因;再次从多个侧面进而揭示出“忠贞赤诚、正义奉公、宽厚仁慈、崇尚智慧、诚实守信、崇尚礼义和勇武神威”就是中华民族在对关公进行崇拜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传统价值观,也从其中反映了关公崇拜所产生的正面作用和负面的影响。
最后指出正确区别对待关公崇拜现象,继续弘扬和传承关公崇拜文化,积极构建精神文明家园,是每一个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关公崇拜;民族传统;价值观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的一名主要军事将领,是“三足鼎立”的关键性人物。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出生于古代华夏荆楚大地,他诞生于平凡而普通的农耕民族家庭,出走于群雄逐鹿,世事纷争混乱的年代,因而其生命的存在是真实的。
同时,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在浩瀚而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与其他众多平凡的历史人物一样,仅仅是推进历史向前发展的一分子,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建树和特殊作为。
因此,他是在特殊历史时期诞生的平凡而真实的历史人物。
在三国历史时期,他与刘备有着异性兄弟兼朋友加君臣的关系,其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他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和身份的多重性。
同时,关公诞生于儒家思想和教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他的为人处世思想和原则深受儒家思想文化《春秋》的熏陶和感染,他的行为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本质特征。
因此,他的为人处世的思想、原则和行为,决定了他性格特征的多元化。
谈关公作文范文
关公,字云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英雄人物。
他是曹魏时期的著名将领,义气、忠诚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他以勇猛善战、忠诚可靠、具有爱国情怀和纯洁品格而著称于世。
今天,我们来谈谈关公优秀作文。
关公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英雄人物。
他一生中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职责,忠于自己的使命。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不断的锤炼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拥有高尚品德和崇高思想的人。
他的坚定意志、非凡勇气和胆识、雄浑气魄,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优秀的将领所应该具备的品质。
关公还具有一颗赤子之心。
他对家族的忠诚以及对老乡的关爱让他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的英雄。
在他投奔刘备时,他毫不犹豫地为刘备出生入死,帮助他扶持天下;在他征战北方的时候,他不仅尽力抵抗了敌人的入侵,还为归降的敌军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帮助。
这一切都表明了关公的赤子之心是他人品完美的一面。
关公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他在征战过程中,对于敌我情况的洞察力和应对能力都表现出色。
他精于计谋,善于用兵,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战场上赢得了许多胜利。
他的指挥力让自己的部下信服,让敌人望而生畏。
关公的谦逊和克己精神深深打动了人们。
他虽然是一个非凡的将领,但他始终保持着低调,不会自满自大。
他也不会让自己获得的胜利让自己的心情变得越来越高傲。
他坚信,一个人只有在谦虚和克己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成长。
关公是一个优秀的英雄人物,他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
他的高尚品德、赤子之心、战略指挥能力、谦逊克己的品格都让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一位伟大人物。
他的形象已经深刻地烙印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我们学习、研究、赞颂的对象。
我们应该学习关公高尚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职业精神,并以他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和社会责任感。
义——关公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义——关公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摘要] 关公是穿越了中国历史数千年依然被广为敬仰的道德额偶像,在后世附加给关公的高尚品质中,囊括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最优秀的品质:忠、义、仁、勇、礼、智、信等内容,其中,最为中国人敬慕的是他“义”的楷模与化身。
本文探讨了中国人对“义”的理解与关公何以称“义绝”以及对其信仰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关公义关公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也是最具完美人格的道德英雄,对关公的崇信和敬慕是中国历史中最为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
他从群雄纷争中的一名武将到武庙主祀,从封建社会中后期的道德楷模到士农工商、帝王将相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为何中国历史会穿越千年数代共同塑造了这样一个英雄?又是何原因使关公信仰经久不息,至今传颂呢?从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关公被封为“忠惠公”开始,关公被历代统治者尊崇,神格地位不断飞升,到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年)其封号已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可见其神格地位之崇高。
从关公封号的不断攀升中可以看出,在后世附加给关公的精神品质中,基本囊括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最优秀的品质:忠、义、仁、勇、礼、智、信等内容,正是这些中国人所最为推崇和敬慕的高贵品质在关公身上的集中体现,使其成为道德准则的最高表率。
而这将近二十个封号中,与“义”相关的就有六个:北宋宣和五年敕封“义勇武安王”,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封“壮缪义勇武安王”,南宋淳熙十四年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文宗天历元年封“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清道光八年被崇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还为其御书“义炳乾坤”匾以赐。
不难看出,在后世附加给关公的精神品质中“义”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份额。
一、“义”的含义“义”,作为一种范畴和理论,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一个道德概念,是做人的最高标准。
那么,什么是“义”呢?一般而言,“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表现,指公正、合理而应当的德行和道理。
关公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关公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公文化历经千年沉淀,至今仍能为当代社会提供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关公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一、关公文化的历史渊源关公文化起源于三国时期,当时曹操惧怕关羽威势,投降蜀汉后曹操将其处决,而汉中马铁故地的徐庶等人为缅怀关羽将圣人祀之于庙宇,这就是现在的“关公庙”。
“关公庙”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唐宗敬将其祀为庙神,风靡中国各地。
由此可见关公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关公文化的当代价值及意义1. 敬仰英雄精神——“忠、义、诚、勇”关羽为忠义之人,重托信义,任可难辞,义无反顾,表现了其作为一个英雄人物的特质。
在当代,我们也应敬仰这种忠诚正直的精神,尤其是在现代化社会的众多文化选择面前,我们更应该取长补短,诚实守信,不忘初心,勇毅向前,展现出忠、义、诚、勇的精神。
2. 加强文化认同——关公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位置在关公文化的影响下,更加加深了我们的中华文化认同。
在当今社会,传承中华文化已经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通过学习了解关公文化,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从而使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生活中。
3. 弘扬爱国精神——“万里长城第一关,关云长早回天”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具备强烈的爱国精神,才能凝聚一个民族的力量。
关公文化弘扬了中国人民对于祖国的向往与热爱,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通过关公文化的弘扬,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意识以及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4. 探索文化美学——文化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不断寻找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与时代性,而关公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在当代社会中,关公文化已经在文化美学领域得到深入的发展,不少艺术家将关公“义”的形象作为文化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推广文化展现了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总而言之,关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了亿万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与情感归属。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论文
神明崇拜指由官方和民间组织、个人举行的对神明的崇把、礼拜等仪式行为。
对于神明崇拜象征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研究者多从历时、共时的角度强调这种仪式行为及相关神话、象征在时(不同时期)、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组织)方面展现的不连续的形态。
他们强调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崇拜诸神的实用功利动机不同,对诸神象征的没释也不同。
华琛(JamesL.Watson)对天后的研究,即认为女神天后貌似统一的象征性的背后实际上隐藏了不同社会组织之崇拜天后的重大差异。
过分强调崇拜者的实用功利,有将宗教史研究减化、归结为心理学研究的危险。
本文希望通过对唐代以来关羽崇拜的个案分析,考察神明象征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及其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笔者认为,神明崇拜的发展和变化,不单有因时因人而异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它内在本质上的连续性:从象征包含的意义上说,神明对于社会群体的意义虽有一定差异,但是其中的连续性缕缕可辨,这构成了杜赞奇(PrasenjitDMara)所说的“语意链”(semanticchain);从发展过程看,诸神崇拜及相关神话、象征存在于文化传统的发展河流之中,前者发展受到后者的制约,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就有可能影响到社会各阶层,成为一套社会共享的文化资源,从而有可能造成神明象征在时空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连续性、共通性。
因此,在神明象征的发展过程中,连续性与不连续性共存。
宋元时期民间对关羽形象的重塑,乃是吸取了上层士大夫文化的因子塑成的;这种经重塑的关羽在明清时期渗透到民间社会和士大夫阶层,成为官方和民间塑造关羽崇拜的重要文化资源。
正因为如此,官方把典和民间崇拜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一、关羽的最初形象一般认为,关羽显灵开始于隋朝“。
但现存较为可信的资料记载的大都是唐人对关羽的崇拜情况。
唐末范掳《云溪友议》即云:“蜀前将军关羽守荆州,荆州有玉泉伺,天下谓四绝之境。
或言此词鬼助土木之功而成,伺曰三郎神。
三郎即关三郎也。
因此,比较稳妥的说法是,至迟在唐代,关羽已为人所崇奉了。
浅析关公崇拜中的民族传统价值观论文
浅析关公崇拜中的民族传统价值观【摘要】关公崇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是民间英雄崇拜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XX信仰的X畴,是对被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关圣、关帝、武圣等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云长的崇奉和膜拜。
本文首先对价值观的概念进行定位,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出发,揭示出民族传统价值观与关公崇拜的关系。
其次对什么是关公崇拜进行总体界定,进而分析出关公崇拜产生的四个主要原因;再次从多个侧面进而揭示出“忠贞赤诚、正义奉公、宽厚仁慈、崇尚智慧、诚实守信、崇尚礼义和勇武神威”就是中华民族在对关公进行崇拜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传统价值观,也从其中反映了关公崇拜所产生的正面作用和负面的影响。
最后指出正确区别对待关公崇拜现象,继续弘扬和传承关公崇拜文化,积极构建精神文明家园,是每一个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关公崇拜;民族传统;价值观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的一名主要军事将领,是“三足鼎立”的关键性人物。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出生于古代华夏荆楚大地,他诞生于平凡而普通的农耕民族家庭,出走于群雄逐鹿,世事纷争混乱的年代,因而其生命的存在是真实的。
同时,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在浩瀚而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与其他众多平凡的历史人物一样,仅仅是推进历史向前发展的一分子,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建树和特殊作为。
因此,他是在特殊历史时期诞生的平凡而真实的历史人物。
在三国历史时期,他与X备有着异性兄弟兼朋友加君臣的关系,其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他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和身份的多重性。
同时,关公诞生于儒家思想和教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他的为人处世思想和原则深受儒家思想文化《春秋》的熏陶和感染,他的行为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本质特征。
因此,他的为人处世的思想、原则和行为,决定了他性格特征的多元化。
作为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军事将领,他在那段战火连天,战马啸啸,血流成河和英雄惜英雄,英雄爱英雄的历史长河中和逝去而不复返的岁月里,曾经疲劳过,曾经流血流汗,也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中体现出了其生命的不平凡性和性格的复杂性,但是就因为其生命的不平凡性、性格的复杂性和特殊的历史性,也就决定了他性格上的缺陷性,也注定了他的一生,必定是以悲剧收场的一生,体现出了生命价值的悲剧性。
浅论关公形象的文化意义
浅论关公形象的文化意义自《三国演义》问世、流传以来,“义绝”关羽的形象,便连同“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的形象在中华大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对他敬爱有加。
关公这一形象为什么会赢得如此广泛的认同?研究这一文化现象,对于正确认识关公一用文学的观点来看,值得称道的“英雄人物”,不但是叱咤风云、勇于进取的斗士和强者,同时必须具有作为一个好人而不可或缺的美德。
英国17世纪的戏剧家、诗人德莱登曾说过:“要想引起我们怜悯的角色必须有合乎美德的倾向,他必须有某种程度的美德。
”“他的美德胜过恶行,这样观众才喜欢他。
”(《西方文论选》上卷)德莱登所强调的美德,正是把握英雄人物性格的美学原则。
在《三国演义》对关羽这一形象的塑造中,这一准则主要体现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义”的道德伦理关系。
关羽这一文学形象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主要是由于小说着意描绘了关羽同刘备、张飞之间“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的“义气”,使他表现出令人喜爱的美德。
这种义气,不受情势的影响,不受利欲的诱惑,它贯穿于关公一生的为人处事中,成为关公的人生信条。
相反,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利己主义行为则自然遭人唾弃。
在封建时代,“义”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正是人民群众理想中至高无上的道德、情操和伦理关系。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相互扶助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概括了那一时代的英雄气质。
诚如恩格期所说,“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反杜林论》)。
出于小生产者的狭隘心理,“义”就其个人行为来讲,所维护的只能是某一集团的利益,因而不难为封建统治阶级接受和利用。
但是不能否认,在那一历史条件下,“义”终究是一种进步的道德观,其所鼓吹的扶危济困的道德责任感,本质上符合人民的意愿。
更何况关公所效忠的义兄刘备是一个带有广大社会民众理想色彩的“平民皇帝”,结义桃园时立誓“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在后来的创业奋斗中又时刻关心民众疾苦。
中国文化主体精神下的关羽
中国文化主体精神下的关羽摘要:在中国历史上,关羽崇拜历经各朝各代,遍及全国各地。
其影响之远,无人能出其右。
关羽崇拜及关于形象的演变作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现象,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演进的轨迹,是中国文化主体精神的集中表现,对于研究中国文化与历史意义深远。
关键词:文化主体精神;民间;官方;宗教Guan Yu in the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hina, Guan Yu worship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all over the country. Its impact is far, no one can make it right. Guan Yu worship and on the image of evolution as our nation'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has ignited a different social strata,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various concepts, desire and prayer, carrying the traditional moral and ethical concepts and values, reflecting the trajectory of our n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ultural evolution, is the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the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 subject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Cultural subject spirit; folk; official; religion关羽,是魏、蜀、吴三国鼎力时蜀国的一员大将。
关羽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
关羽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历史上的关羽,在其身后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不断推崇过程中形成的关羽文化,是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
如今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关羽文化正确估量、评判、扬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时俱进,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积极作用,这是研究关羽文化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
关羽文化的概念界定这里首先要界定一下关羽文化这个概念。
因为概念的界定涉及对关羽文化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不单纯是表述科学与否的问题。
现在出现有一种偏向,认为这一文化现象只能称关公文化,不能称关羽文化,好像唯有称关公文化才算正确。
也有将关羽文化称为关帝文化,似乎关羽文化仅仅相对关帝而言,只是一种神灵文化。
不同的提法反映了对这一特定文化现象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
从关羽文化的形成过程看,情况虽然比较复杂,但其涵盖的主要方面是清楚的,那就是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的关羽、被神圣化的关羽这三个层面。
因为关羽其人其事确有史实记载,他首先是个历史人物,由历史人物而成为艺术典型、成为关帝、武圣的,不是单凭想象生造出的艺术典型,也不是单为造神需要生造出的神灵。
关羽文化跟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关羽、被神圣化的关羽都分不开,是三个层面共同组成的文化概念。
历史上的关羽,是关羽文化之源,它是关羽文化产生的基本前提。
艺术形象关羽,神圣化的关羽,都由历史上的关羽衍生而来,没有历史上的关羽,也就不会有艺术形象的关羽和神圣化的关羽。
历史上的关羽,本身是个令人景仰的英雄。
他义勇刚烈,武艺超群,为人正直,在三国当时就受到人们的称赞。
陈寿(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虽然记述过于简略,但其中刘关张“恩若兄弟”很不一般的关系,关羽对刘备“誓以共死”决不相背的情谊,刺斩袁绍大将颜良辞曹归刘的表现,刮骨疗毒的壮举,北攻襄樊“威震华夏”的煊赫,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
特别是他辞曹归刘时,一方面表示自己与刘备“誓以共死,不可背之”,终究不会留在曹营;一方面深感曹操待他之厚,直言必当要“立效以报曹公”才走。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关羽崇拜作为一种民间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深入人心。
关羽,字云长,一生忠义仁勇,被后世誉为“武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备受人们崇拜的英雄人物之一。
他以勇猛善战、忠诚义气而著称,深受民众爱戴。
一直以来,人们对关羽展开了多层次的塑成,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化传统。
首先,关羽崇拜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中国传统信仰中,关羽被尊奉为战争之神,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勇武无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忠诚义气。
由于他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形成了世人的共识,因此,关羽被塑造成了具有高尚品质和英勇形象的象征。
在关羽庙宇前,有许多崇拜他的人们,每每行动前都会先向关羽祈求神佑。
同时,在庙宇里,关羽的雕像庄重矗立,表现出他那古代中国男性理想中的壮丽形象。
这种崇拜的民俗在中国掀热潮,引领民间文化的发展。
其次,关羽崇拜表现在艺术创作中。
自古以来,关羽的形象被广泛地描绘在文学、绘画、雕刻、戏曲等各种艺术形式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关羽作为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之一,被赋予了忠诚勇敢的形象,成为中国文化乃至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羽的塑造在文学作品中深入人心,成为各个时代的艺术家们倾情描写的对象。
尤其是在明、清两代,关羽的形象被塑造得更加丰富多样。
绘画家们针对关羽的形象特征进行系统的艺术塑造,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关羽形象描绘方案,使关羽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
最后,关羽崇拜也表现在民间信仰中。
在中国,关羽经常被街头巷尾的百姓祭拜。
尤其是在关羽义士节这一特定的时刻,人们纷纷走进庙宇,向关羽祈福,祈愿平安、健康和幸福。
关羽的崇拜不仅仅体现在纸上,更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信仰方式和实践行为中。
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城乡贫富,都对关羽崇拜抱有虔诚的态度。
民间信仰中的关羽崇拜,凝聚了人们的情感共鸣,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忠义、勇敢等传统价值观的追求。
总而言之,关羽崇拜作为一种民间文化传统,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伟大和博大精深。
论二千年关公文化的现代价值
论二千年关公文化的现代价值关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是中国文化研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课题。
近年来,先后出现了一批研究关公文化的文章和著作。
这表明,在当代社会,关公文化仍有其存在的价值。
这种价值,表现在社会的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诸方面。
关公在小说家笔下是大义凛然,不可逼视的人物,在民间信仰中更变成万人膜拜的神灵,是忠义的化身,代表着中国人的一些崇高的道德价值。
关公所代表的,已经超越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成为传统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所谓关公文化,是指关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及其对社会精神生活的影响。
关公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对社会生活最直接的意义是在精神方面,主要是在伦理道德方面。
关公文化精神价值的核心在于道德价值。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
关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既是儒、释、道诸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国人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
千百年来,人们崇拜关公,本质上是崇拜被神话的关公的高尚的道德人格。
弘扬关公文化,其实是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关公文化既是民族的,当然也具有世界性的特点。
也是联结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纽带。
从华人走向世界那一天开始,关公文化就被陆续传播到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和西方世界。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向世界打开了大门,世界也想更多的了解中国。
因此,关公文化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
一些国外学者也加入到关公文化研究者的行列,从而加深了国外民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关公文化的政治价值,首先表现在关公文化的民族凝聚力,特别是“大一统”思想,对促进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关公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大一统”思想。
关公为之奋斗的最高理想,就是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这种思想包含着实现国家统一的积极因素,是中华民族历久不衰,团结统一的内在根据。
福建东山铜陵关帝庙的楹联:“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备尝,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朝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
浅谈关公精神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价值
2019年23期┆13百家争鸣浅谈关公精神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价值文中成摘 要:关公文化对中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开拓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范围,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认同感和传承。
在初中阶段开展公民道德建设,也离不开对关公精神当代价值的系统梳理。
关羽身上所体现出的“忠、义、仁、勇、信、智”等品格也是当代中学生道德品质修养应当重视的。
关键词:关公精神;初中;德育;教学;价值 关公精神经过1700年的传承,早已不是单纯的地主阶级将领形象,而演变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缩影。
除了历史上关羽的确有的品质,古代劳动人民也赋予其更加完备的精神品质,直到现在,关公一直是以正面形象而存在的,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关公形象在当代也被作为学习的榜样,与当代公民道德修养价值准则有着高度的契合点[1]。
同样,在校园德育工作中,关公精神的核心价值,也对中学学生具有很多积极意义。
一、中学生道德品质现状分析(一)思想品质有局限性。
一些学生觉得学习是为了以后过上好日子,提高社会地位,他们往往有自己的明星偶像,但却只关注外貌、衣着、收入等,不关心品质、言谈举止等精神风貌。
(二)在生活中的道德表现有一定偏颇。
现在学生的价值观较为重视利益,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并缺乏必要诚信,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较少的考虑到他人的感受。
(三)个性抗压能力较弱。
很多学生心理脆弱,性情偏激,自制力比较差,还有的在诱惑面前无法自制,爱攀比、摆阔气已成为当今初中生不知自的通病。
二、关公精神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价值(一)关公精神简要解读。
关公精神集中表现在忠义、诚信、仁爱、智慧、勇敢等品质上面。
在现代教育阶段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在关公身上吸取不少智慧[2]。
千百年来,关公精神已经从单纯政治斗争中的英雄人物演变成民族认同的精神代表,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华人都对关公的精神是十分推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关公崇拜中的民族传统价值观【摘要】关公崇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是民间英雄崇拜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范畴,是对被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关圣、关帝、武圣等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云长的崇奉和膜拜。
本文首先对价值观的概念进行定位,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出发,揭示出民族传统价值观与关公崇拜的关系。
其次对什么是关公崇拜进行总体界定,进而分析出关公崇拜产生的四个主要原因;再次从多个侧面进而揭示出“忠贞赤诚、正义奉公、宽厚仁慈、崇尚智慧、诚实守信、崇尚礼义和勇武神威”就是中华民族在对关公进行崇拜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传统价值观,也从其中反映了关公崇拜所产生的正面作用和负面的影响。
最后指出正确区别对待关公崇拜现象,继续弘扬和传承关公崇拜文化,积极构建精神文明家园,是每一个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关公崇拜;民族传统;价值观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的一名主要军事将领,是“三足鼎立”的关键性人物。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出生于古代华夏荆楚大地,他诞生于平凡而普通的农耕民族家庭,出走于群雄逐鹿,世事纷争混乱的年代,因而其生命的存在是真实的。
同时,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在浩瀚而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与其他众多平凡的历史人物一样,仅仅是推进历史向前发展的一分子,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建树和特殊作为。
因此,他是在特殊历史时期诞生的平凡而真实的历史人物。
在三国历史时期,他与刘备有着异性兄弟兼朋友加君臣的关系,其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他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和身份的多重性。
同时,关公诞生于儒家思想和教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他的为人处世思想和原则深受儒家思想文化《春秋》的熏陶和感染,他的行为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本质特征。
因此,他的为人处世的思想、原则和行为,决定了他性格特征的多元化。
作为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军事将领,他在那段战火连天,战马啸啸,血流成河和英雄惜英雄,英雄爱英雄的历史长河中和逝去而不复返的岁月里,曾经疲劳过,曾经流血流汗,也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中体现出了其生命的不平凡性和性格的复杂性,但是就因为其生命的不平凡性、性格的复杂性和特殊的历史性,也就决定了他性格上的缺陷性,也注定了他的一生,必定是以悲剧收场的一生,体现出了生命价值的悲剧性。
虽然他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角色,但是他为人处世的思想、原则和行为曾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产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中国长期而漫长的封建社会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就是在跨越新世纪的今天也依然对中华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社会团体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深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关公为人处世思想、原则和行为或者说人格精神和人品道德的熏陶和感染,导致无论时空如何变化,朝代如何更替,关公依然被人们不断推上神坛,并封侯、封王、封帝,并被中华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社会团体、三教九流和古今中外民众一体尊崇,始终不曾冷落过。
这是任何神灵的地位也无法与之比拟的。
如此广泛而长久的崇拜,不但超越了宗教,超越了民族,甚至还超越了时空和国界,这就是关公崇拜或者说关公崇拜现象。
那么关公其人真有这么伟大的形象和如此完美的人性吗?能受到中华各民族、各阶层和社会团体以及古今中外众多民众的极力推崇。
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原因和动力在推动和引导着人们对他不断的加以推崇,并规范和影响着中华民族主体和个体价值的取向。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在起作用。
那么,民族传统价值观与关公崇拜有什么关系?关公崇拜的本质及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中华民族在对关公进行崇拜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传统价值观或价值取向?中华民族在对关公进行崇拜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传统价值观,在历史与现实中产生了什么样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如何正确区别和对待关公崇拜现象,弘扬和传承关公崇拜文化,积极构建精神文明家园?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
这几个方面就是本文立意探讨的问题。
一、民族传统价值观与关公崇拜的关系历史上任何一种价值观的存在都有其两面性,即正面性(或积极性)和负面性(或消极性),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在评价和调整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获取与得失。
任何一种价值观的存在和延续都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精神的、物质的现象以及个人、阶级、民族和社会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那么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
它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尺度的作用。
价值观受到主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地位、教育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是具体的、历史的。
①价值观按历史发展进程分为传统的价值观和现代的价值观;有一般的价值观和核心的价值观的说法。
具体表现为经济的价值观、政治的价值观、道德的价值观、宗教的价值观、民族的价值观、职业的价值观、生活的价值观、人生的价值观等等。
中华民族在对关公的崇拜中就体现出了民族传统的核心的伦理性的价值观。
而中华民族对关公进程崇拜中所体现出来的民主传统价值观切深深直根于“孔孟之道”和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所提出来的“三纲五常”这一道德规范之中,深深直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中。
在中国的历史上,人们进行宗教信仰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对人的崇拜,有对神的崇拜,还有对自然物的崇拜,总结起来有一个共性的特点,这就是都具有人性理想上和心理上的需求与依赖,都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价值取向。
当然,任何一种崇拜现象的出现都具有历史的、现实的,官方的、民间的,民族的、个体的,物质的、精神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公崇拜现象也不例外。
关公诞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文化土壤之中,有着历史的根基,以及历朝历代统治阶级和后人的不断推崇以及附加在他身上哪一道道金光闪闪的,耀眼的“光环”作“生命线”,使其关公具备了一个完美的、高大的、伟岸的历史人物形象,没有了半点瑕疵。
其实不然,他只是民众理想上和心理上的完美人性的寄托和向往,他并没有那么完美,他是人,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是一个食人间烟火的历史人物,而并不是神,在他平生的事迹之中也暴露出了其个性上刚愎自用、傲慢无礼、义气用事和军事上锋忙必露的缺点。
当然,历史中真实的关公也有优点,也有其优秀的一面,那就是他的忠义精神。
正因为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在一个具有真实生命的关公原形中,一个历史中的关公,文学艺术中的关公,生活中的英雄就这样孕育而生,一个代表着中华民族全方位、多层次价值取向的人物形象和具有着以忠、义、仁、智、信、礼、勇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完美人性的关公形象就呈现在中华民族世人的面前。
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信仰或精神支柱,从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格,同时也自然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或民族传统价值观。
而关公的人格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或民族传统价值观的艺术化,审美化的存在形态。
他的人格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讲,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又体现了民众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因此,可以说关公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和景仰,演变为传统的伦理道德型的特殊历史人物,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演变,传统文化的“包装”和精心打造以及后人在对他的崇拜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信念、价值倾向和对他为人处世所持的评价态度和附加的“优点”是分不开的。
二、关公崇拜及产生的原因分析关公崇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是民间英雄崇拜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范畴。
具体是指中华民族各阶级、阶层、官方和民众对被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关圣、关帝、武圣等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云长的崇奉和膜拜。
关公崇拜是中国封建社会特定时期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
其崇拜现象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关公自身的人格魅力,即关公的出身与自身在历史中的经历所体现出来的忠、义主导人格精神,是形成关公崇拜的内在因素。
二是封建文化的影响与原始素材的自然流传,封建统治者的极力尊崇与民间民众的推动,民间的理想化处理与纯文学《三国演义》的完美化创造,使其关公的形象和关公崇拜现象达到了尽善尽美和登峰造极的地步。
三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极力推动,也为关公崇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是当代社会影视剧作的正面反映,古往今来戏剧的演绎和文学艺术的渲染,当今民众和行业心理需求与理想观念的寄托,海外华人社会维系圈内社会联系和公共生活的特殊纽带以及亲情认证下重新塑造和组合的关公,为关公崇拜现象的产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中华民族对关公的崇奉和膜拜由来已久,有其内在的原因和外在的推崇,其崇拜现象呈现出时间跨度大、人数众多、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等特点。
客观地说,关公崇拜是关公在当代社会人格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延续和传承,关公形象的丰满性、高大性和完美性不乏时代的烙印和批上了封建主义色彩的外衣。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不断围绕着贴在关公身上的忠、义、仁、勇等道德做文章,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演变过程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从文人学士、草莽义士,到说书艺人、戏子优伶,乃至远避尘世的僧尼道姑以及当今的人们,几乎都陆陆续续汇入了美化、圣化和神话关公的潮流之中。
其实正史中的关公并非人们所崇拜的那个高大完美,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根据人们心理和社会需要不断改造而成的一个来自于现实而又大大超越于现实的一个精神偶像。
这就是关公征服更多社会阶级的人和众多中华民族个体,从而引起共鸣、钦佩、崇拜和景仰关公的直接原因。
因此,关公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品质还需得作深刻研究和深刻领会,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甄别、领悟和关注。
三、中华民族崇拜关公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传统价值观由于关公崇拜现象的产生有着厚重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有着深厚而且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有着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的支撑。
因此,极容易引起中华民族在对关公进行崇拜和敬重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理智上的共识,道德意愿上的追求与向往,做人准则和价值观念上的取向。
随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历史的演变和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已凝结形成中华民族本身独有的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系,而传统价值观念体系包罗万象,其核心主要集中在“忠、义、仁、智、信、礼、勇”等七种民族传统美德或民族精神上。
历史上关公的形象就是这样一个被人们推崇为民族传统美德或民族精神的“形象代言人”,关公的英雄事迹经中华民族后人不断传诵,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社会各阶层和帮派组织的不断推崇,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化身;也就有机融合和凝结着“忠、义、仁、智、信、礼、勇”的民族精神;也就成为了传统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民族英雄形象;也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崇尚理想和为人处世的道德形象。
因此,关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忠诚、重义、仁爱、崇智、诚信、尚礼和勇武”的人品美德和民族精神也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追求和崇尚的民族传统价值观。
那么,中华民族在对关公进行崇拜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传统价值观?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在关公崇拜中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