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材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

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比较心理学也称动物心理学。

心理的种族发展: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民族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一)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五)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

(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

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 Preyer)。普莱尔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是第一本较为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2)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

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1957年美《心理学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

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个体毕生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

1.纵向研究:在一定时期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也叫追踪研究。纵向研究是了解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

纵向研究的优点:1.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2.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3.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纵向研究的缺点: 1.容易样本流失;2.出现新的变量;3.重复效应;4.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2.横断研究: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横断研究的优点:1.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2.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3.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

横断研究的缺点:1.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2.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3.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3.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交叉设计:一般是先从横断方向抽取不同年龄组进行横向研究,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被试进行所需次数的重复测查,使之又成为纵向研究,从而使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在一起。

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

一、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

大体归为两类: 遗传、环境

观点一:单因素论

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高尔顿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2.环境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华生——一打婴儿……)

观点二:二因素论

为了克服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片面性,学者们提出了各种调和的观点,这些观点被统称为二因素论。二因素论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他们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施太伦——加法,吴伟士——乘法。

观点三: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

认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班度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探索认知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强调行为与认知结合;突出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

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心理源于动作。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4、皮亚杰以认知发展阶段说:

A、感知运动阶段(0~2):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手的抓获和嘴的吮吸)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获得客体永久性。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思维水平。

B、前运算阶段(2~6、7):1自我中心2思维不可逆3未掌握守恒。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

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

C、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儿童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思维可逆。具体逻辑思维水平。

D、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

5、皮亚杰道德认知的发展论:

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这个时期儿童尚不能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

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他律道德判断又称道德实在论,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以他律为主要特征;

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自律道德判断又称为道德相对论。

(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艾里克森将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机。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分别是: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

1、三元交互决定论:班杜拉认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

2、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矫正已有的某些行为反应特征,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未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部操作。

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人不是环境刺激的消极的反应者,而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塑造者;人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动因。

(四)、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

2、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环境和教育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其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和活动特点上。教学可视为“人为的发展”。因此教育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