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衡水历史上的名门望族
高氏家族伟大起源!“高姓”你知道多少?高家人必转!
高氏家族伟大起源!“高姓”你知道多少?高家人必转!古往今来,族谱祖训,名人古迹,构成了华夏大地文化轨迹,你家姓由来?你归于谁家?高氏家族将带你去探访。
高姓最早出现在上古黄帝时期,中国最早系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籍《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官室。
'《竹书纪年》说黄帝'居有熊'。
有熊,巳口今郑州新郑。
春秋时期,齐太公吕尚(姜子牙)的六世孙齐文公吕赤有个儿后代即以先人封邑为姓,姓高。
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源流众多,高氏主流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在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分布居多。
高氏起源第一出自姜姓。
相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
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
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
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
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
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
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
高傒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
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
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
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
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
高氏五大望族有四支出自渤海高氏。
因此,当今高氏子孙多数为渤海高氏后裔。
▲高姓始祖:高傒第二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也为高氏,也为山东高氏。
第三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赐姓,少数民族姓氏改人高姓。
第四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有改单姓'高'为氏。
譬如:高车氏、高东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
高氏发源地河北景县景县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东部,大运河西岸,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开发地区和京津、石家庄、济南三角经济中心地带,是河北省“十一五规划”实施“一线两厢”战略的“南厢”经济区域,是春秋之前高氏发源地。
衡水的红色经典故事
衡水的红色经典故事衡水,这座位于河北省的小城,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闻名。
在这个曾经是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有许多经典的红色故事流传至今,让人们铭记着那段艰苦卓越的岁月。
一、红色的花朵在衡水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许多红色的花朵。
这些花朵并非真正的植物,而是一种红色的小旗帜。
这些小旗帜上印有五角星和红色的背景,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旗帜。
这是因为在衡水,有一位叫做李大钊的伟大先驱,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在衡水的时候,曾经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衡水人民将他视为红色的象征,用红色的花朵来纪念他的贡献。
二、红色的山河衡水的山河也有着浓厚的红色氛围。
在这里,有一座叫做红旗渠的工程,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伟大工程。
红旗渠是一条人工运河,它将黄河的水引入到干旱的山区,为当地的农田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这项工程的建设者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完成了这个壮丽的工程。
红旗渠的建设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人民群众带来了丰收和幸福。
如今,红旗渠已成为衡水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三、红色的精神衡水的红色经典故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些无私奉献的英雄们。
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是为了革命事业而献出生命的烈士,是为了人民幸福而默默奉献的普通人。
他们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在衡水的红色故事中,有一位叫做杨昌济的英雄,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之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着一支游击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最终,他为了掩护战友,英勇牺牲。
杨昌济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被誉为红色的英雄,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四、红色的传承衡水的红色经典故事不仅仅是过去的回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在当地的学校里,红色教育成为了一门重要的课程。
学生们通过学习红色经典故事,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衡水也积极开展红色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衡水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衡水的名胜古迹有哪些衡水是大京九上靠近龙头北京的一颗明珠。
正迅速发展成为冀东南园林式现代化中心城市。
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衡水的名胜古迹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衡水的名胜古迹:孝感圣姑庙圣姑庙位于河北省闻名全国的中国丝网之乡衡水市安平县,其庙宇位于安平‘闫会沃’村西。
安平古称博陵,位于冀中平原腹地,取“众官民安居乐业,且地势平坦”之意,得名安平。
安平自汉高祖置县,至今已历悠悠两千年,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中心,交通便利。
圣姑庙相传是汉光武帝刘秀降旨修建的。
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在原庙东侧筑高台重建,明、清两代多次扩建而成。
据史料记载,“燕赵齐鲁之民,虽千百里之远,致香火者如织”。
圣姑庙毁于1945年5月抗日战火之中,现仅存高大的台基,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姑庙由牌楼、碑亭、蹬道、门屋、工字殿、寝宫殿、观稼亭6个主体建筑组成,布置在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上。
钟鼓楼和配殿左右对称,为比较典型的中国传统寺庙布局。
衡水的名胜古迹:杨露禅故居杨禄禅故居位于广府古城南关。
始建于晚清。
原建筑分南北两段院落,北院为住宅,有主房、配房。
南院为店房。
总占地面积980平方米。
北院南北长14米,东西宽25米,占地350平方米,有瓦房9间(北屋6间,东屋3间);南院东西宽45米,南北长14米,占地630平方米,有房屋10间,敞棚4间,早年被毁。
1991年,首届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后,为弘扬太极文化,保护文物古迹,经广府镇政府提议,永年县政府决定对杨禄禅故居进行修复。
成立了修复故居筹建委员会,1993年10月动工,在原址上进行重修、增建。
1995年4月落成,200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修后的杨禄禅故居占地面积达136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9.49平方米,整体建筑坐东面西。
分为两段院落,比原貌规模大、标准高。
设有走廊、明柱、古式门窗、隔扇等。
衡水的名胜古迹:冀州竹林寺竹林寺坐落于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北关村东北300米处,乃冀州古城的四大名寺之一。
清代衡水地区文进士群体研究_王学深
故城县
刘谦
深州武强县
刁克崇
故城县
高明峻
深州
乔文锦
深州
刘拯
冀州枣强县
韩日煐
深州
杨国桢
冀州
王恤
冀州枣强县
杜继美
冀州枣强县
冯文蔚
故城县
郭徽祚
深州武强县
张愈奇
深州
任谦
故城县
董哲
冀州枣强县
韩蕃
深州武强县
辛炜
深州武强县
张澂
景州
蒋书生
故城县
杜文焕
阜城县
魏廷珍
景州
刘自潔
深州武强县
周世培
冀州
曹永琪
景州
杜遂
冀州衡水县
武珩
第 14 卷 第 5 期 2012 年 10 月
衡水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Vol. 14, No.5 Oct. 2012
清代衡水地区文进士群体研究
王学深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100006)
摘 要:清代科举制度沿袭明代传统,自顺治三年乙酉科始,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止,有清一代共开科 112 科,衡水地
科甲排名 三甲第 249 名 三甲第 26 名 二甲第 78 名 三甲第 189 名 三甲第 133 名 三甲第 19 名 三甲第 146 名 三甲第 44 名 三甲第 121 名 二甲第 12 名 三甲第 54 名 三甲第 44 名 三甲第 31 名 三甲第 54 名 三甲第 89 名 三甲第 28 名 三甲第 47 名 三甲第 101 名 二甲第 54 名 三甲第 40 名 三甲第 133 名 三甲第 108 名 三甲第 118 名 三甲第 102 名 三甲第 118 名 二甲第 2 名 二甲第 57 名 二甲第 73 名 三甲第 151 名 三甲第 85 名 三甲第 69 名 二甲第 84 名 二甲第 41 名 二甲第 115 名 三甲第 59 名 三甲第 13 名 三甲第 134 名 三甲第 155 名 二甲第 106 名 三甲第 135 名 二甲第 98 名 三甲第 149 名 二甲第 57 名 三甲第 54 名 三甲第 64 名 三甲第 72 名 三甲第 167 名 三甲第 78 名 二甲第 87 名 二甲第 63 名 三甲第 100 名
河北安平角邱和角邱商氏——图文商永健
河北安平角邱和角邱商氏——图文商永健安平角邱和角邱商氏安平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南,衡水市下辖县,全县230个行政村,34万人口。
安平县角邱镇在汉代时设谷邱县,清乾隆年间称角邱店,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复称角邱。
属老解放区,1944年为便于管理,角邱划分为角北和角南两行政村。
商姓多居角北村。
1953年6月始建角北乡,后成立角邱人民公社,曾经改名红旗人民公社。
上世纪五十年代,南王庄三户老贫农坚持办社,被誉为“五亿农民方向”。
改名南王庄公社,现在称南王庄镇。
角北村是镇政府所在地。
距南王庄村一公里。
安平县的商姓多居住角邱,其他村有姓商的人家也是近代从角邱搬迁去的。
角邱自然村姓氏较多,同姓聚集。
有岳家街、后商家街、前商家街、刘家街、靳家街、靳家胡同、鸡市街、逯家街、唐营,斜么街等。
南北大街穿过整个村镇,逢五排十集市就在南北大街上。
角北村和角南村没有明显分界线,大致范围:南北大街街东以鸡市街为界,街西以靳家街为界,南北分治。
北侧称角北村,南侧称角南村。
商氏家族大都住在角北村的前商家街和后商家街大街和鸡市街。
商氏家庙坐落在前商家街路北。
南北大街中段西侧有一通碑,是关帝庙的庙界碑,上面刻写“安平西南三十里之明德乡”。
传说黄巾起义军首领巨鹿人张角(?-184年)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二月初举行起义。
起义时皆头裹黄巾,起义约十个月后,黄巾军主力败于官府。
不久张角病死,埋葬在此故改名角邱。
原来角邱有好多庙宇,如关帝庙、老张庙、吕祖庙、崇兴寺、五岳庙、龙母庙、至圣先师庙等。
其中吕祖庙最大,保留时间较长,当年吕祖庙香火很旺,庙内有僧人道士居住。
每年在吕祖庙前举办庙会,周围百八十里的商户到这里赶庙会,庙会期前远乡有钱买卖人提前到角邱村租房子,还把预定屋子糊表装修。
当年角邱庙会的牲口市据说是京南最大的。
吕祖庙每年打醮,庙前支起大锅放粥,救济穷人。
这些都从侧面说明当年庙会的盛况。
角邱商氏祖居山西,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山西移民奉诏东迁。
第五讲衡水历史上的名门望族
公共选修课:《衡水地域文化讲座》教案第五讲衡水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授课班级:20-20学年第学期授课教师:王长征第五讲衡水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教学目的与要求:衡水文化资源丰富、名人辈出,并形成了一些有名望的大家族,这些家族显赫一时,甚至登基改朝换代。
通过对衡水历史的名门望族的讲解,要求学生了解其丰富的文化背景,汲取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安平崔氏家族,难点是对景县封氏和高氏家族的历史名人因时代久远,人物生平无法深入展开。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和讨论法参考资料:课后作业:1.简述门阀制度2.点评冯太后。
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赫的家族。
这些家族重视对后代言传身教,故能长盛不衰,成就数百年的辉煌。
一、中国历史上的名门望族1.孔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家族能像孔氏家族这样清晰地记载了2488年的家族谱系。
到今天,孔子后人已近400万,其中中国大陆约300万,香港近4000人,台湾约2000余人,其余则分布在日本、韩国、北美及欧洲等地。
孔氏一家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繁衍最久、记录最完整的一大家族。
孔家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之为“中华第一家”了。
在孔子的后代中,历朝历代有影响者不少。
其中有他的孙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思),战国末期的9世孙孔鲋,11世孙汉代著名经学家孔安国,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孔融,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64世孙清代著名戏剧作家孔尚任,语言学家孔广森等。
孔家到了当代有名者也不少,如孔祥熙等人。
2.曾国藩家族曾氏兄弟5人,除曾国藩文才武略,对于近代中国的影响深远外,九弟曾国荃的功名要高于其他3人,不仅对于清朝功不可没,对曾国藩的帮助也最大。
曾国藩一生奉行儒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并形成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
《曾国藩家书》现在近1500封,记录了曾国藩从道光30年到同治10年前后30多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
其内容极为广泛,包括教子、持家、交友、修身、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方面。
衡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衡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衡水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介绍:
1. 衡水皮影戏:衡水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清朝,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衡水皮影戏以皮影为主要表演工具,通过手工剪刻、上色、穿孔等工艺制作而成。
衡水皮影戏的剧目丰富多样,包括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2. 衡水大鼓:衡水大鼓是一种传统的打击乐器,也是衡水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衡水大鼓的演奏方式独特,既有鼓点、鼓声,又有唱腔、说白,表现了衡水地区的民间生活和文化传统。
3. 衡水民间舞蹈:衡水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多样,包括踩高跷、跳秧歌、扭秧歌等。
这些舞蹈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是衡水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衡水传统手工艺:衡水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包括剪纸、刺绣、木雕等,这些手工艺品制作精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是衡水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衡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反映了这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王之涣生平简介
王之涣生平简介王之涣生平简介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历史上王之涣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王之涣的生平简介王之涣,字季凌,是唐朝的著名诗人,生性豪放,常与高适、王昌龄唱和、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他的诗被乐工加工成歌曲后,名动一时。
现在存有的王之涣的生平资料不多,我们从他的墓志铭中推测王之涣于公元742年去世,享年55岁,所以他应该出生在公元688年。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氏,是一个名门望族,从他往上五代都是当时为官之人。
王之涣在家中排行第四,从小聪明好学,长到20岁,文章就写得很好了,少年时期的王之涣喜欢行侠仗义,常常击剑悲歌。
一直到了中年他才开始虚心求教专心写诗,此后十几年诗名大振,不久后他在冀州衡水县主簿,但是遭人诬陷,王之涣愤而辞官回家。
王之涣的诗在当时可以说是将唐朝大壮丽山河都描绘了出来,但是现在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就只有6首,收录在《全唐诗》中。
王之涣一生没有走科举之路,而且他做官时双亲已经去世了,辞去衡水主薄的官职后,在家闲居15年,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他再次入仕,以清官著称,很受当地老百姓称道,但是在文安县染病,从此卧床不起。
王之涣是怎么死的王之涣死于壮年,在做文安县县尉的时候死在任上,最后葬在洛阳。
王之涣之前的’一份工作是在衡水主簿,当时衡水县令李涤将女儿嫁给了王之涣,当时是公元722年,王之涣已经是35岁而且已婚有孩子了,李氏18岁,比王之涣小17岁。
李氏嫁给王之涣必定是为这位才子的才华倾倒,二人的感情非常恩爱,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
王之涣在家中闲居15年,李氏安贫乐道,跟着王之涣苦了15年,但是毫无怨言,不过李氏不到40 就守寡了,而且王之涣死后6年李氏也病死,因为有前妻,两人不能合葬。
王之涣的生平在史料中鲜有记载,我们后人对他的身世也知道的不多,但是他留下来的6首诗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位才子的盛名不是空有的。
王之涣给我们留下的资料不多,但是他留下的寥寥6首诗歌却带给我们边塞诗的浪漫风采,人们大多认为《凉州词》是他的代表之作。
衡水武强县孙氏家谱辈分表大全
衡水武强县孙氏家谱辈分表大全
1、谭
2、维
3、迎
4、吉
5、兆
6、启
7、凤
8、宁
9、永10、正11、方12、成
孙氏辈分排序是:
1培2守3先4如5善6世7克8中9成10宪
天下无二孙,很多人都这么讲,好像天下姓孙的同出一源。
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据历史考证,目前孙氏后裔来源于山西洪桐,孙氏老祖宗和其他姓氏的老祖宗在朱元璋同志的暴行强制下,无奈的离开赖以生存无数年的土地,来到被血洗的山东、河南等地落叶扎根。
到今天为止,仍然有老人回忆远祖,感慨着对族里后人说,咱们来自一颗老槐树之下。
可以说,明初的时候,各个姓氏都比较纯粹,没有乱七八糟的旁支杂叶。
然而随着朝代变迁,一部分孙氏后裔把族谱散失了,还有许多旁姓眼看孙氏甚有权威,便改了自己的原姓,希望自己也混入孙氏家族,享受孙氏家族的待遇。
不过孙氏老祖宗们很可能对那些改姓混进来的人进行过抵制与约束,首先得一条便是不能按照正宗孙氏的族谱续辈。
因此,许多姓孙的往往续不了几辈就在于此。
其实,对于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家族来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幻,遭遇如何惨迫,不可能把一个历史久远的家族完全抹掉。
毕竟历史上没有屠杀过孙氏,倒是李氏王氏赵氏等被杀了不少。
所以,没有完整族谱的,除了老祖宗糊涂把族谱忘了,就是那些半路改姓为孙的。
衡水的名字由来
衡⽔的名字由来衡⽔,河北省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总⾯积8815平⽅公⾥。
全市户籍⼈⼝454.9万⼈。
衡⽔属于环渤海经济圈,被费孝通称为“黄⾦⼗字交叉处”。
⼀、历史沿⾰1、隋开皇⼗六年(596年)析信都、下博、武⾢三县地置衡⽔县,治今桃城区旧城村,属冀州。
唐属冀州。
元属深州。
明永乐⼗三年(1415年)徙今址,属深州。
清雍正⼆年(1724年)属冀州。
2、 1913年属直⾪省冀南道,后改属⼤名道。
1928年属河北省。
3、 1949年设衡⽔专区。
1952年撤销衡⽔专区,衡⽔县属⽯家庄专区,余县划归沧州、邢台专区及⼭东省德州专区。
1962年复设衡⽔专区(1968年改地区)。
1964年衡⽔县城设衡⽔镇,1982年升镇为市。
1983年衡⽔县并⼊衡⽔市,属衡⽔地区。
4、 1996年撤销衡⽔地区,设地级衡⽔市。
⼆、地名由来西周时期的黄河《尚书·禹贡》记载说“冀州:既载壶⼝,治梁及岐;既修太原,⾄于岳阳;覃怀底绩,⾄于衡漳”。
叙述的就是⼤禹治⽔的故事,⼤禹疏导了很多河流,但最艰难、花费时间最长也是最后取得成功的地⽅是在“覃怀”。
覃怀位于太⾏⼭南麓,沁⽔、沇⽔等⼤⼩河流出⼭后,汇在覃怀,形成⼤泽。
这⾥地势平坦,黄河落差减⼩,造成河道淤积,河⽔便肆意漫流。
只有把覃怀的⽔排下去,冀州才能免于灾难。
⼤禹指挥着治⽔⼤军,在覃怀奋战多年,沿着黄河的主河道向北⼀直疏导到“横着的漳河”那⾥,覃怀境内的⼤⽔得到治理,然后向东北⽅向导⼊⼤海。
“横着的漳河”是从⼭西向东横着注⼊北流的黄河,称之为“衡漳”河,地处今邯郸地区。
⾄周朝周定王五年(前602年)黄河改道后,⽔势浩⼤的“衡漳”河,沿着黄河故道继续向东北⽅向流⼊⼤海,黄河故道改称“衡漳”河。
隋朝时期的衡⽔及漳⽔翻阅郦道元《⽔经注》卷⼗浊漳⽔、清漳⽔栏⽬,发现漳河⽔的⼀段称作“衡⽔”的河流,最上游出现在巨⿅县⼀带,流经扶柳、下博县,下游流到⾩城县、南⽪县⼀带仍称作衡⽔。
河流衡⽔⼀词先后出现⼗余次,且⼀直与“衡漳河”并排或交叉流经。
衡水市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
衡水市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衡水市是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衡水市有着丰富的运河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衡水市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对衡水市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衡剧、皮影戏、泥人张、粉画、雕刻、剪纸、书法、民间音乐等等。
衡剧是衡水市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曲艺形式,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大戏”。
衡剧自宋朝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源自地方戏曲而又融汇了潮剧、曲剧、秦腔等多种曲艺形式的综合性曲艺。
衡剧的演唱语言为方言,表演唱腔它有北腔、南腔、中腔三路。
唱腔豪放激越,表演追求形体感染力和真实感。
皮影戏是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它是一种常见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
皮影戏又称“影戏”、“影子戏”、“靠影戏”、“打影子戏”等,它是一种利用透光的皮张或纸张制成的影子或人物形象,通过对其熟练的操控,创造出戏曲内容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
泥人张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典型代表,起源于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泥人张以泥土为主要原料,经过捏塑、上色等工艺制作而成。
泥人张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挑黏、剪刻、上色、装点等多个环节。
泥人张以其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中国民族的杰出艺术品之一。
粉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独特绘画形式,它以糯米粉为颜料,用坚硬的利器在特制的画框板上均匀地涂抹,形成线描然后用不同的颜色填充,再加上点、色、线等组合表现手法,绘制各种形彩生动的画面。
粉画一般以花鸟、山水、人物、胡同、建筑等为题材,其表现手法细腻传神,色调艳丽鲜明。
雕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雕刻刻切、雕塑琢磨等手艺艺术形式进行艺术创作,塑造出各种具有审美价值的造型和形态。
衡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衡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外,衡水还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介绍:
1. 衡水皮影戏:衡水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衡水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衡水皮影戏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而闻名,既有京剧、评剧的表演技法,也有衡水地方特色的表演元素。
2. 衡水传统民俗:衡水传统民俗丰富多彩,有许多独特的节庆
活动,例如“逝水节”、“戏台会”、“龙须菜会”等等。
这些节庆活动不仅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欢乐和娱乐。
3. 衡水秦腔:衡水秦腔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民间戏曲,起源
于河北省衡水地区。
它以生动的表演、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衡水剪纸:衡水剪纸是衡水地区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
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衡水剪纸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然界和传统文化,其艺术价值和装饰效果都非常高。
5. 衡水传统医药:衡水传统医药是衡水地区的独特文化遗产之一,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
这些传统医疗技术不仅在当地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和赞誉。
以上是衡水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衡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
或缺的一环。
河北衡水人文风俗调研报告
河北衡水人文风俗调研报告河北衡水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素有“冀南明珠”之称,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底蕴的地方。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并描述河北衡水的人文风俗,以下是关于这方面的报告,内容大致分为衡水的历史、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河北衡水的历史背景。
衡水作为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是传说中的“千年古县”。
据历史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衡水就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
在宋代,衡水成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和商贾云集的中心。
清代时期,衡水被赋予了更重要的地位,成为直隶省的省会,因此在衡水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上,仍可见到较多的清代古迹。
这段丰富的历史使得衡水地区的人文风俗非常丰富多样。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衡水的传统节日。
衡水有许多与农耕相关的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农历的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夜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中秋节则是一个重要的团圆日,人们会举行晚会、赏月、吃月饼等庆祝活动。
除了传统节日,衡水还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传统婚礼习俗。
传统衡水婚礼一般采用“三把火”的形式,即新郎点三把大火,在火把下完成迎亲、拜堂和举行婚礼仪式。
这种形式独特而有趣,融入了丰富的寓意和仪式感。
此外,衡水还有许多传统技艺和民俗游戏,如捏面人、炸灯结等,这些都是衡水地区独有的文化遗产,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总结来说,河北衡水的人文风俗非常丰富多样,融合了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衡水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去探索更多的文化和风俗。
历史文脉在“水市湖城”建设中的应用
是 一座 保 存 较 完 整 的砖 石 结 构 的 密檐 楼 阁式 古代 建筑 物 。塔 高 十 三层 ,外 形 为 八 面 棱锥 体 ,通 高 6 .5米 ,底 层周 长 5 . 。关于 景州 塔 的创 建年 38 05米 代 ,据 民国 《 景县 志 》的记 载和 分析 ,说是 古塔上 曾悬有 铁 匾 ,匾上 铸有“ 、隋重 修” 齐 字样 ,重修 既 在 齐 、隋 ,其创 建 年代应 早 于此 , 当在北魏 时代 。 景 州塔 在 国 内享 有盛 名 , 国务 院列 为全 国重 点文 被
第 2 卷 第 4期 7 21 0 0年 8月
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a fXi g a o y e h i Co lg o r l n t i l tc n c n o P l e e
、oI2 NO. , .7 4 Aug 201 . 0
历 史 文脉 在 “ 市 湖 城 ’ 设 中 的应 用 水 ’ 建
2 1 年 第 4期 00
董仲 舒 的故里 。董 仲舒是 伟大 的哲学家 、教育 家 、 今文经 学创始 人 , 中国儒 学发展 史上继孔 子之后 是 的第 二座里程 碑 , 后人尊 奉为“ 被 董子” “ 二圣” 、董 、 “ 代儒 宗” “ 北第一 历史名 人” 景县 北齐高 氏, 汉 、河 。
焯 、孔颖达 ,衡 水大 地所 孕育 的儒 家哲 学思 想 ,更 是 中华 民族 不 断发展 的精 神 支柱 。 如今 我 国城 市建 设 高速 发展 ,衡 水 市 以“ 三年 大变 样” 为契机 , 出打造“ 市湖 城” 提 水 的战略 构想 。 打造“ 市湖城 ” 水 ,需 要挖 掘丰 厚 的历史 文化 资源 ,
渤海高姓变迁
渤海高姓变迁渤海高氏(河北景县)2009-12-17 9:14渤海高氏,现今河北衡水景县乃其发源地也,现有高氏墓群系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1.春秋至秦时期:从春秋中期齐国高氏形成,到秦朝这一时期,高氏族人虽因战乱连绵等因素而不断播迁,但大多数仍在今天的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繁衍生息。
因高氏形成于齐国,所以高氏在齐国有着特殊的地位。
高傒之后世代为齐国上卿。
在齐国有史记载的高氏名人还有高厚、高子容、高龄、高无丕等。
这一时期湖北、广东等地亦有高氏族人。
据《广东通志》记载,东周显王时期(公元前368~前320年)楚国灭掉南越国(今广东一带),南海人(今广东广州)高固归顺。
高固以其才能受到楚威王的赏识,用作为宰相。
在高固的辅佐下,楚国逐步强大起来,取得霸主地位,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高固自称是齐国高氏后裔,其子孙在广东发展繁衍。
春秋时期,孔子七十二弟子中有高傒裔孙高柴,据《史记》记载,高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岁。
子羔身高不满五尺,性格仁和,且多孝心,后来在卫国做宰相的子路让他做了费邑(今河南偃师西南)长官。
《古今万姓统谱》说他为人智不足,而厚有余。
后世封他为共城(今河南卫辉)侯。
另外,孟子的弟子高叟亦为高傒之裔孙。
战国时,赵国(今山西、河北一带)有高氏族人高共。
赵国初年建都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因高共为赵初人,所以可以说高氏此时已播迁至山西境内。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54年晋国的智伯联合韩、魏进攻赵,将赵襄子包围在晋阳,时间长达一年多。
晋阳城中断粮断炊,许多大臣都已起外心,对赵襄子失去君臣礼仪,多有怠慢,只有高共仍严格遵循君臣礼节。
后来赵襄子派张孟谈潜出围城,说服韩、魏,这样,韩、赵、魏联合一举灭掉了智伯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对群臣论功行赏,高共得到的奖赏最高。
张孟谈疑惑不解,问:“晋阳之难,只有高共没有功劳,为何厚奖?”赵襄子说:“当晋阳危急关头,群臣都懈慢而不顾礼仪,只有高共不失人臣之礼,所以他的功劳在先。
”宋朝大诗人范成大对高共极为推崇,在诗中写道:“颠沛须臾犹执礼,古来惟有一高共。
衡水介绍-衡水简介PPT(经典版)
somethingFra bibliotek衡水城市介绍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衡水”一词始见于北魏文 成帝拓跋浚的《文成帝南 巡碑》,文成帝曾在信都 (今冀州市)“衡水之滨” 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禊礼”。 “衡水之滨”中的“衡水”, 为当时穿越今冀州市境内 的漳水后一段的别称,又 名“横漳”或“衡漳”。
衡水
隋朝开皇十六年,由河北大使郎蔚之,分下博(包 括桃园、北马庄等原桃县治所周围的土地和村庄)、 信都和武邑三县地,新置衡水县,治所在今衡水市 旧城村,县之名称,取“漳水横流”之意。 因漳水从衡水县西南入境后,不是东流入海,而是 折向北流,然后入海,古人亦把这一段漳河水称为 “衡水”,此后,衡水县名称历代沿用。
芝麻煎堆
是衡水的特色小吃之一,煎堆又叫麻团、珍袋, 麻球,汉族小吃,流行于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 它是用糯米粉加糖、油炸花生碎、芝麻等,放 到锅里用油煎成,风味独特,制作考究。色泽 金黄,外形浑圆中空,口感芳香酥脆体积膨大 滚圆,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软粘连,馅又香 甜可口。
武邑扣碗
武邑扣碗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肴,属于河北 菜。不是一道菜而是一桌蒸碗。传统扣碗由8 个"净碗"组成,有东坡肉、瘦肉、肥肉、肘子 肉、米粉肉、杂烩肉、丸子、排骨。
3、旅游景点
石井栏
原位于冀州镇刘家埝村东300米。经考证,此 石刻为唐代开元年间造的井口。该石井栏外呈 正方形,内呈圆形,两面空白,两面有字,刻 字右起竖写,每面有字30行,每行满格14字, 共约720字,除标题、镌刻年代外,由序言、 诗颂、井主和施主姓名几部分组成。该石似为 义井井口,义井颂碑文为楷书阴刻。
河北邢台古代十大“名门望族”
河北邢台古代十大“名门望族”邢台,姓氏文化非常丰富,不仅产生过张、邢等重要姓氏,而且是许多姓氏的郡望,古代这里的许多名门望族渊源流长,产生了一大批精英人士,在中国古代产生重大影响,成为邢台姓氏文化中灿烂的一支。
1清河崔氏清河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
西晋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族”。
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
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
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由于两支崔姓人繁衍众多,加上仕宦迁徙等原因,崔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郑州崔氏、鄢陵崔氏、齐州崔氏、青州崔氏,以及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南祖房崔氏等10房崔氏。
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崔姓被当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清河崔氏作为中古时期的世家大族,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煊赫的政治地位,同时还包涵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文化地位。
清河崔氏形成于魏晋,经过十六国时期的发展,至北朝达到鼎盛,它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后,崔氏家族经唐末五代,至宋遂衰。
清河崔氏是一个文化功底深厚、学识渊博的文化世族。
在他们之中,历代都有闻名于世的经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及医学家,好学的家风与学术传家在整个家族的发展过程中,保持了世代不替的传承性。
2任县游氏据史料记载,“游”受姓于春秋时期姬姓郑国,迄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是中华古老的姓氏之一。
衡水城市介绍PPT
城市介绍PPT
感谢收看
衡水市所辖冀州为九州之首。河北省称冀,也缘于此,涌现出 了董仲舒、孔颖达、高适、孙犁等知名人物。
矿产资源
衡水市目前发现的矿产有三类,能源矿产类有:煤(煤层气)、石油、地热;非金 属矿产类有:砖瓦用粘土、卤水矿;水汽矿产类有:矿泉水。
城市介绍PPT
PART 2
02
著
名
景 点
著名景点
CHENGSHIJIESHAO
PART 2
著名景点
衡水湖
衡水湖(即千顷洼蓄水工程,又名千顷洼水库),分为东、西两湖,原系衡水市与冀县之间一大自然洼地,其范围 东临盐河故道,西至冀县南良乡,南到冀县城关,北抵衡水城南滏阳河右堤,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平均6公 里,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衡水湖由古黄河、古漳河、滹沱河、滏阳河等多条古河流在太行山东麓倾斜平原前 缘的洼地积水而成,古代广阿泽的一部分。早在汉魏时期,衡水湖就已闻名四方,在《汉志》《水经注》中均有
PART 1
自 然 资 源
地理环境
生物资源
衡水市境内有野生植物200余种,分属于51科。有苹科苹、木贼科等蕨类植物;还有 桑科、蔷薇科、香蒲科等被子植物。有茶菱、野大豆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 衡水市境内有野生动物500多种,其中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类76科190多种,脊椎动 物中的鱼类13科26种、两栖类3科6种、爬行类5科11种、鸟类47科280多种、哺乳类 9科17种。
PART 4
城市文化
侯店毛笔制作技艺
侯店村位于衡水市区南3公里处,是桃城区辖区内的一个520 户,2000多口人家的村庄。 据史料记载该村制笔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经几百年 的传承创新发展,侯店毛笔的制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 流程和制作方法,主要表现在对“狼毫”毛笔的研制上。 “狼毫”毛笔的特点是锋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量大而不滴, 行笔畅而不滞,可书可画,得心应手,经久耐用,从此使中 国的制笔业出现了“南羊北狼的说法”。 侯店毛笔行销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清代琉璃厂有大量的侯 店毛笔销售。光绪皇帝对侯店毛笔倍爱有佳,亲赐“宫廷御 笔”。
唐代封祯墓志铭考释
在整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档案资料时,封氏墓群资料中的一方唐代封祯墓志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这方墓志由唐代名臣、诗人、秘书少监贺知章撰文,他的书法留传很少,在衡水市为首次发现,故对此墓志介绍如下,并略作考释,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封祯墓志为黑石质,正方形,边长65厘米,厚12厘米,志石四侧面线刻卷草蔓云纹。
志文楷书,竖列32行,满行33字,共999字(图一)。
因该墓志已出土多年,自然风化和人为损坏,部分文字已漫漶不清,兹将全文移录如下: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行大理寺少卿、上柱国、渤海县开国公封公墓志铭并序」秘书少监、会稽贺知章撰」公讳祯,字全祯,渤海符锡夏,建为通侯,苗裔分介,是称冠」族。
曾祖询,燕太尉孚之孙,魏□尉轨之子也。
官至尚书左丞,济南郡太守。
行高曾史,文」嗣杨班,声华振于邺朝,芬烈光乎齐册。
祖嗣道,随(隋)尚书宪部郎。
父子都,皇朝楚立馆陶等」四县令。
承清白之绪余,接英贤之祖武,闺门之誉,标寺伟,宠狎宫」掖,履霜冰至,将图不轨。
公案以直绳,处之严宪,犯颜固执,于再于三。
寻而北军祖左乘」舆反正,褒公忠壮,锡以殊章。
加朝散大夫,迁本寺正。
出为齐、汴二州长史,复拜尚书刑」部郎中。
休徵政洽,声播海沂,孝若才优,誉流山启。
理识清劭,瞻顾和而可俦;练习国章,」想王潭而讵远。
今上剪除凶悖之夕,擢授御史中丞。
与大夫东平毕构连制,夜拜」明朝,急于用贤,宵分轸虑,君子量己以进。
事不辞难,穷竟回邪,宽而不纵。
至于僚辟胥」惧,权豪屏息,洛阳避鲍曾何足云。
京师逢葛,才可为类。
居一年,迁刑部侍郎,复以公弘」道德齐礼之规,胜举枉措直之任。
朝廷初置连率,拜襄州都督,按察山南道使。
停加银」青光禄大夫,累迁泽、括、常三州诸军事,三州刺史。
以廉最著迹,入为大理少卿。
前后赐」勋上柱国,畴庸七百户,封渤海县开国□公。
累持中典,以明启见推;历守名藩,以威怀」播美。
齐芳各吕,比迹龚黄,为一代之准绳,留百年之惠爱。
道盛德至,斯之谓欤!复以兴」嗟,鼓缶诚满宥厄,愿追松子之游,请税棠荫之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选修课:《衡水地域文化讲座》教案第五讲衡水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授课班级:20 -20 学年第学期授课教师:王长征第五讲衡水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教学目的与要求:衡水文化资源丰富、名人辈出,并形成了一些有名望的大家族,这些家族显赫一时,甚至登基改朝换代。
通过对衡水历史的名门望族的讲解,要求学生了解其丰富的文化背景,汲取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安平崔氏家族,难点是对景县封氏和高氏家族的历史名人因时代久远,人物生平无法深入展开。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和讨论法参考资料:课后作业:1.简述门阀制度2.点评冯太后。
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赫的家族。
这些家族重视对后代言传身教,故能长盛不衰,成就数百年的辉煌。
一、中国历史上的名门望族1.孔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家族能像孔氏家族这样清晰地记载了2488年的家族谱系。
到今天,孔子后人已近400万,其中中国大陆约300万,香港近4000人,台湾约2000余人,其余则分布在日本、韩国、北美及欧洲等地。
孔氏一家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繁衍最久、记录最完整的一大家族。
孔家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之为“中华第一家”了。
在孔子的后代中,历朝历代有影响者不少。
其中有他的孙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思),战国末期的9世孙孔鲋,11世孙汉代著名经学家孔安国,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孔融,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64世孙清代著名戏剧作家孔尚任,语言学家孔广森等。
孔家到了当代有名者也不少,如孔祥熙等人。
2.曾国藩家族曾氏兄弟5人,除曾国藩文才武略,对于近代中国的影响深远外,九弟曾国荃的功名要高于其他3人,不仅对于清朝功不可没,对曾国藩的帮助也最大。
曾国藩一生奉行儒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并形成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
《曾国藩家书》现在近1500封,记录了曾国藩从道光30年到同治10年前后30多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
其内容极为广泛,包括教子、持家、交友、修身、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方面。
这些家书于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充满了人文关怀,是一部真实而生动的生活宝鉴,也成为中华传世家教之经典,流传海内外。
后世知书达理之家,大多藏有曾氏家书家训,以便教育子孙奋进而有所作为。
3.李鸿章家族清末有个说法:“清代中兴功臣中最富者,惟合肥李姓为最,“就地产来说,半个安徽是李家的”,“上海的半条华山路是李家的”,由此可知合肥李氏财富之巨。
李鸿章家族中后代出了不少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家族中最有实力的人,很多李家后代都提到了李家老六房“家”字辈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
他们是李昭庆的第四代孙,现居海外,都是亿万富翁,且深居简出,颇为神秘,被称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舰”。
4.胡雪岩家族胡雪岩,安徽绩溪人,他在杭州创办的胡庆余堂国药号,资金最高达白银三千万两以上,田地万亩。
清光绪元年(1875年)胡雪岩助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有功,被慈禧太后论功赏胡黄马褂、晋一品红顶戴、封布政使衔,从而有了“红顶商人”的雅号。
坊间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5.乔致庸家族在中国商业史和金融史上,晋商占有重要地位。
山西祁县乔氏家族,则是晋商的杰出代表。
它从清代乾隆初年创业,独领风骚200余年。
乔家开办的票号,是近现代中国最著名金融机构之一,并创下经营时间最长的记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完美谢幕。
据有关资料估算,乔家财产最多时高达数千万元。
无论财富积累、社会影响,还是对文化的贡献,以乔致庸为代表的山西乔氏家族,都可毫无争议地进入中国名门望族之列。
二、衡水历史上的名门望族1、景县封氏高、封二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颇具影响的两大家族。
打开东、西晋南北朝至唐代的的历史,高封二氏的历史人物比比皆是。
有的出将入相,官位显赫;有的称王道孤,雄据一方。
这个阶段是历史上景县人气最旺的时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与那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士族门阀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门阀制度最主要的特征是按门第高下、血缘选拔任用官吏。
一个人只要具有士家大族的血缘,不论其当时有无官职,都可以保持其原来的门第等级,享受其应有的特权。
在那个时期,景县的高、封二氏的门第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景县封氏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门望族之一,极盛时期在北魏,上可追溯至后汉及魏晋,下延续到北齐、隋和唐。
据《魏书》、《北齐书》、《北史》、《隋书》、《新唐书》宰相系表和《景县志》记载,见于史传的,有官位者就有六七十人之多。
其官位之高,人数之多,在当时也是少有的。
封氏墓群,又名封家坟,俗称“十八乱冢”。
现墓群保存有封土的尚有15座,最大者高约7米,墓群占地面积2000余亩。
图片展示:封氏墓群1948年当地群众挖开4座,取出许多随葬品。
封氏墓群所出文物,是北魏、北齐时期珍贵实物资料,它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图片展示:封氏墓群藏品封氏墓群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陵”的名称由来,据传说,当年封家在外地作官的人,乘船来到安陵这个地方上岸,搭起席棚,把亲人的灵柩启运到墓地下葬。
据说“安陵”的名称由此而来。
2、景县高氏景县高氏,是当时北方的名门望族之一,在史书记载中,景县高氏,上起于后汉,下至隋、唐,有官位的就有一百三、四十人之多。
北魏至北齐时期,高氏不仅是个望族,而且成了皇族。
高欢及其子高澄、高洋等人,从北魏做官到灭魏建齐的过程中,高氏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封王拜相的就有三十多人。
在隋朝的隋文帝时期,高氏后代高熲[jiǒng]任宰相近二十年;唐代,高氏一门又出现了几位宰臣,在我国历史上整整显赫了五个多世纪。
从隋开始,实行科举制度,打开了寒门学子的为官之路,对门阀制度给以极大的冲击,高、封二氏也逐步从显赫的顶峰滑落下来。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古景州望族高封二氏,在东、西晋南北朝时期,他们凭借高贵的血统和门第,凭借自身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成为辉煌长江以北的名门望族。
这两大家族的后裔无论走到哪里,在哪里定居,在他们百年之后,或者让他们的子孙千里迢迢扶柩回到原籍,葬于条县祖茔;或者在他们的墓志铭写上“渤海条县人也”几个大字。
唐以后,士族门阀制度彻底瓦解,散居各地的高封二氏后裔也就没有多少再安葬于原籍祖茔,宋代之后的各代正史的名录上,也就很少见到冠以“郡望条县”的高封二氏的显赫人物了。
高氏墓群,位于景县城南约十五公里的王瞳镇、杜桥乡一带。
当地群众称之为“高氏祖坟”或“皇姑陵”,是北魏至隋代的渤海高氏族墓。
现存有封土墓10座,分布范围较广,总面积约37万平方米,分为四个保护区。
该墓群相传原有墓冢近百座,历经沧桑,封土流失,多数泯没。
高氏墓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高氏墓群出土东魏陶罐图片:高氏墓群出土陶镇墓兽3、博陵崔氏博陵有着一个历经千年不衰的名门望族——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家族自汉至宋,先后出了二十多位宰相,将军、侍郎以上官员上百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不可胜数。
史书上多称博陵崔氏的后人为“博陵安平人”,现在安平境内仍遗有崔氏家族的庞大墓群。
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
周朝建立后,由于姜尚功勋卓著,被分封至齐国,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
姜尚的嫡孙季子因食采地在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其后代以邑名为姓氏,这就是崔氏的由来。
到了汉朝,季子的后裔在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与山东武城县一带)定居下来。
其中的一支又另居于博陵安平。
此后,崔姓的后代繁衍昌盛,到魏晋时发展成为望族大姓,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
盛唐时期,崔姓为相者多达二十七人,朝野五品以上官员崔姓就有400余人,崔姓被称为“宰相之姓”。
博陵崔氏最显赫的时代在唐代,尤以崔玄暐最知名。
因其曾参与“神龙政变”,逼迫周皇武则天退位,恢复唐国号。
因这一功劳,唐中宗封崔玄暐为博陵王。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崔姓家族自然不乏作诗的杰出人才。
博陵一支中最为出名的要数崔护。
他被千古传诵的一首诗是《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一首情意真挚的抒情诗。
崔护考进士末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态增人惆怅。
崔氏家族能够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上名人辈出,与他们有着深厚的家学、严格的家规、良好的家风有关。
博陵崔氏墓群现多集中在安平县东黄城村一带。
整个墓群占地面积约有两万五千多平方米。
安平县东黄城墓群已被河北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开创“垂帘听政”先河的冯太后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后,冀州冯氏家族一跃成为北方的显姓望族,这一切缘于建立北燕国的“冀州长乐冯氏”第39世冯跋。
冯跋,最初在后燕国为官,因皇帝慕容熙荒淫过度、横征暴敛激起百姓的反抗。
冯跋趁机发动政变,杀死了慕容熙,拥立慕容熙义子高云为帝。
可是高云登基不到两年,就被身边的护卫谋杀。
冯跋除掉了叛逆,自立为皇帝,建立北燕(409年)。
“冀州长乐冯氏家族”一跃而成为北方的皇族。
直到436年北魏灭掉北燕,统一了北方。
冯太后(442-490),名冯淑仪,是北燕亡国之君冯弘的孙女。
她的父亲冯朗投奔北魏,被封为秦、雍二州刺史,冯太后出生在父亲的任所长安。
8岁时,罪臣父冯朗死,她被罚入宫中为婢。
幸得左昭仪冯姑的照顾、教育,冯淑仪成为天资聪颖,姿色绝佳,有见识,有才华的宫中佼佼者,被立为贵人,为文成帝所宠爱,又为常太后所眷顾,通过铸金人成功而立为皇后。
文成帝病逝,冯太后以投火殉葬之举赢得朝野崇敬。
使其在献文帝接位后,经历一番周折,终于诛杀了妄图篡位的丞相乙浑,临朝称制,威望日隆。
孝文帝拓跋宏生,冯太后不得不还政于献文帝,专心抚育太子,但朝中大事仍要过问。
冯太后颇具政治眼光与施政手段。
献文帝年幼即位,冯太后亲自临朝听政,开创皇太后“垂帘听政”之先河。
后孝文帝即位,冯太后继续垂帘听政,“事无巨细,一以总之”。
她主政期间,积极推动北魏进行改革。
先后颁布了许多新的法律,整顿吏治,调整机构。
她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均田制是指国家对无主荒田以政府的名义分给农民。
均田制度使失去了土地的农民重新回到土地之上,增加了国家控制的劳动人口和征税对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加快了北方经济复苏的步伐,为北魏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而这次改革的主要施行者就是冯太后。
孝文帝成人后,冯太后还政于他,曾作《劝戒歌》、《皇诰》等文章劝勉孝文帝。
冯太后生活好节俭,不喜欢华丽的装饰,因此甚为士民称道,卒后被谥曰“文明太皇太后”,也称“文明太后”。
冯太后性格不好的一面在于她为人疑心甚重,常因猜忌而滥杀无故,朝野为之震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