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单元教案(共8课时)
(教科)六科学下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
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日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日标。
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
主要材料清单列出本学期探究活动涉及的主要实验和需要的器材料,供教师作计划和提前准备时使用。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用文字形式介绍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活动间的结构,说明本单元的教学在整个教科书框架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列出本单元要实现的教学日标,为教师把握单元教学提供方向。
背景和目标这是分课时,说明教学内容选择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认识背景,方便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
所列的教学目标是直接针对该节课的。
教科书说明用图文对照的形式详细说明正文、照片、图片、图表、对话框所包含的意义,对教科书正文中提出的问题给出必要的答案或说明。
—教学建议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
—评价建议立足单元教学指出评价的主要方向、可使用的依据以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
二、课时安排建议修订后的教科书每册均安排了4个教学单元。
3, 4年级每个单元包含7个教学活动,5, 6年级为8个教学活动。
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日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小学科学课中、高年级均为每周2课时的现状安排的。
在设计时,我们也考虑到个别省份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了弹性。
针对这样的地区,我们建议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一)对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例如“比较水的多少”“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二)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三)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教科版放大镜什么是放大镜?答: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2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水珠、冰块、玻璃珠、装满水的瓶子、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都是凸透镜,可将物体放大。
(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2放大镜有什么作用?答:放大镜能将细小物体放大,还有聚光、聚热、成像等作用。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4圆柱形的透明物体可以将其他物体放大。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在放大镜直径相同的情况下,越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
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6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毫米的微小物体。
7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可以组合起来,可以将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是因为第二个放大镜将第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图象进一步放大了,其放大镜倍数是两个放大镜倍数的乘积。
8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9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0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1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凹透镜)2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3有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镜?A;公安人员观察案发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或者观察现场照片;B:精密仪器修理工用来修理仪器。
:农业人员用来观察植物的花、种子和土壤结构D;在照相机、显微镜、投影仪、老花镜上都用到放大镜。
4你可有哪些方法来测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方法一: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范围内的格数(A);再将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范围内的格数(B);A除以B就是放大的倍数。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1.放大镜【教材简析】“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
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
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
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
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
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
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 知道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课前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
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曰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2、综合填表: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制作:自制饮料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
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四、课外活动: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
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上面的圆圈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单元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微小世界》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微小世界》教学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的物体都有多大?有没有比我们看到的更小的东西存在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微小世界吧!过程复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研究了如何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微小的物质,了解了放大镜和显微镜的特点及其使用方法。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微小世界的奥秘。
研究内容1.规范正确的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物质,说出或画出科学知识与探究。
2.能够制作简易的放大镜和显微镜,并能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能够举例说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正确说出为人类探索微小世界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教学策略设计媒体资源:电脑,PPT,思维导图方式方法:通过PPT和思维导图展示微小世界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探究微小世界的奥秘。
教学结构流程:一、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通过PPT和思维导图展示微小世界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探究微小世界的奥秘。
三、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不同的微小物质。
四、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课后题布置课后题,巩固所学知识。
研究评价设计课前检测: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对微小世界的了解程度。
课堂练测:通过随堂练和提问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评测:通过课后练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学们,我们已经研究了《微小世界》单元,通过各种观察工具来观察研究各种物体。
回忆一下,在观察客观微小世界的过程中,人类所用的工具经历了哪些阶段?最开始是用人眼观察,但是人眼的局限性很大,最小只能观察到1/10毫米的物体。
为了更好地认识微小世界,人们想到了利用工具,于是放大镜就出现了。
接下来,我们来复一下放大镜的知识。
在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和晶体时,我们会发现一些细节和新发现。
请各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将放大镜下的昆虫及晶体的知识进行梳理再现。
随着观察的深入,人们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有限,能看到的微小物体也是有限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微小世界,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微小生物时,学生可能存在观察不细致、不能全面描述生物特征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2.能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并能够细致描述。
3.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2.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并能够细致描述。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微小生物,培养观察能力。
2.实验法:进行显微镜观察实验,培养实验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显微镜:确保每组学生都有显微镜可以使用。
2.微小生物样本:如细菌、酵母菌等。
3.实验材料:如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4.教学PPT:包含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显微镜使用方法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小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让学生对微生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样本,要求学生详细描述所观察到的生物特征。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微生物的特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微生物,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并撰写观察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列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有关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微小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细胞的结构、微生物的世界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显微镜的原理,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乐于探究。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微小世界的理解不够直观,对显微镜的使用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显微镜的原理,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微小世界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细胞的结构3.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微小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显微镜及显微镜片2.实验材料:如洋葱表皮、酵母菌等3.课件和教学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小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示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显微镜的使用练习。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操作,观察不同的显微镜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到的微小世界。
六年级科学一单元 微小世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六年级科学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2.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微小世界》单元备课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最新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科版六下科学教案).docx
最新整理体育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教科版六下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微小世界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微小世界》教案教科版放大镜什么是放大镜?答: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水珠、冰块、玻璃珠、装满水的瓶子、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装水,都是凸透镜,可将物体放大。
放大镜有什么作用?答:放大镜能将细小物体放大,还有聚光、聚热、成像等作用。
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圆柱形的透明物体可以将其他物体放大。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和有关。
在放大镜直径相同的情况下,越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
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两个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
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毫米的微小物体。
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可以组合起来,可以将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是因为第二个放大镜将个放大镜放大的图象进一步放大了,其放大镜倍数是两个放大镜倍数的乘积。
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和。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0.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琢磨而成。
1.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三种颜色组成。
3.有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镜?A;公安人员观察案发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或者观察现场照片;B:精密仪器修理工用来修理仪器。
c:农业人员用来观察植物的花、种子和土壤结构D;在照相机、显微镜、投影仪、老花镜上都用到放大镜。
你可有哪些方法来测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方法一: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范围内的格数;再将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范围内的格数;A除以B就是放大的倍数。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边长;再将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时,将直尺搁在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边长;B除以A就是放大的倍数。
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教案教
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教案5、用xx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点】用xx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正确使用xx【教学准备】实验材料:洋葱观察标本、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
(师演示)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xx观察洋葱表皮1、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具体内容见13页)3、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书上。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
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
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日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日标。
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
主要材料清单列出本学期探究活动涉及的主要实验和需要的器材料,供教师作计划和提前准备时使用。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用文字形式介绍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活动间的结构,说明本单元的教学在整个教科书框架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列出本单元要实现的教学日标,为教师把握单元教学提供方向。
背景和目标这是分课时,说明教学内容选择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认识背景,方便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
所列的教学目标是直接针对该节课的。
教科书说明用图文对照的形式详细说明正文、照片、图片、图表、对话框所包含的意义,对教科书正文中提出的问题给出必要的答案或说明。
—教学建议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
—评价建议立足单元教学指出评价的主要方向、可使用的依据以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
二、课时安排建议修订后的教科书每册均安排了4个教学单元。
3, 4年级每个单元包含7个教学活动,5, 6年级为8个教学活动。
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日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小学科学课中、高年级均为每周2课时的现状安排的。
在设计时,我们也考虑到个别省份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了弹性。
针对这样的地区,我们建议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一)对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例如“比较水的多少”“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二)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三)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
2019年(教科)六科学下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在六年级下册,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较微观的世界。本单元按人类观察
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
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
││上学期│下学期│
├──┼────────┼────────┤
│三
年│植物│植物的生长变化│
│级├────────┼────────┤
││动物│动物的生命周期│
│├────────┼────────┤
││我们周围的材料│温度与水的变化│
│├────────┼────────┤
││水和空气│磁铁│
├──┼────────┼────────┤
到个别省份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了
弹性。针对这样的地区,我们建议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
(一)对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例如“比较水的
多少”“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
(二)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
使用说明
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
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
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日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日标。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观世界的存在,了解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2.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和微小物质;3. 增强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2.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及教学软件;2. 显微镜及玻片;3. 预先取样的土壤、水样和污水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用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微观世界的奇妙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微观世界?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电子白板或教学软件,讲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及其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是由微生物和微小物质组成的,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都与微观世界有关。
3. 实验操作(30分钟)3.1 准备工作教师提前制作玻片,将土壤、水样和污水样放在玻片上,并放置在显微镜下。
3.2 使用显微镜观察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显微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依次观察土壤、水样和污水样。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观察微生物、纤维等微小物质。
4. 观察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观察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微生物?- 污水样中是否有异物?- 微生物和微小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观察结果,并展示学生观察到的微观世界的图片或视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保护微观世界?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观察其他样本,如蔬菜表面、细菌培养皿等,进一步了解微观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比较不同环境下微生物和微小物质的存在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通过实际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微观世界的存在与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1课时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
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
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列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
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后记:
《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2课时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