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于等于小于的认识以及教学反思0001

合集下载

大班数学认识“﹥”、“﹤”和 “=”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和 “=”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含义与用法;2.能够正确辨认出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3.能够根据所给条件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数值的大小关系;4.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数学问题的态度,注重思维的自由与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应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达数值大小关系的能力;2.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符号所代表的含义,能够运用符号正确的表示数值大小关系。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展示给学生一个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在学生思路清晰的情况下由学生说出结果;2.问答法:通过教师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吸取学生的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探究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维探索来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通过教师提问,询问学生对于“﹥”、“﹤”和“=”符号的了解,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

2. 认识“﹥”、“﹤”和“=”符号通过演示法给学生展示出两个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引导学生说出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大量的演示让学生能够熟悉“﹥”、“﹤”和“=”符号,掌握符号的含义。

3. 判断大小关系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再次去判断大小关系,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引导学生能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4. 实际运用在学生已经能够正确识别大小关系的情况下,通过实际例题的演示,引导学生自己应用所学知识,运用“﹥”、“﹤”和“=”符号表达数值大小关系。

5. 思考讨论通过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6.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进行总结,点明学生在此次授课中所学到的知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反思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反思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反思1. 问题背景在大班下学期数学课程中,教师在教授大小关系时,常常会使用“大于”和“小于”这两个符号,以表示数值的大小关系。

然而,有一些学生却常常会混淆这两个符号的含义,从而导致其理解能力受到影响,无法正确判断数值的大小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中有关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认识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2. 问题分析2.1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和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是比较运算符号,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其中,大于号表示左边的数值比右边的数值更大;小于号则表示左边的数值比右边的数值更小。

当等于号“=”与大于号或小于号搭配使用时,则表示数值的大小相等。

例如,2>1表示2比1大,3<4表示3比4小,5=5表示5等于5。

2.2 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尽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较为简单,但一些学生仍然容易混淆它们的使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能力有限,难以区分大小之间的关系;•对符号的运用不熟练,常常将大于号与小于号混淆;•容易在反写大于号或小于号时出现错误。

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影响,也会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困难。

因此,对学生对于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认识的教学必须十分重视。

3. 教案反思与建议3.1 反思在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中,通常会通过示例形式和练习习题的方式,让学生逐渐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示例的难度过高,让学生难以理解;•练习习题的数量不够,难以让学生熟练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教师讲解不清晰,难以让学生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3.2 建议从教学方式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以下建议:•增加示例的数量,并逐渐提高示例的难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增加练习习题的数量,通过不同形式的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提高教师讲解的清晰度和可懂性,避免讲解过程中存在专业术语难以理解以及解释不明确等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及教学反思背景大班学生数学启蒙阶段,需要认识数学符号,其中大于号、小于号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符号之一。

但是,这个概念对于大班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专业的教学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1.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的符号形态; 2. 了解大于号、小于号在数值比较中的含义; 3. 能够灵活运用大于号、小于号比较数值。

教学准备工作1.准备多组大小不同的图形卡片、数字卡片;2.准备讲桌上用于演示的白纸和笔;3.准备好针对大于号、小于号的巩固练习资源。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上课随机选择几个学生,通过对不同图形大小进行比较,引出大于号小于号的概念。

演示步骤: 1. 拿出两张图形卡片,这两张卡片大小不同; 2. 请两位学生分别站在两张卡片前面,询问:你站的卡片是不是比令一张卡片大?(第一位学生“是”,第二位学生“不是”); 3. 请学生用一个大于号、小于号的图形把这两张卡片逐一比较;重点阐述通过大于号小于号的比较,引出小于号、大于号的概念。

在演示中,加重比较符号表示的含义。

讲解步骤: 1.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通过比大小的方式学会大于号(>)、小于号(<)了,这两个符号在数学中有什么用途呢? 2. 结合前面的演示,加深对大于号小于号的理解; 3. 重点讲解:在数值比较中,大于号表示“比……大”,小于号表示“比……小”。

巩固练习利用资源,让学生逐一简答题目,巩固对大于号、小于号定义的掌握。

练习步骤: 1. 准备阶段:准备好巩固练习的资源,让学生逐一完成; 2. 跟踪检查:巩固练习需要跟踪检查,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及时纠正。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于大于号、小于号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数值比较的理解得到了巩固。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到以下问题: 1. 该教材是否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难度的练习和作业? 2. 该教材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符号,并将该数学符号应用到实践中? 3. 该教材整合了不同的教学媒介,是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总之,本次教学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符号,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教案概述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2.培养学生比较数值大小的能力;3.学习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教学内容1.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2.比较数值大小,进行大于和小于的判断;3.练习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2.培养学生比较数值大小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写有数字的卡片或者图片;2.准备布置练习作业的纸张。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利用卡片或者图片展示一组数字,例如:3、5、7、9。

2.询问学生如何比较这些数字的大小,激发学生的思考。

引入新知1.引导学生思考大于和小于的含义,即一个数值是否比另一个数值更大或更小。

2.解释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含义。

讲解示范1.将数字 3 和 5 写在黑板上,问学生谁能告诉我 3 和 5 哪个数字更大。

2.让学生分别举手表示自己的答案,然后解释哪个数字更大。

3.重复过程,比较其他数字的大小,并解释。

练习巩固1.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发一些数字卡片。

2.学生自主比较数字的大小,正确的用大于号或小于号连接数字。

3.教师巡回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要求学生用大于号或小于号填空。

2.学生白板上完成计算,并相互交流讨论答案的正确性。

总结归纳1.让学生复述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包括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用它们进行比较。

2.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今天的学习成果。

课后作业1.布置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填空题。

2.鼓励学生练习对数字进行比较,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数值大小的比较。

通过分组活动和课堂练习,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讨论,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发散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理解大于和小于的概念;•能够运用大于小于进行简单的比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情、生活情况和兴趣爱好;•熟悉活动预案、教案和相关课件;•准备用于比较的各种对象(球、笔、纸片、牛奶盒等)。

2.学生准备•提醒学生提前做好活动准备;•了解大于小于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活动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贴图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数学和大于小于的理解、认知程度。

(2)活动2:大比拼展示各种对象,分成两组,双方比拼大小,学生根据大小比较判断谁的队伍赢。

2.探究(1)活动3:大于小于的涵义学生根据比较中“大于”“小于”的实际意义去归纳总结,进而尝试发现符号的规律。

(2)活动4:符号的用法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总结符号的用法,分别填写“大于”“小于”的符号名称、图形和意义。

3.展示(1)活动5:小组展示小组内部展示一张展板,介绍自己对“大于”“小于”的学习过程和所获得的成果。

(2)活动6:语言表述比较以问题为导向,轮流由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讨论,将比较的结果供大众观看。

4.实践(1)活动7:小组活动同学们以教师给出的题目为基础,以自己兴趣爱好为理由,小组内部成员展开小型的比较活动,然后汇报成果。

(2)活动8:教师引导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和解决问题,同时指导学生遵循数学规律,正确运用大于小于符号。

5. 活动总结(1)活动9:操作练习以现实生活中常见事物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再次巩固大于小于符号的使用。

(2)活动10:教学反思教师简单总结活动过程,提出存在的问题,评价教学效果,同时鼓励学生表现突出的同学分享感想和经验。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教学目标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正确读写大于号和小于号。

3.能够在数字中识别大于号和小于号。

4.能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大小。

5.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介绍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符号表示。

2. 能够正确读写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结构以及其所代表的含义,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两个符号的读写方法。

3. 能够在数字中识别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通过数字大小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帮助学生在数字中准确识别两个符号。

4. 能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大小教师通过练习示范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5.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情境让学生了解和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实际运用,如购物、交通等。

三、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复习之前所学的数字大小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回忆一下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数字大小的意义。

2.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用黑板或投影仪上的符号,与学生一同思考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它们的含义。

3. 能够正确读写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出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在黑板上写出对应的读音,让学生跟着读。

然后让学生听音配符,熟悉读写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方法。

4. 能够在数字中识别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出示数字,让学生分辨大小,并在数字中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如:5 < 6 和 8 > 3。

5. 能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大小教师用多个数字进行比较,让学生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大小,并理解其意义。

如:8 > 5、4 < 6、10 > 9、3 < 7。

6.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通过实际情境,如购物、交通等,让学生了解并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及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及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及反思本节课主要教学符号“=”“>”和“<”的认识,并应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小学生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认识=、>、<表示的意思和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两数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0~5的认识,今天我们将来认识“=”、“>”、“<”,并学会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板书:“=”、“>”和“<”。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①图上画的是什么? ②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多少只? ③你能说说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哪种动物的只数一样多?(2)同样多。

①小兔有几只?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贴上4只小兔。

②小猴有几只? 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4只小猴,并用线连一连。

板书:4 4 1.“想想做做1”。

在圆圈里填上“>”、“<”或“=”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数哪个多?哪个少?(同样多) 你是怎样知道的? (引导学生说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样多) ④4和4同样多,我们就说4=4。

(板书:4=4) 老师指着等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等号。

(板书:等号) 读作:4等于4。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读。

⑤书写等于号,在书上第18页上先描后写。

2.教学大于。

(1)小熊有多少只?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贴上5只小松鼠,并板书:5。

(2) 小松鼠有多少只? 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3只小熊。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背景1.1 授课班级该教案适用于小学大班数学教学。

1.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比较符号,并运用其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1.3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会:1.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等比较符号在数学中的定义和用法;2.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较符号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解决问题”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2.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教师通过讲解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出大于号、小于号等比较符号,并解释其在数学中的定义和用法;2.通过实际例子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和用法。

步骤二:操练新知识1.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比较符号进行计算;2.学生独立完成一部分作业,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换答案。

步骤三:总结新知识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比较符号的定义和用法;2.学生再次独立完成一部分作业,并在课堂上交换答案。

步骤四:拓展新知识1.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新的数学知识;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并在下堂课上与同学互相批改。

2.3 教学重点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比较符号的概念和用法,并运用其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难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反思3.1 教学效果本次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解决问题”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学习效果良好。

3.2 教学不足在本次教学中,最大的不足在于教师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能力,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跟上教学进度。

3.3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将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并设计更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小于、等于、大于教学反思8篇

小于、等于、大于教学反思8篇

小于、等于、大于教学反思8篇小于、等于、大于教学反思1反思三:小于、等于、大于教学反思一、游戏导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教学学内容是对于数学符号“=”“>”“<”的认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但这些知识是不够严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深化,构建严密数学网络,所以引入新课时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已有基础和认知不足,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为此我设计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科学规范的书写方法和有趣的儿歌,让学生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知道谁比谁大,谁比谁少,知道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的表示方法,并且能用把几个数字正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中教师用田字格给出了书写的位置,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往往在读符号时会出现错误,如不清楚都应该从左往右读、只会写不会读等等。

所以,我用一首儿歌“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让学生加深了对“>”“<”记忆。

三、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拔河比赛为什么还没开始,比较水果和小动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新知。

四、不足之处在本节课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有些问题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

课堂练习比较少,没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小于、等于、大于教学反思2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比身高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同时,通过将学具的对应排列,让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只是在脑海有一个初步的表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

整节课我按照情境引入图片感知数字抽象生活实际四个层次让学生体会知识,发展思维。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大于号与小于号》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大于号与小于号》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大于号与小于号》一、教学目标1.知道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基本概念;2.能够正确地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数值比较;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判断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2.掌握运用大小关系符进行比较的方法;3.掌握判断大小关系的技巧。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2.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3.判断大小关系的技巧。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结合实例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并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在课前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大小关系符,掌握运用大小关系符进行数值比较的方法,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及讨论。

2. 正式教学2.1 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引导学生回忆或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

让学生举出例子并互相讨论,发现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不同之处。

2.2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通过小组活动方式,分别给学生发放卡片,让学生分别写出比较式,小组讨论后再回答问题。

•小于号的使用方法–比较式:a<b–解释:a是比b小。

•大于号的使用方法–比较式:a>b–解释:a是比b大。

•小于等于号的使用方法–比较式:$a \\le b$–解释:a是小于等于b。

•大于等于号的使用方法–比较式:$a \\ge b$–解释:a是大于等于b。

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运用。

2.3 判断大小关系的技巧通过实际演示,让学生体会“数量大”的概念,加深对于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理解,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切磋,提高学生敏锐性。

例如:比较两个数 63 和 19 的大小关系,通过实际图像演示,让学生体验“数量大”这个概念,最终得出 63 大于 19 的结论。

3. 课后作业在课后作业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有趣的小练习,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大小关系符的使用方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小于号》》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及含义。

2.培养学生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数的大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及含义。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数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物卡片(含有数字和大于号、小于号)3.练习题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比较吗?比如,谁跑得快,谁跳得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特殊的符号,它可以帮助我们比较数的大小。

你们猜猜它是什么?2.教学大于号(>)师:这个符号叫大于号,它的形状像一个开口朝右的“鸟”。

大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

比如,5>3,表示5比3大。

(1)展示实物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大小。

(2)引导学生用大于号表示数的大小。

3.教学小于号(<)师:这个符号叫小于号,它的形状像一个开口朝左的“鸟”。

小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比如,2<4,表示2比4小。

(1)展示实物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大小。

(2)引导学生用小于号表示数的大小。

4.练习巩固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

(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5.拓展活动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掌握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卡片。

(2)教师出示一个数,学生用大于号或小于号与教师出示的数进行比较。

(3)比较正确的小组得分,评选出获胜小组。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卡片、练习题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在练习环节,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学背景实验小学一年级大班学生,平均年龄7岁。

学生已经学过了数的大小比较、加法和减法基本概念。

但在学习大于号小于号时,学生存在不理解的现象。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需要掌握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大于号小于号。

教学目标1.让学生清楚认知大于号小于号的含义。

2.能通过观察、比较物品、数字,自主判断大小关系。

3.熟悉使用大于、小于符号,解决基础数学计算题目。

教学过程1. 通过观察和比较物品来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师带领学生分别取出校内的红蓝球、长短点钞票等物品并放在黑板上。

请学生们观察、比较物品,分别用红色和蓝色的笔来圈出大的和小的物品。

引导学生观察:“我们为了判断物品大小,可以通过观察物品的大小来比较。

那么,怎样【判断】这些物品的大小呢?”反思后的记录:观察和比较物品的大小可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自然而然地理解大小的概念,并为掌握数学符号打下基础。

2. 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意义情境教学:假设班里有两位同学Lily和Tom,Lily的身高比Tom高一些,那么我们该怎么描述这个情况呢?引导学生思考:“L ily的身高比Tom高。

这个‘比’字用什么符号表示呢?”答案逐渐明晰:“我们可以用一组拐弯的符号‘>’来表示比‘比’更大的意思。

”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如果Tom比Lily更胖一些,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回答:“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组平直的符号‘<’来表示比‘比’更小的意思。

”教师在黑板上列举相应的算式,让学生模拟解决一些实例问题。

反思后的记录:情境演绎是个生动的方式,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应用它的乐趣,同时学习游戏化教学也是最具效率的。

3. 学生分享大于号小于号的理解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来举一个例子,并说一下它的大小关系,再将两个数写在板上,让大家分析比较。

对于学生们不同的回答,老师进行统一点评和引导,认同正确的回答,指出错误的地方,并让学生自己经过感性认知重新理解正确的概念。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于号与小于号》及教学反思(5篇模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于号与小于号》及教学反思(5篇模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于号与小于号》及教学反思(5篇模版)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于号与小于号》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教案《大于号与小于号》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红萝卜、绿萝卜、胡萝卜、白菜、蘑菇,布置场地。

音乐,数字卡及大于号、小于号卡片,篮子,题卡若干。

体育器材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活动难点:大于号、小于号的实际应用活动过程:1、儿歌《小动物储冬粮》引出兔妈妈请小朋友帮助收秋菜。

幼儿说出小兔喜欢吃的菜名。

2、教师带领幼儿去菜园(走过布置好的路程)3、幼儿按要求帮助兔妈妈收秋菜,并放到指定篮子4、点数每种菜的数量,并用相应数字表示出来。

5、学习认识大于号与小于号。

例:8与6谁大谁小?你们是怎么知道他们大小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们是不一样的?“可以在两个数之间放一个符号,让我们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大”。

(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引出大于号,重点观察大于号张着大嘴对着大数笑。

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

说出“8大于6”。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小于号,理解小于号的含义:尖嘴巴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小。

6、游戏:《开汽车》布置两个停车场,幼儿随音乐玩开汽车游戏,音乐停,汽车自选进停车场一、停车场二,大家数停车场的车辆,说出数量并比较大小。

7、兔妈妈感谢小朋友,请小朋友看动画电影老师出示入场票,可是遇到难题:要求看动画电影的小朋友必须答对票上的小题方可入场。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课题: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年级:大班(幼儿园高中年级)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意义;2. 能够正确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教学内容:1. 大于号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小于号的概念和表示方法;3. 大于和小于的比较示例。

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 通过观察图片或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哪个更多或更少;- 带领学生发现大于和小于的不同,并引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

2. 学习和练习:- 给学生出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图示,让学生模仿画出;- 给学生出示数字,让学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3. 温故知新:- 回顾学生上节课学过的“相等号”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找出“相等”、“大于”和“小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 拓展应用:- 给学生出示一些简单的数字组合,让学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并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 总结反思:- 通过学生的举例和解释,让学生总结认识到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规律和应用方法。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感性认识与概念认识的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意义。

开始的活动很有趣,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发现了大于和小于的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个步骤都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和练习,确保学生掌握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表示方法和应用规律。

最后的总结环节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反思,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2.能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大小关系;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4.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成功地让学生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2.让学生成功地理解和运用大小关系。

三、教学策略1.采用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2.平等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游戏中,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3.鼓励学生尝试,提高对学生的支持度;4.通过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环节用口胡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简单讲解符号的含义。

2. 活动1:大小比较将一些水果或者蔬菜放在桌子上,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让学生比较大小。

老师可以示范一下,让学生跟着做。

3. 活动2:数字比大小老师出一些数字,然后让学生用纸写下数字,并比较大小。

学生写出了比较结果后,老师可以点头表示“是”的意思,或者摇头表示“不是”的意思。

老师还可以用白板或者黑板记录学生写的数字。

4. 活动3:数学小游戏为了让学生对于大于号和小于号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例如让学生做数学狼人杀、数学预言家、数学寻宝等等。

通过点评、评分、证明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参与度。

5. 总结反思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互相分享,总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老师也可以发散式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并给出肯定性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思这次大班数学活动教学中,我采用了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感觉很有趣。

尤其是在活动1和活动2中,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到游戏中,并鼓励他们尝试,克服恐惧,提高对学生的支持度。

游戏的方式切实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活动3中,学生们玩得很高兴。

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发挥实在。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活动反思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活动反思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活动反思
认识“大于”、“小于”,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并理解“&”“<”,学习用“&”“<”表示两个的数量关系;能用语言表述操作结果。

本次数学活动适合大班上学期进行,引导幼儿集体认识大于、小于、符号,接着是出示图卡进行集体练习,此环节进行时间较长;第一个环节是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出示卡片加以练习。

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出示“看图片填数字”的游戏卡,请幼儿完成,集体检查。

第三个环节是抽卡片做图形的游戏。

请2个幼儿上来抽取卡片各一张。

然后在请个幼儿根据两边的数字做出相应的符号,用身体来演示。

这节数学活动目标基本上达成了。

通过这个活动我觉得:我们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孩子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他们很难理解,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图中讲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幼儿认识大于小于游戏教案反思

幼儿认识大于小于游戏教案反思

幼儿认识大于小于游戏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幼儿认识大于小于游戏教案反思教案反思:在设计这个幼儿认识大于小于的游戏教案时,我首先考虑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

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对于数量的概念和比较的能力尚不够成熟。

因此,我选择了一种互动游戏的方式,通过观察、比较和参与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大于和小于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数量的物体,并与他们一起进行比较。

我使用了一些具体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让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量的差异。

我还使用了一些图片和卡片,让幼儿通过视觉的方式进行比较。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些游戏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

例如,我让幼儿排队,然后比较队伍的长度,让他们判断哪个队伍更长或更短。

我还设计了一些拼图游戏,让幼儿根据拼图的大小进行排序。

通过这些游戏,幼儿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大于和小于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幼儿的参与和互动。

我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我还提供了一些提示和引导,帮助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幼儿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幼儿在理解大于和小于的概念时遇到了困难,他们往往只关注数量的多少,而没有注意到比较的关系。

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强了比较的训练,让幼儿能够准确地判断大小关系。

另外,有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竞争和攀比的心态,他们更关注自己的表现和成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幼儿关注比较的过程,而不仅仅关注结果。

我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和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总的来说,这个幼儿认识大于小于的游戏教案在帮助幼儿理解概念、培养思维能力和促进合作意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每个幼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反思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根据“〉” “V”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动作认识两个符号的开口方向,会正确运用“〉” “V”,初步理解不等式的特点, 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吧。

活动目标1、根据“〉” “V”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动作认识两个符号的开口方向。

2、会正确运用“〉”“V”,初步理解不等式的特点。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小黑板5个、操作卡15张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PPT情景引入大海深处的故事。

教师:美丽的大海深处一群小鱼在快乐的游来游去,我们一起学一学吧。

二、基本部分:1、通过课件大鳄鱼吃数量多的小鱼,初步感知大于号。

教师:啊,谁来了?大鲨鱼来吃小鱼了,大鲨鱼什么样子?请幼儿学一学大鲨鱼张大嘴巴的样子。

小鱼吓的赶快逃跑,鲨鱼会吃哪边的小鱼呢?学学大鲨鱼对着多的小鱼张大嘴边做出吃的样子2、聪明的小鱼隐身变成数字,猜猜它会吃哪个数字,为什么?初步理解不3、认识大于号:有人把大鲨鱼吃小鱼记录了下来,这个和大鲨鱼一样张大嘴巴对着前面的大数字的符号就叫“大于号” 。

4、操作:从黑板前的五组数字卡片中找出运用大于号的卡片,请幼儿粘贴大于号,进一步巩固对大于号的认识。

5、认识小于号,其中一组为什么不能用大于号表示,该怎么办?出示小于号,让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开口方向。

6、教师小结:关于大于号小于号还有一首有趣的儿歌:大于号大于号,大嘴巴对着前面的大数笑,小于号小于号,小尾巴对着前面的小数摇摇摇。

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7、你们现在知道谁是大于号、谁是小于号了吗?幼儿两人一组数字卡,请幼儿选择合适的符号贴在中间,展示操作结果。

三、结束部分游戏:鳄鱼来了,活动结束。

(游戏玩法:先请一组幼儿玩游戏,其他幼儿用动作做出相应符号的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二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19? 20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知道数是有大小的,理解符号“二”、“〉”、“V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来描述数的大小。

2. 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知道用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初步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概念。

3. 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难点:会用“二”、“〉”或“V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动物头像、吸铁石、直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小朋友们,森林运动会开始啦,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出示情景图)1、瞧,运动员登场了,看一看有哪些队参加比赛?你知道它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先在心里数一数,数好了,用你的坐姿来告诉老师。

谁来汇报?学生汇报。

表达得真完整,掌声送给他!2. 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一、认识=1. 拔河比赛马上开始了,如果你是裁判,你会选择哪两个队参加呢?指名说。

2. 为什么你们都选择小兔队和小猴队?(学生可能回答:小兔和小猴队员一样多)3. 是这样吗?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能看出小兔和小猴同样多?让学生上黑板排一排。

V LV V J V"呻I t 1i t ptarl ■ jd;JJ * tw 勺< WS wn4. 排的怎么样?好在哪里?(引导学生说:一个对一个)教师板书(在小兔和小猴的头像之间连线)这样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5. 观察,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小兔和小猴比较的结果吗?多请指名说,然后同桌互说。

刚才我们通过排一排,1只小兔对着1只小猴,小兔和小猴没有多余。

我们就说,小兔和小猴的只数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6. 小兔几只?小猴呢?(板书: 4 4 )(1)都是4只,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等号。

(板书:等号)读作4等于4。

一起读。

(2)4= 4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

(4只小兔和4只小猴同样多)7. 教学等号的写法。

(1)仔细看一看等号是什么样子的?(两横一样长,粗细一样)(2)教写二。

等号这两横是一样长的,在横中线上面,画一条线,碰左右边线,然后对应地在横中线的下面,也画一条同样的线。

注意两条横线要写平。

会写了吗?打开书本P19页,描两个等号,写三个等号。

(用上尺子)(3) ( 展示学生书写情况) 。

好在哪里?线特别直,可以用上尺子。

会的同学坐正。

(4 ) 刚才同学通过观察发现,小兔队和小猴队的队员同样多,选择这两队参加拔河比赛公平。

为什么不选松鼠队和小熊队?队员数不一样。

那能不能让大家一样看出小松鼠和小熊谁多谁少?想到办法了吗?三、认识“〉”和“V”1. 你能像刚才这样,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将松鼠和小熊排一排,比一比吗?找一个同学上黑板贴动物头像。

教师巡视。

ill2. 他摆的好吗?3. 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比较的结果吗? ( 松鼠比小熊多、小熊比松鼠少)4. 认识>。

(1) 松鼠几只?小熊几只?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 引导学生说 5 比 3 多)(2) 刚才4 和4 同样多,可以4=4 表示,那么5 比3 多,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 板书:〉),它叫大于号( 板书:大于号),读作:5 大于3。

(3) 学生齐读。

(4 ) 提问:仔细看,“〉”长什么样子的?拿出右手,做一个“〉” 。

闭上眼睛想想大于号开口对着什么数?尖尖对着小数!( 5)教学写“〉”。

一起写个大于号好不好?伸出手:起笔在上半格左竖线的中点处,直直的写到这个点,继续往下写到下半格左竖线中点处,大于号是一笔完成。

会了吗? 书翻到20 页,自己先描两个,再写三个。

( 6)学生作业展示:注意起笔和落笔的位置。

5. 认识V。

(1) 刚才小松鼠比小熊多,可以表示成5> 3,那小熊比松鼠少又可以怎样表示呢?自己想想一想。

打开书P20,自己看看,学一学。

(2) 学生自己介绍“V”。

你们真聪明,通过自己学习,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是?( 板书: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学生齐读。

(3 小于5)(3) 刚才用右手做出了大于号的样子,现在我们用左手做出“ V的样子。

(4) 想不想写小于号?( 和大于号相反) 从上半格右侧线中间点出发,走到这个点,再向下拉,写到下半格右侧线中点处。

拿出笔自己写一写!6. 区分比较“〉”、“V(1) “〉”和“V长的非常像,你能看出他们不同的地方吗?(他们开口不同,开口朝左是大于号,开口朝右是小于号。

)(2) 再仔细观察,“〉”、"v ”的开口对着都是什么数?( 大数)(3) 记儿歌。

我们可以用一句儿歌来区分大于号、小于号。

想学吗?开口朝前大于号,开口朝后小于号,“〉”、“ V开口对着大数笑。

7、刚才通过观察比较,我们认识了“二”、“〉”、“V;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

(板书:认识=、>、<)四、想想做做1、“想想做做” 1。

引导学生摆一摆,填一填。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想想做做” 2。

(1)出示第2题图。

(2 )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是多还是少?圆圈里应填什么符号?五、全课小结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3位朋友(指板书)我们还学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下课后找一找生活中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板书设计:认识二、>、v44认识二、〉、〈》教学反思钱颖本节课主要教学符号二、〉、〈的认识,并应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初步经历感受“ 对应”的数学思想。

针对这个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所收到的效果还不错。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他们的数学学习必须与生活联系,这样才能便于学习数学的感受与生活的体验。

为此我充分联系了生活,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拔河比赛,并让学生们做裁判思考选哪两队才公平呢?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个个兴趣高涨地去找去发现,从而一步步来认识人数相等,认识相等的关系,进而认识符号“=;,学生们快乐地体验到原来图上藏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

这样学生们就轻松地进入课堂,为课堂教学建立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时时注意帮助孩子感知体验建立一一对应的思想。

如一开始让孩子们自己说说想要哪个队和哪个队先进行比赛,问:“谁和谁比赛最公平?”从而自然地由学生说出“同样多”的数学概念,在“是同样多吗”的问题中让学生用一个对着一个排排队的方法确定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比较,并抽象出了“ 4=4”这么一个等式。

学习完等号之后,又回到情境图中来,接着问:“你觉得小熊家和小松鼠家比赛公平吗?”得出“不公平”之后让孩子们再次尝试运用“一一对应”自主发现“小松鼠的只数比小熊的只数多”,并让孩子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抽象出 5 和 3 的中间用大于号来连接。

最后再过渡到小于号的学习。

通过一一对应的的方法让孩子理解相等,明白不相等,明白何时用“=”“>”、“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注重让儿童充分参与实践活动活动是学生认识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基础,给予学生充分活动的机会,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学习。

如让孩子们想办法一眼看出哪个队小动物多,让他们亲自给小动物们排排队发现比的结果,从而引发学生对“=” “>”、“ <”学习。

另外还设计课间操环节,让孩子们通过手势做出“ >”、“ <”的形状,边做边配上儿歌记忆理解并区分:开口朝左大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

这样的学习手、口、脑并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个人也发现不足的地方:儿歌太难教学设计时我想学生如果能记住儿歌:开口朝左大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一定能准确分辨出大于号和小于号。

可在上课运用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因为有些学生左右很是混淆。

如果学生分不清左右的话,这个儿歌就显得无效!虽然我们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左右的生活经历,但是学生同样没有将这种生活表象上升为经验总结,形成自己的理性知识,如果没有清楚的清晰的关于左右的理性知识作为支撑的话,这几句儿歌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后来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我就把修改了一下,变成一一开口朝前大于号,开口朝后小于号,大于号, 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

结果很是顺畅,学生记忆情况还不错。

这个儿歌并不是很完美,但是它无疑是当前最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

本节课上下来感觉大部分学生有了儿歌的帮助能区分记忆等于、大于、小于号了,并能正确应用这些符号。

但是熟练程度还不够,原因是儿歌背得还不是很熟,需要在课后再练习背熟儿歌。

这就是本人课后的一些反思,如有不当敬请指正。

《认识二、〉〈》课后点评谈谈听课后的几点感受:教学设计层次分清,环环相扣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和层次比较清楚。

老师将教学分成三个层次:1、认识等于号;2、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3、区分记忆大于号和小于号。

在每个层次的教学中,教师又通过摆一摆实物,用文字描述摆放比较的结果,即“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然后抽象出用数字表示物体个数,并用数学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

这样环环相扣,比较严谨。

整堂课的学习学生都能紧跟着老师的思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也比较好,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比较活跃。

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位本堂课的重点之一就是一一对应的思想。

老师引导得蛮到位。

一开始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哪两个队比赛最公平,在问题中学生用一个对着一个排排队的方法确定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比较,并抽象出了“ 4=4”这么一个等式。

学习完等号之后,又回到情境图中来,接着之后让孩子们再次尝试运用“一一对应”自主发现“小松鼠的只数比小熊的只数多”,并让孩子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抽象出5和3的中间用大于号来连接。

最后再过渡到小于号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逐步完成了能凸显对应关系的板书,认识二、>、v'■ '■ 七?寸果。

当然,如果在每个环节的教学后再加上一些适当的小结会更好,如:以后像这样同多余我们就可以用符号“二”来表示… 三、关注学习过程,注重细节老师对于教授一年级的学生比较有经验,所以在对细节上的处理比较到位。

小于号这样让孩子理解相等,不相等,明白何时用“的效起到了不错的样多没有1、科学范写,指导细致。

教学书写三个符号时,针对孩子易错的地方细心说明,并示范起笔落笔的位置,范写很到位,并在孩子写前提清要求后再让其动笔,而学生书写时教师巡视也很到位,指导很细致。

2、注重培养孩子语言描述的完整性。

语言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凭借之一,培养学生用完整有序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并非一夕之功,需要不断地坚持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