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内在理论机制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商品经济

名词解释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的时期,在资本主义社会获得最终的胜利。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可逾越的阶段。

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社会分工。

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

因为社会分工,才提出了进行交换的要求,也才有了进行交换的可能。

社会分工的特征,表现为每一个劳动者只从事某一种生产活动,只生产一种产品。

而社会分工又表现为部门分工和行业分工。

第二是所有权不同。

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

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才发生了交换行为。

可见,商品经济既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又是私有制的产物。

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才能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才能扩大社会分工,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阶段测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上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至第五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生产力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D )。

A、劳动资料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劳动者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D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4、英雄和人民共同创造历史的说法属于( A )。

A、唯心史观B、唯物史观C、辩证史观D、群众史观5、商品经济是以( D )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A、消费B、交换C、社会分工D、获取剩余价值6、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集体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 B )过程的统一。

A、使用价值增殖B、价值增殖C、价值形成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8、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是( A )。

A、法人资本所有制B、自由资本所有制C、垄断资本所有制D、人民资本所有制9、帝国主义的实质是( A )。

A、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B、自由资本凭借自由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国家政权和国家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

D、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

10、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 D )两个阶段。

社会经济制度与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

社会经济制度与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

社会经济制度与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一种国家或社会组织在经济方面的基本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它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组织制度以及经济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商品经济是指以商品为基本单位和基本表现形式的经济形态,表现为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下面将详细介绍社会经济制度与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

首先,社会经济制度与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

社会经济制度是指导和规范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规则,而商品经济则是社会经济制度运行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社会经济制度必须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制度机制的设计和完善,来规范和引导商品经济的健康运行。

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推动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促进制度的优化和完善。

因此,社会经济制度与商品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其次,社会经济制度与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关系。

社会经济制度是特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即特定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的反映。

而商品经济则是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的经济形态。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进始终要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只有形成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和机制,才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

因此,社会经济制度与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是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核心的。

第三,社会经济制度与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是以市场为核心的。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制度运行的重要场所和机制。

通过市场主体之间的自由交换和竞争,商品经济得以充分发展和繁荣。

社会经济制度则通过市场的调节和规范,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竞争机制等,不仅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也是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社会经济制度与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是以市场为核心的。

最后,社会经济制度与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和演进的。

社会经济制度与商品经济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交换价值是商品在交 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 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 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属性,是商品的自然 属性。
商品经济产生与发展
01
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 而产生。
02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发达
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现代经济中,随着互联网和金融科 技的发展,信用制度正在经历着深刻 的变革,如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技术 的出现。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信用制度逐渐 完善,出现了信用货币、信用市场等 新的信用形式。
货币流通规律与金融市场关系
货币流通规律
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流通量与社会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 通速度成反比。
03
商品经济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商品经济是现代社会的经济基 础,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形式。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分 工和协作的深化,促进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经济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 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商品经济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 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 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市场失 灵、信息不对称等。
监管执法不严格
部分地方和部门存在监管 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 透明等问题,影响了市场 监管的公信力和效果。
完善政府干预和市场监管体系对策建议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 政府干预和市场监管的职责、权 限和程序,为政府干预和市场监 管提供法制保障。
推动行业自律
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组 织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企业自觉 遵守市场规则,形成良好的市场 秩序。
求关系决定。

1、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一、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商品价值是商品中凝结的一般的、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其一,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其二,矛盾性表现在: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相互交换劳动。

B 使用价值是一切物品包括商品都具有的共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的范畴。

C对同一个人而言,不能兼有二者。

2.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属。

具体劳动是指不同具体形式下的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的分工水平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紧密相联,与社会制度无关;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其内容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一定支出,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特殊社会关系。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两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次劳动的两个方面。

(二)商品价值量的确定1.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数量。

衡量劳动量的标准时劳动时间,但它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量的确定。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但是,不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是不会变化的。

经济发展中的价格形成与市场机制

经济发展中的价格形成与市场机制

经济发展中的价格形成与市场机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价格形成和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价格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媒介,既反映了供求关系,也影响着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中的价格形成与市场机制,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的作用,商品价格由市场自主形成的过程。

价格形成机制由供给和需求两个基本要素决定。

首先,供给是指生产者为了取得利润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供给的量取决于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税收政策等因素。

当供给量增加时,价格往往下降;供给量减少时,价格往往上升。

其次,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和意愿。

需求的量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个人喜好、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

当需求量增加时,价格往往上升;需求量减少时,价格往往下降。

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价格的形成。

当供求关系达到均衡时,市场价格即为商品的均衡价格。

价格机制的优势在于能够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自主形成价格,灵活适应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变化。

二、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市场经济体中通过价格信号和市场竞争来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活动的一种机制。

市场机制通过买卖双方的自愿交易和价格信号的传递,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首先,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传递市场信息。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向市场传递过剩的信息,从而鼓励生产者减少供给量;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向市场传递短缺的信息,从而鼓励生产者增加供给量。

其次,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市场竞争能够激发生产者的创新和效率提升,促进资源向效益最大化的方向流动。

优质产品和服务能够获得更高的价格和市场份额,而低质量和低效率的生产者则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市场机制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引导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然而,市场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市场垄断、信息不对称等,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进行引导和监管。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交换过程需要市场作为平台,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
03
化配置。
交换媒介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用于衡量商 品的价值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形式也经历 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等演变 。
货币的职能包括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等。
交换方式
1
商品交换方式包括简单商品交换和复杂商品交换 。
2
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如政策调整、 经济形势变化等。
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的直接因素,供不应求会使价格 上涨,供过于求会使价格下降。
竞争状况
市场竞争状况也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同一市场中不同 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波动。
价格机制的作用
调节供求关系
价格机制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 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 化,传递供求信息,引导生产和 流通。
商品标准是衡量商品质量的依据,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 。
商品标准规定了商品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的内容,是 保证商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商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的原则,以确保 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商品的质量监管
商品的质量监管是指政府和相关机构对商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旨在保护消费者的 合法权益。
商品价格上升;当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下降。
03
市场竞争影响价格
市场竞争程度不同,价格形成机制也有所差异。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商
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品牌、质
量、服务等因素影响价格。
价格的影响因素
成本因素
成本是商品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包括生产成本、流通成 本和税费等。成本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较大,成本上涨 往往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市场经济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以自由竞争为基础,通过供求关系调节价格和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而商品经济则是指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单位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而市场的基本单位是商品。

商品是指以货币形式出售的物品,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有使用价值、有交换价值、能够量化、能够流通。

商品的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它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供需关系的调节。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商品,消费者则通过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因此,商品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单位,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商品的生产和交换。

二、市场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竞争的存在,生产者不断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市场份额。

这种竞争促进了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同时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扩大市场规模,使得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更加便利和高效。

三、商品经济反过来又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商品经济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换是通过商品来实现的。

这种交换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为生产者带来了利润,从而促进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商品的交换也扩大了市场规模,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因此,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互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互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种互动关系使得经济发展更加稳健和可持续。

同时,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为经济的创新和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推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商品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内在理论机制

商品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内在理论机制

商品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内在理论机制商品经济,是“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

商品经济在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只处于从属地位。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

在社会主义社会也仍然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人类社会迄今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商品经济,即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当时的整个社会经济中只处于从属地位,它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以通过商品交换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为目的,特点是为买而卖。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榨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特点是为卖而买,不仅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劳动力也成了商品,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统治地位。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对于那些原来经济比较落后,自给半自给经济在社会经济中还广泛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不可逾越的阶段,对于促进生产专业化、技术现代化和人民生活富裕化,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1、社会分工,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各行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讲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讲义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
1.任何社会生产形式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 配社会劳动,但不同的社会生产形式下配置社会 劳动的方式是不同的。
2.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形式下,实现 社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方式是通过价值规律的 自发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调节。
3.社会主义社会是市场社会化程度很高,实行单 一社会所有制的社会。
而且,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 度后,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 保障社会的安定,计划经济也功不可没。
计划经济的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 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 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计划与 市场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及其产生
►一、计划经济及其实行的前提条件

计划经济不是一种经济制度,而只
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经济体制,凡
是资源的配置由计划或计划机制起决定性作
用的经济体制,就叫做计划经济。

实行计划经济的前提:具备社会化
大生产、全社会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
商品经济消亡、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一、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传统观点及对此观点的 挑战
►二、计划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在我国的变化和发 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基本条件
► 一、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 (一)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的市场经济主体 (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一般商品市场 ►金融市场 ►劳动力市场
(三)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部条件
(一)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的微观经 济活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一、名词解释1、价值2、劳动生产率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商品5、商品经济6、价值规律二、填空题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开始。

”2、商品是()和()的矛盾统一体。

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价值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

4、商品价值的实体是(),价值的实质是()。

5、自然经济是()的经济。

6、商品经济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和()。

7、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决定的。

8、商品的价值量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决定的。

10、商品是用来()的()产品。

11、()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2、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理论。

1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和()下制造某种()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4、劳动按不同类型分类可以分为()和()、()和()、()和()。

15、市场机制有()、()和()三大机制。

三、单选题1、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社会分工的发展C、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D、私有制的发展2、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A、价值构成的B、货币构成的C、资金构成的D、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3、商品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它的主要特点是()。

A、商品是非劳动产品B、商品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C、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D、商品是用来交纳租税的劳动产品4、商品价值()。

A、体现商品生产者彼此交换劳动产品的关系B、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C、体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D、体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5、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地位上的商品是()。

A、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B、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充当等价物的商品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6、不同的具体劳动能创造出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第三阶段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第三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1 分)A.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B.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C. 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2. ()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1 分)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C. 商品经济基本规律D. 资本主义阶级矛盾3. 《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力经历150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象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理论是()。

(1 分)A. 价值规律理论B. 商品二因素理论C. 劳动二重性理论D. 剩余价值理论4.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目前已经知道的是()。

(1分)A. 整个社会主义时期会有多长B. 社会主义将经历哪些发展阶段C. 何时开始并怎样迈向共产主义社会D. 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5.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1 分)A.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C. 价值规律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6. 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提供了()。

(1 分)A. 统一的社会主义模式B. 一般的指导原理C. 各种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D. 共产主义具体的实现形式和设想7. 《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形态,而商品经济是以商品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本文将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定义、特征、发展历程、作用及联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定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形态,是指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形态。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市场是指一种经济交换的场所和机制,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换的场所和机制。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商品经济、私有制和市场机制。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为基础的经济形态,是指将劳动产品和自然产品转化为商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的一种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的核心是商品,商品是指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品。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

二、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特征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有许多相同的特征,也有一些不同的特征。

相同的特征:1. 都是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2. 都是以商品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3. 都是以市场机制为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不同的特征:1.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形态,而商品经济是以商品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2.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而商品经济的核心是商品。

3.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商品经济、私有制和市场机制,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

三、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初期。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生产的物品多为自给自足的生活必需品,交换方式也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礼物和互换的方式进行。

到了商品经济时期,生产力得到了提高,生产的物品不再是自给自足的生活必需品,而是成为了具有交换价值的商品。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通过市场交换商品,形成了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到了市场经济时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市场机制成为了调节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

使用价值
商品经济以直接的物物交换为特征,是原始部落之间发生经济联系的形式。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阶 段。它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处于从属地位的商品经济。其经济是在狭小规模的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 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的目的是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使用价值。
简单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起点。从生产力方面看,简单商品经济造就了作为熟练工人的手工 工匠,在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上也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准备了物质条件;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价值规律的作用 造就了手工业工场和雇佣工人。发达的商品经济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也应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发 达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它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对价值、剩余价值的追求是商品生产 和商品交换的目的;有发达的市场体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成为了占主导地 位的经济形式。实践表明,在公有制建立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商品经济,而且,商品经济是现阶段社会 主义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 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 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 现统一。
奠定基础
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疏浚后的大运河从杭州 直达大都;开辟了海运,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抵达直沽(天津);元政府还在各地遍设驿 站,横跨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也重新繁荣起来,这些都促使元代商业继续繁荣。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 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从东欧、中亚,从非洲海岸,从日本、朝鲜,从南洋各地,都有商队来到大都。城内 各种集市三十多处,居民不下十万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列宁和斯大林的基本思想

列宁的基本思想 列宁是是最早对于社会主义 与市场经济关系进行理论和 实践探索的人。“在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最 早肯定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 在商品生产的,实际是列 宁。”并且他是第一个使用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概念的人。也是提出计划经 济姓“社”,市场经济姓 “资”的第一人。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是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实行单一 社会所有制的社会。在这里,商品货币关系不复存在,价 值规律也失去了作用,即进入产品经济时代,这时资源的 合理有效配置,由计划进行调节。(产品经济由计划手段
配置资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 中,社会主义条件下是不 存在商品、价值、货币、 竞争等等市场经济必然的 因素的,所以也就不存在 市场经济。他们认为社会 主义社会是有计划的组织 生产、以按劳分配为特征 的经济形式,按照每个社 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 有计划的调节,实现全社 会有计划按比例的生产。
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践
内外反革命势力策动的国内战争,国家处于危 机中
实行劳动义务制
时代背景
经济政策
取消货币流通,实行物物交换 禁止贸易 建立国有制,取消核算制 核心 余粮收集制
消灭商品,货币
政策实质
计划取代市场
新经济政策的实践
时代背景 战争的趋势逐渐趋于平缓
农民不满
面临问题 经济活动实物化
效率低下
经济活动停滞

第一,任何社会生产形式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社 会劳动,但不同的社会生产形式下配置社会劳动的方式是 不同的。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实质上就是合理地配置资 源,因为一切资源都可以还原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商品经济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基本原理
生产者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条件下,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的生产决策和经营活动。
生产者行为目标
生产者行为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在给定的成本和市场条件下,通过最优的生产决策 获得最大的收益。
生产者行为与市场供求关系
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市场需求增加时,生产者会增加生产以满足市场 需求;反之,当市场需求减少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以避免库存积压。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 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 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 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 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此外,消费 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影响因素
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包括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 偏好、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及预期等。
市场均衡实现过程分析
市场均衡定义
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实现过程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价格机制会自发调节供求关系,使市场逐渐趋于均衡。当市场供不应求时,价格 上涨,刺激生产者增加供给;同时抑制消费者需求。反之,当市场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刺激消费者增加
市场失灵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信息不对称 外部效应 公共品问题 垄断
市场中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完全对等,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和市场效率低下。
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第三方产生影响,而市场价格体系未能 反映这些影响,导致资源配置偏离社会最优。
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导致市 场失灵。
市场中存在垄断力量,限制竞争,扭曲市场价格和产量,损害 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福利。

试论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试论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作者: 祝国华[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理论建设 页码: 35-43页 主题词: 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等价交换原则;价值决定;竞争机制;经济体制;思想体系;生产性积 累;信贷机制;运行机制
摘要:“机制”一词原是控制论的术语,其本意是指有机体的自我调节方式。经济系统的运 行机制,就是经济机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和各种过程的因果关系。它是经济系统的 抽象的本质规定到具体现实运动的最重要的中介环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所提出的大量 问题,不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规定的问题,而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如何具有科学合理的运行 机制的问题。本文试图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内在理论机制商品经济,是“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

商品经济在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只处于从属地位。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

在社会主义社会也仍然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人类社会迄今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商品经济,即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当时的整个社会经济中只处于从属地位,它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以通过商品交换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为目的,特点是为买而卖。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榨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特点是为卖而买,不仅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劳动力也成了商品,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统治地位。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对于那些原来经济比较落后,自给半自给经济在社会经济中还广泛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不可逾越的阶段,对于促进生产专业化、技术现代化和人民生活富裕化,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1、社会分工,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各行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要求。

在私有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占有,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产品,就必须通过交换形式,私有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彼此发生经济联系和交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而劳动产品便必然采用商品的形式。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于不同的所有者不同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者,不能无偿地占有对方的产品,彼此要取得对方的产品,必须通过等价交换,即把各自的产品作为商品来交换。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经济中,生产产品的劳动是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是私人劳动的产品。

这种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品,是作为商品互相对立的。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中,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于不同的所有者,是由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的性质决定的。

各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是各种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不同经济实体,它们之间也必须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发生商品交换关系,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条件,决定了劳动产品必然成为不同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其劳动的物质承担者,决定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成为不同生产者之间经济交往关系的实现形式。

产生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生产不是为了自给自足而是为了交换,是商品经济的特点,也是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的根本区别。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不仅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而且具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步作用。

在历史上,它打破了自然经济和地区封锁,发展了社会分工,建立了国内市场,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的确定过程,不断促使商品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改进生产技术、更新机器设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以等价交换为原则,不断调节交换双方的利益关系,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合理分配和利用生产资料,促进生产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普遍规律。

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但是,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将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的成熟而逐步消亡。

从内部来看,商品经济的存在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其中私人劳动的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私人劳动才能转变成社会劳动,具体劳动才可以不愿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能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

如果私人劳动不能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会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

由此可见,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归根结底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但是商品经济并不等于就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又必须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互相联系的,有其内在的一致性。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其表现在:(1)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

在商品经济中,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和自主权利的经济实体,它们之间是平等的交换关系。

因此,通过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资源获得有效配置,即形成市场机制。

如果商品货币关系受到人为限制,企业不具有商品生产者应有的权利,它们之间平等的交换关系被干扰,市场机制就难以发挥作用。

(2)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根据。

市场机制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来引导和推动资源的配置的。

而商品生产者衡量利害得失的依据是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

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使社会资源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得到配置。

[5](3)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在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市场规模小,市场结构也比较简单,市场机制的作用还比较弱。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市场体系日益复杂和完善,不但有发达的商品市场,而且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

因此,市场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条件已经具备,市场经济进入成熟阶段。

商品经济不等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原始商品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虽然也是一种商品经济形态,然而却不是市场经济。

只有建立了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商品经济才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

二,以小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不是市场经济,只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才能成为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三、在发达的商品交换中,经济关系货币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运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

可以说,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

四,一个国家的商品经济不能搞封锁垄断,闭关自守,而应全面开放,参与国际交换和竞争,把自己融汇于世界经济之中。

只有在开放条件下,才能与世界经济接轨,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起来,形成现代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也就是市场经济运动的规律。

其存在三个运动规律,1.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会发生作用。

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次商品交换都按照等价原则来进行。

实际上,大量的商品交换,可能是价格高于价值。

也可能是价格低于价值。

这种情况,并不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破坏,而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因为商品价值量的多少,是通过价格来表现的,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生产者争着出卖商品,价格便跌落到价值以下;反之,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则待价而估,这就使价格涨到价值以上。

2.供求规律商品的市场供给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趋于平衡的客观必然性。

但在市场上,在实际的商品交换过程中,如果从任何一定的场合看,供给和需求都是不平衡的。

这是因为:社会生产是供求关系形成的前提,一般地说,生产的增长会给消费的增长提供必要的条件,而消费的增长却具有很大的伸缩性,两者之间在事实上没有同步关系。

如果把每一时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供给和需求则是平衡的。

这是因为:供给和需求具有作用和反作用。

供给对需求发生作用,会引起需求对供给的反作用;同样,需求对供给发生作用,也会引起供给需求的反作用;正是由于这两种作用持续不断地运动,“以致就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的整体来看,供求总是一致的。

”所以在市场上,商品的供求,是从平衡到不平衡,从不平衡到平衡,不断地运动着的,供求规律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运动中而表现其作用。

三、竞争规律及其作用3.竞争规律竞争是商品生产者或需求者之间进行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形式。

有商品交换就有市场竞争。

商品价值的确定和实现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确定和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同时也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及购买者之间的竞争过程。

作为商品经济内在规律的价值规律,必须通过竞争的外部强制力而得以贯彻。

由于社会生产关系不同,资本主义竞争和社会主义竞争是有区别的。

但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特性,只要有商品经济存在,就必然有市场竞争,竞争与商品经济是同时存在着的,这是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物质利益的问题。

从同类商品竞争的内容看,主要是“价廉物美”的竞争,价廉是价值或价格方面的竞争,物美是使用价值方面的竞争。

从不同种商品之间的竞争看,主要是生产什么商品能够取得更多利润的竞争。

从市场竞争的形式看,有卖者与卖者之间的竞争,有买者与买者之间的竞争,以及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竞争。

总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都必须通过市场发生作用,它们既是商品经济运行的规律,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但由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具有不同的经济条件,这些规律发生作用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