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农村建设的创新理念

合集下载

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思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农村建设被视为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思路,以期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渐下降,这意味着农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亟待加强。

新农村建设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

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激发农村创业活力等措施,新农村建设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定位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定位应当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居住和生产需求为核心。

一方面,要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上下功夫,提高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适合农村特点的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

此外,新农村还应被赋予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以实现全面的农村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要优先发展农村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为农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活环境的质量。

四、新农村建设的农业发展农业是农村经济的生命线,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要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要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入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培养新型农民。

五、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就业问题农民就业问题是新农村建设关注的重点。

要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城镇化、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式,增加农民的就业选择。

同时,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和非农业岗位的需求。

六、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支持金融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机构等金融机构。

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的成功案例及模式创新

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的成功案例及模式创新

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的成功案例及模式创新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不断发展,农村也不例外。

农村的未来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是逐渐向现代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成为了推动农村发展的有力工具,它们的成功案例和模式创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一、基地背景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通常是由政府牵头组织,以农村为基础,率先进行一系列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服务业发展的试点项目。

基地的选择通常是基于地理、人口和资源等因素,旨在为农村发展提供支持。

二、创新理念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致力于创新农村发展的理念。

在传统观念中,农村只是农民生产农产品的地方。

而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不仅要发展农业,还要注重农村工业化和农村服务业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这种创新理念为农村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注重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它们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向科技与现代化方向转变。

基地在耕作方式、种植方法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了创新,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

四、农村工业化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将农村工业化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引进企业和项目,基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提供了更多的产业选择。

农民可以利用自己的土地和资源开办工厂、加工厂等,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村旅游等方式实现增收。

五、农村服务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也注重发展农村服务业。

它们鼓励农村居民创业创新,开设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基地还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六、创新机制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的成功还得益于创新机制的建立。

基地采取了公私合作、农民合作社等合作模式,将政府、企业和农民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共同发展,共同分享成果的机制。

这种创新机制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

七、资源整合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还注重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

解读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

解读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

解读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一、资源优势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资源优势。

中国农村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条件等。

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资源,可以实现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等多种途径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另一个核心要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进步。

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如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和智能农机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需要通过产业升级来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如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可以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核心要素。

农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传承和弘扬农村文化有助于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提升农村的整体文化素质。

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培养和引导农民的文化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的发展潜力。

因此,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孩子们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六、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包括农村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

七、农村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村地区常常存在着农药残留、养殖废弃物处理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农村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思路

农村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思路

农村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农村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农村建设则是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

新农村建设思路不仅仅涉及到经济方面的发展,也包括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升级、农民素质提升、乡风文明塑造、农村党建、农村环境保护、移民搬迁、科技创新和农村教育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通过确定农村土地权属,建立统一的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可以激发农村土地资源的活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另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应注重保护农民的权益,加强对土地流转者的监管,确保每个农户在土地流转中都能获得公平合理的利益。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应注重农村公路、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交通和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

此外,还要加大对农村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投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三、乡村产业升级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是实现农村发展的关键。

要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引导传统农业向精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此外,还应加大对农村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农民素质提升提升农民素质是农村发展的内在要求。

应加强农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同时,还应注重农民的教育水平提高,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打破城乡教育差距,助力农民实现社会流动。

五、乡风文明塑造塑造良好的乡风文明是农村发展的文化支撑。

应加强对农村文明的教育和宣传,引导农民树立文明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同时,要重视农村社会风尚的引导,倡导绿色环保、节俭节约、勤劳务实等良好品质,推动乡风文明的建设。

六、农村党建农村党建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

要加强农村党组织的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能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农村建设管理方案中的创新之处

新农村建设管理方案中的创新之处

新农村建设管理方案中的创新之处新农村建设是中国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方案。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管理方案中的创新之处。

1. 领导推动新农村建设管理方案中的第一个创新之处是强调领导推动。

相关部门明确指出,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

通过领导推动,可以明确责任,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2. 统一规划新农村建设管理方案在规划方面也进行了创新。

通过统一规划,可以统筹安排农村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农村经济发展布局,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统一规划还能够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3. 创新融资模式新农村建设管理方案中还提出了创新的融资模式。

除了传统的财政拨款,还鼓励农村发展自筹资金。

通过创新融资模式,可以提高农村建设资金的筹措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 强调农民主体地位新农村建设管理方案中的一项创新是强调农民主体地位。

相关部门明确指出,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强调农民主体地位,可以激发农民的发展动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5.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新农村建设管理方案还强调了加强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相关部门明确指出,要培养一批懂农业、懂乡村振兴的专业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通过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可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6.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新农村建设管理方案中的一项创新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相关部门明确指出,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可以扩大农村经济规模,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

7.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新农村建设管理方案中还提出了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要求。

相关部门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通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四个方面

新农村建设的四个方面

新农村建设的四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

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从生活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来探讨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挑战。

一、改善生活环境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首先应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水电、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加强农村垃圾处理与环境保护,提倡农村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建设美丽乡村。

此外,农村建设还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生态化,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促进产业发展除了改善生活环境外,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粮食产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农村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要鼓励农民发展农村旅游、特色民宿、乡村文化创意产品等新兴产业,提升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完善公共服务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新农村建设还需要完善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

首先是加强教育服务,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质量,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设备落后的问题。

其次是改善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农民就医便利性。

此外,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和社区管理,确保农村居民的安全和便利。

四、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弘扬农村良好的传统文化,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

同时,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农村图书馆、文化礼堂、博物馆等,使农村居民能够在家门口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

另外,要加强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乡村文化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如水电供应不稳定、道路狭窄等问题。

其次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许多农民还过着贫困的生活。

此外,农村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也需要提高。

最后,要面对农村人口流出和乡村空心化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

新农村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

新农村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资源逐渐紧张,加之农村地区人口的减少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老化,新农村建设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就成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实施,而传统的农村管理模式往往缺乏合理的人力安排。

因此,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步。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农村人口参与农村建设,提供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使其成为农村建设的有力助手。

同时,也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农村建设管理机构来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二、土地利用管理的创新土地利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传统的农村管理模式下,土地规划和利用缺乏科学性和整体性,导致农田资源浪费和废弃。

因此,创新的土地利用管理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环。

政府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地使用规划,将农村土地用途分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田资源的保护。

同时,可以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等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投入不足、建设规划不合理等问题。

因此,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注重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效益。

四、农村资源利用的创新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农村管理模式下,农村资源往往受到浪费和损耗。

因此,创新的农村资源利用管理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环。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农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力度,推动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的发展,使农村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五、农村环境治理的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是保障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环节。

新农村建设的新理念

新农村建设的新理念

新农村建设的新理念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困境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建设必须转变观念,采取新理念。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新农村建设的新理念。

一、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要发展适合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可以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等新型产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建设不能仅仅注重城市的发展,农村发展也应得到充分重视。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可以引导城市资源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水平。

同时,也要注重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构建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交通、水电、供暖等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要注重发挥信息技术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流动和资源配置的高效性。

五、农民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要提高农民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改善农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推动农民转岗和就业创业。

此外,还要加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

六、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

要支持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七、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全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

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支持。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一、理念: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农村发展模式注重单一的经济增长,忽视了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平衡。

而新农村建设提倡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追求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只有在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保障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经济繁荣和生态健康。

二、价值观:人本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价值观是人本主义。

传统农村建设往往以硬性指标为导向,忽视了农民的需求和利益。

新农村建设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关注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尊严。

只有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乡土文化,才能真正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理念:创新驱动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创新驱动。

传统农村发展模式局限于农业生产,缺乏创新意识和科技支持。

而新农村建设秉持创新驱动,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才能培育新兴农业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价值观:资源共享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价值观是资源共享。

传统农村发展往往存在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少数人占有大部分资源,多数人面临资源匮乏。

新农村建设追求资源共享,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资源的公平分配。

只有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才能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五、理念:生态优先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理念是生态优先。

传统农村发展模式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水土流失的加剧。

而新农村建设倡导生态优先,建设绿色农村,保护生态环境,追求可持续的生态发展。

只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才能保障农村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六、价值观:和谐共生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价值观是和谐共生。

传统农村发展缺乏社会和谐,存在封建等等社会矛盾。

新农村建设追求和谐共生,强调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社会各个群体的共同繁荣。

只有在和谐共生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七、理念:智慧农业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智慧农业。

传统农村发展模式存在产出低效、农业发展难以持续等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要想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要首先明确几个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循序渐进、保持持之以恒的韧劲。

这几点对于农业发展尤为重要,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则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农村人口占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

要让他们得到更好的生活,就必须用劳动和资本的结合来提升生产力,同时也要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建设农村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吸引年轻人回到农村,为未来的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另外,我们要注意农民的自主性和参与度。

传统的农村发展模式是由政府或者企业来引导农民,只能达到很粗浅的效果。

要想让农民真正参与并主动推进农村发展,需要打造相对较好的公司文化,鼓励创新和探索,以人才和技术为核心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达到农民自主发展的目的。

此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实现长远的目标,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部门需要切实解决农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问题。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高度关注,还需要各个方面的积极参与,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一份力,推动农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理论的创新,也是实践的创新。

中国农村也可以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全面、系统、协调、可持续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完善水利设施,提升农产品生产和营销的能力,还涉及到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

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共同努力,其中政府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资,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条件。

同时,科技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农业科技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抗灾能力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体系,以支持农业现代化。

解析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

解析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

解析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

而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需要考虑许多关键要素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分析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并探讨其对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石。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加快农业生产的进度,并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科技创新还可以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

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要保护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以保障农村可持续发展。

在这方面,政府需要加大监管和管理力度,同时农民也要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共同努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例如,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有效提升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此外,建设现代化的农村电网和物流配送体系,也可以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四、农产品加工和品牌打造农产品加工和品牌打造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工农产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打造农产品品牌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拓宽销售渠道。

这对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五、金融支持和农村金融体系建设金融支持和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提供低息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

同时,建设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社等,可以为农民和农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农村人才培养和教育提升农村人才培养和教育提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培养农村人才,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可以增强农村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型农业发展理念

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型农业发展理念

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型农业发展理念一、背景介绍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而创新型农业发展理念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农业多元化为特点。

二、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通过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使农业向高效、智能方向发展。

科技创新还可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农民增收。

例如,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农民种植效益。

三、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绿色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关系着人们的饮食健康。

创新型农业发展理念强调绿色化生产,采用无污染、无残留的农业生产方式,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例如,推广有机农业、大田蔬菜种植的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四、农业多元化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多元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集中在粮食、棉花等单一农产品上,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创新型农业发展理念提倡农业多元化,使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多样化,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降低农民的风险。

例如,发展农业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丰富农村经济。

五、农业合作社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

创新型农业发展理念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合理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合作社还可以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共享资源和技术,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六、农业现代化与农村文化传承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但农业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农村文化的消失。

创新型农业发展理念强调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农村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新型农业发展理念强调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水电供应、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为农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新农村建设模式创新思路探索

新农村建设模式创新思路探索

新农村建设模式创新思路探索一、理念与目标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全面提升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居民的融合发展。

新农村建设需要有创新的思路,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科技驱动在新农村建设中,科技驱动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例如,可以利用无人机、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性和智能化水平。

三、农村电商发展农村电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增加收益。

同时,电商平台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促进农村创业就业。

四、文化传承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建设,还需关注文化传承。

保护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乡村精神,对于提升乡村吸引力和凝聚力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文化节日、修建文化遗址等方式,促进农村文化传承和发展。

五、生态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生态保护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传统农业模式常常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新农村建设需要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可以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方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土地和水资源。

六、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政府应该积极倾听农民的需求和意见,让农民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此外,农民组织和合作社的建设也是提高农民参与度的重要手段,可以增强农民的集体力量。

七、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的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

同时,还需要发展农村的信息网络,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水平。

八、教育与人才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素质化的农村管理团队。

投入更多的资源,提升农村教育和人才培养水平,培养农村青年的创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同时,要鼓励农民继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九、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创新思路 建设富民新农村

创新思路  建设富民新农村
继 双 村 9 义务 村 干 送 ” 动 ( 政 策 、 技 能 、 岗位 )千 持 挂钩 帮扶 。 续深 入实 施 区镇 部 门挂 共 有 “ 带型 ” 干 部 2 7名 、 活 送 送 送 、
各 1 20 企联 千 户 、 奔小 康 路 ” 帮扶 活动 , 共 等 帮 钩 扶持 经济 薄 弱村 工程 , 挂钩 帮 扶单 部 队 伍 1 9人 ;0 9年 在 扬 州市 率 先 助 低收入 农户 实现 脱贫 。 五 、 大 激 励 扶 持 , 强 内 加 增 位从“ 血式” 输 帮扶 逐 步 转 变 为 帮助 引 实现 了“ 一村 ( 区 ) 名大 学 生村 官 ” 社 一 、 进致富项 目、 办实事工程等 “ 兴 造血 式” 帮
顺应 工业 向 园区集 中要 求 , 着 工则工 、 宜农 则 农 、 商 则 商 ” 原 则 , 劳 动 为一 体 ,通 过 合 理 的 利益 分 享 机 另一 方面 , 宜 的
节 全 镇 挖 掘潜 力 , 扬长 避 短 , 唱地 方 戏 , 打优 势 制 , 约 了农 民种 田 成本 。 加快 发 展 土 力推 动村级 创 业园 区建设 。 区按 照 “ 村 的 牌 , 特 色路 。原集 体 资产 较 多 的村 , 谋 着 地 股 份 合 作 社 。 组 建 土 地 股 份 合 作 社 有 1万 平 方 米 、 有 1千 平 方米 ” 目
一 一
家2 5项 指标 全 部 达标 、群 众 满意 械 等一 批 优 势企 业获 得 了长足 发 展 。 农 系。积 极 发展 社 区股 份合 作社 。组 建社
5个 , 社 农 民 81 入 4万 度位 居全 省 前 列 的全 面小 康 社会 ,0 9 业 资源 丰 富 的 村 , 合 资 源优 势 和 农 民 区股 份 合 作社 8 20 结 年人 均 GDP接 近 1万 美元 。在 推动 经 生 产需 求 ,积 极 发 展 蔬 菜花 木 种 植 、 畜 人 , 入社 资 产 29 . 4亿 元 。 王街 道 何桥 蒋 并 济社 会 发展 的过 程 中 , 区始 终把 农 业 禽 水产 养 殖 等 高效 农 业 项 目 , 在 产 业 社 区股 份 合 作 社 ,入 股 经 营 性 净 资 产 我 农村 工 作放 在 重 要 位 置 , 扣 强村 富民 延 伸 拓展 上 做 文章 , 动 农业 现 代 化 步 8 3 元 , 民 3 1 紧 推 0 万 股 0 7人 , 立 了 明晰 的 建 如 合 的 主 题 , 真 贯 彻 落 实 省 《 于 发 展 村 伐 。 公道 镇 湖 滨村 在做 大 做 强牛 产 业 产 权 机 制 、 理 的分 配机 制和 民主监 督 认 关 级 集体 经 济 的 意 见 》 求 , 要 以创 建 全 面 链 的 基 础 上 , 成 “ 形 三棚 ” 鹅 棚 、 ( 牛棚 、 机 制 。探 索发 展其 他合 作 组织 。积 极探

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理念

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理念

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理念中国农村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理念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新时代下,乡村振兴的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绿色可持续、共建共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

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可以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激活土地资源,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升级农村发展需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多元化、高效益、绿色发展转变。

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等新产业,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优化农村环境乡村振兴的理念还包括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让农民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四、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农村电商等新技术,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五、发挥乡村教育作用乡村振兴不能忽视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培养更多贤才回乡服务,促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六、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的新农村建设理念还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农田土地保护,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七、加强乡村治理建设新农村,需要加强乡村治理,提高农村自治水平,营造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

加强乡村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八、发展乡村文化乡村振兴需要发展乡村文化,传承乡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

九、促进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的新农村建设理念还需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强城乡互联互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建美丽乡村。

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新农村建设要让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在于提供基础设施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引领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分别阐述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关注农村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更要注重农村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统一。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生态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恢复,培养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三、劳动价值观念新农村建设应强调劳动的尊严和劳动价值的重要性。

通过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意识,让农民在劳动中获得尊重和回报,并培养农民对劳动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四、家庭观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弘扬家庭观念。

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互助和信任,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训,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重要保障。

五、社会公平正义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发展与公平并重的原则,实现农村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六、民主法治新农村建设要积极培养农民参与决策的意识,加强基层自治,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强化农村法制建设,加强法律教育,使农民依法享有平等权益。

七、爱国主义情怀新农村建设要培养农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提高农民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鼓励农民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八、诚信和友善培养农民诚信意识和友善行为,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要倡导农民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注重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友善的农村社会环境。

九、创新与进取新农村建设要鼓励农民进行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新农村建设

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新农村建设

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新农村建设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以平果县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对象,对创新社会主义新时期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创新探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平果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平果县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一)平果县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状况平果县位于广西省西南部,辖8镇4乡,181个行政村(社区)1824个自然屯,人口约48万。

2009年区、市、县、乡(镇)四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屯共18个,其中自治区直属单位挂点2个(分别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挂点单位新安镇南立村、马头镇塘莲村),自治区百村示范点1个(四塘镇龙盘村上栏屯),市级试点1个(果化镇山营新村),县级试点4个(马头镇新兴社区布夭屯、雅龙村龙敏屯和那勿屯、江滨社区莫鲁屯),乡镇试点10个。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以来,该县工业化、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总体上正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城镇行政村向城镇社区转变的新阶段。

目前,该县9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县城发展,有一半以上人口集中在县城搞建设,有82.8%的学生集中在县城就读,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比例约为74.3%,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已占55.7%左右,农村“三无”集中供养率达到94.1%,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6%, 2010年全该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5.6亿元,比上年增长5.98%,农民人均纯收入3915元,比上年增长13.4%,“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初见成效。

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特点及优势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新农村建设模式是指通过改革和创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方式和方法。

本文将会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一、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模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

在农村建设中,引入生态农业种植模式,采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有效保护了土壤质量和水资源。

同时,通过推动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农村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农村建设模式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传统农业基础上,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壮大农村产业园区和农村合作社,在农村搭建起完善的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业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水平。

三、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新农村建设模式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电气等条件。

通过修建农村公路、水利工程,提供农村电力和自来水等服务,使农民生活更加便利。

此外,还着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信息获取能力和生活质量。

四、农民素质的提升新农村建设模式注重提升农民素质,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和文化建设。

通过设立农村教育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同时,积极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精神文化水平。

五、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模式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

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促进农民自治和社区建设,提高社会组织和农民合作程度,建立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六、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新农村建设模式致力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解决农民资金周转和贷款问题。

通过设立农村信用社和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农民小额信贷、储蓄和支付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创新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创新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决策探索“新农村X INNONG CUN一、准确定位新农村建设奋斗目标长葛市立足农村发展现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五个发展目标。

(一)建设“都市新村”以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大周、后河工业聚集区和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加速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在新农村规划上,按照城市化功能要求,统筹考虑环保、消防、给排水、电、气、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

(二)建设“小康新村”围绕争先进单位,该市提出:“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

围绕这一目标,着力抓好农机配件、板材加工、蜂产品加工、电瓷电器生产、有色金属加工等农村支柱产业的扩展和升级,不断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三)建设“文明新村”以“八荣八耻教育”和“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好农村文化大院、道德新风实践活动和村镇及行业窗口单位的建设与管理。

把文明社区、五好示范村镇、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在全市农村形成言行讲文明、衣食讲卫生、办事讲规矩、做人讲诚信、相处讲和谐的良好风气。

(四)建设“生态新村”以创建林业生态县(市)为目标,以“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为核心,以乡村生态建设为重点,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大力提高农田林网标准,提升绿色通道档次,加快城乡绿化,优化品种结构,每年建设60~100个林业生态示范村,力争3年内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村庄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

大力营造林水、林路一体化景观。

(五)建设“和谐新村”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逐步改变城乡分割二元化结构现状。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同步增长,村容建设和文明建设同步发展,村民自治同党的领导相得益彰。

二、理性认识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依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从目前农村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思想认识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当前,在农村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速胜论”,期望值较高,幻想立竿见影;另一种是“渺茫论”,认为新农村标准过高,缺乏信心。

新农村建设的管理制度创新与扩展

新农村建设的管理制度创新与扩展

新农村建设的管理制度创新与扩展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也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改革发展需求,新农村建设的管理制度需要进行创新与扩展。

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为了推动农村土地有效利用和集约化经营发展,需要在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上进行改革,提高土地配置效率和农民土地财产权保护。

同时,加强土地使用权流转和抵押融资机制的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

三、乡村产权制度创新乡村产权制度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应该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林地、水域、农家乐等乡村资源产权流转和保护机制,提高农民的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同时,加强乡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鼓励农民通过交易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和价值增长。

四、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创新农村金融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

要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创新,拓宽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改善金融服务覆盖面和质量。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完善乡村信用体系,提高农民金融素养和金融信息获取能力。

同时,加大对农村金融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应用。

五、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创新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建立健全村级综合服务站和县级农村服务中心,提供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多元化的公共服务。

同时,推动信息技术在农村服务中的应用,提高服务效率和便利度。

六、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农村安全防控能力。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培育社区自治和共治的新型农村社会组织。

同时,加大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农村创业创新政策支持农村创业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

要加大对农村创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税收、贷款、就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创新”理念——制度创新与打造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新农村作者:方晨帆工作单位:乐清市规划建设局城乡规划设计院【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切实推进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带动观念革新。

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应立足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从产业、环境和文化等多角度综合思考,打造村庄特色,才能实现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的核心目标,才能从整体上持续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新农村;现代化;村庄特色;实施管理引言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节约用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加强农村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等,均需要以科学的规划进行指导。

因此,新农村规划设计,应以村民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为核心目标,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农村生态及人文环境等多角度综合思考和入手,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 新农村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概要1.1 制度创新促进新农村发展进程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无疑是农民的公民化、市民化、非农化(产业工人化),农村的城镇化、现代化、文明化;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机械化。

1.1.1 农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是指要对农民进行现代公民教育和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另外,随着农村城镇化,市民规范性教育也要跟上,在推动农民非农化、产业工人化的时候,要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和职业伦理教育。

在推进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的基础上,要着手培育现代产业农民、现代产业工人和第三产业服务人员。

重点是公民教育、职业技术与伦理教育两手抓,以这两大教育为主题的终身教育也要提上日程。

1.1.2 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制度主要应着眼于建设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平台和动力机制。

不但要健全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划拨制度,还要建立有关城市对乡村的长效投资与技术支援制度。

要引导农民面向市场生产经营,逐步由手工劳动向机械劳动;由劳力经济向技术经济;由小农经济、个体经济、家庭经济向规模经济、联合经济、社会化生产经营过度。

就农村现代化而言,除了农村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发展等方面,要有现代文明的理念外,在政治、社会、管理、教育、文化等方面要推进综合改革。

要切实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就要完善农村科技成果市场化制度和农业科学研究支持制度,创设农业科学研究基金;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关键在于建立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定期培训制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就要建设农村二、三产业技术支持平台和面向农村的全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网和市场信息分析指导与咨询服务机构。

另外,要减轻农业发展负担,培育农业发展良性运行环境,使农业现代化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农业良性循环的动力机制,就要逐步取消对农村征收的各种不合理税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深化农村财政收支与管理体制改革。

1.2 制度创新促进产业特色形成和经济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村庄规划实施的首要和根本目的就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与经济发展形成互动良性循环,为农民安居乐业服务;适应和满足其需要和利益,使村庄空间发展与交通设施建设相结合、建筑变化与基础设施服务容量相匹配、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环境质量改善相呼应、物质财富积累与人文氛围优化相同步。

产业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必须通过科学规划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2. 正确处理新农村发展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制度创新的特点延续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以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保持村镇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实现村镇可持续发展。

2.1 集约利用土地认真分析农村的土地价值,本着不同地段土地赋予不同使用功能的原则,保证土地的集约利用,使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适当控制其容积率、建筑密度及日照间距系数等规划技术指标,提高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对于节约的土地,按产业发展的需求,适当集中产业园区。

通过这些措施,调整土地利用功能,做到地尽其用,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的价值。

在农村土地政策上一方面要严格落实补充耕地制度,凡建设需占用耕地的,在报批时,须做好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方案,明确补充耕地地点、面积、资金安排及完成期限,对未落实补充耕地方案建设项目,一经查处,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另一方面,要重点加强村庄宅基地管理:2.1.1 加大宅基地置换、耕地流转等用地制度创新,探讨土地使用权市场化运作相关思路,探讨、出台相关的各地用地政策。

2.1.2 以经济手段管理农村宅基地。

对于位置优良地段和空闲地,村集体组织可组织有资格申请宅基地农户公开招标,由中标人优先选择宅基地。

2.1.3 积极探索农民进城后原承包地与宅基地处理办法。

2.2 注重资源节约从地方实际出发,在村建设规划中落实环保措施,注重新技术的科学利用,重点加强对居民点、生猪养殖基地的废水、污水控制。

村民住户改厨、改厕、改栏、改浴率。

立足于省水、省电、省燃料,降低农民生活成本支出。

采用明厨明厕;推广应用沼气、太阳能热水及雨水收集系统等。

2.3 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乡村可持续发展根本要求生态建设、良好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目标,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乡村可持续发展重要一环,乡村经济增长,绝不可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代价。

按照村庄现状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结合村庄地貌及建筑特点,本着少花钱、求实效的原则,坚持走生态环境与生产建设“双赢”之路。

2.3.1提高村民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素养。

将生态环境保护思想贯穿人们生活各方面,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3.2新农村规划应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村庄功能分区应注意人居环境优化和污染源布局;村庄园林、绿地、水面要合理安排,占到一定比例;“三废”净化处理等都应在规划中有所体现等。

2.3.3积极采取措施,消解已存在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2.3.4建立乡村持续发展指标评价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村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制度,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保证乡村健康、持续成长。

3. 打造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现代化新农村——制度创新的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和谐和历史传统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中的要旨之一。

村落是社会文化的最基层单元,其街巷、建筑、环境及居民生活状态、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等或多或少地保留着的传统特色,也是构成中华民族数千年古老文化的载体。

3.1 当前新农村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3.1.1 村庄建设缺乏规划指导或管理混乱作为“龙头”的新农村规划,对指导、规范农村建设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然而据调查,在以村民住宅为主的广大农村至今没有可供实施规划的乡镇规划管理机关,对村民建设实行的规划许可,其依据不是规划,而是宅基地权属。

这种无规划的许可,成了规划管理一个盲点。

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迁移和建设缺规划、建设管理滞后等影响造成“空心村”或“半空心村”现象。

旧村改造与“空心村”整理,需要出台新的宅基地置换政策,建立新集中居住点往往需要建立耕地先占后补再平衡制度,集中居住后农民耕作半径发生变化,需要对承包田进行调整,这又形成了与农田承包制度的矛盾等等。

3.1.2 传统规划技术方法难以适应村庄规划实施在不断深入调查研究过程中,各级政府与规划工作者总结形成了较先进规划理念,但对于如何实施这些理念,目前村庄规划方法没有太多对策,规划仍停留在“集中开发新村”、“整体空间布局”、“统一村庄设计”等传统技术模式上,城市规划通过新区开发积累资金反哺老城改造是一项成功经验,但这一模式不适合于村庄建设,因城市新区建设相对旧城改造是一种低成本开发模式,而新村建设相对旧村改造却是高成本开发模式。

故村庄规划明显存在理念与方法错位,昔日规划技术方法难以保证先进理念的实现。

3.1.3 规划实施缺乏资金支持经相关人员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调查,村庄完全按照规划实施的很少,大部分村庄只停留在道路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清理、垃圾填埋等阶段,除一些乡镇的扶贫移民安置点建设外,大面积成片居住区规划建设很少实现。

当然,在村庄规划实施措施中,规划者都希望得到足够资金支持,要求成立专门规划实施管理队伍,提出进行相关农地制度创新。

但现有城乡二元体制难以满足规划实施要求,不利于村庄规划实施。

规划往往提出多元投资思路,建议政府、地方、农民共同出资,甚至提出村庄建设投资市场化运作等;新农村建设虽然受到中央重视,但当前财政对建设事业支持重点更多侧重于城市和乡镇,用于村庄建设的补贴有限,村庄建设资金缺口很大;而村民收入普遍较低,让他们为建设村庄承担过多的经费也有违农民意愿。

若将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几乎没有投资者愿意把资本投向收益率极低的农村建设市场。

因此,当前村庄建设还需依靠财政支持,依靠以城补乡、以城带乡。

3.1.4 乡镇规划建设管理队伍整体素质薄弱,缺少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施。

规划建设监察制度不完善,缺乏管制力度。

3.2 关于新农村规划实施管理的思考讨论3.2.1 新农村规划实施管理两阶段第一阶段,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这是新农村规划实施首要环节。

村庄建设使用土地情况多样,如:房屋质量较好不宜搬迁的;需在其他地块建房的;除已有土地外尚需扩大使用土地的等,在规划管理中,首先要对上述多种用地情况按批准规划进行确认或选择,从而保证各项建设选址符合规划,不妨碍村庄发展、不危害村庄安全、不污染和破坏村庄环境、不影响村庄各项功能协调。

第二阶段,建设用地及工程规划管理。

主要是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及土地使用强度等。

主要是审核建设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或规划设计工程监督检查等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公建用地指标、建筑物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基地出入口、停车和交通组织、建设基地标高和土地使用其他规划管理要求。

3.2.2 适时、适宜迁村并点,加快中心村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合并部分规模偏小自然村,扩大中心村规模,尽快改变目前中心村规模偏小状况,避免低水平重复分散建设。

考虑迁村并点时,还注意在挖掘出自然形成的村镇秩序安定、人情较浓的社会伦理观念特征的基础上,体现原有村镇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

为保持原有居住结构特征,在并点的新村规划中将原村民小组以组团形式相对独立布局,分设出入口及活动场所等;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完善配套。

使迁入新村的农民,既提高了生活质量,又沿袭了熟悉的生活氛围,延续了原有的邻里关系,从心理上产生满足感。

新农村建设重点和关键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完善配套公共基础设施是增强乡村发展后劲,形成优良发展环境和优势的必备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