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初一数学经典题型解析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最新初一数学知识点讲解习题附答案大全(绝对实用)(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完整word版)最新初一数学知识点讲解习题附答案大全(绝对实用)(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梳理】1.数轴: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

2.2.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a;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反之亦然;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3.倒数:若两个数的积等于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4.绝对值: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5.科学记数法:,其中。

6.实数大小的比较:利用法则比较大小;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7.在实数范围内,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都可以进行,但开方运算不一定能行,如负数不能开偶次方。

实数的运算基础是有理数运算,有理数的一切运算性质和运算律都适用于实数运算。

正确的确定运算结果的符号和灵活的使用运算律是掌握好实数运算的关键。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②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③一个整数不是正的,就是负的④一个分数不是正的,就是负的A 1B 2C 3D 42. a,b是有理数,它们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把a,-a,b,-b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A -b<-a<a<bB -a<-b<a<bC -b<a<-a<bD -b<b<-a<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0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②相反数大于本身的数是负数③数轴上原点两侧的数互为相反数④两个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7-2×5=-9×5=-45C 3÷D -(-3)2=-95.若a+b<0,ab<0,则 ( ) A a>0,b>0 B a<0,b<0C a,b两数一正一负,且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D a,b两数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大于正数的绝对值6.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0.1)kg,(25±0.2)kg, (25±0.3)kg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A 0.8kgB 0.6kgC 0.5kgD 0.4kg7.一根1m长的小棒,第一次截去它的,第二次截去剩下的,如此截下去,第五次后剩下的小棒的长度是()A ()5mB [1-()5]mC ()5mD [1-()5]m8.若ab≠0,则的取值不可能是()A 0B 1C 2D -2二、填空题。

七年级数学代数式(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代数式(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代数式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某校要将一块长为a米,宽为b米的长方形空地设计成花园,现有如下两种方案供选择. 方案一:如图1,在空地上横、竖各铺一条宽为4米的石子路,其余空地种植花草.方案二:如图2,在长方形空地中留一个四分之一圆和一个半圆区域种植花草,其余空地铺筑成石子路.(1)分别表示这两种方案中石子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若结果中含有π,则保留)(2)若a=30,b=20,该校希望多种植物美化校园,请通过计算选择其中一种方案(π取3.14).【答案】(1)解:方案一:∵石子路宽为4,∴S石子路面积=4a+4b-16,方案二:设根据图象可知S石子路面积=S长方形-S四分之一圆-S半圆=ab- πb2- π( b)2=ab- πb2(2)解:已知a=30,b=20,故方案一:S石子路面积=184m2, S植物=600-184=416m2;方案二:S石子路面积=129m2,则S植物=600-129=471m2.故答案为:择方案二,植物面积最大为471m2。

【解析】【分析】(1)方案一:由图形可得S石子路=两条石子路面积-中间重合的正方形的面积;方案二:由题意可得S石子路= S长方形-S四分之一圆-S半圆;(2)把a、b的值的代入(1)中的两种方案计算即可判断求解.2.已知整式P=x2+x﹣1,Q=x2﹣x+1,R=﹣x2+x+1,若一个次数不高于二次的整式可以表示为aP+bQ+cR(其中a,b,c为常数).则可以进行如下分类①若a≠0,b=c=0,则称该整式为P类整式;②若a≠0,b≠0,c=0,则称该整式为PQ类整式;③若a≠0,b≠0,c≠0.则称该整式为PQR类整式;(1)模仿上面的分类方式,请给出R类整式和QR类整式的定义,若,则称该整式为“R类整式”,若,则称该整式为“QR类整式”;(2)说明整式x2﹣5x+5为“PQ类整式;(3)x2+x+1是哪一类整式?说明理由.【答案】(1)解:若a=b=0,c≠0,则称该整式为“R类整式”.若a=0,b≠0,c≠0,则称该整式为“QR类整式”.故答案是:a=b=0,c≠0;a=0,b≠0,c≠0(2)解:因为﹣2P+3Q=﹣2(x2+x﹣1)+3(x2﹣x+1)=﹣2x2﹣2x+2+3x2﹣3x+3=x2﹣5x+5.即x2﹣5x+5=﹣2P+3Q,所以x2﹣5x+5是“PQ类整式”(3)解:∵x2+x+1=(x2+x﹣1)+(x2﹣x+1)+(﹣x2+x+1),∴该整式为PQR类整式.【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条件,可得若a=b=0,c≠0,则称该整式为“R类整式”;若a=0,b≠0,c≠0,则称该整式为“QR类整式”.(2)根据"PQ类整式"定义,由x2﹣5x+5=﹣2(x2+x﹣1)+3(x2﹣x+1) = ﹣2P+3Q,据此求出结论.(3)由x2+x+1=(x2+x﹣1)+(x2﹣x+1)+(﹣x2+x+1)= PQR,据此判断即可.3.某商场计划投入一笔资金采购一批紧俏商品,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月初出售,可获利15﹪,并可用本金和利润再投资其他商品,到月末又可获利10﹪;如果月末出售可获利30﹪,但要付出仓储费用700元.(1)若商场投资元,分别用含的代数式表示月初出售和月末出售所获得的利润;(2)若商场投资40000元,问选择哪种销售方式获利较多?此时获利多少元?【答案】(1)由题意可得:该商月初出售时的利润为:15%x+(1+15%)×10%x=0.265(元);该商月末出售时的利润为:30%x-700=(0.3x-700)(元);(2)当x=40000时,该商月初出售时的利润为:0.265×40000=10600(元),该商月末出售时的利润为:0.3×40000-700=11300(元),∵11300>10600,∴选择月末出售这种方式,即若商场投资40000元,选择月末销售方式获利较多,此时获利11300元.【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列代数式表示出月初出售和月末出售两种销售方式获得的利润即可;(2)将x=40000分别代入(1)中的代数式求值,通过比较,即可得解。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 版 含解析)一、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1.数轴上有,,A B C 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与其他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其它两个点的:“关联点”(1)例图,数轴上点,,A B C 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3,4,点B 到点A 的距离AB = ,点B 到点C 的距离是 ,因为AB 是BC 的两倍,所以称点B 是点,A C 的“关联点”.(2)若点A 表示数2,-点B 表示数1,下列各数1,2,4,6-所对应的点分别是1234,,,C C C C ,其中是点,A B 的“关联点”的是 ;(3)点A 表示数10-,点B 表示数为15,P 数轴上一个动点;若点P 在点B 的左侧,且点P是点AB 、的“关联点”,求此时点Р表示的数;若点P 在点B 的右侧,点P A B 、、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其它两个点的“关联点”.请直接写出此时点Р表示的数2.已知:b 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 、b 、c 满足()250c a b -++=,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 、b 、c 的值.a =b =c =(2) a 、b 、c 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C ,点P 为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点P 在0到2之间运动时(即0≤x≤2时),请化简式子:1125x x x (请写出化简过程).(3)在(1)(2)的条件下,点A 、B 、C 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 秒钟过后,若点B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 ,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请问:BC -AB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3.已知数轴上,M 表示-10,点N 在点M 的右边,且距M 点40个单位长度,点P ,点Q 是数轴上的动点.(1)直接写出点N 所对应的数;(2)若点P 从点M 出发,以5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Q 从点N 出发,以3个单位长度/秒向左运动,设点P 、Q 在数轴上的D 点相遇,求点D 的表示的数; (3)若点P 从点M 出发,以5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Q 从点N 出发,以3个单位长度/秒向右运动,问经过多少秒时,P ,Q 两点重合?4.已知在数轴上,一动点P 从原点出发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 ,再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 .(1)求点A 、B 表示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到点A 和点B 的距离之和为9,若存在,写出点P 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若小虫M 从点A 出发,以每秒0.5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另一只小虫N 从点B 出发,以每秒0.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设两只小虫在数轴上的点C 处相遇,点C 表示的数是多少?5.如图,在数轴上A 点表示数a ,B 点表示数b ,C 点表示数c ,其中39a c ==、.若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a b ,点B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 b c =-,点B 在点A C 、之间,且满足2BC AB = .(1)b = ; (2)若点M N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点M 的速度是1个单位/秒,点N 的速度是2个单位秒,经过多久后M N 、相遇.(3)动点M 从A 点位置出发,沿数轴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点M 运动到B 点时,点N 从A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C 点运动,N 点到达C 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 ,问:在点N 开始运动后,M N 、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运动的时间t 的值以及此时对应的M 点所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6.已知实数a ,b ,c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C ,其中b 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 ,b ,c 满足()2520c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可用这两点对应的字母表示,如: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AB .(1)a = ,b = ,c = ;(2)点A ,B ,C 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C 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AB = ,BC = ;(结果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这种情况下,BC AB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3)若A ,C 两点的运动和(2)中保持不变,点B 变为以每秒n (0n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当3t =时,2AC BC =,求n 的值.7.数轴上点A 对应的数为a ,点B 对应的数为b ,且多项式261224x y xy -+的二次项系数为a ,常数项为b .(1)线段AB 的长= ;(2)如图,点P ,Q 分别从点A ,B 同时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点P 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 的速度是每秒4个单位长度,当BQ =2BP 时,点P 对应的数是多少? (3)在(2)的条件下,点M 从原点与点P ,Q 同时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是每秒x 个单位长度(24x <<),若在运动过程中,2MP -MQ 的值与运动的时间t 无关,求x 的值.8.在数轴上,点A向右移动1个单位得到点B,点B向右移动()1n+(n为正整数)个单位得到点C,点A,B,C分别表示有理数a,b,c;(1)当1n=时,①点A,B,C三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三个数的乘积为正数,数轴上原点的位置可能()A.在点A左侧或在A,B两点之间 B.在点C右侧或在A,B两点之间C.在点A左侧或在B,C两点之间 D.在点C右侧或在B,C两点之间②若这三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数相等,求a的值;(2)将点C向右移动()2+n个单位得到点D,点D表示有理数d,若a、b、c、d四个数的积为正数,这四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两个数的和相等,且a为整数,请写出n与a的关系式.9.已知:b是立方根等于本身的负整数,且a、b满足(a+2b)2+|c+12|=0,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a=_______,b=_______,c=_______.(2)a、b、c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D是B、C之间的一个动点(不包括B、C两点),其对应的数为m,则化简|m+12|=________.(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B、点C都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A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AB−AC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AB−AC 的值.10.已知:a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b满足|c-7|+(2a+b)2=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a =_____,b =_____,c =_____;(2)数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已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为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或用这两点所表示的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试计算此时BC-AB的值;(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则经过t秒钟时,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11.如图1,在AOB∠内部作射线OC,OD,OC在OD左侧,且2AOB COD∠=∠.(1)图1中,若160,AOB OE ∠=︒平分,AOC OF ∠平分BOD ∠,则EOF ∠=______︒; (2)如图2,OE 平分AOD ∠,探究BOD ∠与CO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设COD m ∠=︒,过点O 作射线OE ,使OC 为AOE ∠的平分线,再作COD ∠的角平分线OF ,若3EOC EOF ∠=∠,画出相应的图形并求AOE ∠的度数(用含m 的式子表示). 12.如图,已知点A 距离数轴原点2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将点A 先向右平移10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点P 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 (1)在数轴上标出A 、B 的位置,并求出A 、B 之间的距离;(2)当点P 在数轴上移动,满足2PA PB =时,求P 点表示的数;(3)动点P 从数轴上某一点0K 出发,第一次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第四次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 ①若0K 在原点处,按以上规律移动,则点P 第n 次移动后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 ②若按以上规律移动了(21)n +次时,点P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恰是32n -,则动点P 的初始位置K 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13.同学们,我们在本期教材中曾经学习过绝对值的概念: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记作||α.实际上,数轴上表示数3-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可记作|30|--;数轴上表示数3-的点与表示数2的点的距离可记作|32|--,也就是说,在数轴上,如果A 点表示的数记为,a B 点表示的数记为b ,则AB 、两点间的距离就可记作||-a b . (学以致用)(1)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2)数轴上表示x 与1-的两点A 和B 之间的距离为2,那么x 为________.(解决问题)如图,已知,A B 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点A 表示的数是30-,点B 表示的数是50.(3)现有一只蚂蚁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移动,同时另一只蚂蚁Q 恰好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移动.①求两只蚂蚁在数轴上相遇时所用的时间;②求两只蚂蚁在数轴上距离10个单位长度时的时间.(数学理解)(4)数轴上两点AB 、对应的数分别为a b 、,已知2(5)|1|0a b ++-=,点M 从A 出发向右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表达出t 秒后M B 、之间的距离___________(用含t 的式子表示).14.已知:160AOD ∠=︒,OB 、OM 、ON 是AOD ∠内的射线.(1)如图1,若OM 平分AOB ∠,ON 平分BOD ∠.当射线OB 绕点O 在AOD ∠内旋转时,求MON ∠的度数.(2)OC 也是AOD ∠内的射线,如图2,若20BOC ∠=︒,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当射线OB 绕点O 在AOD ∠内旋转时,求MON ∠的大小.15.如图,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含有30°、60°的直角三角板如图①放置,PA 、PB 与直线MN 重合,且三角板PAC 、三角板PBD 均可绕点P 逆时针旋转(1)试说明∠DPC=90°;(2)如图②,若三角板PBD 保持不动,三角板PAC 绕点P 逆时针旋转旋转一定角度,PF 平分∠APD ,PE 平分∠CPD ,求∠EPF ;(3)如图③.在图①基础上,若三角板PAC 开始绕点P 逆时针旋转,转速为5°/秒,同时三角板PBD 绕点P 逆时针旋转,转速为1°/秒,(当PA 转到与PM 重合时,两三角板都停止转动),在旋转过程中,PC 、PB 、PD 三条射线中,当其中一条射线平分另两条射线的夹角时,请求出旋转的时间.16.如图①,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射线OE CD ⊥,垂足为点O ,过点O 作射线OF 使130BOF ∠=︒.(1)将图①中的直线CD 绕点O 逆时针旋转至图②,OE 在BOF ∠的内部,当OE 平分BOF ∠时,OC 是否平分AOF ∠,请说明理由;(2)将图①中的直线CD 绕点O 逆时针旋转至图③,OD 在AOF ∠的内部,探究AOE ∠与DO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20BOE ∠=︒,将图①中的直线CD 绕点O 按每秒5°的速度逆时针旋转α度()0180a ︒<<︒设旋转的时间为t 秒,当AOC ∠与EOF ∠互余时,求t 的值.17.如图,一副三角板中各有一个顶点在直线MN 的点O 处重合,三角板AOB 的边OA 落在直线MN 上,三角板COD 绕着顶点O 任意旋转.两块三角板都在直线MN 的上方,作BOD ∠的平分线OP ,且45AOB ∠=︒,60COD ∠=︒.(1)当点C 在射线ON 上时(如图1),BOP ∠的度数是_______.(2)现将三角板COD 绕着顶点O 旋转一个角度x ︒(即CON x ∠=︒),请就下列两种情形,分别求出BOP ∠的度数(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①当CON ∠为锐角时(如图2);②当CON ∠为钝角时(如图3);18.(阅读理解)射线OC 是∠AOB 内部的一条射线,若∠COA =12∠BOC ,则我们称射线OC 是射线OA 关于∠AOB 的伴随线.例如,如图1,若∠AOC =12∠BOC ,则称射线OC 是射线OA 关于∠AOB 的伴随线;若∠BOD =12∠COD ,则称射线OD 是射线OB 关于∠BOC 的伴随线.(知识运用)如图2,∠AOB =120°.(1)射线OM 是射线OA 关于∠AOB 的伴随线.则∠AOM =_________°(2)射线ON 是射线OB 关于∠AOB 的伴随线,射线OQ 是∠AOB 的平分线,则∠NOQ 的度数是_________°.(3)射线OC 与射线OA 重合,并绕点O 以每秒2°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射线OD 与射线OB 重合,并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当射线OD 与射线OA 重合时,运动停止. ①是否存在某个时刻t (秒),使得∠COD 的度数是20°,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当t 为多少秒时,射线OC 、OD 、OA 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其余两条射线组成的角的一边的伴随线.19.如图1,P 点从点A 开始以2cm /s 的速度沿A B C →→的方向移动,Q 点从点C 开始以1cm/s 的速度沿C A B →→的方向移动,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 ∠=︒,若16cm AB =,12cm AC =,20cm BC =,如果P ,Q 同时出发,用t (秒)表示移动时间.(1)如图1,若点P 在线段AB 上运动,点Q 在线段CA 上运动,当t 为何值时,QA AP =;(2)如图2,点Q 在CA 上运动,当t 为何值时,三角形QAB 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C 面积的14; (3)如图3,当P 点到达C 点时,P ,Q 两点都停止运动,当t 为何值时,线段AQ 的长度等于线段BP 的长.20.已知多项式622437x y x y x ---,次数是b ,4a 与b 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点A 表示a ,点B 表示数b .(1)a= ,b= ;(2)若小蚂蚁甲从点A 处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小蚂蚁乙从点B 处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丙同学观察两只小蚂蚁运动,在它们刚开始运动时,在原点O 处放置一颗饭粒,乙在碰到饭粒后立即背着饭粒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求甲、乙两只小蚂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所对应的时间t .(写出解答过程)(3)若小蚂蚁甲和乙约好分别从A ,B 两点,分别沿数轴甲向左,乙向右以相同的速度爬行,经过一段时间原路返回,刚好在16s 时一起重新回到原出发点A 和B ,设小蚂蚁们出发t(s)时的速度为v(mm/s),v 与t 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其中s 表示时间单位秒,mm 表示路程单位毫米)时,小蚂蚁甲与乙之间的距离是 .②当2<t≤5时,小蚂蚁甲与乙之间的距离是 .(用含有t 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1.(1)2,1;(2);;(3)当P 在点B 的左侧时,P 表示的数为-35或或;若点P 在点B 的右侧,P 表示的数为40或或.【分析】(1)利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直接可求得;(2)根据题意求得CA解析:(1)2,1;(2)13,C C ;;(3)当P 在点B 的左侧时,P 表示的数为-35或5-3或203;若点P 在点B 的右侧,P 表示的数为40或65或552. 【分析】(1)利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直接可求得;(2)根据题意求得CA 与BC 的关系,得到答案;(3)根据PA=2PB 或PB=2PA 列方程求解;分当P 为A 、B 关联点、A 为P 、B 关联点、B 为A 、P 关联点三种情况列方程解答.【详解】解:(1),,A B C 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3,4,∴AB=3-1=2;BC=4-3=1,故答案是:2,1;(2)点A 表示的数为-2,点B 表示的数为1,1C 表示的数为-1∴1AC =1 ,1BC =2∴1C 是点A,B 的“关联点”点A 表示的数为-2,点B 表示的数为1,2C 表示的数为2∴2AC =4 ,2BC =1∴2C 不是点A,B 的“关联点”点A 表示的数为-2,点B 表示的数为1,3C 表示的数为4∴3AC =6 ,3BC =3∴3C 是点A,B 的“关联点”点A 表示的数为-2,点B 表示的数为1,4C 表示的数为6∴4AC =8 ,4BC =5∴4C 不是点A,B 的“关联点”故答案为:13,C C(3)①若点P 在点B 的左侧,且点P 是点A,B 的“关联点”,设点P 表示的数为x (I ) 当P 在点A 的左侧时,则有:2PA=PB ,即2(-10-x )=15-x解得 x =-35(II )当点P 在A,B 之间时,有2PA=PB 或PA=2PB既有2(x +10)=15-x 或x +10=2(15-x )解得x =5-3或203x = 因此点P 表示的数为-35或5-3或203②若点P 在点B 的右侧(I )若点P 是A,B 的“关联点”则有2PB=PA即2(x -15)=x +10解得x =40(II )若点B 是A,P 的“关联点”则有2AB=PB 或AB=2PB即2(15+10)=x -15或15+10=2(x-15)解得x =65或552x = (III )若点A 是B,P 的“关联点”则有2AB=AP即2(15+10)=x +10解得x =40因此点P 表示的数为40或65或55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及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动点问题,认真理解关联点的概念,分情况讨论列式是解题关键. 2.(1)-1;1;5;(2)4x+10或2x+12;(3)不变,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b 是最小的正整数,即可确定b 的值,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是0,则每个数是0,即可求得a ,b解析:(1)-1;1;5;(2)4x+10或2x+12;(3)不变,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b是最小的正整数,即可确定b的值,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是0,则每个数是0,即可求得a,b,c的值;(2)根据x的范围,确定x+1,x-3,5-x的符号,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即可化简;(3)先求出BC=3t+4,AB=3t+2,从而得出BC-AB=2.【详解】解:(1)∵b是最小的正整数,∴b=1.根据题意得:c-5=0且a+b=0,∴a=-1,b=1,c=5.故答案是:-1;1;5;(2)当0≤x≤1时,x+1>0,x-1≤0,x+5>0,则:|x+1|-|x-1|+2|x+5|=x+1-(1-x)+2(x+5)=x+1-1+x+2x+10=4x+10;当1<x≤2时,x+1>0,x-1>0,x+5>0.∴|x+1|-|x-1|+2|x+5|=x+1-(x-1)+2(x+5)=x+1-x+1+2x+10=2x+12;(3)不变.理由如下:t秒时,点A对应的数为-1-t,点B对应的数为2t+1,点C对应的数为5t+5.∴BC=(5t+5)-(2t+1)=3t+4,AB=(2t+1)-(-1-t)=3t+2,∴BC-AB=(3t+4)-(3t+2)=2,即BC-AB值的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与绝对值,通过数轴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1)30;(2)15;(3)20秒【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得出结果;(2)利用时间=路程÷速度和算出相遇时间,再计算出点D表示的数;(3)利用时间=路程÷速度差算出相遇时间即解析:(1)30;(2)15;(3)20秒【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得出结果;(2)利用时间=路程÷速度和算出相遇时间,再计算出点D表示的数;(3)利用时间=路程÷速度差算出相遇时间即可.【详解】解:(1)-10+40=30,∴点N 表示的数为30;(2)40÷(3+5)=5秒,-10+5×5=15,∴点D 表示的数为15;(3)40÷(5-3)=20,∴经过20秒后,P ,Q 两点重合.【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遇问题和追击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4.(1) ;(2)或; (3)【分析】(1)由数轴上的点的移动规律,左减右加,从而可得答案;(2)由题意得:再分当时,当<<时,当时,三种情况讨论,从而可得答案; (3)设两只小虫的相遇时运动时解析:(1)4-,3;(2)4x =或5x =-; (3)1. 【分析】(1)由数轴上的点的移动规律,左减右加,从而可得答案;(2)由题意得:439x x ++-=,再分当3x ≥时,当4-<x <3时,当4x ≤-时,三种情况讨论,从而可得答案;(3)设两只小虫的相遇时运动时间为ts ,结合题意可得:40.530.2t t -+=-,解方程求解时间t ,再求C 点对应的数即可.【详解】解:(1)动点P 从原点出发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 ,则点A 对应的数为:044-=-,再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 ,则点B 对应的数为:473-+=,(2)存在,理由如下:设P 对应的数为:x ,则由题意得: 439,x x ++-=当3x ≥时,439,x x ++-=28,x ∴=4,x ∴=经检验:4x =符合题意,当4-<x <3时,方程左边4379,x x ++-=≠此时方程无解,当4x ≤-时,439,x x --+-=210,x ∴-=5.x ∴=-经检验:5x =-符合题意,综上:点P 到点A 和点B 的距离之和为9时,4x =或 5.x =-(3)设两只小虫的相遇时运动时间为ts ,结合题意可得:40.530.2t t -+=-,0.77t ∴=,10,t ∴=C ∴点对应的数为:40.510 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上动点问题,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绝对值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数轴上点运动后对应的数的表示规律,两点间的距离,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5.(1)5;(2)2秒;(3)当t 的值为6或2时,M 、N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此时点M 表示的数为5或9.【分析】(1)用b 表示BC 、AB 的长度,结合BC=2AB 可求出b 值;(2)根据相遇时间解析:(1)5;(2)2秒;(3)当t 的值为6或2时,M 、N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此时点M 表示的数为5或9.【分析】(1)用b 表示BC 、AB 的长度,结合BC=2AB 可求出b 值;(2)根据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即可得出结论;(3)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出点M ,N 表示的数,结合MN=2,即可得出关于t 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39a c ==、.又∵点B 在点A 、C 之间,且满足BC=2AB ,∴9-b=2(b-3),∴b=5.(2)AC=9-3=66÷(2+1)=2,即两秒后相遇.(3)M 到达B 点时t=(5-3)÷1=2(秒);M 到达C 点时t=(9-3)÷1=6(秒);N 到达C 时t=(9-3)÷2+2=5(秒)N 回到A 点用时t=(9-3)÷2×2+2=8(秒)当0≤t≤5时,N 没有到达C 点之前,此时点N 表示的数为3+2(t-2)=2t-1;M 表示的数为3+tMN=21(3)4t t t --+=-=2解得6t = (舍去)或2t =此时M 表示的数为5当5≤t≤6时,N 从C 点返回,M 还没有到达终点C点N 表示的数为9-2(t-5)=-2t+19;M 表示的数为3+t MN=219(3)316t t t -+-+=-=2解得6t =或143t =(舍去) 此时M 表示的数为9当6≤t≤8时,N 从C 点返回,M 到达终点C此时M 表示的数是9点N 表示的数为9-2(t-5)=-2t+19;MN=9(219)210t t --+=-=2解得6t =此时M 表示的数是9综上所述:当t 的值为6或2时,M 、N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此时点M 表示的数为5或9.【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6.(1)-2,1,5;(2)不变,值为1;(3)或【分析】(1)根据b 是最小的正整数,即可确定b 的值,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是0,则每个数是0,即可求得a ,b ,c 的值;(2)用关于解析:(1)-2,1,5;(2)不变,值为1;(3)136或212 【分析】(1)根据b 是最小的正整数,即可确定b 的值,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是0,则每个数是0,即可求得a ,b ,c 的值;(2)用关于t 的式子表示BC 和AB 即可求解;(3)分别求出当t=3时,A 、B 、C 表示的数,得到AC 和BC ,根据AC=2BC 列出方长,解之即可.【详解】解:(1)∵()2520c a b -++=,b 是最小的正整数,∴c-5=0,a+2b=0,b=1,∴a=-2,b=1,c=5,故答案为:-2,1,5;(2)∵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t 秒后,A 表示的数为-t-2,B 表示的数为2t+1,C 表示的数为5t+5,∴BC=5t+5-(2t+1)=3t+4,AB=2t+1-(-t-2)=3t+3,∴BC-AB=3t+4-(3t+3)=1,∴BC-AB 的值不会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改变,BC-AB=1;(3)当t=3时,点A 表示-2-3=-5,点B 表示1+3n ,点C 表示5+5×3=20,∴AC=20-(-5)=25,BC=2013n --=193n -,∵AC=2BC ,则25=2193n -,则25=2(19-3n ),或25=2(3n-19),解得:n=136或212. 【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以及数轴与绝对值,正确理解AB ,BC 的变化情况是关键.7.(1)36;(2)6;(3)【分析】(1)根据多项式求出a ,b 的值,然后计算即可;(2)设运动时间为ts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然后即可求出点P 所对应的数;(3)首先根据题意得出2M解析:(1)36;(2)6;(3)83【分析】(1)根据多项式求出a ,b 的值,然后计算即可;(2)设运动时间为ts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然后即可求出点P 所对应的数; (3)首先根据题意得出2MP−MQ ,然后根据2MP -MQ 的值与运动的时间t 无关求解即可.【详解】(1)∵多项式261224x y xy -+的二次项系数为a ,常数项为b ,12,24a b ∴=-=,()2412241236AB ∴=--=+=;(2)设运动的时间为ts ,由BQ=2BP 得:4t=2(36−2t),解得:t=9,因此,点P 所表示的数为:2×9−12=6,答:点P 所对应的数是6.(3)由题意得:点P 所表示的数为(−12+2t),点M 所表示的数为xt ,点Q 所表示的数为(24+4t),∴2MP−MQ=2[xt−(−12+2t)]−(24+4t−xt)=3xt−8t=(3x−8)t ,∵结果与t 无关,∴3x−8=0,解得:x=8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结合,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8.(1)①C ;②-2或或;(2)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分析】(1)把代入即可得出,,再根据、、三个数的乘积为正数即可选择出答案; (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用含的代数式表解析:(1)①C ;②-2或32-或12-;(2)当n 为奇数时,32n a +=-,当n 为偶数时,22n a +=- 【分析】(1)把1n =代入即可得出1AB =,2BC =,再根据a 、b 、c 三个数的乘积为正数即可选择出答案;(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n 为奇数时;当n 为偶数时;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a 即可.【详解】解:(1)①把1n =代入即可得出1AB =,2BC =, a 、b 、c 三个数的乘积为正数,∴从而可得出在点A 左侧或在B 、C 两点之间.故选C ;②1b a =+,3c a =+,当13a a a a ++++=时,2a =-,当131a a a a ++++=+时,32a =-, 当133a a a a ++++=+时,12a =-; (2)依据题意得,1b a =+,12c b n a n =++=++,224d c n a n =++=++. a 、b 、c 、d 四个数的积为正数,且这四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两个数的和相等, 0a c ∴+=或0b c +=.22n a +∴=-或32n a +=-; a 为整数,∴当n为奇数时,32na+=-,当n为偶数时,22na+=-.【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我们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9.(1)2;-1;;(2)-m-;(3)AB−AC的值不会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AB-AC=【分析】(1)根据立方根的性质即可求出b的值,然后根据平方和绝对值的非负性即可求出a和c的值;(2解析:(1)2;-1;12-;(2)-m-12;(3)AB−AC的值不会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AB-AC=1 2【分析】(1)根据立方根的性质即可求出b的值,然后根据平方和绝对值的非负性即可求出a和c 的值;(2)根据题意,先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求出m+12<0,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绝对值即可;(3)先分别求出运动前AB和AC,然后结合题意即可求出运动后AB和AC的长,求出AB−AC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b是立方根等于本身的负整数,∴b=-1∵(a+2b)2+|c+12|=0,(a+2b)2≥0,|c+12|≥0∴a+2b=0,c+12=0解得:a=2,c=1 2 -故答案为:2;-1;12 -;(2)∵b=-1,c=12-,b、c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为B、C,点D是B、C之间的一个动点(不包括B、C两点),其对应的数为m,∴-1<m<12-∴m+12<0∴|m+12|= -m-12故答案为:-m-12;(3)运动前AB=2-(-1)=3,AC=2-(12)=52由题意可知:运动后AB=3+2t+t=3+3t,AC=52+2t+t=52+3t∴AB-AC=(3+3t)-(52+3t)=12∴AB−AC的值不会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AB-AC=12.【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立方根的性质、非负性的应用、利用数轴比较大小和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掌握立方根的性质、平方、绝对值的非负性、利用数轴比较大小和行程问题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0.(1)-1,2,7;(2)2;(3)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其值为2【分析】(1)根据a是最大的负整数,即可确定a的值,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是0,则每个数是0,即解析:(1)-1,2,7;(2)2;(3)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其值为2【分析】(1)根据a是最大的负整数,即可确定a的值,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是0,则每个数是0,即可求得b,c的值;(2)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BC、AB的值,进一步得到BC-AB的值;(3)先求出BC=3t+5,AB=3t+3,从而得出BC-AB,从而求解.【详解】解:(1)∵a是最大的负整数,∴a=-1,∵|c-7|+(2a+b)2=0,∴c-7=0,2a+b=0,∴b=2,c=7.故答案为:-1,2,7;(2)BC-AB=(7-2)-(2+1)=5-3=2.故此时BC-AB 的值是2;(3)BC-AB 的值不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改变,其值为2.理由如下:t 秒时,点A 对应的数为-1-t ,点B 对应的数为2t+2,点C 对应的数为5t+7.∴BC=(5t+7)-(2t+2)=3t+5,AB=(2t+2)-(-1-t )=3t+3,∴BC-AB=(3t+5)-(3t+3)=2,∴BC-AB 的值不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改变,其值为2.【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及整式的混合运算,以及数轴,正确理解AB ,BC 的变化情况是关键. 11.(1)120;(2),见解析;(3)见解析,或【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再结合已知条件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已知条件进行角之间的加减即可证明出结论; (3)根据角解析:(1)120;(2)2BOD AOE ∠=∠,见解析;(3)见解析,34m ︒或32m ︒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11,22AOE COE AOC DOF BOF BOD ∠=∠=∠∠=∠=∠,再结合已知条件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已知条件进行角之间的加减即可证明出结论;(3)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角度之间的加减运算,分类讨论得出结论即可.【详解】解:(1)∵160AOB ∠=︒,2AOB COD ∠=∠,∴80COD ∠=︒,∴80AOC BOD ∠+∠=︒ ,∵OE 平分,AOC OF ∠平分BOD ∠, ∴11,22AOE COE AOC DOF BOF BOD ∠=∠=∠∠=∠=∠, ∴1()402COE DOF AOC BOD ∠+∠=∠+∠=︒, ∴120EOF COE FOD COD ∠=∠+∠+∠=︒,故答案为:120;(2)2BOD AOE ∠=∠.证明:∵OE 平分AOD ∠,∴2AOD EOD ∠=∠,∵COD CO EOD E ,∴EOD COD COE ∠=∠-∠.∴(22)2AOD COD COE COD COE ∠=∠-∠=∠-∠.。

(word完整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汇编经典和答案解析,

(word完整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汇编经典和答案解析,

学科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过程WORD 格式整理版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数学学生年级任课授课姓名七年级2021 年 11 月 9 日老师时间教学内容:期中复习考点: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实数、代数式能力:方法:课前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检查建议 :一、1、( 2 )2021( 0 . 5 ) 2021=、: (a2) 25│=0,a b2│ b3、小明在求一个多式减去222x —3x+5,加上 x—3x+5,得到的答案是 5x —2x+4,正确的答案是 _______________34、如果 x+y=5, 3-x-y=;如果x-y=4,8y-8x=5 、察以下式: x,-3x 2,5x 3 ,-7x 4,9x 5 , ⋯按此律,可以得到第2021 个式是______. 第 n 个式是 ________6、a,b,c在数上表示的点如所示, 化 |b|+|a+b|-|a-c|=_____________过程a c o b7、算20212021的果是 __________118、一个三位数的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百位数字是c,那么这个三位数是__________9、2021年 5 月 5日,奥运火炬手携着象征“和平、友、步〞的奥运圣火火种,离开海拔 5200 米的“珠峰大本〞,向山攀登.他在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温就下降0.6 ℃的低温和缺氧的情况下,于 5 月 8 日 917 分,成功登上海拔米的地球最高点.而此“ 珠峰大本〞的温度 -4 ℃,峰的温度〔果保留整数〕WORD 格式整理版m2210 、多 式3xy(m2) x y1是四次三 式, m 的11、如 所示的运算程序中,假设开始 入的 x48,我 第一次 出的 果24,第二次 出的 果12,⋯, 第 2021 次 出的 果x 为偶数1 x2输入 x输出x 为奇数x + 3(第 11 题)12、数学学科中有 多奇妙而有趣的 象,很多秘密等待我 去探索,比方, 于每一个大于 100 的 3的倍数,求 个数每一个数位的数字的立方和,将所得的和重复上述操作, 一直 下去, 果最 得到一个固定不 的数R ,它会掉入一个数字“陷阱〞,那么最 掉入“陷阱〞的 个固定不 的数R=____________13、 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积木,每个正方体上相对两个面上写的数字之和都等于3,现将两个这样的正方体重叠放置〔如图〕 ,且看得见的五个面上的数如下图,问看不见的七个面上所写的数之和是54123二、1、以下 法不正确的有 ( )第 13①1 是 最小的数② 3a -2 的相反数是- 3a+2③ 5 R 2 的系数是 5④ 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⑤ 34 x 3 是 7 次 式 A.1 个个个个2 、当 x 2 , 整 式 px 3qx 1 的 等于2002,那么当 x2 , 整 式px 3qx1 的 〔〕A 、2001B、-2001C、 2000D 、 -20003、有理数 x 的近似 是 5.4 , x 的取 范 是〔〕B.5.35<x≤≤≤x ≤4、x 2 +ax-2y+7- (bx2-2x+9y-1) 的 与 x 的取 无关 , a+b 的 ( )WORD 格式整理版A.-1;B.1;215、假设 0<m<1, m、m、m的大小关系是 ()21211212A.m<m< m ;<m<m; C.m<m<m; D.m <m<m6、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假设 a+b=0, 那么|a|=|b|②假设|a|=a,那么 a>0③假设|a|=|b|, 那么a=b ④假设 a 为有理数,那么a =aA.1 个个个个7、有理数 a, b 满足 a>0 ,b<0 ,|a|<|b|,那么a,b, -a, -b的大小顺序是〔〕A. -a< b< a< -bB. b< -a<a<-bC. -a<-b<b<aD. b<-a<-b<a8、在数轴上 A 点和 B 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 和 1,假设使 A 点表示的数是 B 点表示的数的3倍,那么应将A点()A.向左移动 5 个单位长度 B .向右移动 5 个单位长度C.向右移动 4 个单位长度D.向左移动 1 个单位长度或向右移动 5 个单位长度9、对近似数0.08 万,下面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精确到 0.01 ,有三个有效数字B.精确到 0.01 ,有两个有效数字C.精确到百位,有一个有效数字D.精确到百位,有两个有效数字10、假设 a,b 互为相反数,m,n 互为倒数,k 的算术平方根为 2 ,那么100a99b mnb k 2的值为A.-4B. 4C. -96D.10411、假设 a3 , b 2 ,且 a b <0,那么a b 的值等于〔〕WORD 格式整理版12、察以下各式:121123012323123412333413452343⋯⋯算: 3×(1 ×2+2×3+3×4+⋯+99×=100)A .97×98×99 B.98×99×100C .99×100×101 D.100×101×102二、解答题1、堂上李老出了一道整式求的目,李老把要求的整式〔7 a 3-6 a 3b +3 a 2b〕-〔- 3 a 3- 6 a 3b+ 3 a 2b+10 a 3-3〕写完后,王同学便出一a、b 的,老自己答案,当王完:“a=65, b=- 2005〞后,李老不假思索,立刻就出答案“ 3〞. 同学莫名其妙,得不可思,但李老用定的口吻:“ 个答案准确无〞,的同学你相信?你能出其中的道理?2、数学生活践如果今天是星期天,你知道再2100天是星期几?WORD 格式整理版大家都知道,一个星期有 7 天,要解决个,我只需知道2100被 7 除的余数是多少,假余数是1,因今天是星期天,那么再么多天就是星期一;假余数是 2,那么再么多天就是星期二;假余数是3,那么再么多天就是星期三⋯⋯因此,我就用下面的践来解决个。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含解析)一、压轴题1.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6,用符号“AB”来表示点A和点B 之间的距离.(1)求AB的值;(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使AC=3BC,求点C表示的数;(3)在(2)的条件下,点C位于A、B两点之间.点A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2秒后点C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到达B点处立刻返回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直到点A到达点B,两个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A运动的时间为t,在此过程中存在t使得AC=3BC仍成立,求t的值.2.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 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记为AB.我们可以得到=-:AB a b(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1和a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若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1和5,有一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从左向右运动,设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点C对应的数为c.+的值,请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①求电子蚂蚁在点A的左侧运动时AC BCc c,c表示的数是多少?②求电子蚂蚁在运动的过程中恰好使得1511c c的最小值是.③在电子蚂蚁在运动的过程中,探索153.如图一,点C在线段AB上,图中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填空: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或“不确定是”)(问题解决)-和40,点C是线段AB的巧点,求(2)如图二,点A和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2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应用拓展)(3)在(2)的条件下,动点P从点A处,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中点时,两个点运动同时停止,当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t s的所有可能值.点的线段的巧点时,直接写出运动时间()4.如图,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点分别为-6和3(1)若数轴上有一点P ,它到A 和点B 的距离相等,则点P 对应的数字是_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2)在上问的情况下,动点Q 从点P 出发,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在数轴上向左移动,是否存在某一个时刻,Q 点与B 点的距离等于 Q 点与A 点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求出点Q 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5.如图,相距10千米的A B 、两地间有一条笔直的马路,C 地位于A B 、两地之间且距A 地4千米,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A 地出发沿马路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向B 地匀速运动,当到达B 地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返回,到达A 地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时),小明的位置为点P .(1)当0.5 t 时,求点P C 、间的距离(2)当小明距离C 地1千米时,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值 (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点P 与点A 的距离(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6.问题情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有不重合的两点A (x 1,y 1)和点B (x 2,y 2),小明在学习中发现,若x 1=x 2,则AB ∥y 轴,且线段AB 的长度为|y 1﹣y 2|;若y 1=y 2,则AB ∥x 轴,且线段AB 的长度为|x 1﹣x 2|; (应用):(1)若点A (﹣1,1)、B (2,1),则AB ∥x 轴,AB 的长度为 . (2)若点C (1,0),且CD ∥y 轴,且CD=2,则点D 的坐标为 . (拓展):我们规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不重合的两点M (x 1,y 1),N (x 2,y 2)之间的折线距离为d (M ,N )=|x 1﹣x 2|+|y 1﹣y 2|;例如:图1中,点M (﹣1,1)与点N (1,﹣2)之间的折线距离为d (M ,N )=|﹣1﹣1|+|1﹣(﹣2)|=2+3=5. 解决下列问题:(1)已知E (2,0),若F (﹣1,﹣2),求d (E ,F );(2)如图2,已知E (2,0),H (1,t ),若d (E ,H )=3,求t 的值;(3)如图3,已知P (3,3),点Q 在x 轴上,且三角形OPQ 的面积为3,求d (P ,Q ).7.如图1,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OC ,OD ,使射线OC 平分∠AOD . (1)当∠BOD =50°时,∠COD = °;(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当三角板MON 的一边OM 与射线OC 重合时,如图2.①在(1)的条件下,∠AON = °; ②若∠BOD =70°,求∠AON 的度数;③若∠BOD =α,请直接写出∠AON 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8.如图,两条直线AB,CD 相交于点O ,且90AOC ∠=,射线OM 从OB 开始绕O 点逆时针方向旋转,速度为15/s ,射线ON 同时从OD 开始绕O 点顺时针方向旋转,速度为12/s .两条射线OM 、ON 同时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本题出现的角均小于平角)(1)当012t <<时,若369AOM AON ∠=∠-.试求出的值; (2)当06t <<时,探究BON COM AOCMON∠-∠+∠∠的值,问:t 满足怎样的条件是定值;满足怎样的条件不是定值?9.(1)如图1,在直线AB 上,点P 在A 、B 两点之间,点M 为线段PB 的中点,点N 为线段AP 的中点,若AB n =,且使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 ①求线段AB 的长;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有关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2,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试说明PA PBPC+的值不变.10.如图1,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OC ,∠AOC =30°,将一直角三角板(其中∠P =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一边OQ 在射线OA 上,另一边OP 与OC 都在直线AB 的上方.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 (1)如图2,经过t 秒后,OP 恰好平分∠BOC . ①求t 的值;②此时OQ 是否平分∠AOC ?请说明理由;(2)若在三角板转动的同时,射线OC 也绕O 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 平分∠POQ ?请说明理由;(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少秒OC 平分∠POB ?(直接写出结果).11.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 对应的数为2. (1)如图1点C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 ,且x 是方程2x +1=12x ﹣5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 +PB =12BC +AB ?若存在,求出点P 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如图2,若P 点是B 点右侧一点,PA 的中点为M ,N 为PB 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 点,当P 在B 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①PM ﹣34BN 的值不变;②13PM 24+ BN 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12.已知,,a b 满足()2440a b a -+-=,分别对应着数轴上的,A B 两点. (1)a = ,b = ,并在数轴上面出,A B 两点;(2)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向x 轴正半轴运动,求运动时间为多少时,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距离的2倍;(3)数轴上还有一点C的坐标为30,若点P和点Q同时从点A和点B出发,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点运动,P点到达C点后,再立刻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点Q到达点C后停止运动.求点P和点Q运动多少秒时,,P 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并求此时点Q对应的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8;(2)4或10;(3)t的值为167和329【解析】【分析】(1)由数轴上点B在点A的右侧,故用点B的坐标减去点A的坐标即可得到AB的值;(2)设点C表示的数为x,再根据AC=3BC,列绝对值方程并求解即可;(3)点C位于A,B两点之间,分两种情况来讨论:点C到达B之前,即2<t<3时;点C 到达B之后,即t>3时,然后列方程并解方程再结合进行取舍即可.【详解】解:(1)∵数轴上两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6∴AB=6﹣(﹣2)=8答:AB的值为8.(2)设点C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x﹣(﹣2)|=3|x﹣6|∴|x+2|=3|x﹣6|∴x+2=3x﹣18或x+2=18﹣3x∴x=10或x=4答:点C表示的数为4或10.(3)∵点C位于A,B两点之间,∴点C表示的数为4,点A运动t秒后所表示的数为﹣2+t,①点C到达B之前,即2<t<3时,点C表示的数为4+2(t﹣2)=2t∴AC=t+2,BC=6﹣2t∴t+2=3(2t﹣6)解得t=16 7②点C到达B之后,即t>3时,点C表示的数为6﹣2(t﹣3)=12﹣2t∴AC =|﹣2+t ﹣(12﹣2t )|=|3t ﹣14|,BC =6﹣(12﹣2t )=2t ﹣6 ∴|3t ﹣14|=3(2t ﹣6) 解得t =329或t =43,其中43<3不符合题意舍去答:t 的值为167和329【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和绝对值方程进行求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3,3,1a -;(2)①42c -;②72-或152;③6 【解析】 【分析】(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即可;(2)①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AC 与BC 的值,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化简绝对值,进一步即可求出结果;②分电子蚂蚁在点A 左侧、在点A 、B 之间和在点B 右侧三种情况,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和绝对值的性质化简绝对值,再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③代数式15c c 表示数轴上有理数c 所对应的点到﹣1和5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于是可确定当15c -≤≤时,代数式15c c 取得最小值,据此解答即可.【详解】解:(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23-=; 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53---=; 数轴上表示1和a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a -; 故答案为:3,3,1a -; (2)①∵电子蚂蚁在点A 的左侧,∴11AC c c =--=--,55BC c c =-=-, ∴1542AC BC c c c +=--+-=-;②若电子蚂蚁在点A 左侧,即1c <-,则10c +<,50c -<, ∵1511c c ,∴()()1511c c -+--=,解得:72c =-; 若电子蚂蚁在点A 、B 之间,即15c -≤≤,则10c +>,50c -<, ∵1511c c ,∴15611c c ++-=≠,故此种情况不存在;若电子蚂蚁在点B 右侧,即5c >,则10c +>,50c ->, ∵1511c c ,∴()()1511c c ++-=,解得:152c =; 综上,c 表示的数是72-或152; ③∵代数式15c c 表示数轴上有理数c 所对应的点到﹣1和5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当15c -≤≤时,代数式15c c 的最小值是()516--=,即代数式15c c 的最小值是6.故答案为:6.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绝对值的化简和应用以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1)是;(2)10或0或20;(3) 152t =;t=6;607t =;t=12;907t =;454t =. 【解析】 【分析】(1)根据新定义,结合中点把原线段分成两短段,满足原线段是短线段的2倍关系,进行判断即可;(2)由题意设C 点表示的数为x ,再根据新定义列出合适的方程即可;(3)根据题意先用t 的代数式表示出线段AP ,AQ ,PQ ,再根据新定义列出方程,得出合适的解即可求出t 的值. 【详解】解:(1)因原线段是中点分成的短线段的2倍,所以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 故答案为:是;(2)设C 点表示的数为x ,则AC=x+20,BC=40-x ,AB=40+20=60, 根据“巧点”的定义可知: ①当AB=2AC 时,有60=2(x+20), 解得,x=10;②当BC=2AC 时,有40-x=2(x+20), 解得,x=0;③当AC=2BC 时,有x+20=2(40-x ), 解得,x=20.综上,C 点表示的数为10或0或20;(3)由题意得()()60601026046601015t t AP t AQ t PQ t t -≤≤⎧⎪==-=⎨-≤⎪⎩,,<,(i )、若0≤t ≤10时,点P 为AQ 的“巧点”,有 ①当AQ=2AP 时,60-4t=2×2t , 解得,152t =, ②当PQ=2AP 时,60-6t=2×2t , 解得,t=6;③当AP=2PQ 时,2t=2(60-6t ), 解得,607t =; 综上,运动时间()t s 的所有可能值有152t =;t=6;607t =; (ii )、若10<t ≤15时,点Q 为AP 的“巧点”,有 ①当AP=2AQ 时,2t=2×(60-4t ), 解得,t=12;②当PQ=2AQ 时,6t-60=2×(60-4t ),解得,907t =; ③当AQ=2PQ 时,60-4t=2(6t-60), 解得,454t =. 综上,运动时间()t s 的所有可能值有:t=12;907t =;454t =. 故,运动时间()t s 的所有可能值有:152t =;t=6;607t =;t=12;907t =;454t =. 【点睛】本题是新定义题,是数轴的综合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关系,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新定义列出方程并进行求解. 4.(1)-1.5;(2)存在这样的时刻,点Q 运动的时间为0.5秒或4.5秒. 【解析】 【分析】(1)根据同一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可得结论;(2)分两种情况:当点Q 在A 的左侧或在A 的右侧时,根据Q 点与B 点的距离等于Q 点与A 点的距离的2倍可得结论; 【详解】解:(1)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6;点B 表示的数为3; ∴AB=9;∵P 到A 和点B 的距离相等, ∴点P 对应的数字为-1.5.(2)由题意得:设Q 点运动得时间为t ,则QB=4.5+3t ,QA=4.53t -分两种情况:①点Q 在A 的左边时,4.5+3t=2()4.53t -, t=0.5,②点Q 在A 的右边时,4.5+3t=2()3 4.5t -, t=4.5,综上,存在这样的时刻,点Q 运动的时间为0.5秒或4.5秒.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 5.(1)1.5k ;(2)317,1,3,55h h h h ;(3)5,20-5t 【解析】 【分析】(1)根据速度,求出t=0.5时的路程,即可得到P 、C 间的距离;(2)分由A 去B ,B 返回A 两种情况,各自又分在点C 的左右两侧,分别求值即可; (3)PA 的距离为由A 去B ,B 返回A 两种情况求值. 【详解】(1)由题知: 5/,4, 10v km h AC km AB km ===当0.5t h =时,50.5 2.5s vt kom ==⨯=,即 2.5AP km =425 1.5PC AC AP k ∴=-=-=()2当小明由A 地去B 地过程中: 在AC 之间时, 41355t -==(小时), 在BC 之间时, 4115t +==(小时), 当小明由B 地返回A 地过程中:在BC 之间时, 1024135t ⨯--==(小时), 在AC 之间时, 102(41)1755t ⨯--==(小时),故满足条件的t 值为:317,1,3,55h h h h (3)当小明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AP=vt= 5, 当小明从B 运动到A 的过程中,AP= 20-vt= 20- 5t. 【点睛】此题考查线段的和差的实际应用,掌握题中运用的行程题的公式,正确理解题意即可正确解题.6.【应用】:(1)3;(2)(1,2)或(1,﹣2);【拓展】:(1)5;(2)t=±2;(3)d(P,Q)的值为4或8.【解析】【分析】(1)根据若y1=y2,则AB∥x轴,且线段AB的长度为|x1-x2|,代入数据即可得出结论;(2)由CD∥y轴,可设点D的坐标为(1,m),根据CD=2即可得出|0-m|=2,解之即可得出结论;【拓展】:(1)根据两点之间的折线距离公式,代入数据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两点之间的折线距离公式结合d(E,H)=3,即可得出关于t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3)由点Q在x轴上,可设点Q的坐标为(x,0),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三角形OPQ的面积为3即可求出x的值,再利用两点之间的折线距离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应用】:(1)AB的长度为|﹣1﹣2|=3.故答案为:3.(2)由CD∥y轴,可设点D的坐标为(1,m),∵CD=2,∴|0﹣m|=2,解得:m=±2,∴点D的坐标为(1,2)或(1,﹣2).【拓展】:(1)d(E,F)=|2﹣(﹣1)|+|0﹣(﹣2)|=5.故答案为:5.(2)∵E(2,0),H(1,t),d(E,H)=3,∴|2﹣1|+|0﹣t|=3,解得:t=±2.(3)由点Q在x轴上,可设点Q的坐标为(x,0),∵三角形OPQ的面积为3,∴12|x|×3=3,解得:x=±2.当点Q的坐标为(2,0)时,d(P,Q)=|3﹣2|+|3﹣0|=4;当点Q的坐标为(﹣2,0)时,d(P,Q)=|3﹣(﹣2)|+|3﹣0|=8综上所述,d(P,Q)的值为4或8.【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读懂题意并熟练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及两点之间的折线距离公式是解题的关键.7.(1)65°;(2)①25°;②35°;③1 AON a2∠=【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得∠COD=1AOD 2∠,∠AOD=∠AOB-∠BOD. (2)①由(1)可得∠AOC =∠COD =65°,∠AON =90°﹣∠AOC =25°②同①可得,∠AOC =∠COD =55°,∠AON =90°﹣∠AOC =35°③根据(2)可直接得出结论.【详解】解:(1)∠AOD =180°﹣∠BOD =130°,∵OC 平分∠AOD ,∴∠COD =12AOD ∠=65°. 故答案为:65°;(2)①由(1)可得∠AOC =∠COD =65°,∴∠AON =90°﹣∠AOC =25°,故答案为:25°;②∵∠BOD =70°,∴∠AOD =180°﹣∠BOD =110°,∵OC 平分∠AOD ,∴∠AOC =1552AOD ∠=︒, ∵∠MON =90°,∴∠AON =90°﹣∠AOC =35°; ③ 1AON 2∠α=.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角的和差问题,根据所给图形找出各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1)t 的值为1秒或52651秒; (2)当0<t <103时,BON COM AOC MON ∠-∠+∠∠的值是1;当103<t <6时,BON COM AOC MON∠-∠+∠∠不是定值. 【解析】【分析】(1)分两种情况:①如图所示,当0<t≤7.5时,②如图所示,当7.5<t <12时,分别根据已知条件列等式可得t 的值;(2)分两种情况,分别计算∠COM 、∠BON 和∠MON 的度数,代入可得结论.【详解】(1)当ON 与OA 重合时,t=90÷12=7.5(s )当OM 与OA 重合时,t=180°÷15=12(s )①如图所示,当0<t≤7.5时,∠AON=90°-12t°,∠AOM=180°-15t°,由∠AOM=3∠AON-69°,可得180-15t=3(90-12t )-69,解得t=1;②如图所示,当7.5<t <12时,∠AON=12t°-90°,∠AOM=180°-15t°,由∠AOM=3∠AON-69°,可得180-15t=3(12t-90)-69,解得t=52651, 综上,t 的值为1秒或52651秒; (2)当∠MON=180°时,∠BOM+∠BOD+∠DON=180°,∴15t+90+12t=180,解得t=103, ①如图所示,当0<t <103时,∠COM=90°-15t°,∠BON=90°+12t°,∠MON=∠BOM+∠BOD+∠DON=15t°+90°+12t°=02790t +,∴BON COM AOC MON ∠-∠+∠∠=0000000(9012)(9015)902790t t t +--++=000027902790t t ++=1(是定值),②如图所示,当103<t <6时,∠COM=90°-15t°,∠BON=90°+12t°,∠MON=360°-(∠BOM+∠BOD+∠DON )=360°-(15t°+90°+12t°)=270°-27t°,∴BON COM AOC MON ∠-∠+∠∠=0000000(9012)(9015)9027027t t t +--+-=0000902727027t t +-(不是定值),综上所述,当0<t <103时,BON COM AOC MON ∠-∠+∠∠的值是1;当103<t <6时,BON COM AOC MON∠-∠+∠∠不是定值.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的和差关系的计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相关的角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进行求解,以及进行分类讨论,解题时注意方程思想和分类思想的灵活运用.9.(1)①AB=4;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理由见解析; (2)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可得4n -=0,从而可求得n 的值; (2)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知PN=12AP ,PM=12PB ,从而得到MN=12(PA+PB )=12AB ,于是可求;(3)设AB=a ,BP=b .先表示PB+PA 的长,然后再表示PC 的长,最后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1)①∵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4n -=0,解得:n=4.故AB=4.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理由如下:∵M 为线段PB 的中点,∴PM= 12PB . 同理:PN=12AP .. ∴MN=PN+PM= 12(PB+AP )= 12AB= 12×4=2. ∴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2)设AB=a ,BP=b ,则PA+PB=a+b+b=a+2b .∵C 是AB 的中点,1122BC AB a ∴== 12PC PB BC a b ∴=+=+ 2212PA PB a b PC a b ++∴==+, 所以PA PB PC+的值不变.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点的有关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0.(1)①5;②OQ 平分∠AOC ,理由详见解析;(2)5秒或65秒时OC 平分∠POQ ;(3)t =703秒. 【解析】【分析】(1)①由∠AOC =30°得到∠BOC =150°,借助角平分线定义求出∠POC 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关系求出∠COQ 度数,再算出旋转角∠AOQ 度数,最后除以旋转速度3即可求出t 值;②根据∠AOQ 和∠COQ 度数比较判断即可;(2)根据旋转的速度和起始位置,可知∠AOQ =3t ,∠AOC =30°+6t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知∠COQ =45°,利用∠AOQ 、∠AOC 、∠COQ 角之间的关系构造方程求出时间t ; (3)先证明∠AOQ 与∠POB 互余,从而用t 表示出∠POB =90°﹣3t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再用t 表示∠BOC 度数;同时旋转后∠AOC =30°+6t ,则根据互补关系表示出∠BOC 度数,同理再把∠BOC 度数用新的式子表达出来.先后两个关于∠BOC 的式子相等,构造方程求解.【详解】(1)①∵∠AOC =30°,∴∠BOC =180°﹣30°=150°,∵OP 平分∠BOC ,∴∠COP=12∠BOC=75°,∴∠COQ=90°﹣75°=15°,∴∠AOQ=∠AOC﹣∠COQ=30°﹣15°=15°, t=15÷3=5;②是,理由如下:∵∠COQ=15°,∠AOQ=15°,∴OQ平分∠AOC;(2)∵OC平分∠POQ,∴∠COQ=12∠POQ=45°.设∠AOQ=3t,∠AOC=30°+6t,由∠AOC﹣∠AOQ=45°,可得30+6t﹣3t=45,解得:t=5,当30+6t﹣3t=225,也符合条件,解得:t=65,∴5秒或65秒时,OC平分∠POQ;(3)设经过t秒后OC平分∠POB,∵OC平分∠POB,∴∠BOC=12∠BOP,∵∠AOQ+∠BOP=90°,∴∠BOP=90°﹣3t,又∠BOC=180°﹣∠AOC=180°﹣30°﹣6t,∴180﹣30﹣6t=12(90﹣3t),解得t=70 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角度的和差倍分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1.(1)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对应的数为﹣92和72;(2)正确的结论是:PM﹣34BN的值不变,且值为2.5.【解析】【分析】(1)先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确定出AB的长,然后求得方程的解,得到C表示的点,由此求得12BC+AB=8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a,分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a<﹣3)、②当点P在线段AB上时(﹣3≤a≤2)和③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a>2)三种情况求点P所表示的数即可;(2)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n,就有PA=n+3,PB=n﹣2,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PM、BN的长,再分别代入①PM﹣34BN和②12PM+34BN求出其值即可解答.【详解】(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对应的数为2,∴AB=5.解方程2x+1=12x﹣5得x=﹣4.所以BC=2﹣(﹣4)=6.所以.设存在点P满足条件,且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a<﹣3,PA=﹣3﹣a,PB=2﹣a,所以AP+PB=﹣2a﹣1=8,解得a=﹣,﹣<﹣3满足条件;②当点P在线段AB上时,﹣3≤a≤2,PA=a﹣(﹣3)=a+3,PB=2﹣a,所以PA+PB=a+3+2﹣a=5≠8,不满足条件;③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a>2,PA=a﹣(﹣3)=a+3,PB=a﹣2.,所以PA+PB=a+3+a﹣2=2a+1=8,解得:a=,>2,所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对应的数为﹣和.(2)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n,∴PA=n+3,PB=n﹣2.∵PA的中点为M,∴PM=12PA=.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BN=PB=×(n﹣2).∴PM﹣34BN=﹣34××(n﹣2),=(不变).②12PM+34BN=+34××(n﹣2)=34n﹣(随P点的变化而变化).∴正确的结论是:PM﹣BN的值不变,且值为2.5.【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数轴的运用,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去绝对值的运用,解答时了灵活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是关键.12.(1)4;16;(2)83秒或8秒;(3)点P和点Q运动4,8,9或11秒时,,P 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此时点Q表示的数对应为20,24,25或27【解析】【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即可解决问题;(2)设运动时间为t秒,根据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距离的2倍,分点P在点B 的左、右两侧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设点P和点Q运动y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分四种情形:当点P未到达C处且在Q点左侧时;当点P未到达C处且在Q点右侧时;当点P到达点C处后返回且Q 在P的左侧时;当点P到达点C处后返回且Q在P的右侧时,分别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a,b满足|4a-b|+(a-4)2=0,∴4a-b=0,a-4=0,∴a=4,b=16,故答案为:4;16;点A、B的位置如图所示.(2)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AP=3t,点P表示数为4+3t,当点P在点B左侧时,PB=16-(4+3t)=12-3t,∴3t=2(12-3t),解得t=83;当点P在点B右侧时,PB=4+3t-16=3t-12,∴3t=2(3t-12),解得t=8,∴运动时间为83或8秒时,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3)设点P和点Q运动y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从运动开始到结束过程中存在如下符合题意的四种情况:当点P未到达C处且在Q点左侧时,有PQ=AQ-AP,∴12+y-3y=4,解得y=4;当点P未到达C处且在Q点右侧时,有PQ=AP-AQ,∴3y-(12+y)=4,解得y=8;当点P到达点C处后返回且Q在P的左侧时,有12+y+4+3y=52,解得y=9;当点P到达点C处后返回且Q在P的右侧时,有12+y+3y-4=52,解得y=11.即点P和点Q运动4,8,9或11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此时点Q表示的数对应为20,24,25或2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

(word完整版)初中数学经典难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初中数学经典难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经典几何专题(一)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A P C DB A F G CE BO D 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C B DA A 1 BF经典几何专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典几何专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234经典几何专题(四)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3、Ptolemy (托勒密)定理: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典几何专题(五)1、设P是边长为1的正△ABC内任一点,l=PA+PB+PC,求证:3≤L<2.23、P4∠经典难题(一)1、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3、4、经典难题(二)1、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3、4、经典难题(三)1、2、3、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典难题(四)1、2、3、4、证明:过D 作DQ ⊥AE ,DG ⊥CF,并连接DF 和DE ,如右图所示 则S △ADE =21S ABCD =S △DFC ∴21 AE ﹒DQ = 21 DG ﹒FC 又∵AE=FC,∴DQ=DG,∴PD 为∠APC 的角平分线,∴∠DPA=∠DPC经典难题(五)1、2、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3、4、。

(完整word版)初一数学找规律题讲解【重点】

(完整word版)初一数学找规律题讲解【重点】

探索规律:活动一:探索常见图形的规律,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⑴填写下表:⑵照这样的规律搭建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注意引导学生概括“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①寻找数量关系:②用代数式表示规律:③验证规律:★练习:四棱柱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五棱柱呢?十棱柱呢?n棱柱呢?活动二:探索具体情景下事物的规律问题1。

若有两张长方形的桌子,把它们拼成一张大的长方形桌子,有几种拼法?问题2.若按图2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⑴一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人。

⑵按照上图方式继续排列桌子,完成下表:问题3。

如果按图3的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⑴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3张呢?n张呢?⑵教室有40张这样的桌子,按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8张大桌子,共可坐人。

⑶在⑵中,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1张大桌子,则共可坐人。

活动三:探索图表的规律下面是2000年八月份的日历:⑴日历中的绿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⑵这个关系对其它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⑶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⑷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

⑸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中考数学探索题训练—找规律1、我们平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如2639=2×103+6×102+3×101+9×100,表示十进制的数要用10个数码(又叫数字):0,1,2,3,4,5,6,7,8,9。

在电子数字计算机中用的是二进制,只要两个数码:0和1。

如二进制中101=1×22+0×21+1×20等于十进制的数5,10111=1×24+0×23+1×22+1×21+1×20等于十进制中的数23,那么二进制中的1101等于十进制的数 .2、从1开始,将连续的奇数相加,和的情况有如下规律:1=1=12;1+3=4=22;1+3+5=9=32;1+3+5+7=16=42;1+3+5+7+9=25=52;…按此规律请你猜想从1开始,将前10个奇数(即当最后一个奇数是19时),它们的和是 。

最新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 含解析)

最新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 含解析)

最新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含解析)最新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含解析)一、堆放仪器箱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堆放仪器箱,使得每层仪器箱的个数与层数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已知每层堆放仪器箱的个数an=n²−32n+247,其中n为整数且1⩽n<16.1) 当n=2时,an=187,则a5=5²−32×5+247=162,a6=6²−32×6+247=181.2) 第n层比第(n+1)层多堆放的仪器箱个数为an−a(n+1)=(n+1)−(n+1)²+32(n+1)−247.3) 假设每个仪器箱重54牛顿,每个仪器箱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160牛顿,并且堆放时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压力是均匀的。

若仅堆放第1、2两层,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平均压力为(2×54)/(2×160)=0.675.在确保仪器箱不被损坏的情况下,最多可以堆放4层。

因为当堆放第5层时,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压力将超过160XXX,可能会被损坏。

二、数轴问题考虑数轴上点A、B、C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的数值。

1) a=-2,b=4,c=2.2) 点A与点C不能重合。

3) 设t秒后,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3t,点B到原点的距离为2t,点C到原点的距离为c。

则AB=-t,BC=t+2,因此AB=-3t/3,BC=(t+2)/3.4) 3AB-BC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

因为3AB-BC=-3t-2,是一个关于t的一次函数,其斜率为-3,即不随着t 的变化而改变。

三、求a、b、c问题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c满足c-5+a+b=0.1) 根据条件可得a=-b+c+5,因此a、b、c不唯一。

2) x(1/x+1/x^2+5)=(x+1+2x^2)/x,化简过程如下:x(1/x+1/x^2+5)=(x+1)/x+2=(x+2x^2)/x。

3) 在条件a=-b+c+5和b=4下,设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4、c,点P的坐标为x。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 含解析)
(1)AB=_____个单位长度;若点M在A、B之间,则|m+4|+|m-8|=______;
(2)若|m+4|+|m-8|=20,求m的值;
(3)若点M、点N既满足|m+4|+n=6,也满足|n-8|+m=28,则m= ____;n=______.
2.(阅读理解)如果点M,N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m,n,在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 或 或 .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 ______, ______.
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1)当 为多少时, 是 的中点;
(2)若点 的运动速度是 个单位长度/秒,是否存在 的值,使得 ;
(3)若点 的运动速度是 个单位长度/秒,当点 , 是 边上的三等分点时,求 的值.
7.如图,已知 ,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 )的一个顶点放在点 处,现将三角形纸片绕点 任意转动, 平分斜边 与 的夹角, 平分 .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下列问题:已知数轴上点A与点B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点A在原点的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点B在点A的右侧,点C表示的数与点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
4.已知 ,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 , 表示,且点 距离原点10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将点 先向右平移3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 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

数学七年级上册 压轴解答题(Word版 含解析)

数学七年级上册 压轴解答题(Word版 含解析)

数学七年级上册 压轴解答题(Word 版 含解析)一、压轴题1.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数a ,点B 表示数b ,点C 表示数c ,a 是多项式2241x x --+的一次项系数,b 是最小的正整数,单项式2412x y -的次数为.c()1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2若将数轴在点B 处折叠,则点A 与点C ________重合(填“能”或“不能”); ()3点A ,B ,C 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A 和点B 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t 秒钟过后,若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点B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 ,则AB =________,BC =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4请问:3AB BC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2.如图①,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OC ,将一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90MON ∠=).(1)若35BOC ∠=,求MOC ∠的大小.(2)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O 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图②,使边OM 恰好平分BOC ∠,问:ON 是否平分AOC ∠?请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O 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图③,使边ON 在BOC ∠的内部,如果50BOC ∠=,则BOM ∠与NOC ∠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已知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a ,b 表示,且点B 距离原点10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将点B 先向右平移3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P 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1)在数轴上标出A 、B 的位置,并求出A 、B 之间的距离;(2)已知线段OB 上有点C 且6BC =,当数轴上有点P 满足2PB PC =时,求P 点对应的数;(3)动点P 从原点开始第一次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第四次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点P 能移动到与A 或B 重合的位置吗?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第几次移动与哪一点重合?4.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4-,-1(1)求线段AB 长度(2)若点D 在数轴上,且3DA DB =,求点D 对应的数(3)若点A 的速度为7个单位长度/秒,点B 的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点O 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点A ,B ,O 同时向右运动,几秒后,3?OA OB =5.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和同学们以“线段与角的共性”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发现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与角的平分线的概念类似,甚至它们在计算的方法上也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的题目可以转换,解法可以互相借鉴.如图1,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图1 图2 图3(1)问题探究①若6AB =,2AC =,求MN 的长度;(写出计算过程)②若AB a ,AC b =,则MN =_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2)继续探究“创新”小组的同学类比想到:如图2,已知80AOB ∠=︒,在角的内部作射线OC ,再分别作AOC ∠和BOC ∠的角平分线OM ,ON .③若30AOC ∠=︒,求MON ∠的度数;(写出计算过程)④若AOC m ∠=︒,则MON ∠=___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3)深入探究“慎密”小组在“创新”小组的基础上提出:如图3,若AOB n ∠=︒,在角的外部作射线OC ,再分别作AOC ∠和BOC ∠的角平分线OM ,ON ,若AOC m ∠=︒,则MON ∠=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6.尺规作图是指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

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解答题(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解答题(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解答题(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一、压轴题1.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4-,-1 (1)求线段AB 长度(2)若点D 在数轴上,且3DA DB =,求点D 对应的数(3)若点A 的速度为7个单位长度/秒,点B 的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点O 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点A ,B ,O 同时向右运动,几秒后,3?OA OB =2.问题情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有不重合的两点A (x 1,y 1)和点B (x 2,y 2),小明在学习中发现,若x 1=x 2,则AB ∥y 轴,且线段AB 的长度为|y 1﹣y 2|;若y 1=y 2,则AB ∥x 轴,且线段AB 的长度为|x 1﹣x 2|; (应用):(1)若点A (﹣1,1)、B (2,1),则AB ∥x 轴,AB 的长度为 . (2)若点C (1,0),且CD ∥y 轴,且CD=2,则点D 的坐标为 . (拓展):我们规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不重合的两点M (x 1,y 1),N (x 2,y 2)之间的折线距离为d (M ,N )=|x 1﹣x 2|+|y 1﹣y 2|;例如:图1中,点M (﹣1,1)与点N (1,﹣2)之间的折线距离为d (M ,N )=|﹣1﹣1|+|1﹣(﹣2)|=2+3=5. 解决下列问题:(1)已知E (2,0),若F (﹣1,﹣2),求d (E ,F );(2)如图2,已知E (2,0),H (1,t ),若d (E ,H )=3,求t 的值;(3)如图3,已知P (3,3),点Q 在x 轴上,且三角形OPQ 的面积为3,求d (P ,Q ).3.定义:若90αβ-=,且90180α<<,则我们称β是α的差余角.例如:若110α=,则α的差余角20β=.(1)如图1,点O 在直线AB 上,射线OE 是BOC ∠的角平分线,若COE ∠是AOC ∠的差余角,求∠BOE 的度数.(2)如图2,点O 在直线AB 上,若BOC ∠是AOE ∠的差余角,那么BOC ∠与∠BOE 有什么数量关系.(3)如图3,点O 在直线AB 上,若COE ∠是AOC ∠的差余角,且OE 与OC 在直线AB 的同侧,请你探究AOC BOCCOE∠-∠∠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4.如图1,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OC ,OD ,使射线OC 平分∠AOD . (1)当∠BOD =50°时,∠COD = °;(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当三角板MON 的一边OM 与射线OC 重合时,如图2.①在(1)的条件下,∠AON = °; ②若∠BOD =70°,求∠AON 的度数;③若∠BOD =α,请直接写出∠AON 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5.如图1,在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6,-6,∠DCE=90°(C 与O 重合,D 点在数轴的正半轴上)(1)如图1,若CF 平分∠ACE ,则∠AOF=_______;(2)如图2,将∠DCE 沿数轴的正半轴向右平移t (0<t<3)个单位后,再绕顶点C 逆时针旋转30t 度,作CF 平分∠ACE ,此时记∠DCF=α. ①当t=1时,α=_________;②猜想∠BCE 和α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开始∠D 1C 1E 1与∠DCE 重合,将∠DCE 沿数轴正半轴向右平移t (0<t<3)个单位,再绕顶点C 逆时针旋转30t 度,作CF 平分∠ACE ,此时记∠DCF=α,与此同时,将∠D 1C 1E 1沿数轴的负半轴向左平移t (0<t<3)个单位,再绕顶点C 1顺时针旋转30t 度,作C 1F 1平分∠AC 1E 1,记∠D 1C 1F 1=β,若α,β满足|α-β|=45°,请用t 的式子表示α、β并直接写出t 的值.6.如图,两条直线AB,CD 相交于点O ,且90AOC ∠=,射线OM 从OB 开始绕O 点逆时针方向旋转,速度为15/s ,射线ON 同时从OD 开始绕O 点顺时针方向旋转,速度为12/s .两条射线OM 、ON 同时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本题出现的角均小于平角)(1)当012t <<时,若369AOM AON ∠=∠-.试求出的值; (2)当06t <<时,探究BON COM AOCMON∠-∠+∠∠的值,问:t 满足怎样的条件是定值;满足怎样的条件不是定值?7.如图1,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OC ,∠AOC =30°,将一直角三角板(其中∠P =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一边OQ 在射线OA 上,另一边OP 与OC 都在直线AB 的上方.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 (1)如图2,经过t 秒后,OP 恰好平分∠BOC . ①求t 的值;②此时OQ 是否平分∠AOC ?请说明理由;(2)若在三角板转动的同时,射线OC 也绕O 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 平分∠POQ ?请说明理由;(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少秒OC 平分∠POB ?(直接写出结果).8.已知:∠AOB=140°,OC,OM,ON是∠AOB内的射线.(1)如图1所示,若OM平分∠BOC,ON平分∠AOC,求∠MON的度数:(2)如图2所示,OD也是∠AOB内的射线,∠COD=15°,ON平分∠AOD,OM平分∠BOC.当∠COD绕点O在∠AOB内旋转时,∠MON的位置也会变化但大小保持不变,请求出∠MON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以∠AOC=20°为起始位置(如图3),当∠COD在∠AOB内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逆时针旋转t秒,若∠AON:∠BOM=19:12,求t的值.9.综合与探究问题背景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将一副三角尺按图(1)所示位置摆放,分别作出∠AOC,∠BOD的平分线OM、ON,然后提出如下问题:求出∠MON的度数.特例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从特例入手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将三角尺分别按图2、图3所示的方式摆放,OM和ON仍然是∠AOC和∠BOD的角平分线.其中,按图2方式摆放时,可以看成是ON、OD、OB在同一直线上.按图3方式摆放时,∠AOC和∠BOD相等.(1)请你帮助“兴趣小组”进行计算:图2中∠MON的度数为°.图3中∠MON的度数为°.发现感悟解决完图2,图3所示问题后,“兴趣小组”又对图1所示问题进行了讨论:小明:由于图1中∠AOC和∠BOD的和为90°,所以我们容易得到∠MOC和∠NOD的和,这样就能求出∠MON的度数.小华:设∠BOD为x°,我们就能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出∠NOD和∠MOC度数,这样也能求出∠MON的度数.(2)请你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求出图1中∠MON的度数.类比拓展受到“兴趣小组”的启发,“智慧小组”将三角尺按图4所示方式摆放,分别作出∠AOC、∠BOD的平分线OM、ON,他们认为也能求出∠MON的度数.(3)你同意“智慧小组”的看法吗?若同意,求出∠MON的度数;若不同意,请说明理由.10.如图1,射线OC 在∠AOB 的内部,图中共有3个角:∠AOB 、∠AOC 和∠BOC,若其中有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度数的三倍,则称射线OC 是∠AOB 的“奇分线”,如图2,∠MPN=42°: (1)过点P 作射线PQ,若射线PQ 是∠MPN 的“奇分线”,求∠MPQ ;(2)若射线PE 绕点P 从PN 位置开始,以每秒8°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当∠EPN 首次等于180°时停止旋转,设旋转的时间为t (秒).当t 为何值时,射线PN 是∠EPM 的“奇分线”?11.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 对应的数为2. (1)如图1点C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 ,且x 是方程2x +1=12x ﹣5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 +PB =12BC +AB ?若存在,求出点P 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如图2,若P 点是B 点右侧一点,PA 的中点为M ,N 为PB 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 点,当P 在B 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①PM ﹣34BN 的值不变;②13PM 24+ BN 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12.已知,,a b 满足()2440a b a -+-=,分别对应着数轴上的,A B 两点. (1)a = ,b = ,并在数轴上面出,A B 两点;(2)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向x 轴正半轴运动,求运动时间为多少时,点P 到点A 的距离是点P 到点B 距离的2倍;(3)数轴上还有一点C 的坐标为30,若点P 和点Q 同时从点A 和点B 出发,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 点运动,P 点到达C 点后,再立刻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 ,点Q 到达点C 后停止运动.求点P 和点Q 运动多少秒时,,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并求此时点Q 对应的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3;(2)12或74-;(3)13秒或79秒 【解析】 【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即可求解;(2)设点D 对应的数为x ,可得方程314x x +=+,解之即可;(3)设t 秒后,OA=3OB ,根据题意可得47312t t t t -+-=-+-,解之即可. 【详解】解:(1)∵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4,-1, ∴线段AB 的长度为:-1-(-4)=3; (2)设点D 对应的数为x ,∵DA=3DB , 则314x x +=+,则()314x x +=+或()314x x +=--, 解得:x=12或x=74-, ∴点D 对应的数为12或74-; (3)设t 秒后,OA=3OB , 则有:47312t t t t -+-=-+-, 则4631t t -+=-+,则()4631t t -+=-+或()4631t t -+=--+, 解得:t=13或t=79, ∴13秒或79秒后,OA=3O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数轴的运用和绝对值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表示方法.2.【应用】:(1)3;(2)(1,2)或(1,﹣2);【拓展】:(1)5;(2)t=±2;(3)d(P,Q)的值为4或8.【解析】【分析】(1)根据若y1=y2,则AB∥x轴,且线段AB的长度为|x1-x2|,代入数据即可得出结论;(2)由CD∥y轴,可设点D的坐标为(1,m),根据CD=2即可得出|0-m|=2,解之即可得出结论;【拓展】:(1)根据两点之间的折线距离公式,代入数据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两点之间的折线距离公式结合d(E,H)=3,即可得出关于t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3)由点Q在x轴上,可设点Q的坐标为(x,0),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三角形OPQ的面积为3即可求出x的值,再利用两点之间的折线距离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应用】:(1)AB的长度为|﹣1﹣2|=3.故答案为:3.(2)由CD∥y轴,可设点D的坐标为(1,m),∵CD=2,∴|0﹣m|=2,解得:m=±2,∴点D的坐标为(1,2)或(1,﹣2).【拓展】:(1)d(E,F)=|2﹣(﹣1)|+|0﹣(﹣2)|=5.故答案为:5.(2)∵E(2,0),H(1,t),d(E,H)=3,∴|2﹣1|+|0﹣t|=3,解得:t=±2.(3)由点Q在x轴上,可设点Q的坐标为(x,0),∵三角形OPQ的面积为3,∴1|x|×3=3,解得:x=±2.2当点Q的坐标为(2,0)时,d(P,Q)=|3﹣2|+|3﹣0|=4;当点Q的坐标为(﹣2,0)时,d(P,Q)=|3﹣(﹣2)|+|3﹣0|=8综上所述,d(P,Q)的值为4或8.【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读懂题意并熟练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及两点之间的折线距离公式是解题的关键.3.(1)30°;(2)BOC ∠+∠BOE =90°;(3)为定值2,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差余角的定义,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OE 的度数; (2)根据差余角的定义得到BOC ∠和AOE ∠的关系,(3)分当OE 在OC 左侧时,当OE 在OC 右侧时,根据差余角的定义得到COE ∠和AOC ∠的关系,再结合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求出AOC BOCCOE∠-∠∠的值.【详解】解:(1)如图,∵COE ∠是AOC ∠的差余角 ∴AOC ∠-COE ∠=90°, 即AOC ∠=COE ∠+90°, 又∵OE 是BOC ∠的角平分线, ∴∠BOE =COE ∠,则COE ∠+90°+COE ∠+COE ∠=180°, 解得COE ∠=30°;(2)∵BOC ∠是AOE ∠的差余角, ∴AOE ∠-BOC ∠=90°,∵AOE ∠=AOC ∠+COE ∠,BOC ∠=∠BOE +COE ∠, ∴AOC ∠-∠BOE =90°, ∵AOC ∠=180°-BOC ∠, ∴180°-BOC ∠-∠BOE =90°, ∴BOC ∠+∠BOE =90°; (3)当OE 在OC 左侧时, ∵COE ∠是AOC ∠的差余角, ∴AOC ∠-COE ∠=90°, ∴∠AOE =∠BOE=90°, 则AOC BOCCOE∠-∠∠=90COE BOCCOE ∠+︒-∠∠=COE COE COE ∠+∠∠=2;当OE 在OC 右侧时, 过点O 作OF ⊥AB ,∵COE ∠是AOC ∠的差余角, ∴AOC ∠=90°+COE ∠, 又∵AOC ∠=90°+COF ∠, ∴COE ∠=COF ∠, ∴AOC BOCCOE∠-∠∠=90COE BOCCOE∠+︒-∠∠=9090COE COF COE∠+︒-︒+∠∠=COE COF COE ∠+∠∠=COE COE COE ∠+∠∠=2.综上:AOC BOCCOE∠-∠∠为定值2.【点睛】本题属于新概念题,考查了余角、补角的知识,仔细观察图形理解两个角的差余角关系、互补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1)65°;(2)①25°;②35°;③1AON a 2∠= 【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得∠COD=1AOD2∠,∠AOD=∠AOB-∠BOD.(2)①由(1)可得∠AOC=∠COD=65°,∠AON=90°﹣∠AOC=25°②同①可得,∠AOC=∠COD=55°,∠AON=90°﹣∠AOC=35°③根据(2)可直接得出结论.【详解】解:(1)∠AOD=180°﹣∠BOD=130°,∵OC平分∠AOD,∴∠COD=12AOD∠=65°.故答案为:65°;(2)①由(1)可得∠AOC=∠COD=65°,∴∠AON=90°﹣∠AOC=25°,故答案为:25°;②∵∠BOD=70°,∴∠AOD=180°﹣∠BOD=110°,∵OC平分∠AOD,∴∠AOC=1552AOD∠=︒,∵∠MON=90°,∴∠AON=90°﹣∠AOC=35°;③1 AON2∠α=.【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角的和差问题,根据所给图形找出各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1)45°;(2)①30°;②∠BCE=2α,证明见解析;(3)α=45-15t ,β=45+15t,3t2=【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2)①首先由旋转得到∠ACE=120°,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CF,再减去旋转角度即可得到∠DCF;②先由补角的定义表示出∠BCE,再根据旋转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DCF,即可得出两者的数量关系;(3)根据α=∠FCA-∠DCA,β=∠AC1D1+∠AC1F1,可得到表达式,再根据|α-β|=45°建立方程求解.【详解】(1)∵∠ACE=90°,CF 平分∠ACE∴∠AOF=12∠ACE=45° 故答案为:45°; (2)①当t=1时,旋转角度为30°∴∠ACE=90°+30°=120°∵CF 平分∠ACE∴∠ACF=60°,α=∠DCF=∠ACF-30°=30°故答案为:30°;②∠BCE=2α,证明如下:旋转30t 度后,∠ACE=(90+30t)度∴∠BCE=180-(90+30t)=(90-30t)度∵CF 平分∠ACE∴∠ACF=12∠ACE=(45+15t)度 ∠DCF=∠ACF-30t=(45-15t)度 ∴2∠DCF=2(45-15t)= 90-30t=∠BCE即∠BCE=2α(3)α=∠FCA-∠DCA=12(90+30t)-30t=45-15t β=∠AC 1D 1+∠AC 1F 1=30t+12(90-30t)=45+15t ||45βα-=︒|30t|=45° ∴3t 2=【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角的旋转,角度的和差计算问题,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找出图形中角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1)t 的值为1秒或52651秒; (2)当0<t <103时,BON COM AOC MON ∠-∠+∠∠的值是1;当103<t <6时,BON COM AOC MON∠-∠+∠∠不是定值. 【解析】【分析】(1)分两种情况:①如图所示,当0<t≤7.5时,②如图所示,当7.5<t <12时,分别根据已知条件列等式可得t 的值;(2)分两种情况,分别计算∠COM 、∠BON 和∠MON 的度数,代入可得结论.【详解】(1)当ON 与OA 重合时,t=90÷12=7.5(s )当OM 与OA 重合时,t=180°÷15=12(s )①如图所示,当0<t≤7.5时,∠AON=90°-12t°,∠AOM=180°-15t°,由∠AOM=3∠AON-69°,可得180-15t=3(90-12t )-69,解得t=1;②如图所示,当7.5<t <12时,∠AON=12t°-90°,∠AOM=180°-15t°,由∠AOM=3∠AON-69°,可得180-15t=3(12t-90)-69,解得t=52651, 综上,t 的值为1秒或52651秒; (2)当∠MON=180°时,∠BOM+∠BOD+∠DON=180°, ∴15t+90+12t=180,解得t=103, ①如图所示,当0<t <103时,∠COM=90°-15t°,∠BON=90°+12t°,∠MON=∠BOM+∠BOD+∠DON=15t°+90°+12t°=02790t ,∴BON COM AOC MON ∠-∠+∠∠=0000000(9012)(9015)902790t t t +--++=000027902790t t ++=1(是定值),②如图所示,当103<t <6时,∠COM=90°-15t°,∠BON=90°+12t°,∠MON=360°-(∠BOM+∠BOD+∠DON )=360°-(15t°+90°+12t°)=270°-27t°,∴BON COM AOC MON ∠-∠+∠∠=0000000(9012)(9015)9027027t t t +--+-=0000902727027t t+-(不是定值),综上所述,当0<t <103时,BON COM AOC MON ∠-∠+∠∠的值是1;当103<t <6时,BON COM AOC MON∠-∠+∠∠不是定值.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的和差关系的计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相关的角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进行求解,以及进行分类讨论,解题时注意方程思想和分类思想的灵活运用.7.(1)①5;②OQ 平分∠AOC ,理由详见解析;(2)5秒或65秒时OC 平分∠POQ ;(3)t =703秒. 【解析】【分析】(1)①由∠AOC =30°得到∠BOC =150°,借助角平分线定义求出∠POC 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关系求出∠COQ 度数,再算出旋转角∠AOQ 度数,最后除以旋转速度3即可求出t 值;②根据∠AOQ 和∠COQ 度数比较判断即可;(2)根据旋转的速度和起始位置,可知∠AOQ =3t ,∠AOC =30°+6t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知∠COQ =45°,利用∠AOQ 、∠AOC 、∠COQ 角之间的关系构造方程求出时间t ; (3)先证明∠AOQ 与∠POB 互余,从而用t 表示出∠POB =90°﹣3t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再用t 表示∠BOC 度数;同时旋转后∠AOC =30°+6t ,则根据互补关系表示出∠BOC 度数,同理再把∠BOC 度数用新的式子表达出来.先后两个关于∠BOC 的式子相等,构造方程求解.【详解】(1)①∵∠AOC=30°,∴∠BOC=180°﹣30°=150°,∵OP平分∠BOC,∴∠COP=12∠BOC=75°,∴∠COQ=90°﹣75°=15°,∴∠AOQ=∠AOC﹣∠COQ=30°﹣15°=15°, t=15÷3=5;②是,理由如下:∵∠COQ=15°,∠AOQ=15°,∴OQ平分∠AOC;(2)∵OC平分∠POQ,∴∠COQ=12∠POQ=45°.设∠AOQ=3t,∠AOC=30°+6t,由∠AOC﹣∠AOQ=45°,可得30+6t﹣3t=45,解得:t=5,当30+6t﹣3t=225,也符合条件,解得:t=65,∴5秒或65秒时,OC平分∠POQ;(3)设经过t秒后OC平分∠POB,∵OC平分∠POB,∴∠BOC=12∠BOP,∵∠AOQ+∠BOP=90°,∴∠BOP=90°﹣3t,又∠BOC=180°﹣∠AOC=180°﹣30°﹣6t,∴180﹣30﹣6t=12(90﹣3t),解得t=70 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角度的和差倍分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8.(1)∠MON的度数为70°.(2)∠MON的度数为62.5°.(3)t的值为20.【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角的和差倍关系转化求出角的度数;(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求得:∠MON=12(∠AOB+∠COD)﹣∠COD,代入数据即可求得;(3)由题意得∠AON=12(20°+3t+15°),∠BOM=12(140°﹣20°﹣3t),由此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1)∵ON平分∠AOC,OM平分∠BOC,∴∠CON=12∠AOC,∠COM=12∠BOC∠MON=∠CON+∠COM=12(∠AOC+∠BOC)=12∠AOB又∠AOB=140°∴∠MON=70°答:∠MON的度数为70°.(2)∵OM平分∠BOC,ON平分∠AOD,∴∠COM=12∠BOC,∠DON=12∠AOD即∠MON=∠COM+∠DON﹣∠COD=12∠BOC+12∠AOD﹣∠COD=12(∠BOC+∠AOD)﹣∠COD.=12(∠BOC+∠AOC+∠COD)﹣∠COD=12(∠AOB+∠COD)﹣∠COD=12(140°+15°)﹣15°=62.5°答:∠MON的度数为62.5°.(3)∠AON=12(20°+3t+15°),∠BOM=12(140°﹣20°﹣3t)又∠AON:∠BOM=19:12,12(35°+3t)=19(120°﹣3t)得t=20答:t的值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关系转化,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1)135,135;(2)∠MON=135°;(3)同意,∠MON=(90°﹣12x°)+x°+(45°﹣12x°)=135°.【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得,∠MON=12×90°+90°,∠MON=12∠AOC+12∠BOD+∠COD,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OM和ON是∠AOC和∠BOD的角平分线”可求出∠MOC+∠NOD,又∠MON =(∠MOC+∠NOD)+∠COD,即可得出答案;(3)设∠BOC=x°,则∠AOC=180°﹣x°,∠BOD=90°﹣x°,进而求出∠MOC和∠BON,又∠MON=∠MOC+∠BOC+∠BON,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图2中∠MON=12×90°+90°=135°;图3中∠MON=1 2∠AOC+12∠BOD+∠COD=12(∠AOC+∠BOD)+90°=1290°+90°=135°;故答案为:135,135;(2)∵∠COD=90°,∴∠AOC+∠BOD=180°﹣∠COD=90°,∵OM和ON是∠AOC和∠BOD的角平分线,∴∠MOC+∠NOD=12∠AOC+12∠BOD=12(∠AOC+∠BOD)=45°,∴∠MON=(∠MOC+∠NOD)+∠COD=45°+90°=135°;(3)同意,设∠BOC=x°,则∠AOC=180°﹣x°,∠BOD=90°﹣x°,∵OM和ON是∠AOC和∠BOD的角平分线,∴∠MOC=12∠AOC=12(180°﹣x°)=90°﹣12x°,∠BON=12∠BOD=12(90°﹣x°)=45°﹣12x°,∴∠MON=∠MOC+∠BOC+∠BON=(90°﹣12x°)+x°+(45°﹣12x°)=13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角度关系及运算的灵活运用和掌握,此类问题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角进行理解.10.(1)10.5°或14°或28°或31.5°;(2)74或218或212或634【解析】【分析】(1)分4种情况,根据奇分线定义即可求解;(2)分4种情况,根据奇分线定义得到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1,∵∠MPN=42°,∵当PQ是∠MPN的3等分线时,∴∠MPQ=13∠MPN=13×42°=14°或∠MPQ=23∠MPN=23×42°=28°∵当PQ是∠MPN的4等分线时,∴∠MPQ=14∠MPN==14×42°=10.5°或∠MPQ=34∠MPN=34×42°=31.5°;∠MPQ=10.5°或14°或28°或31.5°;(2)依题意有①当3×8t=42时,解得t=74;②当2×8t=42时,解得t=218;③当8t=2×42时,解得t=212.④当8t=3×42时,解得:t=634,故当t为74或218或212或634时,射线PN是∠EPM的“奇分线”.【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新定义奇分线,以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理解“奇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1.(1)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对应的数为﹣92和72;(2)正确的结论是:PM﹣34BN的值不变,且值为2.5.【解析】【分析】(1)先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确定出AB的长,然后求得方程的解,得到C表示的点,由此求得12BC+AB=8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a,分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a<﹣3)、②当点P在线段AB上时(﹣3≤a≤2)和③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a>2)三种情况求点P所表示的数即可;(2)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n,就有PA=n+3,PB=n﹣2,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PM、BN的长,再分别代入①PM﹣34BN和②12PM+34BN求出其值即可解答.【详解】(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对应的数为2,∴AB=5.解方程2x+1=12x﹣5得x=﹣4.所以BC=2﹣(﹣4)=6.所以.设存在点P满足条件,且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a<﹣3,PA=﹣3﹣a,PB=2﹣a,所以AP+PB=﹣2a﹣1=8,解得a=﹣,﹣<﹣3满足条件;②当点P在线段AB上时,﹣3≤a≤2,PA=a﹣(﹣3)=a+3,PB=2﹣a,所以PA+PB=a+3+2﹣a=5≠8,不满足条件;③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a>2,PA=a﹣(﹣3)=a+3,PB=a﹣2.,所以PA+PB=a+3+a﹣2=2a+1=8,解得:a=,>2,所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对应的数为﹣和.(2)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n,∴PA=n+3,PB=n﹣2.∵PA的中点为M,∴PM=12PA=.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BN=PB=×(n﹣2).∴PM﹣34BN=﹣34××(n﹣2),=(不变).②12PM+34BN=+34××(n﹣2)=34n﹣(随P点的变化而变化).∴正确的结论是:PM﹣BN的值不变,且值为2.5.【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数轴的运用,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去绝对值的运用,解答时了灵活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是关键.12.(1)4;16;(2)83秒或8秒;(3)点P和点Q运动4,8,9或11秒时,,P 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此时点Q表示的数对应为20,24,25或27【解析】【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即可解决问题;(2)设运动时间为t秒,根据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距离的2倍,分点P在点B 的左、右两侧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设点P和点Q运动y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分四种情形:当点P未到达C处且在Q点左侧时;当点P未到达C处且在Q点右侧时;当点P到达点C处后返回且Q 在P的左侧时;当点P到达点C处后返回且Q在P的右侧时,分别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a,b满足|4a-b|+(a-4)2=0,∴4a-b=0,a-4=0,∴a=4,b=16,故答案为:4;16;点A、B的位置如图所示.(2)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AP=3t,点P表示数为4+3t,当点P在点B左侧时,PB=16-(4+3t)=12-3t,∴3t=2(12-3t),解得t=83;当点P在点B右侧时,PB=4+3t-16=3t-12,∴3t=2(3t-12),解得t=8,∴运动时间为83或8秒时,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3)设点P和点Q运动y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从运动开始到结束过程中存在如下符合题意的四种情况:当点P未到达C处且在Q点左侧时,有PQ=AQ-AP,∴12+y-3y=4,解得y=4;当点P未到达C处且在Q点右侧时,有PQ=AP-AQ,∴3y-(12+y)=4,解得y=8;当点P到达点C处后返回且Q在P的左侧时,有12+y+4+3y=52,解得y=9;当点P到达点C处后返回且Q在P的右侧时,有12+y+3y-4=52,解得y=11.即点P和点Q运动4,8,9或11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此时点Q表示的数对应为20,24,25或2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常考题型归纳(期末复习用)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常考题型归纳(期末复习用)

ab 0七年级上册数学常考题型归纳第一章有理数一、正负数的运用 :1、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则该药品在( )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A .18℃~20℃ ; B .20℃~22℃ ; C .18℃~21℃ ; D .18℃~22℃;2、我县2011年12月21日至24日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如下表:日期 12月21日12月22日12月23日12月24日最高气温 8℃ 7℃ 5℃ 6℃ 最低气温-3℃-5℃-4℃-2℃其中温差最大的一天是【 】;A .12月21日;B .12月22日;C .12月23日;D .12月24日 ;二、数轴: (在数轴表示数,数轴与绝对值综合)3、如图所示,A ,B 两点在数轴上,点A 对应的数为2.若线段AB 的长为3,则点B 对应的数为【 】;A .-1;B .-2 ;C .-3 ;D .-4; (思考:如果没有图,结果又会怎样?)4、若数轴上表示2的点为M ,那么在数轴上与点M 相距4个单位的点所对应的数是______;5、如图,数轴A 、B 上两点分别对应实数a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b>0 ;B .ab >0;C .110a b -<;D .110a b +>6、b a 、两数在数轴上位置如图3所示,将b a b a --、、、用“<”连接,其中正确的是( ); A .a <a -<b <b -; B .b -<a <a -<b ;C .a -<b <b -<a ;D .b -<a <b <a -;7、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下列不等式中错误的是( );A .0ab >B .0a b +<C .1ab <D .0a b -<8、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3所示,且 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c b c a +--= ;9、如图所示,直径为单位1的圆从原点沿着数轴无滑动的逆时针滚动一周到达A 点,则A 点表示的数是 .B 02A-1 a 01 b 图3ao cb 图3三、相反数 :(相反的两数相加等于0,相反数与数轴的联系)10、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 .)1(--与1 ;B .(-1)2与1; C .1-与1; D .-12与1;四、倒数 :(互为倒数的两数的积为1)11、-3的倒数是________;五、绝对值 (|a |≥0,即非负数;化简|a+b |类式子时关键看a+b 的符号;如果|a |=b ,则a=±b )12、2-等于( ); A .-2 ; B .12- ; C .2 ;D .12; 13、若ab ≠0,则等式a b a b+=+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14、若有理数a, b 满足(a-1)2+|b+3|=0, 则a-b= ;15、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c b c a b a -+--+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六、乘方运算[理解乘方的意义;(-a)2与-a 2的区别; (-1)奇与(-1)偶的区别]16、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 .532a a a =+ ; B .22a a -=- ; C .33)(a a =- ; D .22)(a a --;七、科学计数法 (表示形式a ×10n )17、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的面积约为2 500 000平方千米.将2 5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_________________平方千米.八、近似数与准确数(两种表示方法)18、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3108.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精确到十分位 ;B .精确到个位;C .精确到百位;D .精确到千位; 19、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 .368万精确到万位 ;B .2.58精确到百分位;C .0.0450有精确到千分位 ;D .10000精确到万位表示为“1万”或“1×104”;九、有理数的运算(运算顺序;运算法则;运算定律;简便运算)20、计算:(1)-2123+334-13-0.25 (2)22+2×[(-3)2-3÷12](3))23(24)32(412)3(22---×++÷÷ (4)24)75.337811()1()21(25.032×++×÷----(5)(-1)3-14×[2-(-3)2] . (6)计算:()2431(2)453⎡⎤-+-÷⨯--⎣⎦十、综合应用:21、已知4个数中:(―1)2005,2-,-(-1.5),―32,其中正数的个数有( );A .1 ;B .2;C .3 ;D .4;22、下列说,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②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③有最小的负数,没有最大的正数;④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⑤a -一定在原点的左边。

数学七年级上册 压轴解答题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数学七年级上册 压轴解答题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数学七年级上册 压轴解答题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一、压轴题1.已知M ,N 两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分别为m ,n ,且m ,n 满足:|m ﹣12|+(n +3)2=0(1)则m = ,n = ;(2)①情境:有一个玩具火车AB 如图所示,放置在数轴上,将火车沿数轴左右水平移动,当点A 移动到点B 时,点B 所对应的数为m ,当点B 移动到点A 时,点A 所对应的数为n .则玩具火车的长为 个单位长度:②应用:一天,小明问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40年才出生呢;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是老寿星,116岁了!”小明心想:奶奶的年龄到底是多少岁呢?聪明的你能帮小明求出来吗?(3)在(2)①的条件下,当火车A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 和点Q 从N 、M 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和向右运动.记火车AB 运动后对应的位置为A ′B ′.是否存在常数k 使得3PQ ﹣kB ′A 的值与它们的运动时间无关?若存在,请求出k 和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点A 、B 是数轴上的两个点,它们分别表示的数是2-和1. 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 (1)AB= .(2)点P 是数轴上A 点右侧的一个动点,它表示的数是x ,满足217x x ++-=,求x 的值.(3)点C 为6. 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请问:BC AB -的值是否随着运动时间t (秒)的变化而改变? 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3.在有些情况下,不需要计算出结果也能把绝对值符号去掉,例如:|6+7|=6+7;|7﹣6|=7﹣6;|6﹣7|=7﹣6;|﹣6﹣7|=6+7.(1)根据上面的规律,把下列各式写成去掉绝对值符号的形式: ①|7+21|=______;②|﹣12+0.8|=______;③23.2 2.83--=______; (2)用合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1111924233202033⎛⎫-++---+ ⎪⎝⎭(3)用简单的方法计算:|13﹣12|+|14﹣13|+|15﹣14|+…+|12004﹣12003|.4.已知线段AB =m (m 为常数),点C 为直线AB 上一点,点P 、Q 分别在线段BC 、AC 上,且满足CQ =2AQ ,CP =2BP .(1)如图,若AB =6,当点C 恰好在线段AB 中点时,则PQ = ;(2)若点C 为直线AB 上任一点,则PQ 长度是否为常数?若是,请求出这个常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若点C 在点A 左侧,同时点P 在线段AB 上(不与端点重合),请判断2AP+CQ ﹣2PQ 与1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5.如图,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OD OB ⊥,OE 是BOD ∠的角平分线,85AOE ∠=(1)求COE ∠;(2)COE ∠绕O 点以每秒5的速度逆时针方向旋转t 秒(013t <<),t 为何值时AOC DOE ∠=∠;(3)射线OC 绕O 点以每秒10的速度逆时针方向旋转,射线OE 绕O 点以每秒5的速度顺时针方向旋转,若射线OC OE 、同时开始旋转m 秒(024.5m <<)后得到45AOC EOB ∠=∠,求m 的值. 6.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 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和同学们以“线段与角的共性”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发现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与角的平分线的概念类似,甚至它们在计算的方法上也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的题目可以转换,解法可以互相借鉴.如图1,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图1 图2 图3 (1)问题探究①若6AB =,2AC =,求MN 的长度;(写出计算过程) ②若AB a ,AC b =,则MN =_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 (2)继续探究“创新”小组的同学类比想到:如图2,已知80AOB ∠=︒,在角的内部作射线OC ,再分别作AOC ∠和BOC ∠的角平分线OM ,ON . ③若30AOC ∠=︒,求MON ∠的度数;(写出计算过程)④若AOC m ∠=︒,则MON ∠=___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 (3)深入探究“慎密”小组在“创新”小组的基础上提出:如图3,若AOB n ∠=︒,在角的外部作射线OC ,再分别作AOC ∠和BOC ∠的角平分线OM ,ON ,若AOC m ∠=︒,则MON ∠=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7.已知线段AD =80,点B 、点C 都是线段AD 上的点.(1)如图1,若点M 为AB 的中点,点N 为BD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2)如图2,若BC =10,点E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F 是线段BD 的中点,求EF 的长; (3)如图3,若AB =5,BC =10,点P 、Q 分别从B 、C 出发向点D 运动,运动速度分别为每秒移动1个单位和每秒移动4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 秒,点E 为AQ 的中点,点F 为PD 的中点,若PE =QF ,求t 的值.8.如图1,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OC ,∠AOC =30°,将一直角三角板(其中∠P =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一边OQ 在射线OA 上,另一边OP 与OC 都在直线AB 的上方.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 (1)如图2,经过t 秒后,OP 恰好平分∠BOC . ①求t 的值;②此时OQ 是否平分∠AOC ?请说明理由;(2)若在三角板转动的同时,射线OC 也绕O 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 平分∠POQ ?请说明理由;(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少秒OC 平分∠POB ?(直接写出结果).9.综合与探究问题背景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将一副三角尺按图(1)所示位置摆放,分别作出∠AOC,∠BOD的平分线OM、ON,然后提出如下问题:求出∠MON的度数.特例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从特例入手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将三角尺分别按图2、图3所示的方式摆放,OM和ON仍然是∠AOC和∠BOD的角平分线.其中,按图2方式摆放时,可以看成是ON、OD、OB在同一直线上.按图3方式摆放时,∠AOC和∠BOD相等.(1)请你帮助“兴趣小组”进行计算:图2中∠MON的度数为°.图3中∠MON的度数为°.发现感悟解决完图2,图3所示问题后,“兴趣小组”又对图1所示问题进行了讨论:小明:由于图1中∠AOC和∠BOD的和为90°,所以我们容易得到∠MOC和∠NOD的和,这样就能求出∠MON的度数.小华:设∠BOD为x°,我们就能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出∠NOD和∠MOC度数,这样也能求出∠MON的度数.(2)请你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求出图1中∠MON的度数.类比拓展受到“兴趣小组”的启发,“智慧小组”将三角尺按图4所示方式摆放,分别作出∠AOC、∠BOD的平分线OM、ON,他们认为也能求出∠MON的度数.(3)你同意“智慧小组”的看法吗?若同意,求出∠MON的度数;若不同意,请说明理由.10.如图1,射线OC在∠AOB的内部,图中共有3个角:∠AOB、∠AOC和∠BOC,若其中有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度数的三倍,则称射线OC 是∠AOB 的“奇分线”,如图2,∠MPN=42°: (1)过点P 作射线PQ,若射线PQ 是∠MPN 的“奇分线”,求∠MPQ ;(2)若射线PE 绕点P 从PN 位置开始,以每秒8°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当∠EPN 首次等于180°时停止旋转,设旋转的时间为t (秒).当t 为何值时,射线PN 是∠EPM 的“奇分线”?11.(1)探究:哪些特殊的角可以用一副三角板画出?在①135︒,②120︒,③75︒,④25︒中,小明同学利用一副三角板画不出来的特殊角是_________;(填序号)(2)在探究过程中,爱动脑筋的小明想起了图形的运动方式有多种.如图,他先用三角板画出了直线EF ,然后将一副三角板拼接在一起,其中45角(AOB ∠)的顶点与60角(COD ∠)的顶点互相重合,且边OA 、OC 都在直线EF 上.固定三角板COD 不动,将三角板AOB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α,当边OB 与射线OF 第一次重合时停止.①当OB 平分EOD ∠时,求旋转角度α;②是否存在2BOC AOD ∠=∠?若存在,求旋转角度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2.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 对应的数为2. (1)如图1点C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 ,且x 是方程2x +1=12x ﹣5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 +PB =12BC +AB ?若存在,求出点P 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如图2,若P 点是B 点右侧一点,PA 的中点为M ,N 为PB 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 点,当P 在B 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①PM ﹣34BN 的值不变;②13PM 24+ BN 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m =12,n =﹣3;(2)①5;②应64岁;(3)k =6,15 【解析】 【分析】(1)由非负性可求m ,n 的值;(2)①由题意可得3AB =m ﹣n ,即可求解;②由题意列出方程组,即可求解; (3)用参数t 分别表示出PQ ,B 'A 的长度,进而用参数t 表示出3PQ ﹣kB ′A ,即可求解. 【详解】解:(1)∵|m ﹣12|+(n +3)2=0, ∴m ﹣12=0,n +3=0, ∴m =12,n =﹣3; 故答案为:12,﹣3;(2)①由题意得:3AB =m ﹣n , ∴AB =3m n-=5, ∴玩具火车的长为:5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5;②能帮小明求出来,设小明今年x 岁,奶奶今年y 岁,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为:40116y x x y x y -=+⎧⎨-=-⎩ ,解得:1264x y =⎧⎨=⎩,答:奶奶今年64岁;(3)由题意可得PQ =(12+3t )﹣(﹣3﹣t )=15+4t ,B 'A =5+2t ,∵3PQ ﹣kB ′A =3(15+4t )﹣k (5+2t )=45﹣5k +(12﹣2k )t ,且3PQ ﹣kB ′A 的值与它们的运动时间无关, ∴12﹣2k =0, ∴k =6∴3PQ ﹣kB ′A =45﹣30=1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关键是用代数式表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和方程思想.2.(1)3.(2)存在.x 的值为3.(3)不变,为2. 【解析】 【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和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即可求解;(2)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解;(3)先确定运动t秒后,A、B、C三点对应的数,再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1)∵点A、B是数轴上的两个点,它们分别表示的数是2-和1∴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2)=3.故答案为3.(2)存在.理由如下:①若P点在A、B之间,x+2+1-x=7,此方程不成立;②若P点在B点右侧,x+2+x-1=7,解得x=3.答:存在.x的值为3.(3)BC AB-的值不随运动时间t(秒)的变化而改变,为定值,是2.理由如下:运动t秒后,A点表示的数为-2-t,B点表示的数为1+2t,C点表示的数为6+5t.所以AB=1+2t-(-2-t)=3+3t.BC=6+5t-(1+2t)=5+3t.所以BC-AB=5+3t-3-3t=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数轴、非负数、两点之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数轴上动点的运动情况.3.(1)①7+21;②10.82-;③22.83.23+-;(2)9;(3)10012004.【解析】【分析】(1)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可得出结论;(2)首先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判断式子的符号,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正确化简即可;(3)首先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判断式子的符号,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正确化简即可.【详解】解:(1)①|7+21|=21+7;故答案为:21+7;②110.80.822 -+=-;故答案为:1 0.82-;③23.2 2.83--=22.83.23+-故答案为:22.83.23+-;(2)原式=1111 9242 33202033 -++-=9(3)原式 =11111111... 23344520032004 -+-+-++-=11 22004 -=1001 2004【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此题的难点把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相加,使运算简便.做题时,要注意多观察各项之间的关系.4.(1)4;(2)PQ是一个常数,即是常数23m;(3)2AP+CQ﹣2PQ<1,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AB=6,CQ=2AQ,CP=2BP,以及线段的中点的定义解答;(2)由题意根据已知条件AB=m(m为常数),CQ=2AQ,CP=2BP进行分析即可;(3)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求得2AP+CQ﹣2PQ=0,即可得出2AP+CQ﹣2PQ与1的大小关系.【详解】解:(1)∵CQ=2AQ,CP=2BP,∴CQ=23AC,CP=23BC,∵点C恰好在线段AB中点,∴AC=BC=12AB,∵AB=6,∴PQ=CQ+CP=23AC+23BC=23×12AB+23×12AB=23×AB=23×6=4;故答案为:4;(2)①点C在线段AB上:∵CQ=2AQ,CP=2BP,∴CQ=23AC,CP=23BC,∵AB=m(m为常数),∴PQ =CQ+CP=23AC+23BC =23×(AC+BC )=23AB=23m ; ②点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CQ =2AQ ,CP =2BP ,∴CQ =23AC ,CP =23BC , ∵AB =m (m 为常数),∴PQ =CP ﹣CQ =23BC ﹣23AC =23×(BC ﹣AC )=23AB =23m ; ③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CQ =2AQ ,CP =2BP ,∴CQ =23AC ,CP =23BC , ∵AB =m (m 为常数),∴PQ =CQ ﹣CP =23AC ﹣23BC =23×(AC ﹣BC )=23AB =23m ; 故PQ 是一个常数,即是常数23m ; (3)如图:∵CQ =2AQ , ∴2AP+CQ ﹣2PQ =2AP+CQ ﹣2(AP+AQ ) =2AP+CQ ﹣2AP ﹣2AQ =CQ ﹣2AQ =2AQ ﹣2AQ =0,∴2AP+CQ ﹣2PQ <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上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运算是解题的关键.5.(1)∠COE =20°;(2)当t =11时,AOC DOE ∠=∠;(3)m=296或10114【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垂直定义即可求出∠BOD=90°,∠BOE=∠DOE =45°,即可求出∠AOB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出∠BOC ,从而求出∠COE ;(2)先分别求出OC 与OD 重合时、OE 与OD 重合时和OC 与OA 重合时运动时间,再根据t 的取值范围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t 即可; (3)先分别求出OE 与OB 重合时、OC 与OA 重合时、OC 为OA 的反向延长线时运动时、OE 为OB 的反向延长线时运动时间,再根据m 的取值范围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m 即可; 【详解】解:(1)∵OD OB ⊥,OE 是BOD ∠的角平分线, ∴∠BOD=90°,∠BOE=∠DOE=12∠BOD =45° ∵85AOE ∠=∴∠AOB=∠AOE +∠BOE=130°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 ∴∠AOC=∠BOC=12AOB ∠=65° ∴∠COE=∠BOC -∠BOE=20°(2)由原图可知:∠COD=∠DOE -∠COE=25°,故OC 与OD 重合时运动时间为25°÷5°=5s ;OE 与OD 重合时运动时间为45°÷5°=9s ;OC 与OA 重合时运动时间为65°÷5°=13s ; ①当05t <<时,如下图所示∵∠AOD=∠AOB -∠BOD=40°,∠COE=20° ∴∠AOD ≠∠COE∴∠AOD +∠COD ≠∠COE +∠COD ∴此时AOC DOE ∠≠∠; ②当59t <<时,如下图所示∵∠AOD=∠AOB -∠BOD=40°,∠COE=20°∴∠AOD ≠∠COE∴∠AOD -∠COD ≠∠COE -∠COD∴此时AOC DOE ∠≠∠;③当913t <<时,如下图所示:OC 和OE 旋转的角度均为5t此时∠AOC=65°-5t ,∠DOE=5t -45°∵AOC DOE ∠=∠∴65-5t=5t -45解得:t=11综上所述:当t =11时,AOC DOE ∠=∠.(3)OE 与OB 重合时运动时间为45°÷5°=9s ;OC 与OA 重合时运动时间为65°÷10°=6.5s ; OC 为OA 的反向延长线时运动时间为(180°+65°)÷10=24.5s ;OE 为OB 的反向延长线时运动时间为(180°+45°)÷5=45s ;①当0 6.5m <<,如下图所示OC 旋转的角度均为10m , OE 旋转的角度均为5m∴此时∠AOC=65°-10m ,∠BOE=45°-5m∵45AOC EOB ∠=∠ ∴65-10m =45(45-5m ) 解得:m =296; ②当6.59m <<,如下图所示OC 旋转的角度均为10m , OE 旋转的角度均为5m∴此时∠AOC=10m -65°,∠BOE=45°-5m∵45AOC EOB ∠=∠ ∴10m -65=45(45-5m ) 解得:m =10114; ③当924.5m <<,如下图所示OC 旋转的角度均为10m , OE 旋转的角度均为5m∴此时∠AOC=10m -65°,∠BOE=5m -45°∵45AOC EOB ∠=∠ ∴10m -65=45(5m -45) 解得:m =296,不符合前提条件,故舍去; 综上所述:m=296或10114.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角的和与差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各角之间的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动角问题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此题的关键.6.(1)①3;②12a ;(2)③40︒;④40;(3)12n 【解析】【分析】(1)①先求出BC ,再根据中点求出AM 、BN ,即可求出MN 的长;②利用①的方法求MN 即可;(2)③先求出∠BOC ,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OM ,∠BON ,即可求出∠MON ; ④利用③的方法求出∠MON 的度数;(3)先求出∠BOC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分别求出∠AOM ,∠BON ,再根据角度的关系求出答案即可.【详解】(1)①∵6AB =,2AC =,∴BC=AB-AC=4,∵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 ∴112AM AC ==, 122BN BC ==, ∴MN=AB-AM-BN=6-1-2=3;②∵AB a ,AC b =,∴BC=AB-AC=a-b ,∵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 ∴12AM b =,1()2BN a b =-, ∴MN=AB-AM-BN=11()22a b a b ---=12a , 故答案为:12a ; (2)③∵80AOB ∠=︒,30AOC ∠=︒,∴∠BOC=∠AOB-∠AOC=50︒,∵OM ,ON 分别平分AOC ∠和BOC ∠,∴∠AOM=15︒,∠BON=25︒,∴∠MON=∠AOB-∠AOM-∠BON=40︒;④∵80AOB ∠=︒,AOC m ∠=︒,∴∠BOC=(80-m)︒,∵OM ,ON 分别平分AOC ∠和BOC ∠,∴∠AOM=12m ,∠BON=(40-12m )︒, ∴∠MON=∠AOB-∠AOM-∠BON=40︒, 故答案为:40;(3)∵AOB n ∠=︒,AOC m ∠=︒,∴∠BOC=∠AOC-∠AOB=(m-n)︒,∵AOC ∠和BOC ∠的角平分线分别是OM ,ON ,∴∠AOM=12m ,∠CON=1()2m n -,∴∠MON=∠AOC-∠AOM-∠CON=111()222m m m n n ---=,故答案为:12 n.【点睛】此题考查线段的和差计算,角度的和差计算,线段中点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中注意规律性解题思想的总结和运用.7.(1)MN=40;(2)EF=35;(3)509=t或t=12.【解析】【分析】(1)由MN=BM+BN=1122AB BD+即可求出答案;(2)根据EF=AD﹣AE﹣DF,可求出答案;(3)可得PE=AE﹣AB﹣BP=52t+,DF=752t-,则QF=55722t-或75522t-,由PE=QF可得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M为AB的中点,N为BD的中点,∴12BM AB=,12BN BD=,∴MN=BM+BN=1122AB BD+=11804022AD=⨯=;(2)∵E为AC的中点,F为BD的中点,∴12AE AC=,12DF BD=,()()1111352222EF AD AE DF AD AC BD AD AD BC AD BC =--=-+=-+=-=∴(3)运动t秒后,AQ=AC+CQ=15+4t,∵E为AQ的中点,∴115222AE AQ t==+,∴1552522PE AE AB BP t t t =--=+--=+,∵DP=DB﹣BP=75﹣t,F为DP的中点,∴175222t DF DP==-,又DQ=DC﹣CQ=65﹣4t,∴755576542222tQF DQ DF t t =-=--+=-,或75522 QF DF DQ t=-=-,由PE=QF得:52t+=55722t-或52t+=55722t-解得:509=t或t=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线段的中点,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8.(1)①5;②OQ平分∠AOC,理由详见解析;(2)5秒或65秒时OC平分∠POQ;(3)t=703秒.【解析】【分析】(1)①由∠AOC=30°得到∠BOC=150°,借助角平分线定义求出∠POC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关系求出∠COQ度数,再算出旋转角∠AOQ度数,最后除以旋转速度3即可求出t 值;②根据∠AOQ和∠COQ度数比较判断即可;(2)根据旋转的速度和起始位置,可知∠AOQ=3t,∠AOC=30°+6t,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知∠COQ=45°,利用∠AOQ、∠AOC、∠COQ角之间的关系构造方程求出时间t;(3)先证明∠AOQ与∠POB互余,从而用t表示出∠POB=90°﹣3t,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再用t表示∠BOC度数;同时旋转后∠AOC=30°+6t,则根据互补关系表示出∠BOC度数,同理再把∠BOC度数用新的式子表达出来.先后两个关于∠BOC的式子相等,构造方程求解.【详解】(1)①∵∠AOC=30°,∴∠BOC=180°﹣30°=150°,∵OP平分∠BOC,∴∠COP=12∠BOC=75°,∴∠COQ=90°﹣75°=15°,∴∠AOQ=∠AOC﹣∠COQ=30°﹣15°=15°, t=15÷3=5;②是,理由如下:∵∠COQ=15°,∠AOQ=15°,∴OQ平分∠AOC;(2)∵OC平分∠POQ,∴∠COQ=12∠POQ=45°.设∠AOQ=3t,∠AOC=30°+6t,由∠AOC﹣∠AOQ=45°,可得30+6t﹣3t=45,解得:t=5,当30+6t﹣3t=225,也符合条件,解得:t=65,∴5秒或65秒时,OC平分∠POQ;(3)设经过t秒后OC平分∠POB,∵OC平分∠POB,∴∠BOC=12∠BOP,∵∠AOQ+∠BOP=90°,∴∠BOP=90°﹣3t,又∠BOC=180°﹣∠AOC=180°﹣30°﹣6t,∴180﹣30﹣6t=12(90﹣3t),解得t=70 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角度的和差倍分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9.(1)135,135;(2)∠MON=135°;(3)同意,∠MON=(90°﹣12x°)+x°+(45°﹣12x°)=135°.【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得,∠MON=12×90°+90°,∠MON=12∠AOC+12∠BOD+∠COD,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OM和ON是∠AOC和∠BOD的角平分线”可求出∠MOC+∠NOD,又∠MON =(∠MOC+∠NOD)+∠COD,即可得出答案;(3)设∠BOC=x°,则∠AOC=180°﹣x°,∠BOD=90°﹣x°,进而求出∠MOC和∠BON,又∠MON=∠MOC+∠BOC+∠BON,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图2中∠MON=12×90°+90°=135°;图3中∠MON=1 2∠AOC+12∠BOD+∠COD=12(∠AOC+∠BOD)+90°=1290°+90°=135°;故答案为:135,135;(2)∵∠COD=90°,∴∠AOC+∠BOD=180°﹣∠COD=90°,∵OM和ON是∠AOC和∠BOD的角平分线,∴∠MOC+∠NOD=12∠AOC+12∠BOD=12(∠AOC+∠BOD)=45°,∴∠MON=(∠MOC+∠NOD)+∠COD=45°+90°=135°;(3)同意,设∠BOC=x°,则∠AOC=180°﹣x°,∠BOD=90°﹣x°,∵OM和ON是∠AOC和∠BOD的角平分线,∴∠MOC=12∠AOC=12(180°﹣x°)=90°﹣12x°,∠BON=12∠BOD=12(90°﹣x°)=45°﹣12x°,∴∠MON=∠MOC+∠BOC+∠BON=(90°﹣12x°)+x°+(45°﹣12x°)=13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角度关系及运算的灵活运用和掌握,此类问题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角进行理解.10.(1)10.5°或14°或28°或31.5°;(2)74或218或212或634【解析】【分析】(1)分4种情况,根据奇分线定义即可求解;(2)分4种情况,根据奇分线定义得到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1,∵∠MPN=42°,∵当PQ是∠MPN的3等分线时,∴∠MPQ=13∠MPN=13×42°=14°或∠MPQ=23∠MPN=23×42°=28°∵当PQ是∠MPN的4等分线时,∴∠MPQ=14∠MPN==14×42°=10.5° 或∠MPQ=34∠MPN=34×42°=31.5°; ∠MPQ=10.5°或14°或28°或31.5°;(2)依题意有①当3×8t=42时,解得t=74; ②当2×8t=42时,解得t=218; ③当8t=2×42时,解得t=212. ④当8t=3×42时,解得:t=634, 故当t 为74或218或212或634时,射线PN 是∠EPM 的“奇分线”.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新定义奇分线,以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理解“奇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1.(1)④;(2)①15α=︒;②当105α=,125α=时,存在2BOC AOD ∠=∠.【解析】【分析】(1)根据一副三角板中的特殊角,运用角的和与差的计算,只要是15°的倍数的角都可以画出来;(2)①根据已知条件得到∠EOD=180°-∠COD=180°-60°=12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OB=12∠EOD=12×120°=60°,于是得到结论; ②当OA 在OD 的左侧时,当OA 在OD 的右侧时,根据角的和差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135°=90°+45°,120°=90°+30°,75°=30°+45°,∴只有25°不能写成90°、60°、45°、30°的和或差,故画不出;故选④;(2)①因为COD 60∠=,所以EOD 180COD 18060120∠∠=-=-=.因为OB 平分EOD ∠, 所以11EOB EOD 1206022∠∠==⨯=. 因为AOB 45∠=,所以αEOB AOB 604515∠∠=-=-=.②当OA 在OD 左侧时,则AOD 120α∠=-,BOC 135α∠=-.因为BOC 2AOD ∠∠=, 所以()135α2120α-=-.解得α105=.当OA 在OD 右侧时,则AOD α120∠=-,BOC 135α∠=-.因为BOC 2AOD ∠∠=,所以()135α2α120-=-. 解得α125=.综合知,当α105=,α125=时,存在BOC 2AOD ∠∠=.【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的理解题意并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12.(1)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对应的数为﹣92和72;(2)正确的结论是:PM ﹣34BN 的值不变,且值为2.5.【解析】【分析】(1)先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确定出AB 的长,然后求得方程的解,得到C 表示的点,由此求得12BC +AB =8设点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a ,分①当点P 在点a 的左侧时(a <﹣3)、②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3≤a ≤2)和③当点P 在点B 的右侧时(a >2)三种情况求点P 所表示的数即可;(2)设P 点所表示的数为n ,就有PA =n +3,PB =n ﹣2,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PM 、BN 的长,再分别代入①PM ﹣34BN 和②12PM +34BN 求出其值即可解答.【详解】(1)∵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 对应的数为2,∴AB =5. 解方程2x +1=12x ﹣5得x =﹣4. 所以BC =2﹣(﹣4)=6.所以. 设存在点P 满足条件,且点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 ,①当点P 在点a 的左侧时,a <﹣3,PA =﹣3﹣a ,PB =2﹣a ,所以AP +PB =﹣2a ﹣1=8,解得a =﹣,﹣<﹣3满足条件;②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3≤a ≤2,PA =a ﹣(﹣3)=a +3,PB =2﹣a ,所以PA +PB =a +3+2﹣a =5≠8,不满足条件;③当点P 在点B 的右侧时,a >2,PA =a ﹣(﹣3)=a +3,PB =a ﹣2.,所以PA+PB=a+3+a﹣2=2a+1=8,解得:a=,>2,所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对应的数为﹣和.(2)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n,∴PA=n+3,PB=n﹣2.∵PA的中点为M,∴PM=12PA=.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BN=PB=×(n﹣2).∴PM﹣34BN=﹣34××(n﹣2),=(不变).②12PM+34BN=+34××(n﹣2)=34n﹣(随P点的变化而变化).∴正确的结论是:PM﹣BN的值不变,且值为2.5.【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数轴的运用,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去绝对值的运用,解答时了灵活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是关键.。

数学七年级上册 压轴解答题(Word版 含解析)

数学七年级上册 压轴解答题(Word版 含解析)

数学七年级上册 压轴解答题(Word 版 含解析)一、压轴题1.如图,已知∠AOB =120°,射线OP 从OA 位置出发,以每秒2°的速度顺时针向射线OB 旋转;与此同时,射线OQ 以每秒6°的速度,从OB 位置出发逆时针向射线OA 旋转,到达射线OA 后又以同样的速度顺时针返回,当射线OQ 返回并与射线OP 重合时,两条射线同时停止运动. 设旋转时间为t 秒.(1)当t =2时,求∠POQ 的度数; (2)当∠POQ =40°时,求t 的值;(3)在旋转过程中,是否存在t 的值,使得∠POQ =12∠AOQ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9,点O 是数轴的原点,点A 表示的数是a 、点B 表示的数是b ,且数a 、b 满足()26120a b -++=.(1)求线段AB 的长;(2)点A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在数轴上匀速运动,点B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数轴上匀速运动.设点A 、B 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秒,若点A 、B 能够重合,求出这时的运动时间;(3)在(2)的条件下,当点A 和点B 都向同一个方向运动时 ,直接写出经过多少秒后,点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20个单位.3.点O 在直线AD 上,在直线AD 的同侧,作射线OB OC OM ,,平分AOC ∠. (1)如图1,若40AOB ∠=,60COD ∠=,直接写出BOC ∠的度数为 ,BOM ∠的度数为 ;(2)如图2,若12BOM COD ∠=∠,求BOC ∠的度数; (3)若AOC ∠和AOB ∠互为余角且304560AOC ∠≠,,,ON 平分BOD ∠,试画出图形探究BOM ∠与CON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OD OB ⊥,OE 是BOD ∠的角平分线,85AOE ∠=(1)求COE ∠;(2)COE ∠绕O 点以每秒5的速度逆时针方向旋转t 秒(013t <<),t 为何值时AOC DOE ∠=∠;(3)射线OC 绕O 点以每秒10的速度逆时针方向旋转,射线OE 绕O 点以每秒5的速度顺时针方向旋转,若射线OC OE 、同时开始旋转m 秒(024.5m <<)后得到45AOC EOB ∠=∠,求m 的值. 5.如图,已知点A 、B 是数轴上两点,O 为原点,12AB =,点B 表示的数为4,点P 、Q 分别从O 、B 同时出发,沿数轴向不同的方向运动,点P 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 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设运动时间为t ,当PQ 的长为5时,求t 的值及AP 的长.6.如图,A 、B 、C 三点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10-,点B 表示的数为14,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动点P 在数轴上,且点P 表示的数为x .(1)求点C 表示的数;(2)点P 从点A 出发,向终点B 运动.设BP 中点为M .请用含x 的整式表示线段MC 的长.(3)在(2)的条件下,当x 为何值时,2AP CM PC -=?7.如图,点A ,B ,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3,3和1.动点P ,Q 两同时出发,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的速度沿A →B →A 往返运动,回到点A 停止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C →B 向终点B 匀速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1)当点P 到达点B 时,求点Q 所表示的数是多少; (2)当t =0.5时,求线段PQ 的长;(3)当点P 从点A 向点B 运动时,线段PQ 的长为________(用含t 的式子表示); (4)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P ,Q 两点到点C 的距离相等时,直接写出t 的值.8.对于数轴上的,,A B C 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与其他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其他两点的“倍联点”. 例如数轴上点,,A B C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3,4,满足2AB BC =,此时点B 是点,A C 的“倍联点”.若数轴上点M 表示3-,点N 表示6,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点123,,D D D 分別对应0,3. 5和11,则点_________是点,M N 的“倍联点”,点N 是________这两点的“倍联点”;(2)已知动点P 在点N 的右侧,若点N 是点,P M 的倍联点,求此时点P 表示的数. 9.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 ,点E 在边AB 上,点F 、G 在边CD 上,连接EF 、EG .将∠BEG 对折,点B 落在直线EG 上的点B ′处,得折痕EM ;将∠AEF 对折,点A 落在直线EF 上的点A ′处,得折痕EN .(1)如图1,若点F 与点G 重合,求∠MEN 的度数;(2)如图2,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且∠FEG =30°,求∠MEN 的度数; (3)若∠MEN =α,请直接用含α的式子表示∠FEG 的大小. 10.已知120AOB ∠︒= (本题中的角均大于0︒且小于180︒)(1)如图1,在AOB ∠内部作COD ∠,若160AOD BOC ∠∠︒+=,求COD 的度数;(2)如图2,在AOB ∠内部作COD ∠,OE 在AOD ∠内,OF 在BOC ∠内,且3DOE AOE ∠∠=,3COF BOF ∠=∠,72EOF COD ∠=∠,求EOF ∠的度数;(3)射线OI 从OA 的位置出发绕点O 顺时针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时间为t 秒(050t <<且30t ≠).射线OM 平分AOI ∠,射线ON 平分BOI ∠,射线OP 平分MON ∠.若3MOI POI ∠=∠,则t = 秒.11.(1)探究:哪些特殊的角可以用一副三角板画出?在①135︒,②120︒,③75︒,④25︒中,小明同学利用一副三角板画不出来的特殊角是_________;(填序号)(2)在探究过程中,爱动脑筋的小明想起了图形的运动方式有多种.如图,他先用三角板画出了直线EF ,然后将一副三角板拼接在一起,其中45角(AOB ∠)的顶点与60角(COD ∠)的顶点互相重合,且边OA 、OC 都在直线EF 上.固定三角板COD 不动,将三角板AOB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α,当边OB 与射线OF 第一次重合时停止.①当OB 平分EOD ∠时,求旋转角度α;②是否存在2BOC AOD ∠=∠?若存在,求旋转角度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2.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经常用到,如下是一个具体案例,请完善整个探究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经典题型解析
1、如图,将一个含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115°,
那么∠2的度数是()
A。

95°B。

85°C。

75°D。

6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题画出图形,由直尺的两对边AB与CD平行,利用两直线平
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3,由∠1的度数得出∠3的度数,又∠3为三角形
EFG的外角,根据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得到
∠3=∠E+∠2,把∠3和∠E的度数代入即可求出∠2的度数.
解答:已知:AB∥CD,∠1=115°,∠E=30°,
求:∠2的度数?
解:∵AB∥CD(已知),且∠1=115°,
∴∠3=∠1=11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为△EFG的外角,且∠E=30°,
∴∠3=∠2+∠E,
则∠2=∠3﹣∠E=115°﹣30°=85°.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利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其中平行线的性质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熟练掌握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2、如图,AB∥CD,DE交AB于点F,且CF⊥DE于点F,若∠EFB=125°,
则∠C=3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AFD=∠EFB,由∠EFB的度数求出∠AFD的
度数,再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CFD=90°,利用∠AFD﹣∠CFD得出∠AFC的度数,最后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得到所求的角的度数.
解答:
解:∵∠EFB=125°(已知),
∴∠AFD=∠EFB=125°(对顶角相等),
又∵CF⊥DE(已知),
∴∠CFD=90°(垂直定义),
∴∠AFC=∠AFD﹣∠CFD=125°﹣90°=35°,
∵AB∥CD(已知),
∴∠C=∠AFC=3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故答案为:35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垂直定义,以及对顶角的性质,利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其中平行线的性质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3、如果关于x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仅为1,2,3,则a的取值范围是0<a≤9,b的取值范围是24<b≤32.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专题:计算题.
分析: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找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根据已知和不等式组的解集得出0<≤1,3<≤4,求出即可.
解答:解:,
由①得:x≥,
由②得:x<,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1,2,3.
∴0<≤1,3<≤4,
解得:0<a≤9,24<b≤32,
故答案为:0<a≤9,24<b≤32.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关键是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已知得出0<a≤9,24<b≤32.
4、已知:a2﹣4b﹣4=0,a2+2b2=3,则的值为()
A。

-1 B。

0 C。

1/2 D。

1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根据a2﹣4b﹣4=0,易求a2=4b+4①,再把①代入已知条件a2+2b2=3,可求2b2+4b=﹣1,然后把①代入所求代数式,对此代数式化简可得结果2b2+4b,进而可知其结果.
解答:解:根据a2﹣4b﹣4=0可得
a2=4b+4①,
把①代入a2+2b2=3得
4b+4+2b2=3,
那么2b2+4b=﹣1,
把①代入a2b+2b中可得
a2b+2b=(4b+4)b+2b=2b2+4b=﹣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由已知条件得出a2=4b+4,并注意整体代入.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平行线是初中平面几何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

在证明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若能依据证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则能使证明顺畅、简洁添加平行线证题,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

1为了改变角的位置
大家知道,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
角互补。

利用这些性质,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角的位置改变,以满足求解的
需要。

例1设P、Q为线段BC上两点,且BP=CQ,A为BC外一动点(如图1)。

当点A运动到使∠BAP =∠CAQ时,△ABC是什么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当点A运动到使∠BAP=∠CAQ时,△ABC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如图1,分别过点P、B作AC、AQ的平行线得交点D。

连结DA。

在△DBP=∠AQC中,显然∠DBP=∠AQC,∠DPB=∠C。

由BP=CQ,可知△DBP≌△AQC。

有DP=AC,∠BDP=∠QAC。

于是,DA∥BP,∠BAP=∠BDP。

则A、D、B、P四点共圆,且四边形ADBP为等腰梯形。

故AB=DP。

所以AB=AC。

这里,通过作平行线,将∠QAC“平推”到∠BDP的位置。

由于A、D、B、P四点共圆,使证明很顺畅。

例2如图2,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BAF=∠BCE。


证:∠EBA=∠ADE。

证明:如图2,分别过点A、B作ED、EC
的平行线,得交点P,连PE。

由ABCD,易知△PBA≌△ECD。


PA=ED,PB=EC。

显然,四边形PBCE、PADE均为平行四边形。


∠BCE=∠BPE,∠APE=∠ADE。

由∠BAF=∠BCE,可知∠BAF=∠BPE。

有P、B、A、E四点共圆。

于是,∠EBA=∠APE。

所以,∠EBA=∠ADE。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使已知与未知中的四个角通过P、B、A、E四点共圆,紧密联系起来。

∠APE成为∠EBA与∠ADE相等的媒介,证法很巧妙。

2为了改变线段的位置
利用“平行线间距离相等”、“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这两条,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线段“送”到恰当位置,以证题。

例3在△ABC中,BD、CE为角平分线,P为ED上任意一点。

过P分别作AC、AB、BC的垂线,M、N、Q为垂足。

求证:
PM+PN=PQ。

证明:如图3,过点P作AB的平行线交BD于F,过点F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PQ、AC于K、G,连PG。

由BD平行∠ABC,可知点F到AB、BC
两边距离相等。

有KQ=PN。

显然,==,可知PG∥EC。

由CE平分∠BCA,知GP平分∠FGA。

有PK=PM。

于是,
PM+PN=PK+KQ=PQ。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将PQ“掐开”成两段,证得PM=PK,就有PM+PN=PQ。

证法非常简捷。

3为了线段比的转化
由于“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在一些问题中,可以通过添加平行线,实现某些线段比的良性转化。

这在平面几何证题中是会经常遇到的。

例4设M1、M2是△ABC的BC边上的点,且BM1=CM2。

任作一直
线分别交AB、AC、AM1、AM2于P、Q、N1、N2。

试证:
+=+。

证明:如图4,若PQ∥BC,易证结论成立。

若PQ与BC不平行,设PQ
交直线BC于D。

过点A作PQ的平行线交直线BC于E。

由BM1=CM2,可知BE+CE=M1E+
M2E,易知
=,=,
=,=。

则+===+。

所以,+=+。

这里,仅仅添加了一条平行线,将求证式中的四个线段比“通分”,使公分母为DE,于是问题迎刃而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